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愷傑汽車配件
Ⅰ 清明上河圖的大概內容
《清明上河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傳世名作、一級國寶。《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平高超,而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
《清明上河圖》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采 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還有"王家紙馬店",是掃墓賣祭品的,河裡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梁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桿,以便船隻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象在大聲吆喝著什麼。船里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里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其實地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葯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綵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Ⅱ 幫我給孩子起個名字。謝謝
女孩~~~2010.05.23上午9點多出生。。。父親姓孫。媽媽姓趙、
公歷:2010-5-23 9點
舊歷:二零一零年四月十日巳時
生成八字:庚寅 辛巳 癸酉 丁巳
五行喜忌:缺土忌金
性別:女
推薦:孫羽君
名字五行屬性分別為:金,土,木
筆畫分別為: 10,6,7
拼音是:sun,yu,jun
姓名數理: 天格(11) 地格 (13) 人格 (16) 外格 (8) 總格 (23)
重名:整個中國大約有17個人和您同名!
另外兩個推薦:孫伊彤,孫婉月
Ⅲ 清明上河圖的中心思想
24* 清明上河圖
教學要求:
1.了解《清明上河圖》這幅珍貴的文化遺產及其在我國繪畫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歷史價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習文章表現的方法,邊隨著課文的描述邊展開想像、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在表現手法上有極高的造旨,加上這幅畫的時代背景離學生的年代較遠,學生要把握畫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理解層次,理解詞語。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在我國燦爛的藝術瑰寶中,有一顆瑤燦的明珠,那就是宋代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達幅畫到底都畫了些什麼?為什麼說它是一顆琅燦的明珠呢?讀讀課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聽課文錄音。這篇課文都講了些什麼?
介紹了《清明上河圖》這幅畫上畫的內容及特點。
2.出示《清明上河圖》。你從圖上都看到了什麼?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3.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想這幅畫的內容及特點。
三、這篇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紹《清明上河圖》的重要地位和歷史價值。
第二部分(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具體介紹《清明上河圖》畫卷內容。
第三部分(第五六自然段),講《清明上河圖》的特點及歷史意義。
四、理解詞語的意思
1.阡陌:田問縱橫交錯的小路。
2.參差:長短高低不齊。
3.人聲鼎沸:人發出的聲音咽雜。
4.巍峨:形容山或建築物的高峻。
5.鱗次相比:像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整齊緊密地排列著。
6.摩肩接窿:肩碰肩,腳碰腳,形容來往的人很多,很擁擠。
7.熙熙攘接: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8.戛然:形容聲音突然中止。
10.一絲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認真、細致,一點兒也不馬虎。
11.惟妙惟肖: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像。
五、鞏固練習
1.抄寫本課優美的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自學課文,理解內容。
教學過程:
一、自學課文。
自學提綱:
1.全文分哪幾個部分?每部分講的是什麼?
2.《清明上河圖》上畫了哪些內容?
3.作者是從哪幾方面表現《清明上河圖》特點的7
4.《清明上河圖》在繪畫史上的地位和歷史價值是什麼?
二、自學後討論:
1.圖上市郊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1)這是什麼季節?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3)這一部分寫出了人們的哪些活動?給你總的感覺是什麼?
2.畫面的第二部分畫了些什麼?
(1)「熱鬧非凡」是什麼意思?從哪兒看出熱鬧非凡?
(2)「人聲鼎沸」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作者能寫出這些聲音說明了什麼?
3.畫面的第三部分突出了什麼?
(1)從哪兒看出這「繁榮昌盛的景象」?「百家藝技向春售,千里農商喧日晝」是什麼意思?
(2)街上都有哪些人?課文是怎樣描寫的?
4.文章哪個自然段寫出了《清明上河圖》的特點?什麼特點?
5.為什麼說這件作品「極其珍貴」?
三、鞏固練習。
1.看圖說說《清明上河圖》的特點和歷史價值。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24 清明上河圖
田野 河岸 市井 街道
規模宏大 人物: 五百五十餘個
場面繁雜 牲畜: 五六十匹 畫技高超
(長不過兩丈 車轎:二十餘輛 藝術瑰寶
高不過一尺) 船隻:二十餘艘
房屋:三十餘幢
作業情況:優 良 中 差
課後反思
Ⅳ 清明上河圖的資料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960-1234)相當流行的題材,其中以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最為有名,他以清明時節作為引子,展開對汴京的精描細繪,是寫實風俗畫的傑作,受到歷代喜愛,因而有許多仿本的出現,其中最有名的是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1736年)合作畫成,可以說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時代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娛樂活動,因此增加了許多豐富的情節,如戲劇、猴戲、特技、擂台等等,畫的事物繁多,雖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卻是研究明清之際社會風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時,由於西洋畫風的影響,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並有西式建築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鮮麗明亮,用筆圓熟細致,界畫橋梁、屋宇、人物皆細膩嚴謹,是院畫中極精之作。
白壽彝(yí)任顧問的《中國通史(彩圖本)》
對《清明上河圖》的評價
全卷所繪人物五百餘位,牲畜五十多隻,各種車船二十餘輛艘,房屋眾多,
道具無數,場面巨大,段落分明,結構嚴密,有條不紊。技法嫻熟,用筆細致,
線條遒勁,凝重老練。反映了高度精純的繪畫功力和出色的藝術成就。同時,因
為畫中所繪為當時社會實錄,為後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歷
史資料。
《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在「張擇端」條內
對《清明上河圖》的評價
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畫家成功描繪出汴京城內及近郊在清
這是個有爭議的話題,關於清明上河圖。本來就有很多謎團,作者能畫出如此規模宏大的巨制,並不單憑他高超的畫藝,還要靠長期實地的觀察,所以畫出此圖決非一朝一夕的事,估計應在三年左右,約完成與1126年北宋滅亡之前。據說,此畫被金人所擄走。作者到南方之後,感慨萬分,因為懷念故都的繁華景象,於是又重新畫了此圖。至於,今天所見到的,是哪一幅,正爭論未休。
明時節社會上各階層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現的是勞動者和小市民。對人物、建築
