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出遊季節 » 做好冬季旅遊安全

做好冬季旅遊安全

發布時間: 2021-06-25 22:46:26

❶ 冬季安全要注意哪些

問題太泛泛了,能具體說一下哪方面的嗎?
比如:
1、冬季開車的安全常識;
2、冬季取暖安全常識;
3、冬季旅遊安全常識;
...另外還應該說具體的區域,比如2012年12月份南方的冬季氣溫比北方初春的溫度還要高很多...

❷ 冬季旅遊怎樣防凍

選擇玩雪賞雪線路的人,尤其要做好保暖防凍的准備。最外層的衣服應具有防風性,可選羽絨、呢絨、毛皮質地的衣服。

冬季旅遊注意事項

防寒保暖

選擇玩雪賞雪線路的人,尤其要做好保暖防凍的准備。最外層的衣服應具有防風性,可選羽絨、呢絨、毛皮質地的衣服;去高寒的地方一定要戴帽子,因為人體50%以上的熱量是從頭部和頸部散失的。最好能預備防凍油膏。

葯品備用

冬季天氣寒冷,容易感冒,所以出行要預備易於攜帶、治療傷風感冒的葯品。另外,北方地區氣候乾燥,建議南方的遊客准備夏桑菊等清熱沖劑。

滑雪安全

滑雪是一項速度快、技術含量高的運動,極易發生意外傷害事故,因此遊客應選擇安全防護設施齊全的滑雪場,並將個人防護設備配備齊全,遵守滑雪場的規章制度,進入與自己滑雪水平相當的滑道。滑雪前應學習一些基本的醫學知識和急救常識,如受傷時的處理,骨折後應採取的措施等。發現他人受傷,千萬不要隨意處置和搬動,應盡快向雪場救護人員報告。

相機保暖

電子快門的照相機和攝影機,在-20以下時,就會出現電池容易「放電」、快門不能按下等「失靈」問題。因此,在戶外拍攝完之後,要及時將相機放進外衣兜里「保暖」,用時再拿出來。此外,要多准備電池。

預防雪盲

雪地的反光程度較大,出門需要佩戴太陽鏡,保護眼睛。如果不幸患上雪盲症的話,應立刻到黑暗的地方,蒙住雙眼,把冰濕布放到額前,防止高溫加劇疼痛,一段時間後讓眼睛慢慢恢復。

溫泉浴細節

每次泡溫泉的時間控制在20到30分鍾為宜,如果浸泡時間過長,容易出現暈眩、全身乏力。溫泉浴也是一種中等強度的運動,在令身心得到全面放鬆的同時,靈敏度和注意力也會有所下降。所以,自駕車遊客在泡過溫泉後,一定要休息兩個小時以上方可開車。

冬季旅遊保健安全措施

南人北行防凍傷

相對來說,北方人對寒冷的氣候是很適應的,防寒措施其實已經成為生活習慣。就像北方人想體驗一下南國冬季沙灘一樣,南方人也想去北國寒冷地區體驗一番冰天雪地的滋味,觀賞一下北方特有的風景,比如吉林的霧冖哈爾濱的冰燈等。但我國氣候復雜,南北溫差可達幾十攝氏度,從20多攝氏度的海南到零下20多攝氏度的東北,如果准備不充分或對寒冷估計不足,就可能發生凍傷。

科學的做法是:出行之前,掌握一些防寒和防凍的知識,了解一下目的地的氣候概況)當月的平均氣溫和最低氣溫),同時要加強一些耐寒鍛煉,准備一些必要的防凍傷的葯品;出發時,要帶足防寒服裝、鞋、帽和用品;到達旅行地後,在冰天雪地中徒步,臉部及耳鼻和手要抹搽防凍油膏,鞋襪不要太緊,不要在雪地上久站不動,要用手掌勤摩擦臉部和五官,乘非密封的交通工具時,每1小時左右要活動幾分鍾,以增加血液循環和提高體溫。

注意局部小氣候

一般而言,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大約遞減0.65攝氏度。所以在北方冬季登高時,一定要注意氣溫的變化,隨身帶一些防寒衣服,到了「高處不勝寒」的地方及時加穿。這些年,由於高空索道的普及,一些馬大哈的旅遊者,在低海拔處不注意備衣,一旦到了高處就出現「冷得發抖」的症狀——高處一般比較空曠,不僅氣溫低,風也很大,因登高而受凍致病的情況很容易出現。

