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2020新能源汽車報告
Ⅰ 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2020年2月):中國品牌無一進入前十
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2020年2月):特斯拉重回榜首,中國品牌無一進入前十
本文節選自《新能源汽車周報》電子版,該報告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會員服務部與汽車縱橫雜志社聯合編輯,如需查看完整報告,歡迎垂詢!
近日,EVSales網站公布了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數據。2020年2月,全球共售出11.62萬輛新能源乘用車,同比增長16%,止跌回升,結束了連續7個月的下滑。2020年1-2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為26.86萬輛,小幅增長2%。
分企業來看,2020年2月,特斯拉重回全球銷量冠軍寶座,以1.63萬輛的成績奪得全球銷量第一桂冠,遠超其他企業;而寶馬在上月險勝特斯拉後,本月迅速被其反超,跌落至第二名,銷量僅為特斯拉的一半。1-2月,特斯拉和寶馬全球累計銷量均超過2萬輛,而其他企業差距明顯;尤其是中國品牌企業,因疫情影響,排名均下滑,前兩月累銷僅上汽進入前十,2月份單月則無一進入前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2020年4月新能源市場銷量分析報告:為何特斯拉只賣了3000輛
在新能源汽車新一輪產品更迭與投放周期里,上一個周期率先起跑的本土車企們,已經沒有了先發優勢。
當整體市場增長受限、消費者更加集中於熱銷車型時,兩極分化嚴重的新能源車市場同樣提前進入了消費固化。
一方面是高端優質新能源車型,賣點更足、消費力受大環境影響小,能夠通過錯維競爭真正爭奪到同價位傳統燃油車用戶;另一方面是中低端本土車型,在私人市場無法充分打開的前提下,採取多渠道、多車型並舉的方式擴大開口。
所以,幾乎所有本土品牌都將電動化看作是品牌向上的絕佳時機。但在新能源車市場提前進入消費固化、新品牌車型擁有更強競爭力、跨國傳統車企開始加速布局的情況下,本土品牌上升的窗口期正在縮短。
1. 高端電動車型占據私人市場主導地位
在新能源車型銷量前十名中,售價30萬元以上的高端車型佔四款,除寶馬5系PHEV之外,全部為新品牌——特斯拉Model 3、蔚來ES6、理想ONE。中低端家用新能源車型的消費市場,遠沒有真正建立,以出行市場解決需求,並非長久之計。
2. 本土品牌沒有先發優勢
最先啟動新能源路線的幾家本土車企——比亞迪、上汽、北汽、奇瑞、江淮、吉利,在這一輪新能源市場更迭期里,並沒有充分體現出由時間換來的積累優勢。事實上,先發優勢不只是早幾年做電動車,而是通過先入為主掌握核心技術和佔領市場心智。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天的電動車市場仍然只認產品,遠還沒有到談布局早晚的地步。
3. 破圈是插電混動唯一的出路
當理想ONE不再強調自己是增程式電動車,當探岳GTE堅定與PHEV劃界限時,它們希望做到的是跳出插電混動車型這個小圈子,進入更大的市場盤子里去和燃油車、混動車競爭。今天插電混動車型如果賣得好,一定不是因為它是插電混動車。
關於本報告內容有任何問題、意見或建議,歡迎下方留言告知我們,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Ⅲ J.D.Power最新調研報告,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用戶最大抱怨是什麼
J.D.Power中國區汽車產品事業部總經理蔡明認為,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是建立在日益提升的生活水平之上的,吸引他們購買的主要產品優勢是節能環保、智能化程度高、提速快噪音低、保養簡便等。
在決定具體購買哪款新能源車時,消費者重點關注品牌的影響力、產品質量、性能、空間、科技配置等方面。
不過水滴汽車認為,隨著用戶需求的多元化發展,新能源車企僅做好以上這些還遠遠不夠。
J.D.Power中國區新能源汽車服務解決方案副總裁任紅艷也和水滴汽車持相似觀點:新能源汽車的長足發展要依靠硬體實力、軟體實力和情感體驗。
任紅艷認為,新能源汽車企業未來既要不斷解鎖產品的新技能,不斷引發消費者的興趣;又要重視服務方面的情感體驗,提升消費者的「歸屬感」。
文/李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2020年6月):特斯拉沒有懸念
本文節選自《新能源汽車周報》電子版,該報告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會員服務部與汽車縱橫雜志社聯合編輯,如需查看完整報告,歡迎垂詢!
