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發展食品安全問題
『壹』 當前食品安全面臨哪些新問題
當前食品安全現狀,大致分為如下幾方面:
(1)食品安全問題頻發
(2)食源性疾病和群體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頻率高
(3)食品質量不合格
(4)食品保健品虛假廣告誤導消費者的惡性循環
(5)環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時常發生
(6)不達標問題的突出現象
(7)企業的道德滑坡,(少數)食品生產經營者不講誠信道德,唯利是圖
(8)監管部門人員配備不均、檢測經費有限直接導致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貳』 近年來的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是世界性問題,而近十年在中國顯得特別突出。從2003年的阜陽「大頭娃娃」奶粉事件起,廣州市白雲區劣質散裝白酒事件、「陳化糧」事件、 「蘇丹紅事件」、「孔雀石綠事件」、湖北武漢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 「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毒韭菜事件、人造「新鮮紅棗」事件、「毒豇豆事件」、「假葡萄酒事件」等等,食品安全事件年年發生、接踵而來,三聚氰胺超標奶粉多次幽靈重現,使用「地溝油」加工食品、使用雙氧水或硫磺加工漂白食品、水產品養殖添加激素或抗生素等等惡招屢禁不止,在國家針對性出台《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2007年)近四年、實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兩年的2011年仍相繼曝出「染色饅頭事件」、「宜昌毒生薑事件」、「毒豆芽事件」、「一滴香事件」、「瘦肉精火腿腸事件」、「水玻璃鹼水面」,今年4月份發生的「毒膠囊」事件,現已逮捕13人、刑拘54人,全國公安、司法全面介入,加大力度追查,人們不禁要問:中國的食品怎麼了?中國的食品安全的症結何在?人們——包括媒體在發生食品安全事件後,往往先大罵某些食品製造商黑心無良、誠信缺失、道德滑坡,話鋒一轉就開始罵監管部門監管缺位、瀆職失職、「馬後炮」監管。製作偽劣有毒食品的商家固然是罪魁禍首,監管部門自然也要負監管責任,而食品安全的深層次原因卻並未被細究。
請採納。
『叄』 推動鄉村旅遊提質升級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農業農村部印發通知,部署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提質升級行動。通知著重強調,要推動鄉村旅遊業態升級、設施升級、服務升級、文化升級、管理升級,到2020年,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營業收入持續增長,力爭超萬億元,實現鄉村休閑旅遊高質量發展。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雖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近年來熱度持續上升,但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首先,業態還要升級,在清一色的休閑農業下要做更細致的劃分,同時可以舉辦與時俱進的旅遊活動,培育品牌,促進升級。
基礎設施的方面,首先是道路交通、停車、住宿等問題。現在民宿發展很快,但有些條件環境讓人住不了。其次是廁所革命的問題,公共衛生空間還不夠。第三是服務水平要升級。雖然農村是鄉土文化,但服務水平還是要符合景區的標准,這就體現出目前人才短缺的問題,所以還需要加大人才培養的力度。最後,目前整個行業缺乏標准,也缺乏強有力的行業協會組織,所以存在管理落後的問題,也會出現一些食品安全等事件。
『肆』 發展鄉村旅遊的對策有哪些
我國鄉村地域遼闊,自然類型多樣,有歷史悠久的農耕文化、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隨著農村交通條件和生活基本設施的改善,以及城市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我們相信鄉村旅遊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國內鄉村旅遊開發仍存在著重現代元素輕傳統元素、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重規范標准輕特色個性、重縱向管理輕橫向聯合等誤區。為此,我們需要從發展戰略高度作更多的思考,提出發展鄉村旅遊的對策。
1、 政府重視,加大投入,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措施
