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全域旅遊
A. 東海是哪個城市
東海縣,隸屬於江蘇省連雲港市,素有世界水晶之都、中國溫泉之鄉之稱,是全國首批沿海開放縣、新亞歐大陸橋西行第一縣,淮海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交叉輻射區。[1]
東海縣位於江蘇省東北部,地處江蘇、山東兩省交界處,東瀕黃海,西接彭城,南依江淮,北界齊魯;北至西北與山東省臨沭縣、郯城縣相連,東與連雲港海州區、贛榆區接壤,南與沭陽縣交界,西與新沂市相依;全縣總面積2037平方公里,人口124萬,轄19個鄉鎮(場)、2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高新區和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2]
東海縣資源豐富、特色鮮明,擁有「石、泉、湖、井、畫」等五張特色名片,先後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國家衛生縣城、國家級生態縣、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觀賞石(水晶)之鄉、江蘇省級園林城市、百湖之縣、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等美譽,先後培養出南朝詩人鮑照、現代散文家朱自清、當代版畫家彥涵等歷史文化名人。[3]
2016年11月,東海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2018年10月,東海縣入選「綜合實力百強縣」、[4]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5]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2019年7月,被列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6]2019年10月8日,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2020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7]2020年5月,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為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8]
中文名
東海縣
外文名
Donghai County
別名
水晶之都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快速
導航
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社會著名人物旅遊名勝獲得榮譽
歷史沿革
夏、商時屬徐州,西周時屬青州,春秋時屬魯國東境的郯國,戰國時易為楚地。
共23張
東海風貌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置郡縣,境屬朐縣,縣先屬薛郡,後屬郯郡,郯郡後改為東海郡。
三國時魏改東海郡為東海國,朐縣屬東海國。至晉,朐縣仍屬東海郡。
南北朝時期,改朐縣為朐山縣,屬朐山郡。
隋初,廢朐山郡置海州,朐山縣屬海州。不久,改海州為東海郡。唐武德元年,改東海郡為海州。
元初,海州升為海州路,後改為海寧府,不久又降為州,朐山縣屬海寧州。
明初,海寧州仍為海州,隸淮安府。由秦至明初,境內曾屬朐縣、朐山縣、曲陽縣、東安縣、即邱縣、招遠縣、龍苴縣等。
清初,海州為直隸州。現東海縣境域明清兩朝未設縣,為海州地。
民國元年(1912年),改海州直隸州為東海縣。縣治設於今海州城。因東瀕大海,沿用古東海縣名。1912年4月,析縣境東部11鎮設置新縣灌雲縣。東海縣初屬江蘇省徐海道,後屬江蘇省第十三、第八行政督察區。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日軍封鎖隴海鐵路,東海縣境域被分割成南北兩部分。以隴海鐵路為界,中國共產黨先後建立了兩個抗日民主政府。鐵路南於1940年11月建立的東海縣民主政府屬華中局淮海區,大部分地域屬沭陽縣,包括今東海縣安峰鎮、曲陽鄉、房山鎮、平明鎮和張灣鄉南部。鐵路北於1941年8月建立海陵縣民主政府,先後屬山東省魯中南行政區、濱海區、臨沂專區。1945年11月,海陵縣更名為東海縣。
1949年5月,路南東海縣撤銷,轄區並入沭陽縣和灌雲縣,此後,只有一個東海縣,屬山東臨沂專區。隴海鐵路北縣境西部1933年後屬郯城縣,包括今桃林鎮、山左口鄉和李埝鄉西部。
B. 信宜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西江溫泉度假村座落於南國玉都——信宜市郊北界鎮西江岸邊,西江溫泉故此得名,距市中心12公里,佔地面積400畝,西江溫泉度假村粵西新興的集溫泉理療、旅業飲食、娛樂健身、旅遊購物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西江溫泉度假村,位於信宜市郊北界鎮西江村,離信宜市區12公里,有二級公路直達。度假村四周群山起伏,層巒疊翠,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充滿大自然的野趣。度假村佔地面積100多畝,地下熱源達5平方公里。露天泉涌100多處,月流量近10萬立方米,其中一個泉眼,每小時流量60立方米。
