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汽车 » 2019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

2019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

发布时间: 2022-08-14 18:11:37

① 临近夏季,广汽新能源Aion S起火自燃,疑似与它有关

文\魏无羡
自燃,这是每一个新能源车企都需要的面对的问题,火遍全球的特斯拉曾经发生多起自燃问题,国内首屈一指的蔚来汽车,因为几起自燃至今都没有缓过来,最近理想汽车也因为自燃被推上舆论的尖口,似乎每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应该经历一下自燃。
继理想汽车自燃以后,又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出现自燃,它就是广汽新能源,旗下的Aion S在停车场突发自燃。
5月18日,一辆共享汽车广汽Aion S在广州杨桃公园东侧停车场发生自燃,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相关的视频。从视频的画面中来看,Aion S只是单纯的停在停车场,并未进行充电,随后就发生了自燃,火势迅猛,伴随着大量的浓烟。在火势被扑灭以后,Aion S也只剩下一个骨架了。
另外,必须心疼一下旁边的奥迪A6L,躺着中枪,不幸中的万幸是没有造成任何的人员伤亡,唯一的财产损失就Aion S与奥迪A6L这两辆车。
莫名其妙的自燃,何其相似的事件,在此前已经看过多期相关的自燃事件,无一例外都是一样的结果,车辆好好的停着,莫名其妙的就自燃了,更有甚者在行驶过程中出现自燃。这一次Aion S与之前所发生自燃现象一样,而且Aion S也没有进行任何的充电,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Aion S是广汽新能源旗下的首款新能源汽车,官方报价在13.98万至20.58万(补贴后),这款车型自2019年5月份上市,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42553辆,作为一款定价在14万到21万的新能源汽车,凭借短短一年的时间,实现4.25万的成绩,足以可见这款车型多么的受欢迎。
据笔者了解,Aion S主要用途是共享汽车,个人消费者少有购买,即便是如此,依然无法掩盖4.25万的好成绩,而且在近一年的使用中,笔者并未听闻有关于Aion S的自燃事件,而这一次的起火也是Aion S的首起自燃起火事件,到底是车辆的问题还是外在的因素呢?目前还不得而知。
可以肯定的是,针对这一次的自燃事件,广汽新能源管理层极为重视,迅速组织技术人员前往调查,关于自燃的原因目前仍在调查中。据媒体爆料,自燃或和后备箱中存放有“消毒液”有关。众所周知,新冠疫情以后,消毒液已经是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在车内存放一瓶消毒液不意外,车内作为一个密闭环境,内部温度较高,在高温之下消毒液自燃也能说通。
不过,具体原因还有待官方输出进一步的调查结果。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自燃,一直在业界饱受诟病,自燃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严重,更像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轻则毁车,重则伤人,这也是广大消费者无法接受的原因,每爆发一起自燃都能引起消费者的口诛笔伐。
作为消费者,我们抨击自燃无可厚非,但是从产品的角度来说,自燃可能是技术不够成熟导致,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兴领域,在技术构架上面与传统的燃油车有明显的不同,存在一些技术上面的问题也无可厚非,很多技术问题都是随着时间慢慢攻克,我们需要给予一些时间让新能源汽车去成长进步。
而作为新能源车企和品牌,则应该谨慎谨慎再谨慎,对于质量管控上做到胆大心细,不放过任意一丝细节,做好各个阶段的验证工作,尽最大的努力去杜绝质量问题。希望这一次的Aion S自燃是真的因为消毒液导致的自燃,而非车辆本身设计缺陷,具体原因有待官方公布。在这里也提醒广大的消费者,无论是燃油车型还是新能源车型,车内不要存放易燃易爆的物品。(壹车界,全视界!本文由【车界】新媒体编辑部原创出品,本文作者魏无羡,转载需注明作者与出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② 各类电动汽车起火事件都有哪些

各类电动汽车起火事件都有:

1、2017年6月11日凌晨3时左右,山东省日照市一辆特斯拉撞击护栏后发生火灾。

2、2019年4月21日晚8时许,上海徐汇区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区地下车库内,一辆特斯拉轿车突然冒出白烟。

3、2019年4月24日,武汉一辆比亚迪E5起火。

4、2019年5月16日和6月14日,蔚来ES8分别在上海、武汉市再次出现自燃事件。

(2)2019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扩展阅读:

2019年8月18日,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5月以来,在发生起火事故的新能源汽车(已查明着火时的车辆状态)中,41%的车辆处在行驶状态、40%的车辆处在静置状态、19%的车辆处在充电状态。

《报告》显示,今年5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发现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79起,涉及车辆96辆。其中,47辆事故车辆接入国家监管平台,28起事故在发生前10天内国家监管平台已进行预警提醒。

79起安全事故中,65%的事故车辆为乘用车、28%的事故车辆为专用车、7%的事故车辆为客车。从动力电池类型看,86%的事故车辆使用三元锂离子电池、7%的事故车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7%的事故车辆电池类型不确定。

在已查明着火原因的车辆中,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19%的车辆起火源于碰撞问题,还有部分车辆的起火原因源于浸水、零部件故障、使用问题等原因。

③ 五问充电站起火爆炸:电动汽车自燃谁买单

4月28日凌晨,深圳塘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发生一起车辆起火爆炸事件,现场共5辆新能源车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所幸无人员伤亡……
5月4日,浙江杭州,一辆新能源车发生自燃,现场浓烟弥漫。消防员将火扑灭后,车被烧得只剩一个空壳……
近期,关于汽车起火的事件频频发生,每一则汽车起火事件都令人揪心,尤其是进入消费者没几年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更是备受关注,甚至不少车主开始惶恐自家车辆会不会在哪一天突然发生自燃。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期间,从研发、测试到生产,安全一直各方强调的重中之重,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事件仍有发生,消费者该如何放下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的担忧?我们以涉及多方的深圳充电站起火这一事件来深入探讨。
1.谁最先起火,事故原因是什么?
5辆车均受损,很大可能是由一辆车先起火,引燃周围的另外4辆车,受损车辆中包括吉利帝豪EV、北汽新能源EU系列、比亚迪秦EV等,那么到底是哪一辆车先起火的呢?
根据媒体报道,本次起火事件是由陆地方舟威途Z3车型在充电后自燃引起,所在充电站的充电桩为深圳鸿嘉利,现场两辆Z35物流车所搭载的电芯其中一辆是来自苏州宇量的三元锂电,另一辆电芯来源尚不清楚。
充电桩企业深圳鸿嘉利发布了充电桩后台数据并进行初步判断,事故原因为白色陆地方舟Z35(车牌号:粤BD0***1,某品牌338.4V 156.8Ah型号电池)纯电动车发生自燃引起,并在4月28日当天发布了情况说明,说明中具体介绍了现场情况:
白色陆地方舟Z3(粤BD0***1)车辆于4月27日20点40分进入本充电站,在现场管理人员指挥下停在9号充电桩位充电,后面陆续有4辆小车进入本充电站停在白色陆地方舟Z3(粤BD0***1)旁进行充电。
4月28日凌晨1点26分,白色陆地方舟Z3(粤BD0***1)后台数据显示充电桩已经完成充电并自动断电,显示BMS的SOC满中止。
(充电桩后台数据)