縱觀國際鄉村旅遊發展得比較好的國家,各級政府都對鄉村旅遊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因此,發展鄉村旅遊首先需要政府從戰略上思考有關問題,有條件的地區要聯合有關部門,成立鄉村旅遊工作領導小組,把發展鄉村旅遊與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實施農村扶貧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推進小村鎮建設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發展其他旅遊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結合起來。具體來說,有三點:一是要針對不同的地區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著力改善農村的交通條件和基礎設施,同時限制對農村地區經濟乘數效應低的產品如城裡人的第二居所等,以讓鄉村旅遊真正成為多數人受益,而不是少數人受益的行動。二是頒布一些管理辦法和標准,以促進鄉村旅遊的持續發展,如《鄉村旅遊促進計劃》、《鄉村環境保護條例》以及符合當地風格的建築和維護的最低標准等。三是搭建城市和鄉村結對子的平台,加強部門服務,給鄉村旅遊經營者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促進城鄉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2、 統籌規劃,突出特色,少開發、多利用,確保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由於我國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加之各地區經濟基礎和市場條件很不平衡,因此發展鄉村旅遊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不宜全面開花,可優先選擇旅遊資源質量高、交通進入條件好、靠近旅遊熱點和經濟大都市的鄉村加速發展。由於旅遊發展永遠有階段性的局限,以及鄉村資源的基礎比較薄弱,所以發展鄉村旅遊要少開發、多利用。尤其是對於那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一定要整體規劃謀發展,先因陋就簡,整合資源,避免盲目開發建設。
3、 成立中國鄉村旅遊協會,實施聯合營銷,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在法國、西班牙、愛爾蘭、澳大利亞、紐西蘭等鄉村旅遊發達國家,國家、地區(省)、市(縣)、鄉鎮都成立有鄉村旅遊協會,其主要職能是制定標准和進行質量評估、通過網路開展聯合推廣和人員培訓等工作。這條經驗值得我國借鑒和推廣,因為鄉村旅遊個體的實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國應加快成立各級鄉村旅遊協會,建立規范統一的鄉村旅遊網,以推進鄉村旅遊縱向和橫向的聯合,共同塑造鄉村旅遊整體形象,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另外,目前我國對鄉村旅遊的普遍認識是價廉物美,其實,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鄉村旅遊並不是一種低價旅遊,鄉村旅遊者也不是廉價的旅遊者,他們在鄉村的花費往往比城市觀光還要高,因為他們所要尋求的是一種不同於城市的生活方式,這是他們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所以發展鄉村旅遊也要轉變觀念,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要知道,那種低檔次低價格的發展模式是不可能長久的。
4、 加強培訓,不斷提高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專業研究不深入,專業化人才缺乏是導致目前我國鄉村旅遊發展問題眾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培訓應成為鄉村旅遊發展中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只有大力加強培訓,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素質才能確保我國鄉村旅遊的持續、健康發展。銘智旅遊對旅遊人次進行全方位的專業培訓。培訓可以採取理論講解與案例討論相結合、課堂學習與實地考察相結合、東部經驗與西部實情相結合、國際與國內相結合的學習形式展開。
『伍』 你認為所在鄉鎮街道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有哪些方面
您好!
