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和科技汽車企業的區別
1. 國內生產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有哪些
國內生產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有哪些?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未來一種趨勢,特斯拉做了很多年,現在已經做出了很大的成績,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領頭羊。我們國家重視新能源汽車發展,也出台相關產業規劃。我們來看看A股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車前排公司!
誰是老大,大家心裡還不清楚嘛,先讓我比亞迪來跟大家講講,到底誰是老大。我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綜合實力第一。
基本面:新能源車行業絕對龍頭,16年新能源汽車銷量9.6萬輛,蟬聯全球第一;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份額約19.5%(第一);17年10月,其北美電動大巴工廠竣工並全面投產佔地面積近4.1萬平方米;18年7月,子公司中標逾55億元純電動客車招標項目。我自產電池,有「刀片電池」完美通過動力電池安全領域最嚴酷的針刺測試,擁有其他動力電池無法企及的安全性。今年上半年營收超605個億,同時凈利潤超16個億,毛利率超19%,這個成績相對牛吧。
技術面:整體走勢看,趨勢上漲。最近平台突破不斷創出新高,而且連連拉升。請大家關注支持我,為我點贊!不然我老大位置不保
比亞迪
比亞迪你牛什麼牛,看我走勢你比得上嗎
大家好,我是長城汽車,連續8年保持全國SUV銷量前三、自主品牌SUV銷量第一。
基本面:公司是中國最大的SUV和皮卡製造企業之一。目前,旗下擁有哈弗、WEY、長城皮卡、歐拉四個品牌,並與寶馬合作,成立光束汽車有限公司,產品涵蓋SUV、轎車、皮卡三大品類,動力包括傳統動力、純電動以及插電混動,具備發動機、變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配套能力。我不僅銷量高,還自己做電池,已建成氫能技術中心,具備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的測試、試制,以及整車集成與測試能力。上半年營收超359億元,凈利潤超11億元,毛利率達到14%,就說牛不牛。
技術面:最近走勢連創新高,漲停頗多,另外在於我的持續給力和國家的政策支持,我會繼續加油的,請大家關注支持我,為我點贊!我要做老大
長城汽車
你們兩個都讓讓,我長安還沒有說話呢。
大家好,我是長安汽車,研發實力位居中國汽車行業第一的國產汽車集團。
基本面:新能源方面,自主創新七合一系統總成,即第三代智能整車域控制器「長安智慧芯」性能提升70%,達行業領先水平。CS75PLUS榮獲2019國際CMF設計至尊金獎,榮獲2019年度中國智能汽車指數測評和中國汽車健康指數VOC/VOI板塊測評雙料冠軍。藍鯨NE平台化產品最高熱效率40%,多項指標行業領先,榮獲「中國心」十佳發動機稱號。公司為中國汽車行業第一陣營公司,與寧德時代將在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展開合作。上半年營業總收入327.82億元,凈利潤26.02億元,同比增長216.17%,不錯。
2. 中國製造電動汽車的企業有哪些
很多整車廠都有電動汽車的公告,比如比亞迪、奇瑞、長安、北汽福田、江鈴、一汽、上汽、東風,太多了。但是都沒有真正實現量產。
目前的瓶頸在電池上,續駛里程短、充電困難,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低。
3. 中國有哪些企業做電動汽車
樓主想問的是可以上整車公告、可以上班的純電動汽車吧
長春一汽、北汽新能源、東風汽車、長安、上汽、廣汽、北汽福田、江淮、比亞迪、奇瑞、吉利、眾泰
只是列了一部分,可以參考工信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在國內的大環境下,基本上有點實力的企業都在做,因為可以獲得國家補貼
4. 電動汽車和傳統汽車有哪些區別,你知道嗎
從車身結構方面進行討論現在來說,出於以下一些原因
