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改装用品行业发展
Ⅰ 中国汽车改装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有哪些汽车改装行业产值
最发达的当然是香港!大陆的话,珠三角这带较发达,邻近港澳,赛车业发达,改装产业也挺发达的。
至于这行业的话,国内技术还不成熟,但市场前景好,市场巨大,有潜力!如果你入行,最好到港澳学习学习,有条件的话,去日本和欧洲,他们那里的改装技术成熟。
美国人该车喜欢开张,简单来说,就是浮夸。日本人实在,注重提升性能。欧洲人最疯狂,给他们一台小车,他们也能将它发挥到极致!欧洲人改车是将车的性能全面提升,所以欧洲厂商改的车性能强大,均衡,安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舒适性。像我们熟知的AMG,M-Power,ABT等等这些车厂子公司就是典型例子!欧洲厂商的车,几乎都有一个专门改装这个厂家的车,所以说他们成熟就是这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因素。
所以,你要开什么改装店,最好先想想自己该改方面的车,再去“拜师”。
Ⅱ 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什么
中国汽车工业现状发展趋势:汽车工业协统计1至7月汽车全行业完工业总产值3723.82亿元同比增长29.44%。
Ⅲ 国内的汽车改装市场规范吗
"轰鸣的排气管,花哨的外型,呼啸而过的街头飞车,大概就是现在很多人对汽车改装的理解。不过,大多数车主还是很难想象,一款10万元左右的车子,竟然有人愿意再铺上十几万做全方位的优化。
然而,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汽车消费的理念已经从“代步”向“个性”“时尚”转变。起初,一些车主对车辆的改装仅仅是为了满足车辆在豪华和美观方面的要求,后来,改善并提高车辆的舒适度也逐渐成为改装的一大主题;而现在,车辆的改装已经在改进原始车辆性能、弥补原始车辆功能不足方面做足了文章。
美国等国外一些成熟汽车消费市场,50%的私车都有改装的经历,仅北京一地,业内人士就估算出近亿元的改装车市场;而在改装势头更为猛烈的广东,不仅有着良好的改装市场需求,在珠三角的东莞、中山等地,已经开始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改装用品市场。虽然国内汽车改装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缺少相关管理办法和专业的检测机构,为了确保安全,交管部门对改装车的控制非常严格。而相关政策与法规不健全,使这个行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灰色地带。
我为车狂
时常会有这样的一辆车吸引眼球,通常它都没有高贵的血统却引擎轰鸣,车身周围花花绿绿,或天真,或率性地贴着许多图案,似乎在宣告自己不一样的身份。如果到此即止,或许还真算不上是一个改装发烧友。在一个规模不算太大的改装店,记者看到一辆正在做改装的奥拓,座椅换成了赛车专用的黑红斗式座椅,方向盘和变速杆也换成了赛车专用配件,发动机引擎改装了F1专用高压线、冬菇头,由此增强了动力的发动机发出的低吼轻松跑上160。改装工程师告诉记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装。它是围绕“提高汽车性能、操控等内在技术指标”这个核心而进行的,设计车辆整体性能提升的各个方面,如行车电脑、悬挂系统、点火系统、进排气系统、刹车系统、轮圈、轮胎等。这位工程师还告诉记者,通常做“大包围”,一般在3000多元,换一个直排式进气管大约要900元左右,而若是要改装一辆赛车,大概需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目前,北京改装过的汽车至少有1000辆。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国际改装车展上,一辆由马自达6改装成的银色跑车更是以50多万的改装价,诠释了改装的绝对意义。不仅仅是在电影中才可见到的翅膀般向上开启的车门把改装玩出了炫,宽大的碳纤维发动机舱盖、几乎紧贴地面的车身大包围,几乎已经让这辆马自达6失去了原有的外观识别元素。包括音响与外观在内的几十项改动最终以50多万的改装费终结了车主的改装狂想。无怪乎有人会说,玩汽车改装的人,天生张扬。
改装源起于国外的赛车文化,现在国内大多数人玩改装并非完全是出自对汽车运动的热爱,而是出于标新立异的时尚思维。随着汽车社会的提速和赛车文化的普及,汽车改装在国内后汽车后市场的成长空间也将会同步提升。
安全被遗忘