當然,北方晴日的雪地小氣候也是需要注意的,因為白茫茫的雪地對紫外線吸收少、反射較強,當強烈的紫外線射入雪地旅行者眼睛後,會發生光化作用,經過6~8小時的潛伏期,眼睛就會出現嚴重的畏光、流淚、異物感,眼睛不能睜開、有強烈的燒灼感,劇烈疼痛,這就是醫學上常說的「雪盲症」。預防雪盲症最有效的措施是「物理隔斷」,也就是在雪地行走時,配戴防紫外線的太陽鏡,也可選用聚碳酸酯或CR39的透鏡,或美觀起見,選用蛙鏡式的全罩式灰色眼鏡。

旅途中治療雪盲症可用0.3%地卡因眼葯水和抗生素眼膏。

寒風撲面引發面癱

冬季的北方,冷空氣活動頻繁。冷空氣戰勝暖空氣後,就形成「寒風」,旅行者宜盡可能躲避此風,或用保暖措施,如戴帽子或口罩抵禦此風。否則,不僅容易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一些心腦血管病患者也常常因為麻痹大意而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冬季旅遊怎樣防凍

時下,冬季旅遊漸成時尚。但是在旅途中如果不注意天氣的變化,特別是寒冷氣候對人體的影響,就可能受到某些疾病的侵襲。在遊客中,有些是從南方到北方,有些戶外活動比較多,還有些是年老體弱者,這些人尤其需要防寒防凍。

冬季在戶外旅遊,人體暴露部位或末梢部位如手指、足趾、面頰的皮膚長時間受寒冷和潮濕刺激,就可能在皮膚上出現紅斑並伴有異常感覺,嚴重的可發展成水皰、潰瘍。如果在寒冷的環境中逗留時間過長,不僅會發生皮膚損傷,還有可能引起全身性的疾玻在寒冷的環境中,心臟並腦中風、流感、凍瘡、關節炎等疾病的發病率將明顯上升。而在冬季旅遊中,氣溫及濕度低、氣壓高、風速大的天氣很常見。當氣溫從零上降至零下,短期內感冒的人數會驟增,其中不乏青年人。慢性支氣管炎也可能在寒冷乾燥的氣候中復發。

為了防止凍傷,注意服裝的保暖很重要。最外層的衣服應有防風性,可選呢絨、毛皮或皮革質地的衣服;羽絨衣內可形成相對不流動的空氣層,保暖性很好,是冬季旅遊的首選服裝。內衣要柔軟、吸濕、透氣,以利保濕、乾燥。要盡量減少皮膚暴露部位,對易於發生凍瘡的部位,有必要經常活動或按摩。

要想在冬季旅遊不受寒冷氣候的傷害,增強自身防寒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調整飲食,增加肌體代謝,是提高肌體產熱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實際上,人體在寒冷環境中要維持體溫,就必須增加代謝,加之旅遊中要消耗不少體力,只有增加營養物質的攝取量才能滿足人體需要。冬季旅遊者的膳食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大營養素以及礦物質、維生素的攝取量都要超過平常,不能像平時一樣過分地強調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瘦肉類、蛋類、鮮魚、豆製品、動物肝臟對補充人體熱量很有好處,可適當多食用。另外,要糾正喝酒取暖的錯誤觀念。酒精和水不能產熱,相反,酒精能刺激體表的血管,使體表血液循環增加,人感到「發熱」,實際上人體在丟失熱量。

❸ 冬季旅遊要准備什麼

1、帶保溫杯:出門旅遊,時間一長,容易口渴。冬天天氣冷,瓶裝水太涼,出門帶個保溫杯,旅途中可裝上熱茶。

2、帶手杖:冬天天氣冷,地上結冰,走路容易打滑,特別是爬山,會安全。如帶根手杖,走路時既可以省力,又能防滑。

3、服裝:最外層的衣服應具有防風性,可選呢絨、毛皮或皮革質地的衣服;羽絨服內可形成相對不流動的空氣層,保暖性很好,是冬季旅遊的首選服裝。

(3)做好冬季旅遊安全擴展閱讀

旅途中盡量少帶現金,不要將錢放在行李中,要貼身保管。貴重物品不要放在房間內。最好到正規商店購物,買了東西要發票證明。在試衣試鞋時,最好請同團好友陪同和看管物品。

重要證件如護照、簽證、身份證、信用卡、機船車票要隨身攜帶、妥善保管。出發前最好各復印一件放在手提包中,原件放在貼身的內衣口袋中。

遇到有人查證件時也不要輕易答應,應報告領隊處理。如領隊不在場,可要求對方出示身份證或工作證件,否則應予拒絕。若對方是警察,也應記下其證件號、胸牌號和車號。

❹ 旅遊安全怎樣做好防護措施

跟團游或者不跟團游不一樣!跟團游的時候注意跟著導遊走,自己單獨行走的時候務必和導游說下,這樣可以和團隊跟的上!不跟團出遊也就是所謂的背包客自助游,自己務必在正規的門戶網站上購買到門票,旅遊途中遇到陌生的人向你兜售門票的時候務必小心謹慎。自己的隨身物品務必看護好。最好是多人一同出遊,這樣可以互相照應!

