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年汽車價格
A. 中國汽車價格的構成
幾乎一半稅(100%),25%是關稅(國際通行標准),其他就是些海關等相關部門與銷售商分級倒手的「利潤」了。
B. 我國歷年的汽車總銷量
2006中國車市全球第二 消費高峰到來
www.eastmoney.com 2007-01-12 11:09 錢嬋娟 東方早報
【字體: 大 中 小】 【收藏】 【復制網址】 【列印】
中國私車消費高峰宣告到來。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昨天公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汽車銷量超過72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25%,第一次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新車銷售市場,世界總銷量的1/10。
汽車銷量的大幅增長,私車消費是主力。統計顯示,去年商用車銷售了204萬輛,同比增長了14%,而乘用車全年銷量首次超過500萬輛,達到518萬輛,其中轎車佔到74%。據了解,在2006年銷售的383萬輛轎車中,私人購車佔到了約八成。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今年國內汽車銷量仍可達到15%左右的較快增長,總量將超過800萬輛,到在2010年將爬升到1000萬輛,而到2020年將達到2000萬輛,從而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新車銷售市場。目前美國的新車年銷量在1600-1700萬輛之間。
自主品牌崛起
昨天公布的統計顯示,上汽集團去年以122.4萬輛的銷量繼續穩居車市銷售冠軍,領先了一汽集團近6萬輛,領先第三名的東風汽車近30萬輛。據悉,如果將占股51%多的韓國雙龍銷量計算在內,上汽去年的銷量高達134萬,同比增長了27%。
值得注意的是,與2005年不同,2006年汽車銷售前十大汽車廠家中,奇瑞由去年的第8位上升至第7位,去年排名落後的華晨今年隨著駿捷的發力,取代江淮汽車躋身十大之列,並位居第9位。
在乘用車市場,奇瑞表現最突出,從去年的第7升至第4,成為首個銷量破30萬輛的自主品牌車企。
據統計,自主品牌乘用車全年累計銷售214.67萬輛,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47%,其中自主品牌轎車累計銷售98.28萬輛,占轎車銷售總量的25.67%。
利潤突破700億
車市總體向上,也讓各大車企賺得盆滿缽滿,從而徹底告別了前幾年「增產不增收」的尷尬局面。
昨天,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預計,2006年乘用車行業的利潤將比2005年高出60%。中國銀河證券預測則顯示,2006年汽車行業利潤總額將突破700億元,達到2003年以來的歷史最高水平;較上年同期增長38%,且利潤增長水平比收入增長快。
據統計,2006年前10個月,全國汽車行業較大規模企業累計實現利潤606.92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汽車製造業增長最為強勁,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75.32億元,同比增長54.88%。
據了解,前兩年車市增產不增收與車企大規模發動價格戰有關。對此,饒達預計,由於市場形勢好,今年年初廠家較集中的降價可能推遲到2月底或3月初。
◇相關鏈接
去年十大轎車廠商銷量
上海通用36.54萬輛
一汽大眾34.12萬輛
上海大眾34.06萬輛
奇瑞27.24萬輛
北京現代26.18萬輛
廣州本田22.43萬輛
一汽豐田21.04萬輛
吉利20.43萬輛
神龍20.13萬輛
東風日產19.89萬輛
C. 中國家用小轎車價格走勢分析
我國家用小轎車價格走勢分析
摘要:由於影響我國汽車市場的因素實在太多,特別是國家宏觀經濟及政策對汽車市場的影響更為深重,從而造成我國汽車市場長期處於波浪式增長的態勢,每一個增長周期都要經歷從波峰到波谷再到波峰的過程。2001年年底我國加入WTO以後,我國汽車市場特別是轎車市場連續兩年超高速增長,進入2004年,我國轎車市場開始顯現出增長乏力的跡象,轎車需求急劇下降,企業及經銷領域庫存激增,價格戰此起彼伏,消費者持幣代購情緒嚴重,汽車廠家利潤大幅減少,大批企業進入虧損。本文擬就我國家用小轎車價格走勢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家用小轎車 需求 供給 價格 分析
一、需求方面分析
2002年是中國轎車市場瘋狂增長的一年,與2001年相比,增幅超過了55%,創造了中國轎車有史以來產銷增長最大的幅度。那麼,在過去的一年裡,轎車的價格到底下降了沒有?市場規模增長的動力是什麼?
