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出遊季節 » 旅遊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旅遊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發布時間: 2022-01-26 07:25:15

Ⅰ 如何加強旅遊安全管理

1、 正確引導和約束景區內遊客的游覽行為,防止其不安全行為導致事故。
2、 要求旅遊設施設備操作人員嚴格按照規范操作,防止違章作業導致事故。
3、 要求景區員工按照既定的標准和流程操作,避免在服務提供過程中產生不安全行為。

Ⅱ 什麼是安全管理模式

安全管理模式就是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如下面的「123」安全管理模式:
。「123」安全管控模式,即「一線、兩控、三落實」。「一線」是以保持安全生產長周期為主線,嚴防人身傷亡和人員責任事故發生,確保主輔設備安全運行;「兩控」是以「無違章創建」工作為抓手,杜絕人的不安全行為,實現人身事故的可控、在控;以「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為抓手,根除物的不安全狀態,實現設備、災害、交通事故的可控、在控;「三落實」是落實好安全生產責任制,實行安全一票否決制,做到「四級控制」;落實好安全教育培訓和應急演練,提升職工素質、企業的安全保障和風險防範能力;落實好標准化作業管理,加大現場安全監管和考核力度,確保人身和設備雙重安全。

Ⅲ 景區安全管理有哪些策略

安全是指不受威脅、沒有危險、危害、損失。人類的整體與生存環境資源的和諧相處,互相不傷害,不存在危險、危害的隱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損害風險的狀態。安全是在人類生產過程中,將系統的運行狀態對人類的生命、財產、環境可能產生的損害控制在人類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狀態。
近些年來,旅遊景區安全事故不斷頻發,給廣大遊客帶來較為嚴重的生命財產危險,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旅遊景區的可持續發展。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景區安全事故頻發?旅遊景區管理部門該如何對安全事故進行有效的預防與應對呢?本文將對這兩個問題進行探討。
影響景區的安全因素分析
1.安全意識薄弱
主要是指景區管理者與遊客的安全意識薄弱。前者主要表現在管理人員工作疏忽、思想麻痹大意,抱著僥幸心理,在節假日安保人員短缺,臨時抽調無任何相關工作經驗的人員充數,對安全隱患重視不夠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後者主要包括遊客出遊前的准備意識與旅遊過程中的安全意識。然而許多遊客在出行前為自我保護的准備和自救、求救的安排一無所知,就開展探險旅遊等高危險旅遊活動;而在旅遊活動過程中過於興奮,高估自身應對能力,不遵照景區規定及相關管理人員的指揮,開展具有挑戰性且高危的旅遊活動而出現的旅遊安全事件。
2.交通游線設計與旅遊活動組織不合理
從許多景區安全事故中可看出,交通游線與旅遊活動組織不合理的破壞性非常大。由於旅遊線路設計不合理和疏導管理不暢通,容易導致局部旅遊節點過於擁擠,遊客相互踐踏,非常容易出現安全事故。如2004年北京密雲事故與活動組織、游覽線路設計密切關系,導致慘案發生。
3.景區設備設施不足
我國許多景區的設備設施較為滯後,主要表現在設備設施不足與維護不及時。具體而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景區游覽設施設備老化、配套不齊全、產品質量不合格;設施設備設計不合理,缺乏設施功能性、實用性考慮;景區游步道、護欄等不安全的設備設施。例如,旅遊景區餐飲衛生設施不達標,容易造成遊客疾病或食物中毒;景區缺乏衛生醫療設施等;開發探險旅遊產品,但相關配套安保設施卻未能跟上。
4.社會治安問題
旅遊經濟活動開展滋生了景區當地的刑事和社會治安問題,最為典型的是違法犯罪,其給遊客帶來創傷的嚴重性和影響的廣泛性,成為旅遊景區安全中最引人注目的表現之一。旅遊景區的違法犯罪可分為三類:一是侵犯公私財產類違法犯罪,這類犯罪數量較多,作案范圍廣,包括盜竊、欺騙、搶劫、敲詐勒索等;二是危害遊客的人身安全與財產安全類違法犯罪;三是與性犯罪和毒品、賭博、淫穢有關的違法犯罪。
5.安全管理機制不健全
主要表現在旅遊景區管理者與政府主管部門兩方面。景區管理者對安全管理的認識不足、安全管理專業人才較少、管理水平較低,導致預警體系、應對方案等管理機制不健全;而政府對景區安全管理不夠重視,監管力度較小,尤其是不少私營景區,權責不明晰。
6.突發自然災害