❺ 冬季出行注意事項

紀律一:防寒保暖是首要任務
冬季的旅遊線路,特別是賞雪玩雪的線路,一般都會在北方地區,而北方冬天的氣溫大抵於0度--30度,有的地方甚至是低於30度,年以對於南方市民來說,防寒保暖是最重要的。
紀律二:備用葯品不可少
冬季天氣寒冷,容易得感冒,所以出門,要記得預備羚羊感冒片等易於攜帶、治療傷風感冒的葯品。另外北方地區愛吃冷盤,不習慣者易「鬧肚子」,需備上黃蓮片、保濟丸等葯片。北方地區氣候乾燥、南方體質的市民還需准備夏難能可桑菊、王老吉等清熱沖劑。
紀律三:保濕不能掉以輕心
北方地區的保濕是很多遊客都會忽視的問題,很多南方遊客到了哈爾濱等北方地區之後,就會流鼻血,他們大多都會不解。原來是乾燥惹的禍,以哈爾濱為例,一般的空氣濕度都是在20%左右,跟南方地區動輒80%-90%的濕度比起來,相差太大了。如果沒有喝上足夠的水,會導致毛細血管破裂而引流鼻血。
注意防滑
冬季北方路面多有冰雪,路面較滑,穿塑料底的鞋容易滑倒。最好穿橡膠鞋底的雪地防滑棉鞋或球鞋,盡量不要穿皮鞋,否則行動不便。
在往年的許多例子中,老人家應該是重點防滑的對象,所以經驗豐富的導游,都會對長者多加提醒。另外,「寒從腳下起」,從保暖的角度講,鞋也是重要的一環,一雙輕巧而保暖的鞋子是徵佔冬季旅遊的必備「武器」。
注意相機保暖
電子快門的照相機和攝影機,在-20度以下時,就會出現電池容易「放電」、快門不能按下等相機「失靈」的問題,因此,在戶外拍攝完之後,要及時將相機放進外衣兜里「保暖」,用時再拿出來。
此外,提醒一句,一定要多准備電池。
注意防雪盲
北方冬季多下雪,雪的反光比較大,出門需要佩戴太陽鏡,保護眼睛。如果不幸患上雪盲證的話,治療的辦法是立刻到黑暗的地方,蒙住雙眼,把冰濕布放到額前,防止高溫加劇疼痛,一段時間後讓眼睛慢慢恢復。
注意滑雪安全
對於滑雪這種速度快、靈敏性強的全身運動,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高超技術的人,運動前都必須做好准備活動。遊客應選擇安全防護設施齊全的滑雪場,並將個人防護設備配備齊全,遵守滑雪場的規章制度,進入與自己滑雪水平相當的滑道。只有當滑雪者的技術水平達到能安全地停住,並能避開滑雪道上的障礙物和其他滑雪者時,才能動較高水準的雪場滑雪。滑雪前應學習一些基本的醫學知識和急救常識,如受傷時的處理,骨折後應採取的措施等。發現他人受傷,千萬不要手忙腳亂隨意處置和搬動,應盡快向雪場救護人員報告。
注意溫泉細節
如果溫泉水溫過高,人從溫度較低的空氣中驟然浸入泉水裡,一般很難適應。所以要先用手或腳試探水溫是否合適,再進入溫泉泳池,並應該從低溫泉到高溫泉,逐步適應。泡溫泉每次為20到30分鍾。如果一次浸泡的時間過長,容易出現暈眩、全身乏力。當您在泉水中感覺口乾、胸悶時,應該上池邊休息,喝點飲料補充水分。溫泉浴是一種中等強度的運動,在令身心得到全面放鬆的同時,靈敏度和注意力也會有所下降。所以,駕車人士在泡過溫泉後,一定要休息兩個小時以上方可駕車。
注意酒保暖
冬季旅遊者的膳食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項營養素以及礦物質、維生素的攝取量都要超過平常,不能像平時一樣過分的強調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的攝取量,要糾正畫龍點睛喝酒取暖的錯誤觀念。酒精和水不能產生熱量,相反,會使體表血液循環增加,當人體感到「發熱」,實際上是在丟失熱量。
注意防搶防盜
冬季接近年關,而且處於客流出行高峰期,也成為了偷盜等犯罪行為的高發期,遊客應注意保管好自身財物,提高防盜的保護意識。