凌晨1点35分,引擎盖部位发生冒烟,本站管理员和现场两位司机迅速使用充电站灭火器灭火,无奈火势发展迅猛,引发爆炸,引燃附近充电车辆,凌晨1点45分消防车辆抵达现场展开灭火,于凌晨3点左右全面控制住安全隐患问题。事件共造成5辆汽车被烧毁,4台充电桩报废,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身为电芯厂家的苏州宇量在第二天也发布了声明,声明表示,“经查烧毁的两辆Z35物流车有一辆装配我司电池,但另一辆装配其他厂家电池。消防部门对受损车辆进行拆解后发现,我司电池在严重外部火烧的情况下完好无损,没有发生燃烧,目前火灾具体原因还在调查。”
截至发稿时,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8天,但陆地方舟一直并未作出回应对事件进行说明。为了弄清楚自燃发生的原因,汽车头条APP拨打陆地方舟电话,接听客服表示,“该事件属于质量部门负责,目前的具体处理结果尚不清楚,需要联系江苏陆地方舟。”
于是汽车头条APP电话联系江苏陆地方舟,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现在还没有复工,然后搪塞了几句就匆匆挂掉了电话。看来,自燃事故发生的原因尚未调查清楚。
2.充电容易导致自燃?
不仅是此次深圳充电站起火事件中的物流车,不少乘用车在充电期间也发生自燃现象,比如在去年某品牌电动车在夜间充电过程中发生起火燃烧,那么是充电导致车辆自燃的吗?
在2019年8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曾发布过《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报告中显示,从2019年5月至8月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79起安全事故,涉及车辆96辆。
其中,在已经查明起火原因的车辆中,行驶状态的车辆比例为41%,静止状态的车辆比例为40%,充电状态的车辆比例为19%。由此可见,与行驶状态、静止状态相比,充电状态并非大头。
此外,根据从2015年到2019年新能源汽车起火状态划分可以看出,行驶中的占比逐渐减少,充电中的也逐渐降低,停置状态和原因不明的占比逐渐增加。从2019年全年数据来看,停置状态、行驶状态、充电状态和起火时状态不确定的占比分别是32.81%、29.69%、18.75%和18.75%。因此,根据车辆所属状态来判定自燃原因并不可靠,还得看后续调查结果。
3.谁为自燃事件买单?
在此次深圳充电站着火事件中,塘尾充电站亮出了为充电站和充电桩购买的保单,此次充电站和充电桩的损失可以获得相应赔偿。
那么自燃车辆的车主和其他被引燃车辆的车主能否获得赔偿呢?
翻看以往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情况,有的是车辆厂家主动赔偿,有的是保险公司按照车主购买的自燃险进行赔付,也有双方沟通无果状告到法院。总之,关于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事故的赔偿判定结果五花八门,相同的是,大多数案例都是参照传统燃油车的保险情况进行赔付。
一位保险人员表示,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索赔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会遇到无法鉴定结果的情况导致举证困难、责任无法判定。
新能源汽车是新技术的产物,相对于传统燃油车具有了一些新的风险,例如动力电池系统缺陷、电池材料不过关、电池使用不当等,这也使得新能源汽车保险的事故责任认定变得十分困难。
目前定则的关键在于自燃发生的原因,倘若是质量问题又在质保期,那么基本就确定是厂家的责任;倘若是电路改装等个人原因,那只能车主自己承担了。
(国内某新能源车企保险部人员提供的附加险)
购买自燃险是转移风险的好方法,自燃险是附加险,但在很多自燃险中新能源汽车中电池、电机和电控引发的自燃并不在自燃险理赔范围,投保时还需多加咨询。
