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界醫生越野定向
⑴ 無國界醫生是些什麼人
無國界醫生前線工作的基本要求 經驗 擁有兩年或以上的專業工作經驗。 參與救援任務的時間 一般醫生參與救援任務的時間為至少六個月(外科手術醫生及麻醉師除外,他們有可能被派往參與一些時間較短的救援工作)。其他專業人員的參與時間最少為六至十二個月,可以工作九至十二個月的申請人將獲優先考慮。若申請人能付出較長的時間參與救援工作,甚至把參與無國界醫生的工作視為終生職業,會獲優先考慮。 良好的團隊精神 無國界醫生的志願人員會一同工作及生活。由於工作時間長,居住環境落後,私人空間較少,故志願人員需要相當包容,適應能力強,並要願意與來自不同國籍和文化的人交流。 在發展中國家的生活/工作經驗 無國界醫生絕大部份的救援項目都在發展中國家,擁有在這些國家工作的經驗為佳。 應付壓力的能力 志願人員必須能應付困難及難以預計的情況,如適應當地文化及生活環境,遵從安全守則及隊伍的動向等。 適應能力 救援工作的情況隨時轉變。在任務期間,工作范疇、啟程日期、隊員組合及工作環境可能隨時變更,彈性應變對能否成功完成救援工作非常重要。 語言能力 必須操流利英語或法語,能操葡語、西班牙語、俄語或阿拉伯語者將有更多機會獲分派工作。申請人如能操英法雙語會被優先考慮。 修讀熱帶病學課程 醫療專業的志願人員如沒有接受熱帶病學訓練,或缺乏有關的工作經驗,需於出發前修讀熱帶病學課程。請按此取得更多資料。 以下是無國界醫生招募的人員,請按各專業了解詳情。 醫護人員 1. 醫生 2. 外科醫生及麻醉師 3. 注冊護士 4. 助產士 5. 精神健康專業人員 6. 化驗室技術人員 7. 流行病學專家 非醫護人員 1. 後勤人員 2. 人力資源主任 / 財務管理員
⑵ 什麼是無國界醫生
就是向無分種族、政治及宗教目標為受天災、人禍及戰火影響的受害者提供援助的醫生。
無國界醫生組織
無國界醫生組織 (Doctors Without Borders, Medecins Sans Frontiers -- MSF) 於1971年12月20日在巴黎成立,是一個由各國專業醫學人員組成的國際性的志願者組織,是全球最大的獨立人道醫療救援組織。該組織的資金主要由私人捐助。該組織的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五個行動中心分別位於: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日內瓦、巴塞羅那、巴黎。行動中心負責管理和監察全球八十多個地方的援助項目,中心的人員亦會留意各地發生天災人禍,並在最短時間內動員緊急支持人員及物資協助救災。此外,全球亦設有18個分部,負責招募義工、籌款和推廣該組織的工作。這些分部包括:澳大利亞悉尼、奧地利維也納、比利時布魯塞爾、加拿大多倫多、丹麥海勒魯普、法國巴黎、德國波恩、希臘雅典、荷蘭阿姆斯特丹、中國香港、義大利羅馬、日本東京、盧森堡、挪威奧斯陸、西班牙巴塞羅納、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士日內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扎比、英國倫敦、美國紐約。該組織派出志願醫護和後勤人員到受到天災、戰亂、發生疫症的地區,為戰爭、疫症及天災的受害者、提供緊急醫葯救援,亦為一些醫療設施不足甚至完全缺乏的地區提供基本醫療和手術、重建醫院和葯房、推動營養和衛生項目及培訓當地醫護人員。
無國界醫生組織的憲章是:無國界醫生的救援行動無分種族、政治及宗教目標為受天災、人禍及戰火影響的受害者提供援助。無國界醫生嚴格遵守國際醫療守則,及堅守提供人道援助的權利,並且保持中立不偏之立場。無國界醫生亦要求在進行救援行動時不受到任何阻撓。無國界醫生之志願工作者同意遵守其專業操守,並堅守政治、經濟及宗教的中立場。作為志願工作者,無國界醫生的成員明了執行任務時自身面對的危險,並且不會要求無國界醫生作多於該組織所能提供的賠償。無國界醫生組織存在的權利並不是基於某種官方委託或國際上的委任,而是基於人道主義和全世界240萬捐助者的委託和數千名志願人員的熱心工作。該組織在世界許多國家共有幾千名志願人員,他們由醫生、護士、麻醉師、實驗室技術人員、後勤人員、助產士、行政人員組成。他們的共同目標是協助那些受戰火及自然災害蹂躪的災民脫離困境。所有的志願工作者都遵從「無國界醫生組織」憲章。他們貢獻出自己的專業知識,平等地對待不同種族及宗教背景的人士。1999年10月15日,該組織因「一直堅持使災難受害者享有獲得迅速而有效的專業援助的權利」而獲得當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⑶ 什麼是無國界醫生諾貝爾都有哪些獎項
