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汽車維修制度原則是
Ⅰ 汽車維護的原則是什麼
1、車輛維護是指公路運輸車輛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行駛里程或間隔時間,必須按時進行維護作業;
2、公路運輸企業的駕駛人必須按照國家或者行業規定的里程或者間隔時間對車輛進行保養,進口車輛和專用車輛應當按照本廠說明書的規定進行保養;
3、交通管理部門管理本轄區內的道路運輸車輛的養護工作,各級道路運輸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汽車機油是維持引擎生命的血液,它是能夠冷卻、潤滑引擎的組件。現在,越來越多的車主認識到了機油的重要性,但對機油的正確使用卻知之甚少。
國產車盲目使用進口機油,有些車主認為進口機油一定比國產機油好,因此在國產車特別是新車上使用進口機油。殊不知,這樣做往往得不償失,會有許多弊病。例如,進口機油大都粘度較低,不能適應國產車對機油粘度的要求。
機油發黑就是機油變質,發動機機油是在較苛刻的高溫條件下工作,容易氧化變質,產生酸性物質並疊合成高分子沉積物,以致破壞潤滑。另外,燃燒的廢氣竄入曲軸箱也會促使機油氧化變質。
因此,使用一定時間後,機油通常會發黑變質,失去其應有的潤滑作用。但隨著潤滑油質量的不斷提高,特別是稠化機油的推廣使用,機油變黑並不一定意味著機油變質。
盲目選擇潤滑油,滑油起著潤滑、冷卻、清潔和密封的作用。潤滑油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繫到發動機使用壽命的長短,因此不要盲目選擇發動機機油。
使用多粘度潤滑油最好,潤滑油(又稱多等級潤滑油)低溫時具有輕質油的性質,而在高溫時又具有重質油的性質,在推薦使用多級油的場合,一種多級油就可以代替多種單級油。
雖然多級油可滿足極冷和溫暖季節和重負荷發動機用油,尤其是那些在冷天啟動不存在困難的柴油機用油,通常還是推薦使用單一粘度的潤滑油,有利於發動機的潤滑,延長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混合使用發動機潤滑油,種潤滑油,其基礎油除粘度等級不同外其餘都是一樣的,區別只在於其添加成分的品種和數量。因此一般根據添加成分的品種和數量來劃分潤滑油品種和質量等級。
潤滑油只添加不更換,不少車主只注意檢查潤滑油的油量,並按標准添加,而不注意檢查潤滑油的質量,忽視了對已經變質機油的更換,從而導致一些發動機的運動機件總是在較差的潤滑環境中運轉,從而加速各潤滑機件的磨損。
Ⅱ 汽車維修技術員日常工作的十大原則是哪十大原則
維修人員更佳工作的十大原則
(1)職業化的形象
1.穿干凈的制服
2.干凈的防護鞋
(2)愛護車輛
1.三件套,葉子板護套的使用
2.小心駕駛客戶車輛,車間駕車必須低於限定車速
3.切勿使用客戶音響設備或車內電話
4.在客戶車內更加不能抽煙
5.拿走留在車上的垃圾和零件箱
(3)整潔有序
1.保持車間(地面,工具台,工作台,儀表,測試儀等等地)整潔有序,
須做到:拿開不必要的物體,保持零部件和材料整齊有序,打掃,清洗和擦凈
2.汽車停正後方可維護
(4)安全生產
1.正確的使用工具和其它設備(如舉升機,砂輪機等)
2.小心著火,工作時切勿抽煙
3.切勿搬運太重的物體
(5)計劃和准備
1.確認主要項目(客戶進行維修的主要原因)
2.確認你了解客戶的要求及服務顧問的指示.若出現返工情況,要
特別注意溝通.
3.如要除了規定的工作外還有其它工作,請報告給服務顧問,只有
在得到客戶的同意後方可進行
4.為你的工作做好計劃(工作程序和准備)
5.確認庫存有所需零件
6.根據維修單工作,避免出錯
(6)快速,可靠的工作
1.使用正確的專用維修工具和測試儀
2.根據維修手冊,電子線路圖和診斷手冊進行工作,以避免主觀猜
測
3.了解最新技術信息
4.如果你有事情不清楚,請詢問服務顧問或者管理人員
5.如果你發現車輛還有包括在維修條款內的其它地方要維修,請
向服務顧問或管理人員匯報.