其实,业内一直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后续的保险服务,但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风控难度、出险率、案均赔款都与传统燃油车有很大差异,还需要时间来研究,因此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保险迟迟没有落地,而保险的完善无疑会减轻潜在消费者和车主对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焦虑。
4.如何避免自燃事件的发生?
由于汽车结构复杂零配件多,使用周期长,会存在线路老化等潜在引发自燃的因素,因此自燃事件是没有办法完全避免的,哪怕至今有上百年历史的燃油车的自燃事故发生率也高居不下。
据可查的与车辆自燃相关的官方数据显示,上海消防部门曾表示“2011年共接到900多起汽车燃烧火警,平均每天约3起,其中大部分为自燃。”按照2011年上海民用车辆329量的保有量粗略计算,上海该年汽车自燃事故率超万分之二。
既然无法避免,那能否进行预警提醒呢?答案是可以的。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显示,2019年5月至8月期间,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79起安全事故,涉及车辆96辆。其中,47辆事故车辆接入国家监管平台,28起事故在发生前10天内国家监管平台已进行预警提醒,预警率达59.57%。
除了预警,提高产品质量从根本上降低自燃事故的发生显得更为可控。中国科学院院士、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曾指出,当下新能源车企对电池产品的测试验证还有不足。
欧阳明高进一步解释,目前很大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企业内部的电池安全测试标准,甚至没有电池安全测试能力,再加上部分企业强行使开发周期为24-28个月的动力电池产品追上一年一调整的补贴周期,进而导致电池的研发、测试验证周期不得不缩短,因此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5.车企如何把好安全关?
过去几年,车企为了使获得的补贴最大化,过度追求高能量密度、超长续航等,不少企业还将大功率快充作为卖点,殊不知测试工作不充分会导致产品本身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业内关注度最高的新能源车非特斯拉莫属,一方面是特斯拉官方宣称的快充速度:V3超充桩最大功率为250kW,充电5分钟能实现120km的续航里程,另一方面是特斯拉国内外自燃事件的频发,而快充也是很多媒体猜测其发生自燃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对安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比如说比亚迪今年发布的刀片电池。与三元锂电池相比,刀片电池最大的优势就是安全,甚至比一般磷酸铁锂电池的针刺实验结果还要出色。
比亚迪官方视频显示,当进行针刺实验时,三元锂电池发生爆炸和剧烈燃烧;普通磷酸铁锂块状电池产生大量烟雾;而刀片电池不仅无烟、无名火,而且表面升温幅度小(仅30℃-60℃)。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甚至放话:“搭载刀片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中彻底抹掉。”而刀片电池的真正实力当真如此,还是也会发生自燃董事长被打脸,还得关注其后续表现。
此外,如今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时间的延长,给了车企更长的缓冲期。同时,补贴新政还强调了“技术指标稳定”,这意味着政策对电动车的要求不再是盲目追求“能量密度”。产品换代周期的放缓,也使得质量更加有保障,自燃事故率也趋于降低。
自燃一定是车企的责任吗?并不是,车主也有一定的责任,除了尽量避免私自改装,还应对车辆进行定期保养检查,并时时保持警惕,以应对突发的自燃事件。
自燃事故的代价有大有小,我们为何不将其尽量降到最低呢?毕竟,只有整个行业自燃事故减少,消费者才能相信新能源汽车是安全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④ 年终盘点 | 2019年汽车圈八大热门事件