無國界醫生(法文名稱: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縮寫是MSF,英文名稱:Doctors Without Borders)是一個非牟利團體(NPO)。1999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 無國界醫生於1971年12月20日在巴黎成立,最初的成員皆為深信世界人類都有獲得醫療權利的法國醫生和記者。但目前成員已遍及全世界,每年有2000多位志願人員在約60個國家中服務,是全球最大的獨立醫療救援組織,在全球各地設有19個辦事處,而五個主要的行動中心則都位於歐洲,分別是巴黎、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巴塞羅那和日內瓦。
分別是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1901年首次頒發。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1969年首次頒發,人們習慣上稱這個額外的獎項為諾貝爾經濟學獎。
⑷ 如何成為無國界醫生
就是向無分種族、政治及宗教目標為受天災、人禍及戰火影響的受害者提供援助的醫生。
無國界醫生組織
無國界醫生組織 (Doctors Without Borders, Medecins Sans Frontiers -- MSF) 於1971年12月20日在巴黎成立,是一個由各國專業醫學人員組成的國際性的志願者組織,是全球最大的獨立人道醫療救援組織。該組織的資金主要由私人捐助。該組織的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五個行動中心分別位於: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日內瓦、巴塞羅那、巴黎。行動中心負責管理和監察全球八十多個地方的援助項目,中心的人員亦會留意各地發生天災人禍,並在最短時間內動員緊急支持人員及物資協助救災。此外,全球亦設有18個分部,負責招募義工、籌款和推廣該組織的工作。這些分部包括:澳大利亞悉尼、奧地利維也納、比利時布魯塞爾、加拿大多倫多、丹麥海勒魯普、法國巴黎、德國波恩、希臘雅典、荷蘭阿姆斯特丹、中國香港、義大利羅馬、日本東京、盧森堡、挪威奧斯陸、西班牙巴塞羅納、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士日內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扎比、英國倫敦、美國紐約。該組織派出志願醫護和後勤人員到受到天災、戰亂、發生疫症的地區,為戰爭、疫症及天災的受害者、提供緊急醫葯救援,亦為一些醫療設施不足甚至完全缺乏的地區提供基本醫療和手術、重建醫院和葯房、推動營養和衛生項目及培訓當地醫護人員。
無國界醫生組織的憲章是:無國界醫生的救援行動無分種族、政治及宗教目標為受天災、人禍及戰火影響的受害者提供援助。無國界醫生嚴格遵守國際醫療守則,及堅守提供人道援助的權利,並且保持中立不偏之立場。無國界醫生亦要求在進行救援行動時不受到任何阻撓。無國界醫生之志願工作者同意遵守其專業操守,並堅守政治、經濟及宗教的中立場。作為志願工作者,無國界醫生的成員明了執行任務時自身面對的危險,並且不會要求無國界醫生作多於該組織所能提供的賠償。無國界醫生組織存在的權利並不是基於某種官方委託或國際上的委任,而是基於人道主義和全世界240萬捐助者的委託和數千名志願人員的熱心工作。該組織在世界許多國家共有幾千名志願人員,他們由醫生、護士、麻醉師、實驗室技術人員、後勤人員、助產士、行政人員組成。他們的共同目標是協助那些受戰火及自然災害蹂躪的災民脫離困境。所有的志願工作者都遵從「無國界醫生組織」憲章。他們貢獻出自己的專業知識,平等地對待不同種族及宗教背景的人士。1999年10月15日,該組織因「一直堅持使災難受害者享有獲得迅速而有效的專業援助的權利」而獲得當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⑸ 一本寫無國界醫生的書名
樓主要找的是不是<天涯俠醫>?
