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鼎倡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1. 中國快餐品牌排行50強是什麼
2019年快餐品牌排行榜,是中國品牌網根據快餐品牌口碑、品牌產品質量、品牌實力等多種大數據分析,為廣大網民推出具有參考價值的快餐品牌排行榜單分別有:勾魂涼皮、海底撈、真功夫、永和大王、小肥羊等。
1、勾魂涼皮
勾魂涼皮是陝西傳統風味快餐優秀品牌。品牌汲取陝西2000多年的飲食文化精髓,融合現代化的餐飲技術和餐飲管理系統,以及先進的健康養生理念。
4、永和大王
永和大王是台式風味的精緻快餐。在全天任何時段,為你提供美味、物有所值的台式風味產品,以及貼心的服務,所以你可在每日繁忙中,來店享受輕松的一刻。
5、小肥羊
小肥羊成立於內蒙古包頭市,內蒙古小肥羊餐飲連鎖有限公司自1999年8月起,以經營特色火鍋及特許經營為主業,兼營調味品研發及銷售。2008年6月小肥羊集團有限公司(「小肥羊」)在香港上市。
總結:
據中國烹飪協會權威數據顯示,中國餐飲產業規模已突破4.3萬億,中國餐飲行業實現銷售總收入28765億,同比增長9.4%,餐飲收入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11%。
是國民經濟中增速最快的行業之一。數據顯示,我國快餐占整個餐飲市場份額的26%,其中,78.9%是中式快餐,佔比優勢非常明顯。
2. 中國快餐品牌排行50強有哪些
中國快餐品牌排行50強有真功夫、永和大王、味千中國、大娘水餃、常州麗華、東方既白、北京慶豐包子鋪、重慶鄉村基、安徽老鄉雞、寧波海曙四方餐飲等。
一、永和大王餐飲集團
永和大王是全國連鎖快餐企業,產品均是符合國人的口味的早點以及中式的小點心。最有特色的是他們家的現做大油條,可以蘸上醬料一起吃,而且他們24小時營業,打個電話就可以送上家門。
顧名思義,北京慶豐包子鋪最出名的當然是包子,這里的包子配炒肝備受追捧。由於質量上乘,又符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自然成為了京城百姓認可的著名快餐品牌。1991年由著名書法家徐柏濤為「慶豐包子鋪」題寫了牌匾,一直沿用至今。
3. 一個音頻節目,東北人說車,講過雷克薩斯的歷史,日產的歷史,是什麼
雷克薩斯
(日本豐田汽車旗下品牌)
編輯
雷克薩斯(LEXUS)是日本豐田集團旗下全球著名豪華汽車品牌。創立於1983年,僅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在北美便超過了賓士、寶馬的銷量。1999年起至今,其連續11年位居美國豪華汽車銷量第一的寶座。雷克薩斯(英語:Lexus,日語:レクサス)是日本豐田汽車旗下於北美、歐洲、亞洲、中東、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銷售的獨立高級轎車品牌。2005年,雷克薩斯打入日本本土市場,成為在全球均有銷售的高級轎車品牌。初時雷克薩斯在美國國內以「熱切追求完美」(The Passionate Pursuit of Perfection)作為宣傳口號,後來以「追求完美」(The Pursuit of Perfection)作為在全球國家和地區的行銷格言,直到2013年,其宣傳口號改為Amazing in Motion。
雷克薩斯2015年在華累計銷量8.69萬輛,同比增長14%,位列豪華車市場第五位。[1]
中文名
雷克薩斯
外文名
LEXUS
總部地點
日本東京
創立時間
1983年
公司性質
豪華汽車生產
創始人
豐田英二
主要車型
ES、RX、CT、LS、IS、GS、LX
所屬公司
豐田集團
主要市場
北美、亞太、歐洲
同盟品牌
謳歌、英菲尼迪
官 網
http://www.lexus.com.cn/
目錄
1 品牌歷史
2 品牌標志
3 品牌發展
▪ 1983年
▪ 1989年
▪ 2003年至今
4 里程碑
5 服務理念
6 設計哲學
7 車系簡介
▪ CT
▪ HS
▪ IS
▪ ES
▪ GS
▪ GS 350
▪ LS
▪ LS460
▪ SC
▪ 新一代SC
▪ RX
▪ GX
▪ LX
▪ LF-A
▪ LF-CC
8 獎項榮譽
9 召回事件
品牌歷史
編輯
雷克薩斯 (11張)
豐田英二先生提出了一個震撼性的問題:「在累積了半世紀的汽車研發和製造經驗之後,日本究竟能不能創造出足以傲視當世車壇的頂級轎車?」換句話說,這部新車的直接對手將是長久以來盛名不墜的歐洲著名汽車廠牌。大家都體會到:他提出的已經不只是個問題,簡直就是對日本汽車工業的全面性挑戰。然而在場的所有人都以非常堅定的「是的,我們能!」作為回答,大家都了解這並不是一時激勵下的沖動響應,而是一群經驗豐富、技術超卓的專業人士對未來使命所作出的堅定承諾。[2]
經過數年嘔心瀝血、潛心研究,終於隆重上市,一役而成功。
全球性市場咨詢公司J.D. Power and Associates發布了2013年美國汽車可靠性研究報告,豐田旗下的豪華品牌雷克薩斯再次蟬聯冠軍,並以每100輛汽車71個問題的評分創下了該評比的歷史紀錄。[2]
Lexus這個品牌最先是在北美推出的,因為「雷克薩斯」(Lexus)的讀音英文「豪華」(Luxury)一詞相近,使人聯想到該車是豪華轎車的印象。雷克薩斯汽車商標採用車名「Lexus」字母「L」的大寫,「L」的外面用一個橢圓包圍的圖案。橢圓代表著地球,表示雷克薩斯轎車遍布全世界。
品牌標志
編輯
