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輛水氫燃料汽車價格
⑴ 加水就能跑的汽車真的來了,還叫汽車嗎
氫燃料汽車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就在前不久,青年汽車集團總部舉行了「全球首輛水氫燃料汽車」誕生儀式,這款車只需要加入水就能夠續航500公里。
不過這所謂的第一輛「燒水」的汽車並不是乘用車,而是一輛商用物流車,名為青年曼卡,是一輛卡車。這種技術如果用在體積和質量更小的轎車上,續航里程可以達到1000公里。
⑵ 全球首款氫燃料電池MPV,EUNIQ 7正式亮相!
9月13日,上汽大通MAXUS正式發布了旗下首款氫燃料電池MPV——EUNIQ7。這是上汽大通MAXUS繼2017年國內首款燃料電池寬體輕客FCV80商業化運營後,正式踏入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領域。值得一提的是,EUNIQ7也是全球首款氫燃料電池MPV,對中國品牌進軍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領域有著重要意義。
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的日益重視,氫燃料電池汽作為零排放的環保車型,與純電動相比,續航足、加氫快,與燃油車相比,又具有極強的節能減排屬性,必然是汽車工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像上汽大通MAXUS這樣的車企已經率先踏足了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領域,各國也在積極研發氫燃料電池汽車,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氫燃料電池車也會得到大規模普及,為用戶帶來更豐富的用車選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Nice車圈日報 | 法國斥巨資發展氫能源,Lucid Air起售價公布
【LucidAir起售價公布低於8萬美元】
據外媒報道,在經過了幾個月的宣傳和預熱之後,LucidMotor將於9月9日召開線上發布會,發布其純電高端轎車Air。按照慣例,在發布會正式召開之前,一些信息會提前公布。
9月4日,日立宣布,新成立的日立汽車電機系統美國子公司(,Inc.)將在其肯塔基州伯里亞(Berea)工廠研發、生產和銷售電動汽車電機。
該公司預計將從2022年開始全面投產,具體將取決於疫情影響情況;預計到2023年,該廠將有約200名員工從事電動汽車電機方面的工作,未來還將向本田汽車供應其產品。
日立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為了新公司,將重新整修工廠部分現有建築,規劃出空間打造新電動汽車電機生產線。此次成立新公司將進一步加強日立汽車電機系統公司在不斷擴大的電動車市場的業務基礎,以及滿足美國對電動汽車電機不斷增長的需求。
(註:以上配圖均來自網路,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並感謝!)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⑷ 「豪賭」氫能源!韓國現代加碼氫燃料電池,德國押寶14億歐元
一邊是混合動力,一邊是純電動,當汽車的動力形式進入到了新的時代,路徑之爭就始終沒有停歇過。
事實上,在終結內燃機的可行性方案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之前,這樣的爭論不可能停歇,且還衍生出了更多的備選,比如增程式、甲醇燃料、氫能源等等。
據外媒報道,2月26日,一位現代汽車高管表示,該公司及其下屬企業准備在今年內決定氫燃料電池系統新工廠的選址。同一天,現代汽車集團燃料電池部門高管JeonSoon-il在東京舉行的一個會議上表示,這座工廠將從2024年左右開始投產,具有每年生產10萬套燃料電池系統的能力,其中包括燃料電池堆和動力控制單元。
多次爆炸事故,已經引發業界對於氫燃料電池汽車安全的關注和擔憂,此前韓國居民團體爆發了抗議活動,不滿政府在他們的居住地建設氫能相關設施,在日本也出現過類似的民眾抗議。
另一方面,居高不下的成本,同樣制約著氫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現階段制氫成本居高不下,氫氣的特殊性又導致它的運輸成本高於其他燃料。
此外,一輛氫燃料電池車每百公里消耗的燃料費用是汽油車的3倍,柴油車的1.5倍,必須依靠大量的政府財政補貼做支撐,否則對於運營單位來說只能虧損。而對於車主來說,加氫站普及度較低,往往不敢遠距離駕駛,還是和純電動車一樣只敢在市內開一開,實際體驗並不好。
多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氫燃料電池在目前的大環境下,面臨的挑戰會比純電動車要大得多,推廣阻力也會更大。
鍾述
對於汽車行業而言,新能源時代的不確定性正在孕育一場即將到來的風暴,這就像是一場長跑,有耐力的人正准備把過去幾年儲備的力量在彎道釋放,耐力差的人則只能尋求奮力一搏。
到底會洗掉誰?我們不得而知,只能靜靜觀察。
圖片源自網路,侵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氫燃料電池汽車要「翻身」Mirai登陸北京車展,上汽發布EUNIQ 7
問個問題,氫燃料電池汽車是不是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了?