有沒有出書,我不知道.但是,它是香港無線(TVB)2004年的大戲,講述的就是無國界醫生.
<天涯俠醫> 2004年11月 TVB
長 度:30集
地區:中國香港
領銜主演:張家輝-王甫芬
林 峰-齊百恆
郭羨妮-康 喬
唐 寧-夏曉晴
陳敏之-高小柔
參加演出:黃宗澤 羅敏庄 李子雄 梁詠琪 盧巧音
⑹ 醫師無國界和無國界醫生 有人說他們不是一回事,這兩個組織有什麼區別嗎
一樣的啊。就是不一樣的翻譯吧
他們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
奮斗在第一線,冒著死亡的危險救死扶傷。
那國外的醫生舉例吧。
想要成為一名醫生需要本科4年醫學院4-5年和實習3-7年。
當正式成為醫生之後,年薪幾十萬美金。好的上百萬都可能。
能夠拋棄這些。遠離家人。
真的是偉大。
中國也應該有不少人加入。但是宣傳不夠啊...
⑺ 無國界醫生是什麼身份聯合國認可的嗎,怎麼加入
網路上說是個國際組織,非盈利為目的的,估計國內滿足這個要求的醫生不多,不確定鍾南山鍾老是不是
⑻ 無國界醫生要什麼條件,如何參與報名
【無國界醫生需要的條件】
1、經驗:擁有兩年或以上的專業工作經驗。
2、參與救援任務的時間:一般醫生參與救援任務的時間為至少六個月(外科手術醫生及麻醉師除外,他們有可能被派往參與一些時間較短的救援工作)。其他專業人員的參與時間最少為六至十二個月,可以工作九至十二個月的申請人將獲優先考慮。若申請人能付出較長的時間參與救援工作,甚至把參與無國界醫生的工作視為終生職業,會獲優先考慮。
3、良好的團隊精神:無國界醫生的志願人員會一同工作及生活。由於工作時間長,居住環境落後,私人空間較少,故志願人員需要相當包容,適應能力強,並要願意與來自不同國籍和文化的人交流。
4、在發展中國家的生活/工作經驗:無國界醫生絕大部份的救援項目都在發展中國家,擁有在這些國家工作的經驗為佳。
5、應付壓力的能力:志願人員必須能應付困難及難以預計的情況,如適應當地文化及生活環境,遵從安全守則及隊伍的動向等。
6、適應能力:救援工作的情況隨時轉變。在任務期間,工作范疇、啟程日期、隊員組合及工作環境可能隨時變更,彈性應變對能否成功完成救援工作非常重要。
7、語言能力:必須操流利英語或法語,能操葡語、西班牙語、俄語或阿拉伯語者將有更多機會獲分派工作。申請人如能操英法雙語會被優先考慮。
8、修讀熱帶病學課程:醫療專業的志願人員如沒有接受熱帶病學訓練,或缺乏有關的工作經驗,需於出發前修讀熱帶病學課程。請按此取得更多資料。
【報名參加方式】無國界醫生(香港)接受來自大中華地區及多個南亞國家的申請。請按無國界醫生(香港)網址查閱。
請確保已細閱入職要求。申請前,請先作出慎重考慮。申請人必須先完成《自我評估測試》,然後繼續申請。這《自我評估測試》不是一個心理測驗。這個測試讓申請人了解自己,認清申請人在無國界醫生工作的環境下對人道救援的承擔,以及在參與救援時申請人有機會面對的困難。這測試需時約十五分鍾。
若申請人符合測試的所有基本要求,將會被轉到《網上申請系統》。網上申請需時約三十分鍾。如申請人在網上申請時遇到困難,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無國界醫生(香港)網址為:http://www.msf.org.h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47&Itemid=51&lang=tc。
