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蟲越野車二戰
A. 甲克蟲汽車的歷史
1937年,「Gesellschaft zur Vorbereitung des Deutschen Volkswagens mbH」公司成立,當時誰也沒有料想到它會有朝一日成為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歡笑淚水,風雨彩虹,公司的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當之無愧的輝煌史。
1937-1945
1937年3月28日,「Gesellschaft zur Vorbereitung des Deutschen Volkswagens mbH」公司宣告成立,隨後於1938年9月16日更名為「Volkswagenwerk GmbH」。1938年早些時候,在今天的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公司開始建廠,用以生產由Ferdinand Porsche設計的新款車型。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眾的生產能力被用於軍備生產。當時約有20,000名強制勞工和戰俘,隨後又有集中營犯人在這里被迫勞動。
1998年9月,為補償當時的所作所為,大眾汽車公司以二戰期間在大眾被迫勞動的強制勞工的名義,成立了一項人道主義基金。截至2001年底,已有26國家超過2,050人從該基金獲得人道主義援助。此外,在沃爾夫斯堡,一個旨在紀念二戰期間在大眾被迫勞動的強制勞工的紀念館正在建設中,大眾公司現有新員工以義工形式給予了大力支持。
1945-1949
二戰結束後,1945年6月中旬,大眾汽車公司由英國軍政府接管。在Ivan Hirst少將的管理下,甲殼蟲(Volkswagen Beetle)投入大量生產。
1949-1960
1950年3月8日,Type 2投入生產,進一步擴充了公司的產品線。憑借豐富的多功能特性,Volkswagen Bus(即今天仍為許多人所熟悉的「VW Bully」)很快掀起了訂購熱潮。1956年,一個獨立的Transporter生產基地在漢諾瓦(Hanover)成立,同時埋下了今天大眾商用車品牌的種子。
1955年,來自德國國內和國外的大眾職員和經銷商一起在沃爾夫斯堡慶祝第一百萬輛甲殼蟲的下線
1960-1980
1972年2月17日,大眾汽車公司打破汽車生產世界記錄。甲殼蟲以15,007,034輛的記錄,超越福特汽車公司Model T車型(即公眾所熟悉的Tin Lizzy)在1908-1927年所創下的傳奇記錄。
1973年,新一代大眾汽車的首款車型帕薩特(Passat)投入生產,它採用四輪驅動和水冷四缸引擎,引擎調校范圍達110 bhp。帕薩特採用模塊化戰略設計,標准化的組件可同時應用於多款不同的車型,從而帶來顯著的規模經濟效應。
1974年1月,首輛Golf在沃爾夫斯堡亮相。這款緊湊型箱式小客車一經推出便快速風靡,進而成為甲殼蟲神話的繼承者。同年公司還推出了運動型跑車Scirocco,一直生產到1981年。
1976年,首輛Golf GTI下線。該款車型以其110 bhp引擎掀起了一陣馬路旋風,為又一個傳奇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1980-1990
1983年6月,第二代Golf的生產正式拉開序幕。該款車型在設計上非常適合於高度自動化的裝配流程,在特別建立的最後裝配車間(Hall 54),機器人首次應用於汽車製造中。
1990-2000
1999年7月,Lupo 3L TDI的推出標志著首款耗油率僅3升/100公里的量產車問世,大眾汽車公司再次在汽車業的發展史上寫下濃重的一筆。
2000-2003
2002年8月,在Volkswagen Slovakia(布拉迪斯拉發),一款豪華越野車Touareg開始量產,標志著大眾品牌正式進入一個全新的市場領域。