2019年,汽车圈发生了不少“故事”。

戈恩大逃亡,庞青年“水氢车”,汽车限购松绑,PSA&FCA宣布合并,奇瑞“混改”……这些一度霸占媒体焦点、牵动汽车人神经的大事件仍然历历在目,而由这些话题引发的争议也还在继续。

接下来,《一品汽车》就带大家一起来回顾2019年汽车行业八大热门事件。

01

戈恩大逃亡

2019年12月4日,奇瑞增资扩股这一项目,终于尘埃落定。

根据长江股权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奇瑞控股”)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奇瑞股份”)的增资扩股项目均已成交,投资方为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有限合伙)(下称“青岛五道口”)。

公告中显示,青岛五道口在奇瑞控股、奇瑞汽车的持股比例分别为30.99%和18.5185%。增资扩股交易全部完成后,青岛五道口在奇瑞控股的持股比例将达到51%,在奇瑞汽车的直接持股比例为18.5185%,加上通过奇瑞控股间接持有的32.4815%,总比例也达到51%。

正如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言,增资扩股对于奇瑞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首先增资扩股使奇瑞扩充了资金,这有利于奇瑞在技术研发、体系改造方面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⑤ 新能源车为何频频失火 这两个“争论”或是终极答案

随着气温回升,近期电动车起火、自燃又开始频繁发生。5月8日,东莞市一处小桔充电站发生火灾事故,烧毁4辆电动车。近日,东莞市要求全市48家小桔充电站全部停业整顿。
发生事故的充电站,位于东莞市塘厦镇田心社区木莲路41号。当天下午14时约23分,一辆郑州日产新能源(帅客EV)突然冒出火苗,同时,大火还将旁边一同充电的多车引燃,造成数辆车被烧成车架而报废。
对于电动车充电自燃一事,小桔充电方面表示,“目前当地消防部门正在调查事故原因,我们非常重视此事,已派专门工作组前往现场。”
然而这已经不是今年夏天第一起电动车自燃情况了。5月4日,浙江杭州,一辆新能源车发生自燃,现场浓烟弥漫。消防员将火扑灭后,车被烧得只剩一个空壳;5月8日上午,一辆理想one在湖南长沙街头自燃,在将这家车企的产品推至风口浪尖。
虽然目前这三起电动汽车失火事件还没有明确的事故原因,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电池问题大概率是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的主要原因。
此前,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副秘书长刘鹏曾谈到,目前我国汽车每年的燃烧事故率达到万分之3.16,而新能源车的燃烧事故率为万分之0.98。对于涉及安全的事件来说,再小的安全事件,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新能源车安全究竟如何保障?
电池路线之争
电动车实际进入百姓生活不过也就是最近五年的事情。然而纵观这五年之中发生的种种电动车自燃情况,我们发现绝大部分都是乘用车方面发生的事故,新能源商用车,尤其是新能源客车极少发生类似情况。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客车属于大量载人为主的营运车辆,乘客的安全属性比小车要求的更高。另外一个方面,当初在新能源顶层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客车的安全性高标准,因此基本确定了乘用车使用三元锂电池,而客车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早年间这两种电池类型优缺点都十分明显,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同样体积续航里程更长,缺点是电池安全性可靠性有待提高。而磷酸铁锂电池虽然能量密度稍低,但是安全性非常好,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车辆几乎不会出现驾驶或者充电过程中失火的情况。
当然此后几年,两种类型的电池都有了长足进步,如今三元锂电池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新能源市场。而磷酸铁锂电池依旧只是客车市场大规模使用。
直到最近比亚迪对外发布了刀片电池、宁德时代发布了CTP技术之后,磷酸铁锂这个当初在“天赋”上低人一头的老旧技术,在大幅度解决了电池续航方面的短板之后,爆发出超强的竞争力。
而三元锂电池由于内含“钴”这种材料,在今天这个新能源补贴全面下调的关口,很多新能源车型就养不起“钴奶奶”,车价降不下来,大家就都去买燃油车了。
举个例子,如果你买一款带60度电,续航400-500公里的车型,用磷酸铁锂电池,成本3.6万,而用三元锂电池,成本在6 -7.2万元之间,但是你换电池,成本可以“速降”2.4-3.6万元,对一些十几万块钱的电动车来说,半个车的成本都压在三元锂电池上,不是开玩笑的。
目前,宁德时代已经开始向特斯拉提供不含“钴”的CPT封装磷酸铁锂电池。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在其高端车型上大量装配,未来不排除装备到比亚迪的超级电动大巴上。这样一来,两大新能源巨头似乎就未来的电池路线之争达成了一致,磷酸铁锂小胜一筹。