6.盡可能運用所學技能
(7)按時完成
1.如果你能按時完成該工作,請不時地再檢查一下,
2.如果你認為你將推後(或者提前)完成任務,或者需要做其它工作,
請通知服務顧問或管理人員
(8)工作完成後要檢查
1.確認主要項目已完成
2.確認已完成所有其它需要做的工作
3.確認國輛到少和你剛接手時是同樣清潔的
4.如果鍾表,收音機等存儲被刪除,請重新設置
(9)保存舊件
1.將舊的零件放在預定的地方
(10)後繼工作
1.完成維修單和維修報告.(例如寫下故障原因,更換零件的原因)
2.未列在維修單上的任何其它信息必須通知管理人員
3.在工作中所注意到的任何異常情況請告知服務顧問或管理人
員
Ⅲ 制定汽車維修制度時應考慮哪些原則
您好,
根據交通部《汽車運輸業車輛技術管理規定》,我國現行的汽車維護制度應貫徹「預防為主、定期檢測、強制維護、視情況修理」的原則,即汽車維護必須遵照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或生產廠家規定的行駛里程或時間間隔,按期強制執行,不得拖延,並在維護作業中遵循汽車維護分級和作業范圍的有關規定,以確保維護質量。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望採納,謝謝
Ⅳ 我國汽車維修制度四個原則
預防為主 可靠性為中心 強制維護 視情修理
Ⅳ 車身部件的更換原則是什麼
車身部件的更換原則是什麼?
a、根據機型和有關資料能清楚其結構特點和裝配關系,然後確定分解拆卸的方法、步驟。
b、正確選用工具和設備,當分解遇到困難時要先查明原因,採取適當方法解決,不允許猛打亂敲,防止損壞零件和工具,更不能用量具、鉗子代替手錘而造成損壞。
c、在拆卸有規定方向、記號的零件或組合件時,應記清方向和記號,若失去標記應重新標記。
d、為避免拆下的零件損壞或丟失,應按零件大小和精度不同分別存放,按拆卸順序擺放,精密重要零件專門存放保管。
e、拆下的螺栓、螺母等在不影響修理的情況下應裝回原位,以免丟失和便於裝配。
f、按需拆內卸,對個別不拆卸即可判斷其狀況良好的可不拆卸,一方面可節約時間和勞力,另一方面可避免拆裝過程中損壞和降低零件裝容配精度。但對需拆卸的零件一定要拆,不可圖省事而馬虎了事,致使修理質量得不到保證。
在線束設計中,設計工程師要充分考慮各相關的邊界條件,必須對車身、動力總成、儀錶板、底盤、內飾件充分系統地了解,並能對相關件的設計提出相應合理的要求。
設計工程師要考慮整車電器件的二維布置圖、整車的外形圖、整車的布置結構(如發動機橫置、縱置、前置、後置,左舵還是右舵等基本情況)。了解整車電器件的功能屬性,特殊要求(如與其它件間的位置要求、電器電子特性要求)。識別出高溫區、震動區、強電磁干擾區(如點火線圈、刮水電動機等)。
整車各個電器件位置、車身等結構不同,其設計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選擇合理的布置方式就顯得比較重要。在整車線束中,可以將線束分成幾部分:前艙線束總成、發動機線束總成、儀表線束總成、地板線束總成、門線束總成、頂棚線束總成、後行李廂線束總成、蓄電池線束總成。但是線束的劃分和整車的結構、裝配工藝也有很大的關系,不必拘泥於以上的劃分形式。如:日系車型線束劃分比較細,而德系車型線束基本是一條線。
在線束布置方案的設計階段,至少要做出2種以上的方案來進行分析評審,在方案形成後還要和整車總布置及車身部門討論方案的可行性.確定車身是否能夠做出線束需要的結構或形式來滿足線束的要求。然後再對2種以上的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評審。並確定主選方案和備選方案。這個階段十分重要。需要與各相關部門及工程師充分討論,明確輸入輸出信息,把以後所有可能出現的重大問題解決完畢。
2 汽車線束布置原則
2.1 考慮安裝方便性及裝配工藝可行性
1)線束的插接件應布置在手可以觸及的位置,或簡單拆卸一些車身件後,可以觸及插接件。對於只能用一隻手插拔的插接件, 另一端插接件應固定在車身上。
2)考慮線束和插接件過孔空間、過孔的密封、插接件固定。滿足在實際情況下穿線和插接操作的方便性和高效性:如儀表、音響、空調面板等維修率比較高的電器件或者開關。其後端線束預留到可以容易插拔的長度。
