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和武漢哪個地方豪車多
① 中國哪些城市豪車最多
要看你按人口還是按總數
按總數 北京 上海 杭州 溫州 金華 成都 深圳 廣州 唐山 寧波
按人口 金華浙G 500萬人口
② 全國私家車最多的是哪前十城市
第一城:北京 60萬輛
目前北京機動車總量已突破180萬輛,其中,私家車保有量接近60萬輛。「北京車很多」與「北京風很大」共同成為關於北京兩個非常鮮明的特色。北京二環的塞車長龍在中國整個汽車歷史上都令人嘆為觀止,這樣的奇觀,每天都能出現。北京很大,環線達到六個以上,如果沒有車,對於一個並不富裕但已經安家的人來說絕對不是噩夢而是徹頭徹尾的災難。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在未買房之前先成為了車主,這並非慾望,而是無奈。加上北京的復雜路況,許多人有車卻仍然離幸福很遠。盡管汽車很快,但是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實在非常擁堵。
第二城:成都 49萬輛
成都人愛吃愛耍。「安逸」是每一個外地人來成都後學會的第一個本地名詞。成都人捨得吃,捨得耍。遠在幾十里路之外也要舉家浩盪前往。他們對華陽美食和對三聖鄉第一朵梅花的追捧,遠遠超過任何一個外地人對生活的定義。沒有汽車,成都人的生活會失色很多;沒有汽車,成都就不成為「天下第一耍都」;沒有汽車,就沒有與日激增的「川A」牌照汽車,就沒有整個大成都欣欣向榮的幸福生活。
49萬輛,這並非成都人打腫臉充胖子得來的數據。成都人講實惠多於要面子:拓拓是大家公認的好車,QQ是年輕人代步的寵物。「代步工具」是成都人對汽車價值的還原。對於那些非10萬元車不買的某些城市的人,成都人只能說,你以為打車是時尚,擠公交表示你接近生活,我們並不反對,但開著3萬元的小車帶著老婆去都江堰河邊喝喝茶,才是真正的成都生活。
第三城:廣州 42.3萬輛
廣州私家車擁有量大約為42.3萬輛。在廣州,擁有一輛私家車並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擁有汽車的原因也更加單純,那就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像成都人,有一點錢就尋思著買車,好象其他城市的人買輛電動車的心態。廣州私家車是小康的標志,因此私家車的檔次是成都不能比的。因此廣州的私家車慾望成分頗少,更多的是一種自然需要。為了方便吃遍城裡每一家小吃而買車的慾望,在廣州基本不可能出現,那是因為廣州人比食慾更大的慾望還多得多。
第四城:杭州 30萬輛
在中國休閑城市「NO.1」的問題上與成都糾纏不清互為對手的杭州,在財富上絕對具有壓倒性優勢。但在居民幸福感的問題上,成都還要略勝一籌。尤其是當杭州郊區房價已經飈升到6000元/平方米均價時,成都的市中心錦江邊才剛剛超過4000元/平方米。在成都,市中心有套房子,再買一套在郊區度假或出租已經是普遍行為;而在杭州,眾多沒有車的白領只能住著號稱中國最休閑城市的按揭房,過著很不休閑的生活。接近30萬輛的私家車擁有量比成都少的不僅是數量,還有生活的質量。因為雖然杭州30萬輛私家車的總價遠遠要比成都49萬輛的要高,但很多在杭州打拚的人仍然會說,質量高的生活,需要高成本來保證。
第五城:天津 30萬輛
天津汽車保有量已經突破100萬輛,其中私家車超過30萬輛。天津對於有車人來說是個幸福的城市,因為開不遠就可以吃到地道的海鮮大排擋,四處可以游覽的地方很多,又沒有北京的巨大生存壓力,盡可趁著假期偷閑四處享樂。但作為直轄市的天津,又作為坐擁天津一汽這個家用轎車大品牌的城市,竟然比成都還少近二十萬輛私家車,實在還要繼續努力!
