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行走的好處
⑴ 什麼叫越野走
你好:
越野行走,又名北歐式行走,起源於芬蘭,最早源於滑雪運動,是運動員夏季訓練的方法。1997年芬蘭EXEL公司,芬蘭體育科學研究所和芬蘭索目拉途戶外運動協會一起率先把滑雪杖改製成適合步行和登山的手杖,開創了越野行走的先河。比散步更有效,比長跑更安全,如今在健身場上又出現了一種介乎於走與跑之間有氧運動方法———越野行走,藉助兩支越野手杖的威力,讓您體會健步如飛的感覺——— 四月的北京草長鶯飛,在春意盎然的龍潭湖畔,幾位洋教練手舉兩支色彩鮮艷的手杖,引來了許多好奇的人群。芬蘭越野行走創始人、國際越野行走協會主席阿迪等專家與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的有關人員,正在這里進行現場教學,我國的第一批越野行走教練員,就在這個美麗的春天誕生了。
洋教練進京教行走
阿迪主席曾經於去年來過北京,那次他的表演「撐桿騰越」就讓大家驚訝不已,此次他率領一個技術小組,專程為中國越野行走教練員培訓班而來。
越野行走,在中國已經不是個陌生名詞。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成立了中國第一支越野行走隊,開始嘗試這項運動。迄今為止,隊員們每周末組織一次到郊外登山,每天上班前在天壇公園進行一個小時的晨練。但是對我國大多數健身者而言,越野行走運動遠遠還沒達到普及的程度。
阿迪說,芬蘭健身運動協會從1997年開始在全國推廣越野行走運動。在短短幾年裡,越野行走已風靡整個芬蘭。據調查,在過去一年裡,占芬蘭全國520萬人口中近三分之一的人嘗試過這種健身形式,而長期堅持以這種方式進行鍛煉,每周至少越野行走健身一次的人數已達到8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近15%。2000年,國際越野行走聯合會(簡稱INWA)在赫爾辛基成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官方性的越野行走協會。目前,澳大利亞、德國、加拿大、丹麥、法國、美國、英國、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成立了越野行走協會。
在北京龍潭湖公園,阿迪先生被這里練武術、抖空竹、打柔力球的健身者所吸引,他深為感慨地說:「走過世界很多國家,還沒有見過有這么多的健身人群,能夠在中國這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國家推廣越野行走運動,使我感到非常榮幸。」
「神奇手杖」不可替代
正如洋教練看到中國的空竹、柔力球十分新奇一樣,中國百姓看到洋教練手中那兩根纖細輕巧的手杖也是同樣的新鮮。剛開始,他們遠遠地看著,後來便湊上前去詢問:「這是什麼呀?很像登山手杖呀?」「可比我用的輕多了,是進口的吧?什麼材料製成的?」「是碳素鋼的?那價格肯定貴了,用竹質木質的不行嗎?」。當教練用力將越野手杖彎成弧形,又以兩根越野手杖為支撐,在地面上做各種力量訓練時,大家都被越野手杖特有的韌性和強力所折服。
專家說,越野行走手杖,是無法用登山杖或其他手杖來代替的。越野行走手杖必須用兩支,才能使全身上下肢的大肌肉群得到均衡鍛煉。
越野行走手杖是用碳纖維、玻璃鋼纖維等復合材料製成,除了具備足夠的支撐力度(兩支手杖要能夠支撐全身的重量),又要求很輕(每支150克重),有很好的彈性。另外,越野行走手杖具有特製的護手,更便於上肢的發力,同時又有效地保護了腕關節,使人在長時間行走和攀登時感到舒適。專設的防滑頭,可保證在土地、冰雪路面、石板、水泥馬路上行走都不打滑。再加上它所附帶的護腕和防滑墊,都是其他手杖所不可取代的。
執杖行走提高效率
剛開始進行越野行走訓練時,大家原以為拿兩根手杖走路不是什麼困難的事,但一上手才發現,也並非那麼容易。有的人習慣性地像老年人拄拐棍似的雙手交替「拄」著走,但沒幾步就走成了一順邊兒,惹得觀者不禁哈哈大笑,後來經過教練的分解訓練才逐漸學會如何行走。首先肩部放鬆,手執手杖緊貼於身體,上下肢大幅度交替運動,手杖始終向後支撐。