3)不在臨近位置布置型號和顏色均相同的插接件,做好各插件的區分,避免裝配過程中出現誤插,損壞線束和用電器。
2.2 考慮線束的固定和保護
1)根據線束的走向、車身的具體形狀,合理設置固定點,在沒有支點的直線距離上兩固定點間距一般不大幹300mm:在鈍角拐點位置可布置一個固定點;在直角拐點需布置2個固定點; 在線束中避免出現銳角拐點。
2)按照線束的走向、尺寸,合理選擇固定卡扣,並標明其位置。在固定卡扣的安裝方向上,必須有足夠的空間以方便卡扣的安裝、拆卸。
3)在和其它線束、電器件連接的插接件位置,在插接件前不大於120mm的合適位置處增加固定點,以減少插接件內的端子承受震動。在主線束的分支處增加固定點, 固定點距離支點不大於100mm。
4)為了保持線束與周邊的間隙,有些位置需要使用硬管或夾板,以保證線束不變形。為了保證線束的方向性,部分位置應使用帶定位的卡扣。
5)插接件較多時,要充分考慮其固定的位置.必要時應設計線束槽和線束支架,線束外漏與車身產生摩擦的部分用波紋管進行保護。
6)不直接和車身銳邊接觸,要增加保護,避免車身銳邊損壞線束外部絕緣層。振動或運動件連接的插件要有固定,避免振動在線束上的傳遞。
2.3 避免和周圍零部件干涉
1)線束布置應沿邊、沿槽(車身上設計的走線槽),避免線束直接承受壓力。與管路間隙均勻、與周圍零部件間隙合理;如座椅,要考慮通過線束的空隙是否留夠,是否與其它零部件產生摩擦。
2)安裝在振動或運動部件上時,應視實際情況,相關聯的線束必須留有足夠的長度。此預留長度根據部件振動幅度、運動件的最大運動行程確定。保證預留長度能夠不使振動在線束上傳遞、不使線束承受拉力。
3)與運動零部件之間的間隙應根據需求進行確定,如: 刮水電動機連桿的間隙、皮帶、風扇、齒輪、凸輪等一般要求大於25mm。換擋機構在布置的時候要充分考慮與線束是否存在干涉。
2.4 避免高溫區、管路
1)避免線束布置過於靠近高溫區,如不能避開,則應增加隔熱罩保護線束(至少在80mnl以上),對於無隔熱罩的線束,其間距至少在160mm以上,如排氣系統、EGR和增壓系統及其相關的閥等高溫部件。但線束距離排氣消聲器高溫區域至少200Film,距離排氣歧管至少30mm。
2)不與燃油管路、制動管路使用相同的固定點。不與燃油管路、制動管路交叉或接觸。
3)線束的布置還需考慮周邊的其它管路,如水管、真空管等,也不要與這些管路存在接觸干涉。
2.5 考慮線束布置的過孔
1)設計初期就應考慮過孔的位置及結構形狀.同時也要考慮該位置和其它件的相對位置關系。
2)線束如從駕駛室內向室外通過鈑金孔。外部線束必須低於過線孔,避免線束上的液體進入室內。
3)四門線束和座艙線束連接時。車門上過線孔應低於車身側圍上過線孔。
4)必須保證線束上橡膠件的可靠性。線束過孔膠套必須安裝可靠,在正常使用情況下。膠套不能脫離安裝位置。
2.6 考慮防電磁干擾
1)避開零部件電磁干擾源。將一些信號線的位置布置到盡可能離干擾源、電喇叭、電機類用電器等較遠的位置。
2)感測器信號電源線應避開大電流零部件的電源線,其間隔應大於300mm,合理布置用電器,縮簡訊號線的長度。
3)一些關鍵系統、重要系統的搭鐵線單獨布置在一個位置,避免受到其它搭鐵線的干擾。
2.7 美觀性
1)線束布置要順其自然,走向不牽強,機艙線束能放到橫梁下方的,不放到上方;能放到內側的,不放到外側。
2)線束走向應與依附件方向一致,在投影方向上,按橫平豎直的棋盤式排列,線束盡量避免斜方向布置。
3)線束布置要顏色協調、大小均勻,機艙線束建議全部採用深色插接件。發動機上方的線束如果太亂,建議開發整體線束護板。
2.8 其它原則
1)插接件盡量避免垂直布置, 以防塵防水。插件不要布置在雨水聚集區域或汽車外部。必須布置在上述區域時要採用防護措施。採用膠塞或膠套、在插件內添加凡士林等方法,避免插件內進水使端子表面氧化。
2)考慮其安全性。在汽車碰撞時,線束不能受到擠壓。線束擠壓破裂,內部短路會瞬間引起火災,對駕乘人員造成二次傷害。
3)線束布置還應結合電氣原理,根據電氣原理的要求。合理設計線束走向和出線方向。
4)線束布置還應結合其二級供應商,如插接件、固定件、橡膠件等廠家,通過雙方的溝通,選擇合適的設計方案。
