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卡越野 » 百公里山地徒步越野賽

百公里山地徒步越野賽

發布時間: 2023-09-01 18:41:27

① 甘肅一山地馬拉松越野賽多人遇難,悲劇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悲劇,主要是因為天氣原因導致的。在20121年的5月22日,甘肅白銀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出現了重大的變故,由於天氣原因,有21名參賽人員在找到的時候已經徹底的失去了生命體征。除了這去世的21名參賽人員以外,還有8人受了輕傷,目前正在當地的醫院接受治療。

這場賽事裡面其實有很多專業的賽手,所以穿著都是非常的輕便,大部分人都穿著短褲以及跨欄背心。而且為了取得好的成績,他們身上都不會帶太多的衣物,所以但遇到這種突發天氣的時候,他們壓根沒有辦法應對。另外在這場事故當中也確實是損失了很多頂尖的選手,你比如說上升在這場事故當中的梁晶就是一個90後的頂尖選手,而且他還是國內多向越野賽事的記錄保持者。

② 甘肅山地馬拉松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

據指揮部介紹,當天中午1點左右,百公里越野賽高海拔賽段20公里至31公里處,受突變極端天氣影響,局地出現冰雹、凍雨、大風等災害性天氣,氣溫驟降,參賽人員出現身體不適、失溫等情況,部分參賽人員失聯,比賽停止。當地馬上組織多方力量搜救失聯人員。搜了一下,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的海拔在1500-2300米左右。

有過戶外徒步經驗的驢友都知道,隨著海拔的增加,遭遇極端天氣的風險會大幅提升——幾分鍾前還是晴空萬里,突然就會毫無預兆的遭遇暴雨/雷暴/大霧/狂風,導致氣溫驟降/雷擊/迷路/墜落山崖。而在極端天氣帶來的危險中,失溫是非常凶險的一種,因為它的到來是最「溫柔」的,難以防範,但它的後果可能是最「致命

天氣在戶外問題排行榜里永遠是傳統的榜首。每位組織者應當首先仔細調查研究比賽區域的氣候狀況,盡量把比賽設置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季節里。注意我說的是穩定,而不是暖和。因為挑戰本身也是戶外的樂趣之一,總有人專門趕在冬季去爬山和扎營是吧。你完全可以組織一場平靜的雪地里的賽事,但最好不要在容易出現強風暴雨的季節里搞比賽。不管怎樣,也總有意外的天氣出現,就像今年的港百,1月底已經是香港氣候很穩定的季節了,也沒辦法抵禦來自北冰洋的巨大寒流,結果造成了凍雨,全港60歲以下的居民都沒見過。那麼下面我們重點說一下出現惡劣天氣的時候怎麼辦。首先你得有一個惡劣天氣預案,我是說一定要在比賽准備的階段就設定好,出現了什麼樣的天氣情況,比賽更改成什麼樣子。因為比賽是由大量的人和物資組成的,你不能臨時把他們從一個地方「piu」地變到另一個地方去。好在現在的科技足夠發達,大部分惡劣天氣都是可以預報的,至少提前12小時的時候可以做出相對非常准確的預報了。

③ 越野跑比賽有哪些人們都應該知道的規則呢

越野賽在世界各地非常不同的環境中進行,特別是在不同的季節、氣候條件和距離,因此不可能在世界范圍內對這項運動實行統一和嚴格的規定。然而,以下規則可用於指導和促進越野跑作為一項獨立的運動和作為田徑的輔助訓練手段。季節:越野賽通常在冬季賽道季節結束後進行。

山地越野:山地越野的主要路段應避開山區道路。包括一定數量的上坡(主要是上坡)或上坡/下坡(起止高度相同)。國際比賽推薦的大概距離和總上坡量如下:①主要是上坡距離:成年男子上坡距離為12km,1200m。成年女性7km550m,青年男性7km550m;②起點和終點設置在相同的高度。比賽距離成年男子12公里700米,成年女子7公里400米,青年男子7公里400米。通過瀝青公路的路線長度不應超過整個路線的20%。比賽路線可以設計成環形。

④ 甘肅白銀山地馬拉松越野賽21人遇難 一場越野賽緣何成了「奪命跑」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甘肅白銀山地馬拉松越野賽的CP2-CP3段屬於急上坡,必然導致速度下降,在大風大雨的極端天氣情況下,更容易導致人體失溫

在馬拉松賽事爆發式增長的同時,賽事人員儲備及相應的規章制度並沒有跟上,志願者及相關工作人員培訓也不到位,導致馬拉松賽場亂象頻出

5月22日9時,第四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在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開賽,共172人參賽。隨後遭遇極端天氣,多名選手在高海拔賽段出現嚴重失溫,21人不幸遇難。

172人參賽,21人遇難,其中包括多名國內越野跑的頂尖選手。如此重大的傷亡極為罕見,遠遠超出了公眾對於馬拉松這一賽事的普遍認知。

在亞高原無人區舉辦比賽,防風防雨保暖等必要裝備是否納入了賽事的強制裝備要求?在賽道路段尤其是無人區是否准備了完備的應急點和補給站?面對突發的極端天氣,賽事舉辦方終止比賽是否及時、應急預案是否充分?

