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安全的主體
❶ 國際旅遊者的主體是什麼
按出行目的劃分旅遊者類型及其特點
不論運用哪種標准來劃分旅遊者的類型,都可以發現不同類型的旅遊者所表現出的特點既有共性,但差異也很大。下面僅對按旅遊目的劃分的各種類型的旅遊者的特點作簡要說明。
3.1觀光型旅遊者
觀光型旅遊者以觀賞游覽異國他鄉的名勝古跡、風土人情等為主要目的,同時還可以與購物、娛樂、考察、公務等相結合,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常見、最基本的旅遊者類型,也是我國旅遊者類型的主體。其特點為:希望通過觀賞游覽異國他鄉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增長見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獲得新、奇、異、美、特的感受;在旅遊地逗留時間短、重遊率低、花費較少,對旅遊景點特色和價格比較敏感。
3.2娛樂消遣型旅遊者
娛樂消遣型旅遊者以鬆弛精神、享受臨時變換環境所帶來的歡娛為主要目的。由於娛樂消遣型旅遊能夠調節人們的生活節奏,擺脫日常緊張工作帶來的煩惱,該種類型的旅遊者日趨增多。在發達國家的所有旅遊者中,娛樂消遣型旅遊者所佔比重最大。其特點是:追求娛樂、參與、消遣、刺激和享受;對旅遊產品的質量、旅遊安全和價格比較敏感;外出季節性較強,幾乎都會選擇旅遊目的地最好的季節,利用帶薪假期外出旅遊;對旅遊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選擇自由度大;重遊率較高,出遊和停留時間較長。
3.3公務型旅遊者
公務型旅遊者是根據工作需要,以貿易合作、商務洽談、出席會議、舉辦展覽、科學文化交流等為主要目的,在完成公務的前提下進行參觀游覽等活動的旅遊者。其特點是: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對旅遊產品和服務質量要求較高;費用主要由團體的公費開支,支付能力較強,對價格不大敏感,消費較高;因為公務在身,對旅遊目的地和旅遊時間沒有太多選擇餘地,一般以就近短途和短時為多;人數相對較少,但出行次數較多,季節性不強。
3.4個人及家庭事務型旅遊者
這類旅遊者的需求比較復雜。他們在需要方面不同於消遣型和公務型,但又兼具兩者的某些特點。例如,在出遊時間上,他們中雖有不少人利用帶薪假期探親訪友,但相當多人都選擇傳統節假日外出探親,而各國傳統節假日又不盡統一。此外,很多家庭及個人事務,如出席婚禮、參加開學典禮等日期限制較緊。因此,其總體特點是:出行季節性較差;對旅遊價格比較敏感;沒有選擇旅遊目的地的自由。
3.5醫療保健型旅遊者
醫療保健型旅遊主要有療養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溫泉旅遊、森林旅遊、體育保健旅遊、氣功專修旅遊等形式。醫療保健型旅遊者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參加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旅遊活動,治療某些慢性疾病、消除日常工作疲勞。其特點是:有較高的收入、較多的閑暇時間;保持健康或恢復健康的慾望較強;對旅遊項目中保健、康體、醫療等功能比較敏感;中老年人比重較大,停留時間較長;近距離旅遊者為多。
3.6文化知識型旅遊者
文化知識型旅遊是一種旨在觀察社會、體驗民族民俗民風、豐富歷史文化積累、增長知識的旅遊形式。文化知識型旅遊者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文化知識旅遊達到積極的休息和娛樂,同時獲得知識的啟迪和充實。其特點是: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較強的求知慾;具有某種專長或特殊興趣,樂於與人切磋交流;對導游的文化知識基礎有較高的要求,對旅遊日程安排的周密性和旅遊線路的科學性比較敏感。
3.7生態/探險型旅遊者
生態/探險型旅遊是目前國際國內旅遊市場新興起的一種高級旅遊形式,它強調觀光旅遊、自然保護與文化保存相結合,是一種肩負環境責任、具備環境倫理的旅遊新項目。生態/探險型旅遊者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旅遊達到接觸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宣傳和保護大自然積極的休息和娛樂,同時獲得知識的啟迪和充實。其特點是:具有較高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綜合知識和生態意識,較強的求知慾;具有某種專長或特殊興趣,樂於與當地居民交流;一般經過專門的培訓,有基本生存本領;對接待設施和服務內容相對較寬容,但對旅遊日程安排的周密性和旅遊線路的科學性比較敏感。
3.8宗教型旅遊者
宗教型旅遊是指以宗教朝聖、拜佛、求法、取經、考察等為主要目的而進行的旅遊形式。是世界上最古老和穩定的旅遊類型。宗教型旅遊者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旅遊達到宗教交流、陶冶身心、祈求平安。其特點是:具有宗教信仰、知識或出於興趣;注重宗教景點場所的原真性和接待形式的規范性,強調靈驗性和歸宿感;具有很高的市場穩定性和重遊率。
❷ 什麼叫旅遊主體、客體、介體