1)純電動汽車取消了傳統的機械傳動系統布置,增加了動力電池組和電子控制設備,這使得其在碰撞中的變形姿態、力學特性均不同於傳統汽車;
2)電動車下車體在電池布置區域剛度偏低,而且由於人機、電池空間等原因無法優化,為達到與傳統汽車相當的水平,需要對前減震器和後減震彈簧處加強;
3)由於現階段純電動車儲能和續航能力較低(時間原因)、電池組重量達數百公斤(重量原因),車身輕量化設計需求要強於傳統汽車;
4)為了縮短研發時間及成本,採用某些不恰當手段達到目的。
綜合以上原因,很多電動汽車的車身結構是通過相應的燃油車改裝的,但改裝程度有高有低。
比較差的,以某國產車型為例(並無針對性~~)可以看到前保護梁設計得相當不安全,十分容易發生事故,比如說這樣
比較好的,以EV200為例,這款車源於D20傳統汽車型,可以看到動力艙結構發生了改變。
但從內部結構來看,還是可以看到車型結構還是有很大程度的保留。
其實還是有車企採用了全新的設計模式以榮威E50為例,可以看到增加了保護電池組件的側邊梁、增加連接面積和強度的A柱延伸板、框型前副車架等。寶馬i3時尚型(電動版)――寶馬專門為旗下電動車設計了LifeDrive車身結構,乘客艙(Life模塊)由碳纖維加強的人造材料構成,Drive模塊為鋁制材質。作為對比,下面是比較常見的三廂車和兩廂車車身結構傳統車身結構(豐田GOA車身)東風標致307兩廂總之,現在多數純電動車的車身結構是通過相應的燃油車改裝的,部分車型採用了全新的設計。@LFPian 由於你提的問題蠻有意思,也很值得研究,評論區里不方便放圖,我就直接在文章下面寫了。以下是問題部分「電動車用電機,沒有內燃機,對力學結構的要求會不會整體上有所下降?整個車體能不能採用碳纖維或者玻纖等類似的材料?而不用金屬合金?另外,動力電池在可預期的5-10年之內能量密度會不會有翻番的增長?電池重量的顯著下降對車身結構會不會有革命性的影響?」先說第一個問題――電動車用電機,沒有內燃機,對力學結構的要求會不會整體上有所下降?整個車體能不能採用碳纖維或者玻纖等類似的材料?而不用金屬合金?
《消費者報告》表示,通過對64萬輛汽車的調查顯示:與傳統汽車相比,所有搭載新技術的汽車或者車型的發動機或者變速器的穩定性更差,甚至很多高科技汽車完全是失敗的。此外,汽車用戶對電動汽車的抱怨集中在連續可變變速箱設計及8速及9速變速箱,後者專為提升燃油經濟性而設計。信息娛樂系統操作不便,也令用戶十分不爽,但在線更新技術卻很快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但是,該雜志認為特斯拉Model 3以及雪佛蘭Bolt可能比傳統車型更好。該雜志汽車測試部主管Jake Fisher表示:「電動車可去除傳統汽車中不太受客戶喜歡的一些機械繫統。盡管特斯拉Model 3遇到了一些生產上的問題,但其品質依然可靠,因為其採用的技術已經在Model S上使用過了。此外,Bolt也是通用汽車雪佛蘭品牌中最可靠的。」
《消費者報告》「新車可靠性年度調查」據相關數據預測汽車公司每年生產的新車與其競爭對手相比孰優孰劣,該預測在消費者和汽車行業高管中很有影響力。豐田在《消費者報告》發布的「最可靠的汽車排名」中連續5年排名第一,特斯拉排名第21位,凱迪拉克在所有27款汽車中排名墊底。
特斯拉發表聲明對《消費者報告》進行了批評,因後者先前申稱Model S 是史上最好的汽車,然而在受到了特斯拉「黑粉」質疑後,《消費者報告》又取消了對特斯拉的這一說法。特斯拉表示:「《消費者報告》從來沒有真正駕駛過一輛Model 3,更別提對Model 3的設計及機械方面有什麼實質性的了解。「
奧迪A3 Sportback e-tron 1.4TFSI(歐版)(2014年)和奧迪A4測試項目(2015年)對比這兩款車的測試標准來看,可以看到基本沒有區別,並不會因為是電動車而降低對安全的標准。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安全法規還未完善,但是在美國,除正面碰撞測試外,所有電動汽車都必須經受側面和翻轉測試。此外,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學會還會對在售汽車進行獨立測試,即所謂的第二項安全標准。需要進行進一步測試的原因是由於在實際中電動汽車發生事故往往是帶電碰撞,存在碰撞後漏電、電解液泄露等風險。由於傳統汽車的發展以及技術積累,現在其實很難見到汽車碰撞後發生爆炸等危險。總之,現階段來說,電動汽車存在的安全風險其實更大。至於說能不能用其他材料,這個問題其實是新能源汽車領域討論得比較多的問題。簡單來說,由於電動汽車儲能及續航能力問題,廠家希望能夠通過一系列手段來解決,其中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車身輕量化。