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豆豆和爸爸去旅遊教案
『壹』 大雪後的某一天豆豆和爸爸從同一點出發沿著同一方向分別不測一個圓形花圃的周
(60÷6)×(72×3),
=10×216,
=2160(厘米);
答:花圃的周長是2160厘米.
『貳』 小班美術教案 小螞蟻去旅行
小班美術活動:螞蟻搬豆
龍海市華僑幼兒園
金曉雲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天真無邪,他們會和娃娃自言自語,會對花草說悄悄話,在他們眼裡萬物都是有生命的,他們喜歡用動作與語言和它們交流,而動物更是深受孩子們的喜歡。這幾天發現孩子們上廁所或洗手完喜歡聚在台階下看螞蟻,
對螞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天天「看望」螞蟻,還會在一起討論螞蟻。這一發現說明孩子們對螞蟻產生了興趣,有了探究螞蟻世界的慾望。有了這個良好的動機,我開始收集資料,組織孩子們更清楚地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徵,
使孩子們學會簡單勾畫螞蟻的形象。從而進一步發展幼兒觀察、繪畫能力,培養幼兒關心身邊事、物,關心動物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認識螞蟻的基本外形特徵,並學會畫出簡單動態。
2、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培養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視頻材料、操作教具、油畫棒、示範用大白紙;
白紙、勾線筆人手一份
事先在黑板上畫上一粒大蠶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入
一天,天氣晴朗,小螞蟻丁丁准備出去玩。剛出洞口,突然丁丁發現在洞口不遠的地方有一粒香噴噴的豆豆。丁丁高興地想:這粒豆豆肯定很好吃,要是能把它帶回洞里大家一起吃,那該多好啊!丁丁使勁地左推推右挪挪,可是小螞蟻丁丁的個頭實在太小了,它怎麼也搬不動這粒大豆豆。「這可怎麼辦?要是搬不回洞里,那真是可惜啦!」「有啦!」突然,丁丁開心地跳起來,他想出了個好辦法,趕緊跑回洞里叫上幾個好朋友,大家一起使勁,「一、二、三!」終於,好朋友們把大豆豆抬回了洞里,大家一起開心地美餐一頓。
(二)觀看視頻(兩遍)
1、帶問題欣賞:老師把這個故事播放出來,大家想看嗎?小朋友要注意看看小螞蟻長什麼樣的?
2、觀看第二遍時把畫面定格,觀察小螞蟻:小螞蟻長什麼樣?它由哪幾部分組成?(幼兒回答)
師幼共同小結:小螞蟻由頭、胸、腹組成,頭上長著一對觸角,一雙眼睛和嘴巴,身體上長著六條腿。
(三)示範畫法
1、出示操作教具,演示動態
2、示範畫法
(邊操作邊直接將教具貼在黑板上,並同時在大白紙上示範。)
(四)幼兒作畫
1、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2、鼓勵 幼兒添畫喜歡的景物,使畫面更加豐富。
(五)延伸活動:歌表演《螞蟻搬豆》
課後反思:
本班幼兒自從學習歌曲《螞蟻搬豆》後對螞蟻的興趣陡然加大,一有機會就圍在台階、牆角觀察、議論著螞蟻。《綱要》中指出:「幼兒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中主動地學習和發展的」。教師除了要為幼兒提供活動及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也要善於發現幼兒在生活與活動中的興趣點,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保障,從幼兒的興趣著手,我選擇了這一活動內容。幼兒園教育雖然有語言、社會、藝術、健康、科學五大領域之分,但是教育教學中它又是一個整合的關系,每個領域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在本次活動剛開始時,我讓幼兒欣賞視頻《螞蟻搬豆》,全班幼兒邊唱邊欣賞,生動的畫面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快樂的情緒,興趣十足。由於小班幼兒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傳統的灌輸法、訓練法枯燥無味,孩子們不感興趣,效率差。我製作了皮影「螞蟻」,通過操作各種動態,再次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整個教學過程是在幼兒一邊欣賞,教師一邊示範中渡過的,孩子們在積極又輕松愉快的狀態下獲得了交流,學到了本領,體驗了成功。由於考慮到小班幼兒集中活動時間不宜過長,因此在觀察畫面語言交流和操作皮影各種動態的環節上略顯倉促,如果再多請些幼兒來參與的話,相信孩子的觀察會更全面,理解會更深刻。