2002年12月,「Auto 5000 GmbH」公司(經營著集團在沃爾夫斯堡的一間工廠)開始Touran小型廂型車的生產。公司制定了一種特別的集體支付模式,旨在實施精益生產,涉及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團隊合作、靈活的工作時間和鼓勵工人們在生產改進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B. 二戰大黃蜂和二戰熱破的載具車型到底是什麼車
二戰熱破的車型有很大的BUG,在一閃而過的照片里我們可以看到,熱破的車型竟然是在電影里剛剛轉換的蘭博基尼超跑,而大黃蜂還是有一些可能性的,應該是甲殼蟲裝甲版
C. 查詢 了解並分析二戰後大眾甲殼蟲車風靡一時的時代背景及原因
你好,我是復制的,因為我覺得文章功底比我描述的好,而且簡單,易明白,
在二次大戰之前,希特勒希望能夠生產一種德國普通老百姓都能買得起的民用車,並對這款車所能達到的性能做了明確規定:汽車的最高速度要達到62英里/小時,每加侖汽油要能夠行駛42英里,必須是風冷發動機,而且車內還要能夠乘坐2個成年人和3個兒童。而這款車的設計工作就交給了當時赫赫有名的波爾舍博士(FerdinandPorsche)。波爾舍先生不僅是老甲殼蟲車型的技術之父,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豪華跑車保時捷公司的創立者。甲殼蟲的原名即是現今大眾車的名字--Volkswangen。
1934年6月22日,德國汽車製造聯合會委託著名的汽車設計師費迪南·波爾舍設計一款「大眾汽車」。1935年,樣車下線,搭載了改進型空冷700毫升直列4缸發動機,功率達到22馬力。這款車可以說是日後甲殼蟲車型的原型,其極具個性的元素在後來的甲殼蟲車型上都得到了體現。不過這種車外型實在太像甲殼蟲了,於是它被冠以一了這個綽號--甲殼蟲(Beetle)
當時polo是作為國家軍用車供應商之一,,,後來戰斗結束,就成為民用車了
D. 二戰中無數出色的德國越野車現在又怎麼樣了
如果把各位的硬派越野車換成它70多年前的初始車型,我相信有90%都是威利斯。好像在我們國人的記憶里,越野車的鼻祖就是威利斯。
其實這不無道理,無論是豐田LC(FJ)系列還是路虎系列,甚至是帕傑羅、途樂,還有正統續作Jeep牧馬人都可以追溯到威利斯。然而如果說是真正的越野車鼻祖,那還得說是德國人。就連Willys都是為了應對二戰中技術先進的德國越野車才狗急跳牆發明出來的。早在1940年美國人打造出威利斯之前,大洋彼岸的法西斯統治下的德國就已經有了領先當時技術幾十年的越野車了。
Kfz.B20
而到了冷戰結束後,德國重歸一統,那些二戰中老舊的技術和幾乎零需求的市場註定將這些經典的越野車封存在塵埃中。而賓士G級,也成為了除威利斯子子孫孫外,一枝獨秀的德系越野車典範。隨著歐洲一體化,賓士G級才活躍在歐洲各國軍隊,在歐羅巴大地上生根開花。
E. 各德國車的牌子在二戰時都是做什麼的
大眾公司在納粹上台後沒有多久,根據希特勒發展德國民用汽車的要求,開發了一批很普及的甲殼蟲式民用汽車,戰爭爆發後,大眾公司曾經參與製造裝甲車,摩托化師卡車,以及一些早期型號坦克的底盤車體的設計工作
奧迪在第三帝國時期貌似還沒有這方面的記錄
寶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它產量最多的產品就是配備德國步兵的摩托車,後來該型摩托車被蘇聯和我國都仿造過,我國的長江750侉子就是二戰德軍寶馬摩托車的仿製品,和寶馬一起生產步兵摩托車的另一著名廠商是聰達普公司
賓士公司參與過Pzkpfw2型坦克之後幾乎所有德軍坦克的地盤研發設計製造
保時捷,其實是當時保時捷中的波爾舍,參與過Pzkpfw3之後特別是豹式,虎式坦克的研發和生產
很難說這些公司具體都生產了哪些零件,因為當時德國武器的開發研製,基本都是這些公司都參與投標,之後又合作研發,再說當時這些技術武器的生產製造,都是多個公司合作的
F. 經典車型回顧:歷經81年,甲殼蟲三代車型發展歷史
甲殼蟲汽車從誕生到結束有著81年的發展歷史,可以算是世界上最經典的車型之一,經典而獨特的外觀造型吸引著無數車迷的熱捧。
第一代甲殼蟲(1938年-2003年)
甲殼蟲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1938年,德國保時捷公司設計師費迪南德·保時捷設計了甲殼蟲車型。但當時並無不是叫「甲殼蟲」,而是大眾「Volkswagen」和另外一個別名「KDF wagen」,美國人認為這輛車像「一隻可愛的小甲殼蟲」,於是便有了「甲殼蟲」的外號。
