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頤和園旅遊的故事作文
Ⅰ 游頤和園作文
游覽過北京的人,都愛提起頤和園,就像談起自己最熟悉的朋友,心中充滿了深深的懷念。那曲折別致的假山,綠水圍繞;那玲瓏剔透的樓閣,耀人耳目;那青翠繁茂的樹木,令人陶醉。把它比作一顆出土的明珠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如果你去游覽一番,再細細咀嚼,就更會覺得這一比喻是恰到好處了。
全園的中心是一座大山,那高聳的假山全由黃石堆砌而成,山下流水淙淙,傳來一片悅耳的聲音。山上樹木蔥籠茂盛,清香撲鼻;沿路怪石嶙峋,花草參差。更妙的是,在山腰看圍牆,只見一條磚瓦砌成的石龍盤繞而上,栩栩如生,好像真要騰雲駕霧飛越而去。再往上石梯就比較陡峭了,蜿蜒曲折,有時能看見山頂上的遊客,聽到他們的談笑聲,但真要到頂,還要努力呢。終於到達山頂,鳥瞰全園,樓台亭閣掩映於綠水青山之間,氣勢雄偉,煞是好看。
法國有位傳教士曾這樣描述頤和園:「----以人工疊石成小山,有高二丈至五丈者,聯貫而成無數小山谷,谷之低處清水注之----谷中池畔有庭院,有敞廊,有花園,有瀑布----山丘之上遍栽林木,而以花樹為多,真人世間之天堂。」
頤和園展示了中國園林傳統的風貌,高峻的樓台,清幽的庭院,其間曲折密布的小徑相連接。即使嚴寒的冬天,連綿不斷的峰巒仍披著綠裝,色濃似染,空氣清新。漫步其間,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頤和園放射出的光彩,足以讓我們自豪地說:「頤和園,美麗的園林,是我們的!」是的,的確是的,頤和園是一顆鑲嵌在廣闊國土上、鑲嵌在人民心頭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Ⅱ 北京頤和園的小故事(400字)!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何導
頤和園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前身清漪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於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4400 畝),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後以籌措海軍經費的名義動用3000萬兩白銀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燒毀了許多建築物。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修復。後來在軍閥混戰、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1949年之後政府不斷撥款修繕,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准則。頤和園亭台、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有聲有色。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佔地面積2.97平方公里(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20餘處,3555古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古樹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Ⅲ 頤和園一日游的作文4oo字
請大家隨著我走。現在,我手指的這個是著名的長廊。這個長廊可不一般。它全長700多米,分成273間。大家可以看到,每間的橫檻上都有許多五彩圖畫,畫得各式各樣,有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難怪被稱為「世界第一廊」。
大家往前看,這就是碧波盪漾的昆明湖。這片湖靜得像一面鏡子。遊船經常從這里經過,大家可以聽到船上遊人們的歡歌笑語。
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聞名遐邇的萬壽山。站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頤和園的全部風景。站在這里看,整個頤和園真可謂是無比壯觀。鬱郁蔥蔥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牆。
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閣。
大家快隨我看看這美麗的石橋吧!這座石橋有17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姿態不一的活靈活現的小獅子。
這座在歷史上為帝王建造的古典園林,現已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旅遊參觀熱點之一,每年接待遊客數百萬人。1986年,頤和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大家聽了我的介紹,也心動了吧!那就親自到頤和園看看吧!
Ⅳ 頤和園3百字作文,游覽,
游頤和園
今年暑假,我從四川千里迢迢的來到了夢寐以求的北京,並游覽了著名的頤和園。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穿過仁壽門,就來到了仁壽殿,這里是慈禧太後議政的地方。從仁壽殿旁的一條小路走,走著走著,就會看見許多小山丘擋住了去路,可是隨著路走,就來到了昆明湖。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
這時,就來到了碧玉般昆明湖了。正如書上所說,昆明湖上有一座小島,島上有一座宮殿,遊人穿過石橋就可以去島上玩。這做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
從玉瀾堂走,就來到了長廊。長廊有七百多米長,有二百三十多間,中間有四個亭子,分別代表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從昆明湖上吹來陣陣涼風,使人神清氣爽。我用了二十多分鍾才走完整個長廊。
走完長廊,就會看見一艘石舫。石舫是石頭做的船,不能行駛,停靠在昆明湖的岸邊上。
頤和園還有許多美麗的地方,你自己去看看吧!
