房車有關論文
A. 有關汽車的論文怎麼寫
有關汽車的
這方面的文章不太好寫
,你可以去找別人幫你寫一下。
我知道一家,他們的文章寫的不錯,完成文章,滿意再付款的.
(QQ)加為好友就行
:一
零
三
七
二
五
二
六
五
七
B. 有關房地產的畢業論文總結
房地產市場定位不是為定位而定為,市場定位的目的是找准特定的顧客群,提供特色樓盤,在顧客心目中形成深刻的印象。那麼在定位之前對影響定位的經濟因素、競爭因素、消費者因素等要做的分析。特別是對專業物業市場的供求特性進行定量分析,是從總體上把握房地產市場發展的脈搏,這也是在某個區域有限的土地資源條件下提供適合當地發展要求的物業的有效依據。
根據前面的總結,對影響房產市場定位因素的分析,我覺得, 建立適合中國房地產市場定位的資料庫系統,就是將所有因素的信息盡可能量化,形成強大的資料庫支持系統和直觀的印象。才能克服很多房地產開發商在定位時僅憑經驗的局限性,使其定位更具科學性的成分。才能有健全的管理和規范的內部運作,才能鞏固在市場上生存的基礎,迴避市場中的各種風險,找消遣,把自己放鬆出來,喜歡按照自己的理想來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生活,利用有限的財富去滿足自己的要求,懂得用不同的方式去平衡自己的身心。他們努力工作,相信努力會帶來成果,同時享受成果帶來的好處,他們做任何事從不放棄對自己的要求,對自己的決定滿懷信心,並努力地向著自己的理想前進。當然,萬科的品牌塑造還存在不足之處:品牌定位不夠清晰明確,個性不夠鮮明,和消費者之間的親和力不夠;而消費者對萬科品牌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的產品、服務等功能層面。
C. 急求一篇有關汽車方面的3000字論文
急的話,也關鍵質量,網上下載,那樣過不了,最後誤事。
D. 有關房車
在汽車領域,只要是有頂篷(不管是軟頂還是硬頂),可以形成封閉的車內空間的,都能算房車。
在英語裡面,你說的前者叫Caravan,即旅行房車或者旅行拖車。而廣義的房車則指的是sedan(BrE是Saloon)、Coupe或者GT之類的所有有頂篷汽車。
至於房車賽的那個「房車」,主要是為了和方程式賽車那樣單座、沒有頂篷的車輛對比。
E. 關於汽車文化選修課方面的論文2000字左右
中國特色的汽車文化和汽車消費文化現狀思考
中國從有了自己的汽車到今天,打著「自主」名號的汽車製造廠遍地開花,貌似各個都忙碌卻幸福著不亦樂乎~。但是,想過另一個不那麼務實的問題的國人卻少之又少——「中國什麼時候也造得出來自己的汽車文化呀?」
關於這個問題,關於整個汽車領域的問題,說得上話的本就不多,現有的言論多是一些「老總的話」。他們的確很熱心地推廣著中國汽車文化的一點點微步前進,說得也極正確,但是無奈總顯得聲音太小……
世界著名汽車造型設計大師喬治亞羅當著很多中外記者的面說過一句話:「中國的汽車設計缺少中國元素。」一語既出,攝人心魄。
盡管大部分人都認同喬老的評價,但至今沒有原創性體現中國元素的汽車造型設計作品出現(盡管有長安長江鱘、龍騰等概念車面世,但筆者認為僅僅是命名體現中國元素罷了)。本文試圖從設計思路和設計元素兩方面尋求如何設計體現中國元素的汽車造型。
「什麼才是中國元素?」
這是個很難一句話能說清的問題。在張藝謀的創作中,京劇的表現方式是中國元素;在吳冠中的畫中,水墨意境就是中國元素;在梁思成的心中,飛檐翹壁就是中國元素……
中國元素是中國文化的精髓, 並延續到我們現代生活中來,更起到傳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是中華民族的獨有的內在和外在的特質,比如建築風格元素,紫禁城、長城、敦煌、布達拉宮、蘇州園林等;服飾風格元素,絲綢面料、唐裝、旗袍、中山裝等;文化風格元素,國畫、臉譜、京劇、印章等;自然風格元素,長江、黃河、黃山、珠穆朗瑪峰等;動物風格元素,熊貓、白鰭豚等;宗教神話風格元素,觀音、如來佛、龍、麒麟等。這些豐富多彩的元素,是中華文化在外國人心中的標志。不僅如上所述,講究對立統一、中庸和諧和一分為三的儒家思想、講究無為而為的道家思想等都是中國文化區別其它文化的地方,當然也屬於中國元素范疇。