像鋁合金技術、碳纖維技術現在已經有所運用了,雖然談不上大范圍使用,但各個廠家還是或多或少試了一下水。第二個問題――「動力電池在可預期的5-10年之內能量密度會不會有翻番的增長?電池重量的顯著下降對車身結構會不會有革命性的影響?」電池問題研究的不多,這里就不深入討論了,說一點個人有限的見解。首先要是使用燃料電池的話,我估計沒戲~(研究生階段,隔壁辦公室是一燃料電池國家重點實驗室,稍有了解,但也是道聽胡說哈)但要是鋰離子電池、固態鋰電池或者是之後的固態鋰空氣電池那估計有戲。至於車身結構問題,要是以後的電池技術能使得其佔用空間變得很小,相信車身結構會發生比較大的改變。但現階段來說,改變不大,內部結構上面也說了一些;至於外部結構,比如說很多電動汽車就取消了進氣格柵。
純電動車相比傳統汽車,在動力系統方面從發動機+變速箱轉換為電機和控制器(大多數電動車只有減速箱沒有換擋機構),同功率電動車在成本方面有小幾百美元的優勢已經不容易,但是電池和充電系統的存在讓純電動車的成本實在太容易突破天際――16年底國內主流新能源自主品牌純電動車的電池成本,推測在每千瓦時250到280美元左右。隨著產業化的大踏步前進,這個數字時時刻刻在減小。特斯拉更是在本周喊出了2018年的Modle3電池成本在125美元,引起一些行業內的猜想。但是即便如此,在5萬美元以下的主流民用汽車價格區間內,在可見的未來5到8年,純電動車在成本想要追趕同級別的傳統汽車幾乎不可能。這也是為何中美等最大的汽車市場都會通過直接資金補貼、企業排放限值、新能源積分交易等政策來扶植新能源汽車產業前進的原因。這不是天朝特色,這就是技術和產業化的客觀現實。
5. 新能源汽車與智能汽車各有何優缺點
一、新能源汽車:
1、優點:採用混合動力後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來確定內燃機的最大功率,發動機相對較小(downsize),此時處於油耗低、污染少的最優工況下工作。由於內燃機可持續工作,電池又可以不斷得到充電,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車一樣。
如果是純電動汽車,那技術相對簡單成熟,只要有電力供應的地方都能夠充電。
2、缺點:系統結構相對復雜;長距離高速行駛省油效果不明顯。
蓄電池單位重量儲存的能量太少,還因電動車的電池較貴,又沒形成經濟規模,故購買價格較貴;至於使用成本,有些試用結果比汽車貴,有些結果僅為汽車的1/7~1/3,這主要取決於電池的壽命及當地的油、電價格。
二、智能汽車:
1、優點:在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它的「大腦」能隨機應變,自動選擇最佳方案,指揮汽車正常、順利地行駛。
智能汽車不需要人去駕駛,人只舒服地坐在車上享受。
2、缺點:技術難度大,最終的實用性測試和驗證還需要很長時間。
(5)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和科技汽車企業的區別擴展閱讀:
智能汽車的基本結構:
從具體和現實的方面來看,智能汽車較為成熟的和可預期的功能和系統主要是包括智能駕駛系統、生活服務系統、安全防護系統、位置服務系統以及用車服務系統等,各個參與企業也主要是圍繞上述這些功能系統進行發展的。
這其中,各個系統實際上又包括一些細分的系統和功能,比如智能駕駛系統就是一個大的概念,也是一個最復雜的系統,它包括了:智能感測系統、智能計算機系統、輔助駕駛系統、智能公交系統等;生活服務系統包括了影音娛樂,信息查詢以及各類生物服務等功能;而像位置服務系統,除了要能提供准確的車輛定位功能外,還要讓汽車能與另外的汽車實現自動位置互通,從而實現約定目標的行駛目的。
智能汽車有了這些系統的共同作用,相當於給汽車裝上了「眼睛」、「大腦」和「腳」的電視攝像機、電子計算機和自動操縱系統之類的裝置。
6. 中國生產了哪20多種汽車電動汽車上了汽車企業和產品公告目錄
序號 企業名稱 《目錄》
序號 商標 產品名稱 產品型號
1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1 解放牌 純電動城市客車 CA6730URE21
2 東風汽車公司 3 東風牌 純電動城市客車 EQ6102EVL
3 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33 中華牌 混合動力轎車 SY7150X1SHEVBAB
4 浙江豪情汽車製造有限公司 52 豪情牌 純電動轎車 HQ7000EE
5 浙江豪情汽車製造有限公司 52 豪情牌 純電動轎車 HQ7001EE