天馬山自然風景旅遊區位於廣東信宜市北界鎮旺將村委會的西南邊,距市區40多公里,是近幾年才開辟以「大自然、真山水、純生態」為特點的新旅遊景區。並以湖光山色、古樹老藤、溪流飛瀑、怪石奇立、高山草原、苗寨遺址之景點吸引遊客。信宜人稱這里是「香格里拉」、「世外桃源」。2007年被廣東省評為最美麗的鄉村之一,列為國家AAA級景點。天馬山景區主要是由一條長4公里從西往東流向的峽谷及兩岸青山切合而成,總面積近6平方公里。山下有一座稱為「天湖」的水庫,像鑲嵌在青山裡的一面明鏡。
鎮隆古書院位於信宜市的鎮隆鎮,那裡有嶺南地區罕見的古建築群,集中了一批頗有特色的保存完好的古書院。 鎮隆建城於公元621年,從那時起到1952年,它一直是信宜縣城的所在地,在唐貞觀到宋熙寧的430多年中,它還作過竇州州府。雖然它的輝煌時期己經過去,現在的它只是一條村——信宜鎮隆鎮八坊村。
大仁山又名雲岫山,是信宜市的名山之一,位於信宜市郊北邏村,海拔高728米,距市區3公里,景區面積10平方公里。相傳古時有位仲大仁,為救民而在此山英勇犧牲,群眾在山上建仲大仁廟以祀之,山因此而得名;此山由三主峰相連而成,極似恬然而睡巨人,因而也有「大人山」之說法。山高嶺峻,氣勢雄偉,奇峰隱現,雲霧縹緲,怪石嶙峋,松濤陣陣,異穴藏寶,別有洞天,草葯俯拾皆是,山茶沁人肺腑,遍地茂林修竹,處處鳥語花香。山「險峻雄偉,高矗天際,有泉百道,從煙霧中飛舞而出,下流成澗。中有雲澗庵。」
石印旅遊景點位於信宜市東北部的平塘鎮,交通便利。景區內還有一條溪河從中流過,河床左低右高有兩塊大石突兀而立,名勝古跡「石印祖廟「就建於左邊的大石面上。該廟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至今保存完好。廟的四周是峭壁深澗,野草雜樹叢生,有長年清澈的水缸(潭)和長年渾濁的渾水缸(潭);有可聞響聲而不見流水的地下河;有見流水而不見出入的水桶潭;還有一線天、仙女石、銅鼓石、鯉魚石、印石、筍石、鍋寬如室,狹可通人,裡面孔石懸吊,棲息著大批蝙蝠和石燕,還有壽仙、龜、鹿、鶴等奇石,形態逼真、栩栩如生。
余錫三武顯公祠:此屋位於信宜市硃砂鎮雙砥村,佔地4000多平方米,三座共99間,青磚石木結構,至今保存完整。此屋中間為余氏祠堂,兩邊為附建築,主要用作住房,與中間連為一體,規模宏大,氣勢非凡。余錫三公當時為朝廷武顯大夫,屬於軍隊後勤財務官職,是大地主,曾在廣西容縣就擁有100擔租田出租。據說該屋始建於1921年,到解放仍未完工,工程建設前後歷時28年,現仍有人居住,但全部是其他姓人,解放後,政府已將此屋分給群眾並落實房產證。如今每年祭祖時,余姓人仍會來到該屋門樓前拜祭。
半月岩,位於北界鎮山口村。高聳的山峰,峭壁般的岩壑,與陡峭的山溪,崢嶸的異石,構成一幅美妙的自然圖畫。為信宜八景之一:半月煙雨。半月岩的主體是一塊弧形巨石,長13米,高3米,成弧狀,形似半邊月亮,故名。岩壁上鐫「半月岩」大篆字;下方鐫對聯:「鯤像選岩,刊圓窮恍入六峰海;蟾光臨瀑,看倒景還呼半月岩。」均篆體陰刻。下署:「甲戍里人林韻宮命名並題」。岩石底部為一弧形石室,陰敞陰亮,可容數十人。內有石床一張曰「仙人床」,長207厘米,寬127厘米,厚18厘米。床沿篆刻銘文:「端室仙座,韻宮移此。
太華山,位於信宜市東鎮鎮庄垌村,地處信宜市區西北面東鎮鎮與池洞鎮交界,距市區約10公里,海拔678米。山上自然景觀美不勝收,被譽為「信宜新八景」之一的「太華覽勝」,已成為海內外同胞觀光瀏覽的勝地。太華山是信宜的名山,自然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山腰樹木茂盛,鬱郁蔥蔥;山巔綠草如茵,山花爛漫。山上有三座古色古香的宙宇,兩座太尉廟,一座觀音寺,建築古雅庄嚴,保存完好,太尉廟祀奉的是:邯、鄢、陶三太尉。三座廟殿中,靈神異像,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拜神求簽者,紛至沓來;游覽觀光者,絡繹不絕。
敕書樓在信宜縣東鎮鎮東北22.7公里,硃砂鎮雙砥村。建於明朝天啟六年(1612年)。明熹宗皇帝為表彰衛士余應曉(又名余潛齋,硃砂人)救駕有功,在他晚年退職回鄉時敕賜書柬。余應曉在村中腐竹徑建「敕書樓」供奉之。該樓是一幢坐南向北的兩層古樓。磚木結構,建築精緻,紅牆綠瓦,拱門花窗,具有濃厚民族特色。屋頂左右起鍋耳形屏風,正門上方有一塊豎直匾,上用正楷柳體寫「敕書樓」三個大字。書柬原存放在後樓正廳中,現已失。樓房保存完好。
地處粵西的信宜市屬於山區市,信宜市利用粵西山區自然條件優勢,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打造粵西自然旅遊景區帶,粵西山區旅遊,不僅自然風光美麗,人文資源也有不少,旅遊以大自然、真山水、純生態為主題。
在鎮隆鎮八坊村,「竇州」古城遺址,積極投入策劃復原古「竇州城」,保護開發鎮隆舊街上的嶺南風情特有騎樓建築,開發三叉海溫泉資源,打造鎮隆文化旅遊風景區群。