在鄉鎮街道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有,
1、部分商店售賣不合格的零食。
2、過期食品仍然上架。
3、食品價格混亂。
『陸』 食品安全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有哪些
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如何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了人們談論的焦點。以下食品安全措施的具體方法:
1、加強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整頓,嚴格執行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制度,查處和打擊生產、銷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為。
2、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頓,開展蔬菜、水果等農獸葯和禁用葯物殘留檢測,重點打擊無證照生產「黑窩點」。
3、加強食品生產加工環節整頓,督促企業建立健全食品可追溯制度和食品召回制度,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產加工食品的行為。
相關注意事項
一、注意看經營者是否有營業執照,其主體資格是否合法。
二、注意看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注意食品外包裝是否標明商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廠名、廠址、電話、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准號等內容。
三、注意看食品的生產日期及保質期限,注意食品是否超過保質期。
四、看產品標簽,注意區分認證標志。
五、看食品的色澤,不要被外觀過於鮮艷、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柒』 食品安全問題,綠色食品,生態農業,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食品亂象的罪魁禍首
食品安全問題早已成為大家生活中的焦點。光是今年,瘦肉精、鎘大米、毒豆芽、假粉條、劇毒臘肉、染色饅頭等就被再次曝光。而最近,地溝油產業鏈又一次引起關注。
農民工等低收入群體對低價食品的需求
從地溝油和頭發醬油的銷路談起
食用油和醬油都是生活必需品。地溝油和頭發醬油的造假都令人發指,它們之間也存在很大相似性。
地溝油在20多年前是被用來喂豬的「泔水」(也叫「潲水」,指的是剩飯剩菜和水的混合物),而現在,這些「泔水」經過一番加工、提煉之後重新返回了餐桌。此外,廣義上,被反復使用的油、劣質豬肉提煉的油等劣質油也算是地溝油。
價格:據記者調查,地溝油返回農貿市場銷售時,價格只是普通食用油的一半。
銷路:主要以散油的方式流向了食品加工企業、工地、糧油批發市場,甚至流向了部分超市。…[詳細]
頭發醬油是用毛發等非食品原料生產的氨基酸液配製的醬油。
價格:據記者調查,河北發出的醬油,50斤才12元左右,價位要比正規醬油低上5-6元。
銷路:這些醬油一般在農村或城市的批發市場銷售,進不了大型超市。不過有的頭發醬油很「厲害」,能夠取得質量體系認證,還是品牌。…[詳細]
地溝油和頭發醬油當然都對人體有害,據新聞報道,它們的產量還都挺大。而根據售價和銷路,它們一般都以低價出售,很有市場。有時候低收入人群直接用它們做飯,有時候它們流入了小飯館、工地等地,再被民眾消費。
很大一部分「囊中羞澀」的人們只買得起這類「地溝油」食物
事實上,大多數人們心裡都很清楚,路邊攤、小飯館里的食物很多都不太衛生,使用的食物原料也可能不太好,但是很多人依然選擇在這些地方就餐。許多劣質食品在農村的銷路也都非常好。這是因為人們只買得起這樣價格的食物。舉例說明:
1.對於農民工來說:有媒體做過一個《金融危機下的農民工收支狀況調查》,結果發現按2009年1-6月的食品支出額2714元來計算,農民工平均每天的伙食費只有十來元。即使把工廠提供伙食的因素考慮進去,農民工的基本飲食還是很差,這與許多調查員看到的現場情況也是一致的。…[詳細]另有北方記者也做過農民工的食堂情況調查,結果發現,愛吃大米的南方農民工算計著兩碗米飯要4元,而5個饅頭才1.5元,所以寧肯吃饅頭。「食堂」里蒼蠅亂飛、污水橫流。…[詳細]
2.對於工資很一般的普通職員來說:很多人,尤其是剛工作的年輕人的收入並不高,甚至還會選擇路邊攤。誠如一位在北京中關村工作的年輕人所說:「其實都知道便宜盒飯的油不太好,菜的質量也一般,但沒辦法,中午吃飯的時間有限,來不及回去做飯。」…[詳細]
另外,還有海南的記者做過調查,路邊攤成了許多沒錢的中學生午餐的首選。…[詳細]
所以,對於很大一部分低收入人群來說,可能僅僅能夠負擔得起5元左右一餐,並且,忙碌的工作下,他們也無法用這5塊錢來買原材料自己做飯,他們需要又便宜又便利的食物,這是巨大的市場需求。
合格的食品原材料價格飛漲,很多黑心商戶就犧牲了質量
