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電動汽車
① 美研究人員:新方法讓電動汽車10分鍾充電90%,快速充電有何好處
美國研究人員研究出了新方法,讓電動車在10分鍾之內充電,能夠達到90%這樣的充電方式,非常的快速,還能夠節省時間,主要的好處就是幫人們提供了便利。
出現這種情況,鋰金屬也會堆積起來,會出現電池早期故障,最終會出現破裂或者是陰極磨損,這些問題都會影響電池的使用壽命以及車輛的有效續航里程。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優化速度,從這些方面改善充電協議,還不要破壞電池,因為車輛的電池類型不同,需要用各種方法解決這類問題。
② 胡曉慶的介紹
胡曉慶,現任深圳比亞迪戴姆勒新技術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DENZA騰勢電動汽車市場、品牌負責人。女,1981年出生。畢業於香港大學SPACE商學院,主修整合營銷傳播研究生專業。
③ 跪求香港大學簡介
中文名: 香港大學
外文名: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簡稱: 港大(HKU)
校訓: 明德格物
創辦時間: 1910年
類別: 港府資助
學校類型: 綜合
主管部門: 香港特別行政區
現任校長: 徐立之
知名校友: 孫中山 張愛玲 朱光潛 何鴻燊
所屬地區: 中國香港
主要院系: 建築學院 文學院 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 牙醫學院
院士: 12人
香港大學,簡稱港大(英語: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KU),是一所於1910年於香港島成立的大學,其前身為香港西醫書院,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港大中文校訓為「明德格物」,而拉丁文對應的校訓則為Sapientia Et Virtus。大學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自2007年開始,港大被英國THES-QS持續評為全球前30名的頂尖大學,位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
世界排名
香港大學是香港其中一所學術排名最高的大學。根據《亞洲周刊》,香港大學在2000年於亞洲最佳大學的排名中位列第三。於亞洲周刊2000年亞洲最佳大學調查 中香港大學商學院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於香港中文大學之後位列第二。
香港大學於《英國泰晤士報》(Times Higher Ecation Supplement,「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2007年的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十八位。
在2008年10月8日公布的最新《〈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二零零八全球頂尖大學排行榜》中,香港大學由去年的第十八名,跌到第二十六名。
在《泰晤士報》(Times Higher Ecation Supplement,「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2009年的大學排名中,香港大學位列全球第二十四位。
在2010年5月12日公布的QS亞洲大學排名中,香港大學繼續蟬聯榜首。
在2010年美國新聞周刊的亞洲大學排名中,香港大學蟬聯榜首。
在《泰晤士報》2010年的大學排名中,香港大學位列全球第二十三位,超日本東京大學,居亞洲第一位。
在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最新公布的亞洲大學排名榜中,港校名列前茅,香港大學、科技大學、中文大學再次晉身5強,位列亞洲區第1、第2及第4位,力壓日本、韓國、新加坡一眾名牌大學,可見港校質素廣受認同。
每年均與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期刊》(THES)合辦全球大學排行榜的QS,今年第二度推出亞洲區大學排名,香港8所大學榜上有名。其中,港大蟬聯「亞洲第1」的寶座,而科大則與中大名次互換,前者微升2位至第2位,後者微跌2位至第4位,令亞洲大學前5強港校仍穩佔3席。
教研單位
現時香港大學有十個學院,分別為建築學院、文學院、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牙醫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法學院、醫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學院。其他教學單位包括研究生院、專業進修學院、數碼港學院及其他不屬任何學院的教研單位,如亞洲研究中心、佛學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
研究生院
專業進修學院 (HKU School of Professional and Continuing Ecation)
簡稱SPACE學院,跟其它學院一樣,SPACE學院系香港大學的直屬學院,為非牟利機構,致力於為在職人士提供有助個人、專業和事業發展的各種學習機會。經過50年的發展,SPACE學院成長為全球五大專業人才培養機構之一,與紐約大學、倫敦大學齊名。近年亦不斷為內地學員提供各類深造機會。學院與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近60所海外的大學及教育機構有合作。學院的專業課程還與眾多頂級國際專業協會資格掛勾。該校全院有大約900名全職工作人員,和2,000名兼職教員。成立至今已有180萬人次修讀過學院的課程。每年的報讀人次超過十萬,2007至2008學年,人數更相當於約20,000名全日制學生。