『叄』 豆豆和爸爸媽媽去動物園。上午8點多從家裡出發,臨出門,豆豆看了橋上的掛鍾,鍾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正好重合
鍾面上時針和分針每小時都會重合一次,也都會成一直線一次。
上午8點多從家出發,時間應該是8點42分左右
下午3點多回家,該是3點57分左右。
『肆』 豆豆和爸爸出去玩的拼音
豆豆和爸爸出去玩的拼音:dòu dòu hé bà bà chū qù wán
希望幫到你 加油
『伍』 星期日豆豆和爸爸跑東岳山公園,進公園後,有20分鍾走了全程的2/5,接著游泳25分
前20分鍾為2/5 也就是說是 4/10 後25分鍾走了1/2 也就是 5/10 2者相加 為 9/10 最後5分鍾 為 10/10 - 9/10 = 1/10 所以 前45分鍾走了全程的9/10 後5分鍾走了全程的 1/10
『陸』 科學豆豆疊高高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猜猜、看看,比較黃豆、赤豆、綠豆,並說說其特徵及用途。
2、了解、認識各種豆類食品,激發幼兒喜歡吃豆類食品。
活動准備:
1、幼兒人手一個豆罐(黃豆、赤豆或綠豆)。
2、相對應的豆製品及照片。
3、豆寶寶介紹自己的豆製品的錄音。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
(1)幼兒搖搖、聽聽、猜猜豆寶寶。
師:「今天,我們這里有很多的豆寶寶,你們願意和它們一起玩嗎?」
幼齊:願意。
師: 「那好,我們輕輕把小椅子下面的豆罐罐拿起來,請你輕輕地搖一搖、聽一聽、猜一猜裡面藏了哪位豆寶寶?」(幼兒自由交流)
(2)幼兒打開罐子,看看裡面到底藏了哪種豆寶寶?
幼A:黃豆。
幼B:紅豆。
幼C:我的是綠豆。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通過搖搖、聽聽、猜猜,一下子激起了他們的興趣,把他們引入了活動中,為下面的活動作了鋪墊。)
2、自由探索。
(1)聽聽、看看、說說三種豆寶寶的不同。
師:「老師這邊也有三個豆罐子,我來搖一搖,你們聽聽會發現什麼小秘密?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幼齊:不一樣。
師:「為什麼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呢?」
幼A:因為裡面裝得豆豆不一樣。
幼B:有的豆豆小,有的豆豆大。
幼C:因為有的是綠豆,有的是赤豆。
幼兒自由取出一粒豆寶寶,看看長得怎麼樣的?和旁邊的小朋友的比比,看看是不是一樣的?
師:「看看你的豆豆是長得怎麼樣的?和你好朋友的有什麼不一樣啊?」
幼A:我的豆豆是紅色的。
幼B:我的是綠色的,是綠豆。
幼C:我的是黃豆,比多多的綠豆大。
幼D:我的和米沂的也不一樣的,我的是紅色的,她的是黃色的。
(評析: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自由探索、自由討論,通過和好朋友的豆豆的比較,發現它們的不同,不是教師一味地灌輸孩子們的知識,是他們自己找到的、自己發現的,因此在此他們也玩得很開心,同時也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知識。)
(2)送豆寶寶回家。
師:「它們的顏色、大小、形狀不一樣,那把你手裡的豆寶寶送到它們的家裡去吧!」(幼兒根據豆豆的標記送它們回家。)
(3)幼兒討論:你喜歡哪種豆寶寶?為什麼?
幼A:我喜歡黃豆寶寶,它可以變成豆腐吃的。
幼B:我喜歡綠豆寶寶,我吃過的。
師:「對,豆寶寶的本領可大了,它能做成很多好吃的食品。現在,我們就去參加一個豆製品展覽會,看看你喜歡的豆寶寶變成了什麼?」
3、幼兒交流討論:
(1)你喜歡的豆寶寶變成了什麼?
