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車英文單詞
『壹』 賓士A級、B級、C級、CL級、CLS級、E級、S級、SL級、SLK級等的英文全稱是什麼
A-Class Hatchback
B-Class Sports Tourer/Hatchback
C-Class Sedan, Sports Coupe & Wagon
CL-Class Coupe
CLK-Class Coupe & Cabriolet
CLS-Class "4-door Coupe"
CLC-Class luxury compact car
E-Class Sedan & Wagon
G-Class Cross-country vehicle
GL-Class SUV
GLK-Class SUV
M-Class SUV
R-Class Sports Tourer
S-Class Sedan
SL-Class Roadster
SLK-Class Roadster
SLR-McLaren High Performance Coupe & Roadster
A級 - 使用特殊夾層式底盤設計的迷你車系,有三門與五門兩種車體。
B級 - 小型的轎式底盤休旅車系。
C級 - 小型主管級房車車系,除了標準的四門房車外,該車系尚有五門旅行車與三門掀背車兩種衍生款式。
CL級 - 以S-Klass為基礎衍生出的大型雙門四座豪華轎跑車。CLC-Klasse - 運動雙門跑車
CLK級 - 車身尺碼介於C-Klasse與E-Klasse之間的雙門四座豪華轎跑車,有硬頂與敞篷兩種不同的車體。
CLS級 - 2004年新登場的運動房車系列,有著雙門跑車般的造型但卻有四個車門。
E級 - 中型豪華房車系列,有四門房車與五門旅行車兩種車體版本。
S級 熱賣全球的大型豪華四門房車系列,搭載大量先進的電子設備。
SL級 大型純雙座敞篷跑車系列。
SLC級- 雙門跑車
SLK級 小型純雙座敞篷跑車系列。
SLR - 與一級方程式賽車車隊McLaren(邁凱輪)合作開發的高性能限量生產跑車。
G級 - 以德國軍用車輛為基礎民用化的越野車種。
GL級 - 以2006年版M-Klasse的底盤為基礎所開發出的大型七人座豪華導向休閑越野用車系,2006年時首次豋場。
M級 - 以E-Klasse底盤為基礎衍生開發出的休閑越野用車系。
R級 - 大型的轎式底盤休旅車系。
www.mercedes-benz.com.cn
『貳』 吉姆西賽威gmc房車用英語怎麼說
房車_有道詞典
房車
motor homes;limo;limousine更多釋義>>
[網路短語]
房車 limo;sedan;touring car
清
風房車 Airstream
極速房車 fast track
詳細用法>>
『叄』 房車用英文怎麼說在線等,急
「RV」,Rving,旅行房車。
sedan 是轎車。 sedan [si'dæn]
n. (美)轎車
例句:
A seat carried about on poles; a sedan chair.
轎子放在抬桿上搬動的座位;轎子
One crane dipped into No.2 hold and came up with a"Shanghai" sedan.
一架起重機的吊桿伸入二號艙,吊出一輛上海牌轎車。
The black sedan suddenly drew out into the traffic.
黑色轎車突然開動,駛進了車流。
&; Dict.CN 在線詞典 更多解釋
『肆』 今天看到一房車上面寫著california,是什麼牌子的
這個英語單詞應該不是車的品牌,california翻譯過來就是
美國加州
是一個城市的名字
『伍』 有誰知道汽車系統英文縮寫所代表的所有單詞
汽車相關英文縮寫AA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Engineers 美國工程師協會
AB air bag安全氣囊
ABS anti-lock brake system 防抱死制動系統
AC alternating current 交流電
air conditioner 空調器
automobile club汽車俱樂部
ADL automatic door clock 自動門鎖
AEC automobile emission control 汽車排放控制
AIME American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s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
AIA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utomobile engineers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
A/M automatic/manual自動/手動
AMT automatic machincal transmission機械式自動變速器
APC automatic performance control爆震自動控制系統
ASC anti-slip control驅動防滑控制系統
AT automatic transmission 自動變速器
ATA anti-thief alarm防盜報警
ATC automatic temperature control自動溫度控制
ATS anti-thief system防盜系統
AWD all-wheel drive全輪驅動
AWS all-wheel steering全輪轉向
BWI body in white白車身
CAD computer-aided design計算機輔助設計
CAM computer-aided management計算機輔助設計
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控制器區域網路
CCS cruise control system 巡航控制系統
CNG compressed natural gas壓縮天然氣
CIM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
CVT continuously variable (belt) transmission (帶式)無級變速器
CR-V comfortable recreational vehicle(本田)舒適休閑車
DC drag coefficient風阻系數
digital control數字控制l
direct current直流電
DCI direct cylinder injection 直接噴入汽缸
DCS deceleration control system減速控制系統
DEFI digital 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 數字式電子控制燃油噴射
D-EFI 壓力計量空氣流量的電控燃油系統
DFI digital fuel injection數字式燃油噴射
Direct fuel injection直接燃油噴射
DCM diagnostic control mode診斷控制模塊
DI direct injection 直接噴射
DI diesel engine 直噴式柴油發動機
DI gasoline engine 直噴式汽油發動機
DOHC double overhead camshaft 雙頂置凸輪軸
DPB al power brake 雙迴路助力制動
DTC diagnostic trouble code 診斷故障碼
EAT electronic automatic transmission 電控自動變速器
EAS electronic (control) air suspension電子控制空氣懸架
EBS electronic brake system 電子制動系
EBTC electronic brake and traction control 制動和牽引力電子控制
ECD electronic control diesel 電子控制柴油機
ECI electronic control injection電子控制噴射
ECI-turbo electronic control injection turbo電子控制燃油噴射渦輪增壓發動機
ECS Engine Control System 發動機控制系統
Electronic control suspension電子控制懸架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電子控制系統
ECU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電子控制模塊
EFI 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 電子控制燃油噴射
EGR exhaust-gas recirculation廢氣再循環
