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出遊季節 » 西北旅遊吉利去甘肅

西北旅遊吉利去甘肅

發布時間: 2021-06-26 17:01:29

A. 求推薦2019年國內最適合旅遊的西北省份,甘肅旅遊怎麼樣

1、甘南的最佳時間為夏季的6~8月,好玩。

2、攻略:

1)甘南是屬於中國的甘肅省,它是一個自治州,這里地勢比較高,大部分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這里鄰近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這里是一片聖潔的土地,很少有污染,所以這里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去接近大自然,感受這片聖潔的土地。

3)拉卜楞寺,這座寺廟建築的非常宏偉,這里的僧人們真的很平靜,遊客絡繹不絕,他們不為所動,繼續平靜的念經修佛。很感動。 甘南點評:甘南的旅遊景點非常的多而且各有特色。如果你喜歡接近自然風光那麼你可以去,扎尕納,桑科草原,這片最干凈的土地這里,美的讓人忘記呼吸,如果你喜歡感受宗教的氣息,那麼可以去拉卜楞寺,看那虔誠的轉經筒,無論你是否是一位虔誠的宗教信徒,在這里你都會感到震撼。

B. 最近想要去甘肅旅遊,2019年西北地區排行榜前十的景點都有哪些

甘肅旅遊景點前十排名有哪些?甘肅旅遊,甘南旅遊,莫高窟旅遊,鳴沙山月牙泉,嘉峪關旅遊,拉卜楞寺旅遊,郎木寺旅遊,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聖地;因《三槍拍案驚奇》而名聲大噪,陽光照射下的丹霞讓人如醉如痴;由流沙積聚而成,綿延數十公里,因沙動有聲而得此名;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風蝕作用形成的獨特地貌,其壯麗、雄渾和奇幻,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領略

甘肅旅遊景點前十排名有哪些?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聖地;因《三槍拍案驚奇》而名聲大噪,陽光照射下的丹霞讓人如醉如痴;由流沙積聚而成,綿延數十公里,因沙動有聲而得此名;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風蝕作用形成的獨特地貌,其壯麗、雄渾和奇幻,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領略。。。

一、莫高窟

莫高窟也稱千佛洞,位於敦煌市區的東南側。石窟始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石窟開鑿歷經了千年,直到元朝結束。擁有大量的壁畫、石窟、文物等,是全世界聞名的佛教藝術勝地。在這里可以欣賞到規模浩大內容豐富的石窟和壁畫藝術,還能通過講解和電影展示了解到佛教在敦煌上千年的發展歷史,是遊客遊玩敦煌的首選之地。

洞窟內到處畫著佛像、飛天、伎樂、仙女等,既有高達九層樓的坐像,也有十幾厘米的小菩薩,數量眾多,形態各異,可以跟著講解一一了解。

現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仿製了部分原大洞窟,使遊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莫高窟交通

在市區可以直接打車前往,另外市區內也有很多中巴可以直達莫高窟。如果在窟里呆得比較晚,6點以後可以搭乘一輛接工作人員的小巴。

旺季前往的話,可以搭乘敦煌飯店附近的綠皮公交直達。

莫高窟門票

旺季(5月1日-10月31日)200元/人;旺季(5月1日-10月31日)08:00-18:00

淡季(11月1日-次年4月30日)100元/人;淡季(11月1日-次年4月30日)09:00-17:30

九、郎木寺

郎木寺是一座小鎮,在四川和甘肅兩省的交界處,周圍被草原、樹林、山丘、紅色的石崖圍繞,環境優美,有「東方小瑞士」之稱。鎮上有兩座歷史悠久的藏傳佛教寺院,分別叫甘丹賽赤寺和格爾底寺,兩座寺院之間是一條清澈小溪,名叫白龍江,沿溪而上可以徒步白龍江峽谷,景色十分美麗。

賽赤寺位於甘肅境內的寺廟稱作「達倉郎木寺」,也叫「賽赤寺」。建築都在山坡上,大多是金頂,高大有氣魄,比格爾底寺更為庄嚴漂亮一些。

寺後方有天葬台,這是甘南地區唯一允許參觀的天葬台,在半路上可以望到紅石崖,錯落有致,夕陽時最好看。

郎木寺交通

1、從夏河、臨夏、合作、瑪曲等地都有班車直達郎木寺,夏河至郎木寺71.5元/人,每天6:40、7:40各一班,淡季時偶有變化;從夏河包車經桑科草原、尕海湖前往郎木寺,費用在500元左右,從尕海湖包車到郎木寺100元左右;

