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五月份雨水多影響旅遊
Ⅰ 什麼季節適合去巴馬旅遊
最好6,7月份去,進入夏季就會多雨,對旅遊有一定的影響。
一、巴馬,最高處海拔1216米,最低處221米,大多在600至800米之間,境內盤陽河自北向南悠然而下,將石山帶和土山帶一分為二,恰似銀河系牛郎,兩岸相望,很為奇特。
巴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蘊藏著豐富的溶岩溶洞,年平均氣溫20.4度,極端最低溫-2.4度,極端最高氣溫38.4度,大於等於10度的年平均活動積溫6000;
1月最冷,月均溫11.4度;7月最熱,月均溫26.4度。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集中在5月到10月份,年均蒸發量1406.9毫米,降雨量大於蒸發量,年平均相對濕度78%。夏熱多雨,間有澇災,冬溫涼而乾燥,偶有低溫霜凍,高山地區常有冷凍積雪,秋高氣爽,常有春旱、冬旱發生,四季明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均小有溫差,人居環境和氣候條件十分宜人。
二、旅遊攻略:
1、在廣西巴馬長壽村旅遊,吃幾道地方特色菜,絕對是一大享受,巴馬人長壽的秘訣與巴馬本地的食材密切相關,火麻菜,銀魚,黑山羊肉等都是巴馬的特色菜,還有一些采自大山中的野菜也非常的健康,鮮美。
2、巴馬地區除了有一些賓館、招待所之外,去巴馬過冬或休閑養生最好考慮長壽村和百魔洞附近農家或旅館,價格不算高都接受的了,計劃去巴馬休閑養生的一定要提前聯系、預訂,另外巴馬縣的長壽村和百魔洞附近醫療條件不算很好,請根據自身需要隨身准備一些葯。
3、巴馬地區生態環境好,盛產稻穀、珍珠黃玉米、木薯、茶油、火麻、黃豆、貓豆、竹筍、玉桂、西瓜、香豬、山羊、油魚、銀魚等。巴馬是桂西茶油主要產地之一,現有油茶林26萬多畝。目前已開發生產的長壽系列食品有蛤蚧大力神酒、三蛇蛤蚧酒、人參蛤蚧酒、壽鄉王酒、蛤蚧偉力神酒、巴馬春、巴馬玉液等。
4、廣西巴馬長壽村位於廣西西北部,公路四通八達,到巴馬旅遊的遊客,一般以廣州或南寧作為中轉站點,也可以從百色出發。在廣州有前往巴馬的直達大巴。有條件的旅客也可以選擇自駕前往。在巴馬,去各景點的車以小型巴士為主,除此之外公交車也很方便,都能到達各大景點。
5、巴馬聚居著瑤、壯、漢等民族,共同創造歷史和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情,有番瑤祝著節、半畫眉、壯族三月三歌節、相思煙、土瑤射弩、藍靛瑤拋綉球、打陀螺等古樸的風俗。
Ⅱ 巴馬那幾個月是雨季
初夏長江中下游流域經常出現一段持續較長的陰沉多雨天氣。此時,器物易霉,故稱「霉雨」,簡稱「霉」;又值江南梅子黃熟,亦稱「梅雨」或「黃梅雨」。
芒種後第一個丙日入霉,小暑後第一個未日出霉。入霉總在6月6~15日之間,出霉總在7月8~19日之間,中國東部有一個雨期較長、雨量比較集中的明顯雨季,由大體上呈東西向的主要雨帶南北位移造成,是東亞大氣環流在春夏之交季節轉變期間特有的現象。6月中旬後,雨帶維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帶停留時間稱為「梅雨季節」,梅雨季節開始的一天稱為「入梅」,結束的一天稱為「出梅」。
此外,由於這一時段的空氣濕度很大,百物極易獲潮霉爛,故人們給梅雨起了一個別名,叫做「霉雨」。明代謝在杭的《五雜炬·天部一》記述:「江南每歲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謂之梅雨,蓋當梅子青黃時也。自徐淮而北則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明代傑出的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更明確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常出現於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後,是梅雨季節。天空連日陰沉,降水連綿不斷,時大時小。所以中國南方流行著這樣的諺語:「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持續連綿的陰雨、溫高濕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徵。