EHPS electronic hydrostatic power steering 電子液壓蛀力轉向
EHV electric and hybrid vehicle 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
ECVT eletro-continuously variable (belt) transmission 電子控制(帶式)無級變速器
EGI electronic gasoline injection 電子汽油噴射
EPI electronic petrol injection 電子汽油噴射
ESC electronic spark control 電子點火控制
electric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電子控制懸架電子控制懸架
ESP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電子穩定程序
ESCS electronic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 電子懸架控制系統
ETC electronic traction control 電子牽引力控制裝置
ETS exhaust-gas-turbo-supercharger 廢氣渦輪增壓器
Euro 2 歐洲第二階段排放限制標准
EEC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歐共體
ETCC European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 歐洲房(旅遊、高性能)車錦標賽
F1 Formula 1 一級方程式(汽車賽)
FES Federal emission standard (美)聯邦排放標准
FF front front(發動機)前置前驅動
FM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柔性製造系統
FR front rear(發動機)前置後驅動
FWD four wheel drive 四輪驅動
Front wheel drive前輪驅動
FWS four-wheel steering 四輪轉向
GT grand touring(轎車分類)高性能類,房車類,旅遊類
GTCC German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 德國房車冠軍賽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HTV hybrid test vehicle 混合動力試驗車
HUD head up display 抬頭顯示,前窗玻璃映像顯示
HV hybrid vehicle 混合動力車
HC hydrocarbon 碳氫化合物
IC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內燃機
ICS intercooler system中冷系統
IDI indirect fuel injection 間接燃油噴射
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
IFS independent front suspension 前輪獨立懸架
INFLATABLE RESTRAINT (儀錶板字元)安全氣囊指示燈
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國際標准化組織
LAN local area network 區域網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液晶顯示
LNG liquefied natural gas 液化天然氣
LPG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液化石油氣
LMG liquefied mathane gas液化甲烷氣
MAN manual 手動的
MT manual transmission手動變速器
MIL malfunction indicator lamp 故障指示燈
MPFI multi port fuel injection 多點燃油噴射
MPI multi point injection 多點噴射
MPV multipurpose vehicle多用途車
NCAP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 新型汽車鑒定程序
NG netural gas 天然氣
NOX nitrogen oxide 氮氧化和物
OBD system on-board diagnostic system 車載診斷裝置
PCV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曲軸箱強制通風
PS power steering 動力轉向
PUC pickup car 客貨兩用小汽車,皮卡
PU foam polyurethane foam 聚氨酯泡沫塑料
PVC polyvinyl chloride 聚氯乙烯
RC engine rotary combustion engine 轉子發動機
RR rear rear(發動機)後置後驅動
RV recreational vehicle 休閑車
RWD rear-wheel drive 後輪驅動
SAE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Inc. (美)汽車工程師學會
SAMT semi-automatical transmission 半自動機械式變速器
SFI sequential fuel injection順序式燃油噴射
SEPFI sequential electronic port fuel injection順序電子燃油噴射
SLV sport luxury vehicle 運動型豪華多用途車
SLS sport luxury sedan 運動型豪華轎車
ST sport touring car 運動型旅行車
SUV sport utility vehicle 運動型多用途車
SRD spin resistant differential 防滑差速器
SRS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 輔助約束裝置(又稱安全氣囊)
SRT street racing technology 公路賽車技術
TBI throttle body fuel injection 節氣門體燃油噴射
TC technical center 技術中心
Traffic control交通控制
Turbo charger渦輪增壓器
Turbocharged coupe渦輪增壓雙門跑車
TCC transaxle converter clutch 變矩器離合器,變速驅動橋
TCCS Toyota computer controlled system 豐田計算機控制系統
TCS traction control system 牽引力控制系統
TD turbo diesel 渦輪增壓柴油機
TDI turbo-DI渦輪增壓柴油機
TFT thin film transistor 薄膜液晶管
TUV Toyota universal vehicle 豐田多用途車
T-VIS Toyota variable inction system豐田可變進氣系統
TWC three-way catalyst三元催化轉換器
TWD two-wheel drive兩輪驅動
UTCS urban traffic control system 城市公交管理系統
VSC vehicle speed control 車輛速度控制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車輛穩定控制裝置
VTSS vehicle theft security system 車輛防盜安全系統
VIVT variable inlet-valve timing 可變進氣門正時
V-TCS viscous traction control system 粘性牽引力控制系統汽車相關詞彙Benz, Mercedes-Benz 賓士
Cadillac 卡迪拉克
Chrysler 克萊斯勒
Chevroler 雪佛萊
Citroen 雪鐵龍
Ford 福特
Honda 本田
Mazda 馬自達
Mustang 野馬
Porsche 保時捷
Renault 雷諾
Rolls-Royce 羅爾斯羅伊斯
Santana 桑塔納
Toyota 豐田
Volvo 沃爾沃, 富豪
Volkswagen 大眾
front wheel 前輪
rear wheel 後輪
tread 輪距
chassis 底盤
bodywork, body 車身
rear window 後窗玻璃