目前,甘肅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調查組,對事件原因進行進一步深入調查。對於國內近年來幾乎遍地開花的馬拉松賽事而言,這一悲劇更是一面鏡子、一記警鍾。

越野賽屬於極限運動

要求高於普通馬拉松

5月22日13時許,越野賽高海拔賽段20公里至31公里處受突變極端天氣影響,局地出現冰雹、凍雨、大風災害性天氣,氣溫驟降。參賽人員出現身體不適、失溫等情況,部分參賽人員失聯。

隨後,當地停止比賽並組織多方力量搜救失聯人員。由於賽段內地形地貌復雜,加上夜間氣溫再度下降,搜救難度進一步加大。

截至5月23日9時30分,官方確認有21人遇難,另有8人輕傷在醫院接受治療。

據一名參賽者回憶,比賽當日早上陽光明媚,坐擺渡車抵達賽點時天氣已轉陰,隨即起風,「開槍前我跑了兩公里來熱身,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兒,更麻煩的是,跑完這兩公里,身上也沒有熱起來」。

這名參賽者稱,在越野過程中,他先後經歷了下雨、逆風,其間「發現十根手指都沒有感覺了,同時覺得舌頭也冰涼了」。他果斷決定下山,「我撤到山腰,藍天救援隊的人員指引我到一個小木屋,屋內已經有10位左右先撤下來的選手了。在小木屋等待救援的一個多小時,小木屋裡選手的人數已經接近50人」。

官方將此事件定性為「一起因局部天氣突變發生的公共安全事件」,正在展開調查。

「山地越野賽和城市馬拉松完全不是一回事。越野跑是山地跑,遇到上坡是需要徒步的,並不會全程跑完,平坡和緩坡以及下坡才需要跑動。傳統的城市馬拉松,賽道以平坡為主,是可以全程跑完的。甘肅白銀山地馬拉松的CP2-CP3(CP即打卡點)段屬於急上坡,必然導致速度下降,在大風大雨的極端天氣情況下,更容易導致人體失溫。」戶外旅行從業者「艾艾艾小艾」說,越野跑的賽道基本都是山上的野路,是人踩出來的路跡,因此越野跑是更偏向於長距離徒步的運動,而不是普通馬拉松。

據「艾艾艾小艾」介紹,越野跑補給的概念和馬拉松差不多,區別是越野跑會更「因地制宜」,它設置補給點的距離會根據實際路況難度考慮,而不像城市馬拉松一樣進行固定距離補給。

馬拉松急救跑者Seeker進一步分析,普通馬拉松與山地越野賽的區別,首先是距離。普通馬拉松的距離是42.195公里,但越野賽的比賽距離更長,比如50公里、100公里,甚至可能會是200公里。其次,賽道不同。普通馬拉松會將賽道設置在平地上,而越野賽的賽道一般會選擇山地,道路比較崎嶇。再次,裝備和救援不一樣。馬拉松是在城市舉辦的,沿路的志願者、救援人員更多,救援更方便,但越野賽有時需要過夜,需要的裝備也更加復雜。

將風衣列為建議裝備

被質疑不符賽事標准

事件發生後,不少越野界人士提出質疑,指責組委會對天氣預估不足,未將「風衣或沖鋒衣」等防風保暖服裝列為參賽的強制裝備,導致參賽者在風雨中過快失溫。

5月23日,有媒體指出,此次賽事的強制裝備准備工作和補給配備或不符合山地跑賽事標准。

中國田徑協會官網此前公布的《中國越野跑運動賽事組織標准》(以下簡稱標准)對選手提出了強制裝備要求,強制裝備清單須在賽事報名說明裡進行明確說明,並要求賽事組織者須在選手簽到時對強制裝備進行檢查,並在賽事中途設置一個或多個裝備檢查站,原則上須進行輪檢,條件不允許的賽事可進行抽檢,抽檢人數不得低於抽檢項目參賽人數的50%。

該標准中規定攜帶的包括但不限於的強制裝備中就有保溫毯;高海拔賽事,須要求選手攜帶具有防風及保暖作用的外套等。但第四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公布的強制攜帶物品清單中,未強制要求攜帶具有防風及保暖作用的外套等。

此次越野賽報名官網披露,組委會強制參賽者攜帶的裝備包括弧碼布、計時晶元、電子軌跡、GPS跟蹤器、照明設備(頭燈)、水具、救生毯、口哨和手機,其中前4項註明由組委會提供。組委會稱,未攜帶強制裝備所造成的後果由參賽者自行承擔。至於「風衣或沖鋒衣」則被列為「建議裝備」。

也有參賽人員透露,因地貌等原因,在山頂的CP3沒有補給點。暴露的山體讓人無處可以休息,且無法在此處退賽;還有的參賽人員考慮到天氣預報並無異常,以為天氣會很熱,擔心自己可能中暑。

在采訪中,不少越野賽跑者表示,自身經歷過才知道強制裝備的重要性。比如,TNF100(越野跑系列賽事)的強制裝備包括沖鋒衣、防水褲、羽絨服、頭巾(組委會發)、帽子、手套、頭燈等。

