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4s店保养政策
① 新车必须三年都在4s店保养吗
新车不是三年都必须在4s店保养,只要过了首保时间以后就可以自行选择保养地点。之所以有三年必须在4S店保养的说法还是三年的保质期所影响的。其实保质期和保养的地点无关,如果三年内车辆发生质量问题,只要是在正规的保养地点保养的,4S店仍然要承担保修的责任。
根据《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四条供应商、经销商不得限定消费者户籍所在地,不得对消费者限定汽车配件、用品、金融、保险、救援等产品的提供商和售后服务商,但家用汽车产品“三包”服务、召回等由供应商承担费用时使用的配件和服务除外。
关于汽车保质期的规定。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十九条家用汽车产品在包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或者易损耗零部件在其质量保证期内出现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可以凭三包凭证选择修理者免费修理(包括免除工时费和材料费)。修理者能够通过查询相关信息系统等方式核实购买信息的,应当免除消费者提供三包凭证的义务。
② 汽车质保期内必须在4S店保养吗有哪些条件
汽车质保期内必须在4S店保养吗?有哪些条件?其原因在于,新政策指出,“在家用汽车产品包修期和三包有效期内因消费者未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正确使用、维护、修理产品而造成损坏的经营者可以不承担本规定所规定的三包责任。包修:一般国内家用乘用车都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为主,不同品牌的车可能会提供3年十万公里或者终生质保。此类视不同品牌汽车而定。
关于车辆保养,尤其是还处在索赔期限之内的车辆的保养,要不要在4S店做,是个很多车主一直都有疑虑的问题。4S店保养的价格无论是备件还是人工确实都要比快修店贵上不少。虽然现在国家现在关于质保期新车不在4S店保养已经有了明文规定。但是实际上,如果是保养的部件出了问题的话,那么4S店是可以决绝给你质保的。
③ 汽车在4s店如何做保养
一定要清楚车的零部件等的保用时间
。1.防冻液两年或4万公里换一次。2.雨刷一年换一次就可以。3.蓄电池可以用2-3年。4.轮胎可能跑4-6万公里。5.刹车油可以用两年或者4万公里。保养只需要更换机油和机油滤芯,大保养才需要清洗油路或者建议更换三滤。只有更换轮胎,轮毂和补
过轮胎后及车轮受过大的撞击,高速
行驶时方向盘抖动的情况出现才会做动平衡;车辆跑偏或者轮胎出现单边损坏或偏磨才会做四轮定位。
4S店是某一汽车品牌的特约维修商,是专门为某一品牌汽车服务的,由品牌厂家提供技术指导、原材料供应和年度考核监督一系列的管理,长期在4S店保养你的爱车会有一系列的保养维修档案。而一般的汽修厂只是包罗万象,任何汽车都可以修理,原材料在市场上采购,收费相对平宜的区别。如果单纯是保养汽车换机油,对技术要求不高的作业,二者均可选择。
不用必须去4s店。1,汽车已经不是什么高精尖的技术产物,大多数故障一般的修理店都能够维修,所以消费者大可不必有4S店更专业之类的想法,可能车主更多的是担心路边店的配件质量和真假问题,如果是这样,那么车主可以自己在网上或者汽配城购买所需主要用品,比如机油、三滤,然后选择一家正规或者熟悉的修理店付工时费即可。2,汽车的保修政策多为2年或6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个别车型的保修时间略长,但一般不超过5年或10公里。我们以高尔夫车型的保养周期为标准,其1保5000KM,2保12500KM,都是换机油机滤空滤。3保2万KM,通常这时4S会要求车主做大保养,不然不予保修。以此为据,除去免费的首保(通常首保是免费的),在车辆保修期内,车主只需在4S店自费进行两次次保养,一次小保,一次大保,费用合计大概3000元。
④ 汽车质保期内必须在4s店保养吗
至于车辆在保修期内是否一定要去4S店保养,车主只关心是否对自己有害“三包服务。权利有影响,就是“去掉保险”。有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但不妨仔细看看,外面能不能保养,享受三包服务的条件是什么。
汽车在保修期内一定要去4s店保养吗?