步行鍛煉是大家公認的一種老少皆宜、最安全,最有效的鍛煉方式,但是許多步行鍛煉的人並沒有達到應有的鍛煉效果,為什麼呢,走得太慢,即使加上手臂的擺動,運動強度還是太小。因為要提高心肺功能,必須進行較長時間的中等運動強度的鍛煉。使用手杖以後,不用走得很快,運動強度就可以以達到中等,還可以增強頸部、肩部,手臂和胸背肌的力量,有效地消耗腰、腹、臀部的多餘脂肪,預防和治療肩周炎。所以說,越野行走是比健步行走更有效的健身方法。
阿迪先生在講課時談到專家測算的一組數字:普通行走時人的心率為每分鍾130次,熱量消耗為每小時280卡,而使用手杖後心率上升為每分鍾147次,熱量消耗也驟增至每小時400卡。相當於每天用同樣的步速,走同樣的一條路,卻輕輕鬆鬆取得了比平時多出13%甚至30%的效果。
「越野行走」的三大功能
芬蘭專家除了教授執越野手杖行走和登山外,還專門教了幾組「越野手杖熱身操」,並特別指出,休閑、健身和專業運動輔助訓練是越野行走三大功能。
在鍛煉前,熱身活動必不可少,而我們許多人卻重視不夠,准備活動有三大好處。其一,使肌肉、韌帶得到拉伸,劇烈運動時不易受傷受關節得到充分活動後,關節液增多,可減少關節的磨損。其二,可使我們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使心臟逐步從人安靜時的狀態變為運動時的狀態,以便於充分發揮它的功能。因為人的內臟器官是有一定惰性的,沒有準備活動,它只能發揮自己的部分功能。例如爬山或跑步,當肌肉中的能量不夠用時,需要內臟器官及時供應能量,沒有熱身活動,內臟無法發揮全部功能,只能靠加快呼吸和心跳的頻率來解決,這時,人會感到氣喘吁吁、心跳加快,非常難受,這就是生理學中的「極點」。熱身活動,可使人體的內臟盡快的發揮全部功能,克服或減少出現「極點」的反映,避免心肺功能出現超「負荷」的現象。其三,活動關節,拉伸肌肉、韌帶,可以保持我們關節活動的幅度和范圍,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若不活動,就越來越動不了。這對中老年人來說,尤為重要。
越野行走:提高40%健身效果
有效保護膝關節,使更多的人享受登山健身的樂趣。這就是越野行走。它藉助兩支手杖,使人在行走過程中實現四肢同時參與運動。這種健身方式大大提升了普通行走和徒手登山的健身作用,健身效果可提高40%。
據國際越野行走聯合會的專家測試,與普通行走相比,越野行走至少可使行走者心率提高13%,多熱量消耗30%-46%。同時,可使頸部、肩部得到放鬆,增強手臂、胸背肌的力量,並有效的消除腰、腹、臀部的多餘脂肪,達到減肥的目的。
越野行走根據不同的運動方式劃分為不同的運動強度,因此,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同時,越野行走還可幫助上肢鍛煉機會較少,以及久坐辦公室的白領女性塑造完美體形。
三種行走方式:塑造完美體形
越野行走有很多優勢,比如可以減少關節磨損,預防骨關節病;促進鈣的吸收,預防骨質疏鬆;預防和治療肩周炎;還能減肥,尤其是減掉內臟脂肪效果顯著。
當然,不同的人應選擇適合自己的行走方式。
平路行走:解決了步行鍛煉上肢不易參與運動,運動強度低的問題。
山路行走:減輕膝關節的壓力,延緩骨骼的衰老,避免了傳統登山對膝關節的傷害。
手杖健身操和力量練習:動作更加到位,活動更加充分,把熱身活動和整理活動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裝備:越野手杖
越野手杖由碳纖維合成物製成,每支150 克左右,既有很好的彈性又具備足夠的支撐力,是重量、彈性、支撐力的完美結合。在腕帶、手柄、尖頭等方面是登山杖或其他手杖無法替代的。
越野行走手杖有可調節和固定長度兩種。固定長度從105公分至130公分,每隔5公分就有一長度規格,可根據身高選用。可調節長度縮短後只有65公分,便於旅行健身使用。
祝你健康每一天!