2、蘭州沒有直接到郎木寺的車,一般都在合作轉車,到合作42元/人。在合作汽車總站可以換乘到郎木寺的車,合作到郎木寺的車票50元/人,每天6:30、7:20、12:00各一班;也可在蘭州汽車南站乘坐蘭州到迭部的班車,至郎木寺橋處下車然後徒步約3公里可以到達;

郎木寺門票

進入郎木寺鎮不收費,郎木寺30元/人(包括天葬台),格爾底寺30元/人(包含納摩峽谷),紅石崖免費。賽赤寺入口處有廁所,1元/次

開放時間

郎木寺鎮全天開放,兩座寺院開放時間為08:00-17:00

十、玉門關

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隨絲綢之路的興盛而繁盛起來,曾經是西域商賈和中原人士絡繹往來的必經之地。現在的玉門關看似一個夯土堆的遺跡,呈方形,高約10米,長寬20多米,由四面土牆壁組成,在土牆的西北兩面各開一門。城牆前是一塊大石碑,上書「小方盤城遺址」,在城牆另一邊較遠處有另外一塊石碑,上寫「玉門關遺址」,可以前往拍照留念。

玉門關因為隨著千百年來歲月的侵蝕,玉門關早已損失了當年的樣貌,現在的玉門關看似一個夯土堆的遺跡。雖已沒有了當年的壯觀,但進入茫茫戈壁之上挺立的小城,可以在廢墟中想像當年的盛景,感嘆歷史和時光的滄桑變化,懷古之情油然而生,莫不是一種特別的體驗。

門票40元,為玉門關、漢長城、河倉城的聯票(相當於過路費,走敦煌西線前往雅丹魔鬼城必須經過這里,過路都需要付門票);08:00-18:00。

蘭州向北,經河西走廊,游覽的重要城市有張掖和敦煌,張掖因丹霞地貌而名聲在外,敦煌的莫高窟、鳴沙山更是家喻戶曉。如果你以為甘肅只有「大漠孤煙直」的景象,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在甘肅南部的高原上,一派水草豐美的景象想必會讓人們驚嘆連連,這里牛羊遍地,草原綿延,拉卜楞寺和郎木寺僧侶的紅色裝飾格外顯眼,這里獨特的藏族風情定會讓你戀戀不舍。

C. 2019年去西北甘肅旅遊有什麼最值得去的景點嗎

2019年去西北甘肅旅遊最值得去的景點有以下幾個:

敦煌莫高窟

在河西絲綢古道上,距民樂縣城10公里的-鄉童子壩水庫北岸,有一座建於北魏時期的名聞遐邇的古寺——童子寺及童子寺石窟群。今日所見童子寺磚木結構的三間大殿、觀音殿、念佛殿、廂房、寮房等建築,為釋覺塵及四方信眾募資於1994年重建,古樸庄嚴,與寺後山體上的石窟形成一完整的佛教勝跡。

D. 2019年打算和閨蜜一起去西北甘肅旅遊,請問有什麼必玩的景點推薦嗎

甘肅全域旅遊必玩景點有哪些,根據旅遊景區等級及其旅行者網友關注度等,小編為您梳理出甘肅十大旅遊景點排名及其遊玩攻略(景點排名僅供參考),包括自駕車線路查詢、乘車怎麼去,景區電話、地址、門票、開放時間等遊玩信息。

敦煌莫高窟*
世界文化遺產

敦煌莫高窟,國家4A級景區、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敦煌城東南25公里處的大泉河谷里,南北長約1600米,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
1、敦煌莫高窟景區等級:AAAA級、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敦煌莫高窟景區門票價格:220元【網上預訂可享受優惠價】 2、敦煌莫高窟景區開放時間:旺季(5月1日-10月31日)8:00-15:00; 淡季(11月1日-次年4月30日)9:00-14:00。 遊客參觀前需要預約
天水麥積山石窟*
AAAAA級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在西秦嶺北支脈的東段,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和街亭古鎮。其中,以麥積山石窟最為著名。
1、天水麥積山石窟景區等級:AAAAA級; 2、麥積山景區最佳季節:7月-10月最佳; 3、麥積山景區門票:90元 各景區門票--仙人崖22元、凈土寺10元、石門22元、牧馬灘森林公園10元、街亭溫泉20元、曲溪10元; 4、天水麥積山景區開放時間:8:00-17:00;
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
AAAAA級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國家A級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敦煌城南五公里,沙泉共處,妙造天成,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於世,被譽為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
1、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等級:AAAAA級; 2、敦煌鳴沙山月牙泉門票價格:【網上預訂可享受優惠價】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120元,淡季(11月1日-3月31日)80元; 家庭票2大1小300元;鳴沙山月牙泉+敦煌古城景區成人票160元; 3、敦煌鳴沙山月牙泉開放時間