windscreen 擋風玻璃 (美作:windshield)
windscreen wiper 風檔刮水器,風檔雨雪刷 (美作:windshield wiper)
fender, wing, mudguard 擋泥板
radiator grille 水箱
wing mirror 後視鏡
bonnet 發動機蓋 (美作:hood)
boot 行李箱 (美作:trunk)
roof rack, luggage rack 行李架
license plate, number plate 車號牌
wing 前翼子板
hubcap 輪轂罩
bumper 保險杠
front blinker 前信號燈
taillight, tail lamp 尾燈
backup light, reversing light 倒車燈
stoplight, stop lamp 剎車燈
rear blinker 轉彎指示燈
trunk, boot 行李箱
bumper 保險杠
tailpipe 排氣管
first gear 一檔
second gear 二檔
reverse 倒車檔
two-stroke engine 二沖程發動機
diesel 柴油機
limousine 豪華轎車
drophead 活動車篷汽車 (美作:convertible)
racing car 賽車
saloon 轎車 (美作:sedan)
roadster 敞蓬車
wecker, beat-up car, jalopy 老爺車
notchback 客貨兩用車
four-wheel drive 四輪驅動
front-wheel drive 前輪驅動
trailer 拖車
station wagon 小旅行車
truck 卡車
compact car 小型汽車
light-van 小型貨車
garbage truck 垃圾車
automobile carrier 貨運卡車
fire engine 消防車
tractor 牽引車
ambulance 救護車
taxi 計程車, 計程車
trailer truck 拖車
sports car 跑車
formula car 方程式賽車, 方程式汽車
mail car 郵車
jeep 吉普車
bloodmobile 血漿車
bumper car 碰撞用汽車
camper 露營車
police car 警車
wrecker 清障車
ambulance 急救車
『陸』 請教 房車 的英文怎麼拼寫
房車
Saloon
Limousine
Touring Car
Luxury Saloon Car
英國房車錦標賽是世界上最出名的汽車賽之一
The British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motor sports
『柒』 BMW是哪3個英文單詞的縮寫
BMW啊,BMW的前身是一家飛機工廠,成立於1916年3月7日,最初以製造流線型的雙翼偵察機聞名於世,這家公司的名字叫BFW(Bayerische FlugZeug-Worke),「巴伐尼亞飛機製造廠」,公司始創人名吉斯坦·奧托(Gustan Otto),其父是鼎鼎大名的四沖程內燃機的發明家。
吉斯坦在航空的高度成就,使他懷著很大的野心製造汽車,他這一決定,為汽車歷史寫下了光榮的一頁,那就是受到今天萬千車迷愛戴的德國BMW車廠了。
1917年7月20日,吉斯坦·奧托退休後,BFW公司便開始重組,正式名為BMW(Bayerische Motoren Werke),英文是人們熟識的Bavarian Motor Works,車廠有了兩位新老闆,第一位是積及「莎柏奴(Jacok Schapiro),另一位是甘美路·卡斯丁哥尼(Camilo Castigloni),兩人都是日後BMW車廠發展史舉足輕重的人物,積及這位大商家更是當年戴姆勒一賓士(Daimler-Benz)車廠股東之一。受制的戰敗國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成為戰敗國,他們的飛機被「凡爾塞條約」列為「戰爭武器」禁止生產,而寶馬車廠要直到1923年方可生產汽車。
五年之癢,BMW終於可為將來而努力奮鬥了,他們先賣出舊的廠房,然後購入BFW的工廠、存貨,把BFW的商標注冊,那個原身是BFW的商標沿用至今,最後購入希利奧士(Helios)摩托車廠的製造權,但後來發覺Helios的摩托車一無是處,差點把BMW拖垮,幸而他們在飛機工程的卓越成就,在飛機總工程師菲力土(Max Fritz)的協助下,扭轉了劣勢,自始帶領BMW公司邁向輝煌成就的開始。
1922年,BMW研製了第一台的摩托車發動機,雖然不被採納,但已為車廠定下了重要的方向,之後在紐靈堡(Nuremberg)的Victoria-Worke廠房重新製造了一台氣冷500ml的兩汽缸摩托車發動機和R32摩托車,正式展開了他們的業務。1923年末,他們特約在慕尼克(Munich)生產摩托車,而掛有BMW商標的R32摩托車則首次在市場中銷售。1925年,BMW開始研製汽車,雛型也同時建成,它為日後進軍汽車壇打下了基礎。這時,老闆積及要對BMW未來前途作出一次重要的決定,積及在德國北方的艾遜力(Eisenach)省Thurngia城市,那裡是他的工業王國所在地,其實他早在1899年便生產汽車,名為艾遜力運輸工業,最初他們生產的汽車名字叫華特堡(Wartburg),後改名為迪斯(Dixi),當時迪斯的汽車銷售欠佳,所以向英國柯士甸(Austin)車廠申請在德國製造7型的權利,1927年正式投入生產,德國制的柯士甸7型改名為Dixi 3/15 DAI(DA即德國版),那款受到德國顧客歡迎的英德混血兒,令車廠轉換生機,在這位商家眼中,艾遜力和BMW合並是一次品牌提高的最佳良機,終於於1928年兩家合並了。
1929年7月,BMW推出首輛汽車,是將年初生產的Dixi 3/15轉名來的,但專家不同意DiXi 3/15是BMW第一輛汽車,他們認為303才是真真正正屬於BMW的。無輪如何,BMW的3/15一直生產至1932年末,歷時近6年。1932年3月,廠方從DA23/15改良而成的3/2O誕生了,它是配備一台782ml頂汽閥式(由L氣缸頂改過來)發動機,新車並用上新的後支架浮動軸懸掛系統,前後輪距2,115mm。新車開始有自己的個性和方向,制動功率由11增至15kW。1933年,在德國的柏林車展上,BMW展示了他們最新的303型,它是由工程師費迪拿(Fritz Peidler)協助下完成,車款是從3/20演變過來,配用一台並列6氣缸、雙化油器,氣缸容積1,173ml,制動功率可發出22kW的高性能雙門四座位驕車,車頭蓋佔了車身的一半,兩邊通風隔設計相同,以中線分開,前後輪距2,365mm,車廂空間充足和舒適。303型之後再延伸至315,319,320及3231型,BMW的創作源泉正在長流不息間。另外,似乎BMW對跑車情有獨鍾,他們的315型經過改良後,制動功率增至29kW,外型更像一輛跑車,極速達130km/h,此車還以耗油量低、安全和容易操控而馳名於世。
1936年,外型和舊款一樣,增大了汽缸容積至1911ml的319型面世,功率提高至40kW,極速也增加至140km/h,壓縮比為5.6:1。1937年,人們看見BMW開始製造遊客車(Touring Car)市場,也就是今天統稱為三廂式四門房車,並獲得成功,她是一款4/5門房車,名326型,對象是中上階層的家庭,326也採用雙化油器,功率37kW,這款車共生產了1萬6千輛,在二戰前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數字。戰前,BMW的生產線是在艾遜力的廠房,而慕尼克是寫字樓,只負責設計及機械研究工作。如果說到BMW的賓車鼻祖,要算是315型和319型,BMW車系中的十位數字往往反映其氣缸容積,例如315代表1.5升,319則代表1.9升。
1936年,BMW的4氣缸發動機設計全線改為6氣缸發動機設計,而採用4氣缸發動機的309型也同時間停產。326型不久成為BMW6氣缸房車的主力,那裡還包括銷量不佳的320型(1937-1938)及321系(1939-1941)。
二戰前最後一款房車是325型和加長版的326系,後者配上一台3.5升發動機,但只製造了410輛。在二戰期間,325型和326型均被納碎黨徵用在軍事上,而在大戰期間,所有民用的汽車都停止生產。但戰前令人最回味是327型和328型跑車,最有歷史性代表是那輛富有獨特跑車風格的319型,此車曾勝出1936年6月在德國紐堡倫舉行的大賽,甚至在戰後,此車仍生產了好一段日子。
BMW的成功,327型和328型跑車是功不可抹的,兩車的車身非常纖幼,雙座位設計,是從319型改良過來,前後軸距僅775kg,最高功率有59kW之多,而極速也高達160km/h,堪稱是一輛純正血統的跑車,也是隨時可以下場比賽的一匹寶馬。
