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xc越野
㈠ 山地車xc是什麼意思
山地車XC是Cross Country的縮寫,是普通越野自行車。
輕度越野車型的自行車,有很強的爬坡性能,用於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車中最輕便最實用的車型,較追求輕量化與高速通過性,因此新車型多為29寸大輪徑。多為硬架,前叉行程80—120mm。
XC車型基本屬於「萬金油」類型,公路路況和越野路況通殺的節奏,基本上所有路面它都可以使用。但由於它的避震行程較小,無法滿足大震動的吸收,只能適應輕量越野級別(單個障礙高低落差不大的路況)。
(1)北京xc越野擴展閱讀:
山地車分類:
1、林道TR(Trail)
騎行路線多為林間小道,因此得名,注重騎行的流暢性,多為全避震車 型,行程多為前後140mm。
2、全山地AM(All Moutain)
正如其名,車輛性能平均,連續爬坡或下坡都能勝任,但都不專長,對於只想擁有一輛車但卻能騎更多地形或想進行長途越野旅行的人來說是最佳選擇。行程前後150—160mm。
3、雙人競速DS(Dual Slalom)
雙人曲道賽用車,因強調高速過彎,飛跳,打泵(pump一種藉助地形加速的技巧),車輛多為短形成或中等行程,由土坡,林道,AM,FR車改造而來。
4、自由騎FR(Free Ride)
一種不拘泥於地形限制的技巧性騎行,05到10年左右風靡美國車界,產生了大量技術高超的freerider。傾向於高速高強度,藉助自然地形或人工修築的跳台來進行很大的騰越,喜歡在空中各種特技動作,行程180—200mm
5、飛躍DJ(Dirt Jumping)
藉助人工修建的場地進行空中騰越與特技動作,車輛多為硬尾,短後叉,強調強度與幾何角度,車架多為co-mo鋼,有較大的跨下空間。135*10mm後輪,前叉行程100mm以下。
6、速降DH(Down Hill)
專注與下坡與大落差,多用雙肩前叉,車架強度高,整車重量多在17KG以上,有很大的預壓,行程200—203mm
㈡ XC屬於山地車中的什麼級別
最低級的。
一般知道 MTB 主要分為:
____ DH (DownHill) 下坡車
____ DS (Dual Slalom) 曲道土坡車
____ Enro 林道騎乘
____ XC (cross country)
____ Freeride
其中Enro、XC、Freeride著實讓人搞不懂,
off-road是相對於on-road的,on-road是在柏油路、水泥路類的都算,所以除此之外的路面,騎在泥土路、石頭路、沒有路的都算是off-road,如果地形不是很復雜,爬坡佔大部分的,大多稱為Cross-Country(XC),台灣林道大多是算這種,FR現在趨向跳大落差這類的,DH就是純下坡,AM則介於XC與DH之間,爬坡爬不快,下坡也不會到DH激烈,但兩邊都可以玩得很快樂。
以下是 Shimano 對登山車所作的分類,
XC Racing Bikes
一般稱為 Cross Country,而這類 'Racing' 是設計用於從下而上的爬坡路段,輕量化及高效率為主要目的,這類車子會犧牲舒適及操控性,因為他是以比賽為大前題。
XC Trail Bikes
一般稱為全功能車,亦是一般大眾所說的 '登山車'。
這一類型的車是設計於爬坡時可兼顧操控性及舒適度,以及下坡時有一定的速度,配上避震器、較粗的輪胎及低比例的齒輪比。所以這一類型的登山車會相對比專為比賽用的來得較沒效率,但卻於下坡時會有更大的樂趣。而且針對一些比較陡峭或不平的地型,便會比 XC Racing 的車更適合。
All-Mountain Bikes
