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汽车 » 电动汽车行业增长率

电动汽车行业增长率

发布时间: 2022-09-17 17:27:47

电动汽车会是未来发展趋势吗现在买电动汽车怎么样

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的趋势,其实根据现在电动汽车的发展来看的话,电动汽车将传统的汽车行业可以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甚至包括现在原有的传统燃油车的整体的技术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国内的车企来说,长城奇瑞,吉利,北汽,长安,比亚迪等,这些都有自己的电动汽车,甚至是一些新势力的加入。

电动汽车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靠电力相对于普通的人为车来讲,用车的成本要远远低于传统燃油车的,虽然对于现阶段而言,电动汽车处在起步的阶段,但是随着政府的补贴再加上新能源汽车在很多方面具有的优势,对于日常有刚需,并且作为城市通勤的人来说,这些都是一个非常便利的福利。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再去怀念功能机了,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智能手机的功能太过强大,现在人的生活已经完全离不开智能手机了,第二个原因就是现在的手机电池和充电技术快速发展,目前手机电池动辄就超过4000毫安,中度使用两天都没有问题,而且目前很多智能手机厂商都推出了快充技术,目前最大的充电功率已经达到了65w,也就是说冲个十几分钟就足够你用一整天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再也不会有人顾虑手机电量问题了。

Ⅱ 中国电动车竞争格局怎么样

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电动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其中纯电动车占据主导地位。在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电动汽车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一步滑坡,倒逼技术升级,有利于车企提高产品竞争力,过去完全由政策驱动的电动汽车行业将逐步回归市场。

1、发展背景

汽车产业链正在发生重塑、重构、重建,产生新兴的价值增长点;2025年中国智能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超过1000万辆;智能电动汽车打造移动出行的“第三空间”,改变人们出行体验;新能源汽车发展卓有成效,进步深化 “纯电驱动”战略的高质量发展。

3、发展趋势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将重构传统汽车产业生态格局;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将促进多重场景融合,升级无感化智慧生活;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将推动智慧交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将成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参与者。