旅遊主體——旅遊者;旅遊客體——旅遊產品;旅遊媒介——旅遊業和貫穿在其中的旅遊活動(指以一定的經濟、社會、環境存在和發展為依託,由旅遊者、旅遊客體和旅遊媒介互為條件、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現象和關系的總和)。
❸ 新旅遊法的主體內容是什麼_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旅遊者
第三章 旅遊規劃和促進
第四章 旅遊經營
第五章 旅遊服務合同
第六章 旅遊安全
第七章 旅遊監督管理
第八章 旅遊糾紛處理
第九章 法律責任
❹ 旅遊服務的主體是什麼
景區主體是旅遊景觀,景區主體遵循真實展示核心產品、全面營造遊客體驗為原則,從景觀體系、服務接觸體系、特色活動項目、節慶會展活動、主題活動策劃、旅遊紀念品、景區環境等方面進行全面規劃。
❺ 旅遊的主體是
「旅遊主體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旅遊者。是旅遊客體的瀏覽主體。從辯證邏輯上來講,旅遊主體是旅遊行為中一對相輔相成的概念。設有旅遊主體,就沒有旅遊客體,反之亦然。 旅遊主體是旅遊活動的主體,是旅遊審美的主體,只有與旅遊客體相觀照和相審視時,它才能成為旅遊主體。
❻ 旅遊市場主體包括哪些
旅遊市場的構成要素
從經濟學的角度說,旅遊市場是由三個要素構成的,即市場主體、市場客體和市場中介。其中,旅遊市場主體是指參與旅遊產品交換的買者和賣者,即旅遊產品的消費者和旅遊產品的供應者;旅遊市場客體是指可供交換的旅遊產品;旅遊市場中介是指介於旅遊產品買者和賣者之間的各種有形的和無形的媒介和橋梁,如旅遊中間商和其他中介機構以及旅遊價格、旅遊競爭、旅遊網站、旅遊信息與旅遊問詢中心等。
二、中國入境旅遊市場及其特點
1.中國入境旅遊市場的構成
我國入境旅遊市場是指我國境外的客源市場,它由外國人市場、華僑市場和中國港澳台地區市場三部分組成。
2.中國入境旅遊市場的主要特點
(1)我國的入境旅遊人數一直在上升,自1980年在世界排名第18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4位。
(2)在入境遊客人數中,我國香港,澳門,台灣的遊客仍占絕大多數,如1978年佔86%,2016年仍佔79.7%,主體地位仍然穩固。
(3)我國的外國人旅遊市場基本穩定,除美國一直是我國旅遊的主要客源國外,其他主要集中在東北亞和東南亞地區,其中排名前十的旅華客源國分別為韓國、日本、美國、俄羅斯、蒙古、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印度、泰國。
(4)入境遊客的主要目的以了解中國特色文化和游覽觀光為主,即集中在山水風光、文化藝術和美食烹調等方面。持這種目的的遊客2016年占入境總人數的33.4%。
(5)隨著我國入境遊客人數的增多,我國的旅遊外匯收入也在穩步增加,在世界各國的排名不斷上升,從1980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4位。
三、中國國內旅遊市場及其特點
1.中國國內旅遊市場的范圍
我國國內旅遊市場是指大陸范圍內的旅遊市場,即境內旅遊市場。
2.中國國內旅遊市場的主要特點
(1)國內旅遊市場規模大,發展潛力足。無論是出遊人數還是旅遊消費總額都遠遠超過了入境旅遊市場。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國內旅遊人數一直在增加,從1984年的2億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50億人次,我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
(2)旅遊形式以散客為主。在國內旅遊中,絕大多數遊客都採取的是自助游,旅行社組織的只佔很小一部分,如2016年只佔出遊人數的35%
(3)旅遊消費增長快,但消費水平仍較低。1985年,我國國內旅遊消費總額為80億元,2016年增至3.94萬億元,年均增長12.19%。然而、在人均消費額上,2016年我國國內旅遊遊客的支出摺合美元約為133.6美元(按年平均匯率計算),而同年我國接待入境遊客則人均支出為869.56美元。
四、中國出境旅遊市場及其特點
1.中國出境旅遊市場
出境旅遊是指中國公民到境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旅遊,它是我國公民境內旅遊需求向境外的延伸,是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國公民的出境旅遊包括出國旅遊、邊境旅遊和港澳台地區旅遊。2016年,我國公民出境旅遊人均消費為900美元,比同年境外來華遊客人均消費高30.44美元。
2.中國出境旅遊的主要特點
(1)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發展速度快,消費水平高。出境旅遊人數由1987年的32.8萬人次增至2016年的1.22億人次,年均增長12.26%;出境旅遊消費由1991年的4.17億美元增至2016年的1098億美元,年均增長12.49%。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市場和第一大出境旅遊消費國。
(2)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以自助游為主,但跟團游的比重在提高。2016年的出境旅遊總人數中,自助游的遊客為6472.9萬人次,跟團游的遊客為5727.1萬人次,前者佔53.1%,後者佔46.9%。但是與2012年跟團游遊客數量占當年出境旅遊總人數34%相比,有顯著提高。