⑵ 有氧運動包括哪些具體有什麼作用
有氧運動」指由人體大肌肉群參加的中等強度的體育活動。有氧運動既能高人的心肺功能、增強耐力素質,又能消耗體內多餘的脂肪,控制合適的體重。盡管所有的體力活動都具有保健作用,如:散步、打拳等低強度的體力活動;但是要想提高耐力素質、增強心肺功能就必須進行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既要有強度,也要講適度。一般來說,有氧運動的強度必須達到最大心率的75%以 上。但由於大多數人很難在活動時准確測量自己的心率,因此,我們特向人們推薦使用「自覺用力平分法」來控制運動強度。「自覺用力」的字面意思是「用力時的自我感覺」。凡體力活動,隨著活動強度的加大,人們會有從「很輕松」、「比較輕松」逐步過渡到「有點累」、「比較累」以至「很累」的感覺。活動中感到「有點累」的強度實際上已經達到有氧運動強度的要求。換句話說,「有氧運動」就是人們在活動時感到「有點累」的運動,此時,正常人的運動心率大約在最大心率的70%-75%之間。
另外,「談話試驗」也是防止運動強度過大的一種方法。所謂「談話試驗」是指進行有氧運動時,鍛煉強度如果適中,則鍛煉者還能與身邊的同伴進行交談。總之,「有點累」和「談話試驗」對適度地掌握運動量都是行之有效的。
具有代表性的有氧運動包括: 慢跑、游泳、健美操、登山、越野行走、跳繩、各種球類運動以及快步走等。青年人最好進行慢跑鍛煉;中老年人最好進行「快步走」鍛煉。因為「快步走」既不需要特殊條件,又不會對骨關節造成損傷。快步走時,步伐要大,並用腳跟著地。這樣,會對骨骼產生一定的機械刺激,具有撞擊性運動項目的特點,對於增強骨骼強度、防止骨質疏鬆具有良好的效果。
有氧運動的最低要求是:每天運動的累計時間不能少於30分鍾,每周運動次數不能少於3次。只有達到這樣的運動時間和頻率,才能有效增強耐力素質。每周少於3次,每天少於30分鍾的運動很難提高人的耐力素質
所謂"無氧運動",是指運動過程中主要以無氧代謝(磷酸原系統和乳酸能系統)供給能量的運動,如舉重、健美訓練等中國醫學網路全書中提出:「有氧訓練實際上為一種增強呼吸和心血管功能及改善新陳代謝過程的鍛煉方法」。 康復醫學中也提出有氧訓練 「……體內的能量代謝以有氧形式進行,這種訓練形式對發展心、肺功能具有較大的影響」 。
由上面的論述可以知道,利用有氧運動進行訓練的價值,主要為提高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人體新陳代謝的功能。
心臟一旦停止跳動,人的生命也就終止了。這是因為維持生命和運動所需的氧氣和供能物質,都要依賴心臟工作將其運送到全身。在有充足供能物質儲備的條件下,機體可以攝入的氧氣量(吸氧量),成為機體運動功能高低的關鍵問題。機體的最大吸氧量(VO2 max)越高,運動能力也就越強。科學地進行有氧運動的鍛煉,可以使心臟的跳動更加有力,每收縮一次可以搏出更多的血液,使最大吸氧量提高,人體也就能夠負擔強度更大的體力活動。
此外,科學地進行有氧運動的鍛煉,對預防「死神四重奏」——高血壓、脂代謝異常、糖耐量異常、肥胖的發生,預防骨質疏鬆,延緩衰老,提高生活質量等均起著重要的作用。
⑶ 越野行走運動對身體有那些好處
幫助減肥,增強體力!很好的運動方式,注意保護關節!