用橢圓環繞的L字母,根據美國豐田汽車銷售公司的官方說法,這個橢圓弧度依照精確的數學公式修飾,動用[3] 三個以上的設計商和廣告商,花了半年多的時間才完成:這個脫穎而出的標志,擊敗了五個設計比稿。1987年,摩利設計公司(Molly Designs Inc.)負責人摩利·山德斯(Molly Sanders),花了三個月的時間精巧製作出這個別具特色的橢圓和L,取代原先最有希望獲選的版本——一個沒有圓圈環繞,看起來像海鷗翅膀的L。
雷克薩斯新標志圖像
雷克薩斯新標志在1988年1月的洛杉磯車展上首度亮相[5] 。
1986年10月,豐田美國銷售公司、豪華車研發部門的高層舉行了一場會議,討論新車型命名事宜。要找出一個合適的名稱,有如燙手山芋。它必須優雅,但又不能陰柔;要高貴,又不能嬌氣;要落落大方,又不能肆無忌憚。它必須獨特而出眾。
紐約的品牌管理公司Lippincott & Margulies編出一份清單,洋洋灑灑列了219個可能的命名。他們從原始清單中,濾挑選出最後10個。然後經過進一步的辯論,名單縮小到5個:Alexis、Calibre、Chaparel、Vectre和Verone。Alexis是唯一受到在場人士一致認可的名稱。但它最受非議之處,是聽起來像個人名,而非車名,更糟的是,Alexis是電視劇里一個瘋婆娘的名字,意指聲名狼藉。最後,美國豐田汽車銷售公司專案經理、品牌管理公司的主要聯系人約翰·法蘭奇,根據Alexis漫不經心地寫了一些名字,雷克薩斯因此誕生。法蘭奇把Alexis的A塗掉,接著經過一番討論,與會小組把i改成u。最後的名字就是Lexus。
沒有人會忘記Lexus LS400在1989年正式上市時,在全球高級車壇所引起的震撼;有人甚至預測德國豪華轎車說不定將被迫退出美國市場。到今天,Lexus已經席捲頂級買家的市場,成為全美最暢銷的高級轎車。相信許多人都還記得LS400的經典廣告片:在開動運轉的引擎蓋上,一個接一個的香檳杯高高疊起,形成一個水晶杯塔,即便引擎加足油門全速運轉,杯塔始終穩如泰山;要慶祝車壇新貴誕生,這的確是最佳的方式。Lexus現已擁有LS、GS、IS、RX等不同系列的龐大車系。一個又一個獎項或許就是雷克薩斯證明自己的最好的證據。
當您綜觀整個Lexus車系。您會從點點滴滴出感受到豐田在維持頂尖品質的一致性上,投了非常可觀的資源和努力。不論是豪華氣派的四門三廂尊貴座駕,或是帥勁十足的雙門硬頂精悍跑車,每一部Lexus都同樣採用了匠心獨具的高級設計、一絲不苟的精密施工,以及難以置信的品質管理,以確保您可以擁有最出眾的座駕。讓我們期待著Lexus為我們創造新的奇跡。
品牌發展
編輯
1983年
1983年8月,豐田汽車公司召開了一次意義重大的董事會,它是雷克薩斯汽車的起點。這次董事會以一些無關痛癢的討論話題向外界掩飾著豐田汽車的雄心,當媒體和公眾以為這又是豐田例行公事的總結、表態和發表鼓舞人心言論的會議時,會議室的門突然封閉了,因為他們要開始這次董事會真正的也是絕密的話題。這個話題圍繞著字母F進行的(F就是F1計劃,F還暗指英文單詞Flagship旗艦,1暗指第一輛)。會議的氣氛不再像以往那樣平靜沉默,董事會出現了少見的爭論。
對於豐田來說這是要麼成功,要麼失敗的項目。董事會主席豐田英二向公司的高層主管、設計師、工程師和企業戰略研究專家們拋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可以創造出一輛豪華汽車去挑戰頂級市場嗎?沒有想到的是,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可以」。「可以」這個詞充滿著疑惑和憂慮。但是豐田必須進行這次賭博,豐田汽車發展到1983年需要再來一次突破,就像二戰和五十年代那兩次一樣。
事實上,除了豐田英二之外,沒有什麼人從一開始就認同向豪華車市場進軍的號角。豐田公司創辦者的兒子、後來繼承豐田英二董事會主席和總裁職務的豐田章一郎就是猶豫不決者。他認為豐田應該將他們做的最好的事情變得更好——為每個人生產可以負擔得起的汽車。但是豐田章一郎和其他表面贊許而心中憂慮的人一樣,最終還是改變了腔調。
「你們將這個問題推給我,為什麼豐田在美國已經有30年的成功,我們還要投資十億美元、投入上萬小時的研究和設計來投產一款全新的高檔汽車呢?可能,你們知道,我不喜歡乘坐別人牌子的高檔汽車。」豐田章一郎在雷克薩斯在美國上市後不久對美國經銷商開玩笑地說:「從此我不用被迫去坐凱迪拉克或者林肯或者梅賽德斯-賓士了。」
豐田英二也很清楚當時豐田的狀況,他不想登上諾亞方舟進行一次徒勞的思想旅行。他認為,豐田一旦涉足豪華車市場,他必須以這一領域的頂級對手為敵,豐田要面對梅賽德斯-賓士S級,要競爭寶馬的頂級7系轎車。如果豐田自降身份,那麼投資的風險就會成倍增加。要生產頂級的豪華車,豐田必須投入巨資開發新的發動機和底盤,然而豪華車市場的消費者需求取向對於豐田來說又太過陌生。就算豐田將發動機罩下的一切都做到完美,豐田還需要考慮乘坐的舒適性、內飾和外部的美感一一這些都不是豐田的強項。
最讓豐田為難的是雷克薩斯的名氣。豐田沒有銷售過豪華車。你能想像去勸說消費者購買一輛與廉價的花冠(花冠是美國市場入門級汽車)出自同一公司但是價格卻要數萬美元的豪華車,是多麼困難的事情嗎?豐田在豪華車市場的主要對手憑借他們的品牌名字就可以賣車了。因為它叫梅賽德斯-賓士,所以我買它;因為它叫寶馬,所以我喜歡它。但是,消費者會願意拿出接近一輛梅賽德斯-賓士S級的錢去買豐田汽車,甚至去買一輛豐田生產又不叫豐田的車嗎?這確實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豐田生產雷克薩斯?豐田是生產千萬輛級汽車的基地,而雷克薩斯與之格格不入。這種做法就如同在麥當勞店裡銷售惠靈頓牛排。」這是《財富》雜志當時對豐田汽車公司的挖苦,不過他們的評價也確有道理。
