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巷周有光故居內飾圖片
❶ 啊啊啊啊啊急啊這題
(1)青果巷對烏衣橋最為合理。首先,從字義上講,青對烏,都表顏色;果對衣,都表物品;巷對橋,都表建築結構。其次,從字音上講,前兩字可以不完全對仗,最後一個字必須對仗,巷為仄音,橋為平音,對仗工整。
(2)拜讀
如果幫到你,請採納點贊!!!
❷ 常州名人故居有哪些,包括金壇,溧陽的
1、瞿秋白(常州三傑之一)故居 常州市延陵西路188號
2、張太雷(常州三傑之一)故居 常州市同濟立交橋下子和里3號
3、惲代英(常州三傑之一)但常州無故居
4、呂思勉故居 常州市十子街8~10號
5、盛宣懷故居 常州市天寧區大馬元巷18號
6、湯貽汾故居 常州市天寧區
7、周有光故居 青果巷133號
8、劉國鈞故居 青果巷82號
9、趙翼故居 常州市天寧區
10、管幹貞故居 延陵西路64號
11、李公朴故居 東村131號附近
12、庄蘊寬故居 延陵西路198號
13、孫慎行.孫星衍故居 常州市天寧區
14、庄存與故居 馬山埠34號
15、王錚故居 常州市武進區
16、蔡旭故居 常州市鍾樓區
17、史良故居 常州市天寧區和平南路143號
18、黃仲則故居 常州市天寧區
19、洪亮吉故居 常州市東獅子巷20
20、孫震方故居 溧陽市碼頭街175號
❸ 常州青果巷三大名人是哪些
三大名人:唐順之、史良、趙元任。
荊川先生唐順之,明代傑出的文學家、心學學者、抗倭英雄,吾邑常州文脈的傑出繼承和發揚者。唐荊川紀念館坐落於青果巷貞和堂,縱觀荊川先生一生,身處嘉靖亂象,卻剛正不阿、品行端方,雖然仕途曲折,屢遭貶黜,但無論居家入仕,皆以濟世為念。
常州青果巷其他名人:
周有光:他出生顯赫卻家道中落,他刻苦努力一生學習,他愛情順利卻痛失愛女,讓我們走近他「綿長曲折、傳奇有光」的一生。
張贊宸:字紹曾、韶甄,常州城區人,生於清同治元年(1862),著名法學家、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志讓的父親。其故居為青果巷中段北側的「唐氏八宅」之一的貞和堂,西與易書堂相連,東鄰劉國鈞故居,南近周有光故居。
屠寬:他是叱吒風雲的革命家,留學期間就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並領導辛亥革命;他也是開拓創新的教育家,一手創辦了江蘇省立常州中學,學校內矗立的紀念塔記錄著他的豐功偉績。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青果巷
以上內容參考:青果巷官網-名士風情
❹ 漫步青果巷
到常州不久,我就急切尋找探訪青果巷。梅雨季節,細雨朦朦,我撐著傘,騎著自行車在龍城搜索。路上我就想,「青果巷」,這名字多麼富有詩意。遙想當年,小巷裡肯定是枝繁葉茂,青果累累,如蘇東坡詞中道「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正是這個詩情畫意的風水寶地,不知誕生多少名流大家。古代,明朝抗倭英雄、文學大家唐荊川(1507-1561)與歸有光、王慎中三人合稱為「嘉靖三大家」。清代藝術大師湯貽汾(1778-1853)在當時與方薰、奚岡、戴熙齊名,有「方奚湯戴」之稱。近代,著名的紅色資本家「紡織業巨子」劉國鈞;被稱為「漢語言學之父」趙元任等。這些人都居住青果巷。號稱「常州三傑」之一的瞿秋白就誕生在青果巷的八桂堂;語言文字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1906---)也誕生在青果巷。看《常州日報》「青果巷走出的歷史學家錢乘旦」,原來給胡錦濤總書記講歷史的錢乘旦教授也來自青果巷。這不禁讓我想到龔自珍贊美常州的詩句「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