第六城:重慶 25萬輛
離成都最近的大城市重慶,私家車擁有量剛到成都的一半。這不代表重慶人不愛玩,對汽車沒有慾望。只能說重慶人對私家車的慾望沒有成都人這樣強烈。爬坡上坎的山城,汽車當然是首選的交通工具。公用交通系統的發達尤其是超級便宜的「的士」,讓養車的負擔凸現出來,比起瀟灑的成都人來說,還是在慾望上差了一截。
第七城:上海 24萬輛
上海的私家車擁有量是北京的五分之二,約為24萬輛。這絕對不是上海人買不起車,而是因為上海人不屑於買車。對於愛面子的上海人,拓拓是絕對拿不出手的;QQ是嗤之以鼻的;富康是難看沒有面子的;桑塔納是做計程車的……這樣一來,10萬元以下的優質家轎被排除,能夠進入上海人視野的汽車起價已經在10萬元以上了。且不去論能夠負擔得起此檔次家轎的人有多少,僅僅是這樣的購車心態,就已經沒有什麼樂趣而言了。當汽車成為群眾鬥富攀比的工具時,它離幸福只會越來越遠。
第八城:蘇州 24萬輛
江蘇經濟最發達的蘇州市,私家車擁有量已經超過24萬輛。婉約的江南派在新世紀以「富甲天下」的面目示人,靠得是特有的精明和應變的思維。但是在江浙富人們都還在為財富而苦心爭斗的時候,成都月收入2000元的市民已經琢磨著秋天開車到新都橋看紅葉去了——就像那個曬太陽的漁夫與富翁的對話一般,生活著奮斗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第九城:武漢 5萬輛
就武漢市而言,現有的機動車總量已達49萬輛,但私家車的保有量在5萬輛上下。其中摩托車就達24萬輛之多,占機動車總數的一半。作為東風廠的所在地,這樣的保有量顯得太過稀缺。與其稱為「汽車城」,不如稱之為「摩托城」更貼切一些。滿城開著非常野的愛麗舍計程車,遠比極少的私家車更能夠代表武漢這個城市的汽車氛圍。
第十城:鄭州 4.5萬輛
中原第一城的氣概,一馬平川的絕佳路況,卻很難孕育出龐大的私家車擁有隊伍。雖然經濟飛速發展,城市日新月異,但對「安逸生活」的理解,就像河南人的美食無法與四川相比一樣,鄭州在私家車還停留在一個「理想化」的層次。月收入2000元的一個中原人士,用按揭的手段購買一輛私家車用以玩耍,幾乎是天方夜譚。也正因為如此,自駕游、假期、草原、山水……這些在成都司空見慣的字眼,在中原人眼中卻意味著奢侈。不僅僅是因為地理條件所限,更是因為「走得不遠,心才不夠遠」。
③ 成都和武漢哪個發達成都和武漢哪個地方好
1、經濟水平,二者很接近,其實成都重慶一直就是地處西部的中部城市,和中部的武漢屬於一個級別,就正規收入而言,武漢應該略高,但成都的第三產業,尤其是服務業很發達,因此,非工資收入成都應該比武漢高。
2、宜居水平,這個,絕大多數會選擇成都,成都的氣候比武漢好,冬無嚴寒,夏少酷暑,即便是酷暑濕熱,也比不上武漢。成都的物產相對比較豐富,生活消費,尤其是飲食,全國屬於較低水平,當然武漢的九省通衢,也使得流通行業很發達,物價水平也不錯。至於交通,成都的地理位置導致出川走火車或汽車都不是很便捷,但武漢就非常方便。市區交通,由於成都是環形城市,故擁堵很厲害,但市區規模不太大,就算堵車,路上耗時也不太大,而武漢相對比較分散。
3、周邊環境的對比,我更青睞成都,成都是一個平原區,市區和武漢一樣生態多樣性差不多,但成都往西不遠就能進入盆地西部和川西高原,類似,峨眉、九寨、青城等環境非常優美,開車要不了多久就能到,夏天周末去山區休息,真是非常悠閑。
4、不過如果創業,推薦武漢,武漢的拼搏意識,外向型的心態更有助於事業的發展。
④ 武漢和成都的比較!