學院所舉辦的課程包括博士、碩士、研究生、高管課程,以及學士、副學士等,自2001年以來,開始與內地教育機構合作在內地推出香港大學的整合營銷傳播、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等研究生課程。 2008 年10 月,學院全資附屬公司港大思培咨詢公司(北京)正式成立,負責學院課程的招生及管理,在北京和上海繼續提供整合營銷傳播、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公關及會展管理,及傳媒管理課程。
與一般的繼續教育和進修培訓機構不同,經過50多年的發展,SPACE學院有著完整有效的質素保證機制。SPACE學院所有課程均由全職教學人員設計及管理,並由經驗豐富、資歷深厚的兼職教員輔助。學院的學術質素保證機制由香港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評審,並獲認定為典範。就讀SPACE學院學生有很多已經是有各種學位的在職人員,他們上學的目的是為了在專業方面能夠及時更新知識與掌握各種專業技能,或者轉換職業發展的跑道。在香港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SPACE學院為香港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有力地助力了香港經濟的騰飛。
數碼港學院
不屬任何學院的教研單位
亞太經合組織研究中心
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中心
大學教學發展中心
細胞生物研究中心
內分泌及糖尿病研究中心
材料科學中心
亞洲研究中心
佛學研究中心
城市規劃及環境管理研究中心
認知科學中心
英語中心
電子商業科技研究所
通識教育組
地理及土地信息系統研究中心
香港問題為本學習中心
國際電動汽車研究中心
運動及潛能發展研究所
分子生物研究所
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
嘉道理農業研究所
神經科學研究中心
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
心臟血管研究所
婦女研究中心
舍堂
「舍堂」是香港大學為學生(尤其是本科生)提供共同生活的地方,希望透過學生自行組織活動、彼此學習,達致課堂和學術以外的「全人教育」。「舍堂教育」的概念源自英國劍橋牛津等大學的「學院制」,但港大的舍堂從一開始就不具備學院的學術教學及獨立招生功能,而衍化為只保留社交和課外教育功能的「舍堂」。舍堂主要是住宿性的,同時擔當學生宿舍的角色,然而港大亦有純粹供學生居住而沒有任何學生組織的「學生住宿樓」。除此之外,港大亦有非住宿舍堂。舍堂的活動多姿多彩,但時間上多集中於晚上至凌晨,而且有部分是住宿生必須參加的。「學生住宿樓」只有男女各三十六個宿位,對於居於較遠離港大的學生來說,變相只有舍堂可供選擇。由於很多舍堂每年重新審訂宿生資格(re-admission)是基於舍堂內活動的表現,希望專注學業或不希望參與太多課外活動的學生只能租住附近的私人住宅或申請非舍堂的學生宿舍(student flat),另外在外租房的內地學生可以得到香港大學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cedars)的經濟補助。
現時香港大學共有十三所住宿舍堂及三所非住宿舍堂,十三所住宿舍堂為:何東夫人紀念堂、利希慎堂、利銘澤堂、利瑪竇宿舍、李國賢堂、聖約翰學院、施德堂、太古堂、大學堂、偉倫堂、馬禮遜堂、李兆基堂及孫志新堂。三所非住宿舍堂分別為康寧堂、根德公爵夫人堂、李志雄紀念堂。其中何東夫人紀念堂及根德公爵夫人堂為女生舍堂,利瑪竇宿舍、大學堂、馬禮遜堂(本科生部分)及康寧堂為男生舍堂,其餘為男女混合舍堂。另外利瑪竇宿舍由天主教耶穌會主辦、聖約翰學院由基督教聖公會主辦,行政上皆獨立於香港大學。
港大歷史上還曾有聖母玫塊堂,惟因故停辦。明原堂於1992年搬遷,易名為利希慎堂。馬禮遜堂曾於1968年停辦,2005年重開;然而主辦者已由倫敦傳道會及後來的中華基督教會變為大學本身。
舍堂村
現時,香港大學擁有三個舍堂村,即是:
沙宣道舍堂村—沙宣道6號(1992年落成):偉倫堂,利希慎堂,利銘澤堂,何善衡夫人堂(醫科生宿舍)
賽馬會第一舍堂村—薄扶林道91號(2001年落成):何東夫人紀念堂,施德堂,何添堂(多用途禮堂)(利瑪竇宿舍雖然在地理上與舍堂村非常接近,但並非舍堂村的一部分)
賽馬會第二舍堂村—薄扶林道109號(2005年落成):Morrison Hall、孫志新堂、李兆基堂
另外,三個舍堂村之外還有University Hall(大學堂)
港大正計劃於堅尼地城龍華街多興建四所舍堂,預計將於2012年落成,耗資約五億港元。
④ 1996年清華大學和香港大學的學生合作研製了太陽能汽車,該車是以太陽能電池將所接受的太陽光能轉化為電能
(1)根據質量數與質子數守恆,其核反應方程為:
1
⑤ 1996年清華大學和香港大學的學生合作研製了一輛太陽能汽車.車上電池的太陽能接收板的面積是8m2,它正對
(1)太陽能接收的功率:P 1=1.0×103w/m2×8m2=8×103W;
(2)電動機線圈的發熱功率:P3=I2R=(10A)2×4Ω=400W, P機械=P2-P 3=1200W-400W=800W, 電動機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效率:η′=