當前中國現狀是人口眾多、地域遼闊、經濟高速發展、地區差異大、平均收入低、貧富差距大、石油資源較貧乏等,包括我們的民族特性是亞洲人種,勤奮、聰明、個人奮斗、愛隨大流、講排場、注重家庭等其實都是中國元素的體現。從以上基本元素中剔除任何文化對汽車都要求的物美價廉、安全可靠等共通的性能價格要求外,在訴求上中庸和諧,大氣周到應該是設計目標。
下面是關於在汽車設計中,對我們的設計具體能做些什麼的一點設想。
首先從顏色說起。
每一個民族在心理上對顏色的感覺有顯著的不同。人民對於莫種顏色的喜惡往往源自本民族的神話故事和宗教信仰。因此,顏色也具備符號性,盡管它必須依附於具體的載體(歷史、傳說、物件)。
有沒有中國獨有的中國色呢?看了張藝謀的電影,很多外國人認為大紅大綠等就是中國色。其實大紅大綠只能算中國的民間色,不能代表中國色。認真參觀故宮和中國寺院的人都能發現真正的中國色。中國有自己的三原色,雖然也是紅、綠、藍,但和西方的紅綠藍還是有明顯的區別。中國的紅是珊瑚紅,綠是綠松石的綠,藍是青金石的藍,這三種色是國畫顏料的根本色,也是中國文化中的珍貴色。比如藍色,西方人最喜愛的是寶石藍,但中國人是青金石藍,所以中國所有寺廟里菩薩和如來頭頂色是青金石藍,無比莊重;西方基督教堂的穹頂都是藍寶石的藍。
王大珩等在《中國顏色體系研究》中早就明確指出:對中國顏色體系色空間的明度、色調和彩度的均勻分級,應進行中國人眼的心理物理驗證實驗,提出基礎色度分級。
因此,研究和開發中國顏色漆料,不論在車身噴塗,還是在內飾上應用,都會傳達中國元素,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也更受中國人民歡迎。
第二個方面是中國線條。
綜觀中國立體造型史,從夏商周以前紅山文化中的古陶器製作用線條和圖案,到夏商周的青銅器,再到漢代的漆器,乃至漢後歷朝歷代的瓷器等,始終有一些傳承的造型元素。中國自古以來的造型設計,都從古陶造型、青銅器造型和漆器造型中汲取了豐厚的養分。汽車造型也應從中學習,但不是簡單的生搬硬套,而是提取精華元素——線條。
一根線條在達芬奇眼中被理解成一個點在平面或空間中的運動軌跡,乃至解析幾何中的一個方程式所界定的點的集合,線條無寬度也無厚度。因此對於生活在文藝復興以後或接受過文藝復興思想的西方人,對於線條的理解是基於幾何學和數學。而對於中國傳統而言,線條不僅有寬度,有厚度,還有方向,甚至能表現出速度和力量,對於線條的理解完全基於主觀感受。所以這也是中國線條的魅力所在,正所謂「求其神韻、見其生氣」。
在汽車造型設計中,如何通過合理的設計充分表達出中國線條的寬度,厚度乃至速度和力量,是設計富含中國元素汽車的關鍵。這需要我們深入尋找中國線條,從中國繪畫中,傳統生活用品、工藝品設計中,乃至建築設計等所有造型設計中汲取養分。
以上說的都是一些侃侃而談的美好設想,然而國內當下的汽車消費文化現狀,卻絲毫讓我高興不起來啊。
第一我想談談「長」的問題。似乎有種說法,不管是歐洲美國日本多牛的車,到了中國就得入鄉隨俗。「長」則活,反之則難以生存。
大車身在中國消費者眼中則成為自身地位的一種象徵和暗示。業內專家認為,這種源自民族性格的審美和消費取向正是東西方不同民族性格所導致。這也正是國人偏愛加長版的原因所在。帕薩特B55加長77mm,賓士加長了430mm,成為S350L,寶馬加長了140mm,成為BMW5Li,此外,雷克薩斯推出了加長版LS460L,凱迪拉克也推出加長版SLS等等。這些加長車,幾乎都為中國市場專門設計,寶馬方面甚至聲稱,加長寶馬不在國外賣,只對中國市場銷售。
「長」和「大」到底好不好呢?難道我們只能聽市場說了算,聽群眾說了算?