2020年9月13日,上汽集團正式發布「氫戰略」: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電池整車,旗下上汽捷氫科技達到百億級市值,建立千人以上燃料電池研發運營團隊,形成萬輛級燃料電池整車產銷規模,市場佔有率在10%以上。
目前,現代NEXO也已發展至第二代量產型NEXO,且在日前剛剛公布的世界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銷量排行中,現代還首次超越霸主豐田,成為新的氫燃料電池車的銷量王。
總結: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過6500輛,建成加氫站超過50座,形成初創企業400多家。全球新能源正在加速轉型,氫燃料能代表未來嗎,目前還無法下一個定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⑹ 據說加水就能跑上千公里「青年水氫燃料車」靠譜嗎
月22日晚6時54分的南陽日報網和次日的南陽日報頭版先後刊發了同一條內容——《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贊!》,報道稱水氫發動機在該市正式下線啦,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5月22日上午,南陽市委書記張文深到氫能源汽車項目現場辦公時,為氫能源汽車項目取得的最新成果點贊。
媒體報道和市委書記點贊的青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青年汽車)一並深陷輿論中,網友和媒體質疑青年汽車上演的是多年前的「水變油」騙局。
這家公司在成立一年後就為青年汽車設立50億的基金,可謂是大手筆。但是,上游新聞查詢發現,光大金控財金資本有限公司成立以後共有16筆投資,涉及行業有污水處理,建築等,並未涉及新能源汽車的項目。
在獲得此筆50億元巨額資金支持前,青年汽車旗下的三家公司已破產清算。蕭山法院2017年7月3日公布的一則法律文書顯示,三家公司為浙江青年蓮花汽車有限公司、浙江青年蓮花發動機有限公司、杭州亞曼發動機有限公司。
「青年水氫燃料車」是永動機?是否違反能量守恆定律?
現實不容忽視:上游新聞記者多方查詢發現,從2017年8月21日龐青年高調宣布公司生產出全球首輛水氫燃料汽車至今的2年間,未見有過一輛「青年水氫燃料車」交付的披露。
青年汽車兩年前也曾捲入「騙補」車企名單,該公司銷售給上海巴士公交(集團)有限公司245輛新能源汽車,實際安裝電池容量小於公告容量,因此吃了工信部的行政罰單。
⑺ 760Li 氫能 原來寶馬那個 hydrogen7是760啊怨不得少原來貴啊
210萬人民幣
BMW氫能7系車,世界上第一款供日常使用、幾近零排放的氫動力驅動豪華高性能轎車。寶馬經過28年數代氫動力汽車的發展與改進,終於實現小批量生產這款投入實用的氫動力汽車。2006年11月22日,BMW氫能7系誕生在柏林,並在不久前的2007年上海車展上完成了在中國的首演。6月19日,寶馬在北京對中國市場正式發布。
在首批100輛氫動力雙燃料7系車中,寶馬刻意在全球選擇那些出鏡率高的各行業意見領袖們作為其首批車主。不過,這款全新概念加上寶馬頂級車7系平台的「雙重豪華」車的價格至今仍是一個謎。
僅從外觀來看,只有細心的人才會發現,這款寶馬7系車只是發動機艙蓋相比一般車型略有隆起,側面的加油口上方多了一個特殊的燃料口。似乎只有車內方向盤中央右側的「H2」鈕以及外圍誇張的 「Hydrogen」(氫)字樣才能表明它的真實身份。
但這款車被寶馬稱為是氫技術與典型BMW轎車的動態性能、駕駛表現及舒適性的完美結合。外觀上的變化並不是為了讓其增添動感,而是為了能裝下比普通寶馬V12缸發動機稍高的雙燃料6.0升V12缸發動機,可以共用液氫燃料和汽油。
獨特之處在於,BMW氫能7系車除配有一個容量為74升的普通油箱外,還配有一個燃料罐,可容納約8千克的液態氫。雙模驅動為BMW氫能7系提供了超過700公里的總行駛里程:氫驅動,200公里以上;汽油驅動,500公里。駕駛者可以通過多功能方向盤上一個單獨的按鈕,手動完成從氫動力到汽油動力模式的轉換,而不會對BMW氫能7系的行駛狀態和性能造成影響。如果一種燃料用盡,系統將會自動切換到另一種燃料形式,保證燃料的持續供應。
BMW氫能7系還對車身殼體做了嚴格的改進,以適應新的驅動技術所帶來的局部變化。寶馬的工程師們開發出一種將碳纖維加固的塑料部件(CFP)和鋼制車身結構相連接的創新技術,使車身殼體達到更高的強度和硬度,確保了更高的碰撞強度水平和安全性,而重量只略微有所增加。