梅雨鋒暴雨是不同尺度環流系統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種特定地區的特殊天氣,大氣環流的變異性,導致各年梅雨期開始有遲有早,梅雨持續時間有長有短,有的年份,梅雨鋒特別活躍,暴雨頻繁,造成洪澇災害。有的年份,梅雨鋒不明顯,出現「空梅」,形成乾旱天氣。有的年份,會出現梅雨帶北移後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維持相對穩定的現象,習慣上稱「倒黃梅」。江淮流域梅雨結束後,雨帶移至華北地區,江淮流域進入高溫少雨天氣。
在氣象上,把梅雨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分別稱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斷梅")。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歷時20多天。但是,對各具體年份來說,梅雨開始和結束的早晚、梅雨的強弱等,存在著很大差異。因而使得有的年份梅雨明顯,有的年份不明顯,甚至產生空梅現象。如1954年梅雨季節異常持久,長達兩個多月,使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澇年;而1958年梅雨期只有兩三天,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旱年。
長江中下游地區正常的梅雨約在6月中旬開始,7月中旬結束,也就是出現在"芒種"和"夏至"兩個節氣內。梅雨期長約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間。"小暑"前後起,主要降雨帶就北移到黃(河)、淮(河)流域,進而移到山東和華北一帶。長江流域由陰雨綿綿、高溫高濕的天氣開始轉為晴朗炎熱的盛夏。據統計,這種正常梅雨,大約占總數的一半左右。
有的年份,梅雨開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會突然到來。在氣象上,通常把"芒種"以前開始的梅雨,統稱為"早梅雨"。早梅雨會帶來一些反常的現象。例如,由於在梅雨剛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內,靠近地面的大氣層里,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還是很頻繁的,因此,陰雨開始之後,氣溫還比較低,甚至有冷颼颼的感覺,農諺說:"吃了端午棕,還要凍三凍"就是這個意思;同時也沒有明顯的潮濕現象。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的農民,把這一段溫度比較低的黃梅雨稱為"冷水黃梅"。以後,隨著陰雨維持時間的延長、暖濕空氣加強,溫度會逐漸上升,濕度不斷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徵也就越來越明顯了。早梅雨的出現機會,大致上是十年一遇。這種早梅雨往往呈現兩種情形。一種是開始早,結束遲,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結束,雨期長達四、五十天,個別年份長達二個月。另一種是開始早,結束也早,到6月下旬,長江中下游地區就進入了盛夏,由於盛夏提前到來,常常造成長江中下游地區不同程度的伏旱。
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姍姍來遲的梅雨,在氣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後開始的梅雨稱為遲梅雨。遲梅雨的出現機會比早梅雨多。由於遲梅雨開始時節氣已經比較晚,暖濕空氣一旦北上,其勢力很強,同時,太陽輻射也比較強,空氣受熱後,容易出現激烈的對流,因而遲梅雨常常多雷雨陣雨天氣。人們也把這種黃梅雨稱為"陣頭黃梅"。遲梅雨的持續時間一般不長,平均只有半個月左右。不過,這種梅雨的降雨量有時卻相當集中。