【無國界醫生】英文名稱:Doctors Without Borders,是一個非牟利團體。1999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 無國界醫生於1971年12月20日在巴黎成立,最初的成員皆為深信世界人類都有獲得醫療權利的法國醫生和記者。但目前成員已遍及全世界,每年有2000多位志願人員在約60個國家中服務,是全球最大的獨立醫療救援組織,在全球各地設有19個辦事處,而五個主要的行動中心則都位於歐洲,分別是巴黎、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巴塞羅那和日內瓦。
⑼ 請問如何申請做無國界醫生啊
無國界醫生前線工作的基本要求
經驗
擁有兩年或以上的專業工作經驗。
參與救援任務的時間
一般醫生參與救援任務的時間為至少六個月(外科手術醫生及麻醉師除外,他們有可能被派往參與一些時間較短的救援工作)。其他專業人員的參與時間最少為六至十二個月,可以工作九至十二個月的申請人將獲優先考慮。若申請人能付出較長的時間參與救援工作,甚至把參與無國界醫生的工作視為終生職業,會獲優先考慮。
良好的團隊精神
無國界醫生的志願人員會一同工作及生活。由於工作時間長,居住環境落後,私人空間較少,故志願人員需要相當包容,適應能力強,並要願意與來自不同國籍和文化的人交流。
在發展中國家的生活/工作經驗
無國界醫生絕大部份的救援項目都在發展中國家,擁有在這些國家工作的經驗為佳。
應付壓力的能力
志願人員必須能應付困難及難以預計的情況,如適應當地文化及生活環境,遵從安全守則及隊伍的動向等。
適應能力
救援工作的情況隨時轉變。在任務期間,工作范疇、啟程日期、隊員組合及工作環境可能隨時變更,彈性應變對能否成功完成救援工作非常重要。
語言能力
必須操流利英語或法語,能操葡語、西班牙語、俄語或阿拉伯語者將有更多機會獲分派工作。申請人如能操英法雙語會被優先考慮。
修讀熱帶病學課程
醫療專業的志願人員如沒有接受熱帶病學訓練,或缺乏有關的工作經驗,需於出發前修讀熱帶病學課程。請按此取得更多資料。
以下是無國界醫生招募的人員,請按各專業了解詳情。
醫護人員
1. 醫生
2. 外科醫生及麻醉師
3. 注冊護士
4. 助產士
5. 精神健康專業人員
6. 化驗室技術人員
7. 流行病學專家
非醫護人員
1. 後勤人員
2. 人力資源主任 / 財務管理員
無國界醫生目前暫不招募的專業人員
* 中醫師
* 牙醫
* 自然療法師
* 足病診療師
* 放射科醫生
* 物理治療師
* 按摩治療師
* 香薰治療師
* 脊醫
* 荒野保護醫療人員
* 針炙醫生
* 救護員
* 眼科醫生
* 學校老師
* 營養師
* 翻譯/傳譯員
* 職業治療師
* 醫生助理
* 獸醫
救援任務的生活
按圖放大
© Simon Yu
按圖放大
© Dilip Bhaskaran
文化體驗
作為無國界醫生的志願人員,生活環境較為落後,而不穩定的政局和其他不明朗因素,也可能是生活的一部份。當地員工和病人的社會風俗和醫療方法,會與你所認知的大大不同。你並且要在有限資源和基礎建設不完善的情況下,解決緊急的醫療問題。但作為一個在前線工作的志願人員,你必須尊重當地醫護人員的意見。請謹記:與病人一同活在苦難下,是當地的員工;他們也是你離開後,留下來繼續工作的人員。
團隊精神
我們的國際救援隊伍由醫療及非醫療志願人員組成,與當地員工攜手合作。作為無國界醫生的志願人員,單憑擁有良好的技術是不足夠的。救援項目得以成功,講求互相合作的能力、敏銳的文化、社會觸角及外交手腕。無論是工作或工餘時間,志願人員經常需要面對不同的,甚或是危險的情況,團隊精神往往是令無國界醫生得以有效運作,及達至一個完善架構不可或缺的條件。
安全