日益加劇的全球氣候變化直接引發了冰雪、洪水、泥石流、滑坡、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對景區安全管理帶來嚴重的威脅,而當前許多景區對這些自然災害的應對能力非常薄弱。近年來的印尼海嘯、汶川地震等無不對當地旅遊景區帶來了災難性的毀滅。
景區安全管理策略探討
1.增強旅遊安全意識
首先,提高旅遊景區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尤其是領導幹部與管理者,讓其充分認識到旅遊安全對於旅遊業的重要性;其次,通過旅行社、景區網站、景區工作人員等方面的積極宣傳來提高遊客的安全防範意識。第三,鼓勵遊客在出行前應有充分的自我保護的准備和自救、求救的安排,即遊客的體質和適應力是否適合旅遊景區的各種旅遊活動,增強遊客的景區旅遊安全意識。
2.建立健全景區安全管理機制
一方面,景區安全管理應以政府為核心,嚴格落實領導責任制,堅持安全發展理念,落實安全主體責任。政府應從政策法規上制定景區的安全管理機制,從法律上規定其責任與義務,邀請專家評估旅遊景區安全,預測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採取相應的措施,使損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景區管理部門與旅遊從業人員應建立景區安全保障機制,要將景區安全責任到人,積極組織景區管理人員參與相關的培訓,加強景區安全保障能力建設。
3.加強政府部門協作
旅遊安全管理部門涉及多個政府職能機構,如旅遊、工商、交通、林業、環保、安監、水利等諸多部門。景區管理者要主動與這些相關部門加強聯系,簽訂景區安全事故救援協議。當景區安全事件發生時,各部門可以及時提供救助,將景區的損失降低到最小。
4.強化旅遊安全保護設施建設與管理
首先,科學設計與合理組織景區游線,並在景區游線地圖上明確標明哪些地段可能存在哪些具體的安全隱患,讓遊客提早針對性做好防範措施,例如在雨雪天氣中某些山地景區的部分游線無法正常運營,就應提早告知遊客,並適當向遊客退費。其次,加強旅遊景區安全保護設施的建設與維護,景區內放置的警示牌上應加註英文、日文、韓文等多種語言進行安全提示以提醒自助游的外國遊客,並加註景區緊急電話。第三,嚴格監控景區遊客數量,當景區旅遊接待設施已經到達閾值,就必須停止接待遊客,並根據情況及時啟動安全事故初步預案。
5.加強景區安全管理預警系統建設
景區安全預警系統建設具有如下幾個主要手段:
第一,利用多種媒介方式及時發布景區安全信息,例如在景區網站、景區內部重要服務節點發布安全提示、出行准備、避免方式與自救方法,及時向旅行團隊的負責人電話或簡訊告知安全提示。
第二,在景區網站、景區門票、景區宣傳單上進行危險標注,做出行為規范提醒。第三,通過景區吉祥物的形式在現場發放安全文本材料,建立安全檔案,要求人員對安全問題高度重視、突出重點。第四,在景區安全隱患處設立警告牌,並隨時檢查警告牌的情況,做到及時醒目地提醒遊客。
6.建立景區安全應急救援體系
第一,對景區內高風險區域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要科學制定科學合理的事故應急預案及疏散避難對策。
第二,在這些區域應提供簡單有效的救生防護設施,並定期組織旅遊管理安保人員進行救援演習,熟悉救援程序,掌握相關技術規范及技能要領,以便在事故發生時能為遊客提供及時有效的救助。
第三,定期舉行必要的景區安全知識與救援技能培訓,要增強旅遊者和旅遊從業人員雙方面的安全意識,增強遊客自救和景區救援能力。
7.營造良好的旅遊環境
第一,旅遊景區要嚴格遵守景區規劃,合理設置景區容量,建立生態環境和旅遊資源保護制度,防止忽視資源保護的管理方式,從景區收入中拿出固定比例用於旅遊資源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
第二,與工商局等政府部門合作,加強景區內外運營旅遊企業的規范化統一管理,營造景區良好的經營與消費環境。
第三,制定治安巡防措施,安排保安對景區內的治安做出規范管理,尤其是對夜間的景區要做好巡邏工作,避免出現重大盜竊、縱火、殺人、投毒、爆炸、騷亂以及蒙騙遊客、強拉強賣等違法行為的發生,維護旅遊景區的治安秩序。

Ⅳ 景區安全保障體系的構建研究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摘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成為人們釋放壓力的一種形勢,也是追求生活的一種方式.旅遊的安全保障問題也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目前國內大多數景區的安全管理模式,還是停留在憑感覺靠經驗的初級階段,並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體系.安全保障是景區正常運行的重要保證,也是維持景區長期持續發展以及對消費者的人身安全的重要的保障.