對照地圖,一路問去,我找到了青果巷。默默地站在巷口東側,看到小巷黯然逼仄地縮在高樓大廈之下。三座金融大廈如三座大山矗立在小巷東口,而「常州市歷史文化保護區——青果巷」的水泥碑已被自行車、雜物掩蓋。我推著自行車,沿著三米見寬的青石小路,邊走邊細細察看,思緒一下子拉回到了過去。挨著「漫聯動漫」商店的17號房子古味猶存,木門、門窗、石門樓以及布滿的灰塵和蛛網,無言地訴說著歷史的滄桑。27號門上依稀可見文革時的標語對聯:「大海航行靠(舵手),幹革命靠毛(澤東思想)」,對聯的下半不知什麼時候鏟去了。門牆上的青磚疊法,可以感受到明代民宅的建築特色。順著僅可容一人的窄弄,我走進小巷深處,和一位賣開水的老奶奶攀談了幾句。她說的常州土話,我一句也聽不懂,卻感受到古城古樸的風味。走到弄道盡頭,居然就是京杭大運河的入城支流。渾濁厚重的運河在細雨中靜靜躺著,看不出水的流動,而這水卻如鐵路通向外部世界,連接大江南北。我在想,或許正是這條運河,給了藝術大師以創作靈感,給了政治家、歷史學家以投身社會激情。遙想當年這里船艫雲集,商貿興盛,為南北果品集散地。清乾隆年間的《常州賦》有「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陳」的話。「青果巷」、「千果巷」估計就是這樣得名的。
過了雪洞巷,看了有排房子修葺一新,粉牆黛瓦,可能是剛整修不久。一問才知是劉國鈞故居,也是瞿秋白誕生地。我輕輕叩開厚重的赭色大門,想進去看看,被看門的老婦告知:「這是老闆娘私人的房子,不可以進來。」我只好悻悻而退。聽說趙元任的故居就在後面。前幾天我在《光明日報》上還看到李嵐清文章「博學多能的著名音樂家趙元任」,提到著名的愛情樂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就是趙元任譜的曲。我特地繞過去,穿過小弄,蹩進側門,裡面有個天井院,據說裡面住有八戶人家。我想和他們說說話,他們都疑懼地離開,似乎把我當作房地產開發商。我抬頭看看了閣樓,環顧了周邊住戶。看到斑駁的粉牆上一塊塊暗綠色的青苔,還聽到閣樓嘎吱作響搖搖晃晃的聲音,而屋頂上的暗灰色的瓦松和野生青綠的泡桐樹閑閑相對。
小巷裡,我看到居然有個小書店。進去看看,不曾想裡面有很多我們小時候看的連環畫,一捆捆的,翻開看看感覺像是回到童年時代。尤其讓人意外的是,書店主人是位92歲的老人。他坐在門邊,一手拿著芭蕉扇,一手在捧讀「參考消息」。我和店員聊天得知,老人的子孫或是博士,或在政府機關工作。難怪常州號稱「千古讀書地,現代創新城」,真是一點不假。正是這連綿不絕的讀書風氣,才使古城、陋巷人才輩出。想起清代常州的歷史學家趙翼所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出了小巷,西口臨街的房子上翹起的脊檐上各刻有兩字,恰好是「萬事、如意」。而不遠處建行的大樓撲面而來,著名商業中心南大街也近在咫尺,濃郁的現代氣息很快淹沒了這個小巷。青果巷就像「大隱隱朝市」的高人雅士,不管外面的世界多麼喧囂、浮華,他總是以恬淡寧靜悠閑的姿態,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聽任「一蓑煙雨」,保持「獨釣寒江雪」的高潔清邁。
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我來到仿古的明城牆,站在著名的文亨橋上,看運河中南來北往的運沙船,心情沉浸在往事的煙雨朦朧中。真希望能永遠留下這條穿越歷史的小弄道,讓我們可以行走,讓我們可以觀瞻,讓我們可以撫摩,讓我們可以懷想……
看報紙說,青果巷將永久保存並修繕整理。准備一個晴天朗日,再來青果巷。很想說一句:青果巷,「教我如何不想她」。
❺ 拼音之父周有光夫婦歸葬常州儀式來賓用拼音簽名嗎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與夫人歸葬常州,儀式來賓用拼音簽名。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中國語文報刊學會、中國剪報社和我市相關方面負責人、家屬代表共60餘人出席了揭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