1939年的夏天,325型跑車推出市場,使「年青」的寶馬更聲名大噪,可惜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戰爭在歐洲大陸正在上演,雄心壯志的寶馬在大戰前一年成立了科技中心,利用他們在飛機工程學上的優勢,准備將此帶進汽車工業里,他們正努力擴展在空氣動力學(Aerodynamic)上的研究工作,他們跟據Kamm教授的理論發展出一台極為流線型汽車的雛型,事實上,那雛型被世界公認為第一輛真正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汽車設計,令當時BMW汽車設計傲視同群,可是一場無情的戰火,什麼都被摧毀了。分裂成東西德國1945年,二戰結束,德國接受無條件投降,又再加上戰敗國的身份,土地慘遭分割,分裂成東西德兩國,艾遜力士成為東德的一部份,自然是管轄范圍;至於在慕尼黑的研究中心,所有設施都遭受盟軍炸得支離破碎,這次重創下必須好幾年時間才能復原,第二度經歷過戰爭的BMW,但這次的復原期要長達7年之久,方能再次投入生產,其時BMW的生命力仍顯得很脆弱。
戰後,盪然無存的西德受到發動戰爭的懲罰,國民上下努力和沉默地掙扎求存,當時西德的物資嚴重短缺、汽油短缺,製造摩托車和三輪車是車廠當務之急,它們是符合當代德國國民的低購買力。但人們渴望能再見到BMW的汽車,各方面都努力為BMW再燃亮生命,首先是前BMW工程師在Baden·Baden重建工場振興BMW的汽車工業,再造328型跑車。另外,奇怪的是,英國人也愛戴328型跑車,他們等不及BMW的復原,對其予以發展。
1945年,英國重建328型,326型亦得以復甦,同樣地奇怪是美國人也很喜愛328型,他們從英國購入發動機,重新設計車身和加大功率至97kW,然後運往美國市場銷售。
BMW在全面復興前,在1945--1947年期間,曾為一家美國公司做了三年飛機發動機研究和開發工作。1948年,籌集了足夠資金,現在可以開始重建一間摩托車工廠了,同時著手開發和研製R51摩托車的工作,在不斷的努力下,車廠在短短5年間便生產了10輛摩托車,因此他們可以開始再向汽車之夢狂奔了。
1952年10月,BMW終於再投產汽車,製造的汽車是戰前的501系四門房車,沿用那台6汽缸2升發動機,單化油器,功率48kW,至於其他設備則是全新,其性能和耐用性獲得一致好評。
1954年,BMW推出由501型改良的502型四門自車,沿用一台全新V-8汽缸發動機,是車廠戰後的一次突破,復原後的寶馬立志要在豪華客車和轎跑車和摩托車上創一番事業。BMW振興工業行動終於又泛起一片曙光來……
寶馬汽車公司創建於1916年,原為飛機生產廠家,1928年開始生產汽車,當時叫迪克西牌(DIXI),二戰期間廠房被摧毀,戰後重建,並將飛機技術應用到轎車上,因而發展很快。目前,寶馬轎車在品質上已與賓士轎車並駕齊驅,在發動機等許多領域方面甚至超過賓士公司。寶馬與賓士已共同成為德國轎車的驕傲。
1916BMW最初是一家航空發動機廠創建於慕尼黑。1917年Rapp Motor公司更名為BMW。
1919航空先驅Zeno Diemer創下了9760米的世界爬高記錄。採用寶馬製造的航空發動機打破記錄的Franz Zeno Diemer(中間)以及他駕駛的飛機。
1923首輛BMW摩托車誕生於慕尼黑生產線上。
1924採用寶馬發動機進行第一次飛行。至Persia20年代,飛機極大地縮短了世界空間距離。
1926飛行員Walter Mittelholzer採用寶馬航空發動機,連續七次打破世界記錄。
1936世界上所有系列生產的跑車中,寶馬328型速度最快。Rudolf Schleicher是這一傳奇般汽車的設計師。
1983巴西人Nelson Piquet採用寶馬渦輪增壓發動機,榮獲「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冠軍稱號。這是寶馬賽車運動史上輝煌的一頁。
公司介紹:寶馬汽車股份公司是世界上以生產豪華汽車、摩托車和高性能發動機聞名的汽車公司,名列世界汽車公司前20名。公司始創於1916年,創始人是卡爾·拉普和馬克斯·弗里茨。原名寶馬飛機股份公司,1918年8月正式命名為寶馬汽車股份公司。總部設在德國慕尼黑,職工5萬人。汽車年產量在50萬輛左右,摩托車年產量3萬輛左右。
寶馬汽車公司是以生產航空發動機開始創業的,因此標志上的藍色為天空,白色為螺旋槳。藍白標記對稱圖形,同時也是公司所在地巴伐利亞州的州徽。和賓士汽車公司一樣,寶馬汽車公司以汽 車的高質量、高性能和高技術為追求目標,汽車產量不高,但在世界汽車界和用戶中享有和賓士汽車幾乎同等的聲譽。寶馬汽車加速性能和高速性能在世界汽車界數一數二,因而各國警方的警車首選 的就是寶馬汽車。寶馬的摩托車在國際市場上最為昂貴,甚至超過了豪華汽車,售價高達3萬美元左右。由於寶馬產品以賽車風格設計,因而在世界賽車活動中寶馬汽車經常大出風頭。
寶馬公司目前在13個國家設有子公司和生產廠,國內有10家子公司。銷售的汽車產品有寶馬新3、新5、新7和新8系列豪華小轎車。寶馬850i是最新推出的最為豪華的小轎車。
馬力,力矩高達490牛頓米。
寶馬標志的含義
寶馬標志中間的藍白相間圖案,代表藍天,白雲和旋轉不停的螺旋漿,喻示寶馬公司淵源悠久的歷史,象徵該公司過去在航空發動機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又象徵公司一貫宗旨和目標:在廣闊的時空中,以先進的精湛技術、最新的觀念,滿足顧客的最大願望,反映了公司蓬勃向上的氣勢和日新月異的新面貌。
BMW的前身是一家飛機工廠,成立於1916年3月7日,最初以製造流線型的雙翼偵察機聞名於世,這家公司的名字叫BFW(Bayerische FlugZeug-Worke),「巴伐尼亞飛機製造廠」,公司始創人名吉斯坦·奧托(Gustan Otto),其父是鼎鼎大名的四沖程內燃機的發明家。
吉斯坦在航空的高度成就,使他懷著很大的野心製造汽車,他這一決定,為汽車歷史寫下了光榮的一頁,那就是受到今天萬千車迷愛戴的德國BMW車廠了。
1917年7月20日,吉斯坦·奧托退休後,BFW公司便開始重組,正式名為BMW(Bayerische Motoren Werke),英文是人們熟識的Bavarian Motor Works,車廠有了兩位新老闆,第一位是積及「莎柏奴(Jacok Schapiro),另一位是甘美路·卡斯丁哥尼(Camilo Castigloni),兩人都是日後BMW車廠發展史舉足輕重的人物,積及這位大商家更是當年戴姆勒一賓士(Daimler-Benz)車廠股東之一。受制的戰敗國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成為戰敗國,他們的飛機被「凡爾塞條約」列為「戰爭武器」禁止生產,而寶馬車廠要直到1923年方可生產汽車。
五年之癢,BMW終於可為將來而努力奮鬥了,他們先賣出舊的廠房,然後購入BFW的工廠、存貨,把BFW的商標注冊,那個原身是BFW的商標沿用至今,最後購入希利奧士(Helios)摩托車廠的製造權,但後來發覺Helios的摩托車一無是處,差點把BMW拖垮,幸而他們在飛機工程的卓越成就,在飛機總工程師菲力土(Max Fritz)的協助下,扭轉了劣勢,自始帶領BMW公司邁向輝煌成就的開始。
1922年,BMW研製了第一台的摩托車發動機,雖然不被採納,但已為車廠定下了重要的方向,之後在紐靈堡(Nuremberg)的Victoria-Worke廠房重新製造了一台氣冷500ml的兩汽缸摩托車發動機和R32摩托車,正式展開了他們的業務。1923年末,他們特約在慕尼克(Munich)生產摩托車,而掛有BMW商標的R32摩托車則首次在市場中銷售。1925年,BMW開始研製汽車,雛型也同時建成,它為日後進軍汽車壇打下了基礎。這時,老闆積及要對BMW未來前途作出一次重要的決定,積及在德國北方的艾遜力(Eisenach)省Thurngia城市,那裡是他的工業王國所在地,其實他早在1899年便生產汽車,名為艾遜力運輸工業,最初他們生產的汽車名字叫華特堡(Wartburg),後改名為迪斯(Dixi),當時迪斯的汽車銷售欠佳,所以向英國柯士甸(Austin)車廠申請在德國製造7型的權利,1927年正式投入生產,德國制的柯士甸7型改名為Dixi 3/15 DAI(DA即德國版),那款受到德國顧客歡迎的英德混血兒,令車廠轉換生機,在這位商家眼中,艾遜力和BMW合並是一次品牌提高的最佳良機,終於於1928年兩家合並了。
1929年7月,BMW推出首輛汽車,是將年初生產的Dixi 3/15轉名來的,但專家不同意DiXi 3/15是BMW第一輛汽車,他們認為303才是真真正正屬於BMW的。無輪如何,BMW的3/15一直生產至1932年末,歷時近6年。1932年3月,廠方從DA23/15改良而成的3/2O誕生了,它是配備一台782ml頂汽閥式(由L氣缸頂改過來)發動機,新車並用上新的後支架浮動軸懸掛系統,前後輪距2,115mm。新車開始有自己的個性和方向,制動功率由11增至15kW。1933年,在德國的柏林車展上,BMW展示了他們最新的303型,它是由工程師費迪拿(Fritz Peidler)協助下完成,車款是從3/20演變過來,配用一台並列6氣缸、雙化油器,氣缸容積1,173ml,制動功率可發出22kW的高性能雙門四座位驕車,車頭蓋佔了車身的一半,兩邊通風隔設計相同,以中線分開,前後輪距2,365mm,車廂空間充足和舒適。303型之後再延伸至315,319,320及3231型,BMW的創作源泉正在長流不息間。另外,似乎BMW對跑車情有獨鍾,他們的315型經過改良後,制動功率增至29kW,外型更像一輛跑車,極速達130km/h,此車還以耗油量低、安全和容易操控而馳名於世。
