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遊的安全管理
㈠ 研學旅行有什麼注意事項
1、團隊行動一定要有整體觀念。請聽從領隊老師和導游的安排,勿參加危險活動。晚上如需離開營地觀光,請在取得老師同意後結伴前往,並牢記營地名稱及地址、電話。
2、旅遊旺季各景點遊客很多,營員每天需帶夏令營統一分發的雙肩包、帽和胸卡,以便於識別。在旅遊過程中,認清自己的隊伍、隊旗、領隊輔導員和地陪導游,服從輔導員和導游安排,跟著導游的路線走,認真聽導游的講解,自由活動時間以小組為單位行動,注意集合的時間和上車的地點,認清自己乘坐的車號,以免跟錯團。

10、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對人有禮貌,凡事謙遜忍讓,盡量避免與他人發生爭執。
11、愛護沿途文物古跡和景區的花草樹木,不在景區、古跡亂塗亂畫、丟棄垃圾。
12、貴重物品請隨身攜帶,離開房間時關好房門。除非必要,請勿隨身攜帶太多現金。
13、乘車時,由於沒有運動條件,食物的消化過程延長,速度減慢,請注意節制飲食,以免增加胃腸負擔,引起不適。
㈡ 研學旅行的國家政策及相關文件有哪些
2016.11.30教育部發布:《教育部等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認證了研學旅
行的重要性;
2017.1.10國家旅遊局發布《研學旅行服務規范》,詳細提出研學旅行的安全性問題;
2017.8.22教育部發布《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刻不容緩;
2017.9.25教育部發布《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已經確立納入學校教育學分系統;
2017.11.20教育部發布:《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或營地」公示名單》,正式
公示了研學旅行示範基地。
為了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國家大力支持研學旅行,近年來發布多項重要文件,要求為學
生創造更豐富的研學旅程,創造更安全的研學環境。=
1、《教育部等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教育部於2016.11.30發布)
2、《研學旅行服務規范》(國家旅遊局於2017.1.10發布)
3、《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於2017.8.22發布)
4、《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教育部於2017.9.25)
5、《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或營地」公示名單》(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2017.11.20)

(2)研學旅遊的安全管理擴展閱讀:
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
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研學旅行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傳統游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014年4月19日,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在第十二屆全國基礎教育學校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我國基礎教育新形勢與蒲公英行動計劃》的主題演講。
在會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學旅行的定義: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
研學要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同學們在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確定主題。
以課程為目標,以動手做、做中學的形式,共同體驗,分組活動,相互研討,書寫研學日誌,形成研學總結報告。
參考資料:研學旅行—網路
㈢ 研學旅行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研學旅行是帶孩子們集體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的一種教育方式,在接觸自然、接觸社會的過程中,往往很多方面會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安全問題是研學旅行過程中面臨的最重要的、老師和家長們最擔心的問題。那麼具體來說,研學旅行應該注意哪些安全事項呢?
1、 研學旅行課程設計階段,就應該對要去的研學基地、用餐的餐廳、住宿的酒店、使用的大巴車等進行安全檢查,只有符合了相關標准,才能簽約並用於研學旅行過程。
2、 研學旅行出發之前應該為學生們做安全宣導,強調安全注意事項,例如上下車過程不要擁擠、行進過程中不要掉隊不要打鬧、有危險警示的地方不能去、有危險警示的物品不能觸摸、身體不舒服及時告知導師等。
3、 研學旅行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數量專設若干個安全導師,專門負責學生安全,在每個活動前、後及時點名,有危險性的活動時確保學生的防護措施有效,極端天氣中注意防暑保溫,用餐的餐廳注意留取飯菜樣本,住宿的酒店提前熟悉安全線路等。
4、 研學旅行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數量專設若干保健醫生,負責攜帶醫葯箱,為學生初步處理突發的受傷或疾病。
5、 一次研學旅行之後,應及時總結安全問題和安全隱患,並提出解決問題和消除隱患的措施,盡量避免和減小以後課程執行過程中發生類似的問題。
6、研學旅行課程中必須為每一位學生購買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