開拓粵西古代俚僚文化資源,結合古僚族-苗人聚居留下的石砌梯田、石屋遺址和大片茶樹、檸檬等遺跡,開發了天馬山景區。與西江溫泉、半月岩,和正在開發宋山和過天坡,將構成了西北旅遊景區群。
而信宜市區與附近旅遊資源開發也熱火如荼,尚文水庫稱為文湖晴波,湖濱療養院更是一個寂靜清幽的休養勝地。太華山以俚僚文化的銅鼓為契機,打造銅鼓文化,鑄造高達2.2米、直徑4.5米、重23噸的銅鼓。大仁山以八仙傳說為題材,建立了道教叢林,甲門峽漂流以「激情穿越、仙境暢游」炮製了獨特的山水激情神韻。附近的懷鄉鎮,發掘自然資源與歷史文化結合,正在籌建以僚瑤文化和竹樓文化為亮點的虎跳峽古瑤族文化旅遊景區,目前正在招商中。這些景區建成,將構成中部旅遊景區群。
東南部的大田頂,以其海拔1704米的高度,將領導東部群山觀光旅遊景區的開發,大霧嶺自然保護區、南翁頂、九曲溝大峽谷、麗垌老松林、石印飛瀑、石硤天梯、龍玄歡樂峽漂流等,將成為以高山峽谷為主的戶外活動觀光旅遊景區群帶。
尚文水庫
信宜八景稱為文湖晴波,在東鎮尚文村黎沖口,距城5公里。集雨面積43.2平方公里,淹沒面積2.4平方公里,總庫容量3016萬立方米。山丘環抱,竹木蒼翠,一年四季,山青水綠,鳥語花香。湖中的百果島,花果滿園,人流如梭的渡口上,樵子挑雲擺渡,碧波盪漾的湖裡,漁人歡歌唱晚,湖濱療養院更是一個寂靜清幽的休養勝地。
太華山
信宜八景稱為太華攬勝,位於東鎮鎮庄垌村之南,是東鎮鎮與池洞鎮的界山的太華山,海拔679米,山上有太尉廟。山的周圍,松濤林海。山頂西側有一個小盆地,中間有一個天池,池邊有兩座古寺:太尉廟。太華寺(又稱觀音寺)入寺廟的對面兩邊各有一小山丘,如鍾似鼓。鍾鼓之間為池口,水從池口直瀉而下,像倒掛的銀練。寺側有一口古井,水清質優,是鑒江源頭之一。登上山頂,極目遠眺,心曠神怡。
虎跳峽
位於懷鄉鎮的黃華江上,長約5公里。中間湍水淙流,兩面石壁如削,江面狹窄,有「小三峽」之稱。狹口處高出水面數尺的黑色的花崗岩上,有斑駁白紋酷似猛虎,躍躍欲跳,故名虎跳。江左有仙人橋,是仿效四川棧道鑿石開成的行人道,上為突出的岩石遮蓋,下臨深淵,中有「大王洞」,曾為當地瑤民首領肉翼大王所居。虎跳境地還有金鎖、石獅、谷倉、鹽倉、石象、插劍台等名勝。山上遍生杜鵑花,每年二三月一片花海,紅艷欲滴,有「一灣湍水綠,數里杜鵑紅」的詩景。
大田頂
在大成鎮東部,距市區38公里,海拔1704米,為粵西第一高峰,廣東第二高峰。附近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數十座.主峰西南側有一「天湖」,高程1554米,容量30.8萬立方米,池水清澈,與四周的3000多畝原始森林相映成趣。1973年開通山腳至山頂公路,廣東省電視台在山頂建起差轉台,豎起一根高達55米的電視塔。站在峰頂有「一覽眾山小」之感。在那裡看日出、望雲海、觀古樹古藤別有一番情趣。
大霧嶺自然保護區
位於大成鎮東部,大田頂半山腰,處於熱帶北緣向南亞熱帶過渡地帶,系我國華南陸地區域最南端的最高峰。其地質古老,生境差異大,水熱充沛,生物種類豐富,為熱帶雨林與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也是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與古熱帶植物區(馬來西亞)分界線的最南結點,1996年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據初步統計,大霧嶺有野生維管植物195科703屬1453種。其中擁有特有植物38種;珍稀瀕危植物23種;還有少穗竹、錦香草等14種迄今世界上尚未發現植物。同時,有葯用植物有五百餘種,生物數十種。如此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吸引人們觀賞和進行生物種類考察的好去處。
石印飛瀑
在平塘鎮林垌河口處有一條狹谷,為信宜八景之一的「石印飛瀑」。這里一道峽谷,左為獅山,右為象山,中間寬數十丈,全是怪石、深潭芳草、雜樹。河中有一個形似大印的大石,上有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I792年)「石印祖廟」。廟側有小石徑、燕窩洞,有長年清澈的清水缸(潭)和長年渾濁的渾水缸(潭),有隻聞響聲而不見流水的暗潭(地下河),有見流水入而不只把水出的水桶潭。廟後為深潭、瀑布,頗為壯觀。
龍泉谷
在丁堡鎮墟鎮約去12公里的嶺腳村。這里與大成鎮成洞、雙樂以及高州大潮鎮寶嶺接壤,這里的高澗深溝,長約3公里,共分為9個彎曲,故又名「九曲溝」, 兩岸高山巍峨,峻嶺陡峭,兩岸青山相對,一條深溝清溪,狹窄如「一線天」。相對高度近千米的高山,狹著一條九曲迴廊似的深溝,山雄水秀,頗為壯觀。在溝的兩岸,很難見到松林杉樹。這一奇特峰巒溪谷,奇樹異花密布,野藤鋪天蓋地,山蕉野果隨處可見。集雄、奇、古、秀、幽於一身,攬錦水飛泉於一體。
麗垌老松林
在白石鎮麗垌村的麗垌口,有一片生長了二三百多年的老松樹。這片老樹林有馬尾松500有多株。都十分高大,樹干挺拔,魏魏蒼勁,樹皮粗糙如老龍鱗,最大有一株樹高約27米,胸徑3.15米。據麗垌村居民說,他的祖上約在明未清代(約公元1646年)由外地遷到大霧嶺下的麗垌村時,那幾松林就已經存在。麗垌老松林,景美壯觀,吸引不少遊客前去探秘,進入此地,不僅可以觀賞高大松樹,也猶如走進一個植物園,古松林下不愧為一個「綠色的植物園」啊!