E. 西北旅遊景點排名最多樣的省份有哪幾個馬上要去大西北旅遊了,去甘肅要注意什麼哪些景點最有名

主要旅遊景點

1、甘肅位於西北,冬季溫度一般位於零下,但是南方人也不必過於緊張,因為北方是乾冷,以11月為例,一套厚點的棉毛衫褲,一件中厚薄度的羊毛衫,加一件羽絨服或者加絨沖鋒衣就足夠了;
2、保濕產品,如:潤膚乳、面膜、潤唇膏、護手霜等;
3、鴨舌帽+太陽鏡,即便在冬日,太陽仍然能刺得你眼睛睜不開;
4、口罩+手套,騎駱駝或者滑沙的時候能幫助你掩住口鼻和拉緊駝鞍,冬天也可用於保暖;
5、登山鞋,可防滑、保暖;
6、如果是自駕游,可以帶上若干食物以備不時之需,如果是跟團游,建議少帶,因為導游都會很好地安排好餐食;
7、如果是自由行,建議可以再月牙泉上玩上一天,騎著駱駝,爬爬沙山,感受風吹沙鳴,駝鈴叮咚的美妙,然後參觀莫高窟可以帶個手電筒,有興趣可以待上個大半天,聽上幾輪講解。畢竟自由行的時間比較充沛;
8、如果你有寄明信片的習慣,建議可在當地郵局提前買好郵票,有些景點,如:莫高窟、嘉峪關、大佛寺的門票自身含郵資,可以寫上祝福,蓋上當地的郵戳,寄給親朋好友。實在找不到郵局,也可以請酒店幫忙代寄;
9、我們是冬天去的,所以防曬工作比較鬆懈,但是愛美的朋友或者夏天去時一定要帶好防曬霜,50+以上比較合適;
10、旺季各方面物資比較富足,但人多;淡季人少,但有些東西也許會錯過,大家各自衡量吧;蘭州打車比較難,不過他們流行拼車,很環保。