豐田的研究發現,市場正在不露聲色地發生變化。美國的Babyboomer們(20世紀40年代後期到50年代初期出生的這批人被稱為Babyboomer,中文的意思就是生育高峰時出生的嬰兒。他們與飽經戰爭風霜的父輩們相比,具有明顯不同的價值觀)正在長大,他們很快將要進入壯年,他們的消費能力也將大幅度提高。年輕時,他們是豐田忠實的消費者,但是他們想要購買更高檔的汽車。豐田嗅到了豪華車市場的機遇。當時的豪華車生產品牌正變得更加強大、更加開心、更加自信。因為他們迎來了更新一代的奢侈品消費者。豐田英二的「野心」是巨大的,他不願放過每一個成長中的市場,向豪華車市場進軍的命令也就隨之下達。
1989年
6年的時間,5億美元的投入,雷克薩斯誕生了。1989年雷克薩斯上市,他們擁有兩個未經市場考核過的型號,旗艦LS和入門級轎車ES,當年銷售了16,302輛。兩年後,它們成為在美國銷量最好的進口豪華品牌,並推出了第三個型號SC古貝。2000年,雷克薩斯篡奪了凱迪拉克北美最暢銷豪華車的寶座。從那一年起,雷克薩斯再也沒有離開這個位置。
2003年至今
2003年,雷克薩斯的銷售量達到25.9萬輛,並擁有8個不同型號,其中3種是運動型豪華車,大約有130萬輛掛著雷克薩斯L標志的車在美國的公路上賓士著。然而,雷克薩斯只能說在美國獲得了初步成功,但在豪華車雲集的歐洲,它還較難得到有錢人的認可。由於歐洲豪華車市場在全球市場中更為重要的地位,雷克薩斯在走出北美拓展全球的步伐中,將准備更多地把戰略中心放在對於日系豪華車來說幾乎是噩夢的歐洲市場。
在歐洲這塊豪華車的發源地,梅賽德斯-賓士依靠斯圖加特的風水寶地已經頑強地生存了100多年,來自巴伐利亞慕尼黑的寶馬汽車在匡特家族的鼎力支持下也已經站立在全球豪華車市場之巔;依靠大眾集團的全線復興,新興的豪華貴族奧迪也向全球發出要進軍豪華車老大的誓言,「德國三劍客」開始聯袂出擊全球豪華車市場。然而,這三大德國汽車豪華品牌在德國本土的銷量比例一直保持在30%以下,這與雷克薩斯85%的北美市場份額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雷克薩斯要證明自己是一個全球性的豪華品牌,因此首先攻下全球豪華車品牌的堡壘——歐洲。
從2002年開始,雷克薩斯就開始試探著幾次進入歐洲市場,雷克薩斯計劃用50億美元輪番轟擊歐洲市場,這個預算是當初雷克薩斯進入北美的2倍多。但是雷克薩斯歐洲之路異常艱辛,2005年雷克薩斯在歐洲的銷量不足2萬輛,2006年雖然增幅不錯,但仍只能徘徊在3萬輛左右的銷量同梅賽德斯-賓士和寶馬超過50萬輛的銷量相去甚遠。雷克薩斯的歐洲之路任重而道遠。
里程碑
編輯
1983年8月,豐田(TOYOTA)主席Eiji Toyota決定是時候創立一個豪華品牌來挑戰世界上最好的豪華車。
1985年5月,一個設計小組被派往加利福尼亞設計概念車。同年7月,第一個LS400的原型被建造出來。
1986年5月,性能測試在德國的Autobahn展開。9月,測試在美國的公路上廣泛開展。
1987年5月,公司管理層通過了LS400的最終設計。
1989年1月,LS400和ES250在底特律和洛杉磯車展除去面紗。並在同年9月上市銷售。
1992年,Lexus賣得比BMW和Mercedes-Benz多,成為美國進口豪華車的銷量冠軍。9月
雷克薩斯IS-F
,Facelift的LS400面世,作為對顧客和經銷商的要求的回應,有超過50項的改進。
1993年1月,1993年1月-作為雷克薩斯家族的新成員,運動型豪華轎車GS300在洛杉磯車展和底特律車展中首次亮相。
1993年3月,雷克薩斯GS300正式上市銷售。
1994年11月,重新設計的第二代LS400上市銷售。
1997年1月, 雷克薩斯在北美國際車展中推出其高性能轎車(HPS)之概念車。HPS的推出預示了全新GS400和 GS300運動型豪華轎車將在1998年作為雷克薩斯的一個全新車型系列的誕生。
1997年9月,雷克薩斯第二代GS400和 GS300全新亮相。第二代GS採用擁有智能正時可變氣門控制系統(VVT-i)技術的發動機。GS400 採用的V8發動機功率達到300匹馬力,GS300的直列六缸發動機功率為225匹馬力。第二代GS同時安裝了全新的5檔自動變速器。
雷克薩斯RX450h
1997年10月,第二代雷克薩斯GS400和 GS300正式上市銷售。
1997年12月,雷克薩斯在洛杉磯車展上首次推出了其獨一無二的Street Rod車型。Street Rod以跑車的設計為藍本,首次展示了特別改款的雷克薩斯GS 400 V8引擎,最大功率達到400匹馬力,動力澎湃。
1999年4月,雷克薩斯賽車隊成立,兩款雷克薩斯GS400賽車在摩托羅拉杯系列大獎賽中首次亮相,在9個分站賽中贏得四個分站第一的佳績。
2000年8月,與GS系列配套的雷克薩斯L-tuned運動包及運動配件在 雷克薩斯各特許經銷店銷售。
2000年9月,雷克薩斯GS400採用全新4.3升V8發動機,正式更名為GS 430。
2003年3月,雷克薩斯推出其限量版運動款GS300。該款車配備有全新的馬鞍色真皮坐墊,青銅色全鋁車輪以及獨一無二的石墨珍珠色車身。
新雷克薩斯ES240 豪華版
2003年5月,LS系列連續7年被J.D. Power& Associates美國新車質量調查(IQS)評為頂級豪華房車類新車質量榜首。該調查結果還顯示:雷克薩斯GS系列和ES系列分別為中級豪華車和入門級豪華車第一名。