1936年,外型和舊款一樣,增大了汽缸容積至1911ml的319型面世,功率提高至40kW,極速也增加至140km/h,壓縮比為5.6:1。1937年,人們看見BMW開始製造遊客車(Touring Car)市場,也就是今天統稱為三廂式四門房車,並獲得成功,她是一款4/5門房車,名326型,對象是中上階層的家庭,326也採用雙化油器,功率37kW,這款車共生產了1萬6千輛,在二戰前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數字。戰前,BMW的生產線是在艾遜力的廠房,而慕尼克是寫字樓,只負責設計及機械研究工作。如果說到BMW的賓車鼻祖,要算是315型和319型,BMW車系中的十位數字往往反映其氣缸容積,例如315代表1.5升,319則代表1.9升。
1936年,BMW的4氣缸發動機設計全線改為6氣缸發動機設計,而採用4氣缸發動機的309型也同時間停產。326型不久成為BMW6氣缸房車的主力,那裡還包括銷量不佳的320型(1937-1938)及321系(1939-1941)。
二戰前最後一款房車是325型和加長版的326系,後者配上一台3.5升發動機,但只製造了410輛。在二戰期間,325型和326型均被納碎黨徵用在軍事上,而在大戰期間,所有民用的汽車都停止生產。但戰前令人最回味是327型和328型跑車,最有歷史性代表是那輛富有獨特跑車風格的319型,此車曾勝出1936年6月在德國紐堡倫舉行的大賽,甚至在戰後,此車仍生產了好一段日子。
BMW的成功,327型和328型跑車是功不可抹的,兩車的車身非常纖幼,雙座位設計,是從319型改良過來,前後軸距僅775kg,最高功率有59kW之多,而極速也高達160km/h,堪稱是一輛純正血統的跑車,也是隨時可以下場比賽的一匹寶馬。
1939年的夏天,325型跑車推出市場,使「年青」的寶馬更聲名大噪,可惜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戰爭在歐洲大陸正在上演,雄心壯志的寶馬在大戰前一年成立了科技中心,利用他們在飛機工程學上的優勢,准備將此帶進汽車工業里,他們正努力擴展在空氣動力學(Aerodynamic)上的研究工作,他們跟據Kamm教授的理論發展出一台極為流線型汽車的雛型,事實上,那雛型被世界公認為第一輛真正符合空氣動力學的汽車設計,令當時BMW汽車設計傲視同群,可是一場無情的戰火,什麼都被摧毀了。分裂成東西德國1945年,二戰結束,德國接受無條件投降,又再加上戰敗國的身份,土地慘遭分割,分裂成東西德兩國,艾遜力士成為東德的一部份,自然是管轄范圍;至於在慕尼黑的研究中心,所有設施都遭受盟軍炸得支離破碎,這次重創下必須好幾年時間才能復原,第二度經歷過戰爭的BMW,但這次的復原期要長達7年之久,方能再次投入生產,其時BMW的生命力仍顯得很脆弱。
戰後,盪然無存的西德受到發動戰爭的懲罰,國民上下努力和沉默地掙扎求存,當時西德的物資嚴重短缺、汽油短缺,製造摩托車和三輪車是車廠當務之急,它們是符合當代德國國民的低購買力。但人們渴望能再見到BMW的汽車,各方面都努力為BMW再燃亮生命,首先是前BMW工程師在Baden·Baden重建工場振興BMW的汽車工業,再造328型跑車。另外,奇怪的是,英國人也愛戴328型跑車,他們等不及BMW的復原,對其予以發展。
1945年,英國重建328型,326型亦得以復甦,同樣地奇怪是美國人也很喜愛328型,他們從英國購入發動機,重新設計車身和加大功率至97kW,然後運往美國市場銷售。
BMW在全面復興前,在1945--1947年期間,曾為一家美國公司做了三年飛機發動機研究和開發工作。1948年,籌集了足夠資金,現在可以開始重建一間摩托車工廠了,同時著手開發和研製R51摩托車的工作,在不斷的努力下,車廠在短短5年間便生產了10輛摩托車,因此他們可以開始再向汽車之夢狂奔了。
1952年10月,BMW終於再投產汽車,製造的汽車是戰前的501系四門房車,沿用那台6汽缸2升發動機,單化油器,功率48kW,至於其他設備則是全新,其性能和耐用性獲得一致好評。
1954年,BMW推出由501型改良的502型四門自車,沿用一台全新V-8汽缸發動機,是車廠戰後的一次突破,復原後的寶馬立志要在豪華客車和轎跑車和摩托車上創一番事業。BMW振興工業行動終於又泛起一片曙光來……
寶馬汽車公司創建於1916年,原為飛機生產廠家,1928年開始生產汽車,當時叫迪克西牌(DIXI),二戰期間廠房被摧毀,戰後重建,並將飛機技術應用到轎車上,因而發展很快。目前,寶馬轎車在品質上已與賓士轎車並駕齊驅,在發動機等許多領域方面甚至超過賓士公司。寶馬與賓士已共同成為德國轎車的驕傲。
1916BMW最初是一家航空發動機廠創建於慕尼黑。1917年Rapp Motor公司更名為BMW。
1919航空先驅Zeno Diemer創下了9760米的世界爬高記錄。採用寶馬製造的航空發動機打破記錄的Franz Zeno Diemer(中間)以及他駕駛的飛機。
1923首輛BMW摩托車誕生於慕尼黑生產線上。
1924採用寶馬發動機進行第一次飛行。至Persia20年代,飛機極大地縮短了世界空間距離。
1926飛行員Walter Mittelholzer採用寶馬航空發動機,連續七次打破世界記錄。
1936世界上所有系列生產的跑車中,寶馬328型速度最快。Rudolf Schleicher是這一傳奇般汽車的設計師。
1983巴西人Nelson Piquet採用寶馬渦輪增壓發動機,榮獲「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冠軍稱號。這是寶馬賽車運動史上輝煌的一頁。
公司介紹:寶馬汽車股份公司是世界上以生產豪華汽車、摩托車和高性能發動機聞名的汽車公司,名列世界汽車公司前20名。公司始創於1916年,創始人是卡爾·拉普和馬克斯·弗里茨。原名寶馬飛機股份公司,1918年8月正式命名為寶馬汽車股份公司。總部設在德國慕尼黑,職工5萬人。汽車年產量在50萬輛左右,摩托車年產量3萬輛左右。
寶馬汽車公司是以生產航空發動機開始創業的,因此標志上的藍色為天空,白色為螺旋槳。藍白標記對稱圖形,同時也是公司所在地巴伐利亞州的州徽。和賓士汽車公司一樣,寶馬汽車公司以汽 車的高質量、高性能和高技術為追求目標,汽車產量不高,但在世界汽車界和用戶中享有和賓士汽車幾乎同等的聲譽。寶馬汽車加速性能和高速性能在世界汽車界數一數二,因而各國警方的警車首選 的就是寶馬汽車。寶馬的摩托車在國際市場上最為昂貴,甚至超過了豪華汽車,售價高達3萬美元左右。由於寶馬產品以賽車風格設計,因而在世界賽車活動中寶馬汽車經常大出風頭。
寶馬公司目前在13個國家設有子公司和生產廠,國內有10家子公司。銷售的汽車產品有寶馬新3、新5、新7和新8系列豪華小轎車。寶馬850i是最新推出的最為豪華的小轎車。
馬力,力矩高達490牛頓米。
寶馬標志的含義
寶馬標志中間的藍白相間圖案,代表藍天,白雲和旋轉不停的螺旋漿,喻示寶馬公司淵源悠久的歷史,象徵該公司過去在航空發動機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又象徵公司一貫宗旨和目標:在廣闊的時空中,以先進的精湛技術、最新的觀念,滿足顧客的最大願望,反映了公司蓬勃向上的氣勢和日新月異的新面貌。
『捌』 房車英語怎麼說
房車的英語就是sedan. 以下的房車樣板車是證據:
http://www.carbodydesign.com/proction-cars/2005-08-29-peugeot-206-sedan/Peugeot%20206%20Sedan%207.jpg
留意,這輛「標志206型」的樣板房車的車牌寫的206 Sedan就是「206型房車」的意思。
Limousine 是加長型的貴賓車,不是房車。
『玖』 七個字母的英文單詞!!
七個字母的英語有:because、caravan、freedom、natural、ability。
1、because
英[bɪ'kɒz]美[bɪ'kɔz]
conj.因為
[例句]Icouldn'tseeHelen'sexpression,becauseherheadwasturned.
我看不到海倫的表情,因為她轉過頭去了。
2、caravan
英['kærəvæn;kærə'væn]美['kærəvæn]
n.(可供居住的)拖車,大篷車
vi.乘拖車度假;參加旅行隊旅行
[例句]Caravanholidaysareverypopular.
乘活動房車度假現在很流行。
3、freedom
英[ˈfri:dəm]美[ˈfridəm]
n.自由,自主;直率;特權,特許;自由權;
.
市長閣下親自向他頒發了都柏林市榮譽市民稱號。
復數:freedoms
4、natural
英[ˈnætʃrəl]美[ˈnætʃrəl]
adj.自然的;天生的;物質的;不做作的;
n.自然的事情;(生來的)白痴;[樂](風琴等的)白鍵;
年輕人追求開快車的刺激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
復數:naturals
5、ability
讀音:英[ə'bɪləti]美[ə'bɪləti]
n.能力;才能
.