石硤天梯
在合水鎮石峽村大水嶺,距縣城40多公里。大水嶺海拔近千米,坡度較陡,並且是一坑一垠,一山一崗。為適應地形條件,每塊田均開墾得小巧玲瓏,精緻細膩,因而有「青蛙一跳三塊田」之說。當地至今仍流傳著「竹帽蓋過田」的故事。這里梯田如練似帶,從山腳盤繞至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彼此綿延起伏,一氣呵成。因山勢不同而顯得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山溪漂流
信宜近兩年利用山溪河道建起兩個漂流區。龍玄歡樂峽漂流位於洪冠鎮境內的雲麗電站水陂到雲麗樟木灣河道,全程約4公里。河道狹長,以幽、深、奇、秀、險而出名。甲門峽漂流位於池洞鎮東安閘,全長約5公里,漂流時間約2小時,河道落差大、水量大,九曲十八彎,兩岸風光如長廊畫卷,領略「激情穿越、仙境暢游」的獨特神韻。
石根山,廣東省與廣西界山,位於廣東省信宜市硃砂鎮石根村與廣西岑溪市水汶鎮交界處,屬粵西雲開山脈山峰。白堊紀末、第三紀初,地殼因為受到強有力的擠壓,褶皺隆起,成為綿亘的山脈,石根山花崗岩質的火成岩變質而形成片麻岩石質,由於構造變形分解和風化改造而成,是「雲開古陸」地核部地質層。
石根頂,又叫旺田頂,或響水頂,海拔988米。信宜至岑溪水汶二級路經過,是信宜市各高山中交通最方便的一座。
一般的高山都是與其它的山峰相連在一起的,而石根頂海拔近千米,卻幾乎沒有與其它的山峰相連,如孤峰突起在兩廣界上,山腳下的公路邊海拔高度才100多米,山頂的相對高度有800多米,站在山頂,可以跨越兩廣界,欣賞兩廣風光,由於該山山勢陡峭,在山頂就有種好象如飛翔般的感覺。
C. 廣東信宜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石狗嶺風景區,位於信宜市水口鎮東部的雙山村,地處都龍、大甲、賀家村與高州市東岸鎮的良村、石鼓垌村之間。距信宜火車站14公里,距包茂高速水口出入口9公里(預計2015年通車)、距信宜市區16公里。石狗嶺主峰海拔783米,由奇峰、峻嶺、異石、竹林、藤蔓、楓林、清泉、廟宇等構成,擁有「龍窖晴煙」[1](風窖雨窖)、「狗頭石」、「鷹嘴石」、「石長城」、「時事感應石」、「雷打石」、「觀音寺」、「冼太廟」等景點,其中龍窖晴煙屬於奇異自然現象;是信宜舊八景之一。神奇的怪石、美麗動人的小鳥天堂、挺拔宏偉的樟樹、團結的十二兄弟樹和多姿的楓樹、純情的情侶樹…..以及山間如仙景般的雲海、迷人的旭日東升等構成了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卷。石狗嶺風景區[2]山清水秀、生態資源極其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春季的賞花游、宗教廟會游;夏季的品果游、避暑游;秋季的賞楓游;冬季的健身游;四季的生態觀光游,是信宜市(2013-2025年)旅遊發展規劃重點項目和重要節點景區、是茂湛地區的生態後花園、是粵西桂東生態旅遊的目的地和天然大氧吧。
D. 廣東信宜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信宜市屬於山區市,旅遊以大自然、真山水、純生態為主題,可供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較多,不僅自然風光美麗,人文資源也有不少。主要景點: 大田頂 在大成鎮東部,距市區38公里,海拔1704米,為粵西第一高峰,廣東第二高峰。附近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數十座.主峰西南側有一「天湖」,高度1554米,容量30.8萬立方米,池水清澈,與四周的3000多畝原始森林相映成趣。1973年開通山腳至山頂公路,廣東省電視台在山頂建起差轉台,豎起一根高達55米的電視塔。站在峰頂有「一覽眾山小」之感。在那裡看日出、望雲海、觀古樹古藤別有一番情趣。 大霧嶺自然保護區 位於大成鎮東部,大田頂半山腰,處於熱帶北緣向南亞熱帶過渡地帶,系我國華南陸地區域最南端的最高峰。其地質古老,生境差異大,水熱充沛,生物種類豐富,為熱帶雨林與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也是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與古熱帶植物區(馬來西亞)分界線的最南結點,1996年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據初步統計,大霧嶺有野生維管植物195科703屬1453種。其中擁有特有植物38種;珍稀瀕危植物23種;還有少穗竹、錦香草等14種迄今世界上尚未發現植物。同時,有葯用植物有五百餘種,生物數十種。如此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吸引人們觀賞和進行生物種類考察的好去處。 天馬山 在北界鎮旺將村西南邊,距城40多公里,被人稱為是信宜「香格里拉」。被評為廣東省最美麗的鄉村。主峰海拔1080米,山上是一片大草原,山下一條長狹谷,四周是蓊鬱的森林,有桫欏、雞毛松、紅花荷、人頭蕨等珍稀樹種。中間一條幽深溪河,形態各異的瀑布、鬼斧神工的怪石,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天馬山曾是苗人聚居之地,留下石砌梯田、石屋遺址和大片茶樹、檸檬。景區內每立方厘米擁有十萬個負氧離子,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置身其中,給人以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感受。該景區為近年投資開發,現成為信宜市最熱門景區。 西江溫泉 位於北界鎮西江河畔。距市中心12公里,佔地面積400畝。溫泉是世界珍稀溫泉——氟泉,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46種之多。水質品居廣東第一,水溫高達攝氏80度以上,露天泉涌100多處,月流量近10萬立方米。目前,西江溫泉度假村是粵西新興集溫泉理療、度假療養、旅業飲食、娛樂健身、旅遊購物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 信宜古城 在鎮隆鎮八坊村,古稱「竇州」。古城始建於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是歷代州縣並治之地。古城中的古建築多建於元明清代,顯得十分古典而大氣。古城還有十三所古書院、七間公祠,兩家公館,以及文明門(紅樓)、學宮(大洪國王府舊址)、冼太廟(大洪國招賢館)、中山公園等一批具有歷史意義和文物價值的古建築。 大仁山 又名雲岫山,在東鎮北邏村與池洞鎮接壤處,距縣城約5公里,海拔726米。相傳古時有個仲大仁,為救民而在此山英勇犧牲,山因此得名,群眾在山上建仲大仁廟以祀之。