Ⅳ 如何進行旅遊從業人員安全管理

Ⅵ 旅遊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針是什麼

根據《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為了切實加強旅遊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旅遊者人身、財物安全,旅遊安全管理應當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
所謂「安全第一」,就是說,在旅遊活動中,無論是旅遊行政管理部門,還是旅遊經營單位或旅遊從業人員,都必須自始至終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絲毫不得有懈怠的思想。旅遊活動中,安全第一的方針,是對以往實踐的總結與認識。對旅遊業來說,安全問題,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不僅影響到旅遊業的形象和信譽,也關繫到旅遊業的生存和發展。沒有安全,就沒有旅遊的發展,也就沒有對外開放、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
參考資料:http://www.hangzhou.gov.cn/main/zpd/lypd/lyfg/T215509.shtml

Ⅶ 論文:旅遊安全管理——武漢大學生為例

把分給我把

Ⅷ <旅遊安全管理的思考> 幫忙寫個大綱和論文

旅遊安全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

旅遊安全是旅遊業的生命線,在旅遊業中扮演著極為重要而特殊的角色。
第一,安全是旅遊活動進行 的保障。旅遊安全為旅遊者的精神愉快、身心放鬆提供了最大保障,使旅遊者能真正融人到旅遊地 的異地生活體驗中。
第二,旅遊安全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第三。旅遊安全隨旅遊業的發展而日益 出現、屢見報端。較早引起廣泛關注的當屬1994年3月31日發生在浙江千島湖的特大搶劫縱 火殺人案,造成32人死(其中24名台胞)。旅遊安全問題的客觀存在損害了旅遊地形象,給旅遊者心頭蒙上陰影,並對旅遊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旅遊安全音理現狀分析
1、概況 目前旅遊安全尚未得到應有的社會關注,安全問題也時有發生。據統計,1999年全國僅上報國家旅遊局的旅遊安全事故就達40起,共造成54人死亡,99人受傷;其中,急病脫險3人。
2、宏觀管理法規 現有旅遊安全法規大體分為三類:(1)旅遊主管部門頒布的全國性旅遊安全法規,如《旅遊安全管 理暫行辦法》、《重大旅遊安全事故報告制度試行辦法》、《漂流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關 於加強旅遊涉外飯店安全管理,嚴防惡性案件發生的通知》。(2)其他相關部門頒布的全國性相關法規,如《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和國標GB/T16767—1997游樂園(場)安全和服務質量》。(3)旅遊主管部門頒布的地方性 旅遊安全規章,如《吉林省旅遊安全管理辦法》等。這些安全法規幾乎涉及旅遊業運行的各個方面,大體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旅遊安全管理法規體系。然上述法規多停留在操作層面,仍存在諸多問題。
3、旅遊安全管理機構 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和法規,除國家旅遊局外,旅遊業正常運作尚有其他主管機構。例如,旅遊景區的 主管機構有旅遊局、建委、林業廳、環保局、消防隊等。這些部門共同形成了旅遊安全管理的外圍 機構群體,能比較有效地抑制安全問題的發生。但也容易因主管機構多且分散而形成多頭管理和管 理的「真空地帶」,造成旅遊安全管理的低效。旅遊行業內部,雖有部分旅遊管理部門、旅遊企業 (尤其是飯店)設立了專門的旅遊安全管理機構或設有專人負責安全管理工作,但至今尚有為數不少的旅遊企事業單位連專門的安全管理人員也沒有。
4、旅遊安全配套設施 作為較早與國際接軌的行業之一,旅遊企業能夠及時地引進或利用高新技術手段和新設備,配備相應 的安全配套設施,如飯店業中的防火防盜系統、閉路監視系統等。但由於折舊年限、安全使用年限、資金問題等的客觀存在,旅遊安全設施設備者化、配套不齊全、產品質量不合格現象依然存在。
5、安全管理范疇 現有旅遊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消防管理、治安管理、食品衛生管理等幾大內容,並隨著消費者意識與服 務意識的增強,增加了旅遊投訴管理;從內容上涵蓋了較為成熟的旅遊項目如娛樂場所、游樂園、 漂流旅遊安全管理等。但由於一些頗受旅遊者歡迎又對安全需求較高的參與型、探險型特殊旅遊項 目(如蹦極、漂流、空中滑翔、熱氣球觀光)的迅速興起;管理法規、措施相對於經營的滯後性( 時至今日尚無類似《漂流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的蹦極、滑翔、熱氣球安全管理辦法);地方和 企業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因此,一些新興項目尚未及時納人安全管理范疇,新興旅遊項目的安全 事故時有發生。1995年4月23日,湖北省神農溪發生漂流翻船事故,8位台灣遊客和3名船 工死亡;1996年3月,廣東飛圖游樂城一熱氣球失控,一香港女遊客墜地死亡;1999年1 0月,上海錦江樂園一台灣遊客跳蹦極致死;1999年10月3日,貴州馬嶺河峽谷發生纜車墜毀事件,14死ZI傷。