2004年6月8日,北京Lexus部今天宣布,截止2004年第四季度,雷克薩斯將在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城市建立六個雷克薩斯獨立的特許經銷店。這意味著雷克薩斯品牌專賣店正式進駐中國。
2005年3月,雷克薩斯第三代GS430和GS300轎車正式在中國上市銷售。
2009年9月 雷克薩斯正在開發一款全新的緊湊型掀背車,該車的概念版車型將在9月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正式亮相。
服務理念
編輯
雷克薩斯代理商的陳列室,入口處設有一個人造瀑布
雷克薩斯最為人熟識就是努力凝造一個豪華的形象,即使在汽車出售後仍然提供服務。在陳列室服務部的等候處,細心設備如飲品吧、一個備有電腦及傳真機的隔音商務中心,甚至會有出售紀念品的店鋪。其他設施如小童玩樂場地、小型室內高爾夫球練習場地以及其他康樂服務。不少雷克薩斯的代理商更加設咖啡室及設計師店鋪。
典型的雷克薩斯代理商會在維修部裝設大幅落地玻璃,容許顧客可以從旁監測其座駕維修情況。服務有時還包括免費借車服務、免費洗車及方便穿梭巴士服務。在一切服務完成之後,雷克薩斯車主們都會收到一份問卷,問卷可能會以郵寄、線上或者電話的方式,詢問他們怎樣評價服務經驗。為了提升顧客服務,有些雷克薩斯代理商還會派他們的員工到一些著名培訓員工注意力及好客的地方,如諾斯特百貨公司及麗嘉酒店等。雷克薩斯還加添了一個額外的車主優越待遇,就是在美國一些主要運動場、娛樂場所或購物商場中預留了一些車位,供雷克薩斯車主使用。
在2005年,雷克薩斯在英國一個汽車電視節目《Top Gear》,一個有超過76,000人參與的「英國最大獨立汽車滿意度調查」中取得首位。而在2006年,雷克薩斯已經是連續五年在一本英國著名汽車雜志《Auto Express》有關服務滿意度的調查中取得第一位。在J.D.Power一個每年均會邀請超過79,000位美國車主及代理商,有關顧客服務指數的調查中,更是第11次取得第一名。
同年,紐約的豪華研究所根據超過2,100個高收入家庭對豪華汽車品牌提供的顧客服務調查,評定雷克薩斯第一位。基於雷克薩斯的嚴謹追求高質素顧客服務標准及高企的顧客滿意度,雷克薩斯贏得行內最高的顧客忠實度。
雷克薩斯的顧客服務是建基於他們對顧客作出的「雷克薩斯承諾」:「雷克薩斯會對待每一位顧客猶如我們在家中招待來賓一樣。」這個承諾最早測試於1989年,那是因為剎車燈的電線出現問題而需要自願回收全新的LS 400型號,車主們都沒有被收取任何費用,而且為方便他們取車,汽車都被清洗過及已加好油。車主們對此都無不感到驚訝。
在美國,雷克薩斯提供4年及50,000英里的基本保養服務。動力系統的保養更長達6年及70,000英里。而侵蝕保養亦都長達6年。而雷克薩斯始於1993年11月的二手車達標計劃,更是業界第一個推出。計劃會以為一台二手車進行161個檢查,更會向購入車主提供3年,達100,000英里的保養。這個計劃現時更推廣到世界其他市場之中。
在2005年,雷克薩斯的財務銀行,與美國銀行合作進出雷克薩斯Visa信用卡。以該張信用卡簽賬可以贏取積分以便在代理商及其他汽車相關服務獲得優惠。
設計哲學
編輯
誕生於著名的日本富士賽道(FUJI SPEEDWAY),雷克薩斯「F」系列象徵著極速、高性能與賽道基因。該系列包括超級跑車LFA、高性能豪華運動型轎車IS F及F運動套件等。此次亮相中國的高性能豪華運動型轎車IS F,曾征戰紐博格林北環賽道等全球多條高難度賽道,將強勁動力、精準操控和前瞻設計完美融合,深刻體現了雷克薩斯品牌的進取精神和無限潛力。
雷克薩斯
雅馬哈F1發動機團隊為高性能豪華運動型轎車IS F量身定製了5.0升V8發動機,可於6,600轉/分鍾時產生310千瓦的最大功率,在5,200轉/分鍾時獲得503牛·米的峰值扭矩,短短4.8秒即可完成0-100公里/小時加速,最高時速可達270公里/小時。高速行駛時的綿延澎湃動力和過彎的穩定性令人難忘,它將充分釋放駕馭者心中對極速馳騁的燃情渴望。
雷克薩斯L-finesse設計美學配合F1空氣動力學測試,為IS F帶來動感十足的風格。兩條凸起的線條從A柱底端向下延伸,滑過進氣格柵兩側,在前保險杠上勾勒出巨大的前進氣口的輪廓。貫穿車身前後的高腰線設計、前輪拱後方狹長的散熱口以及車尾配備的四根排氣管,無不揭示出IS F高性能的本質。而最新配備的19寸鈦黑鋁制輪轂,在提高IS F動力性能的同時,更賦予其極具未來感的硬朗設計風格。雷克薩斯一直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愉悅」與「領先」的產品設計、人性化的智能配置及貼心的售後服務,從多角度展開全程關懷,為駕乘者打造尊崇優雅的車旅生活。在本次車展現場,觀眾可以親身了解包括Lexus G-BOOK 雷克薩斯智能副駕系統、信息操作系統(Remote Touch)、硬碟導航系統(HDD)、自適應雷達巡航控制系統(ACC)、預碰撞安全系統(PCS)以及智能泊車系統(IPA)等在內的諸項人性化科技。其中,雷克薩斯智能副駕系統能夠通過無線網路連接數據中心,為駕乘者提供包括緊急救援、防盜追蹤、道路救援、保養通知、話務員服務、資訊服務、G路徑檢索及預訂服務在內的八大智能通信服務。為了讓更多消費者近距離體驗這一智能科技所帶來的安全與便捷,雷克薩斯在本次車展上特別設置了G-BOOK體驗區,現場觀眾可以詳細了解這一智能配置的魅力所在。