從2001年年底到2002年一季度,媒體對價格的炒作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爆「炒」降價的理由是:認為2001年年底入世後,關稅大幅度下降,配額增加,將導致進口車潮水般地湧入中國市場,形成對國產車價格的打壓;而且,受影響最大的是中高級轎車和中級轎車。於是,從2001年12月開始,一些廠家終於開始降價,直至一季度,市場均以降價為主旋律。我們將2002年1月的價格指數定為100,指數大於100表明市場銷售平均價格上漲,小於100表明市場銷售平均價格下降;將2002年1月的市場規模定為100,高於100表明市場規模擴大,低於100表明市場規模縮小。
從《中國轎車價格指數》圖可以看出,1~4月市場價格平均指數直線下降,主要是人們在等待進口車降價,進而推動國產中高級轎車的降價;去年年底,雖然很少有媒體炒作降價題材,但從關稅角度判斷價格走勢的思維定式已經形成,因此從9月開始,市場銷售平均價格開始下降,10月份微弱反彈,以後一路下跌,價格平均指數再次步步走低。最終計算的結果顯示,去年1月我國轎車的市場銷售平均價格為14.99萬元,全年的平均價格為15.02萬元,消費價格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微弱上漲。4月份價格最低,達到14.41萬元,8月份最高,達到15.48萬元,總體看,價格波動的振幅僅僅為7.1%,最大差額為1.07萬元。
從市場銷售結構看,造成市場銷售平均價格走低的原因是消費者購買相對低價位車。2月份中級轎車和普通級轎車之和與1月份相等,同為轎車總銷售量的86%,但是,2月份低於市場銷售平均價格線的普通級轎車所佔比重增長了3個百分點,高於市場銷售平均價格線的中級轎車下降了3個百分點;3月份中級轎車和普通級轎車的比例之和增加了1個百分點,同時中高級轎車的銷售比例下降了2個百分點;4月份中級轎車和普通級轎車之和回到86%,但是普通級轎車在其中的比例增加了3個百分點,同時微型轎車的比例增加了1個百分點。從前4個月的銷售結構變化數據看出,購買相對低價位的車是導致市場銷售平均價格下降的原因。無獨有偶,從10月開始,微型轎車的銷售比例每月增加1個百分點,中高級轎車每月下降1個百分點,普通級轎車每月增加2個百分點,中級轎車每月下降2個百分點。
這種購買低價位車、購買「受進口車沖擊小」的產品的行為,表明購買高價位車這部分人群對未來轎車市場價格走勢的預期——未來價格有望走低,因此消費水平下降。
5、6、7、8月市場價格平均指數不斷上揚。從結構的角度看,是相對高價格的轎車銷售比例在不斷增加。這表明,前4個月是人們購買低價車的能量得到了釋放,到5月正常的消費開始出現恢復性增長,8月達到市場銷售平均價格的最高峰。到10月,人們對進口車降價的預期開始增強,11、12月市場上的進口車價格連續走低,國產車市場銷售平均價格亦逐步走低,即對價格走低的預期導致對高價車的需求下降。
因此,心理因素是導致國產轎車市場銷售平均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從今年轎車市場銷售平均價格走勢分析,部分產品的降價對市場銷售平均價格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對擴大邊緣人群購買心理是有影響的,它使一些消費者提前了購買行為,從一些市調結果看,消費者購買的產品是比原來預期價格更高一些的產品。造成這種行為的動因,是值得業界研究的問題。
D. 為什麼中國的汽車價格那麼高
造成中國汽車價格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流通成本
這個流通成本包括,繁多的配件運輸費用。中國的收費站比肯德基的廣告都多。汽車配件的運輸、成品車型的物流運送到4S終端,都要花費不菲的物流費用,這些最終都要由消費者買單。
2、身份標識
這個大家也明白,在我國,汽車絕不是代步工具那麼簡單,更多時候,它要扮演一個身份地位的標識角色。買一款車,就是彰顯自己品位和地位的目的。我此前寫過,我國的部分汽車消費行為,是一種「有閑消費」,有錢,一是靠不勞動來表現,二是靠工具。汽車,在中國最初的叫法是「轎子車」。轎子是古代官老爺有錢人的交通工具,可見這種文化暗示還在支配、影響著我們現在的購車行為。當然,對有錢人來說,這些都是無可厚非的。不過,這種消費心理被有些汽車廠家所利用,北大經濟學教授鄭也夫先生說過,消費就是消費者與賣家市場的合謀。什麼意思呢,老話說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你喜歡面子,不在乎里子,那麼我就給你面子(我牌子口碑硬)。這個因素對某些品牌車價的抬高不無作用。
3、價格體系