團餐指的是專門以工廠、學校、公司為單位,集體提供的餐飲服務。據業內人士稱,目前珠三角工廠的團餐消費標准可以低至3-5元/餐,中小學生午餐價也長期停留在5-6元水平。在剛進入團餐行業的時候,許多人都賺得盆滿缽滿。可是現在,團餐定價沒怎麼漲,原材料價格卻高漲。業內人士說,「目前價格形勢下,行內人士心知肚明三四元怎麼可能做出兩葷一素?使用『地溝油』成為行業潛規則!」
團餐的例子正好從食品供應者的角度說明了為什麼地溝油這樣的劣質食品這么「有市場」。一方面,低收入人群只能支付得起很低的食品價格;另一方面,許多合格的食品原材料價格在飛漲(參見:《菜價上漲何必諱言通貨膨脹》),巨大的市場需求之下,劣質食品自然滿天飛。…[詳細]
當然,如地溝油和頭發醬油的造假路徑,一旦有了規模造假就會「普及」開來,比如少量地溝油「偽裝」的高檔油在大超市登堂入室,頭發醬油也有獲得質量體系認證的。問題會越來越普遍。
普通民眾對低價「高品質食物」的需求
從被摻假的「江蘇大米」說起
一袋爬滿米蟲、發黃且發霉的大米,加工後抹掉霉層,表面即顯光滑白凈,一般人根本鑒別不出好壞,然後摻入好米,換上熱銷品牌,重新封包出廠。這就是在珠三角流通的劣質大米。這些大米一般都號稱產自「江蘇」。
據米商說,「江蘇大米」在當地人心目中是高品質的象徵——覺得比別的地方的大米都好吃。所以很多商家直接把別的地方產的大米摻在江蘇大米里賣,更有甚者,摻的就是上文說的劣質大米。米商說,打工仔或者一些普通人都買這種大米,而本地生活條件比較好的人才買那些知名品牌的大米。…[詳細]
隨著經濟發展,普通民眾越來越希望吃到「高品質食物」
上文所提的摻假「江蘇大米」的流通,和毒奶粉、假紅酒等食物其實一起說明了另外一個現象,管理學人劉遠舉對此有精闢的解釋,他把這歸結為「拖拽效應」——一國居民對食物品類的需求慾望,受他們常在電影中看到的、在報紙上讀到的、在廣告中聽到的影響,施加影響的群體往往是一國的高收入人群(在中國指的是所謂「中產階級」,不是頂級富豪)。他們消費的商品被視作「可及的幸福」的象徵。對低收入群體而言,這種影響拖拽他們進入更高的食品品類層次,產生「拖拽效應」。在面子觀念的作用下,這種拖拽甚至帶有一定強制性。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食物的要求提高了,希望吃到更好的東西,比如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普通家庭的嬰兒大都吃母乳,等再長大一些就吃米湯等食物。可是現在,奶粉成為了主力。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誰也不想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詳細]
所以,人們對更高品質食物的追求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需求,而購買力又有限,摻假的「高品質食物」就成了選擇。
罪魁禍首之一:低收入
只要出得起價,市場本身有淘汰與凈化功能
「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之後,國產奶粉一度滯銷。據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馬瑩介紹,2008年三聚氰胺發生前,國產奶粉市佔率達60%,但此後洋奶粉已佔據半壁江山,今年有可能正式超過國產奶粉。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則進一步透露,2009年大包粉的進口量為24.5萬噸,2010年就達41.5萬噸,估計今年的量可能在50萬噸。另外,有傳言稱,在高端奶粉市場,洋奶粉已經佔領了8成市場。而在一線城市的嬰幼兒奶粉市場,洋奶粉早就是主流。…[詳細]
在被稱為一夜倒退25年的「乳業新國標」曝光後,洋牛奶(液體奶)又發威了,銷量激增了三成。同時,洋奶粉還紛紛漲價,仍然供不應求。…[詳細]
一方面,真正高收入的人群不會在乎奶粉錢,另一方面對於許多家長來說,省吃儉用也要給孩子最好的,也不太在乎奶粉錢,在這樣的情況下,高端奶粉和嬰幼兒奶粉市場就把大家認為品質上沒有保證的奶粉給淘汰了。
問題在於普通人的收入水平低,大部分時候真的出不起價
我國普通勞動者報酬佔GDP的比重22年間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是資本報酬佔GDP的比重上升了20個百分點;二是政府收入比重持續增加,佔GDP的比重也已超過20%。在GDP這個「大蛋糕」確定不變的情況下,資本、政府拿走得太多,勢必意味著勞動者所能拿到、分享的將更少、更微薄。普通勞動者參與分配的地位正在日趨邊緣化,變得愈來愈無足輕重、不值錢。另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鄉居民之間收入差距在3.3倍左右,行業間差距最高達到15倍之多,10%的最高收入戶與10%最低收入戶人均差距20多倍,少數金融國企高管的年薪水平是社會平均工資的100多倍。…[詳細]對於許多普通人來說,收入的增長是跟不上對高品質食品的需求的。比如前不久就曾經有不少白領在記賬,公布自己家的「恩格爾系數」,結果發現自家竟然是貧困家庭。再比如,許多人都表示「無公害綠色蔬菜」價格太高,無力購買。