「所有這些裝備都要在賽前一天接受檢查,方可注冊拿到號碼牌。第二天出發後,每個CP都有隨機檢查,確保你有需要的強制裝備,否則強制退賽。整場比賽一共5個CP,每20km一個,每個CP都有急救人員,沿途有巡邏車輛。這些強制裝備適用於幾乎所有距離的越野比賽。」一名超馬越野賽跑者說,一個負責任的組委會要提供相應的安全保障工作,以及更嚴格的強制裝備檢查。

「這次事件再次證明強制裝備其實是對頂級跑者的一種保護,並非故意增加他們的負重。」一名超馬越野賽跑者撰文稱,他曾經在國外參加TNF100時在87km處也經歷過失溫,「我當時在第二階段外周供血下降並四肢冰冷無知覺,在凌晨兩點半左右,我坐在路邊裹著太空毯,想著歇一下繼續時被巡邏車發現。巡邏人員給我測了體溫,然後強制我退賽,將我載回CP4接受現場急救醫生評估,並給予體溫恢復治療。我看到同在CP4的還有一人剛進入失溫,也就是第三階段,意識模糊,已被抬上車送去附近醫院」。

馬拉松賽事出現井噴

專業人員儲備跟不上

近年來,全國各地各項馬拉松賽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據Seeker介紹,自從國務院2014年印發《關於加快發展 體育 產業促進 體育 消費的若干意見》後,馬拉松賽事便迎來井噴式爆發。僅2019年一年,馬拉松賽事就達1828場,平均一天就有5場比賽。然而,在賽事爆發式增長的同時,賽事人員儲備及相應的規章制度並沒有跟上,志願者及相關工作人員培訓也不到位,導致馬拉松賽場亂象頻出。

中紀委官網發文稱:「一些地方看中舉辦賽事的宣傳效應,加上能夠拉動區域消費,收取企業贊助費、廣告費,打造 旅遊 品牌等因素,紛紛熱衷辦賽。然而,一些賽事往往只盯著經濟效益,不願意在服務和安全上多投入。有的承辦企業根本不具備組織高風險 體育 賽事的資格和能力,只重視設置高額獎金等獎項吸引選手參賽,急功近利。一些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在指導與監督上不想管或不會管,有的甚至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極易導致發生安全事故。」

有業內人士提出,目前相當數量的賽事公司在宣傳方面下足了功夫,卻忽視了選手的真正訴求。職業選手包樂(化名)說:「現在許多馬拉松賽事,動輒將幾百萬元花在電視轉播和舞台搭建上,真正花在選手身上的錢不過幾萬元。時間長了,這些賽事舉辦方必然會被淘汰。」

「另外,一些相關部門或者贊助商並不懂賽事,使得馬拉松賽事變成了單純的以推介城市形象和 旅遊 資源為目的,賽事主辦方一邊倒地把精力與資源投入到如何規劃『最美』賽道上。很多舉辦馬拉松的城市陷入一個怪圈,地方政府很想要業績但又不想承擔風險,這些因素對選手的賽事體驗影響很大。」包樂說。

「艾艾艾小艾」建議,對於此類賽事,主辦方應該提高參賽者的門檻,強制參賽選手攜帶裝置;有關部門應該嚴格審核主辦方的資質、經驗和能力。

Seeker也認為,有關部門應該提高賽事組織者的標准,制定量化指標;主辦方也應該做好賽事保障工作,提高組織能力。

在Seeker看來,此事應對廣大跑步愛好者起到警示作用:一定要慎重對待馬拉松比賽,對於可能出現的危險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切不可存在僥幸心理。敬畏生命,敬畏馬拉松,更要敬畏危險性極高的越野賽。

⑤ 黃河石林百公里馬拉松越野21條人命的重大事故能否避免

不能把悲劇的責任全推給天氣

第四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因遭遇冰雹、凍雨、大風災害性天氣而氣溫驟降,造成了21人死亡,8人受傷的重大事故。

官方認為該事件是一起因局部地區天氣突變發生的公共安全事件。不過網友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不能把悲劇的責任全推給天氣」。

從目前報道及親歷者反饋來看,有以下幾點還是說明了很多問題的:

第一、選手們在賽事中遭遇了惡劣天氣是一個客觀事實。省氣象局5月21日天氣預報顯示,「受冷空氣影響,21-22日,我省又有一-次大風沙塵、降水降溫天氣過程……氣象部門提示,需防範局地較強降水及大風沙塵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市氣象台2021年05月21日21時50分也發布大風藍色預警:「預計未來24小時內,白銀、景泰、靖遠、平川大部分地方平均風力將達5~6級,陣風可達7級以上,並伴有揚沙或浮塵天氣,請注意防範。」雖然天氣預報沒那麼精準,但還是提出了警示。

第二、賽道設置及補給點救助點設置是否合理。

官方線路圖顯示,整個賽程共設9個打卡計時點。高海拔賽段主要位於CP2之前(20公里)與CP3(32.5公里)之間,據親歷者反映,這一段沒有補給點和救助點,而且,由於地形地貌復雜,救援也極不方便。恰恰當天下午1點左右,在CP2到CP4的路上,凍雨、冰雹、大風等惡劣天氣發生。在整個比賽中很長一部分賽道處於無人區且地形地貌環境惡劣,這些區域的賽事安全保障存在很大風險。