這男孩顯示出非凡的數學才能。
『拾』 汽車上的英語單詞縮寫(要詳細點)
1.ABS:
「ABS」是英文「Anti-lockBreakSystem」的縮寫,中文譯為「防死鎖剎車系統」。它是一種具有防滑、防鎖死等優點的安全剎車控制系統。沒有安裝ABS系統的車,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來不及分步緩剎,只能一腳踩死。這時車輪容易抱死,加之車輛沖刺慣性,便可能發生側滑、跑偏、方向不受控制等危險狀況。而裝有ABS的車,當車輪即將到達下一個鎖死點時,剎車在一秒內可作用60至120次,相當於不停地剎車、放鬆,即相似於機械的「點剎」。因此,可以避免在緊急剎車時方向失控及車輪側滑,使車輪在剎車時不被鎖死,輪胎不在一個點上與地面摩擦,加大了摩擦力,使剎車效率達到90%以上。
一般說,在制動力緩緩施加的情況下,ABS多不作用,只有在制動力猛然增加使車輪轉速驟消的時候ABS才發生效力。ABS的另一主要功效是制動的同時打方向躲避障。因此,在制動距離較短,無法避免觸障時,迅速制動轉向,是避免事故的最佳選擇。值得注意的是,汽車裝有ABS,並不代表就一切萬事大吉了。所以在此奉勸裝有ABS系統的車主,萬不可放心大膽地超能力駕駛,引發事故,也許ABS也救不了你。
2.OBD:
OBD是英文On-Board Diagnostics的縮寫,中文翻譯為「車載自動診斷系統」。這個系統將從發動機的運行狀況隨時監控汽車是否尾氣超標,一旦超標,會馬上發出警示。當系統出現故障時,故障(MIL)燈或檢查發動機(Check Engine)警告燈亮,同時動力總成控制模塊(PCM)將故障信息存入存儲器,通過一定的程序可以將故障碼從PCM中讀出。根據故障碼的提示,維修人員能迅速准確地確定故障的性質和部位。
從20世紀80年代起,美、日、歐等各大汽車製造企業開始在其生產的電噴汽車上配備OBD,初期的OBD沒有自檢功能。比OBD更先進的OBD-Ⅱ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產生,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制定了一套標准規范,要求各汽車製造企業按照OBD-Ⅱ的標准提供統一的診斷模式,在20世紀90年末期,進入北美市場的汽車都按照新標准設置OBD。OBD-Ⅱ與以前的所有車載自診斷系統不同之處在於有嚴格的排放針對性,其實質性能就是監測汽車排放。當汽車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或燃油蒸發污染量超過設定的標准,故障燈就會點亮報警。雖然OBD-Ⅱ對監測汽車排放十分有效,但駕駛員接受不接受警告全憑「自覺」。為此,比OBD-Ⅱ更先進的OBD-Ⅲ產生了。
OBD-Ⅲ主要目的是使汽車的檢測、維護和管理合為一體,以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OBD-Ⅲ系統會分別進入發動機、變速箱、ABS等系統ECU(電腦)中去讀取故障碼和其它相關數據,並利用小型車載通訊系統,例如GPS導航系統或無線通信方式將車輛的身份代碼、故障碼及所在位置等信息自動通告管理部門,管理部門根據該車輛排放問題的等級對其發出指令,包括去哪裡維修的建議,解決排放問題的時限等,還可對超出時限的違規者的車輛發出禁行指令。因此,OBD-Ⅲ系統不僅能對車輛排放問題向駕駛者發出警告,而且還能對違規者進行懲罰。
據了解,國內合資汽車廠近年來引進的一些車型在歐洲也有生產銷售,它們本身就配備有OBD並達到了歐III甚至歐IV標准,國產後往往會減去或關閉OBD,一方面是節約成本,也為了避免在油品質量不達標的情況下因OBD報警而引發麻煩。而北京在實行歐Ⅲ標准後,將要求汽車增加OBD裝備。據稱歐Ⅲ標准在北京執行的第一年廠家可以不加裝OBD,但從第二年開始將做此項要求。
3.ASR:
ASR是驅動防滑系統的簡稱,其作用是防止汽車起步、加速過程中驅動輪打滑,特別是防止汽車在非對稱路面或轉彎時驅動輪空轉,並將滑移率控制在10%—20%范圍內。由於ASR多是通過調節驅動輪的驅動力實現控制的,因而又叫驅動力控制系統,簡稱TCS,在日本等地還稱之為TRC或TRAC。ASR和ABS的工作原理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因而常將兩者組合在一起使用,構成具有制動防抱死和驅動輪防滑轉控制(ABS/ASR)系統。該系統主要由輪速感測器、ABS/ASR ECU、ABS執行器、ASR執行器、副節氣門控制步進電機和主、副節氣門位置感測器等組成。在汽車起步、加速及運行過程中,ECU根據輪速感測器輸入的信號,判定驅動輪的滑移率超過門限值時,就進入防滑轉過程:首先ECU通過副節氣門步進電機使副節氣門開度減小,以減少進氣量,使發動機輸出轉矩減小。ECU判定需要對驅動輪進行制動介入時,會將信號傳送到ASR執行器,獨立地對驅動輪(一般是後輪)進行控制,以防止驅動輪滑轉,並使驅動輪的滑移率保持在規定范圍內。
4.ECU:
ECU是汽車上的計算機控制系統,燃油經濟性、ABS啟動的及時性、車上所有電器系統的控制都由ECU實現,在現代汽車中,ECU的先進性,一定程度上標志著產品的年代差別。造型新很重要,但ECU的新舊是本質的區別。比如,發動機燃燒的原理都一樣,有的發動機省油,有的就費油,這種區別很大程度上決定於ECU。
5.渦輪增壓(Turbo):
渦輪增壓簡稱Turbo,如果在轎車尾部看到Turbo或者T,即表明該車採用的發動機是渦輪增壓發動機。渦輪增壓器實際上是屍種空氣壓縮機,通過壓縮空氣來增加進氣量。它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慣性沖力來推動渦輪室內的渦輪,渦輪又帶動同軸的葉輪,葉輪壓送由空氣濾清器管道送來的空氣,使之增壓進入氣缸。當發動機轉速增快,廢氣排出速度與禍輪轉速也同步增快,葉輪就壓縮更多的空氣進入氣缸,空氣的壓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燒更多的燃料,相應增加燃料量就可以增加發動機的輸出功率。渦輪增壓器的最大優點是能在不加大發動機排量就能較大幅度地提高發動機的功率及扭力,一般而言,加裝增壓器後的發動機的功率及扭矩要增大20%—30%。渦輪增壓器的缺點是滯後,即由於葉輪的慣性作用對油門驟時變化反應遲緩,使發動機延遲增加或減少輸出功率,這對於要突然加速或超車的汽車而言,瞬間會有點提不上勁的感覺。
6.多點電噴:
汽車發動機的電噴裝置一般是由噴油油路、感測器組和電子控制單元三大部分組成的。如果噴射器安裝在原來化油器位置上,即整個發動機只有一個汽油噴射點,這就是單點電噴;如果噴射器安裝在每個氣缸的進氣管上,即汽油的噴射是由多個地方(至少每個氣缸都有一個噴射點)噴人氣缸的,這就是多點電噴。
7.頂置凸輪軸(OHC)
發動機的凸輪軸安裝位置有下置、中置、頂置三種形式。轎車發動機由於轉速較快,每分鍾轉速可達5000轉以上,為保證進排氣效率,都採用進氣門和排氣門倒掛的形式,即頂置式氣門裝置,這種裝置都適合用凸輪軸的三種安裝形式。但是,如果採用下置式或者中置式的凸輪軸,由於氣門與凸輪軸的距離較遠,需要氣門挺桿和挺柱等輔助零件,造成氣門傳動機件較多,結構復雜,發動機體積大,而且在高速運轉下還容易產生雜訊,而採用頂置式凸輪軸則可以改變這種現象。所以,現代轎車發動機一般都採用了頂置式凸輪軸,將凸輪軸配置在發動機的上方,縮短了凸輪軸與氣門之間的距離,省略了氣門的挺桿和挺柱,簡化了凸輪軸到氣門之間的傳動機構,將發動機的結構變得更加緊湊。更重要的是,這種安裝方式可以減少整個系統往復運動的質量,提高了傳動效率。按凸輪軸數目的多少,可分為單頂置凸輪軸(SOHC)和雙頂置凸輪軸(DOHC)兩種,由於中高檔轎車發動機一般是多氣門及V型氣缸排列,需採用雙凸輪軸分別控制進排氣門,因此雙頂置凸輪軸被不少名牌發動機所採用。
