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旅遊安全月活動方案
❶ 海洋強國的海洋旅遊
建設海洋強國需要發展海洋旅遊
建設海洋強國,需要一種柔中寓剛、以柔克剛的柔性國家戰略,即發展海洋旅遊。
中國旅遊,一直扮演著柔性國家戰略的角色,在處理外交危機、兩岸關系、經貿摩擦、內需拉動、民生改善等重大問題上,一貫發揮獨特的作用。不僅中國,世界各大強國莫不如此。當今,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的主題。強國曾經的軍事硬實力,裹挾著記憶中的遠征欲,往往轉化為飈高的國民出遊率,如長期作為世界第一旅遊客源地國的德國;大國永恆的文化軟實力,夾帶著基因里的自信心,往往轉化為傲人的遊客接待量,如長期作為世界第一旅遊目的地國的法國。
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國家旅遊局將今年的旅遊主題確定為「2013中國海洋旅遊年」。發展海洋旅遊,是中國旅遊維護國家核心利益、承擔民族歷史使命的重大領域。
發展海洋旅遊,能夠超越領土爭議、避免國際敏感、促進民間交流、樹立海權形象、傳達國家意志、造就行動影響、沉澱共同利益、積累安全因素、挖掘海洋資源、拉動海洋經濟、豐富海洋業態、保育海洋環境、培植海洋文化,最終,巧妙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柔性建設中華海洋強國。
發展海洋旅遊,作為柔性海洋強國戰略,需要三個戰略支柱。
第一、柔性的海權觀念——旅遊海權論。
自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創立海權論至今,世界各大國普遍篤信國家海洋權益對民族歷史走向的影響,普遍重視海權的維護與開拓。然而,馬漢的海權論是一種剛性的海權觀念,是建立在海外殖民地、海上貿易和海軍優勢基礎上的海權理論;二十一世紀的世界需要一種新型、柔性的海權觀念,需要建立在人的活動、人的交流、人的體驗基礎上的海權理論,即旅遊海權論。
為了維護和開拓國家旅遊海權,中國海洋旅遊要沖出近海走向遠洋、沖出海濱走向腹地、沖出狹義走向超越,打開戰略空間,布局功能產品,通過發展海洋旅遊,綜合促進國家海洋資源開發,有效推動國民海洋意識培育,促使中國人更多地出海,促使中國更多地獲得掌控海洋、主導海洋的發言權和發力權,以此維護國家核心利益、開拓民族生存空間。
第二、柔性的建設方案——海洋旅遊規劃設計。
海洋是同質化的旅遊資源,因此,尤其要強調高水平、專業性的規劃設計方案。海洋旅遊規劃設計,必須符合發展海洋旅遊的規律和建設海洋強國的要求,斷不可簡單地把內陸旅遊規劃設計的模式搬進海洋。海洋旅遊規劃的基本要求是廣義資源、休閑市場、度假產品、集聚產業、聯動布局、人本服務、海洋地產、情景交通、先進設施、動態環保、本地文化、訴求均衡、綜合治理、細化營銷;海洋景觀設計的基本要求是基於海洋旅遊體驗、構造「海景—遊人」關系、整合海洋景觀客體、梳理海洋觀景視線、研磨海洋文化創意。
海洋旅遊規劃設計的核心是柔性建設,強調硬體軟體均衡、調整創新為先、挖掘生長為魂。硬體建設的重點是柔性地調整沿海旅遊城市、創新海洋旅遊項目;軟體建設的重點是挖掘地方海洋文化、生長現代海洋文化。
第三、柔性的市場指標——休閑度假為主。
海洋旅遊市場的主導、主流、主題都是休閑度假。概括而言,要面對自我實現、品質個性、出國替代、長假生活等休閑需求,配置郵輪、游輪、遊艇、度假酒店、度假社區等度假供給。
長久以來,中國各地通行以接待遊客人次、實現旅遊收入為主的剛性旅遊市場指標,這是由陸地旅遊以大眾觀光、規模經濟為主體的現實決定的。為了引導中國海洋旅遊的正確發展,有必要引入以接待遊客人天數、遊客人均消費、遊客人均停留天數、酒店平均入住率、遊客滿意度為主的柔性旅遊市場指標,以此評價各地海洋旅遊發展業績,確保以休閑度假為主的海洋旅遊發展。
(作者為北京制源江山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