提供「以人為本」、「客戶為尊」的服務是雷克薩斯一貫信守的承諾。2005年正式進入中國伊始,雷克薩斯便率先在國內豪華車市場推出四年/十萬公里(油電混合動力車型六年/十五萬公里)免費保修及免費保養服務,並相繼推出零配件24小時配送、全年24小時道路救援、雷克薩斯專項保險以及 G-BOOK中心等關懷備至的售後服務,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贊譽。雷克薩斯已在中國50個城市建立了66家授權經銷商和4家城市展廳,並將攜手更多經銷商夥伴為消費者提供尊崇關懷。
不斷挑戰自我、超越顧客期待,是雷克薩斯品牌發展與成長的內在動力。經由生產雷克薩斯汽車必須的500條製造標准(Lexus MUSTs)的嚴格監控,每輛雷克薩斯汽車都擁有至臻完美的產品品質,並在諸項細節中折射出「純、預、妙」的設計哲學。作為一個銳意前行的綠色豪華品牌,雷克薩斯亦不斷致力於研發先進的油電混合動力技術,並將環保材料及清潔能源應用到每一個生產環節。車展現場諸款車型所配備的環保駕駛模式(ECO Drive)亦體現出雷克薩斯所倡導的綠色駕車方式,力臻實現從每一環節降低能耗和排放的追求。
[6]
在20世紀80-90年代Lexus剛進口到國內的時候,所有經銷商都是把它叫做「凌志」的。但那時候豐田並沒有從官方渠道宣布Lexus進入中國市場,所有那時候的Lexus都是經銷商自己進口的,所以「凌志」這個名字其實是當時代理該車的經銷商取的。
直到2001年豐田正式把Lexus品牌引入中國市場,為了區別於從前那些非官方渠道的水貨,也為了重新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所以將Lexus更名為「雷克薩斯」。而且據說廣州有一家拖拉機廠搶先注冊了「凌志」商標(怎樣都不肯賣給日本人),這也是Lexus更名為「雷克薩斯」的原因之一。而且你如果仔細觀察就能知道,豐田的車名都逐漸改為了音譯。
雷克薩斯最新入門級雙門跑車或2014亮相
日系豪華品牌雷克薩斯正在准備打造一款全新的入門型雙門跑車車型,並且有可能在2014年的日內瓦車展上首次與公眾見面。海外媒體推測雷克薩斯的新車很大可能會是一款入門級雙門跑車,並且最早可能會在東京車展上有相關概念車進行展示,至於量產版車型則可能要到2014年的日內瓦車展才可能會正式和公眾見面。
至於新車型的入門動力,據推測很大可能會使用2013年款IS250上的那台2.5升的四缸發動機,至於功率方面應該是會在220匹馬力。[7]
望採納
4. 合肥鼎昌五金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合肥鼎昌五金製造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02月1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C-製造業等。
法定代表人:王燕萍
成立時間:2013-02-18
注冊資本:1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10800010662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區前嶺路以東、岱河路以南、格林達項目以西、泗水路以北。
5. 風力發電有什麼應用
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其蘊量巨大,全球的風能約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風能為2×107MW,比地球風力發電上可開發利用的水能總量還要大10倍。風很早就被人們利用--主要是通過風車來抽水、磨面等,而現在,人們感興趣的是如何利用風來發電。
風力發電簡介
風是一種潛力很大的新能源,人們也許還記得,十八世紀初,橫掃英法兩國的一次狂暴大風,吹毀了四百座風力磨坊、八百座房屋、一百座教堂、四百多條帆船,並有數千人受到傷害,二十五萬株大樹連根拔起。僅就拔樹一事而論,風在數秒鍾內就發出了一千萬馬力(即750萬千瓦;一馬力等於0.75千瓦)的功率!有人估計過,地球上可用來發電的風力資源約有100億千瓦,幾乎是現在全世界水力發電量的10倍。目前全世界每年燃燒煤所獲得的能量,只有風力在一年內所提供能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國內外都很重視利用風力來發電,開發新能源。
利用風力發電的嘗試,早在本世紀初就已經開始了。三十年代,丹麥、瑞典、蘇聯和美國應用航空工業的旋翼技術,成功地研製了一些小型風力發電裝置。這種小型風力發電機,廣泛在多風的海島和偏僻的鄉村使用,它所獲得的電力成本比小型內燃機的發電成本低得多。不過,當時的發電量較低,大都在5千瓦以下。
目前,據了解,國外已生產出15,40,45,100,225千瓦的風力發電機了。1978年1月,美國在新墨西哥州的克萊頓鎮建成的200千瓦風力發電機,其葉片直徑為38米,發電量足夠60戶居民用電。而1978年初夏,在丹麥日德蘭半島西海岸投入運行的風力發電裝置,其發電量則達2000千瓦,風車高57米,所發電量的75%送入電網,其餘供給附近的一所學校用。
1979年上半年,美國在北卡羅來納州的藍嶺山,又建成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發電用的風車。這個風車有十層樓高,風車鋼葉片的直徑60米;葉片安裝在一個塔型建築物上,因此風車可自由轉動並從任何一個方向獲得電力;風力時速在38公里以上時,發電能力也可達2000千瓦。由於這個丘陵地區的平均風力時速只有29公里,因此風車不能全部運動。據估計,即使全年只有一半時間運轉,它就能夠滿足北卡羅來納州七個縣1%到2%的用電需要。
怎樣利用風力來發電呢?
