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夏季试验项目
⑴ 电动汽车充电桩验收检测需要用到哪些设备
如下:
1、充电接口车辆碾压试验装置。
2、充电接口分断能力和正常操作试验装置。
3、电器附件负载控制柜。
4、接地端子短时耐大电流试验装置(3500A)。
5、导体损伤程度试验装置。
6、充电接口电缆拉扭试验机(含电缆吊重)。
介绍
电动汽车充电桩验收检测涵盖一般外观检查、电气性能、安全性能、功能试验、互操作性及协议一致性、计量功能等试验等项目。
星龙便携式充电桩检测设备可以满足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投入运行前的验收检测和投入运行后的周期检测以及年度安全检查。
⑵ 电动车或混合动力汽车道路试验哪些项目
电动车增加高低温纯电续驶里程电池的振动,高低温充放电,电机耐久,emc。对于混合动力,还要增加变速箱的实验强度。
⑶ 电动汽车电机的测试项目有哪些
电动汽车电机
的测试项目包括:1.
电机功率测试需求:模拟负载、冲击负载、起动性能、四象限运行、再生
能量回馈
效率。2.
可靠性试验
:
温升试验
、过载能力、最高转速、超速试验、转矩给定动态响应时间测试、耐久性试验;3.
电机参数:
电机转矩
特性及效率测试、堵转转矩和堵转电流试验
以上是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
第一部分
技术条件》和GB-T
18488.2-2006《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国标要求的。此外,目前做的比较好的还会对电机的驱动器进行测试,做电机和驱动器的联调。测量项目包括:电机运行时驱动器的输入输出参数测量、
转换效率
测量、电机运行时整个
电机驱动
系统的效率测试等。能满足此类测量需求的
测功机
目前非常少,广州致远电子有出这种
电机测试系统
。
望采纳!
⑷ 电动汽车价格成车总检的内容是什么
楼上的那是GB-17761的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国家还没有明文规定,行业内造的电动汽车属于企业标准的,关键你得看你们企业想发展高端市场还是低端市场,根据市场定企业标准或按照行业标准来。
⑸ 电动机测试项目及测试标准
n测试项目:
各类电动机安全、性能、能效测试
国内测试及认证:CCC/CQC/中国能效标识/中国节能产品认证标志
国际测试及认证:VDE/TUV/CB/CE/UL/SASO/RoHS/ErP/南美...
其他:出口许可证/一般委托
n测试标准:
GB12350-2009《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要求》
GB 25958-2010《小功率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4711-2006《中小型旋转电机安全要求》
GB 18613-2006《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 5171-2002《小功率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 1032-2005《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GB/T9651-2008《单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GB 755、IEC/EN 60034-1:2010《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s Part1:Rating and performance》
IEC / EN60034-30 : 2008《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s--Part30 : Efficiency classes of single-speed ,three- phase,cage-inction motors(IE-code)》
GB/T 18488.1-2006《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 第1部分:技术条件》GB/T 18488.2-2006《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 各类电动机产品标准 ……
⑹ 便携式充电桩检测设备可以检测哪些项目
如下:
1、《JJG 1149-2018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定规程》测试项目。
2、《JJG 1148-2018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定规程》测试项目。
3、《GB/T 34657.1-2017》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项目》。
4、《GB/T 34658-2017》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项目》。
5、《营销智用〔2018〕45号 国网营销部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质量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试验项目等。
注意
充电的时候,要保证充电插头和接口之间的连接安全和充电正常,就要进行兼容性测试。兼容性测试分为充电接口兼容性测试、充电控制兼容性测试以及充电通信兼容性测试。
充电通信兼容性测试主要是对can总线进行相关测试,具体在物理层、链路层和应用层都有测试标准规定,如can总线传输速率、数据帧格式测试等等。
⑺ 电动车保养周期一览表内容是什么
正常情况下,纯电动汽车的维护项目是动力电池系统、冷却系统、空调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定期检查和维护的项目。
针对不同品牌的电动汽车,具体的维护保养项目会有所不同。电池通常被作为新能源汽车中最重要的部件。
目前,电池组的故障率也非常高。检查电池组与诊断车辆故障基本相同。如果单个电池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整个电池组的工作状态。
其次,有必要检查车辆的两种液体,即电池冷却液和电机冷却液。此外,其他系统的维护检查与燃油车辆相同。变速器油和刹车油每2年或4万公里更换一次,而空调冷却液应每4年或10万公里更换一次,以先到者为准。
至于保养周期,基本上是每年一次或2万公里保养一次(以先到者为准)。至于保养费用,一般是200-300元/次。此类保养费用仅为纯粹的检验费用,不包括人工成本和零件更换成本。
(7)电动汽车夏季试验项目扩展阅读
保养还应该注意以下五点:
1、新能源电动四轮车长期不用时,要每月充一次电,要将电池里的电充满后存放,切忌不能在亏电的状态下存放。
2、在车辆刚启动时,应缓慢加速,避免由于瞬间加速而造成元器件的损伤。并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在行驶的过程中尽量减少频繁刹车、启动,以节省电能。
3、新能源电动四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续行里程在短时间内突然大幅度下降了十几公里,就很可能是电池组中至少有一块电池出现了问题。此时应该及时到销售中心或代理商维修中心进行检查、修复或配组。
4、新能源电动四轮车应该避免在阳光下暴晒。温度过高的环境会使蓄电池的内部压力增加,造成电池失水,引发电池活性下降,加速电极板的老化。
5、车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准确掌握电池的充电时间,参照平时的使用频率及行驶里程情况,调整充电频率。一般情况,蓄电池平均充电时间在10个小时左右,过度充电、过度放电都会缩短电瓶的使用寿命。
⑻ 纯电动汽车高温高原试验
一般电动汽车的电池需要做高海拔的高低温低气压试验,冷热冲击试验。
关于充电问题那要看电池的续航能力与配电设施了