古時被列為「信宜八景」之一,有「高源雲澗」之稱。近年群眾修復二座寺廟,一間道教「三清觀」,並建有賓館、門樓、情人廊、觀星台、觀景亭等。 太華山 信宜八景稱為太華攬勝,位於東鎮鎮庄垌村之南,是東鎮鎮與池洞鎮的界山的太華山,海拔679米,山上有太尉廟。山的周圍,松濤林海。山頂西側有一個小盆地,中間有一個天池,池邊有兩座古寺:太尉廟。太華寺(又稱觀音寺)入寺廟的對面兩邊各有一小山丘,如鍾似鼓。鍾鼓之間為池口,水從池口直瀉而下,像倒掛的銀練。寺側有一口古井,水清質優,是鑒江源頭之一。登上山頂,極目遠眺,心曠神怡。 虎跳峽 位於懷鄉鎮的黃華江上,長約5公里。中間湍水淙流,兩面石壁如削,江面狹窄,有「小三峽」之稱。狹口處高出水面數尺的黑色的花崗岩上,有斑駁白紋酷似猛虎,躍躍欲跳,故名虎跳。江左有仙人橋,是仿效四川棧道鑿石開成的行人道,上為突出的岩石遮蓋,下臨深淵,中有「大王洞」,曾為當地瑤民首領肉翼大王所居。虎跳境地還有金鎖、石獅、谷倉、鹽倉、石象、插劍台等名勝。山上遍生杜鵑花,每年二三月一片花海,紅艷欲滴,有「一灣湍水綠,數里杜鵑紅」的詩景。 石印飛瀑 在平塘鎮林垌河口處有一條狹谷,為信宜八景之一的「石印飛瀑」。這里一道峽谷,左為獅山,右為象山,中間寬數十丈,全是怪石、深潭芳草、雜樹。河中有一個形似大印的大石,上有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I792年)「石印祖廟」。廟側有小石徑、燕窩洞,有長年清澈的清水缸(潭)和長年渾濁的渾水缸(潭),有隻聞響聲而不見流水的暗潭(地下河),有見流水入而不只把水出的水桶潭。廟後為深潭、瀑布,頗為壯觀。 半月岩 位於北界鎮汕口村,因主體是一塊弧形巨石,長13米,高3米,成弧狀,形似半邊月亮而得名。岩石底部為一弧形石,壁上分別篆刻有「振日台」和「釣魚台」。此外,還有「中央台」、「 東岩」等10多處石刻。石下有一石室,內有石床一張「仙人床」。東側是山口瀑布,水光山色,分外迷人。 尚文水庫 信宜八景稱為文湖晴波,在東鎮尚文村黎沖口,距城5公里。集雨面積43.2平方公里,淹沒面積2.4平方公里,總庫容量3016萬立方米。山丘環抱,竹木蒼翠,一年四季,山青水綠,鳥語花香。湖中的百果島,花果滿園,人流如梭的渡口上,樵子挑雲擺渡,碧波盪漾的湖裡,漁人歡歌唱晚,湖濱療養院更是一個寂靜清幽的休養勝地。 龍泉谷 在丁堡鎮墟鎮約去12公里的嶺腳村。這里與大成鎮成洞、雙樂以及高州大潮鎮寶嶺接壤,這里的高澗深溝,長約3公里,共分為9個彎曲,故又名「九曲溝」, 兩岸高山巍峨,峻嶺陡峭,兩岸青山相對,一條深溝清溪,狹窄如「一線天」。相對高度近千米的高山,狹著一條九曲迴廊似的深溝,山雄水秀,頗為壯觀。在溝的兩岸,很難見到松林杉樹。這一奇特峰巒溪谷,奇樹異花密布,野藤鋪天蓋地,山蕉野果隨處可見。集雄、奇、古、秀、幽於一身,攬錦水飛泉於一體。 麗垌老松林 在白石鎮麗垌村的麗垌口,有一片生長了二三百多年的老松樹。這片老樹林有馬尾松500有多株。都十分高大,樹干挺拔,魏魏蒼勁,樹皮粗糙如老龍鱗,最大有一株樹高約27米,胸徑3.15米。據麗垌村居民說,他的祖上約在明未清代(約公元1646年)由外地遷到大霧嶺下的麗垌村時,那幾松林就已經存在。麗垌老松林,景美壯觀,吸引不少遊客前去探秘,進入此地,不僅可以觀賞高大松樹,也猶如走進一個植物園,古松林下不愧為一個「綠色的植物園」啊! 石硤天梯 在合水鎮石峽村大水嶺,距縣城40多公里。大水嶺海拔近千米,坡度較陡,並且是一坑一垠,一山一崗。為適應地形條件,每塊田均開墾得小巧玲瓏,精緻細膩,因而有「青蛙一跳三塊田」之說。當地至今仍流傳著「竹帽蓋過田」的故事。這里梯田如練似帶,從山腳盤繞至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彼此綿延起伏,一氣呵成。因山勢不同而顯得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山溪漂流 信宜近兩年利用山溪河道建起兩個漂流區。龍玄歡樂峽漂流位於洪冠鎮境內的雲麗電站水陂到雲麗樟木灣河道,全程約4公里。河道狹長,以幽、深、奇、秀、險而出名。甲門峽漂流位於池洞鎮東安閘,全長約5公里,漂流時間約2小時,河道落差大、水量大,九曲十八彎,兩岸風光如長廊畫卷,領略「激情穿越、仙境暢游」的獨特神韻。
E. 力方做過哪些項目有了解的嗎
主要有:天府芙蓉園、龍泉山丹景台城市眼、錦江公園濱水灣區文化街、棗子巷中醫葯體驗特色街區、新金牛公園、宜賓0公里長江之眼、松潘古城復興、紅原全域旅遊、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339熊貓爬塔燈光秀、寬窄巷子夜遊、市公安局大樓亮化、市城管委大樓亮化、人民南路氛圍亮化、武侯區亮化總規、鐵路文化街區、成都TOD模式體驗館、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展示館、金牛區規劃展覽館、武侯祠博物館、西門子智能製造(全球)創新中心、西門子智能網聯汽車工程中心、空港新城企業總部中心、鐵路博物館、郫都區雙創中心、白鷺灣新經濟總部小鎮、國家公園城市展示館、菁蓉湖產業功能區、資陽臨空新區、東安湖公園等項目,具體詳情可以網上搜搜
F. 如何評價邵陽在湖南省的地位
湖南省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和湖北省相對應,湖南省因大部分區域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駐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截止2015年,湖南全省總人口6783.0萬人,轄14個地州市、122個縣(市、區)。其中,就邵陽市下轄新寧縣,歷史非常悠久,名字是皇帝親賜。

最後,由此,正是因為楊再興起事被平定後,宋高宗趙構立新寧縣,意即起事平定之後,迎來了新的「安寧」。元朝建立後,新寧縣屬武岡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改武岡路為武岡府,新寧縣屬武岡府。公元1376年,改武岡府為武岡州,轄新寧縣。新寧縣隨州屬寶慶府。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時,新寧縣直屬寶慶府。1986年撤銷邵陽地區,新寧縣改屬邵陽市。截至2012年,新寧縣總面積2751.30平方千米,總人口62.35萬人。
新寧縣動物資源有212科,872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麝、獼猴、鮑鯉、豹、毛冠鹿、水鹿、原貓、短尾猴、紅腹雉等。植物資源有465科,5645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樹種有銀杏、冷杉等13種,國家三級保護樹種有長苞鐵杉、福建柏等22種。中草葯資源有213種,其中國家一、二類葯材28種。新寧縣有木本植物105科,334屬,917種,其中珍貴樹種419種,古老稀有樹種40種。全縣林木蓄積量465.2萬立方米,楠竹蓄積量3000萬根,木林覆蓋率達到62.6%。新寧縣既是全省30個用材林基地縣,也是縣內10個坑木和造紙專用林基地縣、速生林基地縣。