首先我是成都人,盡管對武漢也比較熟悉,但依然應該是管中窺豹,說錯了武漢朋友別介意。
經濟水平,二者很接近,其實成都重慶一直就是地處西部的中部城市,和中部的武漢屬於一個級別,就正規收入而言,武漢應該略高,但成都的第三產業,尤其是服務業很發達,因此,非工資收入成都應該比武漢高。
宜居水平,這個,我想絕大多數會選擇成都,成都的氣候比武漢好,冬無嚴寒,夏少酷暑,即便是酷暑濕熱,也比不上武漢。成都的物產相對比較豐富,生活消費,尤其是飲食,全國屬於較低水平,當然武漢的九省通衢,也使得流通行業很發達,物價水平也不錯。至於交通,成都的地理位置導致出川走火車或汽車都不是很便捷,但武漢就非常方便。市區交通,由於成都是環形城市,故擁堵很厲害,但市區規模不太大,就算堵車,路上耗時也不太大,而武漢相對比較分散。
周邊環境的對比,我更青睞成都,成都是一個平原區,市區和武漢一樣生態多樣性差不多,但成都往西不遠就能進入盆地西部和川西高原,類似,峨眉、九寨、青城等環境非常優美,開車要不了多久就能到,夏天周末去山區休息,真是非常悠閑。
不過如果創業,我更推薦武漢,武漢的拼搏意識,外向型的心態更有助於事業的發展。
因此,我的觀點,生活在成都更好,工作更應該去武漢。
對於川軍,我非常自豪,四川在中國永遠定位於大後方,不管是古代還是抗日以及大三線,四川都是國家的後方。而川軍為了國家的確貢獻了較大的力量。一直以來,就有無川不成軍(也有無湘不成軍)的說法,抗日戰爭中,川軍的部隊是最多的,也是犧牲最大的,類似血戰台兒庄中,川軍都以低劣的裝備抗爭日軍,川人尚武好鬥,也許是辣椒為四川人的基因帶來了一點血性吧,同時,個子不高的川軍也是一支吃苦耐勞的部隊,很多人以成都的悠閑去揣摩四川文化是不對的,其實除了平原區,四川絕大地方都是貧瘠的山區,生活非常艱辛,當然也就歷練出川人,尤其是川東人不服輸的性格。
不過話說回來,川軍在不怕死不怕苦的同時,也是一支缺乏指揮的部隊,四川人的小算盤意識,以及好鬥的意識,也造成了全國未亂蜀先亂的特點,而且一旦混亂,往往會造成軍閥林立,派系叢生,也就造成了川軍愛內耗,愛內斗的後果。
以上內容均為原創!