⑼ 新能源充电桩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的检测项目分别是什么
直流充电桩检测:
待机功耗实验
协议一致性实验
控制导引实验
电桩充电连接控制时序实验
通讯中断实验
保护接地导体连续性实验
充电桩充电模式和连接模式
电缆管理及储存
交流充电桩检测:
绝缘电阻测试
限压特性测试
限流特性测试
协议一致性测试
充电桩锁止功能测试
充电桩输入功能测试
充电桩急停功能测试
中科检测拥有先进、专业的直流交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检验检测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并拥有一大批专业检测技术人员,可实现检测的快速、准确、可靠的服务。
⑽ 电动汽车三项强制性国标发布 电池热失控需保证5分钟逃生时间
5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下称“三项强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电动汽车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三项强制标准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了对电动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
其中,《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能够第一时间给驾乘人员安全提醒;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以降低车辆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况下的安全风险;优化了绝缘电阻、电容耦合等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检测精度,保障整车高压电安全。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针对电动客车载客人数多、电池容量大、驱动功率高等特点,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标准基础上,对电动客车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及要求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增加了高压部件阻燃要求和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热失控考核要求,进一步提升电动客车火灾事故风险防范能力。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试验项目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特别是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开始走进千家万户,锂离子动力电池正在越来越多的进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之中,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赋予了电动汽车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长的使用寿命。但是作为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自然也到了更多的关注。
“未来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将不再是动力性排而是安全性。”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指出,里程焦虑推动了电池技术的进步,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比能量在逐年提升、成本在逐年下降,但与此同时,电池比能量的提升也带来材料热稳定性的下降,增加了电池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如何抑制动力电池热失控已经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所谓“电池热失控”,简单来说就是当电池短时间内温度快速升高,超出电池的安全使用温度范围之后,引起电池热失控,进而发生电池燃烧等事故,而充电过充、枝晶析锂、枝晶刺破隔膜、过热导致隔膜崩溃等都会诱发内短路。电池的内短路问题并非不能解决,但就要求车辆的电池管理逐步升级为新一代以安全为核心的系统,这也对相关整车制造与电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欧阳明高表示,随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安全理念上的升级,今年技术领先的两家企业不约而同地在电池包方面作出了创新,那就是宁德时代的CTP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
其中,宁德时代的CTP电池包专利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箱体,直接将电池模组通过固定件穿过套筒或者利用安装梁直接装在整车内。这样的设计在实现电池包轻量化的同时也提高了电池包在整车的连接强度,优点在于不受标准模组限制,并且能提高体积利用率和系统能量密度,同时散热效果要高于目前小模组电池包。
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同样采用无模组电池包技术,即将电芯做成又长又薄的“刀片”形状,令磷酸铁锂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提升了50%;更重要的是,刀片电池长电芯结构与壳体及保护结构形成刚度较强的结构体,抗变形、耐挤压和穿刺的能力也更强,再加上在高风险安全位点全面使用了耐高温和具有优异绝缘性能的高温陶瓷涂层,使电池组内部发生短路的概率降至极低。
比亚迪内部人士告诉《电动大咖》,刀片电池在开发的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了三项强制标准的各项要求。在用来模拟电池热失控、较难通过的针刺试验中,比亚迪刀片电池针刺点附近位置仅有较低程度的温升变化,未发生剧烈反映,基本杜绝了出现燃爆的可能,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也仅有冒烟现象。这也意味着比亚迪刀片电池能够更好地通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中增加的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所说,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主要有3个方面,包括电池材料和电化学体系的创新;智能制造、智能回收等智慧电池的发展;电池设计和产品工程方面的创新方向。而“刀片电池”主要体现在“电池设计和产品工程方面的创新”。
毫无疑问,三项强制标准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对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业界人士普遍认为,CTP电池和刀片电池还不是完全没有模组,而是使用了大模组的形式,但这还是意味着无模组电池进入了变革与发展的加速阶段,相信会有更电池企业跟进并带来更进一步的创新,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价格更实惠、更安全的新能源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