F. 甘肅的民俗

甘肅歲時習俗
臘八
農歷十二月初八的「臘八節」。武威習俗是日五更煮五色豆粥,全家食用臘八粥。臘八日夜晚,也有壘火堆放麥草火的習俗。
除夕
俗稱「年關」,臘刀三十(有的年份是二十九),是農歷一年最後一天。是日午後,家家戶戶打掃庭院,整理室內外環境,接著貼春聯、門神、半簾子,掛黃錢,焚香祭祖,燃放鞭炮,表示除舊。晚上,家家吃青粉燴菜,叫「裝倉」,表示全家團聚,人壽年豐。全家老幼飽食後,還要剩廠一些,意在「生活富裕,年年有餘」。是夜,全家人徹底不眠,叫「熬年」或「守歲」。小輩給長輩磕頭辭歲,長輩要給小輩發「福錢」,也叫「壓歲錢」。
春節
俗稱過年。正月初一凌晨,合家老幼均著新裝,齊集堂屋前,設供上香,燃放爆竹,接迎神靈,祭奠祖先,行「迎神納福」之禮。接著小輩給長輩拜年。之後,全家吃團圓飯(水餃),新的一年開始。
武威鄉間習俗,大年初一不去別人家拜年,只是在清晨,攜帶酒看、香火、饃饃等祭品,趕著牲畜,按「皇歷」特定時辰和方向,到村外幾十米處,擺上祭品,燃著香火,並燒一堆柴禾,牽著牲畜,繞火堆轉一圈。並由長者念誦祝詞(祈禱神靈保佑人畜興旺之類祝語),名曰「出行」。回家時,再將慎饃饃揣在懷中,此意是「空懷出門.滿懷進門」,取其吉利之意。現在這一習俗在少數地方還保留著。
正月初二開始,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相互走訪拜年。武威習俗,大年初二要先去舅舅、岳父家拜年。初五日焚燒黃錢,送神,表示年已過完。
上元節
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亦稱元宵節(又稱燈會)。據乾隆十四牛張紹美編的《五涼考治六德集全志?武威縣志》載:「元宵,四市豎坊,懸燈,雜扮花鼓.高蹺.演百戲。」舊時,金塔寺等地有黃河燈會,情景亦十分壯觀。建國後,歷年元宵節的燈會勝似往昔。節日之前,企事業職工,紛紛結扎彩門,懸掛花燈。有花卉燈、動物燈、八仙過海燈、西遊記故事燈,爭奇斗艷,氣象萬千。有愛好者在燈內裝置微型電動機,勝似走馬燈。最引人注目的是騰雲駕霧的金龍燈,足有lo多米長。是夜,城內和城郊居民,蜂擁而至,萬頭攢動,人流如潮。武威習俗,觀燈時必從龍燈下鑽過,祈求合家平安,萬字如意。又說龍是吉祥物,鑽了龍燈,就會人丁興旺。
農村燈會別有情趣,彩燈古樸典雅,鄉土氣息濃郁。有用玉米芯製做的火炬燈,也有用山葯蛋、蘿卜頭製做的彩燈。牆頭上、馬棚下,處處有燈,燈光通明。據史籍記載:武威燈會之盛況,自唐已有,並聞名於長安。故有唐玄宗與道士葉法善夜遊涼州燈會流連忘返的傳說。 武威元宵燈會,不論新俗、舊俗,都要舉辦3天,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二月二
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據舊志載:是日城鄉居民以牲醴祀土祈豐年,各家炒豆類和麻籽食之,意示殺蚤滅蟲。如今祀土祈年活動已不存在,鄉間仍有炒麥豆之俗。
清明節
清明是農歷時令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日掃墓祭祖,謂之「春祭」。武威城鄉習俗,凡有墳瑩者,須於清明前一、二天到墳上供祭品、燒紙錢、添土;無墳莖的在清明前一日夜間,到郊外或於自家門前、街道巷口燒紙錢。禁忌在清明節當日上墳、燒紙。傳說當日燒的紙錢就成鐵錢,死者不能用。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也稱端陽節。是日清晨,家家戶戶門頭插柳枝,有為屈原招魂和避瘟疫之意。小孩手腕系五色棉線或絲線繩,身佩香囊荷包,並在口、鼻、耳邊塗抹雄黃酒,相傳這樣可以避五毒(即蛇、蠍、壁虎、蟾蜍、蜈蚣)。武威有「五月端午穿出來」的說法,男女青少年身著時興的夏裝,盡情遊玩。青年婦女講究綉香草荷包,綴上流蘇,贈送親友。舊時,未出嫁的姑娘將荷包帶在衣襟或系在發辮上,誘人摘取,如不被人摘去,便會自慚貌丑。是日,家家吃粽子或油餅子卷糕,親友間相互饋送。下午,城鄉居民成群結伴,游覽寺廟,舊時游海子,現在海水乾涸,廟宇也毀於地震,改游文廟、古鍾樓、雷台、海藏公園、西郊公園等。小孩到野外攀樹折枝,編制柳帽,以預防暑氣。 乞巧節
農歷七月七日為「乞巧節」。傳說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舊時在這天晚上,姑娘和年輕媳婦們坐在月下穿針,看誰穿得快,穿得多,穿得巧,據說這樣可以把手笨的人練得靈巧。此俗現已不存。唯城內劇團,每年照例上演神話劇《天河配》。四鄉居民蜂擁而至,場場爆滿,至七月下旬停演。