近日,EVSales網站公布了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數據。2020年6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22.99萬輛,環比上漲59.0%,同比下降13.1%,但下滑幅度有所收窄。2020年1-6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為94.71萬輛。
分企業來看,2020年6月,得益於在中國本地生產車型的繼續放量,特斯拉一騎絕塵,以4.98萬輛的成績奪得全球銷量第一桂冠,遠超其他企業。1-6月,特斯拉全球累計銷量為17.91萬輛,相當於第二名大眾的近三倍,而其他企業更是差距明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2020政府工作報告再提新能源 代表委員諫言發展關鍵點
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針對汽車行業發展,重點提及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凸顯了其重要性。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的「兩新一重」建設,主要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路,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與此同時,今年參與兩會的眾多汽車界代表和委員們也把目光聚焦到了新能源汽車領域,並從產業集群、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消費等方面提出議案和提案,致力於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與高效發展。
關鍵詞一: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眾所周知,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經歷了十餘年的規劃和培育,銷量已達百萬級規模,市場規模和保有量均位居全球首位,成為引領世界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但值得關注的是,盡管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但目前我國尚未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在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看來,外資品牌汽車進入中國促使行業競爭加快,而我國各企業間技術、資源協同有待提高。同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在使用、售後、接受度等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發展也不夠成熟。
為此,曾慶洪提議,加大技術投入,加強我國汽車產業協同,提高新能源汽車整體行業競爭力。同時做好科學規劃布局,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並加強新能源汽車配套建設。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優勢的機遇,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效發展。
據了解,作為全國重要汽車製造基地,粵港澳大灣區一直在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此前,廣東省發布《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優化以廣州、深圳、珠海、佛山、肇慶為重點的汽車產業區域布局,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共同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汽車產業集群。如今,隨著前期布局的多個項目相繼落地,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優勢。
關鍵詞二:加大氫燃料電池科研投入
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加劇,綠色出行理念被不斷普及,汽車產業向新能源方向變革已是大勢所趨。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新能源汽車在行駛過程中達到了零排放,但在車輛完成充電的過程中依然會造成燃料消耗和相應的污染問題。
當新能源汽車並不能帶來真正的環保時,氫燃料電池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對環境污染的焦慮。氫氣被認為是當前最豐富的清潔能源,不僅易於儲存和運輸,作為汽車燃料被使用時,能夠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其也被看作是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之一。
在本屆大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也指出,將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與燃料電池發電相結合,可為交通運輸和電力等行業提供高效清潔的電能和熱能,在我國能源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能源載體作用。