⑷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熱衷於運動
運動的好處一:容顏煥發出汗比敷面膜有效
想要延緩皮膚衰老,排毒、保濕、營養這三方面缺一不可。如果毒素排不出來就容易長斑、長痤瘡,保濕沒做好就可能乾裂,營養沒跟上就會長皺紋,運動則可以一箭三雕,全面解決皮膚問題。
運動一般都會出汗,汗液能把細胞內的污垢、自由基排出來,所以,我們運動出汗之後就會覺得皮膚很舒服,而且精神煥發,這比我們敷多少面膜都更有效。運動出汗還會刺激皮膚和細胞油脂的分泌,適當的油脂是適合每個人體質,並且無刺激性的天然保濕劑。另外,運動會加快血液循環,血液中的養料和水分能夠有效地傳達到皮膚細胞,皮膚吃飽喝足了,整個皮膚就會充滿彈性,年輕煥發。
運動的好處二:心跳有力有氧運動強壯心臟
心臟衰老的表現有兩個,一個是心肌力量的減弱,心臟跳動不再怦怦有力;另一個是心臟內血管循環通路的不暢通。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臟衰老在所難免,但是通過堅持不懈的運動卻可以延緩心臟的衰老。
運動可以增加心肌力量,當你運動的時候,心臟自然就會加快跳動,心臟的泵血能力就會提上去,心肌力量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得到鍛煉。另外,運動可以加速血液的流動,分解血脂功能,保持心內血管的干凈、暢通,增加血管的彈性,改善血液的黏稠度。
能夠鍛煉心臟功能的有氧運動有很多,常見的有慢跑、游泳、健美操、登山、越野行走、跳繩、各種球類運動及快步走等。年輕人最好進行慢跑鍛煉,中老年人最好進行快步走、游泳等。
不過,在進行有氧運動時首先要認真做好熱身准備運動,其次還應該循序漸進、把握運動強度。如果運動強度太大不僅會增加心臟負擔,也達不到延緩心臟衰老的目的。一般健康者每次有氧運動時間應持續在30分鍾左右,每周三到四次即可。
運動的好處三 緊實肌肉 練核心肌肉群防萎縮
人的肌肉在20歲至30歲之間會達到一個巔峰,這個時候的年輕人,肌肉是有稜有角的,但是一過了30歲,肌肉每年就會以1%的速度減少,肌肉會萎縮、蛋白質會變成脂肪,運動是延緩肌肉衰老唯一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鍛煉活動以四肢鍛煉為主,其實,還應該經常鍛煉核心肌肉群。「不管是什麼運動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搬東西、做家務、走路,都離不開核心肌肉群。核心肌肉群包括腹部、下背及臀肌,它能夠提供身體的穩定度、爆發力及肌耐力,讓你在走路或跑步的時候可以更輕盈。我們都知道肌肉如果不運動就會萎縮,而萎縮最快的就是核心肌肉群。
運動的好處四:年輕骨骼 負重運動增強骨質
骨骼的生長和保養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在青少年的時候,經常鍛煉、使用骨骼,骨質和骨量就會慢慢積累,到老了才不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相反,如果年輕時不喜歡運動,到了中老年的時候,骨質就會比別人差很多。
延緩骨骼衰老可多做負重運動。在做負重運動時,人體因為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骨骼垂直面的受重要比其他運動更大,骨骼肌會不斷收縮、牽拉刺激骨骼,所以,像足球、籃球、網球、舞蹈等常見的負重運動相對於游泳、騎自行車等非負重運動對骨骼的刺激會更大。負重運動特別是有規律的負重運動,更有利於青少年獲取更高峰值的骨量。不過,負重運動應該適量,連續運動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以適度出汗為宜。
⑸ 經常運動可以延緩皮膚衰老嗎
運動可以排毒,更能塑身減肥,對身體有極大的好處。
1、容顏煥發:出汗比敷面膜有效
想要延緩皮膚衰老,排毒、保濕、營養這三方面缺一不可。如果毒素排不出來就容易長斑、長痤瘡,保濕沒做好就可能乾裂,營養沒跟上就會長皺紋,運動則可以一箭三雕,全面解決皮膚問題。
運動一般都會出汗,汗液能把細胞內的污垢、自由基排出來,所以,我們運動出汗之後就會覺得皮膚很舒服,而且精神煥發,這比我們敷多少面膜都更有效。 運動出汗還會刺激皮膚和細胞油脂的分泌,適當的油脂是適合每個人體質,並且無刺激性的天然保濕劑。另外,運動會加快血液循環,血液中的養料和水分能夠有效地傳達到皮膚細胞,皮膚吃飽喝足了,整個皮膚就會充滿彈性,年輕煥發。
2、心跳有力:有氧運動強壯心臟