6、旅遊管理部門(者)安全認知 旅遊安全問題的破壞性已引起旅遊管理部門的重視。表現在:①旅遊管理部門注意到旅遊旺季、重大 節日、重大旅遊活動等特殊時期的安全保障問題。2000年「五一」前,國家旅遊局下發有關通 知,要求做好安全管理准備,並公布了旅遊投訴熱線電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還於「六一」前對 游樂設施進行安全檢查;各級旅遊主管機構更於2000年國慶節「黃金周」到來之前啟動了旅遊 預警預報系統。②關注可能影響旅遊者生命安全的環境因素。1995年以來,除國家旅遊局的正 式文件外,安徽、陝西、浙江、貴州等地方旅遊局也分別發出了《關於加強汛期旅遊安全工作的緊 急通知》、《關於加強旅遊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關於加強海外旅遊者人身安全工作的通知》 、《關於加強對漂流安全管理的通知》。③加強對旅遊設施設備的安全管理和檢查。如1996年重慶市開創性地採取評分方式,對旅遊景區景點的各項設施設備進行安全評估。盡管如此,地方旅遊管理部門對旅遊安全仍存在主觀認知不夠甚至認識錯誤的問題。楊建原(199 7)認為至少有兩方面原因(一、認為安全問題上報與否關系不大;二、認為安全問題上報會為本 地帶來不良影響),使得自1993年《重大旅遊安全事故報告制度試行辦法》發布之後落實情況 不盡人意、旅遊安全事故未能及時上報問題仍然普遍存在。1996年,國家旅遊局共收到旅遊安 全事故通報、報告25起,其中,旅遊管理部門上報的僅6起。顯然,這種認識上的錯誤行為對掌握安全動態、及時妥善處理和消除安全事故帶來的不良影響、完善旅遊安全環境造成極大的障礙。
二、加強旅遊安全管理的思路與對策
1、加強旅遊安全的宏觀管理 由於旅遊安全的敏感性與負面性,旅遊安全問題較易被掩蓋或扭曲而失真,旅遊安全問題也未能引起 有關部門的充分關注。因此,切實提高旅遊安全管理意識,加強旅遊安全的宏觀管理,從政策、法規制訂到安全指標、經費確定等給子扶持,以切實做好旅遊安全管理工作。
2、加強旅遊安全統計並張榜公布 一方面可建立專門的旅遊安全統計資料庫,另一方面可以與公安部門、交通部門、醫院、保險部門聯 合建立安全信息網路。統計資料既是作進一步研究的基礎性資料,又是尋找症結、解決問題從而加 強安全管理的先導。旅遊安全統計還應向社會公開。這至少有如下優點:一、有利於引起旅遊者注 意,提高旅遊者的安全意識;二、引起管理部門的重視以加強安全管理,盡可能控制安全問題的發生;三、教育和督促發生安全問題的部門(企業),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3、設立專門的旅遊安全管理機構 設立專門的旅遊安全管理機構,由專人負責,能保證各項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有效控制安全問題。 盡管部分旅遊行政部門、旅遊企業(主要是飯店)設立了專門機構,但地方旅遊部門、景區和旅遊企業的旅遊安全機構還有待完善。
4、建立社會聯動系統與設立旅遊警察 建立由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牽頭,由旅遊地居民、旅遊從業人員和旅遊管理、治安管理、社區醫院、消 防、保險、交通等多部門、多人員參與的社會聯動系統,形成共享資源、社會關注旅遊安全的局面。可考慮設立旅遊警察,作為社會聯動系統的主要執法力量。
5、完善旅遊保險 這是做好安全事故善後工作、保障旅遊者合法權益的保證,也是社會聯動系統、旅遊救援系統的基礎 。目前我國旅遊保險尚不甚完善,因此,改革旅遊保險制度、制定便於各種旅遊者投保的險種是旅 游保險的發展方向之一。根據《旅行社辦理旅遊意外保險暫行規定》(國家旅遊局,1997年3 月1日發布),旅遊意外保險屬於強制險種。但旅行社在履行這一強制性義務的同時,可由旅遊者根據自願原則向保險公司購買除強制性意外保險外的其他旅遊保險。
6、加強旅遊醫療衛生保障 這也是旅遊安全工作的重要一環,包括旅遊地的旅遊涉外定點醫療單位、保健療養設施、康復專項旅 游設施或旅遊產品、旅遊區內的醫療站或醫療點、餐飲場所的食品衛生管理以及旅遊地、旅遊區的空氣質量指標等。
7、加強旅遊安全宣傳與教育,提高旅遊安全意識 確保旅遊安全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公眾教育。由於旅遊安全認知現狀不容樂觀,旅遊經營管理人員 沒有充分認識到旅遊安全對旅遊業的重要性,部分旅遊者對安全也沒有客觀的認識。旅遊安全問題 很大程度是由旅遊者、旅遊從業人員的疏忽而引發的,因此,旅遊安全宣傳和教育尤為必要。宣傳 教育既要面向旅遊者又要面向旅遊地社區和旅遊從業人員。前者可通過旅途中的各種告示和旅遊從 業人員的安全建議等達到目的。旅遊從業人員安全宣傳和教育包括兩部分內容:一為旅遊安全問題的危害性及其與旅遊業的關系,二為旅遊安全事故的處理。
8、構建旅遊安全( 管理)學科 鑒於旅遊安全在旅遊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和所涉及范圍的廣泛性、系統研究存在的空白及旅遊業發展的 深遠影響,建立與完善旅遊安全學科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其任務在於對我國旅遊業運行中的旅遊 安全問題進行全面深人的分析與研究,揭示旅遊安全的運行規律及其本質,創建旅遊安全的管理模 式和控制指標,從而得出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對策與措施,為建立旅遊安全管理規范和標准提供理 論依據