但她表示,目前我國氫能產業在基礎研究、核心材料、關鍵部件、製造工藝和集成控制等方面還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氫能產業鏈、標准和法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為此,她建議政府引導加大氫燃料電池基礎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和關鍵部件的技術瓶頸,促進產品國產化;鼓勵、推動各地因地制宜開展氫能示範應用,推動大規模產業集群的形成;通過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鼓勵能源企業牽頭建立穩定、便利、低成本的氫能供應體系;完善標准法規建設,加快氫氣納入能源管理體系後的管理細則制定;制定國家級頂層氫能規劃,合理規劃加氫站,制定長期穩定的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政策。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建議已不是王鳳英首次關注氫能源領域,在2019年全國兩會上,王鳳英就呼籲加強氫能源基礎設施尤其是加氫站的建設發展,理順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生態鏈,推動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三:政策扶持還需繼續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已連續兩年產銷突破百萬關口,但2019年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終因補貼退坡,遭遇了十年來首次負增長。進入2020年,受春節效應以及疫情的影響,下滑趨勢仍未得到緩解。此前,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也呼籲國家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對產業做政策支持。
在本次大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運舟和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等均在新能源政策方面建言獻策。
方運舟指出,在國家的鼓勵和支持政策的扶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還存在很多問題,包括行業技術更新快,產品無規模效應,利潤微薄甚至虧損;新能源汽車成本居高不下;品牌溢價能力不足,二手車殘值率低;充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受疫情影響,汽車市場下滑消費疲軟等。
為此,他建議,國家研究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穩定健康發展,包括大力推進對公市場使用新能源汽車;放開城市新能源汽車限購指標;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積極推進路權、電價、停車、高速收費等,給予新能源汽車優惠;延長國補政策退坡時間,加快資金結算;給予金融、稅費及資金支持;給予新能源企業專項研發資金支持,助力技術升級等。
此外,尹同躍也指出,「雙積分」管理辦法規定新能源正積分不可結轉,在新起草的修正案中,擬規定NEV正積分可結轉,但設置了僅可結轉三年,每次結轉按50%扣減積分數量和可結轉的前置條件等方面的限制,對傳統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造成一定影響。
為此,他建議,取消對NEV正積分結轉的相關條件限制,以提高傳統汽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積極性。
同時,全國人大代表、江淮汽車重型商用車公司副總經理周福庚,也呼籲加快發布新版「雙積分」政策,通過機制優化提高積分交易價值,承接補貼政策退坡乃至完全退出後的發展動力,加快促進向市場驅動的轉變;加快里程達標企業國補資金的審核和清算頻次,提前發放企業國補資金,緩解新能源汽車企業現金流壓力,減輕當前疫情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關鍵詞四:鼓勵發展小型電動車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的初期,小型電動車獲得了井噴式增長,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5年A00級和A0級電動車的市場份額達87%,但從2016年起,這一佔比數字開始呈現波動下滑,2016年-2018年其市場份額分別為61%、76%、65%。
而根據新能源補貼政策,2018年續駛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產品補貼被取消,2019年版補貼政策將里程門檻提升至250公里。而現行的政策中,補貼更是再度提升至300公里,小型電動車的發展被諸多束縛,追求長續航也成為車企的目標。
對此,王鳳英指出,在新的歷史階段,有必要重新思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即如何尋求新的增長點持續平穩向上,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帶動社會進步,在解決我國現階段主要矛盾中發揮更大的價值。
她認為,小型電動車技術、品質不斷提升,經濟環保的優點更符合大城市低收入家庭及小鎮居民短途出行需求和購買能力。其發展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生態價值,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全面小康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王鳳英建議,以降低能耗、資源節約為導向,鼓勵小型電動車發展,尋求新的增長點助力整個產業持續平穩向上,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帶動社會進步。針對目前小型電動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她表示應盡快確立小型電動車產品標准,並制定以降低能耗為導向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給予小型電動車稅費優惠。同時,應當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凸顯小型電動車優勢。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在汽車行業的發展歷程中,新能源汽車已是大勢所趨,其也被看作是緩解能源壓力與改善大氣污染、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與產業轉移、加速傳統汽車產業升級的重要實現途徑。可以預見的是,在國家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政策的扶持下,我國新能源市場在經歷了市場培育階段後,還將迎來新的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2020預計增加22.5萬個燃油車指標 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所下降