我們知道的只有,加長加寬後的車身固然可以使車的看起來大氣,闊氣,豪氣,但是如此大幅的加長車身必然是汽車的操控性,特別是轉彎是的靈敏度大大下降,如此的特殊「癖好」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車的安全性大受質疑。所以,連自身的生死都可以因為膚淺的喜好而置之度外的國人,我實在看不出高明之處。如果讓他們領導自己的汽車文化,是不是等於放任呢?我認為稍有責任心的汽車人們,都應該盡心為中國的汽車消費導向做一些思考,發表一些聲響!
第二,排量。這又是一個讓人說不開的話題,不是嗎?
德國人魯茲。羅森在中國工作剛剛滿一年,他驚訝地發現,中國人對新車型和高檔汽車是如此地熱衷,中國的車市也似乎正在成為一個國際新車型的秀場,而即使在一些偏遠的中小城市,也時常會出現高檔的SUV或跑車。
國內的汽車工業開始大步挺進開始,隨著車市出現的爆發性增長,新車型的推出也隨之開始步入高峰。值得注意的是,在眾多的新車型中,大排量的汽車比例不斷上升。在2000年以前,我國車型中,排量在1.4升以下的車型約佔33%。在2000年推出的新車型中,小排量車佔25%。2001年推出的新車型中小排量車佔33.3%,大排量車型卻佔到當年新車型的50%。到了2003年大排量車型更是爆發上市,共有10款2.0升及以上的車型上市。這一年,小排量新車型約占當年全部新車型的25.5%,2.0升以上的新車型佔全年新車型的32.5%。
到了2004年,中國引進轎車的排量越來越大,如別克榮御排量3.6升,國產賓士E280排量3.0升,天籟排量3.5升,奧迪A8排量4.2升……在2004年上市的新車型中,排量在2.0以上的佔72%,而2005年,更多排量高於3.0升的國外品牌轎車在中國投產。
排量的增大得讓人觸目驚心了。不難看出,中國的消費者對車本身提出了什麼樣的要求。如果說80後的人的生活態度是「我喜歡,我就喜歡!」那麼,為什麼作為很看不慣這種浮躁也好,不可理喻也罷的那些年輕人的思想的,在買車大軍中頂大梁的老一輩人們。我想問你們,為什麼你們也顯得意氣用事了呢?
大型車是美國人的最愛
由於美國地廣人稀,道路交通非常發達,所以按照美國人自己的說法,美國是真正的汽車社會。
美國不僅是全球擁有汽車數量最多的國家,也同樣是在用汽車體形最大的國家。大體積、大排氣量是美國汽車的標志。在各種車型中,SUV和皮卡是美國人的最愛。據統計,2004年全美售出的越野車超過300萬輛,與1990年的100萬輛相比增加了兩倍。根據預測,到2005年,越野車在美國汽車的銷售中將佔到四成。而皮卡的銷售更是經久不衰,由於需要經常拖曳房車或遊艇等大型物體,美式皮卡在設計上採用大排量發動機(大多安裝5至6升的增壓柴油發動機)。為了滿足野外休閑的較高要求,許多車採用的是四輪驅動。
國情才是決定因素
2004年,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戴維?史密斯博士在南京表示,中國不能克隆美國的汽車消費文化。他指出,目前在全世界每天生產的8200萬桶石油中,美國每天就要消費掉2040萬桶,而這些石油資源75%消費在交通工具上;但美國人仍然越來越多地使用耗油量大的運動型多用汽車。他認為,美國式的汽車消費文化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大氣污染,並同樣產生了一些社會問題。如果中國要按照美國的消費模式下去,必將會造成能源、環境以及社會方面的問題。
但中國車市的事實卻表明,美國式的汽車消費正在成為中國模仿的對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中國人對於汽車消費的認識。雖然現在汽車開始從奢侈品向正常品或必備品過渡,但愛面子和大即是好的傳統觀念依然對購車者有著很大的影響。
雖然從本質上說,小汽車的擁有是一種個人的消費行為,不應受到限制,但事實上,汽車的運行會帶來污染增加,使道路變得擁擠、降低其他運載工具行駛速度,干擾和影響步行者的行為等,從而使社會成本遠遠大於私人成本。