Ⅸ 旅遊景區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做好

我又qhse的國際認證證書,安全管理你主要看是否存在一些隱患,逐步去排查,哪怕是一個小的襲擊,比如石頭是否可能會墜落,欄桿是否足夠高,下雨天是否會濕滑,如何處理,總之不是大的制度,而是小的細節和可能性。

Ⅹ 旅遊公司管理模式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否就是您關心的問題?面對多次旅遊規劃後您是否還覺得無從下手?您的旅遊項目資源不錯,又做了營銷推廣,為什麼市場打不開?有意投資旅遊業,卻駕馭不了風險,無從進入?您在實際操作中還遇到了哪些問題?您還關心哪些問題?可致電--綠維創景專業咨詢熱線:010-84098099,郵箱:[email protected] 您也可以點擊此處,向綠維創景專家咨詢,更多旅遊運營知識可以瀏覽《綠維旅遊運營研究》

關鍵詞 旅遊策劃 ,旅遊規劃 ,旅遊投資 ,旅遊融資 ,景觀設計 ,綠維創景,旅遊管理 ,游樂設施 ,游樂設備 ,旅遊招商 ,商業策劃 ,可行性研究
綠維機構與建設部城市建設研究院簽訂強強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中國旅遊產業規劃設計全程服務聯合體,年報酬20萬誠邀旅遊策劃、規劃、設計人才加盟,詳情請進入>>

摘要:忽視遊客體驗與缺乏可持續發展觀念是造成中國旅遊景區經營失敗的根源。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景區既要為遊客創造快樂體驗,又要保護地方資源與環境並促進社區長期發展。快樂的遊客體驗是由新鮮感、親切感與自豪感構成的,要塑造快樂的遊客體驗,景區應根據產品差異性、參與性與挑戰性原則配置旅遊產品與服務。同時,在開發與經營過程中保持生態與文化的多樣性,促進社區的發展。

關鍵詞:旅遊景區;體驗;可持續發展。

全國旅遊主題公園近80%已倒閉,給中國旅遊業已造成3000多億元的損失。其中的代表是亞洲投資最大(10多億元)的科幻公園福祿貝爾樂園於1998年1月宣布破產清資,投資上億的通什海南中華民族文化村開業不到8個月就倒閉。武陵源為了保住「世界自然遺產」這一金牌,不得不拆除違規建築,耗資3 45億元,相當於1990年到2001年底武陵源所有門票收入的總和!忽視遊客體驗與缺乏可持續發展觀念是造成這兩大問題的根源。