Ⅲ 目前世界各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6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100%降到80%,为了配合这个新能源战略的实施,提出了下一代汽车燃料计划,明确提出改善和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推进生物质燃料的应用,促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等。近期,日本又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重要内容,并且计划到2020年普及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下一代汽车。目前,日本正全面发展三类电动汽车,其混合动力全球销量第一;在纯电驱动方面,规划和产业化推进步伐也是最快的;另外,日本燃料电池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也优于其他国家。
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已经成为欧洲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早期主要以生物质燃料、天然气以及氢燃料为主,本世纪初曾经提出到2020年23%的石油替代目标。近期,欧洲则对电动汽车给予高度关注。例如德国2009年下半年发布电动汽车计划,高度重视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发展,以纯电为重点,分别提出了2012年、2016年、2020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目标。
二、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有较好的基础
国研网: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背景是怎样的?
王晓明: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节能减排重大挑战的需要,同时也是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欧美日这些国家,都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制高点来考虑,国家投入力量加强产业的发展。我国传统汽车领域和国外相比还比较落后,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说法较多的是“弯道超车”,我们有机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一个平衡的层面上创新。我国汽车工业以纯电驱动作为技术转型的主要战略方向,重点突破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实现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近期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逐步提高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节能汽车,中度、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计划超过100万辆,但是占总体汽车保有量的比重还是小的。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市场保有量有望超过500万辆。
从2001年开始,我国“863”项目共投入20亿元研发经费,形成了以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以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电动汽车研发格局。共计有2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3000多名科技人员直接参加了电动汽车专项研发。到目前为止,共有160多款各类电动汽车进入了我国汽车产品公告,建成30多个电动汽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别的技术创新平台,制定电动汽车相关标准40多项。
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有较好的基础。首先,我国是仅次于日本、韩国的全球第三大锂电池生产国,占全球约25%的市场份额。虽然目前来看,产品还多用于手机、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但产业规模庞大、产业链基础较好、生产工艺共性点多,具备大规模发展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条件。另外,我国也是锂资源储量大国,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动力电池的主要性能明显进步,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能力。第二,在车用驱动电机方面,我国电机产业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产品量大、面广。我国又是工业电机的生产大国,在电机生产方面有较强的技术基础。目前,我国电动汽车整车已经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包括动力性、经济性、续驶里程、噪声等指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前期是城市公交,现在乘用车产品也越来越多,比如比亚迪(002594)、郑州日产、奇瑞、长安等都有混合动力性汽车生产上市。
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以及私人消费补贴的相关政策,并在不断扩大试点的范围。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开始启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初步发展,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网络雏形。随着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的实施,电动汽车能源供给基础设施的潜在机会开始受到重视,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普天海油公司等能源企业,围绕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强势介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各示范城市和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截至2010年年底,已经建设各种类型充电站大约100座,充电桩300多个。
三、发展新能源汽车需标准先行私人消费大规模启动尚需时日
国研网:目前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的制定情况如何?私人消费开展的情况又是怎样的?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建设是一个大问题,国家标准委目前正在制定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标准。新能源汽车驱动方式、驱动结构、电源结构的变化,充电设施、充电站的变化,都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来规范。有了标准之后,产业的发展才有依据,否则,不同企业制定不同的标准,导致接口不统一,会造成社会资源的重大浪费。现在据我了解,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接口标准已经有了,充电设施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标准。当然,标准的制定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新能源汽车大量的生产和使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更新。有一种说法,叫“标准先行”,用标准来引导企业,但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难做到,有些存在的问题没有通过大规模的使用是反映不出来的,也就很难把这些问题吸收到标准的调整之中。国外也是如此,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标准都在制定和完善之中。
新能源汽车的私人消费是业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现在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走入家庭,还存在几个方面瓶颈的制约。第一个瓶颈是,受动力电池本身能量密度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充一次电行驶的里程较短。比如轻型车目前大约是120-160公里左右,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城市内短距离行驶尚可以接受,长距离就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另外,新能源汽车受电池成本过高的影响,整体的价格竞争优势还不明显。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在于,行驶同样的距离,其使用电能的成本要比传统内燃机动力汽车使用油的成本要低,但是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较高,而且比传统汽车要高很多,目前政府要靠补贴才能使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看起来有竞争力。这也是消费者考虑比较多的一个方面。另外从充电的基础设施来说,家庭的慢充,要对车库和停车场进行改造,目前很多家用的车库和停车场还没有这样的设施,改造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另外公共场合的快充设施目前还没有到位,所以从充电的便利性来看,也是消费者的一个顾虑。