無國界醫生非常重視志願人員的人身安全。志願人員也要有心理准備,需要依靠良好的判斷力應付一些緊急情況。在大部份的情況下,我們的中立性及與不同社群建立的互信,是一個無形卻又強大的保護盾。為協助志願人員避開或應付危險的情況,所有的志願人員在出發到前線工作前,均必須出席有關整體安全情況的簡報會;在到達工作地點後,也會有針對當地安全情況的其他簡報會再作詳細講解。倘若志願人員認為他們的安全受到威脅,他們可以隨時選擇退出任務。
應付壓力
無國界醫生的志願人員經常要在極不尋常的環境中工作。你必須有很強的適應力,去應付暴力、疾病、飢餓及死亡等震撼情景,並繼續執行工作。
將參與無國界醫生視為終生事業
無國界醫生著重培訓志願人員,透過訓練提升他們的領導能力和專業才能,鼓勵他們在完成首個任務後,繼續參與無國界醫生的工作。逾半的志願人員都曾參與超過一次任務,有些更成為救援項目的統籌,或在世界各地的無國界醫生辦事處工作。曾參與三個月或以上救援工作的志願人員,可以成為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會員,繼續支持無國界醫生。
志願人員互助網路
對某些志願人員來說,完成一個人道救援任務後返家,過程是很輕松的;但對某些人來說則會覺得特別困難。他們往往因為任務中一些震撼或使人困惱的影像、思想和記憶,變得不知所措。無國界醫生已經成立了一個志願人員互助網路,對完成任務返家的志願人員,提供個人支援。我們現時在香港、新加坡、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尼,都有志願人員互助網路。
(一) 申請者需將齊備的申請資料電郵至前線人力資源部,資料需包括:
* 無國界醫生海外志願人員申請表格 ( Word格式 / PDF 格式 )
* 近期及詳細的履歷表
* 專科執照副本 (醫護人員申請者)
* 有效學歷 (如文憑、成績證明) 及
* 專業資格證書副本
請將申請表格和履歷表電郵到前線人力資源部。其餘文件,若無法以電郵方式寄出,請傳真至 (852) 2337 5442。
(二) 前線人力資源部會詳細審閱申請者的資料。被列入遴選名單的申請者會被邀請作面試和評核。面試和評核會在香港辦事處,或我們在亞洲地區舉辦資訊及招募會的國家進行。財務管理申請者需額外接受技術測驗。
(三) 獲取錄者會成為其中一名無國界醫生輪候出發的志願人員。在參與任務前,他們可能會被安排接受訓練。
(四) 獲取錄者受訓後仍需候命,直至獲分配合適任務。候命時間由毋需等候至三個月不等。我們建議獲取錄者繼續工作直至獲派任務,亦有取錄者選擇在歐洲候命,學習法語及西班牙語。
鄰近地區申請者
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會定期在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及鄰近國家招募志願人員。海外申請者同樣要按照以上辦法申請,一旦被列入遴選名單,你會獲通知到香港或鄰近國家面試及接受評核。請注意:無國界醫生不會支付申請者的機票及住宿開支。
地區支援
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期望與醫療及非醫療的組織合作,通過講座、派發傳單及刊登廣告,推廣我們在亞洲地區的招募志願人員工作。假若閣下有興趣提供協助或想進一步了解詳情,請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更多資訊
無國界醫生會定期在不同地點舉辦經驗分享講座,由曾經參與前線工作的志願人員主講。你可以從這些講座獲得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