易車訊 日前,我們從相關渠道獲悉,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聯合發布了《新能源汽車藍皮書: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指出,新能源汽車發展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並不樂觀,為提振汽車消費市場,有效對沖疫情影響,2020年預計將增加約22.5萬個燃油車指標。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20.6萬輛,佔全球總銷量的53%,產銷規模連續五年居全球首位,廣東省則居國內首位,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超20%。
從藍皮書中可以看到,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首次出現產銷同比下滑,全年產銷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自去年下半年市場出現加速下滑態勢,綜合原因分析,其下滑是由於受宏觀經濟下行、競爭優勢不足、政策退坡幅度加大、燃油車促消等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而今年更是特殊的一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惡化,1至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5萬輛和28.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9.7%和38.7%,相對的是為提振汽車消費市場,今年以來,廣州、深圳、天津等地紛紛增加燃油車增量指標數量,據初步統計,2020年預計將增加約22.5萬個燃油車指標。
Ⅶ 2020年將會是新能源汽車上市數量的巔峰嗎
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15年規劃:未再設具體產銷量目標
歷時10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開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1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
《徵求意見稿》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新階段的首條基本原則為「市場主導」。強化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產品產能布局等方面的主體地位。
整體目標方面,《徵求意見稿》提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目標為純電動汽車成為主流,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運行,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趨於普及。
具體目標方面,《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
據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萬輛和7.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5.4%和45.6%。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8萬輛和5.9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3.3%和47.3%;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完成1.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44.3%和38.7%。
累計方面,2019年1-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3萬輛和94.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7%和10.1%。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9.5萬輛和75.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8.4%和15.0%;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6萬輛和19.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0.6%和5.7%;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91輛和1327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2倍和8.0倍。
2018-2019年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2019年6月銷量增速為80%)
我國現階段應用實施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是由工信部於2012年6月印發,主要目標指出,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推廣普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節能內燃機汽車,提升我國汽車產業整體技術水平。
根據2020年到期的規劃,到2020年,我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與國際同步發展。
對比全新2020年到期的規劃,《徵求意見稿》不再具體要求新能源汽車產銷數量,而是轉成追求市場規模。此外,《徵求意見稿》更加註重核心技術攻關,對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也提出更高要求。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Ⅷ 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分析報告