车辆在质保期内是否会在4S店进行保养并不是必须的,但大多数新车都会提供第一次或前两次免费保养服务。不要白做。如果免费保养的次数用完了,或者没有免费的首保服务,外面又有可靠的店,那么不去4S的店保养也未尝不可。
其实不管在哪里做保养,都不会对车主做“三包”权利构成任何威胁。国家三包政策没有明确规定4S店维修与三包服务的衔接。三包政策规定,只要按照厂家规定进行维修,三包服务不放行,三包期内发生的质量问题均可享受。
如果与维修无关的零件出现故障,享受三包服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动机出现问题,4S的店铺都不做保修期内的保养,所以要求三包服务有些麻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实行三包,但修理可以收费:
1)消费者因使用、维护、保管不当而受到损害;
2)不承担三包修理的被拆卸损坏;
3)无三包凭证和有效发票;
4)三包凭证的型号与被修理产品的型号不一致或者被涂改的;
5)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坏。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非4S店铺做过维修,需要提供维修资质、材料清单、维修项目、质检单、出厂竣工证明复印件、购买证明等一系列相关材料如果你想享受三包服务,请到维修店。
@2019
⑤ 汽车保修期内一定要到4s店保养吗
汽车保养按照规定可以不在4s保养,车主有权选择维修保养商家。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作为车主也有权利选择车辆维修保养经营者。
但是汽车首保是4S店的三包项目之一,而且是免费的,所以首保可以在4S店进行,首保结束后就可以自由选择其他专业门店了。
⑥ 汽车保养新规定
过完元旦我们迎来了充满惊喜和挑战的2017年。第一个惊喜就是2017年1月1日起实行的汽车行业新规定。现在来跟我一起学习2017年汽车保养新规定吧!
2017年汽车保养 新规一:“霸王条款”被废除,维修保养不必去4S店!
曾经,保修期内如果不在4S店保养,车辆一旦出了故障,4S店有理由拒绝车辆保修,这是在我国汽车行业内很多年的行规,这样的规定一直为消费者所诟病。
近日,国家交通运输部修改了《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中明确规定了厂家和4S店不得以不在官方授权店保养为由拒绝给车辆质保,即车主可自由选择修车点,该规定将于2017年1月1日开始实施。
这无论是对4S店外的维修厂还是广大车主来说,无疑都是个好消息,托修方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除汽车生产厂家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汽车质量“三包”责任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指定维修经营者。这个规定终于让汽车厂家和经销商不能再绑住消费者了,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维修保养店。
也就是说,授权的4S店和车厂不能限制消费者到其他维修店修车的自由,如果以后4S店还有“你在别人那修,出现问题4S店都不管了”的说法,就属于违规。
2017年汽车保养 新规二:不能强制使用原厂配件,“同质配件”时代来临
曾几何时,4S店都要求车主维修时强行使用原厂配件,新规出来后,4S店不能再强行使用原厂件,托修方、维修经营者可以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机动车。同质配件是指“产品质量等同或者高于装车零部件标准要求,且具有良好装车性能的配件”。
除了4S店外,非4S店也需要提供“同质配件”,而且还要逐步对车辆维修记录进行统一存档管理,将一辆车的所有维修保养记录电子化并全行业可查。
温馨提示:
新规实施于2017.1.1号实施后,就意味着所谓的“原厂配件”不再“横行霸道”,车主可以自己购买一个质量、配置差不多的零配件进行更换,4S店或厂家不能以此为借口推卸责任。其实剥夺原厂配件的“专制权”,提倡同质配件的流通,对第三方汽车维修机构是一个发展机会,普通消费者也将获得更实惠的售后服务价格,一举多得!
2017年汽车保养 新规三:强制执行!汽车维修信息将强制免费公开!
由交通部等部委联合公布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下文简称《办法》),其重要作用之一就被解读为要打破此前经销商在汽车维修技术及市场方面的垄断。
根据《办法》的内容,自2017年1月1日起,交通部等八部委将强制汽车生产者应采用网上信息公开方式,公开所销售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其中包括车辆定期维护、总成及零部件的拆装方法等。也就是说机动车生产厂家在新车型投放市场后六个月内,有义务向社会公布其维修技术信息和工时定额。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的规定执行。
针对此条,2015.2月发布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明确规定,如果汽车生产者没有按照规定时限公开汽车维修技术信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会责令其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将被通报,并提请国家质检部门和相关指定认证机构撤销相关车型3C认证证书。
温馨提示:
新规实施后,维修信息公开将使得4S店以外的独立维修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获取汽车维修保养的相关技术信息。当然,4S店的售后部门也可以更好掌握维修其他品牌车辆的`技术能力。此外,信息公开也一定程度上缓解消费者对汽车维修存陷阱的忧虑,有利于汽车后市场的健康发展。
2017年汽车保养 新规四:零部件统一编码国家标准将实施
何为原厂件?何为副厂件?何为仿冒品?一直以来,对配件品质定义、认知似乎并没有一个标准,最起码在国家的层面一直没有这个规定。千呼万唤,新规终于出台。
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国家标准委于2015年9月11日批准发布了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等单位起草的GB/T32007-2015《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国家标准,从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官网获悉,标准将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标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统一编码的编码原则、数据结构,符号表示方法及其位置的一般原则。适用于汽车零部件(配件)统一编码和标识的编制,以及汽车零部件(配件)的信息采集及数据交换。对规范汽车维修市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消费者配件查询、配件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