❻ 冬季旅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1、穿著要防寒保暖。

棉襖棉褲羽絨服必穿,棉帽手套口罩棉鞋必備,去東北棉鞋一定是要加厚的,以防止在遊玩過程中造成凍傷。北方的室內有暖氣,很溫暖,而到了南方的室內,就有些濕涼了,一般只能靠空調來取暖了,有些地方晝夜溫差大,極易感冒,需要特別注意。

在冰雪路上也要少踩剎車,多利用汽車發動機制動,尤其在打方向時千萬不要踩剎車,很容易出現側滑,車輛失控造成事故。

❼ 冬天獨自一個人旅遊要注意什麼

你好
注意安全 俗話說放人之心不可無 錢財要分不同的地方裝 不要貪便宜 很多騙子都是利用人們貪財的心裡來騙人的 在車站或者人比較多的地方 哪怕地上有錢 不要撿 備一些衣服 薄厚都帶點 還有帶上數碼相機 回家後把在旅途中看到的美麗風景圖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帶一點常用葯品 創口貼,感冒葯,消炎葯,止痛葯女士要稍微帶點化妝品 小鏡子 男士最好別忘了帶刮鬍刀 不管在哪裡,不要讓人覺得不修邊幅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

❽ 如何做好冬季安全生產工作

進入冬季後,氣候環境逐步惡化,往往造成設備凍凝,是事故的多發季節,為了確保冬季安全生產,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做好冬季安全生產基礎工作
一是全面開展入冬前「八防」檢查。
開展冬季「八防」安全檢查,即對防凍凝、防滑、防中毒、防火、防爆、防高空墜落、防交通事故、防人身傷害的冬防措施進行檢查,重點對儲運系統、給排水系統、消防系統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對查找出來的問題積極落實整改,對暫時不能整改的,應制定完善的、有效的防範控制措施,並作為日常安全監控重點,待條件成熟後,立即組織整改。
二是完善冬季安全生產方案。
結合生產操作中的各項風險,全面完善冬季安全生產方案,做到組織機構落實、技術方案落實、責任分工落實、物資裝備落實,並合理優化工藝運行參數。
三是加強應急預案演練。
入冬前,應結合冬季生產的特點,組織崗位人員完成本崗位危險源辨識,並結合識別出的危險源,編制相應的應急預案,做到預案具有可操作性,並定期組織演練,使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能正確並熟練執行。
四是提高全員冬季安全生產意識。
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冬季安全生產專題培訓和宣傳教育活動,讓全員熟知並了解崗位操作規程和防火防爆、防靜電等安全知識,提高員工安全操作技能,增強冬季安全生產意識。
五是強化冬季巡檢。
嚴格落實崗位巡迴檢查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明確冬季安全生產的防護重點,完善操作人員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四全」巡檢制度,對巡檢中發現的薄弱環節,應作為日常重點監控對象。
二、幾點建議
(一)防凍凝:結合歷年冬季防凍防凝工作經驗,制定防凍防凝方案,方案要求職責明確,措施得當,操作步驟清晰。各基層班組要將防凍防凝工作列為崗位交接班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崗位交接班記錄內,嚴格進行交接班。各單位應組織人力對所有儲運、消防、給排水系統的工藝管線、閥門、儀器等設備、設施進行一次全面細致的檢查和保溫維護,切實消除影響冬季安全生產的隱患。同時,各單位要根據氣象局的天氣信息及時掌握氣候變化,在寒流到來前提前通報各班組,以便提早預防。物資單位要將防凍防凝物資要提前采購到位。
(二)防火、防爆:各單位要對消防設施及器材進行全面檢查和維護保養,確保其靈活好用。值班室、辦公室、職工宿舍、前線崗樓嚴禁私拉亂接、超負荷使用電器,禁止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各單位要嚴格按照作業許可規范、動火作業規范進行現場動火作業,實行施工單位和屬地單位雙監護。