最后一个制约是,新能源汽车的驾驶感觉和体验与传统汽车还存在差距。消费者买车,一定会首先从使用的因素、成本的因素全都考虑过之后,再从舒适性、驾驶体验等方面与传统汽车做一个比较,看是不是有优势。现阶段真正面世的高混、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并不多,因此在这些方面的消费者体验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造成消费者在购买这些汽车的时候,心里会打个问号,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选择。我个人认为,厂家对这些问题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所以现在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分成了几个阶段:近期看私家车、乘用车还是以混合动力为主,逐渐从轻混向中混、高混,中间加电机驱动发展,最后再发展到纯电动汽车。具体到市场来看,还是放到城市公交等领域。例如比亚迪现在把重点就放到了大巴、公交等领域,因为这些车型行驶路线比较固定,充电问题比较好解决,另一方面,在公交领域政府的补贴力度也较大,这部分车型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已经形成了市场。但是私人汽车方面,大规模的启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新能源汽车从国家的角度已经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发展的战略上已经明确了,具体的支持政策也正在陆续出台,力度上也越来越大,除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补贴外,以后地方政府还会陆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例如购置税优惠,停车收费优惠,还将会提供一些行驶上的便利,比如传统汽车的限行,对新能源汽车是没有的。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努力营造一个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引导消费者来加深认识,主动购买。从未来的趋势来看,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因为不论从技术、成本还是驾驶体验方面,都会越来越好。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要与能源结构调整相结合
国研网: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和减排效果怎样?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节能、二氧化碳减排效果不能仅从新能源汽车本身使用的环节来看,还得看上游能源的结构,也就是说要从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我们也做过测算,分成几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来考虑,相对于传统的汽油车,在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下,纯电动汽车节能是有效果的,要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但在减排方面,二氧化碳排放目前还略高于内燃机汽车。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在积极发展纯电动汽车?原因就是上游的能源结构趋势是可变的,比如我国就在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的比重,核电、风能、太阳能、水电的比重越高,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效果就会越好,即使依靠现在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如果未来采用IGCC、超超临界等发电技术之后,发电效率大概能够提高40%,下游用电来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它的减排效果就能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总结起来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的火力发电技术还在进步,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也在进一步改善,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一次能源向电能转换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也会逐步减少,这样,新能源汽车的减排效果会逐渐地体现出来。
针对节能减排效果来说,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着眼于长期应该将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无论是提升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还是大规模普及混合动力汽车与其他类型的节能汽车,所能够带来的耗油和排放减少最终都将遇到瓶颈制约。因此从长远来看,纯电动汽车才是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纯电动汽车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最高,普及起来比混合动力汽车困难得多,短期内尚不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因此,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中,混合动力汽车仍将会是汽车工业走向低碳之路的重要过渡。
国研网: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以后,会不会对电网造成更大的压力?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社会上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驱动方式的改变,同时对能源基础设施、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有它的需求。从能源,尤其是电网来说,现在发展智能电网也是一个方向,全球各个国家,包括中国,都在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适应了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变化。新能源汽车有充电的需求,但是可以利用峰谷的方式充电。比如家庭用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在夜间采用慢充的方式,用7到8个小时完成充电,这个时间正好是电网负荷比较低的时候,这种方式本身可以起到调峰的作用,利用峰谷电来完成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对整个电网的稳定是有好处的。另外,新能源汽车可以加强对电网分布式的利用,比如在一个区域,一个局部的城市或者一个社区使用新能源汽车,就形成了一个分布式的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起到储能的作用,每辆车都是一个小的储能单位,整个车辆汇总起来,就变成一个储能系统,这个储能系统和电网配合就能实现一些功能上的互补。就目前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对电网运行不会造成大的冲击。
五、小型低速电动车发展尚存在争议
国研网:目前我国的一些地方,小型低速电动车发展很快,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晓明:在山东等一些地方,正在发展一些小型低速电动车,实际应该称之为小型低速低成本电动车,这些车型之所以发展的快,不是因为小型和低速,而是因为它的低成本,消费者的门槛比较低。低成本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使用一些传统上低成本的铅酸电池,另外整车的设计、制造方面牺牲了一些舒适性、安全性。从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上来说,行业内的争论比较多。有专家认为,小型低速电动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基于现有平台的这些电动汽车,价格都比较高,主要是电池的价格比较高,市场接受起来还比较困难。而小型低速电动车由于大多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城乡结合部来使用,很多购买者是第一次购买,没有传统汽车做一个参照和比较,另外由于电费较低造成使用成本较低,加上购置成本也比较低,因此接受度比较高,市场就形成了,以后可以通过电池的不断改进,车辆整体设计的不断改进提高整车的技术水平。这是一种观点,认为不能否定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而是要引导它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小型低速电动车,与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不一致。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两个判断的重要前提条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重大的技术创新,具体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是围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方向的技术创新,而小型低速电动车很难说是重大的技术创新。第三种观点认为,要分开来看,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一定要把小型低速电动车纳入到里面,而小型低速电动车的发展现在也不一定要出台政策去限制,而是可以通过一种引导的方式把这两种路线结合起来是最好的。