Ⅳ 描寫頤和園風景的作文
頤和園的美景
冬天剛過,春姑娘就迫不及待的走來,今天我走進了初春的頤和園。
我來過許多次頤和園,我見過夏天的頤和園,也見過冬天的頤和園。初春的頤和園不向夏天的頤和園那樣花紅柳綠,鮮花盛開,更不向冬天的頤和園那樣白雪皚皚,初春的頤和園有著自己獨有的美麗風景。
首先,我們來到了大殿。初春的大殿很寧靜,它不同於夏天那熱鬧非凡的大殿。許多樹木都剛剛發芽,只有那挺拔的松樹綠油油的,在樹木之中很顯眼。有黃有綠的樹木,襯托著黃色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牆壁,顯得格外美麗。
繞過大殿,我們來到了那美麗的長廊。長廊的座椅上一個人也沒有,長廊里的遊人也格外的稀少,十分寧靜,音箱里播放的音樂聽著十分清晰。長廊兩側的樹木隨風擺動,彷佛聽到了優美的音樂,在翩翩起舞。初春的長廊彷佛像一條沉睡的巨龍卧在萬壽山和昆明湖之間。
走完長廊,我們來到了萬壽山腳下。佛香閣就修建在半山上,我們順著樓梯登上了佛香閣。佛香閣的兩側長滿了翠綠的柏樹和許多含苞待放的玉蘭花。站在佛香閣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盡收眼底。遙望昆明湖,潔白如玉,上面還接著冰,湖中的小島上也長滿了翠綠的柏樹,真是「白銀盤里一青螺」。湖邊的柳樹剛剛發芽,帶一點淡淡的綠色,柳樹隨風舞動,好像被這美麗的景色陶醉了。
頤和園不愧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一年四季都有美麗的景色,我以後還要再來頤和園。
Ⅵ 去頤和園旅遊作文
頤和園
昨天,我和媽媽去北京的頤和園遊玩。
我們經過長途顛簸,隨著擁擠的人流,終於走進了頤和園。
進入頤和園,我第一眼就看見了一座高大雄偉的大門,門中間寫著兩個字——「旭延」。繞過這座大門,就看到一望無際的昆明湖。
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上輕輕劃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走著走著,我們還看到了荷花,一枝枝荷花散發出一種特殊的清香,伴著夏日的涼風,陣陣飄來,沁人心脾。
隨後,我們來到了有名的長廊,我了解到這里的長廊有七百多米,分成了二百七十三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十分迷人。長廊兩旁栽著許多側柏,這些側柏都非常高大粗壯,像士兵一樣,保護著頤和園。
走完長廊,就來到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佛香閣和金碧輝煌的排雲殿聳立在半山腰上,一個個建築無與倫比、巧奪天工。
時間不多了,我們就坐著畫舫來到了十七孔橋上,十七孔橋有十七個橋洞。橋欄桿上有百根石柱,石柱上有小石獅子,石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個是完全一樣的。
這樣的景色,讓我們贊嘆不已,最後,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
Ⅶ 頤和園游覽作文四百字超級簡單
從我們住的白石橋走大約五公里就到了頤和園,游覽頤和園的作文。這時的頤和園正值春季,像個美麗的大公園。在一座座布滿琉璃瓦,金碧輝煌的宮室旁,不時嗲溫暖追著奇花異草俊俏的身影。合歡樹、太白花、千年古松&&這些花草樹木形態各異,顏色不一,襯托著富麗堂皇的宮室,很值得觀賞。 我們走上了一條五彩的花石子路。粗看上去小路上碎石凌亂不堪,五花八門,可細細研究,卻大有意趣。五彩的石子組成了各種圖案,或花草、或人物、或宮室、或器皿,真是美麗動人。 順著小路一直往前走,就來到了聞名於世的長廊。據說,這是慈禧太後為了觀看昆明湖上的景物而建造的。我懷著好奇的心情踏上了長廊。長廊很長,一眼望不到頭,長廊的頂有二百七十三個五彩間隔,每個間隔里都畫著五彩的畫。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側有紅柱,紅柱之間由綠色的圍欄相連。綠欄很低,人可以坐在上面欣賞昆明湖的美景。 走完長廊,就來到萬壽山腳下。抬頭望去,一座玲瓏寶塔聳立在山上,這就是佛香閣。
Ⅷ 頤和園一日游作文
北京一日游:頤和園
昨天,我和媽媽去北京的頤和園遊玩。
我們經過長途顛簸,隨著擁擠的人流,終於走進了頤和園。
進入頤和園,我第一眼就看見了一座高大雄偉的大門,門中間寫著兩個字——「旭延」。繞過這座大門,就看到一望無際的昆明湖。