(3)出境旅遊目的地以亞洲國家和地區為主DP。2016年,被列為我國出境旅遊目的地首站的前10位的國家和地區中,除美國外其餘9個均位於亞洲和周邊地區,占當年出境全部人數的31.24%。
(4)在出境消費行為上,中國遊客的消費方式正在實現從「走走走」「買買買」到「慢慢慢」「游游游」的理性轉變。雖然近年來遊客在境外購物仍然為花費最高的項目,但購物所佔比重在收縮。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遊客境外旅遊不再只是走馬觀花式的游覽和熱衷於購物,隨著出境次數的增加和旅遊意識的提高,中國遊客境外旅遊逐漸回歸旅遊的本源更加註重對目的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的深度體驗。另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發布的《2016中國出境旅遊大數據》,屮國遊客對旅遊服務項目的關注度分別為交通33.7%、景點20.9%、美食15.4%、購物6.5%、出入境5.1%、天氣3.5%、外匯兌換2.9%。
❼ 旅遊的主體和客體分別是什麼
旅遊主體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旅遊者。是旅遊客體的瀏覽主體。旅遊客客體是指存在於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中的,對廣大旅遊者產生引誘力的事物和現象。作為旅遊客體的旅遊資源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條件,沒有旅遊資源就構成不了現代旅遊活動。
相關介紹: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旅遊主體是文化的負載者和傳播者。旅遊主體負載著原有文化內涵。前往相異的文化空間中進行旅行和游覽,在將原有文化傳播到目的地的同時,也將各地的文化和風俗帶回並傳播回原有文化環境之中。旅遊主體並非是簡單的搬運工。

(7)旅遊安全的主體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旅遊學界一般認為旅遊客體即旅遊資源,旅遊資源具有作為旅遊客體的基本屬性,但旅遊資源與旅遊客體不能完全劃等號,一切可供旅遊主體游覽的對象才能算旅遊客體,或者說旅遊客體未和旅遊主體發生聯系之前,就不能劃入旅遊資源的范圍。
一部分未經開發的未被人類認識的旅遊資源,只能算是潛在的旅遊資源,不能算旅遊文化中的旅遊客體。旅遊資源學著重研究旅遊資源的形成、特點、分類、范疇、審美,以及旅遊資源的抒發、利用和保護;旅遊文化學則著重研究作為旅遊客體的旅遊資源的類別、特點、歷史范疇及文化功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旅遊主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旅遊客體
❽ 例舉三個關於旅遊關系主體客體內容分別是什麼
1、旅遊的主體是旅遊者。客體是旅遊的對象,包括旅遊設施和旅遊資源。
2、旅遊者的定義:離開慣常居住地,除為獲得有報酬的職業以外,基於任
何原因到一個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國家訪問的人。
3、旅遊設施:人們為吸引和接待旅遊者並獲取經濟收入而投入人、財、物主動開拓和建設的各類設施。
4、旅遊資源:只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一切自然的、歷史的和現實的客觀存在。
❾ 旅遊法律關系的主體和客體是什麼
法律關系的主體和客體具體如下:
法律關系主體是指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人,法律上所稱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有生命並具有法律人格的個人,包括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的人。法人是與自然人相對稱的概念,指具有法律人格,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獨立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組織。
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又稱權利客體、義務客體或權利客體。它是將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聯系在一起的中介,沒有法律關系的客體作為中介,就不可能形成法律關系。因此,客體是構成任何法律關系都必須具備的一個要素。
成為法律關系客體應滿足下述三個條件:(1)必須是一種資源,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因而被認為具有價值。(2)必須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因而不能被需要它的人毫無代價地佔有利用。(3)必須具有可控制性,因而可以被需要它的人為一定目的而加佔有和利用。
❿ 旅遊的主體是
答案A
解析:旅遊者、旅遊資源和旅遊業構成旅遊活動的三大要素,其中旅遊者是旅遊的主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