Ⅳ 如何看待未来十年纯电动汽车市场

电动车的普及难点在哪里?
答案是10-20万区间。
现在的市场是两头大,中间小。20万以上,体验驱动的市场,电车已经初步证明了能打败油车。Model 3、ES6、汉打败同级别的明星燃油车,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

10万以下,成本驱动的市场,电车也已经初步证明,车的成本和用车成本都可以比油车低。五菱Mini一个车就完成了这道证明题。
现在比较难的是10-20万区间。这个区间目前做网约车没问题,要说服普通老百姓下单还比较难。网约车只要车价合理、空间OK、电费便宜、每天午饭时快充一次,当天能保证300km左右的纯电里程,车辆残值的吃亏少于电费节约就可以了。网约车不追求面面俱到,本质上是个专用车,是个偏科生。10-20万价位的私人购车老百姓其实比买四五十万的车的用户更挑剔,这里没有容错和包容,就是实打实的称斤论量和性价比。
这个区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占据过半份额的最大市场,也是用户需求最全面、最苛刻的市场。像卡罗拉、朗逸、奇骏这样的水桶车,在这里横行霸道。你需要做到:成本不高、空间够大、动力够用、配置够多、质量够好、品牌够大、店铺够多、补能够快。总之就是不求一门得优,但求门门功课良好。
在2021年,电动车还没能力进入这个市场。一个是电池偏贵,第二是充电还不方便,第三是服务网络也不够全面。
这是全球范围的难题,美国和欧洲现在电动车推广节奏比中国还慢,这个问题他们更解决不了。欧洲现在看起来一些紧凑级车卖的不错,但第一是短期加大补贴的刺激,第二是这些车根本不便宜,并没有进入欧洲主流紧凑级燃油车的售价区间。
我认为还是中国会最快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是中国的第二波新能源投资热潮从20年开始了。去年特蔚小理股价一爆炸,投资就来了。理想吸引不了人,但金钱可以动员一切。小米、华为、微软、苹果、高通等一批跨界玩家开始加码这个产业,原本产业里的大众宝马丰田通用也开始彻底下决心砸钱搞智能电动车。新势力特蔚小理和宁德比亚迪最近两年融资都很多,都在大跃进。
这14-16年的热钱砸下去,18-19年是开花结果。
20-22年这波热钱砸下去,开花结果的时间应该是24-25年。
我的预测很简单:10-20万价格区间,24-25年会被大规模的突破。到时就是电动车全面抢班夺权的时候了,燃油车变成少数民族的时候了。十年后的市场机会点在哪里?
十年后再谈纯电动车市场,就像2020年谈智能手机市场,就像在中国谈汉语教育市场一样。纯属脱了裤子放屁,过于重视仪式感!
十年后市场的机会点,当然是燃油复古车和性能车,以及宝贵的燃油车牌照啊!
就像今天你在上海买个全新的摩托。不是哈雷就是杜卡迪。卖的都不是交通工具,而是身份是情怀是玩具是个性。
摩托牌照一张40万,比四轮汽车的牌照贵三倍。
物以稀为贵,这是不变的真理。
这篇知乎回答发出两天后,评论区的声音有质疑也有赞同,以下是一些评论的精选。
也欢迎大家在文章底下评论、留言自己对未来十年纯电车市场的看法。

Ⅳ 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呈上升趋势

全球新能源车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宣布将在2035年停售燃油车并且在2050年全面停止使用燃油车,欧洲出台最严格碳排放政策,政策倒逼大车企转向电动化。2018年以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高增速发展,2019年增速有所放缓,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约为217万辆,2020年产量约为255万辆。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Ⅵ 电动汽车行业经济周期

2021年新能源汽车将进入稳定成长期,竞争力弱的企业已经出局,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始更加由市场驱动,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高速发展期。从特斯拉去年年初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企业看来,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概念非常看好,而且从长周期来看现在仍然是在一个大周期的底部,不存在泡沫。

从2021年开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600万辆,渗透率将提升到20%(国内汽车销量大约是3000万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20-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大约是36%,整体是一个高速增长的态势

而且电动汽车行业还有一个很长的上升周期,估计在10到20年左右。第一是硬件增长,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第二是软件增长,订阅模式提升利润率;第三是服务增长,也可以理解为应用场景增长,车内娱乐、办公需求释放,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后对移动出行产业的替代。

第四是汽车机器人化,你的智能汽车就是你的移动机器人伴侣,可以根据的的指令穿梭在大街小巷,甚至不同城市之间为你服务。替你拿外卖、取快递、买烟买酒、送货、送人、接送小孩、女朋友……你在车内的时间增长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你和车的交互次数将指数级增长。

Ⅶ 电池成本占纯电动汽车的成本比例为多少

一般来说,对于传统纯电动汽车而言,动力系统占比电动汽车总成本的50%左右,而动力电池有占到动力系统总成本的76%,即动力电池占比电动汽车总成本大约38%左右。

Ⅷ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行业面貌的革新,该如何让充电变得更加简易化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了汽车行业的变革和创新,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充电难的问题。而要想解决新能源车充电难,一方面需要建设更多的充电桩和充电站,提高充电桩和充电站的覆盖率。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充电效率,尽量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的速度,另外还需要统一充电接口,让不同的车型都可以实现自由充电。