不过,车企选择电池技术路线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会随意切换,三元锂电池王者的地位近期还不会轻易动摇。但是仅就安全性这个角度来说,磷酸铁锂是更适合的选项。
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之争
在2019年8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曾发布过《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报告中显示,从2019年5月至8月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共发现79起安全事故,涉及车辆96辆。
其中,在已经查明起火原因的车辆中,行驶状态的车辆比例为41%,静止状态的车辆比例为40%,充电状态的车辆比例为19%。由此可见,与行驶状态、静止状态相比,充电状态并非大头。
不过若回到本文开篇的事故中,显然车辆是在充电状态下出的问题。这就引出了最近热度比较高的争论,电动车到底是充电好还是换电好。
充电模式,大家都比较了解,所以不多做赘述。关于换电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电动车车主使用换电品牌统一的电池,当电动车没电时,车主无需花费七八个小时为电动车充电,只需在临近的换电柜中扫码换取已充好的电池,短短几秒,电动车“满血复活”。
目前,行业内普遍尝试的换电模式是车电分离,即对电量低的电池包进行更换。而国内换电业务做的最好的是蔚来汽车,截止到5月15日,随着北京海航国兴城蔚来换电站正式投运,蔚来汽车已经在全国建立了127个换电站,覆盖54个城市,其中北京就有10个之多。
让车电分离,可以促进动力电池的长期租赁,或者采取签约的形式加入换电网络,以里程计费方式涵盖电池的使用成本和能源成本。
理论上说,如果我们可以设置一个类似于电池银行的形式,由主机厂、电池企业和社会资本出资打造,主机厂只需要销售无电池的车辆即可,由用户自行向电池银行租赁电池。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赋予了用户更多可选择性,用户无需再担忧电池的衰减和后续升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节省了用户购车、用车综合成本。而且换电的过程也几乎百分之百规避了充电失火隐患。
在这新能源汽车企业继续降低成本的当下,显然诱惑力十足。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换电模式之所以还处在理论向实际使用转化,迟迟无法大规模铺开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电池标准化在如今的新能源市场很难实现,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设计思路,导致了多种电池规格无法进行统一的大批量处理。
只能说蔚来自建的换电站给蔚来旗下的车型换电,如果都是如此,社会资源将得到极大的浪费。而且各家自建换电站耗资巨大,短期内又看不到收益,大量投资无法短期内收回,这就是换电模式推行多年却无法迎来规模发展的根本原因。
好在顶层政策设计层面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4月下旬,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通知》对补贴政策做了新一轮的调整和规范,其中一条颇引人注目:2020 年起享受政策补贴的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 30 万元),但支持换电的车辆不受此规定限制。
国家已经明确了鼓励换电站建设,接下来就是看看哪些厂家能利用这个风口起飞。
百姓评车
如果我们透过事物表面看本质,就会发现,最近频发的新能源车失火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新能源电池的路线之争跟充电和换电的形式之争。不管最后走了哪条路,我们都希望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能够从根儿上得到彻底解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⑥ 新能源汽车“自燃”是绕不开的坎长城欧拉黑猫再发自燃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一直是车企攻克的难关,特别是“自燃”引发的安全性问题,都是新能源车企绕不开的坎。纵看新能源车企,不管是进口的特斯拉还是国企北汽新能源汽车代表,以及私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佼佼者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都或多或少出现过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当然,很多新能源车企自燃并不是车企质量和品控不行,而居多是搭载的电池不安全性,新能源汽车依靠电池获得能量,而电池却存在概率缺陷,因此,新能源汽车“自燃”是绕不开的坎。