我們把風的動能轉變成機械能,再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這就是風力發電。風力發電所需要的裝置,稱作風力發電機組。這種風力發電機組,大體上可分風輪(包括尾舵)、發電機和鐵塔三部分。(大型風力發電站基本上沒有尾舵,一般只有小型(包括家用型)才會擁有尾舵)
風輪是把風的動能轉變為機械能的重要部件,它由兩只(或更多隻)螺旋槳形的葉輪組成。當風吹向漿葉時,槳葉上產生氣動力驅動風輪轉動。槳葉的材料要求強度高、重量輕,目前多用玻璃鋼或其它復合材料(如碳纖維)來製造。(現在還有一些垂直風輪,s型旋轉葉片等,其作用也與常規螺旋槳型葉片相同)
由於風輪的轉速比較低,而且風力的大小和方向經常變化著,這又使轉速不穩定;所以,在帶動發電機之前,還必須附加一個把轉速提高到發電機額定轉速的齒輪變速箱,再加一個調速機構使轉速保持穩定,然後再聯接到發電機上。為保持風輪始終對准風向以獲得最大的功率,還需在風輪的後面裝一個類似風向標的尾舵。
鐵塔是支承風輪、尾舵和發電機的構架。它一般修建得比較高,為的是獲得較大的和較均勻的風力,又要有足夠的強度。鐵塔高度視地面障礙物對風速影響的情況,以及風輪的直徑大小而定,一般在6-20米范圍內。
發電機的作用,是把由風輪得到的恆定轉速,通過升速傳遞給發電機構均勻運轉,因而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
多大的風力才可以發電呢?
一般說來,3級風就有利用的價值。但從經濟合理的角度出發,風速大於每秒4米才適宜於發電。據測定,一台55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當風速每秒為9.5米時,機組的輸出功率為55千瓦;當風速每秒8米時,功率為38千瓦;風速每秒為6米時,只有16千瓦;而風速為每秒5米時,僅為9.5千瓦。可見風力愈大,經濟效益也愈大。
在我國,現在已有不少成功的中、小型風力發電裝置在運轉。
我國的風力資源極為豐富,絕大多數地區的平均風速都在每秒3米以上,特別是東北、西北、西南高原和沿海島嶼,平均風速更大;有的地方,一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都是大風天。在這些地區,發展風力發電是很有前途的。
風力發電的原理
風力發電的原理,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透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促使發電機發電。依據目前的風車技術,大約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風速度(微風的程度),便可以開始發電。 風力發電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熱潮,為風力發電沒有燃料問題,也不會產生輻射或空氣污染。
風力發電在芬蘭、丹麥等國家很流行;我國也在西部地區大力提倡。小型風力發電系統效率很高,但它不是只由一個發電機頭組成的,而是一個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系統:風力發電機+充電器+數字逆變器。風力發電機由機頭、轉體、尾翼、葉片組成。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各部分功能為:葉片用來接受風力並通過機頭轉為電能;尾翼使葉片始終對著來風的方向從而獲得最大的風能;轉體能使機頭靈活地轉動以實現尾翼調整方向的功能;機頭的轉子是永磁體,定子繞組切割磁力線產生電能。
風力發電機因風量不穩定,故其輸出的是13~25V變化的交流電,須經充電器整流,再對蓄電瓶充電,使風力發電機產生的電能變成化學能。然後用有保護電路的逆變電源,把電瓶里的化學能轉變成交流220V市電,才能保證穩定使用。
通常人們認為,風力發電的功率完全由風力發電機的功率決定,總想選購大一點的風力發電機,而這是不正確的。目前的風力發電機只是給電瓶充電,而由電瓶把電能貯存起來,人們最終使用電功率的大小與電瓶大小有更密切的關系。功率的大小更主要取決於風量的大小,而不僅是機頭功率的大小。在內地,小的風力發電機會比大的更合適。因為它更容易被小風量帶動而發電,持續不斷的小風,會比一時狂風更能供給較大的能量。當無風時人們還可以正常使用風力帶來的電能,也就是說一台200W風力發電機也可以通過大電瓶與逆變器的配合使用,獲得500W甚至1000W乃至更大的功率出。
使用風力發電機,就是源源不斷地把風能變成我們家庭使用的標准市電,其節約的程度是明顯的,一個家庭一年的用電只需20元電瓶液的代價。而現在的風力發電機比幾年前的性能有很大改進,以前只是在少數邊遠地區使用,風力發電機接一個15W的燈泡直接用電,一明一暗並會經常損壞燈泡。而現在由於技術進步,採用先進的充電器、逆變器,風力發電成為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系統,並能在一定條件下代替正常的市電。山區可以藉此系統做一個常年不花錢的路燈;高速公路可用它做夜晚的路標燈;山區的孩子可以在日光燈下晚自習;城市小高層樓頂也可用風力電機,這不但節約而且是真正綠色電源。家庭用風力發電機,不但可以防止停電,而且還能增加生活情趣。在旅遊景區、邊防、學校、部隊乃至落後的山區,風力發電機正在成為人們的采購熱點。無線電愛好者可用自己的技術在風力發電方面為山區人民服務,使人們看電視及照明用電與城市同步,也能使自己勞動致富。
我國風能資源
一、概況
我國風能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的風能儲量約10億kW,其中,陸地上風能儲量約2.53億kW(陸地上離地10m高度資料計算),海上可開發和利用的風能儲量約7.5億kW,共計10億kW。而2003年底全國電力裝機約5.67億kW。
風是沒有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對於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島嶼、草原牧區、山區和高原地帶,因地制宜地利用風力發電,非常適合,大有可為。
風力發電行業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介紹: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的獨立電源系統主要採用水平軸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光伏系統來供應電力,主要應用於通信基站、邊防哨所、海島部隊等特殊場合,主要是面向部隊的一套後勤保障系統。
經過一定時間的應用後,發現諸多問題。如台風期間的設備損壞嚴重;噪音大,影響人員正常休息;對通信設備的干擾,使得某些設備無法正常運轉。這些問題的發生使得部隊正常通訊受到了影響。