F. 關於「房車陪讀」作文
房車陪讀是弊大於利的「雙刃劍」
為照顧即將參加中考的孩子,浙江嘉興海寧市一對父母將自家的房車開到了學校門口的停車場陪讀——孩子放學後,出校門不到100米就「到家」了。開房車陪讀的毛先生說,每周五晚上,會把房車開回家充電、清理生活垃圾,並准備下周的生活用品,周日晚上再開回學校。(3月22日《華商報》)
專事陪讀的父母、以及停在校門口的房車,對於一個即將中考的孩子來說,無異於多了一個近在咫尺的家:剛下晚自習回到房車的孩子,接過母親遞上的一碗銀耳紅棗羹,看看端詳著自己的父親,甜甜的笑了。無疑,這樣一幅溫馨至極的畫面,甚至會讓有幸目睹這一幕的人們亦沉醉其間。
不過,在遠遠稱不上全面小康的當下,近乎奢侈的房車陪讀,難免讓人毀譽參半:在一次網友自發組織、有101人參加的微博投票中,佔44.6%的人選擇了不支持。可見,贊成與反對意見並非一邊倒,而是呈不相上下的相持局面。
因此,對毛先生夫婦刻意堅持的房車陪讀,網友不妨取下「有色眼鏡」,先看看好的一面:譬如,停在校園門口的房車,能在一定程度上「復制」出家的氛圍,利於孩子感受親情、舒張情緒、釋放壓力,還可以免去奔波、囤積體力、減少消耗、增加睡眠;同時,父母精心准備的午餐及夜宵,又豈是學校食堂能夠比之。無疑,對於一個即將中考的初三孩子,這是父母所能送上的最好禮物。
其實,房車陪讀也是某種角度上的無奈:因中考涵蓋體能測試,故學校相應安排每天早上6點40分即進行體育鍛煉。由於學校離家有30分鍾的車程,孩子不得不每天凌晨5點即起,到晚上接近10點下晚自習,上床睡覺至少要等到11點半以後,導致睡眠時間常常不足6個小時。而房車陪讀後,孩子出校即到「家」,離「家」即進校,就這樣一進一出,「擠」出的休息時間,每天足足多了2個小時。
而讓父母把房車陪讀堅持下去的更大動力,則是緣於孩子明顯的學習進步:正讀初三下學期的孩子,本學期開學的第一個月,就考到了班級的第十名,最近一次月考更是飆升為班級第一。要知道,就在上學期,孩子的成績還徘徊在班級15-20名之間。或許正是這種立竿見影的變化,讓父母對某些議論不管不顧,而執意將房車陪讀進行到底,直到學期結束。
但正如生活中的諸多選題,其解並非非黑即白一樣,房車陪讀,同樣是一柄「雙刃劍」:誠然,作為成功人士,有大把的時間陪孩子,有足夠的財力惠及孩子,但仍然需把好一個「度」,否則就會過猶不及。譬如,一個不過初三的孩子,就被如此過度照顧,會否長成「溫室的花朵」?上學放學的路上,與小夥伴嬉戲打鬧,既是童趣,也是放鬆,難道不比在房車「靜躺」有益身心么?何況,這也是觀察社會的「窗口」,若長久關閉這個通向生活的「窗口」,不知算不算得不償失?
此外,孩子在學校有很多小夥伴,朝夕相處,其樂融融,可眼下校門口那部房車的出現,在孩子與同學們之間劃出一道人為的「鴻溝」,進而產生心理上的隔閡,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現象。試想,一個長期形單影孤、獨來獨往的孩子,即便是有著孤芳自賞般的優越感,日後又如何能長成一個陽光大男孩?何況,孩子所需要的愛,遠不止是父母給予的親情,一個長期被隔絕在房車里的孩子,縱然得到了悉心的照料,但或許會由此失去同樣寶貴的同學之情。
當然,房車實在是個好東東,若在孩子假日,來個房車自駕游,不但沿途風光盡收眼底,還可讓孩子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放鬆心情,且隨走隨停,豈不快哉。不過,若是用於陪讀,卻有失思量:因為,孩子從中失去的東西,遠比得到的要多得多。
G. 關於房車的一些書籍、資料以及內裝資料,大家有沒有相關的資料提供一下謝謝!
拖掛式房車是沒有自身驅動力,通過連接裝備與小轎車、越野車、皮卡等牽引車相連,依靠牽引車車輛動力前進的,在內部布局設計上,空間規劃會比自行房車更加自由和隨意。而自行房車相對於拖掛會比較笨重,主要是自行房車需要將動力系統、電力系統..