受益於政策的優惠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從2014年開始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產量與銷量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9年,由於受到政策補貼下滑與大批量國五燃油車的拋售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與銷量首次出現下滑趨勢。但是,北汽EU系列憑借著智能交互、續航里程等突出優勢在市場上備受好評,2019年銷量突破十萬輛。
新能源汽車產銷首次出現下滑 純電動乘用車仍是主流
近年來,由於受到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得到迅速發展。2014-2018年我國能源汽車產銷逐年增長,2015年產銷增速達到300%以上;隨後仍以50%以上的增速發展。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首次出現了下滑的現象,產銷量分別為124.2萬輛和120.6萬輛,分別同比下降2.20%和3.98%。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Ⅸ 調查報告:政策變動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影響深遠
4月23日,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式出台,延長期限、溫和退坡、設置上限、鼓勵換電等,都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多個地方政府也紛紛出台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如廣州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1萬元,深圳增加1萬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指標,江蘇支持無車家庭購買首輛新能源汽車,等等。在此背景下,木倉科技旗下媒體車友頭條推出「補貼政策落地,你打算購買新能源汽車了嗎?」的網路調查,以了解消費者的看法。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樣本量為1005份,因被訪者來源於網路用戶,其調查結果僅供參考。
被訪人群特徵:換購和增購消費者超過首次購車群體
在接受本次調查的1005名被訪者中,性別分布非常不均衡,其中男性被訪者高達八成以上;年齡段分布相對來說較為均衡,從「60後」到「90後」的主流消費人群均有參與;從地區分布來看,受訪者也較為均衡地分布在全國各大城市及農村地區。
在對被訪者車輛擁有情況及購車計劃的調查中,高達74.93%的被訪者表示「兩年內有購車計劃」,而其中半數以上為有車族。由此可見,市場剛需仍然大量存在。
在接下來對有購車計劃的被訪者的進一步訪問中,車友頭條發現換購和增購人群已佔到大多數,兩者合計佔比為53.78%,而首次購車的群體佔比為46.22%,低於再次購車群體。這也與我國近年來二手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和消費升級趨勢相吻合。
根據調查結果進一步分析後,車友頭條發現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地區的被訪者在購車計劃上有所差異。其中,首購人群中來自「90後」的年輕消費者佔了半數以上,遠高於其他年長消費者;而換購人群中則以「60後」和「70後」為主力消費群體;增購群體中「80後」最多。分地區來看,差異不太大,但仍可看出農村地區消費者換購意願略低。
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增購群體認可度最高,一線城市購買意願最為強烈
那麼,在上述高達七成以上有購車計劃的被訪者中,他們是否會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呢?調查結果顯示,明確表示「會購買」的佔41.43%,「不確定」的佔41.70%,而態度鮮明地表示「不會購買」的僅為16.87%。這個結果表明,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和接受度越來越高,同時從近兩年每年超過100萬輛規模的市場銷量上也可以看出私人購買力大增。
另外,從首購、換購、增購三種不同的購車群體來看,調查結果表明,增購群體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最高,明確表示「會購買」的佔比高達53.61%,而首購群體意願最差。分年齡段和地區來看,年齡越大接受度越高,「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高於其他城市。
由於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的治理需求,北京等一線城市對汽車的限行限購已成常態,但對新能源汽車的限行限購措施則逐漸放寬,如北京對純電動汽車採取不限行政策,上海所發放的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不需交納高額的牌照費,廣州購買新能源汽車則無需搖號,並優先辦理入戶、年檢業務。因此,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願更高,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54.91%的一線城市被訪者明確表達了會選擇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遠遠高於其他地區。
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類別選擇:插電混動獲偏愛,一線城市更青睞純電動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流技術路線為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其中純電動汽車因在行駛過程中具有「零排放」的優點,被國家出台多項鼓勵政策大力推廣;而插電混動汽車雖然也在政策鼓勵范圍內,但推廣力度相比純電動要小很多。在車型使用方面,兩者相比差別很大,純電動汽車僅搭載動力電池,一般需要長時間充電後才能行駛,且續航里程不利於長途行駛;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同時搭載傳統動力與電驅動,兼具燃油車和純電動兩種特點。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選擇純電動還是插混車,是個令人糾結的問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對新能源汽車有購買意向的被訪者中,高達56.71%的消費者表達了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選擇意願,而獲政策偏愛的純電動僅有21.88%的被訪者表示願意接受。