一位改装车的高手曾这样描述他所认知的改装:“外观是消费者最感兴趣的地方。但我要提醒众多改装玩家,车辆一旦经过改装,某一方面必定会有所损失。所以不要求完美,快乐的极致就是死亡。”以他成熟的改装经验来看,目前国内的专业赛事改装,主要就是车身内部的防滚架,而民间的改装,多集中在外观和动力系统上,至于对安全的考虑,消费者几乎都没有概念,这也是民间改装的一大特点。而事实上,原车型的设计是建立在合理理性的基础之上,动力、底盘、减震等任何地方的改动设计都将使车辆全身结构发生改变,换句话说,跑得越快,玩得越炫,离危险就更近一步。
一位资深改装工程师告诉记者,去改装店咨询的很多车主并不具备专业汽车常识,在改装俱乐部或是网上得到的讯息往往使他们的消费没有理智可行的目标。“很多车主要求更换最好的发动机,同时又要求很舒适。我们会告诉他,就算换上法拉利的发动机也无法达到想象中的要求。改装讲求的是车辆整体性能的提升,单一性能的无限放大会让车辆失去的更多。”“对于顾客,我总是告诉他能做哪里,哪里不能做。但有很多人,真的很固执。”而在采访中,却极少能遇上这么有职业道德的商人。由于汽车改装需求逐渐增大,出现了很多“半路出家”的改装厂和改装件生产厂,水平和国外成熟的汽车改装业还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说,现在的改装市场有点乱。有的店就是拿着自己改装后的效果图让顾客挑,改装件只要能装上就装,伴随着极具专业性的“忽悠”,适用于哪款车根本不知道。
正是由于国内相关政策法规对改装车的严格限制,同时缺乏细节性的标准,目前国内的改装行业,尤其是适合民间改装的,很多实际上带有“半地下”的色彩。由于无法检测改装后的性能,更无法区分专业改装店与非专业改装店。一位改装厂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改装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内部改装,如底盘的改动,对车辆整体操控性都有决定性影响,改装不当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国内改装业的现状是,几乎所有改装店门面上挂的都是汽车改装用品的牌子,专门到工商局申请汽车改装公司根本得不到批准。不少小本经营的汽车维修厂也在悄悄进行着改装的生意。而放眼国外,只要你具备改装条件,就可以申请汽车改装工厂。事实上,也只有健康发展态势下的行业,才会出现专业的改装厂与知名的改装品牌,如奔驰的AMG、丰田的TOM’S、三菱的RALLIART。
条款约束模糊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最早的汽车改装能够追溯到10年前,然而其出生的这10年间,眼看就要火起来的汽车改装市场,行业的标准和相应的政策都还没有,更没有相应的管理部门。虽然新交法出台,对所有改变车身结构的汽车改装都进行了叫停,但汽车改装仍在悄悄地进行,只是,这个原本应当在阳光下的交易却渐渐走入了“灰色地带”。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明文规定车主不能改动车辆的结构,即车身颜色、长、宽、高这四个硬性标准,但改装管理的细节项目,并没有确切到哪些项目能改,哪些不能改。”
一位汽修行业的专家告诉记者,其实汽车制造厂为了延长汽车的寿命,一般对动力都有所保留,而实际上,原装汽车特别是民用型的车,其实有很多可挖掘的潜力。“如果改装只是对提高汽车的性能提升,对安全性也没影响的话,一味禁止没有必要。”事实上,各地在不准改装的禁令下,越来越多的爱车族游走于政策的边缘,改装车的车主也很少有人主动去交管部门申报。于是,出现了专门帮改装车通过年检的“车虫”,据说一辆加了包围和喷涂改装车验车价格是200—300元左右;内部机械改装的价格还要涨;不少改装车主验车时干脆把加装的车身包围和尾翼拆下来,竟然也能够顺利过关。
一面是强劲的市场需求,一面是政策管理细节与检测机构的缺失,相比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对汽车改装的细则标准,国内相关机构无疑应尽快出台法规以细化现有的政策条款,以更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改装车的改装安全,规范疾速扩展的改装车市场,为其重新找到阳光下交易的光明“钱”途。
Ⅳ 开个汽车用品店前景如何
所谓的汽车用品是指应用于汽车改装、汽车美容、汽车装饰等汽车电子及零部件的相关产品。汽车用品按功能分类,可分为保养类、装饰类、清洁类等。
中国首次购车比例高达80%,一旦中国的首次购车比例下降到50%,“汽车后市场”的容量将会更大。粗略统计,在汽车用品市场,车载汽车产品利润率为50%左右;车蜡、座椅垫利润为90%~110%;车用香水的利润率更高达500%。汽车生意有前景,不过竞争还是有的,品牌的选择要参考具体的市场情况,在需要提供完善的服务外,更需要提高服务的质量。