物、交通工具、樹木、水流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處理,非常巧妙,整體感很強,具
有極大的考史價值。此後歷代繪制的都市風俗畫,無不受其影響。
Ⅳ 告訴我清明上河圖有關資料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具有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作者通過對清明節日北寧都城汴梁(今開封) 和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兩岸各階層人物活動情景的描繪,集中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一些側面。翰林張擇端(公元十二世紀),山東諸城人,是北宋末期職業畫家,曾在畫院任職,擅長畫人物、樓閣、舟車等。圖中所繪城廓市橋屋廬之遠近高下,草樹馬牛驢駝之大小出沒,以及居者行者,舟車之往還先後,皆曲盡其意態而莫可數記,全幅場面浩大,內容極為豐富。畫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廣泛而細致地描寫了各種復雜的社會形象和民俗風貌。《清明上河圖》這一不朽傑作,無論從繪畫藝術價值或從歷史價值而言,皆堪稱國之瑰寶。《清明上河圖》長525厘米,寬25.5厘米,其中計有人物684個,牲畜96頭,房舍122座,轎子8頂,舟船25隻,樹木124棵。《清明上河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傳世名作、一級國寶。《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平高超,而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作者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宋徽宗時為宮廷畫家。少年時到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游學,後習繪畫,尤喜畫舟車、市橋、郭徑,自成一家。 《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的代表作,曾經為北宋宣和內府所收藏。絹本、淡設色,高24.8厘米,長528.7厘米,原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 的建築和民生。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 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圖分 為 三個段落。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 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隨著騎馬 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還有王家紙馬店, 是掃墓賣祭品的,河裡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 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 虹橋。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梁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桿,以便船 只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象在大聲吆喝著什麼。船里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 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里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其實地是一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 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葯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綵樓 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 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 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 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Ⅵ 張擇端是誰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啊
-----------------
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早年游學汴京,後習繪畫,宋徽宗趙佶(1101年—1124年在位)時期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中國畫中以界筆、直尺劃線的技法,用以表現宮室、樓台、屋宇等題材,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他的畫自成一家,別具一格。張擇端的畫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圖》卷完好地保存下來了。這幅畫高25厘米半,長525厘米。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我們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總之,《清明上河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北宋年間的汴京極盛,城內四河流貫,陸路四達,為全國水陸交通中心,商業發達居全國之首,當時人口達100多萬。汴京城中有許多熱鬧的街市,街市開設有各種店鋪,甚至出現了夜市。逢年過節,京城更是熱鬧非凡。為了表現京城的繁榮昌盛,張擇端選擇了清明這個重要節日的景象進行59表現。《清明上河圖》著重描繪了北宋首都水陸運輸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清明上河圖》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橋和橋頭大街的街面組成。粗粗一看,人頭攢動,雜亂無章;細細一瞧,這些人是不同行業的人,從事著各種活動。大橋西側有一些攤販和許多遊客。貨攤上擺有刀、剪、雜貨。有賣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許多遊客憑著橋側的欄桿,或指指點點,或在觀看河中往來的船隻。大橋中間的人行道上,是一條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轎的,有騎馬的,有挑擔的,有趕毛驢運貨的,有推獨輪車的……大橋南面和大街相連。街道兩邊是茶樓,酒館,當鋪,作坊。街道兩旁的空地上還有不少張著大傘的小商販。街道向東西兩邊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較寧靜的郊區,可是街上還是行人不斷:有挑擔趕路的,有駕牛車送貨的,有趕著毛驢拉貨車的,有駐足觀賞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來往船隻很多,可謂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有的停泊在碼頭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駛。有的大船由於負載過重,船主雇了很多纖夫在拉船行進。有隻載貨的大船已駛進大橋下面,很快就要穿過橋洞了。這時,這只大船上的船夫顯得十分忙亂。有的站在船篷頂上,落下風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勁撐篙;有的用長篙頂住橋洞的洞頂,使船順水勢安全通過。這一緊張場面,引起了橋上遊客和鄰近船夫的關注,他們站在一旁吶喊助威。《清明上河圖》將汴河上繁忙、緊張的運輸場面,描繪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畫作的生活氣息。
張擇端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圖》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清明上河圖》豐富的內容,眾多的人物,規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圖》的畫面疏密相間,有條不紊,從寧靜的郊區一直畫到熱鬧的城內街市,處處引人入勝。
北宋以前,我國的人物畫主要是以宗教和貴族生活為題材。張擇端雖然是在翰林圖畫院供職,創作的作品都稱為「院體畫」或「院畫」,但他卻把自己的畫筆伸向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之中,創作出描寫城鄉生活的社會風俗畫。《清明上河圖》畫了大量各式各樣的人物。而且,張擇端對每個人物的動作和神情,都刻畫得非常逼真生動。這充分說明,張擇端生活的積累非常豐厚,創作的技巧非常嫻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