心臟衰老的表現有兩個,一個是心肌力量的減弱,心臟跳動不再怦怦有力;另一個是心臟內血管循環通路的不暢通。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臟衰老在所難免,但是通過堅持不懈的運動卻可以延緩心臟的衰老。
運動可以增加心肌力量,當你運動的時候,心臟自然就會加快跳動,心臟的泵血能力就會提上去,心肌力量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得到鍛煉。另外,運動可以加速血液的流動,分解血脂功能,保持心內血管的干凈、暢通,增加血管的彈性,改善血液的黏稠度。
能夠鍛煉心臟功能的有氧運動有很多,常見的有慢跑、游泳、健美操、登山、越野行走、跳繩、各種球類運動及快步走等。年輕人最好進行慢跑鍛煉,中老年人最好進行快步走、游泳等。
不過,在進行有氧運動時首先要認真做好熱身准備運動,其次還應該循序漸進、把握運動強度。如果運動強度太大不僅會增加心臟負擔,也達不到延緩心臟衰老的目的。一般健康者每次有氧運動時間應持續在30分鍾左右,每周三到四次即可。
3、肌肉緊實:練核心肌肉群防萎縮
人的肌肉在20歲至30歲之間會達到一個巔峰,這個時候的年輕人,肌肉是有稜有角的,但是一過了30歲,肌肉每年就會以1%的速度減少,肌肉會萎縮、蛋白質會變成脂肪,運動是延緩肌肉衰老唯一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鍛煉活動以四肢鍛煉為主,其實,還應該經常鍛煉核心肌肉群。不管是什麼運動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搬東西、做家務、走路,都離不開核心肌肉群。核心肌肉群包括腹部、下背及臀肌,它能夠提供身體的穩定度、爆發力及肌耐力,在走路或跑步的時候可以更輕盈。
肌肉如果不運動就會萎縮,而萎縮最快的就是核心肌肉群。鍛煉核心肌肉群可以嘗試國家體育總局推出的四種健身氣功,即六字訣、八段錦、易筋經、五禽戲。這四種功法簡單易學,而且是中華氣功的精髓。
4、年輕骨骼:負重運動增強骨質
骨骼的生長和保養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在青少年的時候,經常鍛煉、使用骨骼,骨質和骨量就會慢慢積累,到老了才不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相反,如果年輕時不喜歡運動,到了中老年的時候,骨質就會比別人差很多。
延緩骨骼衰老可多做負重運動。在做負重運動時,人體因為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骨骼垂直面的受重要比其他運動更大,骨骼肌會不斷收縮、牽拉刺激骨骼,所以,像足球、籃球、網球、舞蹈等常見的負重運動相對於游泳、騎自行車等非負重運動對骨骼的刺激會更大。負重運動特別是有規律的負重運動,更有利於青少年獲取更高峰值的骨量。不過,負重運動應該適量,連續運動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以適度出汗為宜。
⑹ 都說做有氧運動比較養生,有氧運動都是包括哪些呢
有氧運動不僅可以改善心肺功能,還可以提高耐力,並攝取過多的體內脂肪並控制適當的體重。所有體育鍛煉,例如步行,打拳和其他低強度的體育鍛煉,都會影響您的健康,但為了提高耐力並改善心肺功能,您需要進行有氧運動。
還有一種方法可以防止過度的運動強度。當您做有氧運動時,請適度運動並與同事交談。它對於跟蹤您的健康狀況非常有效。
⑺ 運動能延緩衰老嗎
隨著年齡的增長,衰老終究是不可避免的,運動健身可以延緩機體的衰老,雖然不能使人返老還童、長生不老,但是可以使人延年益壽、老當益壯。老年人進行適宜的運動鍛煉,不僅可以增強身體機能,對一些常見的困擾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骨骼和肌肉的健康直接影響到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運動健身對骨骼和肌肉有非常好的影響作用。隨著年齡增大,老年人骨骼中的微量元素逐漸流失,骨質疏鬆是老年人常見的健康問題。運動健身是防止和治療骨質疏鬆最有效的方法。經常運動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環,加強骨骼的物質代謝,保持並提高骨的彈性和韌性,從而延緩骨細胞老化過程。同時,運動健身可使肌纖維增粗,改善肌纖維的收縮性、傳導性、反應性,使肌肉和韌帶更為堅韌有力,延緩肌肉機能的下降。