Ⅳ 国内外汽车改装业存在的差距中国汽车改装业的发展前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汽车改装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研究显示:2002年,中国汽车改装行业产值仅为5亿元,2007年就达到了14亿元,5年时间增长近3倍。到2008年,已经上升到25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2012年我国汽车改装产值在300亿左右。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生物质能产业将步入快速发展的高峰期。
我国汽车改装的发展还不到20年的时间,与国外60多年的发展历程相比,改装文化还未成熟。主要体现在消费者对改装的理念、方式等方面还没能形成正确的理解。许多消费者只是为了一时的炫酷,超越自己对改装车辆的驾驭能力,忽略法律、交通安全因素。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改装车主无视他人生命安全,为了一时之快,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因此对于汽车改装商和消费者而言,只有在树立正确的改装理念,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才能有助于汽车改装市场的发展,形成特色的汽车文化底蕴。
总体来说,汽车改装行业发展十分良好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肯定是有发展前景的,不过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Ⅵ 你如何看待汽车用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体,年轻人追求个性,汽车产品将呈现个性化的发展趋势,DIY类产品将进一步增多;消费升级下,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将进一步增强,这将加速无品牌小企业的淘汰,同时会刺激行业内企业品牌意识的加强和品牌的建立。
Ⅶ 汽车后市场发展趋势
汽车后市场,庞大而复杂。如要细分,大概可分为汽车安全防盗市场、影音导航市场、装饰改装市场、车载电子电器市场以及汽车美容养护市场等。
无论从前景、规模还是利润来分析,都显示行业发展尚存无限空间,有数据为证。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汽车销售达到了849万辆的规模,超过了日本550万辆的总销量,位居全球第二大市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分析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仍将维持高位运行,全年GDP增速将达到10.5%,这是支撑2008年汽车产销增长的一大因素。
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增长,是汽车后市场持续放大的原动力。
有预测说,2010年汽车后市场的总规模将超过4000亿产值。目标是否夸大暂且不论,眼前的事实是,国内汽车保有量已超过5200万辆,汽车市场仍处于快速扩张期。
再来看看利润,整个汽车后市场行业的平均利润达40%-50%,而个别细分行业则高达100%到200%的利润。虽有业内人士辩解称,实际利润并没有预测高,但不可否认,汽车后市场已成继整车销售之后又一个“聚宝盆”。
以装饰改装市场为例,统计数据称,我国10万元以下的车辆在汽车装饰用品方面的投入平均支出3867元,选择汽车用品的档次相对较低;10万-30万元的车辆,车主的消费能力较强,能够承受起高价位的汽车用品。目前60%以上的私人高档汽车车主有给汽车做外部养护的习惯,30%以上的私人低档车车主形成了给汽车做养护的观念,30%以上的公用高档汽车会定时进行外部养护。
在一个成熟的国际化市场,汽车美容业是汽车产业链中的主要利润来源,一般占据50%-60%的比例。在中国,汽车美容业的利润一般在40%左右,据专家介绍,汽车制造业投入的1元钱,将会带动售后消费24元-34元。
这个行业,成就了不少商户的财富梦想。门槛低、利润高,受利益的诱惑,行业一度呈现技术含量偏低、恶性价格战、诚信形象差、品牌意识淡漠等不健康现象。
针对目前汽车后市场行业市场空间大、经营混乱这一现状,有专家提出,品牌规模化连锁经营将成为主流。随着市场整体趋于理性,行业的资源整合也迫在眉睫,而外资的蜂拥而入,在带给本土企业危机的同时,也有利于引导整个行业走向规范和国际化。
博弈升级
有10%的利润,资本蠢蠢欲动,20%的利润,资本开始大量涌入,50%的利润,资本已经兵戎相见了,超过100%的利润,资本就六亲不认了。汽车后市场的发展,似乎也应了这个论断。