2001年,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召集相關單位展開討論,作為部隊通信產品配套廠家的上海模斯電子設備有限公司也受到了邀請。會後,經過一定時間的調研和研究,MUCE公司提出承擔此項科研攻關的重任,得到了部隊領導的同意,並下達指示,必須盡快拿出技術方案並作出樣機。
在西軍電、西交大、上復旦、上同濟等高校一批專家的配合下,上海模斯電子設備有限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成功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新型(H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並裝機試驗成功,獲得了基礎數據和實際經驗。(這也成為了全球首台新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誕生日)在後續的一年裡,MUCE對產品進行無數次改進和測試,2002年底產品通過了各項測試,並達到了各項設計要求。
2002年底至今,MUCE先後在部隊安裝了60多套垂直軸風力發電機和風光互補系統,為穩定國防,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由深圳誠遠公司生產的風光互補路燈供電系統是綜合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的一種新興的道路照明系統。單獨的太陽能或風能供暖系統,由於受時間和地域的約束,很難全天候利用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而太陽能與風能在時間上和地域上都有很強的互補性,白天光照強時風小,夜間光照弱時,風能由於地表溫差變化大而增強,太陽能和風能在時間上的互補性是風光互補路燈供電系統在資源利用上的最佳匹配。該系統節能環保、可再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必將成為今後替代其它道路照明系統成為主流。系統工作時,太陽能集熱器收集太陽輻射能量發電(白天),通過專用線路傳入電力控制系統,蓄存、派發。風力發電機全天候使用風能,將風能轉化成電能,再通過控制器整流,給蓄電池組充電。
新型風能轉化方式——徑流雙輪效應
徑流雙輪效應或叫雙輪效應是一種新型風能轉化方式。
首先它是一種雙輪結構,相對於水平軸流式風機,它是徑流式的,同已有的立軸式風機一樣都是沿長軸布設槳葉的,直接利用風的推力旋轉工作的,單輪立軸風輪因軸兩側槳葉同時接受風力而扭矩相反,相互抵消,輸出力矩不大。設計為雙輪結構並靠近安裝,同步運轉,就將原來的立軸力矩輸出對槳葉流體力學形狀的依賴進而改變為雙輪間的利用轉動產生渦流力的利用,兩輪相互借力,相互推動;而對吹向兩輪間的逆向風流可以互相遮擋,進而又依次輪流將其分撥於兩輪的外側,使兩輪外側獲得有疊加的風流,因此使雙輪的外緣線速度可以高於風速,雙輪結構的這種互相助力,主動利用風力的特點產生了「雙輪效應」。
相比有些單輪式結構風機中採用外加的遮擋法、活動式變槳矩等被動式減少葉輪回轉復位阻力的設計,體現了積極利用風力的特點。因此這一發明的不僅具有實用作用,促進風力利用的研究和發展,而且具有新的流體力學方面的意義。它開辟了風能發展的新空間,是一項帶有基礎性質的發明,這種雙輪風機具有的設計簡捷,易於製造加工,轉數較低,重心下降,安全性好,運行成本低,維護容易,無噪音污染等明顯特點,可以廣泛普及推廣,適應中國節能減排需求,大有市場前景。
風能市場概況
風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其蘊量巨大,全球的風能約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風能為2×107MW,比地球上可開發利用的水能總量還要大10倍。中國風能儲量很大、分布面廣,僅陸地上的風能儲量就有約2.53億千瓦。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風能市場也迅速發展起來。自2004年以來,全球風力發電能力翻了一番,2006年至2007年間,全球風能發電裝機容量擴大27%。2007年已有9萬兆瓦,這一數字到2010年將是16萬兆瓦。預計未來20-25年內,世界風能市場每年將遞增25%。隨著技術進步和環保事業的發展,風能發電在商業上將完全可以與燃煤發電競爭。
「十五」期間,中國的並網風電得到迅速發展。2006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經達到260萬千瓦,成為繼歐洲、美國和印度之後發展風力發電的主要市場之一。2007年我國風電產業規模延續暴發式增長態勢,截至2007年底全國累計裝機約600萬千瓦。2008年8月,中國風電裝機總量已經達到700萬千瓦,佔中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1%,位居世界第五,這也意味著中國已進入可再生能源大國行列。
2008年以來,國內風電建設的熱潮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到2008年底,風電規模就可能達到1000萬千瓦,到2010年累計裝機容量可達2000萬千瓦。
中國風力等新能源發電行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預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保持高速發展,同時盈利能力也將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穩步提升。2009年該行業的利潤總額將保持高速增長,經過2009年的高速增長,預計2010、2011年增速會稍有回落,但增長速度也將達到60%以上。
風電發展到目前階段,其性價比正在形成與煤電、水電的競爭優勢。風電的優勢在於:能力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下降15%,近幾年世界風電增長一直保持在30%以上。隨著中國風電裝機的國產化和發電的規模化,風電成本可望再降。因此風電開始成為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逐金之地。
風力發電的前景
中國新能源戰略開始把大力發展風力發電設為重點。按照國家規劃,未來15年,全國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000萬至3000萬千瓦。以每千瓦裝機容量設備投資7000元計算,未來風電設備市場將高達1400億元至2100億元。
新型攜帶型高效小型風力發電機
天力高新能源集團製造攜帶型高效微型風力發電機的隆重上市,填補了業內在這方面的空白;將風力發電機從兆瓦級向攜帶型垂直延伸,其功率最小縮到了5W,重量縮小到了1KG!廣泛適用於軍事活動、教育科研、野外探險、旅遊業、風光互補路燈、庭院燈、景觀燈等領域!備受各屆人士關注!...