❾ 冬季安全出行應注意哪些事項

冬季出行安全常識
一、做好出行前的准備
1、增強冬季行車安全意識
冬季霜多、霧多、雨雪多、氣溫低,環境復雜,對行車安全有較大影響。駕駛人員應提高對冬季安全駕駛的認識,加強冬季駕駛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做到防凍、防滑、防事故,掌握處理冬季駕駛過程中常見問題的方法。切忌在冬季仍以其他季節的駕駛習慣行車。
2、車輛換季保養
要做好車輛的換季保養工作,對車輛制動、轉向、行駛系及氣路管道、水路管道、油路管道等各部件進行全面檢查保養,為車輛裝備必要的防凍裝置,按規定添加機油、齒輪油。
(1)防凍液。車輛在日常維護過程中,有可能在防凍液中加入過普通水,則必須更換防凍液。冷卻液不足的要補足,否則會使發動機水溫過高,導致發動機機件的損壞。更換防凍液要嚴格按產品使用方法操作,關鍵是要注意盡可能地放干凈水,盡可能地排完氣,不要產生「氣阻」,要盡可能地加足,待發動車輛運轉一會後觀察情況,適量補足。要做到勤檢查,勤補充。
(2)蓄電池保暖及充電。汽車的蓄電池多為鉛酸電池,在嚴寒的環境里往往會因受凍而降低功效,可採取適當措施為蓄電池保暖和充電。
(3)注意檢查輪胎。冬季氣溫寒冷,橡膠在低溫環境里相對變硬、變脆,因此氣壓是否合適直接影響輪胎壽命和行車安全。氣壓過低,會使輪胎壁折曲度增大,加上低溫很容易使胎壁橡膠發生斷裂;氣壓過高會使輪胎抓地力降低。要注意檢查各個輪胎的充氣是否均衡。也可以考慮在冬季將車輛輪胎更換為冬季輪胎。
(4)冰雪天氣安裝防滑鏈。冰雪天氣,應在出行之前安好防滑鏈,不要在遇到冰雪路面之後再安裝,因為臨時停車安裝防滑鏈比提前安裝麻煩,也不利於安全。安裝、拆卸前要將車輛停放在安全地帶。如在繁忙的路上,需要設置必要的交通警示標志。安裝防滑鏈後,行駛速度一般不要超過50Km/小時,並注意盡可能避免突然加速或減速。並可考慮攜帶鐵鍬、鐵鎬等防滑工具。
3、多給車輛做冬季「體檢」
冬季行車對車輛零件的損耗較多,應當經常對車輛的安全裝置進行檢查,如轉向、制動、燈光、喇叭、雨刮器等關鍵部位,從而消除安全隱患。著重以下幾個方面檢查:
(1)檢查燃料、發動機潤滑油、制動液等液體情況;
(2)檢查所有的車燈,包括照明和信號裝置;
(3)檢查輪胎氣壓是否正常,胎冠有沒有破損;
(4)檢查發動機軟管是否有破裂或者滲漏現象;
(5)檢查風扇皮帶有無損傷,松緊程度是否合適。
(6)檢查有否安裝防滑鏈,也可攜帶鐵鍬、鐵鎬等防滑工具。
4、及時了解路況信息
駕車出行前,提前通過電視、廣播等方式掌握路況信息,提前作好應對准備。
二、惡劣天氣條件下安全注意事項
1、冰雪道路行車謹慎最重要
機動車在冰雪路上行駛,由於冰雪路附著力小,車輪容易產生打滑、側滑、空轉、方向失控、制動距離增大,容易發生交通事故。雪天行車,首要是慢,其次是和前車保持足夠的距離,行駛中注意前方和三個後視鏡,並注意左右兩側的車輛。再有要提前剎車,如果速度較高或需要盡快剎車,可以直接減檔並剎車。冰雪天氣行車應注意以下事項:
(1)在雪地行車中,積雪覆蓋的道路,有時溝壑被積雪掩蓋,道路的輪廓難以辨別,行車時應根據道路兩旁的樹木、電桿等參照物判斷行駛路線,低速行駛;有車轍的路段應循車轍行駛,不可急轉轉向盤,以防車輛側滑偏出道路。
(2)平穩駕駛。為了防止驅動車輪滑轉,機動車駕駛人可使用比平時高一級的擋位起步。起步時,要盡量平穩地松抬離合器(手動變速),或緩踏加速踏板(無級變速),緩慢起步,防止起步過急時車輪滑轉或側滑。行駛過程中,機動車駕駛人要保持低速、勻速行駛,緩轉轉向盤,輕踏緩抬加速踏板,以免驅動輪產生側滑。轉彎前要適當減低車速,適當增大轉彎半徑(俗稱「轉大彎」),以防離心力增大引起側滑。不得空擋滑行。
(3)超、會車應選擇比較安全的地段靠右側慢行,適當增大兩車的橫向間距,且與路邊保持一定距離,必要時,可在較寬的地段停車讓行。跟車行駛應與前車保持較大的縱向距離,一般為正常道路條件的1.5~3倍;遇前車放慢速度,後車需要減速時,可採用間歇緩踏制動踏板,同時使用駐車制動器的方法,切忌將行車制動器一腳踏到底,或者急拉駐車制動器。在結冰的道路上會車時,應提前減速,穩住轉向盤,適當增大兩車的橫向間距,且與路邊保持一定距離,必要時,可在較寬的地段停車讓行。山區冰雪道路上行車,發現前車正在爬坡時,後車應選擇適當地點停車,等前車通過後再爬坡;在山區低等級冰雪道路遇坡道時,上坡車應當讓下坡車先行。