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上輕輕劃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走著走著,我們還看到了荷花,一枝枝荷花散發出一種特殊的清香,伴著夏日的涼風,陣陣飄來,沁人心脾。
隨後,我們來到了有名的長廊,我了解到這里的長廊有七百多米,分成了二百七十三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十分迷人。長廊兩旁栽著許多側柏,這些側柏都非常高大粗壯,像士兵一樣,保護著頤和園。
走完長廊,就來到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佛香閣和金碧輝煌的排雲殿聳立在半山腰上,一個個建築無與倫比、巧奪天工。
時間不多了,我們就坐著畫舫來到了十七孔橋上,十七孔橋有十七個橋洞。橋欄桿上有百根石柱,石柱上有小石獅子,石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個是完全一樣的。
這樣的景色,讓我們贊嘆不已,最後,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
Ⅸ 去頤和園的那一刻600字以上
今天,我們來到了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頤和園。
頤和園佔地290餘公頃,主要由昆明湖與萬壽山兩部分組成。頤和園建於1750年,原名清漪園,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6年慈嬉太後挪用海軍經費重建,後改名頤和園。1900年又遭八國聯軍嚴重破壞,1902再次修復。1924年正式辟為公園。1992年被評為「世界上造景最豐富,建築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1998年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我能來到頤和園,感到很榮幸。
我們從東宮門進入頤和園,經過仁壽殿,來到昆明湖邊。一見到昆明湖我就想起蘇軾的詩名「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這邊的昆明湖晶瑩剔透,湖水微微泛起漣漪,湖中借杭州西湖長堤,仿東海神山仙島。那邊的萬壽山滿山古柏蒼松,掩映著雄偉的宮殿、秀麗的樓閣。啊!人間仙境!這里讓我流連忘返。
看完昆明湖,我閃來到了玉瀾堂,是慈嬉太後囚禁光緒皇帝的地方。我們繼續前進,來到樂壽堂――慈嬉太後住的地方。樂壽堂的匾上有一個電燈泡,據說是中國最先用電燈的地方。出了樂壽堂,來到了著名的長廊。長廊全長728米,用柱子分成273間。每一間的頂上都雕有畫,上千幅畫中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走完長廊,就來到萬壽山腳下,山下是排雲殿,半山腰有佛香閣,山頂還有智慧海。這些建築的頂都有是金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最後,我們從北如意門出了頤和園,結束了游覽。
Ⅹ 頤和園景點的作文
最佳答案
頤和園有山有水,有亭台樓閣,真不愧為皇家園林。
北京頤和園是清朝時期的皇家園林。風景秀麗的它,向世人展示中國皇家園林的美。
我們剛進頤和園,一座極有園林特色的,由白玉漢石砌成的拱橋就出現在眼前:石拱橋護欄雕著許許多多的龍,欄柱上雕刻著一隻只威武的,形態不同的小石獅子。經過石拱橋,便看見了昆明湖。
昆明湖是頤和園一個大湖,從高處向昆明湖望去,昆明湖就像一個壽桃。昆明湖,是一個人工湖,我想,那該要用多少人力物力呀!昆明湖周圍綠樹成蔭,景色宜人,湖水清澈,真令人心曠神怡。在昆明湖的北岸是一條雕梁畫柱的長廊,這長廊長達700多米,有1萬2千幅畫,並且每幅畫都沒有相同的地方。
走到長廊盡頭,就看見一座倚山而建的閣樓——香閣。香閣是慈禧太後遊玩頤和園,在頤和園休息的地方。那裡紅漆樑柱,金漆木雕,金壁輝煌,裡面還有不少奇珍異寶。
最後我們來到了頤和園的一個景點:蘇州街。它是將江南民居生活濃縮到園內,蘇州街環形而建,街的一邊是古色古香的商鋪,地是用花崗岩石建成的,另一邊是水道,中間有小拱橋,好像回到古時。
頤和園有山有水,有亭台樓閣,真不愧為皇家園林呀!頤和園真美!書上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