事實上,在汽車新能源的開發和研究上,世界上實力強大的汽車企業在緊抓眼前利益的同時,沒有忘記綢繆未來,但大多試驗車型目前還只能在車展上作秀,投入實用的極為鮮見。
寶馬則一直執著於自己的雙模式動力之路,即利用現成的內燃機技術來實現應對石油資源枯竭的解決方案。也就是說,發動機基本結構沒變,精心調整後它既可以利用汽油,也可以利用氫來驅動汽車。氫是一種可以循環利用的非石油資源,其排放物主要是水,污染極小。在寶馬看來,這是一種最有發展前景的動力系統,它既代表將來,又非虛幻之路。
不過,BMW氫能7系只能說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款氫動力車,而並非終極的氫燃料汽車,它目前使用的仍是汽油和氫雙燃料。開上這輛車的時候,你更別以為就可以肆無忌憚地享受免費空氣中的氫午餐——在中國還沒有加氫站,在國外僅有的幾個加氫站里,液氫的售價高達8歐元一公斤。而且,你還要當心,寶馬只是利用了氫,完成了液態氫的提取和加註,而液態氫易揮發的自然屬性依然如故。也就是說,即使不使用氫動力模式,你燃料罐里的氫氣也會在17小時後 (液態氫開始汽化的時間是17小時後)自然揮發掉5%。
但你絲毫不用擔心這個與航空火箭採用同樣燃料的汽車開起來會爆炸。那個關鍵的氫燃料罐採用雙層壁式結構,包括2毫米厚的不銹鋼板以及內罐和外罐之間30毫米厚的真空超隔熱層。
這種結構極大地降低了熱量傳遞,中間層可提供相當於約17米厚的styropor(一種聚苯乙烯)的隔熱效果。此外,內罐和外罐之間的連接部件採用碳纖維夾層,極大地避免了熱量傳遞。「把這里裝滿雪,13年才能融化掉。即使發生事故泄漏,放出來的氫也只會生成水,而不會像汽油那樣污染,更不會發生爆炸。」寶馬大中華區新能源戰略總經理貝恩特·哈森宇根解說道。
現在,寶馬推廣這款車要面對的一個最現實問題就是加氫站的問題。寶馬原本從國外帶來了全套加氫設備,想讓中國記者們盡情體驗,當天卻因為液態氫延遲到位而臨時取消了試駕。這個「意外」無疑加重了寶馬在沒有加氫站的地區推廣這款車將遭遇的困惑。
正如貝恩特·哈森宇根所說,「人類利用氫,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一次性沖刺。」這款世界上首供日常使用的氫動力轎車在量產之後,依然跋涉在馬拉松的賽道上,離完美的終點還遠。
開上BMW氫能7系車的時候,你別以為就可以肆無忌憚地享受免費空氣中的氫午餐——在中國還沒有加氫站,在國外的加氫站里,液氫的售價高達8歐元一公斤。
⑻ 華為氫能源汽車多少錢一輛
大概25萬-35萬左右。
華為汽車概念加固態電池加氫能源,發行價28.6萬元,現價25萬元左右,最高配價格34.49萬元。
氫能汽車,顧名思義,是以氫作為能源的汽車,將氫反應所產生的化學能轉換為機械能以推動車輛。氫能汽車分為兩種,一種是氫內燃機汽車(Hydrog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vehicle, HICEV)是以內燃機燃燒氫氣(通常透過分解甲烷或電解水取得)產生動力推動汽車。氫燃料電池車(Fuel cell vehicle-FCEV)是使氫或含氫物質與空氣中的氧在燃料電池中反應產生電力推動電動機,由電動機推動車輛。
現在製造氫氣的方法大概可以概括為兩種:
1)用電解水製造氫氣。這種方法會消耗大量的電能,理論上製造能行使1KM的氫氣的電能可以驅動汽車行使5KM。
2)用高壓水蒸氣注入天然氣的方法來提取氫氣,這個也是大部分的工業上製造氫氣正在使用的方法。這樣的方法在製造氫氣的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拓展資料:
1.氫燃料電池的問題和誤區主要有以下幾點:
1)氫氣的生產極其貴,目前生產的氫價格上遠高於油,而電的價格(就推動車跑相同的距離而言)只相當於油的15%左右,甚至更低,氫再低也降不到這個程度。
2)氫能源汽車的質子交換膜是用鉑金製造的,成本非常貴。豐田製造的氫能源的汽車售價大約723萬6000日元,差不多是364000人民幣。
3)儲存、運輸氫需要遠比電、油更高的成本和能源消耗,需要恆溫、高壓設備,危險性更高。氫氣的存儲其實遠遠比汽油和電池危險。
4)需要大量的加氫站的建立,目前這類的加氫站還太少太少。
5)氫氣是最小的原子,因此非常容易外泄,在長期不開的汽車中,很容易慢慢外泄。
⑼ 氫燃料汽車多少錢一輛啊
20萬左右 不過它很省錢的 功率很大 比常規汽車要大 碳排放量很少 能源便宜歐
⑽ 加水就可以跑的紅旗車
摘要 目前紅旗車正在研究,還沒正式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