(3)設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為R,以太陽為球心,以R為半徑的面積: S=4πR2 太陽的輻射總功率和太陽能電池集光板的面積分別為P0和S』,則有P0=3.9×1026W, S』=8米2 單位面積上的輻射功率:
R≈1.5×1011(米) 答:該車的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是15%;電動機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效率是66.67%. 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太陽到地球的距離1.5×1011(米). ⑥ 1996年清華大學和香港大學的學生合作研製了一輛太陽能汽車,車上電池的太陽能接收板的面積是8平方米,
解(1)電池吸收太陽能的功率: ⑦ 香港大學電子工程碩士的申請
香港大學 ⑧ 樊英的科研項目 現任東南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機與控制系副教授,系副主任。作為主要成員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電氣無級變速雙功率流風力發電機系統的關鍵基礎問題」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港澳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1項—「新型電機與特種電機(混合電動車無級調速系統)」,作為主要成員參加「近海集群大容量風力發電機組並網關鍵技術研究」(企業項目);曾參加「電動汽車用新型雙凸極無刷電機驅動系統研究」(教育部項目)、「軸向磁場盤式非同步電機無泄漏液體泵開發」(企業項目);在香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作為主要成員曾參加香港研究資助局RGC 項目「Development of a Novel Electric Machine 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Development of a Novel Stator-Doubly-Fed Doubly-Salient Motor Drive for Electric Vehicles」和「新型電勵磁風力發電機研究」等項目的研究工作,在風力發電技術領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礎。在國內外權威期刊和國際重要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7篇,其中,在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y Appl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Electric Power Components and Systems等國際一流期刊發表論文7篇(第一作者4篇),SCI收錄論文6篇(第一作者3篇—其中2篇是關於風力發電的研究成果),EI收錄論文11篇,先後兩次獲得香港大學研究生獎學金。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 項。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動汽車驅動控制系統、新型永磁電機設計分析與控制、電動汽車用輪轂電機系統、新型直驅式風力發電系統、新型電氣傳動與現代變流技術研究。 ⑨ 陳清泉的介紹 陳清泉,原籍福建省漳州市人。電機電力驅動和電動車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烏克蘭工程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院士。1957年畢業於北京礦業學院。1959年獲北京清華大學獲碩士學位,1982年獲香港大學哲學博士,1993年獲烏克蘭敖德薩理工大學榮譽科學技術博士學位。先後擔任香港大學講座教授,中國礦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渤海大學名譽校長、校董會董事長,日本本田、韓國三星、美國福特等汽車公司高級顧問,世界電動車協會主席,亞太電動車協會主席等職務。陳清泉發明了多種電動車專用的特種電機及其控制裝置,研製出多輛不同類型的電動車。其研究和創新成果多次在國際上獲獎,並在中國、日本、美國、德國得到應用。他創辦了世界電動車協會,被譽為「電動車三賢士之一」 和「亞洲電動車之父」。 ⑩ 院士陳清泉為何說中國電動汽車要抓核心技術 2018年8月17日報道,被媒體譽為「亞洲電動車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榮譽教授陳清泉,當地時間8月16日在加拿大多倫多表示,中國在發展電動汽車的過程中「一定要抓核心技術」。 81歲的陳清泉說,他和他的團隊仍在從事一些電動汽車相關技術的研究及推動工作,譬如,鋰硫電池的產業化,材料研究,退役電池利用等。他期待,陳清泉院士科創中心(加拿大)今後可助推信息、項目等的互通,促進中加合作,加速創新。該中心負責人曲濤表示,科創中心將致力於兩國在新能源等領域相關科技研發和市場資源的有效交流與分享。 陳清泉留意到,一些中國的電動汽車品牌正進軍高端車市場。他建議,中國需要發展不同類型、不同檔次的電動汽車,以滿足潛力不小的市場需求。 「我相信電動汽車產業一定會漸入佳境,」陳清泉說,「最關鍵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不能夠浮在表面,不能夠投機取巧,一定要扎扎實實地從基礎設施、基礎技術做起。」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