我國汽車市場發展還不成熟,政府的價格監管體系更是不完善,前一陣還煞有介事的拿進口豪車開刀,各種原因大家都明白,此處不多說。臨走多說一句,還有設計專利問題,山寨層出不窮,政府偏袒國內企業,看著是好意,其實對自主來說,是助紂為虐。
4、中西合資利潤疊加
在我國,合資車企都是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共同控股。這樣一來,同一款車就得分出兩份利潤來,你拿一份,我拿一份。這與一款車在它的本國直接銷售來說,多出了一份利潤。利潤從哪裡來,消費者最終買單。
5、汽車角色的不同
在中國和發達國家,汽車扮演的角色不一樣,這點前面也提到過了。在我國是面子身份的象徵,在歐美發達國家,汽車的角色更多帶有使命屬性,就是代步工具、生活工具。高度發達的汽車工業和相對便宜的價格和高收入,讓汽車在他們那裡擁有起來比較容易,所以其身份象徵意義被削弱和淡化了。汽車逐漸成為一種和日常消費品差不很多的物品,一件商品一旦不稀缺(追求意義上的稀缺),也就不那麼昂貴了。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E. 中國近幾年車價格走勢
從13年汽車價格開始走低,近期油價大跌,汽車也隨之大降價,預計明年4月分有價上漲,車價會增加
F. 汽車價格全國統一的嗎
經銷商之間的級別不同,所以廠家給的貼息和返利不同,再有就是各地區有區域的政策不同,北京的價格偏低正常,所有的政策都像北京傾斜包括高考政策都不一樣的
G. 目前(2010年)中國所有小轎車的價格是多少誰能詳細的告訴我
所以的價格從2萬多——100萬不等
H. 中國車價的走勢
中國投資咨詢網訊 據對全國36個大中城市監測,3月份國產汽車價格溫和走低,進口汽車價格止跌回升,市場銷量保持平穩增長。
3月份,國產汽車價格比上月下降0.26%,比去年同期價格下降0.41%。其中,乘用車價格以降為主,環比下降0.46%,比去年同期下降3.45%;商用車價格由降轉升,環比由上月下降0.47%轉為上漲0.16%,比去年同期上漲4.13%。進口汽車價格止跌回升,環比上漲3.19%,同比上漲5.07%。
國內汽車市場受國家扶持汽車消費政策及汽車生產廠家降價促銷影響,銷量較去年底與去年同期均有上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勢頭。預計後期,汽車市場供給和需求均會有所增加,價格將呈平穩偏低走勢。
I. 中國車主平均每年消費多少錢
所有接受調查的車主均表示,隨著油價不斷上升,養車成本中油費的支出成本最大。綜合調查情況來看,養一輛車,一年所需成本在1萬元左右,而油費就佔了總成本支出的50%;維修保養費用則佔30%,保險和養路費13%;停車費和洗車費用5%,其他費用佔2%。
燃油費支出佔一半
今年以來,油價一路上揚,並先後進行了7次調價。油價上漲,不但影響了汽車銷量,也增大了有車一族的用車成本。60位接受調查的車主紛紛認為,從他們在用車中統計出的養車成本情況來看,油費一直位居各項養車成本榜首,讓他們感覺到了養車的壓力不小。一位姓鄧的車主說:「只要有了車,哪怕再節約,每個月都不得不開支幾百元錢的油費。」
買上品翡翠難?這的翡翠成色好,原產地...
廣告
買上品翡翠難?這的翡翠成色好,原產地...
一位姓張的車主以他的1.6L車為例,這個排量的車油耗一般在6.5升/100公里;以一個月行駛1500公里計,月用油量為100升左右,油費支出就是400多元,全年就需要支付油費5000元左右。一般情況下,1.6L車每年用車成本在1.1萬元左右,油費開支就佔了50%。可見,油價上漲後,燃油費成為養車成本中最大的支出部分。
保養費用最高達5000元
汽車只要一啟動,哪怕是剛買的新車都會有磨損,並隨時有可能意外「生病」。所以車輛保養維修是所有有車一族必須面臨的問題,加之配件價格居高不下,因此維修和養護產生的養車成本費用為數不小。調查中,有的車主此項支出最高達5000元!
在參與調查的車主中,40%車主的月維修保養費用在200元內;有30%車主的月均維修費用在200-300元;8%的車主月均保養費用在1000元左右。從調查的數據分析看,一般情況下,車主平均月維修費用為175元,年維修保養費用大約為2000元。
保險費用佔15%
車輛上牌和年審時,有關部門只要求上第三者責任險,也確有不少人只給愛車上了第三者責任險。調查顯示,這一比例大約為31%。但參與調查的有車族,33%的人上了4項基本險,36%的上了全險。不同價位的車輛所上保險也有一定的差異:車價10萬元以內的車,僅投保第三者責任險的比例最高,上全險的比例最低;車價20萬元以上的車,上全險的比例最高。
保險費率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當前費率為准,根據本次調查的情況來看,轎車年平均保險費用一般在2000元左右,佔一年養車總成本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