而廠家總能找到辦法降低成本和價格,以迎合這種需求。但低價格、低成本最終導致產品品質下降,消費者卻無法識別。
有的時候是生產廠家自己在造假,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廠家拚命地向基層生產者壓縮收購價。另外,在老百姓購買食物付出的錢中,多數被流程中各個利益方通過物流費、高速公路費、油價及超市地租獲取,真正到達生產者手上的寥寥無幾。基層生產者在強勢的行政、壟斷要素和下游產業鏈面前,幾乎沒有什麼議價能力。結果就是,這些基層生產者主動造假。這在「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中都表現得十分明顯。而中國的農業非常分散,要全面地監管住基層生產者很困難。…[詳細]
罪魁禍首之二:高通脹
通脹也是食品安全問題推手,又被後者給掩飾住了
中國目前CPI權重中,食品佔比在31.79%左右(這還是下調後的結果)。食品佔比最高,變動一小點的影響就很大。而CPI又被普遍看作衡量通貨膨脹的標志。在這樣的情況下,每當要調控物價、控制通脹時,首先就是要控制農產品的價格。政府不必要和不正確的干預,扭曲了各生產要素的報酬,通貨膨脹的「成本」最終卻強制性加在了食品行業上。另外,通脹也讓食品生產的各個環節成本都有所上漲,在人們收入有限,無力負擔高價的情況下,生產者就從降低質量,甚至造假來營利。
另一方面,食品的低價格也在某種程度上掩飾住了通貨膨脹,畢竟這是人們感知最為廣泛和深刻的物價要素。所以可以用這樣的兩個公式來表達食品安全困境:
1.高通脹+低收入+對高品質食物的渴望→低價的劣質食品(其中,高品質食物指的僅僅是奶粉、紅酒這樣的食物,而非魚子醬等奢侈食物;對於真正的低收入人群而言,「對高品質的渴望」應去掉。)
2.低價的劣質食品→(掩蓋)→高通脹…[詳細]
生產者都是逐利的,要求他們仰望星空,培養道德血液來自律無疑天方夜譚,政府的監管亦不是萬能靈葯。更重要的在於,增加人民收入,抑制物價上漲,讓不安全食品失去市場「需求」。
『捌』 目前我國存在哪些食品安全問題分析發生的原因
1.農業生產過程產生的食品安全問題
(1)農業生產過程造成的產品污染
農副產品生產過程需要使用大量化肥、農葯和獸葯,而化肥、農葯和獸葯等生產資料因其質量和使用不當都會導致農產品化肥、農葯和獸葯殘留、超標或其他產品安全問題。更為嚴重的是化肥、農葯、獸葯殘留可存續時間都比較長,不僅造成當季產品安全問題,還將嚴重污染農業生態環境,造成後續產品污染。
(2)農業生產環境被污染造成的產品污染
農副產品從種養到收獲需要經過自然生長過程,其賴以生存的大環境由土壤、水和氣候等要素構成。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採掘業的飛速發展,再加上農業生產過程自身形成的化肥、農葯、獸葯殘留污染,我國農業生態環境被破壞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部分地區生產環境污染對農產品安全的威脅已經到了嚴重程度。比如2010年海南水胺硫磷污染就嚴重影響了當地農業灌溉用水。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已經成為導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國已有眾多河流、湖泊和近海區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1個湖泊藻類污染及富營養化。根據近日公布的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已達2000萬公頃,佔全國總耕地面積的1/6,這些被污染水體和土壤中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度嚴重,並且會在農、畜、水產品中富集,進而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危害。近來出現的「毒大米」也主要是因生產環境被污染所致。由於食品被污染,進而將會導致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問題,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現象大量存在。比如,沙門菌病、弧菌病、腸出血型大腸桿菌等。化肥、農葯殘留、超標,獸葯、生物激素和生長促進劑等使用不當,以及養殖環境的污染,這種源頭性污染都將造成大量含有危害物質的糧食、蔬菜、水果、肉與肉製品、乳及乳製品等不合格產品充斥市場,它將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2.食品加工過程造成的污染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人們消費食品的習慣逐漸由初級農副產品為主向加工食品過渡,當前加工食品消費占食品消費總量的比重越來越大。而在食品加工過程,因加工設備、加工工序與加工技術落後,以及生產加工企業未能嚴格按照工藝要求、食品安全標准操作(例如:微生物殺滅不完全導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超量使用、濫用食品添加劑或在食品中非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劑等),不合理和違法使用色素、添加劑,加工場地的環境嚴重污染等等都將產生加工過程的污染,影響食品安全,嚴重的將形成有毒食品。