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為「中元節」。武威習俗,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把祖先。有的人家在門前或街道巷口焚燒紙錢。舊社會在這天,城內有人把城隍廟寢宮的木架城隍爺抬到暑三日,這叫「城蝗出行」。人們在行宮過廟會,搭台演戲。當時行宮設在現東角,地名叫賀家園子。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是日城鄉居民家家蒸月餅,以示全家團圓。武威人的月餅是發面蒸的,如倒覆的臉盆大,種類繁多,有分層月餅、擰絲月餅、對瓣月餅、桂香俱全,食之爽口。有「八月十五端出來」的俗語,意思是八月已經秋收,食物豐盛。親友之間,互贈月餅,有攀比之意。八月十五晚上,蛟潔的朗月冉冉升起,家家在院內,擺設香案,供上月餅及瓜果等祭品,點蠟燃香,全家圍坐賞月。少許,由主婦切開月餅和西瓜;全家食瓜果、月餅,談笑風生,頗有情趣。相傳祭月神供的西瓜,須剜成鋸齒形的兩個瓣,如家中有孕婦,可數瓜牙數預測男女,奇數生男,偶數生女。
冬至節
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是「交九」的開始,從這天起,白天漸長,夜間漸短各家要吃冬至飯。有的人家吃肉湯面條;有的人家用肉丁、面丁、豆腐、粉條做飯;也有人家吃「杏皮壇韃子」,也叫「擻耳子」;也有吃羊肉香頭飯或臊子面的民間有壘火堆,放麥草火的習俗。
臘月二十三
農歷臘月二十三送灶神。民間有「臘月二十三,灶爺上了天」的歌謠。是日晚上約八點左右,戶戶提前備灶書(用黃表紙書寫全家人的姓名、生年月日)、灶糖(麥牙糖和豆糖之類)、灶干糧(烙餅)、灶馬(黃表紙上印有備鞍的馬),並備一碟碎麥草,拌幾粒豆,子均供於灶神牌位之前焚燒,意示送灶爺上天庭。民間傳說灶爺為一家之主,臘月二十三上天匯報,臘月三十日晚回府,祭灶是祈求灶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過了臘月二十三,已接近春節,家家戶戶購置年貨,製作食品菜餚,拆洗衣服,打掃房屋,准備過大年。
張掖婚俗
催妝:結婚頭天晚上,男方家相關人物去女方家催促女方提早收拾好行裝,以便第二天來迎娶.實際上,這是男方家來辦理諸如財禮等各方面的手續,以免第二天遭閉門羹.辦完手續,雙方開始痛飲,這天,男方家非得有一個海量的人物才不至於被女方家全部灌倒.
嫁娶:舊社會張掖的婚姻,以父母之命、媒的之言定終身。從看相到訂婚一般要經過納彩、問名、納吉、納征、清期、新迎等六禮程序。婚禮不僅繁雜,而且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封建色彩。 訂親後,擇定成婚吉日,男方用親車(或轎子)迎新娘到家。親車到男方家門口時,鰥寡孤獨、孕婦、屬相相剋者一律迴避。親車到門口後由年齡大的婦女端涼水一碗,燃火把一束,在車前向後潑水,用火把燎繞新娘腳後,新郎新娘從鋪著紅氈的路上走向洞房前的廳堂拜堂,拜天地、拜父母,參灶。進洞房前要扶油瓶、捏門鎖、跳馬鞍,同時道士將五穀雜糧、紅棗核桃、銅錢撒向新郎新娘,並念喜慶之詞:祝新人進門享受大福大貴。 入洞房後,飲交杯茶。以兩個茶杯系以紅繩,新婚夫婦交杯共飲圓圓茶,象徵歡樂好合,百年偕老。然後由婆家的嬸嬸或嫂嫂為新娘開臉,用棉線將新娘臉上的汗毛絞盡。晚上鬧新房,親友即景說些韻腳相同,比興手法的吉利話,如兩根筷子一樣長,小兩口生活賽蜜糖;大大盤子圓又圓,養個兒子中狀元。還進行折花、捉迷藏等活動。 筵客之前,將女方陪嫁的物品擺在男方院中,讓雙親、鄉親觀賞評論,名曰擺針線。男女雙方各有一名長輩婦女致謙遜言詞致謝。 民國以來,婚俗有所改變。坐轎、跨馬鞍、紅紗遮面、拜天地等舊的形式逐漸廢止。女方索要彩禮,相沿成風。解放後實行婚姻法,廢除包辦買賣婚姻,提倡簡辦婚事。八十年代以後,索要彩禮之風盛行,從三轉一響(手錶。縫紉機、自行車、收音機),四大件、四十八條腿(全套傢具),發展到電器化(彩電、電風扇、電冰箱等)。男方大擺酒席二三十桌。對此,有關組織出面組織集體婚禮,陋習有所改變。
裕固族文化和民俗風情
裕固族為甘肅省三個特有的少數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共有1.3萬人,主要居住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裕固族是一個有著悲壯歷史的古老民族。在歷史上,裕固族曾有過各種稱呼。元朝稱為"撒里畏吾爾",明朝稱為"撒里維吾爾",清朝稱為"錫喇偉古爾"或"西喇古兒黃番",建國初期稱為"撒里畏吾爾"。1953年經裕固族人民協商、報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定用"堯乎爾"音相近的"裕固"為本民族名稱,取漢語富裕鞏固之意。裕固族主要使用三種語言:一種稱西部裕固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它和同語族的維吾爾語、哈薩克語等有著密切的關系;一種稱東部裕固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它和同語族的蒙古語、東鄉語有著密切的關系:還有一種就是漢語,是用來與漢民族兄弟交際的工具。