G. 對十四五規劃的意見和建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四五」規劃。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2020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H. 信宜有什麼好玩的地方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信宜市屬於山區市,旅遊以大自然、真山水、純生態為主題,可供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較多,不僅自然風光美麗,人文資源也有不少。主要景點: 大田頂 在大成鎮東部,距市區38公里,海拔1704米,為粵西第一高峰,廣東第二高峰。附近有海拔逾千米的山峰數十座.主峰西南側有一「天湖」,高度1554米,容量30.8萬立方米,池水清澈,與四周的3000多畝原始森林相映成趣。1973年開通山腳至山頂公路,廣東省電視台在山頂建起差轉台,豎起一根高達55米的電視塔。站在峰頂有「一覽眾山小」之感。在那裡看日出、望雲海、觀古樹古藤別有一番情趣。 大霧嶺自然保護區 位於大成鎮東部,大田頂半山腰,處於熱帶北緣向南亞熱帶過渡地帶,系我國華南陸地區域最南端的最高峰。其地質古老,生境差異大,水熱充沛,生物種類豐富,為熱帶雨林與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也是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與古熱帶植物區(馬來西亞)分界線的最南結點,1996年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據初步統計,大霧嶺有野生維管植物195科703屬1453種。其中擁有特有植物38種;珍稀瀕危植物23種;還有少穗竹、錦香草等14種迄今世界上尚未發現植物。同時,有葯用植物有五百餘種,生物數十種。如此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吸引人們觀賞和進行生物種類考察的好去處。 天馬山 在北界鎮旺將村西南邊,距城40多公里,被人稱為是信宜「香格里拉」。被評為廣東省最美麗的鄉村。主峰海拔1080米,山上是一片大草原,山下一條長狹谷,四周是蓊鬱的森林,有桫欏、雞毛松、紅花荷、人頭蕨等珍稀樹種。中間一條幽深溪河,形態各異的瀑布、鬼斧神工的怪石,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天馬山曾是苗人聚居之地,留下石砌梯田、石屋遺址和大片茶樹、檸檬。景區內每立方厘米擁有十萬個負氧離子,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置身其中,給人以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感受。該景區為近年投資開發,現成為信宜市最熱門景區。 西江溫泉 位於北界鎮西江河畔。距市中心12公里,佔地面積400畝。溫泉是世界珍稀溫泉——氟泉,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46種之多。水質品居廣東第一,水溫高達攝氏80度以上,露天泉涌100多處,月流量近10萬立方米。目前,西江溫泉度假村是粵西新興集溫泉理療、度假療養、旅業飲食、娛樂健身、旅遊購物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 信宜古城 在鎮隆鎮八坊村,古稱「竇州」。古城始建於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是歷代州縣並治之地。古城中的古建築多建於元明清代,顯得十分古典而大氣。古城還有十三所古書院、七間公祠,兩家公館,以及文明門(紅樓)、學宮(大洪國王府舊址)、冼太廟(大洪國招賢館)、中山公園等一批具有歷史意義和文物價值的古建築。 大仁山 又名雲岫山,在東鎮北邏村與池洞鎮接壤處,距縣城約5公里,海拔726米。相傳古時有個仲大仁,為救民而在此山英勇犧牲,山因此得名,群眾在山上建仲大仁廟以祀之。古時被列為「信宜八景」之一,有「高源雲澗」之稱。近年群眾修復二座寺廟,一間道教「三清觀」,並建有賓館、門樓、情人廊、觀星台、觀景亭等。 太華山 信宜八景稱為太華攬勝,位於東鎮鎮庄垌村之南,是東鎮鎮與池洞鎮的界山的太華山,海拔679米,山上有太尉廟。山的周圍,松濤林海。山頂西側有一個小盆地,中間有一個天池,池邊有兩座古寺:太尉廟。太華寺(又稱觀音寺)入寺廟的對面兩邊各有一小山丘,如鍾似鼓。鍾鼓之間為池口,水從池口直瀉而下,像倒掛的銀練。寺側有一口古井,水清質優,是鑒江源頭之一。登上山頂,極目遠眺,心曠神怡。 山溪漂流 信宜近兩年利用山溪河道建起兩個漂流區。龍玄歡樂峽漂流位於洪冠鎮境內的雲麗電站水陂到雲麗樟木灣河道,全程約4公里。河道狹長,以幽、深、奇、秀、險而出名。甲門峽漂流位於池洞鎮東安閘,全長約5公里,漂流時間約2小時,河道落差大、水量大,九曲十八彎,兩岸風光如長廊畫卷,領略「激情穿越、仙境暢游」的獨特神韻。
I. 全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
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名單如下:
1、北京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都、直轄市,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地處中國華北地區,中心位於東經116°20′、北緯39°56′,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北京市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
2、承德
承德是河北省省轄市,處於華北和東北兩個地區的連接過渡地帶,西南與南分別挨著北京與天津,背靠蒙遼,省內與秦皇島、唐山兩個沿海城市以及張家口市相鄰,北部與內蒙古赤峰、錫林郭勒盟相鄰。是國家甲類開放城市。民國和解放初期為原熱河省省會。
3、大同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是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大同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