3.違法生產、經營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
當前無證、無照非法生產經營食品問題依然嚴重,食品弄虛作假屢禁不止。這些違法生產、經營企業法律意識淡漠,重經營輕管理,重生產輕衛生,這種現象如果不能消除將給食品安全帶來很大隱患。
(二)流通過程形成的污染
食品從產地到消費者餐桌需要經過收獲、加工、包裝、儲存與運輸等多道工序,在這過程中,由於收獲、加工時間掌握不好與遭遇不好天氣,或使用不合格的包裝材料,或儲藏不當,或不合理的裝運,以及收獲、加工、包裝、儲存與運輸設備與技術等等眾多因素,都將造成產品腐爛變質或被污染或造成破損等而產生產品安全問題。 三、產生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從法律制度和監管層面分析
1.食品安全法律體系不完善
我國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體系中存在著諸多弊端和問題,為不少問題食品的產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間。中國的食品安全法律條文規定得過於籠統,難以操作,並且這些法律法規和標准體系嚴重滯後。現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標准水平規定偏低,許多指標遠遠低於國際標准,許多重要的標准至今還尚未制定出來,一些現有的標准不統一,這就為那些不法廠商、企業違法生產超低標准、不符合標準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機。
2.食品安全監管制度有缺陷
我國的食品監管一直採取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的方法,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由於職責不清,各職能部門之間就會出現爭著監管和重復執法的現象,或爭著不管、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這些現象將導致監管不力和執法不嚴,從而給某些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違法生產、銷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博弈空間。
3.監管人員瀆職與腐敗
食品安全問題除了違法經營企業和黑心商人的違法犯罪行為以外,還和負有監管職責的行政官員的不負責任、不作為,或者是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或者是收受賄賂、錢權交易,或者是瀆職行為有密切關系。這種種行為交織在一起,使食品安全問題更加復雜化,查處起來困難重重,阻力非常大。
『玖』 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事件有哪些
中國的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有:蘇丹紅鴨蛋、孔雀綠魚蝦、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帶花黃瓜、爆炸西瓜、地溝油、染色花椒、墨汁石蠟紅薯粉、瘦肉精、假牛肉(用牛肉膏讓豬肉變牛肉),河南南陽毒韭菜、青島福爾馬林浸泡小銀魚、染色饅頭、沈陽毒豆芽、
宜昌毒生薑、合肥染色蛋糕、北京多家影院爆米花桶含熒光增白劑、海南的毒缸豆、陝西榆林學生奶中毒、廣東中山查獲1325公斤「墨汁粉條」 、重慶一公司購26噸三聚氰胺奶粉生產雪糕、
廣州市場現「染色紫菜」 、台灣塑化劑有毒食品,到期麵包回爐再造熱賣、漂白大米、麵粉增白劑、下水道小龍蝦、雙氧水鳳爪、避孕葯養黃鱔、激素染色草莓、大腸桿菌超標青團、農葯殘留含敵敵畏、麻辣海帶絲用苯甲酸防腐、毒竹筍焦亞硫酸鈉超標至少144倍等。
拓展資料:
關於食品安全事件的謠言:
塗蠟蛇果:蛇果表面全部是蠟,並且可被打火機點燃。文章還配有圖片,圖片中,一名所謂的「消費者」一手拿著紅色蛇果,另一手握著小刀置於蛇果表面,而在蛇果的表皮上則是滿滿一層白色蠟狀物質。文章還這樣告誡讀者:「記住吃蘋果削皮,否則您吃到肚子里的不是營養,而是滿嘴的蠟!」
辟謠:這是一個2012年的「陳年」謠言。蘋果外面塗的是食用果蠟,塗蠟本來就是為了保持水果新鮮度而採用的常用方法,不僅從外國進口的蛇果會被打蠟,那些非本地出產需長途運輸的也都會被打蠟。據悉,這類蠟是從螃蟹、貝殼等甲殼類動物中提取出來的,對人體無害,其作用主要是保鮮,防止蘋果在長途運輸、長時間儲存中腐爛變質。