但真正能在中国汽车后市场上淘到真金白银的,只有两类人,其一是市场的先行者,其二是有雄厚资本支撑的的投资者。据悉,众多的风险投资都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不容小觑。
有一点可以肯定,要在汽车后市场的金矿中有所斩获,必须从一惯的仿冒向自主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发展,销售渠道需从传统的集贸型市场向现代服务业业态发展,国外汽车后市场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大趋势。
博弈汽车后市场,外资与本土企业互不相让,也各有市场。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决定了消费层级的混乱,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程度也不一。但从目前来看,在品牌建设方面,外资企业显然占尽优势。
固特异,在中国的700多家零售店已经摆上了杜邦、壳牌、德尔福、辉门的产品。固特异希望在2008年之前,实现轮胎销售收入只占到零售店的25%,剩下的75%来自汽车服务。其对手米其林也在去年签署了类似的零售合作协议,米其林的名单上包括江森自控、BBS、立中和Hunter。
在连锁领域,壳牌已大张旗鼓地将汽车快保品牌“捷飞络”引进中国,而“博世专业维修”则早已在中国拥有了超过300家的网络店,另外,已进入中国的还有德尔福、辉门和通用汽车的AC德科,以及日本澳德巴克斯和黄帽子。
一些中国本土企业也在往品牌方向发展,但截至目前,叫得上名的品牌并不是太多。
同时,在汽车用品行业,国际品牌遭遇的中国式尴尬仍在继续:被仿冒。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和高利润率的刺激下,仿冒国际名牌是条捷径,尽管这是一座独木桥。在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汽车用品市场,各种冠以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遍地开花,让消费者无法判断。
业内人士分析,“正规军”和“游击队”争抢蛋糕、各自为营的局面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但是,终有一天,这一局势随着行业的成熟将成为历史。
展会洗牌
促使一个行业步入健康、有序的轨道,相关的行业论坛和展会必不可少。但近些年,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浮躁之风,在经济利益和各种不为人知的目的驱动下,一些展会也变了味。
不可否认,展会本身的优越性无可比拟,一个活跃而国际化的开放式交流平台,有助于展示科研成果、探讨先进技术,让参观者对同类企业和产品有一个直观的比较和判断,间接促进所处行业的发展。
“行业正逐步走向规范,展会也一样,含金量高的展会是一个行业不可或缺的,展会同样需要创建品牌,以净化行业空气,那些只以赢利为目的、搞形式主义却没有太多实际内容的展会,其生存空间将越来越狭隘,直至被行业淘汰。”雅森国际展览公司总经理谢宇表示。
然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个被业界认可的展会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
行业正处蜕变期,专业化的细分市场是出路,行业展会同样需要细化。“汽车后市场是一个过于泛泛的概念,把所有产品一股脑的搬到同一个展会上,让参观者有种在集贸市场的感觉,经销商也难以捕捉目标客户。”谢宇说道。
基于此,2008年,雅森国际做出了细分展会计划。第一个是汽车用品展,每年两度举办“中国国际汽车用品展览会”,一届在北京举办,一届选择其他城市进行巡展。第六届中国国际汽车用品展览会将于2008年3月7日在北京举办。
第二个是汽车电子展,每年一届,首届将在今年8月15-17日在上海举办,展品涵盖汽车影音、汽车电子、汽车通讯、安全防盗等。第三个是改装车展,每年两度举办中国国际改装汽车展览会,同期举行改装汽车评选大赛和国际汽车改装行业高峰论坛。改装展会2008年的主展在北京,巡展地为福州。
同时,雅森国际酝酿举办羊剪绒源产地交易会,联手河北省南宫市,用3-5年的时间培育大规模、专业、有影响力的羊剪绒和毛毡专业展会。
任何一个行业,都将经历从无序到有序,从混乱到规范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监控,市场调节和企业自律多管齐下,才会最终呈现大家都愿意看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