4、南京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是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
5、蘇州
蘇州,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有「人間天堂」的美譽。蘇州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中部,東臨上海,南接嘉興,西抱太湖,北依長江。
6、揚州
揚州,江蘇省地級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具有傳統特色的風景旅遊城市,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被譽為揚一益二、月亮城。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
7、杭州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滬嘉杭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國際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
8、紹興
紹興市是浙江省轄地級市,是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遊城市,紹興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人居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紹興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
9、泉州
泉州,福建省下轄地級市,簡稱泉、鯉,別名鯉城、刺桐城,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寶島台灣。
泉州歷史悠久,三國吳永安三年,在今南安市豐州鎮置東安縣治,南朝梁天監間置南安郡作郡治,為本地設置縣、郡治之始。西晉末年,中原戰亂,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由此得名。
10、景德鎮
景德鎮市,別名 「瓷都」,西北與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西同鄱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省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景德鎮市處於皖、浙、贛三省交界處,是浙贛皖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城市之一。民國時期曾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並稱全國四大名鎮。
11、曲阜
曲阜,古為魯國國都,孔子故里,被譽為「東方聖城」、「東方耶路撒冷」。地處山東省西南部,北距省會濟南135公里。東連泗水,西抵兗州,南臨鄒城,北望泰山。曲阜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故鄉。曲阜還坐落著世界儒學研究與交流中心孔子研究院。
12、洛陽
洛陽市,簡稱「洛」,別稱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級市,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洛陽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遠在五六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洛陽繁衍生息,禹劃九州,河洛屬古豫州。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
13、開封
開封,古稱老丘、大梁、陳留、汴州、東京、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下轄地級市,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開封是中國五大古都之一、著名的八朝古都。開封具有「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風貌濃郁、北方水城獨特」四大特色,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
14、荊州
荊州,古時又稱「江陵」,湖北省地級市,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位於湖北中南部、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腹地。
荊州是一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濱江城市。「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
15、長沙
長沙,湖南省省會,是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長江中游城市群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的節點城市。長沙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有「屈賈之鄉」、「楚漢名城」、「瀟湘洙泗」之稱。
16、廣州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鄰近香港、澳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 廣州從秦朝開始,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
17、桂林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國家對外開放重要的國際旅遊城市、國際性旅遊航運樞紐、全國健康旅遊示範基地、萬年智慧聖地 。桂林屬山地丘陵地區及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經億萬年風化浸蝕,形成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獨特景觀。