写在最后,“自燃”既是新能源汽车绕不开的坎,这就需要新能源车企更加重视车辆的安全性,把不确定因素降低到最低。长城汽车欧拉黑猫既发生了“自燃”事故,就要尽快行动起来,找出“自燃”事故原因,防患于未然才是真安全,期待长城汽车方面的事故报告,消除消费者的用车顾虑,还媒体一个事故真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⑦ 2019新能源车市销量下滑,特斯拉、蔚来、比亚迪先后出现自燃事件

[亿欧导读]?2019年是公认的汽车产业变革之年,在变革中,纯电动汽车成了车企破局和转型的第一步。就纯电动而言,电池安全、补贴退坡、里程焦虑和销量下滑是今年绕不开的关键词。

(车市寒冬/Pixabay)

2020年,伴随着补贴的完全退出,一个纯粹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向所有玩家敞开。

新的一年,国产特斯拉将实现大规模交付,合资品牌旗下新能源车型也将陆续推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

在这样的环境中,新能源车企要做的便是提高产品力,并完善配套服务,消除消费端的顾虑,让新能源汽车的优势真正体现出来。否则,在未来竞争中将难以存活下来。

编辑:张宇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⑧ 35天内接连发生4起自燃事故,威马汽车引发新能源汽车信任危机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规模已升至世界首位。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时有发生。去年,特斯拉和蔚来就曾深陷“自燃门”。除此之外,像比亚迪、广汽新能源等较为热销的新能源品牌也都发生过自燃事故。据不完全统计,2018和2019两年,在我国发生的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超过了80起。

而就在近日,又有一个新能源品牌因为短短一个月发生四次自燃事故而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它,就是前不久刚刚完成100亿D轮融资的威马汽车。虽然这几起事故均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却引发了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不信任及恐慌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威马汽车此次并没有披露这些被召回的车辆其电芯是由哪家供应商所产,但是据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目前有多个动力电池供应商,其中包括宁德时代、谷神、力神、苏州宇量、塔菲尔能源、瑞浦能源、中兴高能等。

威马汽车此次所召回的电芯型号为ZNP3914895A-75A,其对应的电池生产商应该是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在今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0)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曾表示,目前,因电池问题导致起火的新能源汽车事故占起火总数的60%左右;第二大原因是碰撞,由此导致起火的比例为21%。也就是说,电池问题仍然是电动车起火事故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此次的威马汽车自燃事件,也有网友指出,威马汽车这35天来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几乎要毁了整个行业。虽然这位网友的措辞有点过激,但是毫无疑问,在经历这一系列的自燃事件之后,消费者在短期之后确实很难恢复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

在小编看来,造车新势力目前在研发技术和时间沉淀上缺乏积累。虽然威马汽车此次主动发起了召回,并为可能存在问题的车辆免费更换由其他供应商提供电芯的动力电池包,但是谁也无法保证,类似的状况后面还会不会再次发生,或者说,市场上还会不会再出现“另一个威马”。

(注:以上配图均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⑨ 广汽新能源Aion S又出事了:疑似电池着火 引发车辆自燃

广汽新能源AionS首款车型是在2019年4月27日上市的,是广汽新能源从广汽乘用车独立之后的首款车型,定位是紧凑级纯电动轿车,补贴后售价为13.98~20.58万元。

短短几个月,连续三起车辆自燃事件,对于创立不久的广汽新能源品牌来说影响不会小。希望这次,广汽新能源能够正视问题,本着对车主负责、也是为自己负责的态度,给市场一个交代。

版权声明:本文为车快评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且图文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盗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文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索取稿酬或者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⑩ 又一起广汽新能源Aion S再自燃:811电池安全性引关注

近期,网络上一组广汽新能源AionS自燃的图片流出,目前尚不清楚具体位置和情况。但据不完全统计,这已经是近3个月以来,广汽新能源AionS的第二起自燃事故。

近期,雨水和高温天气交替,气候和湿度变化大,也可能会导致新能源汽车“水土不服”。8月以来,已有理想ONE、小鹏G3等在内的多台新能源车发生自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热点内容
荆州皮卡货箱保护 发布:2025-05-18 04:14:48 浏览:563
奥迪a642二手车价格 发布:2025-05-18 04:11:11 浏览:371
房车智能水泵系统 发布:2025-05-18 03:56:11 浏览:129
改装北汽b40越野视频 发布:2025-05-18 03:53:41 浏览:712
20万以内的越野排行榜 发布:2025-05-18 03:42:24 浏览:545
越野车防翻滚 发布:2025-05-18 03:40:51 浏览:81
雪佛兰老赛欧论坛内饰装扮 发布:2025-05-18 03:25:09 浏览:477
撒哈拉马拉松越野赛 发布:2025-05-18 03:17:33 浏览:212
房车铝合金配件厂家 发布:2025-05-18 03:02:03 浏览:479
出租普通房车的价格表 发布:2025-05-18 02:44:20 浏览: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