第三、賽事組織及服務執行過程中的問題。

多位選手說賽事剛開始就颳起了大風,很多人的帽子都吹掉了,都去撿帽子。有的選手甚至被吹得失去平衡而摔倒,但是很顯然沒有引起各方足夠的重視。「按道理講,這樣的強風天氣,其實是可以暫停比賽的。但是主辦方沒有引起重視,依舊讓比賽繼續。」張先生表示,出發不久,在CP1的時候,天上就已經下起了雨,「沒下多久,就開始夾雜著冰雹了,打在人的臉上生疼。如果這個時候,主辦方能夠直接叫停賽事,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了。」

如果設置了賽事的全程監控機制,比如在合理布置的補給點救援點的服務人員同時兼具觀察員的職能,比如採用無人機跟蹤監控,及時發現並報告該賽段出現的問題,比如氣候情況,也許能夠彌補未能精準預報天氣的不足而帶來的嚴重後果。

有跑在前面的選手跑到CP4、CP5的時候,發現兩個打卡點都撤了,直到給組委會打電話,才被告知,比賽取消了。還有的選手在遇到很多選手倒地需要救援時撥打組委會的救援電話,卻沒人接。

有選手認為主辦方並未按照極限賽事的規格來做相應准備,強制裝備規定與賽事規格不匹配,比如沖鋒衣並沒有被列入強制裝備。且賽前,主辦方對於裝備的檢查非常隨意,「有的可能和工作人員認識,聊兩句就過去了,沒有檢查,還有的被檢查到有東西沒帶,但和工作人員求求情,也就過去了,這不是組織一項極限運動的態度。」

在意外事件發生後,有記者采訪多個部門均表示不清楚賽事的醫療、救援保障等具體事務。而此前2018年的賽事報道中「市衛計委共在比賽現場設置了29個醫療保障站點。其中在馬拉松賽道設置了17個醫療點,按每2.5公里進行配置,歡樂跑設置了4個醫療點,百公里越野賽賽道設置了8個醫療點。」但此次賽事尚未有此類相關報道。

網友劉先生他參加過第一屆此賽事,當時他根據自己經驗向主辦方「提議,所有選手佩戴鮮艷的標志比如紅領巾一類的能發光最好,方便選手白天和夜晚結伴一旦有問題也利於救援,還有補給點要有鹽,結果當時就被組委會和群里很多選手無情嘲笑了。」

這些信息表明主辦方在風險意識上的認識還是非常不足的。

第四、整個賽事的籌備實施方案及應急預案是否完備且具有可操作性。

我相信這么大的賽事一定會有立項、方案、審批等流程,方案及應急預案應該會有的,因為即使隨便找一個網上的通用模板,這些內容一般也會在框架裡面。更何況,從相關文件資料來看,官方還是是非常重視各類危機事件的應急預案編制的。為此多次發布相關文件強調和落實。比如:

在2012年《關於認真組織開展應急預案修訂完善工作的通知》中規定:「大型活動(集會、慶典、會展、文化、體育、經貿等重大活動)的應急預案,按照「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由主辦單位負責修訂完善。」

2017年《「十三五」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中規定「舉辦重大節慶活動、體育賽事、文藝演出按照「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結合實際制定應急預案,不斷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輻射到點」的應急預案體系。」

對於應急預案的具體內容,相關文件也做了詳細的規定:

「二、應急預案修訂的原則和主要內容

(二)修訂的主要內容。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各項應急工作的組織體系、職責分工及預警機制、信息發布(報送)、應急響應和處置、應急保障等內容,其關鍵是要明確事前、事發、事中、事後各個環節由誰來做、怎樣做、何時做,以及用什麼資源來做,為處置突發事件提供准確有效的程序和依據,確保用得上、行得通。」(2019年關於做好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修訂工作的通知)

而且就在2021年3月4日的市應急管理系統工作會議還強調,「全市應急管理系統要按照全國和全省有關會議要求和應急管理工作要點安排,緊盯為建黨一百周年創造安全穩定環境這一總目標,打好專項整治攻堅戰、集中整治突擊戰、洪災火災防禦戰、體系建設持久戰、重點時段保衛戰「五場硬仗」,力促提升保障、指揮、基層、預防、處突「五種能力」,全面做好改革、治理、強基三大板塊五個方面的工作。」

雖然三令五申,雖然常抓不懈,但是到了具體的資源投入和落實中是否踏踏實實的去嚴格按要求做了,這個還是需要檢查和檢驗的。因為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很多時候「人們並非去做應該做的,而是去做要被檢查的」。

從賽事的宣傳資料來看,本次大賽贊助招商活動圓滿完成。運營執行方說,「一場大型賽事的成功舉辦,離不開物資供應與後勤補給,賽事贊助商們的幫助。因為有你們的參與,才能有一場高質量、高規格的徒步盛會。在此,誠摯感謝本屆賽事贊助商們的鼎力持!!」後面特別鳴謝了一些贊助單位。應該說,物資供應與後勤補給是沒有問題的。

正如央視網評所說,「舉辦包括馬拉松在內的極限運動賽事本就是一項極為科學專業的工作。路線規劃、安全保障、醫療准備、應急救援、食品補給等等,需要事無巨細,萬無一失。唯如此,才能從容應對『不測風雲』」。