裕固族沒有流傳下自己的文字,是最早使的是古回鶻文。明末,隨著藏傳佛教的傳播,裕固族開始使用藏文。新中國成立後,漢文在裕固族地區傳播,至今,裕固族群眾普遍使用漢文文字。裕固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其獨特的民族風俗和民族傳統在中華文明史上魅力無窮。裕固族是一個游牧民族,他們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常年居住在帳篷里。隨著季節的變化和畜場的轉移,帳篷經常移動。他們的帳篷由六根或九根桿子支撐。有些是用牛、羊毛織成褐子搭蓋而成,有些是用白帆布做成,並且上面綴有傳統圖案。一般依照地形,選擇避風向陽的地方搭蓋。帳篷內部正上方為佛龕,進門右邊為女客的座位,左邊是男客人的座位。
裕固族牧民的飲食以酥油,糌粑(用酥油、奶子、青稞炒麵調制而成)乳製品為主。一般每日一飯三茶,即每天喝三頓酥油炒麵茶,吃一頓面片或米粥,有時也烙餅吃花捲等。裕固族熱情好客,每當家裡來客人,先用奶茶招待,在碗內放酥油、炒麵、曲拉、奶皮,然後沏上煮好的奶茶。茶後以手抓羊肉、青稞酒款待。招待尊貴客人時,不僅獻羊背子,還要獻全羊,以示對客人的尊敬。
裕固族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戴頭是裕固族婦女婚前必經的儀式。所謂戴頭是將一副用銀牌、玉石、珊瑚、瑪瑙、海貝等飾物編制的頭面,系在准備出嫁的姑娘的發辮上。戴頭面之後,姑娘就到另立的一頂帳篷里,由舅舅、客人和代表姑娘唱歌的人,對唱歌曲。 送親、迎親儀式復雜,婚禮十分隆重,富裕人家結婚宴客常要連續數日,一般牧民也要宴客兩、三天。女方送親的客人要由男方招待一天,臨走時需送客人肉份子。特別要給重要的客人、女方家長送一份上等禮品:羊背子、羊胸叉。 新娘和送親的客人騎著馬,一路上邊走邊唱歌。男方在途中鋪一氈毯,備一隻羊的肉(也有簡化為一隻羊胸叉肉的),喝一些酒,表示迎親,稱為"打尖"。 新娘進入大帳房後,先獻哈達給設於房內正上方的佛龕,新郎新娘磕頭,新娘取一碗酥油奶茶敬婆婆。儀式完畢後,新娘返回小帳房,揭去頭帕,新娘的父親和戶族中的人向男方的親家和鄰居致意請求對女兒多加關照。隨後將陪嫁的物品擺到大帳房中供客人鑒賞,接著就是盛大的宴請。 裕固族信奉喇嘛教。他們的喪葬因地區而異,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種形式。裕固族禁吃尖嘴圓蹄的動物,如馬、驢、騾、狗和雞、魚等。 裕固族每逢虎、狗、鼠、蛇日不搬房子;逢初一、十五燒香拜佛之日不出賣牲畜。 戶族輩份嚴格,晚輩禁叫長輩名字,俗人禁呼喇嘛的名字。 裕固族的節日主要有春節、祭祀點格爾汗活動和喇嘛教的宗教節日。"點格爾汗"是古薩滿族信仰習俗。"點格爾"在裕固語中是"天"的意思,"汗"是神的意思,"點格爾汗"即"天神"。
蘭州皮筏
皮筏是用羊牛皮扎製成的筏子,為黃河沿岸的民間保留下來的一種古老的擺渡工具。當你在中山橋至黃河母親雕塑之間的河濱小道上信步漫遊時,偶爾會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閑漂盪。遠遠望去,就象一葉扁舟。人筏混為一體,隨波逐流;近看則見在緊貼水面的皮袋筏上,坐著五六個客人,隨著波濤的起伏,顛簸而行,有驚無險,極富刺激。這是蘭州令人嘆服的民俗文化的遺產。
蘭州的皮筏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人們在屠宰時,剝下大個羊只的皮毛或整張牛皮,用鹽水脫毛後以菜油塗抹四肢和脖項處,使之松軟,再用細繩紮成袋狀,留一小孔吹足氣後封孔,以木板條將數個皮袋串綁起來,皮筏即告做成。因其製做簡易,成本低廉,在河道上漂流時便於載運而在民間廣為使用。我國以皮筏為渡由來已久。《後漢書》載,護羌校尉在青海貴德領兵士渡黃河時,「縫革囊為船」;(水經注?葉榆水篇》載,「漢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王遣兵乘革船南下」;(舊唐書?東女國傳)載,「用皮牛為船以渡」;白居易在(長慶集?蠻於朝)中詩雲:「泛皮船兮渡繩橋,來自鄂州道路遙」;(宋史?王延德傳》載,「以羊皮為囊,吹氣實之浮於水」。可見,自漢唐以來,上自青海,下自山東,黃河沿岸使用皮筏,經久不衰。蘭州何時流行皮筏,因缺乏史載而難以確定。據(王進寶)載,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二月,據守蘭州的陝西提督王輔臣判亂,西寧總兵官王進寶奉命討伐時,曾在張家河灣拆民房,以木料結革囊夜渡黃河,大破新城和皋蘭龍尾山;六月,王輔臣兵也造筏百餘,企圖渡河以逃,王進寶率軍沿河邀擊,迫使王輔臣兵投降。可見,至少在320多年前,蘭州就大量使用皮筏以渡了。