一、關注遊客體驗是旅遊景區生存的條件

忽視遊客體驗是旅遊景區倒閉的最重要原因,景區為什麼不能吸引遊客,關鍵是景區的產品不能夠讓遊客產生「舒暢」的旅遊體驗。沒有遊客,景區就失去了生存條件。

(一)體驗經濟的特徵PineⅡ和Gilmore(1998)在《哈佛商業評論》中指出了體驗經濟時代的來臨。提出體驗是以服務為舞台、以商品為道具,圍繞消費者創造出值得消費者回憶的活動。體驗經濟的典型特徵是:消費是一個過程,消費者是這一過程的「產品」,因為當過程結束的時候,記憶將長久保存對過程的「體驗」。消費者願意為這類體驗付費,因為它美好、難得、非我莫屬、不可復制、不可轉讓、轉瞬即逝,它的每一瞬間都是一個「唯一」。體驗經濟所追求的最大特徵就是消費和生產的「個性化」。對旅遊景區來說終極的體驗就是「快樂」。他們將體驗分為4大類:消遣、教育、逃避和審美。讓人感覺最豐富的體驗必須同時涵蓋四個方面,即處於四個方面的交叉的「甜蜜地帶」(SweetSpot)的體驗。到迪士尼樂園、賭城拉斯維加斯就屬於最豐富的體驗。PineⅡ和Gilmore還提出了塑造體驗的5種方法:體驗主題化、以正面線索強化主題印象、淘汰消極印象、提供紀念品與重視對遊客的感官刺激。

(二)遊客需求:快樂「三感」 遊客希望在旅遊景區實現他們「求補償、求解脫」的目的,在旅遊過程中補償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得到的東西,從日常生活的煩惱中解脫出來。遊客希望得到的體驗是旅遊活動產生的快樂。過去的遊客是嚮往大自然的(Sunlust)、缺乏經驗的大眾消費者。標准化的旅遊產品就能夠滿足它們的要求。而體驗經濟時代的旅遊者尋求個性化的服務、靈活性、更多的冒險與多種選擇。他們追求真實與差異,從逃避走向自我實現。體驗經濟時代的遊客特徵是: 1、更願選擇散客而非團隊;2.選擇個性化定製的旅遊產品而非標准化產品;3.不是購買整體產品而是購買零件自己組裝;跟隨他人去名勝古跡到發現旅遊勝地;4.從「走馬看花」式的巡遊到「下馬賞花」式的游覽;5.從「旁觀」到「參與」,從「領受」到「奉獻」;6.從只重視「到此一游」的結果到同時重視「結果」與「過程」,從「被組織」、「被安排」到「自己組織」、「自己安排」。從遊客的旅遊終極目標來說是為了追求快樂的體驗。快樂是由新鮮感、親切感與自豪感三要素構成的。新鮮感來自於差異,親切感來自於交流,自豪感來自於贊美。新鮮感,即新奇與鮮活。親切感是從接觸中,特別是人與人接觸中,得到的一種滿足感,他的主要功能是消除孤獨,只有那些歡迎、關心與理解的接觸才能夠產生親切感。自豪感是對自己價值的肯定,是一種對自己滿足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值得尊重的人,值得自己也值得別人愛的人。一個成功的景區應該通過各種場景設施與服務來明確遊客的這三種感受。

(三)最優體驗標准:暢什麼是最優體驗呢?心理學家克珍特米哈依在其名著《暢:最佳體驗的心理學》中提出了最優的體驗標準是「暢」(flow),即「具有適當的挑戰性而能讓一個人深深沉浸於其中,以至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這些思想將對現行的景區開發理論產生深遠影響。「適當的」挑戰指活動的難度與一個人所掌握的技能相適應,太難的活動會讓人感到緊張和焦慮,而太容易的活動則會讓人感到厭煩,都不能讓人獲得快樂體驗。

二、均衡利用是景區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二戰以來,旅遊景區開發與經營理念經歷了從經濟至上到均衡發展,從經濟增長主義到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演變歷程。

經濟增長主義

早期的旅遊景區開發方法的重點是產品開發、土地規劃與市場促銷,主要目標是景區經濟利益最大化。這種理念導致的結果是環境惡化、犯罪增加、遊客與社區居民關系緊張、廣告引導的遊客畸形消費等。中國旅遊景區開發在過去的25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國內的旅遊開發長期受經濟產業思想主宰,把旅遊收入超過地方GDP的5%(或8%)成為地方支柱產業作為旅遊開發的核心目標。而且指導中國旅遊業發展的2條重要假定是:旅遊業是無煙工業;旅遊業是投資少,見效快的產業。這兩條假設加劇了中國旅遊景區的過度開發與環境破壞。