(4)減速應利用發動機的制動作用降低車速,不得使用緊急制動,也不能採取急轉向的方法躲避,以免發生側滑或轉向失控。行車中車輛發生側滑時,應立即緩慢、適當地向後輪側滑的一方轉動轉向盤,可連續數次回轉轉向盤,以便調整車身。冰雪雨路面附著系數低,為防止制動不當造成側滑或甩尾,無論汽車是否安裝有制動防抱死裝置(ABS),制動時都
要握穩轉向盤,盡量保持直線行駛時制動,並輕踏制動踏板,避免緊急制動。
(5)由於冰雪路跟車縱向安全距離是乾燥路面上的3倍,跟車行駛應與前車保持較大的縱向距離,一般為正常道路條件的1.5~3倍;遇有前車放慢速度,後車需要減速時,採用間歇緩踏制動踏板附以駐車制動器的方法,切忌將行車制動器一腳踏到底或使用駐車制動器過急過猛。 2、霧天行車要提前做好警示
霧天在公路上行駛時,由於能見度降低,突然停車或突然加速都很危險,往往會引發群車追尾的重大交通事故。霧天行車,應及時打開防霧燈和近光燈,降低速度,嚴格遵守靠右側通行、各行其道的原則,車輛之間及行人之間都要保持充分的安全距離,尤其是通過村莊、路口、車站及行駛於山路轉彎處時,應仔細觀察周圍情況,適時鳴喇叭,以引起行人和車輛注意,做好避讓停車的准備,以免發生碰撞和刮擦。霧天能見度在30m以內時,車速不得超過20km/h;濃霧能見度減至5m以內時,應及時靠邊選擇安全地點停車,並打開小燈、尾燈或示寬燈,待濃霧散後再繼續行駛。當遇到高速公路起霧時,應及時打開防霧燈和近光燈,降低速度。如果能見度過低時,應暫時駛離高速公路,將車停到附近的服務區。不能駛離高速公路時,應選擇緊急停車帶或路肩停車,並按規定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和放置停車警告裝置。
3、雨天行車要保持足夠安全距離
注意觀察雨中的行人和騎車者,由於行人頭戴雨帽,致使視線、聽覺都受到限制,要預防其突然轉向或滑倒。遇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刮水器的作用不能滿足能見度要求時,不要冒險行駛,應選擇安全地點停車,並打開示寬燈,待雨小或雨停時再繼續行駛。雨中跟車、超車、會車時,與車輛及道路邊緣適當加大安全距離。久雨天氣或大雨中行車,要防範路基出現疏鬆、坍塌等情況,盡量選擇道路中間堅實的路面行駛。行車過程中遇到積水路面時首先要觀察。一是觀察水的深度,漫過車軸就不宜繼續行駛。在入漫水區前,要注意與前面車輛保持較大車距,對不熟悉的路面,沿著前車走過的路線行駛,以免水中遇到障礙。入水要使用低速擋,平穩供油,用較慢的速度勻速前進,在水中不要停車。車輛行駛出漫水路面後,不能馬上高速行駛,要在行駛中多次踩試剎車,走走停停,通過磨擦使剎車片乾燥,確認剎車有效後方可正常行駛。
三、行車安全注意事項
1、冬季更加註重防範疲勞駕駛
冬季,車內使用空調保溫,長時駕駛時,駕駛人易產生疲勞。疲勞導致駕駛人的判斷能力下降、反應遲鈍,增加操作失誤,導致換檔不及時、不準確,有的甚至出現短時間睡眠現象,失去對車輛的控制能力。如果仍勉強駕駛車輛,則可能發生交通事故。因此,駕駛人感到疲勞時就應及時駛離道路,停到安全地帶休息,減輕疲勞後再繼續駕駛車輛。解除駕駛疲勞的方法有多種多樣,如休息或小睡,用清涼空氣或冷水刺激面部,喝一杯熱茶或熱咖啡,
吃或喝一些酸或辣的刺激食物,到駕駛室外活動肢體,收聽輕音樂,做彎腰動作、深呼吸,用雙手以適當的力度拍打頭部等。但這些方法只能是暫時緩解疲勞,並不能從根本上解除疲勞。睡眠是緩解疲勞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防止疲勞駕駛的幾點建議:
(1)出行之前要有充足的睡眠;
(2)不要服用使您睏倦的任何葯物;
(3)駕駛車輛每3-4小時至少停車休息20分鍾;
(4)行車中保持駕駛室空氣暢通、溫度和濕度適宜,減少雜訊干擾。
(5)感到疲勞時應及時駛離道路,停到安全地帶休息,減輕疲勞後再繼續駕駛車輛,並盡量不在深夜
2、切勿酒後駕駛
春節期間走親訪友,難免會喝酒助興,但是飲酒後千萬不可駕駛機動車輛。飲酒後,人的血液中酒精濃度會增高,從而出現中樞神經被麻痹,理性、自製力降低,視力下降、視線變窄,注意力不集中、身體平衡感減弱等狀況,導致駕駛人操縱制動、加速、離合器踏板時反映遲鈍、行動遲緩等現象,易引發因轉彎不夠飛出路外或撞到建築物上、無視過路行人將其撞傷、無視交通信號或不注意交叉路口而迎面相撞、轉錯轉向盤而迎面撞上駛來的車輛等事故。因此,根據我國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嚴禁酒後駕駛機動車。
3、超速行駛危害多