1954年中國江淮流域出現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這次大水,就是由持續時間特別長的梅雨造成的。這一年,長江中下游的梅雨開始之前的5月下半月春雨已經很多,梅雨又來得很早,6月初就開始了。天氣一直陰雨連綿,並且不時有大雨、暴雨出現,維持的時間特別長,直到八月初才"出梅"。當陰雨結束轉入盛夏天氣時、已經臨近"立秋"了。這一年整個梅雨期長達兩個月,連同五月份的春雨,則達到兩個半月以上。進入"小暑"、"大暑"以後,長江中下游本來應該是晴朗炎熱的"伏天"了,卻一直是陰雲密布難見太陽,瓢潑的大雨不時傾泄到地面上來,不少地區洪水滾滾、"寒氣"襲人。這一年長江中下游地區5月-7月三個月的雨量,一般都達到800-1000毫米,接近該地區正常年份全年的雨量;部分地區,雨量多達1500-2000毫米,相當於同一地區一年半的雨量,導致洪水泛濫成災。我們國家地域遼闊,局部洪澇經常發生。有的可能是由於台風雨引起的,有的可能是別的天氣系統接連帶來的幾次暴雨造成的,但它們的持續時間不長,洪水退去比較快,影響范圍也比較小。象1954年這樣,陰雨時間達到二個多月之久,造成長江流域全流域性洪水的現象,是極為罕見的。這種罕見的大水、常常是與異常梅雨聯系在一起的。像1998年的大水,也是特別長的梅雨所造成的。
同特別長的梅雨完全相反的是,有些年份梅雨非常不明顯,它象來去匆匆的過客,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停留十來天以後,就急急忙忙地向北去了。而且這段時間里雨量也不大,難得有一、二次大雨。這種情況稱為"短梅"。更有甚者,有些年份從初夏開始,長江流域一直沒有出現連續的陰雨天氣。多數日子是白天晴朗暖和,早晚非常涼爽,出現了"黃梅時節燥鬆鬆"的天氣。本來在梅雨時節經常要出現的衣服發霉現象,也幾乎沒有發生。這段涼爽的天氣一過。接著就轉入了盛夏。這樣的年份稱為"空梅"。"短悔"和"空梅"的出現機會,平均為十年中l-2次。"短梅"和"空梅"的年份,常常有伏旱發生,有些年份還可以造成大旱。
有些年份,長江中下游地區黃梅天似乎已經過去,天氣轉晴,溫度升高,出現盛夏的特徵。可是,幾天以後,又重新出現悶熱潮濕的雷雨、陣雨天氣,並且維持相當一段時期。這種情況就好象黃梅天在走回頭路,重返長江中下游,所以稱為"倒黃梅"。"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廣為流傳的一句天氣諺語。它的意思是說,在梅雨過去以後,如果"小暑"出現打雷,則梅雨又會倒轉過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梅雨結束之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天氣,通常是越來越穩定的,而雷雨卻是天氣不穩定的象徵。況且時至"小暑",通常冷空氣已不再影響長江流域,而雷雨的出現常常和北方小股冷空氣南下有關,這種冷空氣的南下,有利於雨帶在長江中下游重新建立。當然,"倒黃梅"並不一定在小暑日打雷以後出現。一般說來,"倒黃梅"維持的時間不長,短則一周左右,長則十天半月。但是在"倒黃梅"期間,由於多雷雨陣雨,雨量往往相當集中,這是需要注意的。由於"倒黃梅"屬於梅雨的一種,它在結束之後,通常都轉為晴熱的天氣。
從上面所介紹的各種梅雨中,可以看到,通常被人們視為大同小異的黃梅雨,實際上是多種多樣的,它們之間的差別,有時還是相當懸殊的。以"入梅"來說,最早的在每年5月26日,最遲的在7月9日;"出梅"最早的在每年6月16日,最遲的在8月2日,相差均每年可達到一個半月。梅雨最長的年份持續兩個多月,可以引起罕見的大水,而短的年份僅僅幾天,還有的甚至出現"空梅",帶來嚴重的乾旱。可見,梅雨是一種復雜的天氣氣候現象,它遠不是象農歷歷本上所定的"入梅"、"出梅"那樣簡單。相對正常梅雨而言,"早梅"、"遲梅"、"特別長的梅雨"、"空梅"以及嚴重的"倒黃梅",都屬於異常梅雨。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Ⅲ 什麼時候去巴馬好