心血管問題也是老年人常常面對的健康問題,運動健身可以增強心血管系統的機能。適宜的體育鍛煉能夠增高心臟興奮性,增強心肌收縮力,使冠狀動脈擴張,改善血液循環,提高心肌氧利用能力。同時,運動也能降低血脂,延緩血管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
老年人呼吸系統的機能水平較低,有氧運動可以很好地鍛煉呼吸系統,增強其機能。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特別是適宜的有氧運動,可以增強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增加肺通氣量,提高肺泡通氣率,保持肺組織的彈性和胸廓的活動度,能夠延緩肺泡活動不足引發的老化進程。針對呼吸系統的運動健身還有一個好處:通過呼吸系統機能的改善可以提高全身內臟器官的新陳代謝,強化全身內臟器官功能,這對老年人維持內臟器官的機能有很好的幫助。
神經系統機能的衰退同樣是老年人要面對的健康問題。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改善中樞系統的機能,延緩大腦衰老。運動健身可以提高大腦皮層神經過程的興奮性、縮短反應的時間,改善大腦中樞的機能。運動健身還可以防止腦動脈硬化,維持大腦良好血供。此外,運動健身也能提高神經肌肉功能,使機體的平衡、協調和控制能力增強,這對預防摔倒有積極的作用。
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由於肌肉活動的需要,消化系統的功能加強,使胃腸道蠕動加強,改善血液循環,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加速營養物質的吸收。對於消化系統機能較弱的老年人,運動健身可以幫助其改善消化功能。
運動健身對老年人維持身體機能水平有積極的作用,為了祛病延年,健康長壽,老年人應該堅持進行科學、適宜的運動健身。
⑻ 爬山的最佳次數
保持「有氧運動有效心律范圍」是健身登山最適宜的強度。
持續20分鍾以上的爬山才算有氧運動。而有氧運動的強度可以參照心率估算。
首先,要掌握如何計算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220-年齡
接下來請用食指和中指按住頸部喉管的任意一側,默數10秒鍾內的心跳次數,然後乘以6就是每分鍾的心跳次數,既正常心率。健康人的「有氧運動有效心律范圍」應是最大心律的65~85%之間。
如果覺得測脈搏量心率麻煩,建議嘗試簡單有效的「談話試驗法」:爬山時如果能正常交談,表示沒有超負荷,如果不能,就需要調整速度或強度了。
了解運動強度不足的方法:「自覺用力平分法」。爬山後感覺疲勞,但休息一夜後就恢復了,這表示運動強度合適。如果一點不累,則表示運動強度不足。
檢測心率,有助於調整爬山的節奏、速度,實現運動目標。不同身體狀況,不同年齡的人,則需要按照適合的方案去爬山。
25歲爬山
大步幅、快速向上挺進,對你來說是可以實現的。你要證實自己的實力,贏得別人欽佩的目光,也要在高強度運動中,全面提高身體素質。
25歲的你,「有氧運動有效心律范圍」應是最大心律的70%~85%(140~165)。在此強度下運動,可以提高心血管耐力,燃燒更多體脂。
30歲爬山
需要一個相對平穩的過程,不要急停,也沒必要急進,甚至沖刺,均勻較快的速度最適合你。
30歲的你,「有氧運動有效心律范圍」應是最大心律的60%~70%(160~135之間)。在此強度下運動,有助於健康,對心血管頗有益處,同時比低強度運動燃燒更多熱量(包括脂肪)。建議你在這個強度下運動很長時間。
35歲爬山
小步幅、勻速地爬山,可以提高整體健康水平。
35歲的你,「有氧運動有效心律范圍」應該保持在最大心律的60%左右。長時間運動,可以降低體脂、血脂。你會感覺很輕松,身體微微出汗,但不必在乎,只要在承受范圍內,時間長一點也沒關系。爬山的同時欣賞山間秀麗的風景,也許從一草一木中,會得到更多生活啟示。
身體就像一部機器,加速運轉需要過程。開始時,先以緩慢的速度爬5~10分鍾,再根據身體情況逐漸加速。但在過程中請盡量保持勻速,身體能夠承受即可。下山時同樣,最好保持加速——勻速——減速的運動狀態。
因為目的是健身,所以請不要盲目地和其他人攀比速度。人體的骨骼、肌肉、內臟器官都是有惰性的,並非你不具備某種能力,而是需要一個過程。只有通過鍛煉,才能使體能得以充分發揮。有人一開始就猛爬,結果氣喘吁吁,頭暈目眩,甚至以後再也不敢爬山了。其實剛開始登山,落後一些,慢一點,並不表明體質差,經過鍛煉,你一定會趕上或超過別人。
我該多久爬一次山?