⑤ 在外地人眼裡武漢連成都都不如嗎
武漢和成都,在大家眼裡都是湖北和四川兩個最大的吸血城市。國家給的定位也差不多。想通過武漢和長沙帶動中部地區發展,通過成都重慶帶動西部地區發展。
武漢是全國的中心,武漢背靠長江,這是天然的優勢。成都巴蜀歷史文化悠久,外國人眼裡成都知名度很高
武漢的建築比成都修得好一些。成都建築限高,而且二環內老房子太多。成都就天府新區修的大氣上檔次,武漢的建築好很多。
成都人更多,經濟水平也比武漢高一些。另外成都的汽車佔有量全國第二,豪車更是多到bug的存在。外國領館數量超過兩個一線城市。
其實都差不多,你說的不如要看從哪方面看。
⑥ 成都和武漢哪個發達
成都市比武漢市要強很多。
1、GDP,2018年武漢14847億,人均13630元,湖北39366億元;成都15342億元,人均9.56萬,四川4.07萬億。成都總量領先,人均不如武漢,武漢占湖北37.7%,成都佔四川37.7%,比例幾乎相同,都將近4成。
2、常住人口對比,武漢人口1140萬人,成都1872萬人,成都人數遠超武漢。
3、面積對比,武漢8494平方公里,成都1.46萬平方公里。成都大於武漢。
4、教育上看,中學方面,武漢有3所中學位列全國百強,成都有2所中學進入百強;高校方面,武漢2所985高校,5所211高校,成都2所985高校,2所211高校。總體來看,武漢的教育方面要優於成都的。
5、從房價對比一下,武漢房價18119元/平方,成都是15545元/平方,武漢也要高出一截。
6、從人均收入來看,武漢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133元,成都是36142元,武漢勝出。
綜合上面的指標,武漢在人均GDP、收入、教育、房價上面佔有優勢,而成都GDP、人口、面積上處於領先。
⑦ 成都和武漢哪個更繁華
成都和武漢各有各的繁華。
成都,四川省轄地級市,簡稱「蓉」,別稱蓉城、錦城,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超大城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截至2020年,全市下轄12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總面積1433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成都常住人口2093.78萬人。
成都方言:
成都市方言分布情況: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和金堂縣的大部分地區講西南官話-成渝片;邛崍市、崇州市,大邑縣、蒲江縣和新都區、溫江區、都江堰市、郫縣、雙流區、新津區的大部分地區講西南官話-灌赤片岷江小片。
部分地區講東北官話;錦江區、金牛區、成華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等區和各個縣市的少數鄉村講客家語(該地稱土廣東話),以市郊洛帶鎮為中心的周邊十幾個鄉鎮最多;金堂縣少數鄉村講湘語;都江堰市部分地區講羌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成都
⑧ 武漢和成都哪個城市好,經濟哪裡發達
武漢, 因為武漢在各個方面都比成都要有優勢,「九省通衢」說的就是武漢,在美國時代周刊中說到:在50年後,武漢將會成為世界第二大城市,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⑨ 中西部最大的城市是哪個
成都
成都總部經濟中西部第一,全國第八。武漢第九,重慶未進前十
成都金融存款中西部第一
成都餐飲娛樂業中西部第一
成都軟體產業中西部第一
成都中西部私家車數量第一
成都國際機場中西部第一
成都奢侈品市場中西部第一
成都世界500強企業落戶中西部第一 207家
成都利用外資中西部第一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中西部第一
甚至內陸包括西部、中部、東北等區域
成都局部內陸第一的方面:
成都的外資吸引力內陸第一;
成都的總部經濟內陸第一;
成都的個稅報稅人數位居內陸第一;
成都的個稅總收入位居內陸第一;
成都的上市公司數量位居內陸第一;
成都的創業板塊公司數量位居內陸第一;
成都的存貸款總額位居內陸第一;
成都的金融機構位居內陸第一;
成都的金融後台數位居內陸第一;
成都的電影票房位居內陸第一;
成都的保費收入居內陸第一;
成都的機動車保有量、私人汽車保有量內陸第一;
成都的豪車保有量內陸第一;
成都的商品房交易量內陸第二,全國前三,次於重慶;
成都的領事館數量內陸第一,全國第三;
成都的稅收收入內陸第二,次於重慶;
成都的世界500強落戶數量內陸第一,2011年低已經207家
成都的專利申請和獲批數量內陸第一;
成都的地方稅收收入內陸第二,次於重慶(重慶由於省級,地方稅收比率高於地級市)
成都的富豪數量內陸第一;
成都的航空吞吐量內陸第一;
成都的行動電話用戶數量,內陸第一。
成都的進出口總額,內陸第一,高於大連。
成都實際利用外資,內陸第一。(與重慶有爭執都是60多億)
成都奢侈品行業內陸第一
成都內陸第一個開通地鐵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