中國知名風電企業
風力發電整機製造機構名稱
力德風力發電(江西)有限責任公司
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
河北雷沃電力設備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天威風電科技有限公司
維斯塔斯風力技術公司
新疆金風科技發展公司
四川風瑞能源
GAMESA
GE能源集團
華銳風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華儀風能開發有限公司
蘇司蘭能源有限公司
江西麥德風能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軌道車輛牽引傳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有限公司
中國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風電事業部
湖南湘電風能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
Repower
浙江運達風力發電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萬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
佛山市東興風盈風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
濰坊中雲機器有限公司
東方汽輪機有限責任公司
保定惠德風電工程有限公司
哈爾濱哈電風電設備公司
北京北重汽輪電機有限責任公司
沈陽華創風能有限公司
西安維德風電設備有限公司
中小型風力發電機組(含並網/離網型)
機構名稱
廣州紅鷹能源科技公司
揚州神州風力發電有限公司
嘉興市安華風電設備有限公司
上海思源致遠綠色能源有限公司
寧波風神風電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風發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廣州中科恆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寧夏風霸機電有限公司
上海林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大益風電科技有限公司
瑞安海立特風力發電有限公司
葉片及其材料
機構名稱
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
艾爾姆玻璃纖維製品(天津)有限公司
上海玻璃鋼研究院
江蘇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先進復合材料製品有限公司
上海越科復合材料有限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五三科技研究院
威海市碳素漁竿廠
金陵帝斯曼樹脂有限公司
中航(保定)惠騰風電設備有限公司
保定天威風電葉片有限公司
浙江聯洋復合材料有限公司
常熟市卡柏(Core Board)復合材料有限公司
北京恆吉星工貿有限責任公司
風力發電機
機構名稱 湘潭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南車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捷力電力電子有限公司
蘭州電機有限責任公司
東方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電氣集團
盾安電氣
力德風力發電(江西)有限責任公司
齒輪箱/回轉支承
機構名稱
南京高速齒輪製造有限公司
德國GAT傳動技術有限公司
洛陽精聯機械基礎件有限公司
徐州羅特艾德回轉支承股份有限公司
舍弗勒中國有限公司
馬鞍山方圓回轉支承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通力減速機有限公司
變槳系統
機構名稱
桂林星辰電力電子有限公司
德國GAT傳動技術有限公司
路斯特綠能電氣系統(上海)有限公司
電控系統及變流器
機構名稱
Mita-Teknik公司
德國GAT傳動技術有限公司
合肥陽光電源有限公司
上海麥騰電器有限公司
洛陽精聯機械基礎件有限公司
艾黙生網路能源有限公司
南京環力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奔聯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Elspec中國代表處
北京科諾偉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東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阿爾斯通機電(上海)有限公司
大連威科特自控系統有限公司
勝業電器有限公司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冠亞電源設備有限公司
中電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艾黙生網路能源有限公司
北京歐買特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清能華福風電技術有限公司
剎車系統及聯軸器
機構名稱
安特製動系統(天津)有限公司
德國GAT傳動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晟達傳動設備有限公司
開天傳動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洛陽精聯機械基礎件有限公司
焦作瑞塞爾盤式制動器有限公司
沈陽臨瑞風力發電成套設備有限責任公司
漢中海利液壓控制有限公司
賀德克液壓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義大利阿托斯上海有限公司
伊頓流體動力上海有限公司
邵陽維克液壓有限責任公司
賀爾碧格(無錫)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敏泰科技有限公司
塔架組件(塔筒/升降機)
機構名稱
上海泰勝電力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北京歐亞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常州軌道車輛牽引傳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無錫羅尼威爾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寧夏銀光鋼構件製造有限公司
北京盛匯恆科貿有限責任公司
河北寧強公司
哈爾濱紅光鍋爐集團公司
3S lift
AVANTL
冷卻/潤滑/防腐系統
機構名稱
克魯勃潤滑劑(上海)有限公司
埃爾夫潤滑油(廣州)投資有限公司
埃克森美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天津摩通潤滑技術有限公司
林肯工業有限公司
四川國潤貿易有限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五三研究所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潤滑油分公司
特變電工(德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
美國百通電線電纜公司
上海藍科電氣有限公司
精密軸承/高強度螺栓
機構名稱
浙江迪特高強度螺栓有限公司
舍弗勒(中國)有限公司
北京戴樂克工業鎖具有限公司
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
陝西海豐石油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米迪菲五金工具(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申光高強度螺栓有限公司
優必勝軸承公司成都辦事處
寧波市鎮海盛大高強度緊固件廠
韓國(株)平山大連代表處
輪轂/鑄鍛件/法蘭/壓鑄件毛坯及加工
機構名稱
江蘇華東風能
上海長京金屬製作有限公司
江陰方圓環鍛法蘭有限公司
山西省定襄金瑞高壓環件有限公司
無錫大昶重型環件有限公司
江陰華西法蘭管件廠
杭州申達鑄造有限公司
無錫寶露鍛造有限公司
定襄縣閆氏鍛業有限公司
山西襄龍風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
江蘇國光重型機械有限公司
中國一汽鑄造有限公司鑄造研究所
河南宏宇特鑄股份有限公司
無錫卓越鑄造有限公司
上海嘉頡進出口有限公司
機艙罩
機構名稱
秦皇島耀華玻璃鋼股份公司
山東雙一集團有限公司
蘭州電機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測風/防雷裝置
機構名稱
德和盛電氣(上海)有限公司
同拓合盛北京貿易有限公司
浙江華儀風能開發有限公司
北京泛泰克斯儀器有限公司
北京巨匠動力技術有限公司
德國科瑞文工業電子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青島方雷降阻材料有限公司
南京菲尼克斯電氣有限公司
BALLUFF(巴魯夫)
運輸/安裝/維修服務及工具
機構名稱
上海凱道貿易有限公司
廣州市齊多工業設備有限公司(機組裝配/檢修維護工具)
新疆鑫風安裝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通天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諾鼎工業設備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希瑞實業有限公司
德萊奇起重吊索具(崑山)有限公司
常州愛普超高壓系統有限公司
北京加匯通機電技術有限公司
科尼起重機集團
美國特科阿普液壓扳手公司
咨詢/認證/評估/培訓
機構名稱
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評估中心
浩瀚國際風電中心
北京計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中國船級社產品處
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天津分院
英國Garrad Hassan夥伴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GH)公司
通標標准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諾德麥康國投風電設備有限公司
黑龍江省國測風力資源評估中心
河北省電力勘察設計院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所
黑龍江省電力勘察設計院
中國福霖風能開發公司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
河北省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
蘇州白鷺風電職業技術培訓中心
風力發電投資商/運營管理/風場
機構名稱
中國水利投資集團投資開發部
中國節能投資公司
大唐發電集團
華能集團公司
EVER E控股集團公司
美國美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
遼寧恆祥風力發電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
中國水利投資集團投資開發部
浙江華儀風能開發有限公司
世紀恆豐控股有限公司
國電龍源集團
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
風電行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及行業組織
機構名稱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資源專業委員會
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天津分院
汕頭大學能源研究所
西華大學風電技術研究所
上海玻璃鋼研究所
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評估中心
沈陽工業大學風能技術研究所
全國風力機械標准化技術委員會
國家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圖書館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信息咨詢與研究中心
重慶大學風力發電技術及裝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