然而「KDF」正准備大批量生產並投放市場之際,二戰爆發了,這款車在二戰期間的產量約為210輛。因此實際上直到二戰結束之後,1946年甲殼蟲車復產,這款車才真正進入生產階段。
1946年,戰後的第一台甲殼蟲誕生。此後兩年,甲殼蟲產量緩慢提高,並且不斷創造著新的歷史。
1955年:總產量達到100萬輛。
1962年:第500萬輛甲殼蟲下線。
1967年:第1000萬輛甲殼蟲下線。
1972年:大眾汽車甲殼蟲以15007034輛的總產量打破了福特T型的生產紀錄。
1981年:第2000萬輛甲殼蟲汽車在大眾汽車公司位於墨西哥的Peubla工廠下線。為了慶祝這一偉大成就,大眾公推出了「Silver Bug」珍藏版甲殼蟲。
2003年:7月30日,最後一輛車輛編號為21529464甲殼蟲駛下大眾汽車墨西哥工廠的生產線,隨即便送往德國沃爾夫斯堡的汽車城永久收藏,第一代甲殼蟲正式結束。
第二代甲殼蟲(1998年-2010年)
第二代甲殼蟲首次亮相是在1994年的北美車展上,1998年在墨西哥工廠開始投產。
這一代甲殼蟲就是我們最熟悉的甲殼蟲,圓滾滾且前後對稱的造型設計,成為了甲殼蟲車迷們心中永遠的經典。基於高爾夫的PQ34平台而生,放棄了第一代車型後置後驅的形式,改用前置前驅。
而且這一代的甲殼蟲的定位也從平民車變成了精緻的時尚車,成為時尚界的寵兒。隨著定位的改變也讓它無法延續初代的銷售輝煌。
1999年大眾第一次為甲殼蟲配備了渦輪增壓發動機,也就是我們熟悉的1.8T發動機。
2003年,新甲殼蟲推出了敞篷版車型。
第三代甲殼蟲(2011-2019)
第三代甲殼蟲在2011年4月18日上海車展首發亮相,新的甲殼蟲賦予了全新家族式面孔,車頭變長,車頂至車尾的線條也變得平緩了許多,與70年代W1300系列的甲殼蟲有著頗多的相似,看上去充滿了力量感。
這一代甲殼蟲搭載了1.2TSI、1.4TSI、1.4TSI雙增壓發動機、2.0TSI發動機和2.5升發動機,最大功率從105馬力到200馬力。匹配了6擋手動變速箱和6擋雙離合、7擋雙離合變速箱。
甲殼蟲銷量的不斷下滑,是其最終停產的主要原因。2014年全球銷量僅為9.1萬輛;2015年全球銷量為6.4萬輛;2016年全球銷量降為2.5萬輛,銷量下降幅度下滑嚴重。
2019年7月10日,最後一輛甲殼蟲車型在墨西哥Puebla工廠下線,將放置在Puebla博物館進行展出,這標志著經歷過81年、歷經三代車型的甲殼蟲車型正式落幕。
"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G. 二戰時期希特勒批准生產甲殼蟲汽車,第一輛甲殼蟲是不是用的現在的大眾標志
是的,沒有錯。車型就簡直是一甲殼蟲樣。
H. 德國甲殼蟲為什麼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汽車
《甲殼蟲的全球史》書中指出,甲殼蟲汽車二戰後重新推向國際市場,贏得了人們尤其是那些在二戰期間成為納粹德國交戰方的國家(比如美國)的消費者的喜愛,很重要的因素在於,這款汽車的生產商大眾汽車在戰後完成了民主化改造,為工人配置了非常良好的福利保障,這使得該公司得以與戰爭期間的經歷和形象相剝離。有意思的是,甲殼蟲汽車等大眾汽車產品品牌被投入軍用的經歷,一定程度上成為其卓越品質的印證。
另外,甲殼蟲汽車在美國走俏期間,聯邦德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尚未達到危及美國在歐洲領導地位的層次。這也是甲殼蟲汽車在英國的受歡迎程度就要遜色很多的原因。
I. 打敗了所有敵人,輸給了時代,細數甲殼蟲三代車型的發展歷史
日前,《大黃蜂》獨立電影第二部正在籌劃中,雖然甲殼蟲面臨停產,但這一經典車型也將繼續以登上大熒幕的方式存留在車迷們的心中。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J. 二戰時期無數出色的德國越野車現在怎麼樣了
德國大眾桶車(就是電影里經常出現的納粹高管汽車)在戰後生產甲殼蟲汽車
生產1號坦克的汽車聯盟(Auto Union)戰後改名奧迪(AUDI)
生產3號的戴姆勒-賓士在戰後叫做梅賽德斯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