H. 房車的弊端都有哪些
(1)房車旅遊成本高。目前,我國的旅遊房車都是改裝而成的,選用國內各型客車改裝而成的售價在30萬-50萬元之間,選用進口客車改裝的售價在80萬-300萬元之間,而且保養維護費用也很高。如果向房車租賃公司租借房車,每天也要付800-1500元的租金,房車停靠在宿營地還要每天交大約100-300元錢,加上路費、橋費、油費,所花費用也比較高,所以有一些人在成本考慮之後,選擇自駕車+住酒店,因為自己的車輛,車輛的成本可以省掉。
(2)房車旅遊配套服務設施不健全。 首先,缺乏相應的旅遊信息系統和配套服務。目前我國在交通、路況和氣象信息的及時發布、明確的路標指示、加油站的合理布局與標志指示、汽車維修服務等方面,還存在許多有待改善的地方。 其次,急救救援設施欠缺,缺乏安全保障。由於房車旅遊涉及車的安全、道路交通的安全、野外露營的安全,因此其安全防範問題更加復雜。 房車旅遊者遇到異常天氣、突發疾病、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時往往難以得到及時救助。 房車營地欠缺。房車旅遊的離不開營地的,而營地欠缺是制約當前我們選擇房車旅遊重大的問題。
(3)相關交通法規不完善。目前,我國有關房車旅遊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交通管理部門對房車的界定、上牌、行駛、停靠等都沒有明確的規定,僅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對房車進行特殊處理,「限行」問題也存在,房車分為自行式和拖掛式兩種,拖掛式房車上高速的准駕要求,拖掛房車的保險,拖掛房車的牽引要求等等都沒有明確,但在國外因為內部設施更完善,居住更舒適,拖掛式更受歡迎。 不一樣的房車有不一樣的優點 現代生活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嚮往田野風光生活,在閑暇的時間攜同家人、朋友一起出遊融入大自然,呼吸大自然的新鮮空氣;在中國,開著房車去旅遊的方式越來越普遍。而房車為喜歡戶外游的朋友們提供不好心的住宿地址,而不一樣的房車又滿足了不一樣人群的需要。
I. 有關房地產的論文
就現在房價走勢及原因 以及調控手段 調控效果 未來預期 這幾方面考慮一下
J. 有關論文
3 參考文獻類型及其標識
(1) 根據GB3469規定,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
參考文獻類型 專著 論文集 報紙文章 期刊文章 學位論文 報告 標准 專利
文獻類型標識 M C N J D R S P
(2) 對於專著、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其文獻類型標識建議採用單字母「A」;對於其他未說明的文獻類型,建議採用單字母「Z」。
(3) 對於資料庫(database)、計算機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電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電子文獻類型的參考文獻,建議以下列雙字母作為標識:
電子參考文獻類型 資料庫 計算機程序 電子公告
電子文獻類型標識 DB CP EB
(4) 電子文獻的載體類型及其標識
對於非紙張型載體的電子文獻,當被引用為參考文獻時需在參考文獻類型標識中同時標明其載體類型。本規范建議採用雙字母表示電子文獻載體類型:磁帶(magnetic tape)——MT,磁碟(disk)——DK,光碟(CD-ROM)——CD,聯機網路(online)——OL,並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獻載體類型的參考文獻類型標識:
[文獻類型標識/載體類型標識]
如:[DB/OL]——聯機網上資料庫(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帶資料庫(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碟圖書(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碟軟體(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網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網上電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紙張為載體的傳統文獻在引作參考文獻時不必註明其載體類型。
4 文後參考文獻表編排格式
參考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次序列表於文後;表上以「參考文獻:」(左頂格)或「[參考文獻]」(居中)作為標識;參考文獻的序號左頂格,並用數字加方 括弧表示,如[1]、[2]、…,以與正文中的指示序號格式一致。參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參考文獻條目的最後均以「.」結束。各類參考 文獻條目的編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任選).
[1] 劉國鈞,陳紹業,王鳳翥.圖書館目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 辛希孟.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A集[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3] 張築生.微分半動力系統的不變集[D].北京:北京大學數學系數學研究所,1983.
[4] 馮西橋.核反應堆壓力管道與壓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華大學核能技術設計研究院,1997.
b.期刊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5] 何齡修.讀顧城《南明史》[J].中國史研究,1998,(3):167-173.
[6] 金顯賀,王昌長,王忠東,等.一種用於在線檢測局部放電的數字濾波技術[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33(4):62-67.
c.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
[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A].原文獻主要責任者(任選).原文獻題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7] 鍾文發.非線性規劃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應用[A].趙瑋.運籌學的理論與應用——中國運籌學會第五屆大會論文集[C].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468-471.
d.報紙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8] 謝希德.創造學習的新思路[N].人民日報,1998-12-25(10).
e.國際、國家標准
[序號]標准編號,標准名稱[S].
[9] GB/T16159-1996,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S].
f.專利
[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號,出版日期.
[10] 姜錫洲.一種溫熱外敷葯制備方案[P].中國專利:881056073,1989-07-26.
g.電子文獻
[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11] 王明亮.關於中國學術期刊標准化資料庫系統工程的進展[EB/OL]. http://www.cajcd.e.cn/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12] 萬錦坤.中國大學學報論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6.
h.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