爬山的過程中,腿部和臀部肌肉發力,可以消耗大量脂肪,使腿部肌肉纖維,變細變長,防止臀部下垂。既然好處這么多,是否可以天天爬?最好不要。因為爬山需要消耗大量體力,肌肉的恢復也需要時間
對於沒有運動基礎的人來說,至少要間隔兩三天,體質稍差的需要一周才可以恢復。你們的運動頻率可以是:每周一次或隔周一次
運動訓練學中有一個概念叫「超量恢復」,是說人體機能(如力量、心肺功能)若要得到提高,必須經過鍛煉(增加負荷)。但休息一段後又會逐步退化到之前的水平。如果能在尚未退步之前堅持鍛煉,身體機能還可以提高,攀升到更高的水平,這就是「超量恢復」。
所以,對於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鍛煉不能間斷,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間隔時間在二三天左右為宜。如果你沒有條件每周登山,至少每隔二三天都要進行其他有氧項目的鍛煉。
健身房中的台階訓練器、爬山機,可以鍛煉到大腿和臀部,增加耐力,起著與爬山相同的鍛煉作用。或者在家練習蹲起、扎馬步,每天5~10分鍾,感覺累了就休息1分鍾。最簡單的練習就是爬樓梯,堅持鍛煉,再去登山時你會感覺雙腿分外有力。
什麼時間去爬山?
下午5點~8點,是鍛煉的最佳時間。此時,人體運動機能最強,經過一天的活動,身體已經被預熱,活動能力最強。所以,此時是做有氧鍛煉的最佳時間。
也許爬山不適合你
爬山是一項大眾體育運動,因為沒有過高的技術要求,多數人都能參與。但也有一部分人因為身體緣故並不適合爬山,比如:
·腿部有疾病的人
比如關節炎和骨質疏鬆。上山時,膝關節要屈曲成130~150°,這是髕骨負擔最重、容易引起膝關節疼痛的角度,下山時,下身骨骼和關節要承受很大沖擊力,這些刺激會加重病情。所以患有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的人最好不要爬山。
·冠心病患者
爬山時體力消耗較大,血液循環加快,身體負擔加重,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
·癲癇病患者
不宜爬山,一旦癲癇發作,有生命危險。
·如果你有眩暈症
·如果你特別想爬山
不要單獨行動,最好與人同行,緩慢前進,不可太急,途中多休息幾次,並做好預防措施。你必須明白,即使你的手機電量充足,信號良好,120火速奔來,也需要您漫長的等待。
如果你體質較弱,最好帶一支登山桿,遇到了較陡的山路還可以是很好的工具。
注意事項:
水要「少喝多飲」
爬山時大量出汗是必然的,體內鹽分隨著汗液排出體外,這時大口喝水會使血液的滲透壓降低,破壞體內水鹽的代謝平衡,影響正常生理功能,甚至發生肌肉痙攣現象。大量喝水還會使胃部膨脹充盈,妨礙膈肌活動,影響呼吸;使血液的循環流量增加,加重心臟負擔,不僅不利於運動,還會傷害心臟。所以我們應該少喝多飲,每次潤濕喉嚨即可。
少說話,用鼻子呼吸
因為說話會影響呼吸的頻率和深度。盡量不用嘴呼吸,而多用鼻子呼吸。山中蚊蟲多,用嘴呼吸容易將蚊蟲吸進口腔,同時也不易掌握呼吸頻率。
別穿肥大的服裝
山上野草蚊蟲多,為防止蚊蟲叮咬,或被樹枝劃傷身體,最好不要穿短褲爬山,純棉的運動款7分褲,或者專業的由速乾麵料做成的登山褲是最好的選擇,輕松、便捷、吸汗。切忌穿肥大的褲子,否則刮到樹枝或石頭,反而容易被絆倒。