也希望如2021年1月21日下午,在全市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會議上主要領導所強調的:要聚焦關鍵環節,統籌防範化解重點領域的風險點,牢固樹立「安全事故可控、自然災害可防」的意識,毫不鬆懈地抓好安全生產的每一項措施、每一條規程、每一個制度,堅決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雖然馬後炮是讓人討厭的,但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希望不管是監管部門、社會各界組織還是參與的個人,都能重視安全,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

⑥ 仙境變地獄!甘肅越野馬拉松最高海拔2300米,凍雨冰雹致21人遇難

已經辦了4屆的甘肅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這次出大事了!5月22日上午9點開賽後,下午1點在高海拔賽段出現極端天氣,172名參賽選手遭到大風、冰雹、凍雨襲擊,截止23日上午已有21人遇難。根據一些網友提供的照片顯示,有人口吐白沫,有人頭部受傷,現場極為慘烈。

這無疑是一次悲劇,不僅是天有不測風雲的問題,賽事組織方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近幾年來,驢友穿越造成傷亡的案例時有發生,著名的「鰲太線」已經奪走了許多生命,即使出台禁令也難以抵擋徒步越野愛好者的熱情。但這些都是驢友的自發行為,責任自負,然而甘肅白銀市景泰縣這場連辦4屆的山地馬拉松正規越野賽(人稱「黃馬」),其強度之大、危險程度之高並不亞於驢友的私自穿越。

人馬君查閱了賽事網站,根據介紹,今年的越野賽分為三組:5公里的 健康 跑,21公里的山地半程馬拉松和100公里的山地越野賽。其中後兩項需要參賽者提供1年內的半程、全程馬拉松或50公里以上越野跑完賽證書。近年來即便是平地上的馬拉松比賽,猝死等意外也時有發生,黃河石林的100公里山地越野賽比起平地上的馬拉松,難度更是堪稱地獄級。

百公里越野賽的起點是黃河石林景區南山廣場,比賽路線是經13公里處的Cp1打卡點向北進入高海拔山區,沿黃河前進至24公里的Cp2打卡點後折向西。從路線地圖上看,從Cp2一直到距離約54.5公里的Cp5,均為地形崎嶇的山區。根據賽事介紹,整個 賽道的平均海拔是1716米,最高海拔2300米,其中有16公里左右的賽道海拔在2050米以上,累計爬升3500米。

這段路線匯集了 黃河、石林、戈壁、綠洲、峽谷、高原、山地等地貌,構成了難得一見的西部特色,如果在正常天氣情況下, 應該是美麗如同仙境。然而5月22日,極端天氣出現在20至31公里的高海拔賽段。2300米的最高海拔雖然比不過鰲太線,但在極端天氣來襲時,極強的風力和凍雨冰雹仍會導致人體失溫,嚴重時會失去意識,甚至致人死亡。

為了抵禦高海拔地區的極寒,驢友們往往需要配備大量的保暖衣物,如抓絨衣、沖鋒衣等,各色品牌五花八門,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專業經驗,而各人的體質也不盡相同。在大風和凍雨面前,很多看似厚實的衣物實際上不堪一擊,很快就會失去功能。遭遇災難後,一些「老鳥」可能有自己的辦法逃生,但大批經驗和裝備不足的選手就有可能產生不測。本次事件中,很多越野高手為追求名次,未攜帶沖鋒衣等保暖衣物,僅穿短袖短褲輕裝上陣,使得失溫問題加劇。

現在救援隊早已出動,所有選手已被接回。但21條生命的逝去,讓人們不得不拷問本次比賽的組織者:從現場鏡頭可以看到,在比賽開始時,已經是霧氣繚繞,天空陰沉,再結合天氣預報,組織者應該能夠判斷出選手進入高海拔地區後可能遭遇的風險,即便天氣未必會轉差,也應從安全的角度出發,及時做出推遲或中止比賽的決定。

這樣做肯定會影響到比賽進程或商業利益,但人的生命無疑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參加百公里越野的有170多人,更是不容有任何閃失。而組織者在賽前必須做好應對突發情況的預案,以防不測。從實際結果來看,預案和應對顯然不夠好。

除了組織者的責任外,選手自身在參賽前也要冷靜思考:這種長達百公里,又在高海拔地區進行的山地越野賽,自己是否能駕馭得了?參加比賽的准備工作是否充分?現在很多人或是盲目自信,或是要挑戰自我,經常在缺乏經驗和對自己能力完全沒有認知的情況下,挑戰一些高難度的戶外運動。鰲太穿越中的遇難者,有很多就是盲目自信所致。

在海拔2000米以上,無遮無攔的高山上,大自然的偉力可以輕易奪走人類的生命。無論是賽事組織方還是選手,都應該存有基本的敬畏,量力而行。不能為了一時的沖動,或者足以向他人炫耀的成就感,而將生命置於險地。這一次的慘烈事件,又一次為人們敲響了警鍾。

#甘肅一山地馬拉松越野賽21人遇難#

⑦ 一面是海,一面是山,大連溫柔而堅毅,越野虐身卻修心

    大連100越野賽落下帷幕,這是我第一次有機會認真地感受大連。初見大連是參加2017年環黃泥川越野賽,時間比較匆忙,所以只在汽車城附近吃喝睡,沒有辦法到市區去走走,這次來挑戰大連100,終於可以去看看大連的樣子。