桂林昔稱八桂、桂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桂林因桂樹繁多,桂花成林而得名。桂林是具有萬年歷史的人類智慧聖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有三處萬年古陶遺址的城市。
18、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省會,簡稱蓉,別稱蓉城、錦城,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農業發達,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成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發祥地,中國十大古都之一。
公元前四世紀,開明王朝九世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先後有7個割據政權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 漢為全國五大都會之一;唐為中國最發達的工商業城市之一,史稱「揚一益二」;北宋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會,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紙幣交子。
19、遵義
遵義,簡稱「遵」,位於貴州省北部,黔川渝三省市結合部中心城市,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南臨貴陽市,北倚重慶市,西接四川省瀘州市。處於成渝—黔中經濟區走廊的核心區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橋頭堡、主陣地和先行區。是西南地區承接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重要交通樞紐。
遵義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屯、世界自然遺產赤水丹霞。1935年,中國共產黨在遵義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成為了黨的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被稱為「轉折之城,會議之都"。
20、昆明
昆明,雲南省省會,地處雲貴高原中部,北與涼山彝族自治州相連,西南與玉溪市、東南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鄰,西與楚雄彝族自治州接壤,東與曲靖市交界,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亞洲5小時航空圈的中心,國家一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之一。
昆明享「春城」之美譽,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重要的旅遊、商貿城市,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21、大理
大理市,位於中國雲南省西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大理市地處雲貴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蒼山之麓,洱海之濱,是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都城,作為古代雲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時間長達五百餘年。
1982年,大理被中國政府列為第一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市為中國首批十大魅力城市之首,是以白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名勝古跡有巍山風景區、太和城遺址等。
22、拉薩
拉薩,簡稱「拉」,是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是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傳佛教聖地。位於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馬拉雅山脈北側,海拔3650米,地處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遊河谷平原,拉薩河流經此,在南郊注入雅魯藏布江。
拉薩全年多晴朗天氣,降雨稀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全年日照時間在3000小時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譽。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拉薩以風光秀麗、歷史悠久、風俗民情獨特、宗教色彩濃厚而聞名於世。
23、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會、副省級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絲綢之路起點城市、「一帶一路」核心區、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於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長安多次為都城,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
24、延安
延安市,簡稱「延」,古稱膚施、延州,隸屬於陝西省,是天下第一陵——中華民族始祖黃帝陵寢黃帝陵所在地 ,是民族聖地、中國革命聖地 。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
延安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人文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勝利到達吳起鎮,延安成為中國革命的落腳點和出發點,是全國革命根據地城市中舊址保存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布局最為完整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