超速行駛時,駕駛人精神緊張,心理和生理能量消耗大,視力降低、視野變窄、判斷能力變差,直接影響駕駛人的操作穩定性,如遇緊急情況,駕駛人往往措手不及,容易造成碰撞、翻車等交通事故。同時,超速行駛車輛發生機械故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容易造成爆胎、制動失效等機械故障。大量交通事故證明,行車速度接近交通流平均速度的車輛發生交通事故的危險性最低,而行車速度比交通流速度高得多或低得多的車輛,其發生交通事故的機率會增加。
4、夜間行車,減速慢行
夜間即使開著前照燈,可視距離也比白天短得多,遇到危險時,駕駛人的反應和處置時間相對較短。所以,在夜間行車時,車速更應適當放慢,保證車輛的制動距離在前照燈照亮的距離之內,從而能及時應對危險情況。夜間行車應盡量避免超車,必須超車時,跟近前車後,連續變換前照燈遠光、近光,在判定前車已讓路允許超越的情況下方可超越。夜間行車需注意以下幾點:
(1)行車要適當降低車速。
(2)夜間行車要注意休息,切勿強忍睡意行車。
(3)駕駛人集中精神,仔細觀察前方車輛的尾燈,保持與前方車輛差不多的行駛速度,保證足夠的行車間距。遇對面有車時,應變換燈光,使用近燈光或讓燈光向下照射。如對面來車燈光刺眼時,應避開對面燈光直射,將視線移向右側路肩,並做停車准備。
(4)除萬不得已,夜間行車應當避免在路肩上停車,如確因故障拋錨,可將車輛停放到路肩上合適的位置,並在行駛方向的後方100米處設置故障車警告標志,同時開啟示寬燈和尾燈。
(5)夜間行車中,要密切注意路上落物。以避免因發現落物太遲或根本沒有看到導致猛轉方向盤,使車輛發生側滑或撞上其他物體,釀成車禍。
四、行車應急避險措施
1、車輛故障或發生事故怎麼辦?
駕駛人因事故或車輛故障在高速公路上行走或修車時,極易發生被撞的事故。因此,當車輛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事故或出現故障時,應立即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設法把車輛停在路肩、緊急停車帶等安全地段,並設置停車警告標志、打過求救電話、報警;駕乘人員不要留
在車內或車輛附近逗留,迅速退到護欄以外等安全地帶等待救援,尤其在霧天發生交通事故時,應立即停車,駕乘人員應盡快從右側車門離開車輛,避免發生二次事故。
2、車輛爆胎怎麼辦?
車輛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中突然爆胎,尤其是前輪突爆,極有可能引發車輛失控而傾翻。輪胎突爆時,車身迅速歪斜,轉向盤向爆胎側急轉,此時駕駛員要保持鎮靜,切不可採取緊急制動,應全力控制住轉向盤,松抬加速踏板,盡量保持車身正直向前,並迅速搶掛低速檔,利用發動機制動使車輛減速。在發動機制動作用尚未控制住車速前,不要冒險制動停車,以免車輛橫甩發生更大的危險。當前輪胎爆裂已出現轉向時,駕駛人不要過度矯正,應在控制住方向的情況下,輕踏制動踏板,使車輛緩慢減速。
3、轉向失控怎麼辦?
轉向機構突然失去控制,致使駕駛人無法掌握行駛方向,後果極其危險。遇轉向失控時,要沉著冷靜判明險情程度,盡快減速,在採取制動措施的同時,注意及時將危險警示信息傳遞出去,提醒道路上的其他車輛以及行人注意避讓。車速較高時,不可緊急制動降速,否則車輛容易發生側滑,甚至傾翻。
4、車輪陷入泥坑怎麼辦?
一旦發現車輪陷入泥坑,可以將油門緩緩踩下,一旦汽車能前行或後退,則保持加速踏板位置不變,以低速開出泥濘路段。如果車輪陷入泥坑後汽車無法前後移動,應下車仔細觀察陷車狀態,採取相應的應急措施。如果車身沒有擦地,一般情況下,通過自救,可以將車駛出泥坑。如果手邊有工具的話,可以將車輪前後的泥土鏟去,將泥坑修成緩斜坡狀。如果坑裡有水,應設法將水除去。這樣,汽車就很容易開出來了。如果手邊沒有工具,試著往泥坑裡填石塊、磚頭、樹枝等,可以增加車輪與地面的附著力,使汽車開出泥坑。對前置後驅的汽車,可以盡量使汽車重心後移增大後輪與地面的附著力,將汽車開出泥坑。
五、安全乘車注意事項
1、請系好安全帶
安全帶是發生事故時減輕受傷程度的安全防護裝置,被譽為「生命帶」。事故發生時,若未系安全帶,人體將會與車輛頂棚、前窗玻璃、轉向盤、儀表盤等部位發生猛烈撞擊,從而對人體造成嚴重甚至致命的傷害。研究表明,使用安全帶可使受到傷害的機率降低50%,在事故中存活的機會是不系安全帶的2倍,有效地減少人員傷亡。因此,駕乘機動車時要系好安全帶。