皮筏在古代主要用於青海、蘭州至包頭之間的長途水上販運。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隻羊皮袋紮成,長22米,寬7米,前後備置3把槳,每槳由2人操縱,載重可達20-30噸,曉行夜宿,日行200多公里從蘭州順流而下,十一、二天即可到達包頭,小皮筏由十多隻羊皮袋紮成,便於短途運輸。牛皮筏一般由90個牛皮袋紮成,可載貨四萬斤。因筏子大如巨舟,在滔滔黃河上漂行,氣勢壯觀,當地有「羊皮筏子賽軍艦」之說。50年代之前,在鐵路尚未開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黃河上游地區,皮筏一直是重要的運輸工具。「吹牛皮,渡黃河」是蘭州牛皮筏子又一新奇刺激的妙用。將渡河者裝人牛皮袋中,充氣扎口後,艄公爬在牛皮袋上,一手抓袋,一手劃水,只十幾分鍾便可將渡客送至黃河對岸,這種擺渡方式恐怕你聞所未聞。不過只要你願意,也可不妨一試。
以皮筏為渡需要高超的技巧。一要心細,二要膽大。上筏時要輕松自如,絕不可猛勁上跳。坐在筏上要緊抓木桿或繩索,遇浪可不能驚慌亂動,保持平衡自然會有驚無險。筏子往往由諳熟水性、經驗老到的「峽把式」領航掌槳,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散步。50年代前,蘭州金城關、騷泥泉一帶的回民多從事皮筏運業,多達50多戶,400多人,有六十多條大筏,每年能外運羊毛250多萬公斤。
乘坐皮筏將是一種平生難忘的奇特經歷。著名記者范長江在(中國的西北角)一書中,詳細記載了他在本世紀30年代乘坐皮筏子,由蘭州前往內蒙古采訪的樂趣和見聞。今天,皮筏作為擺渡工具已被淘汰,但在蘭州和寧夏沙坡頭仍有少量的皮筏保留了下來。有些筏工家族的後代們不願繼承父輩的衣缽,做了其它行當,做水路生意的也都開起了汽墊船或游輪業務,只有老年的筏工們不願拋棄隨他們幾十年的寶貝皮筏,開起了在黃河岸邊擺渡遊客水上娛樂的旅遊業務。不過,他們並不是每天都出水。祖居蘭州市金城路163號的李德明老人便是一個放筏人,經常在河邊迎風逐浪玩筏。在旅遊旺季,只要你運氣好,總會看到皮筏在水上漂盪,或在灘邊晾曬皮筏的新奇一幕。如果有興致,一番討價還價後,便可乘皮筏在黃河急流中一游,不過,別忘了穿好救生衣,安全總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敢乘坐,至少要在皮筏旁留一個影,別有情趣,也不虛了蘭州之行。
蘭州太平鼓
從蘭州市區出發,向北跨過東西橫亘的黃河,沿公路行駛60公里,就到了皋蘭山西南麓的皋蘭西岔鄉鏵尖村,這里就是蘭州太平鼓的「發源地」了。鏵尖人歷來習性好武,太平鼓在蘭州擂得也最出名,數百年來,每逢正月初十開始,到元宵節進入高潮,村裡村外處處聽聞太平鼓的雄壯聲威,尤其是來了客人,鏵尖人總得擺出陣式,得意地耍耍鏵尖人的威風。本村太平鼓隊的領隊得知我們是誠心遠道而來趕赴鄉里尋訪「太平鼓」,十分熱情地為我們張羅,鍾聲一響,不到半個小時,隊員就到齊了。
一隊80多名壯年男子,頭戴英雄巾,身穿皂隸服,腰系紅絲帶,腳登麻窩鞋,個個宛如京劇舞台上的武松一般英挺。隊列中,我還發現竟有一名最小的隊員,只有6歲,硬要一起參加表演,小人兒肩背一個大人一般的腰鼓,很有意思。
表演開始,鼓手在領隊的一聲號令下,擊鑼伴奏,一時間,鼓聲咚咚,黃土騰騰,龍騰虎躍,地動山搖。隊列不斷變幻,一會兒「兩軍對壘」、「金龍咬尾」、「雙重突圍」;一會兒「車輪施戰」、「跳打」、「蹲打」、「翻身打」、「舉打」;一邊擂鼓,一邊舞蹈,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那強大的陣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兩軍對峙作戰時的場面;氣勢粗獷,又顯示出高原人憨直奔放的性格和充滿勇猛的陽剛之氣,令觀賞者無不為之振奮鼓舞。 蘭州的太平鼓,無論是鼓的結構還是表演的方式,都和河北、東北一帶的秧歌鼓截然不同。外形上,蘭州的太平鼓是圓筒形,而不是大蒲扇形,另外,蘭州太平鼓個大,鼓身高約70厘米,直徑約45厘米,雙面蒙皮,鼓幫外表深紅色或黑色。太平鼓還有一奇,背帶較長,可挎在肩上,讓鼓垂於人的膝蓋下,便於擊打又可任意將鼓拋向任何一個方向。
蘭州打太平鼓的習俗據考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傳說明朝初年,徐達、馮勝奉命西征元軍殘部,一舉收復了蘭州。但據守在永登的元軍仍負隅頑抗,一時難以攻下。不久逢元宵節,徐達想了個計策,命令部隊製作了一批又長又粗的鼓,把兵器藏入鼓中,然後扮成社火隊,混入城內,里應外合,一舉攻下了永登城池。當地百姓為了紀念徐達這次戰役的勝利,把這種鼓取名為「太平鼓」。從此,蘭州的太平鼓逐漸演變成各種復雜的形式,成為蘭州社火中最受群眾喜愛的民間歌舞而廣為流傳。