此外,從不同年齡段人群來看,「90後」對插電混動最為偏愛,佔比高達64.67%;「80後」選擇純電動的比例高於其他年齡段,佔比超過三成。
從不同地區人群來看,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對純電動的選擇意向高於其他地區,佔比超過三成;而不同地區消費者在對插電混動的選擇上則沒有太大差異。
同時從選購價格來看,對純電和插電混動的選擇在部分價格區間上出現了分化,5萬元及以下選擇純電動居多,13~15萬元選擇插電混動居多,而在20萬元以上車型中則選擇純電動的要多於插電混動。
購買新能源汽車能夠接受的價格區間:補貼後10萬元左右最符合消費者期望值
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扣除補貼後能夠接受的價格區間是多少?調查顯示,在此次對新能源汽車有購買意向的被訪者中,近九成被訪者表示扣除補貼後能夠接受的價格區間是20萬元以下,其中價格在10萬元上下的車型成為主流選擇,尤以6~12萬元接受度最高,合計佔比為45.85%。
分不同購車群體來看,部分價格區間的選擇出現了分化,首購人群傾向於低價位,換購和增購人群傾向於較高價位。這也與前述被訪人群特徵相吻合,首購人群多為「90後」年輕消費者,在經濟實力上自然沒有中年消費者更加充裕。
分不同地區來看,規模越大的城市選擇高端車型的比例越高,農村地區則傾向於價格更便宜的車型。
經查詢發現,目前大多數廠家公開標注的價格為補貼後全國統一售價。從目前市面上比較暢銷的幾款車型來看,純電動車型中的比亞迪秦EV和北汽EU5補貼後價格均為12.99萬元起,廣汽Aion S補貼後價格14.68萬元起;插電混動中的榮威i6 PHEV補貼後價格為14.78萬元起,而4月份銷量排行榜中的邁騰GTE、探岳GTE、帕薩特PHEV、唐PHEV等多款插混車型補貼後價格均在20萬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這些主流車型的價格都普遍高於消費者的預期。
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首要考慮因素:價格、安全性、基礎設施等多重因素共同左右消費者的選擇
選購新能源汽車時,消費者首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在我們的問卷設定限選三項的前提下,被訪者給出的答案非常分散,表明他們選擇新能源汽車的考慮因素有多個。其中,車輛價格、安全性、充換電便利性排在前三位,均獲得高達四成以上的投票;其次產品性能、使用成本、鼓勵政策也是左右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原因。
那麼,不打算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又是出於什麼原因呢?調查結果顯示,在127名不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被訪者中,他們擔心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不完善、技術不成熟、安全性差等方面。近年來,電動汽車起火事故時有發生,更加重了這部分消費者的顧慮。
最能讓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動心的政策因素:減免稅費、加大補貼、不限行
近年來,我國政府為了推廣新能源汽車,打出了多項鼓勵政策「組合拳」,除了資金補貼外,減免購置稅、車船稅等政策已經持續了多年;一些地方政府在此基礎上,還出台了減免使用費、不限購限行等措施,以此助推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應用。
那麼,上述哪些政策因素最能讓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動心呢?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減免稅費(如購置稅、車船稅等)、減免使用費(如停車費、過橋過路費等)、購置補貼、不限行等政策都頗受被訪者歡迎。
分不同地區來看,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對不限行和不限購的呼聲最為強烈,遠遠高於其他地區。而對於減免稅費和使用費方面,其他城市地區要高於農村地區。
進入2020年以來,國家相關部委已經出台多個政策,三令五申要求「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已實行的應當取消」。但鑒於一線城市交通狀況的特殊性,目前一線城市中的北京、上海、深圳仍然採取限購措施。盡管如此,但對新能源汽車放寬限行限購已成共識,北京、上海等城市今年已經增加了車牌供給量,深圳也宣布增加1萬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指標。
補貼退坡對購車計劃的影響:大多數被訪者認為有影響,會重新考慮購車計劃
新能源汽車最新補貼政策於2020年4月23日正式發布,新政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2020~2022年補貼標准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退坡後,符合條件的純電動乘用車2020年補貼標准為1.62~2.25萬元/輛(註:2019年為1.8~2.5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式)補貼標准為8500元/輛(註:2019年為1萬元)。按照平緩退坡的原則,每輛車減少的補貼額度僅為1500~2500元。
那麼,究竟有多少消費者了解新能源汽車的相關補貼政策呢?補貼退坡會影響他們的購車計劃嗎?在接受本次調查的753名有購車意向的被訪者中,表示「了解」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佔比為35.72%,其中大多數人僅「了解一點」;表示「不了解」的佔64.28%,其中大多數人只是「聽說過,但不了解」。
同時,在上述被訪者中,近八成人表示補貼退坡會影響他們的購車計劃,其中超六成認為「有一定影響,會重新考慮購車計劃」,超一成認為「影響非常大,不再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超兩成表示「不影響,退坡幅度較小,可以接受」。
分不同地區和購車群體來看,影響較為廣泛的是處於二線以下的城市,對增購人群影響相對較小。
30萬元以上車型取消補貼對購車計劃影響大,「換電模式」認知度有待提高
在四部委近期發布的2020版補貼新政中,規定售價30萬元以上的車型不補貼,同時「換電模式」車輛不受此規定限制。那麼,這條新規是否會讓消費者改變購車計劃,並轉而考慮換電車輛呢?