❿ 冬季旅行要注意什麼 防寒防凍葯品要准備

冬季旅遊,氣候寒冷。因此,做好適應這種環境的旅遊准備及了解有關常識顯得十分必要,這會給您省去很多不便和煩惱。 1、保暖:最好穿戴質地輕柔的防寒服及防寒手套、防寒鞋。 2、護膚:要帶些油性較大的香脂類護膚用品,防止皮膚粗糙、乾裂。 3、護眼:應准備太陽鏡、防止雪地反射的陽光刺傷眼睛。 4、防滑:在冰雪地上行走時,膝蓋應微屈,身體的重心向前傾,這樣就不易摔倒。 5、安全:冬季天氣較冷,地面及景點處積雪,薄冰較多,旅客著裝較多,行動不便,所以要特別注意安全,出發前最好購買旅遊意外保險。 6、用餐:冬季天氣較冷,必須在用餐時保證足夠的能量攝入,並且可自備高熱量食物,如巧克力等。

熱點內容
越野摩托怎麼保養 發布:2025-10-20 08:58:11 瀏覽:731
最車越野車圖片 發布:2025-10-20 08:28:26 瀏覽:85
眾泰內飾17款手動 發布:2025-10-20 08:27:05 瀏覽:666
超級越野車視頻 發布:2025-10-20 08:05:48 瀏覽:292
10萬元房車辦公 發布:2025-10-20 08:05:48 瀏覽:630
越野摩托h9 發布:2025-10-20 07:57:57 瀏覽:244
開豪車追大學女生 發布:2025-10-20 07:47:12 瀏覽:395
G10內飾板怎麼拆圖解 發布:2025-10-20 07:44:38 瀏覽:758
別克奧克雷商務車 發布:2025-10-20 07:36:03 瀏覽:929
帝豪二廂車ec715二手車價 發布:2025-10-20 07:17:55 瀏覽: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