8.VVT--i
VVT—i.系統是豐田公司的智能可變氣門正時系統的英文縮寫,最新款的豐田轎車的發動機已普遍安裝了VVT—i系統。豐田的VVT—i系統可連續調節氣門正時,但不能調節氣門升程。它的工作原理是:當發動機由低速向高速轉換時,電子計算機就自動地將機油壓向進氣凸輪軸驅動齒輪內的小渦輪,這樣,在壓力的作用下,小渦輪就相對於齒輪殼旋轉一定的角度,從而使凸輪軸在60度的范圍內向前或向後旋轉,從而改變進氣門開啟的時刻,達到連續調節氣門正時的目的。
9.VTEC
VTEC系統全稱是可變氣門正時和升程電子控制系統,是本田的專有技術,它能隨發動機轉速、負荷、水溫等運行參數的變化,而適當地調整配氣正時和氣門升程,使發動機在高、低速下均能達到最高效率。+在VTEC系統中,其進氣凸輪軸上分別有三個凸輪面,分別頂動搖臂軸上的三個搖臂,當發動機處於低轉速或者低負荷時,三個搖臂之間無任何連接,左邊和右邊的搖臂分別頂動兩個進氣門,使兩者具有不同的正時及升程,以形成擠氣作用效果。此時中間的高速搖臂不頂動氣門,只是在搖臂軸上做無效的運動。當轉速在不斷提高時,發動機的各感測器將監測到的負荷、轉速、車速以及水溫等參數送到電腦中,電腦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當達到需要變換為高速模式時,電腦就發出一個信號打開VTEC電磁閥,使壓力機油進入搖臂軸內頂動活塞,使三隻搖臂連接成一體,使兩只氣門都按高速模式工作。當發動機轉速降低達到氣門正時需要再次變換時,電腦再次發出信號,打開VTEC電磁閥壓力開頭,使壓力機油泄出,氣門再次回到低速工作模式。
10.MPV
MPV的全稱是Multi-Purpose Vehicle,即多用途汽車。它集轎車、旅行車和廂式貨車的功能於一身,車內每個座椅都可調整,並有多種組合的方式,例如可將中排座椅靠背翻下即可變為桌台,前排座椅可作180度旋轉等。近年來,MPV趨向於小型化,並出現了所謂的S-MPV,S是小(Small)的意思。S-MPV車長一般在(4.2-4.3)m之間,車身緊湊,一般為(5—7)座。
11.SUV
SUV的全稱是SportUtility Vehicle,中文意思是運動型多用途汽車。現在主要是指那些設計前衛、造型新穎的四輪驅動越野車。SUV一般前懸架是轎車型的獨立懸架,後懸架是非獨立懸架,離地間隙較大,在一定程度上既有轎車的舒適性又有越野車的越野性能。由於帶有MPV式的座椅多組合功能,使車輛既可載人又可載貨,適用范圍廣。
12.RV
RV的全稱是Recreati&a Vehicle,.即休閑車,是一種適用於娛樂、休閑、旅行的汽車,首先提出RV汽車概念的國家是日本。RV的覆蓋范圍比較廣泛,沒有嚴格的范疇。從廣義上講,除了轎車和跑車外的輕型乘用車,都可歸屬於RV。MPV及SUV也同屬RV。
13.汽車導航系統
GPS是以全球24顆定位人造衛星做基礎,向全球各地全天候地提供三維位置、三維速度等信息的一種無線電導航和定位系統。GPS的定位原理是:用戶接收衛星發射的信號,從中獲取衛星與用戶之間的距離、時鍾校正和大氣校正等參數,通過數據處理確定用戶的位置。現在,民用GPS的定位精度可達10m以內厶GPS具有的特殊功能很早就引起了汽車界人士的關注,當美國在海灣戰爭後宣布開放一部分GPS的系統後,汽車界立即抓住這一契機,投入資金開發汽車導航系統,對汽車進行定位和導向顯示,並迅速投入使用。汽車GPS導航系統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由安裝在汽車工的GPS接收機和顯示設備組成;另一部分由計算機控制中心組成,兩部分通過定位衛星進行聯系。計算機控制中心是由機動車管理部門授權和組建的,它負責隨時觀察轄區內指定監控的汽車的動態和交通情況,因此整個汽車導航系統起碼有兩大功能:一個是汽車蹤跡監控功能,只要將已編碼的GPS接收裝置安裝在汽車上,該汽車無論行駛到任何地方都可以通過計算機控制中心的電子地圖上指示出它的所在方位;另一個是駕駛指南功能,車主可以將各個地區的交通線路電子圖存儲在軟盤上,只要在車工接收裝置中插入軟盤,顯示屏上就會立即顯示出該車所在地區的位置及目前的交通狀態,既可輸入要去的目的地,預先編制出最佳行駛路線,又可接受計算機控制中心的指令,選擇汽車行駛的路線和方向。
14.電子穩定裝置(ESP)
電子穩定裝置(Electronic Stablity Program,簡稱ESP)是由賓士汽車公司首先應用在它的A級車上的。ESP實際上是一種牽引力控制系統,與其他牽引力控制系統比較,ESP不但控制驅動輪,而且可控制從動輪。如後輪驅動汽車常出現的轉向過多情況,此時後輪失控而甩尾,ESP便會剎慢外側的前輪來穩定車子;在轉向過少時,為了校正循跡方向,ESP則會剎慢內後輪,從而校正行駛方向。
15.VSC
這個系統是以ABS為基礎發展而成的。系統主要在大側向加速度,大側偏角的極限工況下工作,它利用左右兩側制動力之差產生的橫擺力偶矩來防止出現難以控制的側滑現象,如在彎道行駛中因前軸側滑而失去路徑跟蹤能力的駛出現象及後軸側滑甩尾而失去穩定性的激轉現象等17.EGR(廢氣再循環)
發動機控制電腦即ECU根據發動機的轉速、負荷(節氣門開度)、溫度、進氣流量、排氣溫度控制電磁閥適時地打開,進氣管真空度經電磁閥進入EGR閥真空膜室,膜片拉桿將EGR閥門打開,排氣中的少部分廢氣經EGR閥進入進氣系統,與混合氣混合後進入氣缸參與燃燒。少部分廢氣進入氣缸參與混合氣的燃燒,降低了燃燒時氣缸中的溫度,因NOX是在高溫富氧的條件下生成的,故抑制了NOX的生成,從而降低了廢氣中的NOX的含量。但是,過度的廢氣參與再循環,將會影響混合氣的著火、性能,從而影響發動機的動力性,特別是在發動機怠速、低速、小負荷及冷機時,再循環的廢氣會明顯地影響發動機性能。所以,當發動機在怠速、低速、小負荷及冷機時,ECU控制廢氣不參與再循環,避免發動機性能受到影響;當發動機超過一定的轉速、負荷及達到一定的溫度時,ECU控制少部分廢氣參與再循環,而且,參與再循環的廢氣量根據發動機轉速、負荷、溫度及廢氣溫度的不同而不同,以達到廢氣中的NOX最低。
16.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EBD)
EBD能夠根據由於汽車制動時產生軸荷轉移的不同,而自動調節前、後軸的制動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動效能,並配合ABS提高制動穩定性。汽車在制動時,四隻輪胎附著的地面條件往往不一樣。比如,有時左前輪和右後輪附著在乾燥的水泥地面上,而右前輪和左後輪卻附著在水中或泥水中,這種情況會導致在汽車制動時四隻輪子與地面的摩擦力不一樣,制動時容易造成打滑、傾斜和車輛側翻事故。EBD用高速計算機在汽車制動的瞬間,分別對四隻輪胎附著的不同地面進行感應、計算,得出不同的摩擦力數值,使四隻輪胎的制動裝置根據不同的情況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動,並在運動中不斷高速調整,從而保證車輛的平穩、安全。
17.ABD-自動制動差速器
是制動力系統的一個新產品,它的主要作用是縮短制動距離,和ABS、EBD等配合適用。當緊急制動時,車會向下點頭,車的重量前移,而相應的車的後輪所承擔的重量就會減少,嚴重時可以使後輪失去抓地力,這時相當於只有前輪在制動,會造成制動距離過長。而ABD可以有效防止這種情況,它可以通過檢測全部車輪的轉速發現這一情況,相應的減少後輪制動力,以使其與地面保持有效的摩擦力,同時將前輪制動力加至最大,以達到縮短制動距離的目的。ABD與ABS的區別在於,ABS是保證在緊急制動時車輪不被抱死,以達到安全操控的目的的,並不能有效的縮短制動距離。而ABD則是通過EBD在保證車輛不發生側滑的情況下,允許將制動力加至最大,以有效的縮短制動距離.