一雙合腳的鞋
既是爬山,或多或少會有草叢、荊棘、石頭、小溪,鞋可以影響你的舒適感、爬山的效率和心情。除了大小合適,選擇爬山鞋還要注意:鞋底要厚要軟,防止硌腳。鞋地花紋大,防滑。鞋幫高,以保護腳踝。鞋要輕,太重會增加體力消耗。
背包和腰包
爬山要背雙肩包,使肩膀受力均勻,減少疲勞。出汗後可以脫掉外衣,放在包里,登頂後再取出穿上,防止感冒。夏天可以用腰包,至少能放一瓶水的那種。好的背包和腰包,可以緊貼身體曲線。
帶上帽子
天熱要戴帽檐長的帽子,遮擋紫外線,避免陽光直射眼睛。冬季戴帽,主要是保護出汗的頭部。
喝富含電解質的水
最適合爬山飲用的水,是富含電解質的功能性水飲料。爬山時大量出汗,排出汗液的同時,電解質也大量流失,容易造成失衡,代謝紊亂,進而影響健康。所以要喝富含電解質的水。
拄著手杖
手杖分為兩種。一種是登山杖,單支使用,可以平衡身體,減輕膝關節的壓力。另一種越野行走手杖,兩支一起使用,平衡身體、減輕膝關節壓力的同時,使還可以讓上肢也參與運動,健身效果更加明顯。因此,不妨嘗試使用越野行走手杖。
巧克力、煮雞蛋和蘋果
爬山時適當吃一些食物補充能量很重要。巧克力是不錯的選擇。感到疲勞、體力不支、頭暈目眩,是低血糖的表現,這時可以吃一塊巧克力,但不要貪多。
爬山時血液大量流向四肢,內臟缺血,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所以,絕對不要進食不易消化的油膩食物和生冷食物,否則會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腹瀉。煮雞蛋、金槍魚罐頭等容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和全麥麵包之類高碳水化合物,是此時補充營養和能量的最佳選擇。
還有蘋果。中醫認為,蘋果具有生津、潤肺、除煩、開胃、止瀉、通便的功效,而且攜帶方便。
⑼ 每天走多少步健康
【每天走都少步健康】
每天走一萬步,其實是一個運動量概念,主要提醒大家平時多邁開腿多走走。一萬步並非適用於每個人的,平時活動少和體質差的人可以選擇4000步或6000步的目標。相當於一萬步的運動量,我們可以通過日常工作中的活動、步行等來達到。如果盲目追求每天步行一萬步,反而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實際運動量遠遠超過一萬步。
【走路的好處】
大步走的時候如果能使用像滑雪運動員那樣的手杖,效果會更好。「這種行走方式也叫越野行走。」胡坤說,大步走能夠調動全身70%的肌肉,而越野行走能夠調動全身90%的肌肉。越野行走能減輕對膝關節、踝關節的壓力;消耗的能量也比大步走增加20%至40%。「如果說大步走是兩輪驅動的話,越野行走相當於四輪驅動,不但『費油』,而且增加了對上肢、背部和肩部肌肉的鍛煉。」
⑽ 越野行走的介紹
野行走(又名北歐式行走),英文名為Nordic Walking。越野行走起源於芬蘭,最早源於滑雪運動,是運動員夏季訓練的方法。1997年芬蘭EXEL公司,芬蘭體育科學研究所和芬蘭索目拉途戶外運動協會一起率先把滑雪杖改製成適合步行和登山的手杖,開創了越野行走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