要想让充电变得简易化,首先要建造更多的充电桩。充电站和充电桩数量不足是现在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要想让充电更加的简单和便利就需要建设更多的充电桩和充电站,这样才能解决新能源车充电不方便的问题;其次,提高充电的效率。在增加充电桩的同时,我们也要实行充电技术的革新和发展,通过充电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速度和充电效率,这样也能让新能源车在充电的时候更加的快捷;最后,实现充电接口的统一。现在很多新能源车由于充电接口不同而需要到指定的充电点充电,只要统一不同车型的充电接口才能让不同的车在不同的充电点都能够进行充电。

Ⅸ 未来真的会是电动车的天下吗

未来一定是电动车的天下

1、在传统内燃机领域,中国没有超越的机会。引擎非常简单,但在其它配套、排气系统、齿轮箱等差距较大。电动汽车,大家起步都差不多,虽然有差距,但是没有那么大,而且追上的可能性很高,因为我们互联网的应用很强大,可以促进汽车的互联化,弥补汽车底盘的积累。然后国家会全力支持。

2、传统内燃机需要大量的油作为燃料。国内石油对外依存度很大,不能把命脉掌握在别人手中,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去石油化。国产石油只要炼制成塑料产品即可。燃油的需求应尽量减少。

3、从政策层面看问题。新建基础设施中包含电动汽车电桩基础设施。表明国家推动电动汽车的意愿是强大而不可逆转的。

而对于每个人来说,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原因也很简单,石油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虽然现在并不缺,但一直用下去说不定哪天就没了。与之相比,电力的来源要多得多,既有煤炭,也有水力,风力,光电,还有核电站。

此外,内燃机的研究与开发没有大的突破,最大热效率也是近几年才突破40%,这还是最大热效率,综合下来一辆燃油车的热效率也就是20%以上,其它的能量都浪费掉了。因此才要推广新能源,因为马达的能量利用率可达90%以上,差距太大。

目前在开发新能源汽车方面存在分歧,主要是关于使用什么储能。蓄电池储存是目前的主流,但其续航时间短,充电速度慢,且在发展中出现了分歧,一是快充,二是车电分离(即换电池)。另外就是燃料电池储能,但氢燃料电池也有许多技术难点,加氢站、储氢罐以及氢与电之间的转换,这些都是丰田公司单独难以实现的高效率低成本问题。

近期几十年内应该会是这样,现在各国政府和各大汽车公司都在大力布局电动汽车产业,但从长远来看,应该是新能源汽车。未来核能车是在2016年长城汽车科技节上提出的。
新型汽车主要有纯电动车、增程车式电动车、燃料电池电动车、混合动力电动车、氢能汽车等。

现在的电动汽车只是把排放放在前头,也就是说,电动汽车的电力可能来自火力发电厂,而火力发电厂的污染排放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影响,那么这个电就不是清洁电了。今后能源的比重将会有很大一部分是清洁能源。又一次看到未来真的是电动汽车的世界?实际上并不一定,因为电池的使用寿命是有设计年限的,而且废旧电池的处理也是非常环保的。因此,将来的旅行可能依赖氢能源,或者依赖清洁电力,也不一定。

Ⅹ 新能源汽车,现在市场有多大

1、新能源汽车行业分类情况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热点内容
郑州越野车改装 发布:2025-05-04 17:40:48 浏览:624
奔腾b30和帝豪哪款车好 发布:2025-05-04 17:32:45 浏览:853
自动挡小型越野 发布:2025-05-04 17:13:31 浏览:459
奥迪A7橡木内饰 发布:2025-05-04 16:45:46 浏览:719
中国可以开房车 发布:2025-05-04 16:40:48 浏览:258
西北旅游越野车队 发布:2025-05-04 16:20:12 浏览:523
710万买什么商务车好 发布:2025-05-04 16:11:39 浏览:181
越野车复制轮毂 发布:2025-05-04 16:05:13 浏览:921
吉姆尼小型越野车 发布:2025-05-04 16:01:45 浏览:643
九龙二手9座商务车报价及图片 发布:2025-05-04 15:55:48 浏览: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