    這兩天的天氣有點陰冷,陰天之中的大連給我的感覺是冷峻的。高樓林立遍布小山之間,星海廣場在海風的圍裹之下顯得孤傲有型,它與星海灣大橋隔海對視,這座矗立在廣場對面的跨海大橋瞬間掠奪了我的注意,我計劃著跑完越野賽一定要去大橋上走一趟。大橋的姿態就像大連城,新穎現代、冷靜沉默,無論時局變遷,城就靜靜看著大海,橋就默默立在海中。

    轉天早晨,隨著槍聲響起,50公里的選手從起點付家莊公園出發,踏上這一場城市越野跑的征程,賽事總監於雷先生令我非常敬佩,不但賽前親力親為跟工作人員一直籌備賽事,還在出發的起點與大家擊掌以示鼓勵。跑過老虎灘海洋公園,我們一路沖進山林,開始上上下下的爬升。

山裡的景色很美,桃花一簇一簇,山路上還鋪滿了上一季的落葉,踩在腳下清脆作響,有種邊跑越野邊吃黃瓜薯片的暢快!不一會兒就飄起小雨,雨滴綿軟細密,撲到臉上濕潤溫柔,像大連柔美的一面,用她海的胸懷在包容親吻著我們。

爬公路長坡,爬山體土坡,爬石台階,爬木台階,爬碎石路,各位混合爬讓雙腿受盡委屈,爬山的辛勞在穿過城市街道的過程中得到緩解,這個方式看大連,發現大連很禁得住看。有山的硬朗,有海的溫柔,有高樓大廈的現代,也有高低起伏的故事。這座城空地兒少,公園多,跑步不同於旅遊,穿街越巷看到素顏的城市,翻山越嶺見識本土的自然!

20多公里我有點累了,跟最佳cp速度降了下來,跑過一個人突然聽到耳熟的說話聲,那略帶鄉音的話語讓我感到分為親切,回頭一看果然是我們的團長大人!此次比賽他是百公里選手,這時他應該跑了近70公里了,感覺出來他的疲倦,擁抱團長大人!給您力量也給了我力量,就像打了雞血針,我感覺電量又瞬間滿格,繼續瘋跑起來,也希望團長能堅持到終點!

跑過40是最後的爬升,上山前志願者阿姨親切地問需不需要幫我按摩。必須要給大連的志願者團隊點個贊!聽於雷先生說這些志願者由大連徒步團和高校大學生組成,每一個cp點的服務人員和路口的志願者都非常親切負責,他們揮著旗子為我們指路加油,貼心地給我們倒湯倒水,用溫暖熱情的服務融化了比賽過程中的疲勞,每一張志願者的笑臉都讓我汲取到能量。

終於到了41公里的大爬升,堅持不帶手杖的我手腳並用向上攀爬,感受原始人的生存方式。我的cp邊爬邊喘調節著呼吸,抬頭不見山頂容易渙散意志,我從內心告訴自己低頭爬山,每爬一節就少一節,每前進一步就離山頂更近一點!

山頂上有電塔一座,到了這里就勝利在望了,接下來的下降雖然也惱人,但距離終點已越來越近,沖線指日可待!

輾轉堅持,終於踏上公路,迎面走來的志願者告訴我們還有1.6公里就到終點了,我問東哥,為什麼人們如此喜歡自虐?明明累到精疲力盡,身體恢復後仍會躊躇滿志再次報名?明明邊跑邊疼邊罵自己,可看到報名鏈接還會義無反顧點擊付款?越野的魅力絕不僅僅是近距離的接觸大自然,接觸一個城市一個村莊,它所產生的巨大吸引力一定還有填補人們內心需求的價值。東哥極具哲理的回答了我的問題,幸福快樂與痛苦是相對存在的,賽道上、比賽中有多痛苦,沖過終點的那一刻就有多快樂,痛苦可以讓人暫時忘掉一切,忘掉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煩惱,失戀的悲傷,失意的苦悶…讓一顆心專注下來,去體會當下這一刻的感受。人越成長,越難專注於一件事情,參加越野賽也是禪修的方式,讓我們這顆心得以片刻的安靜,沉澱,去思考生而為人的意義,思考自己的價值,思考人生該追求的方向。我想,人們在挑戰自己,不斷增加距離或提高速度,這是越野跑給修身打造的平台;在比賽過程中享受沉澱,尋求靜謐,與自我對話,追求內心深處的超脫,是越野跑對於修心的魅力所在。

晚上等待迎接歸來的隊友們,看到於雷先生還站在終點迎接每一位參賽選手,我被他的敬業深深感動!每一個選手沖線,他都會走上前去擁抱,甚至送上雷神公主抱,參賽的選手上千人,他一直堅持迎接大家,鼓勵選手們,給大家送去溫暖的完賽祝福。閑下來時跟他聊兩句,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打動,他是雷越野品牌的創始人,曾在10.5天內連續完成三場比賽,共計850公里,堪稱中國越野第一人!他告訴我,最初做雷越野就是想把在國外比賽的良好體驗帶到中國,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越野跑這項運動,讓國內的跑友享受更加精彩的賽事服務!我為之敬佩,這種情懷讓我們有機會體驗細致入微、貼心周到的賽事活動,這是我參加過的所有比賽中補給最豪華的一場!熱湯熱水熱稀飯,雞腿麵包煮雞蛋,光是小點心就有三到四種選擇,還有飯團、方便麵和豐富的水果,每一個補給點都搭配著熱情周到的服務,讓選手們一下子就元氣滿滿!