資源保護主義

隨著過度開發負面影響的擴大,人們對資源保護的關注逐步加強。以Gunn為代表的空間與資源主導的旅遊景區開發理論,其核心概念是分區(Zoning),他將旅遊景區分為吸引物、景區路網、社區與交通干線。上述屬於空間分區,還有時間分區,比如許多景區在候鳥魚類繁殖時間限制遊客進入。分區管理的目的是保護自然環境與提供娛樂機會。這種開發理念注意對資源與環境的保護,但並沒有找到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和諧共存的方法,仍然把這兩者看成是對立關系。

可持續發展觀

1980年代開始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社區居民是旅遊產品的核心。社區方法(CommunityApproach)是這一思想的代表。Murphy倡導從社區利益出發,由社區確定發展目標、控制開發過程,追求景區經濟、社會、文化與生態之間的平衡。其核心概念是社區發展與社會承載力。後來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旅遊理念引入,旅遊景區開發開始重視資源環境利用的永續性與社會的代內代際公平。可持續旅遊旅遊是「在滿足現有旅遊者與地方社區居民需求的同時,保護與增強未來的發展機會。」

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經濟效率、社會公平與環境完整的統一。經濟效率指既要維護現在的經濟生產力又要給未來下一代的經濟機會。社會公正指保護人類與文化遺產。環境完整指保護基本的生態過程與生物多樣性。指導可持續旅遊的4個重要工具是:娛樂機會譜、可接受的變化極限、遊客影響管理和旅遊最優管理模型。

三、「快樂劇場」:體驗經濟時代的景區管理模式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成功的旅遊景區必須要為遊客生產快樂的體驗,同時要實現景區的資源、環境與文化的完整統一。正如地中海俱樂部提出的經營信條那樣「我們的工作就是創造快樂!」地中海俱樂部的「完全無憂無慮的度假、全包的假期與一次性付費」經營理念就是要讓遊客真正享受快樂。從本質上說,旅遊景區就是一個快樂劇場,遊客與居民、員工共同演出一場歡樂劇。

(一)總體管理旅遊景區要長期規劃、總體控制;實行從家門到景區大門的全程空間管理。政府方面要鼓勵公眾參與規劃,嚴格監管企業開發行為,制定行業規范,評估與監控旅遊影響。對遊客進行教育與溝通,培養負責任的旅遊者。推行「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以糧代賑」等政策。

(二)項目配置原則差異性:差異性表現為唯一、第一與多樣。要體現新鮮感,首先景區產品要有特色,具有唯一性,即獨特性;其次景區產品具有第一的特徵;最後要給顧客多種選擇。特色要求景區要有主題,要讓遊客對景區有地方感。它必須提供遊客某種獨特的旅遊體驗。就象你在黃山與在泰山會有完全不同的體驗一樣。由於任何項目都要衰老,維持獨特性或新鮮感的根本是項目持續創新。西方國家對主題公園衰老問題的對策是每3年進行一次產品更新,而節慶表演節目則每年有30%的更新率。參與性:遊客不僅是體驗的主體也是體驗的成分。參與性體現在兩方面,項目本身需要遊客參與以及遊客參與項目的設計與組合。必須要遊客來參與產品的設計,或者是提建議或者是自己組裝,才能夠提供遊客真正需要的個性化產品。工業社會之後,技術的隔離和社會憂傷與焦慮創造了對社會互動經歷的需求。比如電話導致面對面溝通的減少,但技術不能替代真實的互動,當顧客的口味與偏好轉向老式價值時,景區必須提供社會互動的體驗。挑戰性:項目的設計還要考慮對遊客有一定的挑戰性,給遊客突破自己生命極限證明自己生命價值的旅遊項目,這些項目為遊客培養自豪感。當遊客爬上一座高峰、跳一次蹦極、飛躍某一峽谷等征服某種艱難險阻,成功完成了別人無法完成或自己以前無法完成的事件時,自豪感就產生了。比如極限運動需要冒受傷甚至死亡的危險,使人在跨越心理承受極限時獲得極大的愉悅感和成就感。當然景區配置項目一定要掌握好項目的難度,要讓遊客有選擇,大多數項目的難度要適度,即只要經過一定的努力就能夠成功,否則反而會產生挫折感。