幼A:我的變成了豆腐。
幼B:黃豆寶寶變成了豆漿。
幼C:我的是綠豆湯,是綠豆寶寶變的。
幼D:豆沙是紅豆寶寶變的。
(評析:通過這一環節,發現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是很豐富的,在家常見的、常吃的一些豆製品還是可以認出來的。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食品,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同時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2)把豆製品送到相應的豆寶寶那裡。
(3)看照片,請豆寶寶檢查。(聽錄音)
(評析:孩子們自由選擇,並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送它們回家,再看照片、聽錄音讓孩子們自己檢查、自己發現錯誤,以他們為中心,提高他們的參與性,同時在集中注意力看聽時,對豆製品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
4、小結:小朋友們真棒,豆寶寶很開心,要謝謝你們。豆寶寶不僅可以做這么多好吃的食品,而且都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所以我們要多吃、常吃豆製品,讓我們身體長得棒棒的!
活動評析:本次活動採用農村特有的資源:黃豆、赤豆、綠豆,這三種豆也是孩子們常見的、比較熟悉的,較為他們接受。在活動中,讓孩子們搖搖豆罐、聽聽聲音、猜猜豆豆,一系列的自由探索,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起了他們的興趣。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不僅掌握了一些豆豆的特徵和用途,還知道了它們所做成的相應的豆製品,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以孩子為中心,自主性有了一定的提高。
『柒』 小班教案科學《小豆子旅行記》及反思
小腳丫是孩子們再熟悉不過的人體器官,在幼兒園里小腳丫每天奔跑、做游戲、踢球…..但是孩子們並不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小腳丫,也很少有機會去仔細觀察自己的小腳丫。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對自己的身體、器官有初步的保護意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一 多種渠道認識小腳丫在認識小腳丫的結構和功能的環節中,我調動了幼兒的視覺和出觸覺,讓幼兒看一看自己的小腳丫;數一數自己的腳趾頭;撓一撓朋友的腳底心;摸一摸自己的腳背;走一走各種質地的毯子。通過這一系列的感官參與,讓幼兒了解,自己的小腳丫由腳心、腳背和腳趾組成,自己的小腳丫能感受出不同質地的材料。當然在走不同材質的毯子過程當中,我也考慮到了各種感覺的對比:軟的和硬的、冷的和暖的、光滑的和粗糙的等等。
尤其是在撓腳底心、數腳趾頭和走毯子的環節,孩子們非常高興,感覺像是在做好玩的游戲。
二 情節貫穿始終,動靜交替在本次活動中,我創設了小腳丫旅行這一情節,始孩子參與活動的時候更加投入,避免了單一、枯燥的說教。小腳丫旅行--休息--旅行,這也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動靜交替,保證了活動的效果。
三 把孩子零散的生活經驗歸類"小腳丫有這么多的本領,我們該怎麼保護它呢?"教師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孩子們暢所欲言之後我只是對他們的答案進行梳理歸類和補充。並進行引導:你的腳趾甲長不長?我們應該怎樣坐電瓶車呢?
四、反思不足本次活動存在以下不足:
1、在走毯子的過程當中,沒有關注到後面的小朋友,前面的孩子已經走完了一種材質的材料,後面的孩子還沒有跟上。可以等孩子都走完之後再集體回憶討論。
2、自主學習的環節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思維,我把小腳丫的功能歸納為:跑、跳、踢、跺、走,但我應該給孩子更多自己回憶的機會,相信孩子會給出更多令人驚喜的答案。
3、最後的結束環節教師無話可說,可以藉助怎樣穿襪子的兒歌,幫助小班幼兒學會穿襪子。
『捌』 豆豆和爸爸媽媽一家三口乘車外出遊玩往返的交通費是多少單程票價成人每人62.5
如果豆豆是兒童票,半價的話。他來回就是相當於一次全價票。全家人來回,那就是
62.5x4+62.5
=250+62.5
=31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