G. :2019年去西北甘肅旅遊最值得去的景點有以下幾個: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

甘肅旅遊有以下著名景區,都很值得一去。
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陽關和玉門關景區、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嘉峪關:關城、懸臂、天下第一墩。
酒泉:酒泉天寶景區
張掖:七彩丹霞、馬蹄寺、平山湖大峽谷、扁都口風光旅遊區
蘭州:黃河游輪、法台山景區
白銀:景泰黃河石林景區
隴南:官鵝溝
天水:麥積山石窟、仙人崖風景區
如果是大西北的話,那建議從青海西寧開始到甘肅一個大環線的旅遊:比如青海湖、茶卡鹽湖、日月山、黑馬河等到甘肅以上景區。

H. 西北旅遊里青海湖旅遊和甘肅旅遊必去的是

西北旅遊里甘肅旅遊必去,西北親子游排名前三的話是莫高窟、嘉峪關和張掖,都是甘肅省的,這里四季分明,每個季節的景色都不一樣,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秋季來玩,更有美感。

熱點內容
越野摩托怎麼保養 發布:2025-10-20 08:58:11 瀏覽:731
最車越野車圖片 發布:2025-10-20 08:28:26 瀏覽:85
眾泰內飾17款手動 發布:2025-10-20 08:27:05 瀏覽:666
超級越野車視頻 發布:2025-10-20 08:05:48 瀏覽:292
10萬元房車辦公 發布:2025-10-20 08:05:48 瀏覽:630
越野摩托h9 發布:2025-10-20 07:57:57 瀏覽:244
開豪車追大學女生 發布:2025-10-20 07:47:12 瀏覽:395
G10內飾板怎麼拆圖解 發布:2025-10-20 07:44:38 瀏覽:758
別克奧克雷商務車 發布:2025-10-20 07:36:03 瀏覽:929
帝豪二廂車ec715二手車價 發布:2025-10-20 07:17:55 瀏覽: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