對一些車友來說,他們希望有更長的避震行程,以及下坡的操控性及更好信賴度,All-Mountain Bikes 便是他們所要的。
比較粗的輪胎、更好的避震器及制動力更強的剎車器,這些都是為了避免騎乘時不必要的意外,以達到可以盡情的享受騎乘時的快樂。一些崎嶇的地型或是差距小的跳躍會是很適合這一款車型,但相對平坦的路段就會變得沒趣。
Freeride Bikes
Freeride Bikes 是設計給那些比較 '極端' 的路段,十分崎嶇的山路、大的石頭或樹根、落差十分大的跳躍或下降。
為了應付以上的路況,他完全不會理會爬坡的路段,他有一點介於腳踏車跟機車中間,8' 的後避震、3' 的輪胎或是直徑 8' 的剎車碟都是 Freeride Bikes 一般的配備。
㈢ 捷安特 mtb、xc、trail 區別
山地車一般來說分為XC、Trail、AM、FR、DH幾個級別,越往後能應付的路面復雜情況越多。
你看到的滿大街到處都是的車,一般都可以算是XC級別,這類車普遍重量最輕(現在1K多的入門鋁架車一般都不到14KG),普遍只有前叉避震器(EPIC也屬於XC級別,但有後避震,國產山寨軟尾車不算數),並且前叉行程在0mm~120mm之間,把橫比較短,坐管位置相對而言是最高的,所以這類車基本屬於偏速度,或者叫偏競技,對通過性沒什麼特殊優化。
好的XC車騎起來給人的感覺就是發力很直接,因為車架材料好,所以腿部發力能大部分傳遞到傳動套件上。有些高端車架騎起來甚至不太舒服,因為後三角太硬了,遇到哪怕很小的震動都會給人「蹦蹦跳跳」的感覺。另外,避震器精度高並且線性好,所以在遇到震動的時候也很容易控制,而且在彎道裡面的支撐力也能給人更高的信心。
Trail級別的車一般被稱為林道車,比XC對路面狀況適應性更強,大部分Trail車都有後避震器,只不過行程比較短(一般在4寸以內)。前叉行程110mm~140mm。這類車由於前後都有避震器,所以發力的時候沒有XC車那麼直接,避震器會把一部分力量吸收掉,簡單說就是騎起來更費力,甚至比低端山地車更費力。
AM車是真正能讓你在山上盡情撒野的級別。猶豫前後避震行程較長(前叉120mm~160mm,後避震4寸+,也有少部分奇葩非要搞個硬尾AM,不在討論范圍內),所以1M左右落差基本上不用猶豫直接跳下去就行了,避震器可以很舒服的把大震動給過濾掉。這類車騎起來更累,通常情況下重量也會遠遠高於XC(12KG以上,不過如果捨得花錢,接近10KG也不是沒可能)
FR和DH基本上就屬於比較重口味的車了,前叉行程140mm~180mm,後避震通常在5寸以上並且很多都是彈簧避震(強度比油氣避震更高)。這類車基本沒辦法做通勤用,推著走都嫌累,我也沒長時間騎過,這里不多做討論。
由於不同的車對於性能二字的理念也不同,所以沒辦法說這些不同類型的車好或者不好有什麼統一的優劣之分。很多玩得比較專業的人,AM車上只裝個Deore套件照樣漫山遍野到處亂飛,反正幾乎不用蹬,對變速器沒什麼特別要求。
㈣ 什麼叫XC越野
山地車XC是Cross Country的縮寫,是普通越野自行車。 輕度越野車型的自行車,有很強的爬坡性能,用於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車中最輕便最實用的車型,較追求輕量化與高速通過性,因此新車型多為29寸大輪徑。多為硬架,前叉行程80—120mm。
㈤ 北京那裡可以山地車越野
樓主是啥強度的越野啊 xc還是重型 還有樓主是海淀的嗎
㈥ xc車架和土坡車架哪個適合越野,哪個適合平路
其實xc適合低速越野,爬坡能力是山地車最強的。am可玩性最高,dh太極端。土坡不適合越野,適合飛坡做花式動作。
㈦ XC山地車專業訓練級山地車 自行車 越野自行車 山地車二手 捷安特
個人也感覺貴了