於雷先生說,每年活動結束,這些補給夠他們吃一個星期都多,准備的時候都是超量備賽,剩下的東西浪費了可惜,團隊的工作人員們要消化好久。與他的交談讓我體會到他對於越野的熱愛和對國家的情懷,這雖然是我第一次參加雷越野賽事,但心裡瞬間將他封神,決定將大連100作為我的首百挑戰!

期間一個細節讓我感動,持續的工作過於勞累,在沒有跑友沖線的時候於總監會坐在車里小睡一會兒,但一旦聽到主持人說:「又一位跑友回來了,沖呀!」他馬上就會從車里出來,依舊站在終點微笑著等待大家,站在他身後,射向終點的聚光燈給他的背影鍍上了一層光芒,掩去了他的疲憊,反射出他內心的堅毅,一位如此有知名度的總監還這樣精益求精盡善盡美,讓我看到匠心精神在他身體內閃光!

轉天早上我如願以償地在威武的星海灣大橋上走了個來回,這架跨海大橋全長6.8公里,我邊走邊唱歌,一面是大海的遼闊,一面是城市的繁華,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在大橋上交匯,熔鑄到我的內心深處。這一刻的開心和自由離不開完賽50公里的鋪墊,我似乎能感覺到在腳步和放聲高歌中,一顆鮮紅的心被海風蓄滿了能量!

再次回到付家莊公園,與完賽的小夥伴們合影留念,我又看到於雷先生來慰問昨天忙碌了一天的志願者團隊,中午還親自宴請大家以示感謝。一個人做事如此盡心竭力,真的是做出了境界,做成了精神,做成了旗幟!我喜歡雷越野的賽事,更加欣賞於雷本人,他的嚴謹和專注、周密與親和傳遞給我巨大的正能量!

賽事雖然告一段落,前進的腳步不會停止,短暫修整之後我們又回到了生活原本的軌跡之中,但留在內心的精彩如啟明星一般,會點燃生命的火光,繼續發出絢爛的光芒,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是活著的,我的每一次呼吸都充滿力量,我的生命如此精彩!

⑧ 多項越野賽、馬拉松項目緊急延期或取消

172人參賽,21人遇難,12.2%死亡率。

5月22日在甘肅白銀舉辦的百公里越野賽,成為國內馬拉松賽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災難之一。

微博截圖

受突變極端天氣影響,在高海拔賽段20公里至31公里處,出現了冰雹、凍雨、大風災害性天氣,氣溫驟降,參賽人員隨即出現身體不適、失溫等情況,部分參賽人員失聯。

事件之後,國家 體育 總局5月23日晚緊急召開「全國 體育 系統加強賽事安全管理工作會議」,進一步壓實 體育 系統的賽事安全管理工作,不斷完善 體育 領域安全風險防控制度和舉措。

5月23日、24日已有多項戶外運動賽事宣布延期。

多項戶外運動賽事宣布延期或取消

5月23日上午,原定於中午12點開始的 浙江莫干山越野賽 女子10公里項目被緊急取消,據悉,這次的女子10公里項目是今年首開的新項目。據賽事客服解釋,主要因下雨道路泥濘,有選手退賽,故決定取消。

24日下午,中國登山協會就延期舉辦第四屆「一帶一路」中國四明山百公里山地戶外運動挑戰賽暨2021CHINA100山地越野系列賽(中國·寧波·餘姚)發布通知。原定於2021年5月29日至30日在浙江省餘姚市舉行的 第四屆「一帶一路」中國四明山百公里山地戶外運動挑戰賽暨2021CHINA100山地越野系列賽(中國·寧波·餘姚) 將延期舉辦,具體舉辦日期另行通知。

24日,吳中四季越野賽組委會發布《關於取消舉辦2021吳中四季越野賽·夏季賽的通知》:取消原定於2021年6月12日舉辦的 2021吳中四季越野賽·夏季賽 。因賽事取消對各位選手後續的行程安排造成了諸多不便,在此我們深表歉意!

24日,麗水慶元廊橋國際越野賽組委會發布《延期公告 | 2021「山嶼海杯」慶元廊橋國際越野賽》:根據氣象部門預測,5月27-30日慶元天氣連續陰有中到大陣雨或雷雨,局部暴雨,存在山體滑坡等隱患。為了賽事安全考量,經組委會慎重、反復研究決定, 2021「山嶼海杯」慶元廊橋國際越野賽 將延期舉行。

24日,2021美林湖城市馬拉松賽組委會發布《關於延期舉辦2021美林湖城市馬拉松的公告》:為確保參賽選手的生命安全,經慎重考慮和評估,茲決定:原定於2021年5月30日舉辦的 2021美林湖城市馬拉松 ,擬推遲至2021年10月舉行,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對於很多人來說,

參與越野馬拉松的選手多是身體素質極佳的人,

但為何會出現如此巨大的損失,

究其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就是失溫

失溫是怎麼一回事?有多危險?