「胭脂蟲」染色飲料:這則謠言最早出現於2012年,近日又被這篇文章「舊飯重炒」。文中聲稱星巴克咖啡店被爆出使用壓碎的「胭脂蟲」屍體作為添加色素為其草莓口味星冰樂染色。文章還將星巴克飲料與胭脂蟲屍體的圖片放在一起,引人猜想。
辟謠:星巴克的確使用過一段時間胭脂蟲紅,在被指出後已改用番茄紅素,但星巴克停止使用這類天然色素並不是因為其安全問題。胭脂蟲紅是唯一一種品質優良的純天然、無任何毒副作用的動物色素,也是我國認可的食品添加劑。但由於國內產量較為稀少,該產品主要依靠進口,因此相對昂貴,價格在每千克2600元左右。
「毒飲料」果粒橙:「果粒橙也出事了」,看到這類標題,您是否感到眼熟?文中提到可口可樂公司承認旗下果粒橙飲料含有美國禁用農葯「多菌靈」,濃度雖未超標,但專家指出多菌靈可致腦麻痹、肝腫瘤。原文甚至搬出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香港中文大學等行政部門與高校名稱吸引大眾眼球。
辟謠:這依然是一個「陳年」謠言。可口可樂曾主動向FDA報告旗下產品果粒橙的巴西產地原材料檢測出多菌靈,經過美國食品葯品管理局與美國環境保護局的評估,確認其使用產自巴西橙汁的飲料是安全的。多菌靈在歐盟和橙汁原料產地巴西是允許使用的,歐盟限量200ppb,這次檢出濃度為35ppb,對人體是完全無害的。在中國,經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結果為多菌靈成分「未檢出」,因此消費者無需對市場上的果粒橙產品擔心。
蘭州「砷」拉麵:「蘭州拉麵」也未能在此文中逃過「被黑」的命運,並且一「黑」則黑一片。文章稱:「所有蘭州拉麵館都在使用讓麵粉更有彈性的拉麵劑,其主要成分是蓬灰,含有大量致癌物質砷。」
辟謠:該謠言最早出現在2013年。蘭州牛肉麵傳統工藝講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灰」就指蓬灰,加入後可使拉出來的面條爽滑透黃、筋道有勁。後來,該工藝被拉麵劑替代,就是對蓬灰進行提純,摒除有害物質。目前蘭州市場使用的是由蘭大、交大及相關企業研製的拉麵劑,已通過有關安全認證。
黃瓜「避孕」:「絕育黃瓜:被塗避孕葯吃了會絕育」,稱市場上賣的頭頂鮮花的黃瓜都是用避孕葯、雌激素塗抹的黃瓜,人吃後會出現不孕不育甚至絕育等可怕後果。
辟謠:這個「陳年」謠言可以追溯到2011年。人們常說的避孕葯主要成分為動物激素,對植物性的黃瓜生長發育沒有任何作用。黃瓜上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能促進黃瓜生長發育,具有激素作用,而避孕葯中也含有激素,經過不實傳播,就產生了黃瓜使用避孕葯的謠言。
警惕這些重出江湖的陳年謠言——人民網
『拾』 關於農業與食品安全問題
廣義農業是指包括 種植業 、 林業 、 畜牧業 、 漁業 、 副業 五種產業形式,狹義農業是指種植業。包括生產 糧食作物 、 經濟作物 、飼料作物和綠肥等農作物的生產活動。
農業分布范圍十分遼闊。 地球 表面除兩極和沙漠外,幾乎都可用於農業生產。在近1.31億平方公里的實際陸地面積中,約11%是可耕地和多年生 作物 地,24%是草原和牧場,31%是森林和林地。海洋和 內陸水域 則是水產業生產的場所。 農業自然資源 的分布很不平衡。農業為通過培育動植物生產食品及工業原料的產業。農業屬於第一產業,研究農業的科學是 農學 。農業的勞動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獲得的產品是動植物本身.我們把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 培育 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為農業.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品。農業是人們利用動植物體的生活機能,把自然界的物質和能轉化為人類需要的產品的生產部門。現階段的農業分為植物栽培和動物飼養兩大類。土地是農業中不可替代的在基本生產資料,勞動對象主要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生產時間與勞動時間不一致,受自然條件影響大,有明顯的區域性和季節性。農業是人類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產的首要條件。它為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提供糧食、副食品、工業原料、資金和出口物資。農村又是工業品的最大市場和勞動力的來源。
21世紀是農業發展的重要階段,生命科學和其它最新科學技術相結合,將使世界農業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生物基因庫的建成,遺傳工程的崛起, 克隆 技術和生物固氮技術的廣泛應用,農業的面貌將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