我用XTC-fr架子組了個同級配置的(前叉DT3除外)花了6800,11年
二手的話、、、
㈧ xc 什麼車
山地車xc是越野山地車。
最常見的山地車類型:XC,是cross country的簡寫。意思是越野。XC同樣被用在越野長跑,越野賽馬等比賽中。
這種類型的比賽是在長距離的越野道路上展開, 和其它類型不同的地方是道路的路況比較好。鄉間道路,山路,很多還包含馬路。由於路相對平整,這類的山地車一般不需要兩個減震。
也有的XC自行車是雙減震的。因為不需要很大的身體動作來控制車身, XC車的車架一般比較大, 坐墊升得比較高, 保證長時間坐著騎車的舒適性。
(8)北京xc越野擴展閱讀:
XC實際是叫做Cross Country,在山地車級別的定位屬於輕型級別的越野車,設計定位是同時適合公路和輕量越野路況等混合路面使用。
車架基本以硬架子(沒有後避震)作為主體部分,配合避震前叉或硬叉。車輪方面,流行的尺寸有26、27.5及29(英寸)輪徑可供選擇,其中目前國際賽場(UCI)上使用最多的27.5和29,擁有更高的通過性和抓地力頗受專業車手們的青睞。
車架材質採用鋁合金、鈦合金、鈧合金、碳纖維等等輕量化的材質打造,常常配搭的前避震器有100毫米左右的避震行程,避震器的功能基本會有回彈阻尼調節和鎖死調節。
XC車型基本屬於「萬金油」類型,公路路況和越野路況通殺的節奏,基本上所有路面它都可以使用。但由於它的避震行程較小,無法滿足大震動的吸收,只能適應輕量越野級別(單個障礙高低落差不大的路況)。
也由於XC車型的多功能性和實用性,再加上國內外舉行了很多大型的XC越野賽事,激發了國內XC山地車的熱潮。但仍然有相當一部分車友對此車型的定位和使用環境還不熟悉,存在相對偏離的玩法。
㈨ XC屬於山地車級別
你好,XC英文是Cross Country,意思是「越野」,是最初級、最輕口味的山地車,前後避震行程均在120mm以內,市面上超過90%的山地車都算是XC。硬尾XC和軟尾XC在車架幾何上差別不大,頭管角度基本上都是69-71度,基本都使用三牙盤。
硬尾XC適合日常通勤、偶爾跑點山路、長距離混合路況騎行、爬坡;軟尾XC適合山路和爛路騎行,路況不好時用來通勤也可以提高舒適度。硬尾的優勢在於輕量,踩踏不泄力,發力和路面反饋直接,爬坡給力。軟尾的優勢在於貼地性好,基本不會被震到脫踏,可以高速通過起伏路面,舒適度好。
如果要把山地車分個高低等級,那麼無疑行程越大等級越高,口味也越重。網上的資料很多是以前的說法和概念了,按現在的分法大致如下:
XC往上有Trail,林道車,避震130-150mm,頭管角度67.5度左右,適合起伏比較大、有小落差的林道路面,基本都用雙牙盤或單牙盤。
再往上有All Mountain(AM),全地形車,避震行程基本上都是160mm,頭管角度65.5度左右,使用單牙盤,為了增強爬坡能力,飛輪齒比范圍較大。可以飛躍較大落差,具體多大要看前叉後膽設置的軟硬及車手的技術和膽量,泥土、碎石、塊石或者混合路面都可以勝任。
今年Enro的概念尤其火熱,很多廠商都推出了相應車型,雖然目前還是歸為AM,但前後避震行程增大到180mm,頭管角度幾乎都固定的65度,高速下坡更加犀利,就像一輛可以爬坡、操控靈活的輕度速降車,未來很有可能成為一種新的分類。
最後就是Down Hill(DH)了,速降,前後避震行程200mm以上,使用雙肩前叉,頭管角度63度左右,只為下坡而生。現在自由騎/極限自由騎大多數直接用速降車,所以以前180mm行程為自由騎(FR)的定義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已讓位給Enro。
除此之外,還有土坡車、硬尾AM等一些小眾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