最佳旅遊時節:9月—次年5月。夏熱多雨,間有澇災,冬溫涼而乾燥,偶有低溫霜凍,高山地區常有冷凍積雪,秋高氣爽,常有春旱、冬旱發生,四季明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均小有溫差,人居環境和氣候條件十分宜人。
Ⅳ 巴馬#巴馬什麼月份去最好
養生旅遊最佳季節:10月-下年5月份。冬季,巴馬以後很多人都選擇在巴馬的小庄村裡面租房長住養生,或者乘車或包車遊玩巴馬縣的各個景點,也可以住在巴馬匯福中醫村,住的遊客在巴馬短的十幾天,久的幾個月。大部分都是租房子住,價格750到1500多不等每月。很多慕名來到巴馬匯福中醫村探尋長壽秘訣,因此也誕生了一批「候鳥人」。
旅遊觀光最佳季節;3月-11月。春夏秋最佳。雖氣候較熱,但水位較高,可以欣賞到很美的景觀。可在巴馬匯福中醫村碼頭玩玩摩托艇、快艇、畫廊、腳踏船,感受一下賜福湖的美景。
Ⅳ 現在去廣西巴馬旅遊怎麼樣天氣好嗎
今天下雨,氣溫降低,穿了件哦外套
Ⅵ 五月份天氣如何,雨水天氣多嗎
昆明夏天中午比較曬,早中晚溫差大,要是遇到雨季,會下好幾天的小雨,而且昆明一下雨就到處淹水,總體氣候還是比較好的,適合旅遊
Ⅶ (急)求去廣西巴馬旅遊需要注意的事項
天氣預報說,整個八月份南寧的氣候都是偏熱少雨,巴馬雖不在南寧,不過離南寧也很近,過來要注意防曬防暑。如果你是跟團游,不需要准備太多,導游一般都會幫你安排好,當然錢和身份證這個是必須要帶的。旅遊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導游也會跟你們說清楚,按照導游的吩咐做就可以了。如果是自己出行,沒有跟團,建議你在當地找個向導。
Ⅷ 什麼時候去巴馬最好
巴馬匯福中醫村位於巴馬縣城東,人口分布主要以壯瑤為主,民風淳樸,氣候宜人,自然景色美麗,加上水上體育休閑運動項目、戶外素質拓展項目等,從而使巴馬匯福中醫村成為名副其實的旅居醫養獨家養生基地。
養生旅遊最佳季節:10月-下年5月份。冬季,巴馬以後很多人都選擇在巴馬的小庄村裡面租房長住養生,或者乘車或包車遊玩巴馬縣的各個景點,也可以住在巴馬匯福中醫村,住的遊客在巴馬短的十幾天,久的幾個月。大部分都是租房子住,價格750到1500多不等每月。很多慕名來到巴馬匯福中醫村探尋長壽秘訣,因此也誕生了一批「候鳥人」。
旅遊觀光最佳季節;3月-11月。春夏秋最佳。雖氣候較熱,但水位較高,可以欣賞到很美的景觀。可在巴馬匯福中醫村碼頭玩玩摩托艇、快艇、畫廊、腳踏船,感受一下賜福湖的美景。
巴馬汽車站有發往巴馬匯福中醫村的公交車,沿途經澱粉廠,賜福湖,賜福中學,礦泉水廠,終點是中醫村,下車就是中醫村了。巴馬旅遊專線(汽車總站——巴馬匯福中醫村)起點站發車早上7:30,9:00,10:30,下午2:00,,3:30,5:00,中醫村停留10分鍾,單程最高票價 5.00元
巴馬汽車站到鳳凰,途徑賜福中學(村口),可在賜福中學下車,票價5元,徒步2KM到巴馬匯福中醫村,後續會增加賜福中學(村口)到巴馬匯福中醫村班車。
Ⅸ 巴馬旅遊最佳季節,去巴馬旅遊穿什麼衣服
巴馬夏天的氣溫最高37度,最低23度,平均溫度在23-35度之間,在盤陽河一帶晚上涼爽幾乎不用風扇和空調。年平均濕度為79%,充沛的降雨使空氣中富含負離子,每立方厘米的負離子達2000-5000個.
景點最佳旅遊時間:
每一年中的九月份至次年的五月份是巴馬絕佳季節(5、6月份去巴馬旅遊不是好時節,因為這個時候多雨季節,河水漲了,就不能進巴馬的百鳥岩.)
Ⅹ 什麼季節適合去巴馬旅遊
養生旅遊最佳季節:10月-下年5月份。冬季,巴馬以後很多人都選擇在巴馬的小庄村裡面租房長住養生,或者乘車或包車遊玩巴馬縣的各個景點,也可以住在巴馬匯福中醫村,住的遊客在巴馬短的十幾天,久的幾個月。大部分都是租房子住,價格750到1500多不等每月。很多慕名來到巴馬匯福中醫村探尋長壽秘訣,因此也誕生了一批「候鳥人」。
旅遊觀光最佳季節;3月-11月。春夏秋最佳。雖氣候較熱,但水位較高,可以欣賞到很美的景觀。可在巴馬匯福中醫村碼頭玩玩摩托艇、快艇、畫廊、腳踏船,感受一下賜福湖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