馬拉松比賽的最適宜溫度大約在10—15 ,但身體對外環境溫度(冷、熱環境)的適應也非常重要,而體溫調節又是其中的一個關鍵。當產熱速率低於散熱速率,體內熱量越來越少、不足以保持體溫,就會出現「失溫」現象。

戶外運動中失溫的原因主要有:

環境溫度過低和穿著太少,使得人體通過體表傳導流失的熱量太多;

身體能量不足,特別是運動進行到後程,因為體內能源物質的消耗,沒有足夠能量供以產熱維持體溫。

溫度過低時,身體中的生物酶會失效,導致人體的化學反應難以進行,進而抑制人體機能,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失溫有哪些症狀?

輕度失溫

患者體溫下降到33—35 ,同時會產生劇烈的寒戰、四肢冰涼、臉色蒼白、嚴重疲勞、語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識控制、呆滯、記憶力減退、情緒改變或者失去理智、脈搏減緩、幻覺等。

重度失溫

患者體溫降到32 以下,並且失去意識,進入類似冬眠的狀態。具體表現為肌肉不再痙攣、脈搏和呼吸速度放慢、體表血液循環大幅度下降、喪失意識等。

為何夏季也會出現失溫死亡現象?

人體本身就是一個熱原體,隨時隨地和外界進行熱傳遞作用,其中溫度、濕度和風力影響是導致失溫的最常見因素。

即便在夏季,也會有早晚溫差,由於馬拉松運動會造成人體流汗濕度加大,再加上風力加大,也極容易出現熱量迅速流失,造成失溫現象,更不用說遇到了惡劣極端天氣。

出現失溫,具體如何施救?

第一步:安全轉移

在眾多失溫遇難案例中,遇難者都是暴露在惡劣的環境中引發失溫。此時,應立即停止戶外活動,將患者轉移至避風處,躲在岩石等遮擋物後方。必要時搭建帳篷進行救援。

第二步:冷麵隔離

患者被安全轉移到避風處後,冰冷的地面仍然會繼續蠶食寶貴的熱量,此時救援隊第二步,要迅速使用睡墊將患者與地面隔絕,防止患者的核心體溫繼續流失。因為熱量會從高溫物體傳導到低溫物體,睡墊的作用便是阻隔地面,減緩熱量傳導過程。

第三步:乾燥處理

患者出現失溫症狀時,可能在風雪中已經徒步很久,內層衣物已經被濡濕;外部雨雪也會打濕衣物。救助者要盡快幫助患者更換衣物,用織物擦乾患者身體,保持患者身體乾燥,用睡袋或厚衣物將患者全身包裹。

第四步:核心區域加溫

當患者失溫嚴重時,會意識模糊,肌肉也不再顫抖,這也說明患者身體已經失去為身體供熱的能力,此時將其放入再厚的保暖物中也無濟於事,只能針對核心部位進行外部加溫,如使用熱水袋、發熱貼,對患者脖子、腋窩、腹股溝等核心區進行加溫。對四肢進行加溫是錯誤的。

注意!不要試圖給失溫嚴重者進行四肢加熱或者喝熱水,大量低溫血液回到循環帶來的低血壓和溫度進一步降低會增加復甦失敗的風險。

如何預防失溫?

注意內衣的選擇。戶外出行的人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防雨防雪,只顧保暖,而忽略了大量出汗引起的失溫風險。要選擇快乾排汗的內衣,切忌棉質內衣。棉織品很吸汗,不容易導出從而引起失溫。

注意衣物的增減。在高寒地區徒步出發前將保暖衣物放在隨身攜帶的包里,出發時穿著薄快乾T恤或加一件透氣好的外套。每到一個休息點就立馬取出保暖衣物穿上,避免著涼和失溫。

注意保暖防護。如果遇上寒冷天氣出行,應做好相應的防風防護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風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圍脖、防風衣、厚襪子、防風面罩等都是大風寒冷天氣出行的必備物品。

及時補充體能。不要讓自己體能透支,防止脫水,避免過度出汗和疲勞。備好食物和熱飲,隨時補充身體熱量。

如何救助失溫者?切忌給低溫患者飲酒

如果在寒冷的戶外,發現有人神情淡漠、劇烈顫抖、動作無法協調,甚至意識模糊,很可能他正面臨失溫的威脅,急需你的救援。

這幾年,熱衷戶外運動的人越來越多,大家應該好好掌握相關救助知識。

切記不可給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以免讓大量的冷血液從表皮迴流到心臟,引起心律失調。

私家車999

熱點內容
2019年域虎皮卡車 發布:2025-05-15 05:41:24 瀏覽:396
水路兩用四輪越野車 發布:2025-05-15 05:39:53 瀏覽:607
q7新款內飾頂配 發布:2025-05-15 05:16:56 瀏覽:211
寶馬X5火山紅內飾 發布:2025-05-15 05:16:14 瀏覽:752
雷鋒號商務車在哪 發布:2025-05-15 05:14:22 瀏覽:696
商務車七座車多少錢 發布:2025-05-15 05:10:40 瀏覽:604
h5好還是h6好越野 發布:2025-05-15 05:10:06 瀏覽:688
2017款皇冠運動版內飾響 發布:2025-05-15 04:53:06 瀏覽:670
越野車發動機位置大全 發布:2025-05-15 04:37:24 瀏覽:372
武漢到江鈴商務車電話 發布:2025-05-15 04:35:59 瀏覽: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