6 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55 安凱牌 混合動力城市客車 HFF6121G03SHEV
7 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55 安凱牌 純電動城市客車 HFF6121G03EV
8 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71 宇通牌 純電動城市客車 ZK6126EGA9
9 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 89 豐田(TOYOTA)牌 混合動力轎車 GTM7240HQ
10 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 89 豐田(TOYOTA)牌 混合動力轎車 GTM7240HV
11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96 長安牌 純電動轎車 SC7001EV
12 中通客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25 中通牌 混合動力城市客車 LCK6101GEV
13 中通客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25 中通牌 混合動力城市客車 LCK6101HEV
14 重慶恆通客車有限公司 127 恆通客車牌 混合動力城市客車 CKZ6116HEV3
15 浙江康迪車業有限公司 (十一)27 康迪牌 純電動廂式運輸車 KD5020XXYBEV
16 浙江康迪車業有限公司 (十一)27 康迪牌 純電動廂式運輸車 KD5010XXYEV
這是第12批了,要知道前11批的自己去查
7. 中國有哪些電動汽車企業
有很多了,最有名的就是比亞迪了,然後像奇瑞等一些國產汽車基本也都有自己的電動車車型了,像這種傳統汽車企業,一般的研發方向是中速或是高速電動汽車,這樣的電動汽車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動汽車了,還有很多企業產的是低速電動汽車,這種汽車跟電動高爾夫球車、觀光車、巡邏車沒多大區別,只是扣個玻璃鋼外殼,內飾稍做好點,這樣的低速車山東的時風是做得最強的公司,目前實際銷量在中國也是第一的吧,河北玉潔自己做得鈑金車殼也挺好看,很多傳統電動車企業也基本都能研發組裝低速電動汽車,山東德州那種玻璃鋼外殼的電動代步車企業好幾家,價格超低,挺受農村和老年人喜歡,總而言之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有很多啦,低速,中速和高速現都有,不過能普及的還是低速電動汽車吧,中速和高速受法律法規限制和技術層面制約,暫時還沒形成普及的局面。
8. 科技公司和傳統汽車廠商都在做自動駕駛,它們有什麼區別
長久以來,汽車廠商對汽車產品、道路情況、交通安全等等方面的經驗和理念會讓汽車廠商更加註重產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同時,汽車廠商在車輛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等等環節有著豐富的 資源,這些東西都是近百年來這些車廠們用金錢和時間換回來的。反觀如潮水般湧入這個行業的科技公司中,還有不少是剛剛搭夥組隊的初創公司。別說不會造車,可能很多人都不會開車。所以,自動駕駛技術的未來應該掌握在擁有更豐富經驗和更雄厚資源的汽車廠商手中。
從上面的案例不難看出,目前比較靠譜的自動駕駛技術,基本都是由汽車廠商和科技公司合作產生的。而像展開合作比較晚的豐田和寶馬,則在自動駕駛方面幾乎乏善可陳。有的朋友可能會想到Waymo剛剛發布的L4級自動駕駛,但別忘了,Google的自動駕駛研發用車可是由克萊斯勒提供的。即使是像特斯拉這樣的怪胎,也是依靠很多從汽車廠商和科技公司跳槽的工程師才一步一步完成了AutoPilot駕駛輔助系統。
9. 中國出名的電動汽車企業有哪些
1.山東火雲電動車有限公司 -- 專業電動汽車生產企業
專業電動汽車生產企業,電動汽車製造專家。
www.hyev.cn/
2.電動汽車-電動轎車-山東華祥電動車業有限公司
www.sxiang.cn
3.山東平原福興電動汽車集團
www.sdfuxing.com
4.天津清源電動汽車有限公司
5.東風電動車(武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