線束布置涉及到車身及其附件、動力總成、底盤、電器等眾多零件,在設計時,需要將這些元合考慮,在線束布置的前期將潛在的問題都規避掉,從而保證後期線束設計製造和裝配的各種性能品質。希望對你有幫助 望採納 謝謝
Ⅵ 汽車維修的原則包括
車輛維護應貫徹預防為主,強制維護的原則。經常保持車容整潔;及時發現和消除故障隱患,防止車輛早期損壞;減少機件磨損,延長車輛使用壽命。保持車輛良好的技術狀況可以滿足運輸生產需要,增加產量,提高效益。
車輛維護必須遵照規定的行駛里程或間隔時間,按期強制執行,即必須嚴格按規定周期進行維護作業,不應隨意延長或提前進行作業。各級維護的作業項目和作業周期的規定,應根據車輛結構性能、使用條件、故障規律、配件質量以及經濟效果等情況,綜合考慮。隨著運行條件的變化和新工藝、新技術的採用,維護項目和維護周期經公路運輸管理機構同意後,可及時進行調整。
車輛維護作業主要包括清潔、檢查、補給、潤滑、緊固、調整等。因此除主要總成發生故障,必須解體(拆開進行檢查、測定、處理等)的情況外,車輛維護作業不得對總成進行解體,以免浪費人力、物力,延長作業時間,影響總成或部件的正常技術狀況。
如果運輸單位和個人不具備相應的維護能力時,其運輸車輛應在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認定的維修廠(場)進行維護,並建立維護合作關系,以保證車輛維護質量和按期維護,避免影響或延誤運輸生產。維修廠(場)必須認真進行維護作業,確保維護作業時間,盡量為運輸單位和個人減少車輛在維護(包括待維護)車日。車輛維護作業完成後,應將車輛維護的級別、項目等內容填人車輛技術檔案,並簽發合格證。
Ⅶ 汽車維修制度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必須針對服務企業進行制定那麼在汽車維修制度制定的原則
在制定汽車維修制度時,必須考慮以下原則:汽車技術狀況的變化是一個隨機過程,而影響汽車技術狀況變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汽車維修制度的制定,必須建立在大量觀察數據的基礎上,需採用數理統計方法和可靠理論;在制定製度時,必須採用技術—經濟分析方法,不僅要考慮汽車的完好率,而且必須考慮汽車維修費用,對運輸成本的影響;在制定汽車維修制度時,應充分考慮汽車的使用條件和使用強度,並進行必要的分析;在制定汽車維修制度時,主要應依據下列三方面的資料,汽車製造廠的建議科學研究部門的試驗資料,使用部門根據有關數據分析擬訂的條例。
Ⅷ 汽車維修機制推行[填空1]、[填空2]、[填空3]」的原則,
汽車維修的機制 推行「定期檢測、強制維護、視情修理」的方針、原則。希望能幫助到你
Ⅸ 汽車維修的原則
您好!汽車維修的原則堅持預防為主,定期檢測,強制維護。汽車維護的目的在於保持車容整潔,及時發現和消除故障隱患,防止車輛早期損壞,從而達到下列要求:
①車輛經常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況,隨時可以出車。
②在合理使用的條件下,不致因中途損壞而停車,以及因機件事故而影響行車安全。
③在運行過程中,降低燃、潤料以及配件和輪胎的消耗。
④各部總成的技術狀況盡量保持均衡,以延長汽車大修間隔里程。
⑤減少車輛雜訊和排放污染物對環境的污染。
車輛維護必須遵照規定的行駛里程或間隔時間,按期強制執行,即必須嚴格按規定周期進行維護作業,不應隨意延長或提前進行作業。各級維護的作業項目和作業周期的規定,應根據車輛結構性能、使用條件、故障規律、配件質量以及經濟效果等情況,綜合考慮。隨著運行條件的變化和新工藝、新技術的採用,維護項目和維護周期經公路運輸管理機構同意後,可及時進行調整。
車輛維護作業主要包括清潔、檢查、補給、潤滑、緊固、調整等。因此除主要總成發生故障,必須解體(拆開進行檢查、測定、處理等)的情況外,車輛維護作業不得對總成進行解體,以免浪費人力、物力,延長作業時間,影響總成或部件的正常技術狀況。
如能幫到您!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