(三)資源與環境管理方式:梯度開發或循環利用,「減」人數「增」植被資源與環境的多樣性是獨特遊客體驗的必要條件,也是新鮮感的基礎。沒有了生態多樣性,自然就不能給遊客帶來新鮮感。生態環境成為了景區的重要吸引物。在滿足經濟、社會和審美需要的同時,保證文化統一、基本的生態進程、生物多樣性和生命支持系統。對文物保護的「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指導方針,以及因地制宜,採用分區、容量控制、輪休等方法保證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利用,防止「吃祖宗飯、造子孫孽」的惡性開發。景區資源採用梯度開發模式:比如在溫泉度假區,50 63℃溫泉水用於供熱採暖;37 50℃用於洗浴;30 35℃用於養殖(魚、蝦、蛇)與景觀用水;20 25℃用於農業(浸種、育秧、種菜、養花)、泳池用水、濕地用水;10 20℃農田灌溉。或循環利用模式,如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桑基魚塘休閑度假村,其基本循環是:塘基植桑,塘內養魚,桑葉喂蠶,蠶桑廢棄物和蠶蛹喂豬,蠶沙喂魚,魚池中的塘泥肥桑,蠶繭加工後銷售市場。豬肉、魚、蠶等可供遊客食用、垂釣、或作為旅遊商品購買。基塘之間一環扣一環,它們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正是:「桑茂蠶壯豬肥魚大,塘肥基好繭多絲優。」 保護生態可以做「加法」,如碧峰峽,有意塑造紅、黃、綠、藍等五彩的森林景觀,種植一批紅葉,精心營造良好的生態旅遊環境,同時配套種植黃芪、蟲草、貝母、當歸等特產葯材,以及沙棘、薔蔽、花椒、紅豆杉等經濟植物,變單一林種為綜合資源。另一種資源管理方式是「減法」,就是對開發的限制措施。世界遺產管理中常見的減法包括:限制總體遊客數量,不讓遊客數量超過承載力;暫時的景點關閉;提供復製品對顧客開放,而將真品保護起來;實行分區:在重點文物區與游覽區之間設立緩沖區,減少遊客對珍稀文物的破壞;設置固定參觀路線;價格限制:對有些景點免費,而有些易受破壞的景點採用高價限流;移走人工製品:對一些易風化的文物,如摩崖石刻,採用搬遷的方法在博物館中保存起來,而不暴露在外。在我國的敦煌和九寨溝已經實行了定時定量方法來限制旅遊人數,莫高窟每日限定數百遊客進窟參觀,九寨溝每日限定2000遊客進區旅遊,對國外遊客如日本遊客實行預約參觀。黃山則實行輪休制度。蘇州開始通過政策杠桿與價值杠桿來達到保護園林的目的。在碧峰峽,為保證統一規劃,萬貫集團斥資1000多萬搬遷了景區內的數十戶農產,其房屋除一部分改作竹製別墅外,其餘部分全部拆除,恢復自然狀態。

(四)社區參與和旅遊扶貧社區是塑造遊客體驗的重要道具,社區參與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社區居民對景區開發的影響感受最深:二是社區居民本身是構成遊客體驗中「友好氣氛」的必要成分。促進社區發展實質上是保護了文化的多樣性。社區為遊客的新鮮感以及親切感提供必要的基礎。景區開發要帶動社區發展,增加地方就業、社會收入與人民生活水平。在老少邊窮地區,旅遊扶貧是中國特色的景區開發的必要使命,2000年8月六盤山旅遊扶貧試驗區開工,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旅遊扶貧試驗區。廣東、貴州與海南紛紛仿效並且在通過旅遊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獲得巨大成功。 (五)景區服務:親切感的源泉員工服務是遊客親切感與自豪感的重要來源。在地中海俱樂部,導游是地中海俱樂部的靈魂。像朋友一樣與遊客同吃同住同娛樂,與遊客打成一片。又像一個節目主持人,風趣幽默、恭謙勤快、對遊客有求必應。在共同營造景區氛圍中,員工起著主導作用。這表現在對遊客的服務行為上,包括微笑、眼神交流、令人愉悅的行為、特定角色的表演,以及與遊客接觸的每一細節。現在的服務業特別重視服務情景中的員工與遊客面對面接觸的真實時刻管理,這一切都為了給遊客一個快樂體驗。

熱點內容
遼寧商務車出租價格 發布:2025-05-14 12:01:21 瀏覽:615
廣州快遞電動三輪車價格 發布:2025-05-14 11:53:54 瀏覽:194
沃爾沃越野怎麼樣 發布:2025-05-14 11:40:19 瀏覽:611
越野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4 11:39:55 瀏覽:608
大型製冷車價格及圖片 發布:2025-05-14 11:35:58 瀏覽:291
豪車釣大學生視頻 發布:2025-05-14 11:26:48 瀏覽:107
雪佛蘭越野創酷 發布:2025-05-14 11:23:11 瀏覽:331
昭通東方汽車價格 發布:2025-05-14 11:22:26 瀏覽:506
豪沃牽引車高度是多少 發布:2025-05-14 11:18:15 瀏覽:19
08款愛麗舍內飾圖 發布:2025-05-14 11:12:06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