在車友頭條發起的本次調查中,僅有30名被訪者表示會接受3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車型,有效樣本量偏小,由此得出的結果僅供大家參考。該項調查結果顯示,76.67%的被訪者認為有影響,其中大多數人表示會重新權衡。
然而,僅有極少數人會轉而考慮換電車輛,其他大多數人不考慮換電車輛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換電網點少,其次認為可選車型少、擔心安裝不牢靠、不了解這種模式等也導致大部分消費者不考慮換電車輛。
事實上,目前推廣「換電模式」的廠家確實不多,我們知道的有北汽新能源、蔚來是一直都在大力推廣換電模式的整車企業,其他大多數廠家還沒有大規模介入換電領域。不過,近期有消息稱,廣汽新能源、長安汽車、吉利汽車等也透露了將要推廣換電模式的規劃。預計不遠的將來,隨著更多產品的投放,以及國家政策的鼓勵,換電模式可以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另闢蹊徑。
結論
車友頭條通過此次調查發現,盡管當前受疫情影響,汽車市場表現不景氣,但未來兩年內消費者的購車需求仍然非常旺盛,且再次購車用戶已成為我國汽車消費的中堅力量。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培育方面,我國政府多年來的努力推廣獲得了顯著成效,已經為大多數消費者所認可並逐漸接受,尤其是在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嚴重的一線城市,對新能源汽車更是青睞有加。
在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接受度方面,由於動力電池成本高企不下,當前主流新能源汽車的售價仍然普遍高於消費者的預期,這同時也成為阻礙消費者選擇新能源的主要因素之一。與此同時,擔心安全性差、基礎設施不完善、產品性能不佳等諸多因素疊加,也令一部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望而卻步。
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鼓勵政策可以說是力度空前,盡管目前市場正在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換,但政策仍然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減免稅費和使用費、大額補貼、不限行限購等優惠政策,都能誘惑一部分消費者拋開成見,成為一名新能源汽車的准車主。由此也可以看出,政策一旦變動,對消費者購車計劃產生的影響也往往非常大。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本次調查中得到了超半數受訪者的大力支持,遠遠超出純電動,這個結果頗為出乎意料,與市場銷量上所表現出來的數據相左。參照中國汽車工業協發布的2019年產銷數據可以看到,在去年所售出的120.6萬輛新能源汽車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97.2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為23.2萬輛,盡管純電動汽車中包含了一部分政府采購、網約車、租賃車等,但兩者仍然相去甚遠。(註:本次調查為網路調查,結果僅供參考)
本文作者:鄭雪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Ⅹ 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2020年4月):大眾、比亞迪追趕特斯拉
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2020年4月):三家車企過萬,大眾、比亞迪追趕特斯拉
本文節選自《新能源汽車周報》電子版,該報告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會員服務部與汽車縱橫雜志社聯合編輯,如需查看完整報告,歡迎垂詢!
近日,EV Sales網站公布了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數據。2020年4月,全球共售出11.03萬輛新能源乘用車,同比下降30%。2020年1-4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為57.07萬輛,下降12%。
分企業來看,2020年4月,特斯拉以1.48萬輛的成績奪得全球銷量第一桂冠;其次,大眾、比亞迪也均超過了萬輛。1-4月,特斯拉全球累計銷量已超過了10萬輛,達到10.32萬輛,其他企業差距明顯。
分品牌/車型來看,2020年4月特斯拉Model 3售出1.18萬輛新車,是所有單一車型中唯一一款過萬的車型,仍然高居榜首;而1-4月的累計銷量也是特斯拉Model 3最高,且是唯一一款累銷超過8萬輛的車型;排名第二的雷諾ZOE累計銷量僅為2.28萬輛,與Model 3相差6萬輛之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