28.ASR-加速防滑系統
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防止車輛尤其是大馬力車在起步、再加速時驅動輪打滑現象,以維持車輛行駛方向的穩定性。ASR與ABS的區別在於,ABS是防止車輪在制動時被抱死而產生側滑,而ASR則是防止汽車在加速時因驅動輪打滑而產生的側滑,ASR是在ABS的基礎上的擴充,兩者相輔相成。
19.牽引力控制系統(TCS)
TCS又稱循跡控制系統。汽車在光滑路面制動時,車輪會打滑,甚至使方向失控。同樣,汽車在起步或急加速時,驅動輪也有可能打滑,在冰雪等光滑路面上還會使方向失控而出危險。TCS就是針對此問題而設計的。TCS依靠電子感測器探測到從動輪速度低於驅動輪時(這是打滑的特徵),就會發出一個信號,調節點火時間、減小氣門開度、減小油門、降擋或制動車輪,從而使車輪不再打滑。TCS可以提高汽車行駛穩定性,提高加速性,提高爬坡能力。原采只是豪華轎車上才安裝TCS,現在許多普通轎車上也有。TCS如果和ABS相互配合使用,將進一步增強汽車的安全性能。TCS和ABS可共用車軸上的輪速感測器,並與行車電腦連接,不斷監視各輪轉速,當在低速發現打滑時,TCS會立刻通知ABS動作來減低此車輪的打滑。若在高速發現打滑時,TCS立即向行車電腦發出指令,指揮發動機降速或變速器降擋,使打滑車輪不再打滑,防止車輛失控甩尾。
20.安全氣囊(SRS)
安全氣囊是現代轎車上引人注目的高技術裝置。安裝了安全氣囊裝置的轎車方向盤,平常與普通方向盤沒有什麼區別,但一旦車前端發生了強烈的碰撞,安全氣囊就會瞬間從方向盤內「蹦」出來,墊在方向盤與駕駛者之間,防止駕駛者的頭部和胸部撞擊到方向盤或儀錶板等硬物上。安全氣囊面世以來,已經挽救了許多人的性命。研究表明,有氣囊裝置的轎車發生正面撞車,駕駛者的死亡率,大轎車降低了30%,中型轎車降低11%,小型轎車降低14%。安全氣囊主要由感測器、微處理器、氣體發生器和氣囊等部件組成。感測器和微處理器用以判斷撞車程度,傳遞及發送信號;氣體發生器根據信號指示產生點火動作,點燃固態燃料並產生氣體向氣囊充氣,使氣囊迅速膨脹,氣囊容量約在(50-90)L。同時氣囊設有安全閥,當充氣過量或囊內壓力超過一定值時會自動泄放部分氣體,避免將乘客擠壓受傷。安全氣囊所用的氣體多是氮氣或一氧化碳。除了駕駛員側有安全氣囊外,有些轎車前排也安裝了乘客用的安全氣囊(即雙安全氣囊規格),乘客用的與駕車者用的相似,只是氣囊的體積要大些,所需的氣體也多一些而已。另外,有些轎車還在座位側面靠門一側安裝了側面安全氣囊。
21.ABC-車身主動控制系統
Active Body Control,ABC系統使汽車對側傾、俯仰、橫擺、跳動和車身高度的控制都能更加迅速、精確。車身的側傾小,車輪外傾角度變化也小,輪胎就能較好地保持與地面垂直接觸,使輪胎對地面的附著力提高,以充分發揮輪胎的驅動制動作用。而ABC的出現克服了懸掛設定舒適性和操控性之間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費者對車輛在這兩方面的要求。
22.輪胎的類型與規格:
國際標準的輪胎代號,以毫米為單位表示斷面高度和扁平比的百分數,後面加上:輪胎類型代號,輪輞直徑(英寸),負荷指數(許用承載質量代號),許用車速代號。例如:175/70R 14 77H中175代表輪胎寬度是175MM,70表示輪胎斷面的扁平比是70%,即斷面高度是寬度的70%,輪輞直徑是14英寸,負荷指數77,許用車速是H級。
23.汽車變速器:
通過改變傳動比,改變發動機曲軸的轉拒,適應在起步、加速、行駛以及克服各種道路阻礙等不同行駛條件下對驅動車輪牽引力及車速不同要求的需要。通俗上分為手動變速器(MT),自動變速器(AT),手動/自動變速器,無級式變速器。
24.CKD汽車與SKD汽車
CKD是英文Completely Knocked Down的縮寫,意思是「完全拆散」。換句話說,CKD汽車就是進口或引進汽車時,汽車以完全拆散的狀態進入,之後再把汽車的全部零、部件組裝成整車。我國在引進國外汽車先進技術時,一開始往往採取CKD組裝方式,將國外先進車型的所有零部件買進來,在同內汽車廠組裝成整車。
SKD是英文Semi-Knocked Down的縮寫,意思是「半散裝」。換句話說,SKD汽車就是指從國外進口汽車總成(如發動機、駕駛室、底盤等),然後在國內汽車廠裝配而成的汽車。 SKD相當於人家將汽車做成「半成品」,進口後簡單組裝就成整車。
25.FR
FR是"Front Engine,Rear Drive"的簡寫,是用來描述一輛汽車的機械結構布局的最基本資料之一。意思是"前置引擎,後輪驅動",即所謂"前置後驅"。顧名思義,車的引擎放在車頭,透過一條傳動軸將動力傳到尾部車輪,再經尾部車輪將動力轉到地面。車的前輪是沒有動力的,只作轉向之用。在現存汽車布局中,它可算是很早就出現的一種,多用於大車或跑車。優點是結構簡單可靠,操控敏捷。缺點是轉動軸占據車箱空間(一般的計程車和高檔車後排中座凸起的位置就是傳動軸所在)和帶來額外重量。此外,FR雖操控敏捷,於轉彎速度過高失控時卻不如FF(前置前驅)和4WD(四輪驅動)那樣容易修正。現今最新推出的FR己經不再需要大型的傳動軸,因此車箱空間可以更寬敞了。由於FR在操控上、加速上具備無比的優勢,是不少跑車和高檔轎車均使用的驅動布局方式,而一般的家用車是不用採用這種布局的。
26.FF
FF是"Front Engine,Front Drive"的簡寫,意思是"前置引擎,前輪驅動",即所謂"前置前驅"。引擎放在車頭,波箱緊貼引擎,動力由前輪送到地面。前輪兼負動力轉送和轉向的功能。優點就是省卻通往後輪的傳動軸,車箱有更大的空間,車身也自然輕。雖然一般而言它不及FR 般靈活,但勝在操控容易,高速失控時也較易救車,所以在飛車圈子也普遍受落。本來FF另有缺點,就是前輪傳動軸的萬向接頭(俗稱"和尚頭" )容易耗損,不宜大動力傳送,但隨著汽車工藝與科技的進步,這問題得以漸漸減少。所以,FF成為今天轎車的主流,更愈來愈多大型車採用。
27.MR
MR是"Mid Engine,Rear Drive"的簡寫,即中置引擎,後輪推動。引擎安裝在駕駛位後的位置,車輛重心變成在車的中間,車輛的重量分布比大約是40:60,重心偏後,造漂移時便容易得多,因此MR車往往在轉彎時反應特別敏銳(可能會趨於反應過敏而導致轉向過度,但MR的情況總比重量完全集中在車尾的RR好)。
MR的引擎安裝的位置較低,因此中置引擎的車有低重心的特性,由於重心偏低,所以車輛在加速時車胎不易打滑;還有,由於引擎在中間,傳動軸縮短的關系,MR的加速力也比FR好,所以一級方程或也是MR規格的。
28.NA
NA,即是自然吸氣,NA的引擎是利用汽缸內活塞下降的負壓來吸入混合氣,其原理和我們肺部呼吸的原理一樣(有讀過生物科嗎?)。由於是靠氣壓吸氣,因此被給入汽缸的壓力也大約只有一個大氣壓力(atm)(這次是物理科的,是壓力的單位,讀理科的網友應該懂得,不懂的便算了吧。。。),而且引擎的出力受氣壓影響,氣壓高,引擎出力就高;氣壓低,出力就低。雖然如此,但Turbo車在引擎轉速不足,未有足夠的壓力推動渦輪時,其表現可能比NA車更差,因此買車用來代步的人,很多也會選擇NA車。
29.4WD-四輪驅動系統
4WD-4 Wheel Drive system 四輪驅動系統, 4WD系統是將發動機的驅動力從 2WD系統的二輪傳動變為四輪傳動, 而 4WD系統之所以列入主動安全系統, 主要是 4WD系統有比 2WD 更優異的發動機驅動力應用效率, 達到更好的輪胎牽引力與轉向力的有效發揮, 因此就安全性來說, 4WD系統對輪胎牽引力與轉向力的更佳應用, 造成好的行車穩定性以及循跡性, 除此之外 4WD系統更有 2WD所沒有的越野性。4WD目前大致可分短時 (PART TIME 4WD)及全時 (FULL TIME 4WD)四輪傳動系統, 短時四輪傳動系統可依駕駛者的需求, 選擇二輪傳動或四輪傳動, 這種傳動系統是屬於比較傳統的 4WD系統, 從越野性的觀點來看, 這種傳動系統當選擇四輪驅動模式時前後輪系直接連結, 可確保前後輪的驅動力輸出, 因此此種系統系屬於適合越野的 4WD系統。另一種為全時 4WD系統, 此種系統不需駕駛人操作, 車輛總是處於四輪驅動系統, 此種系統可經由前後驅動力的分配, 可達到更完美的胎驅動力及轉向力的最佳化配置, 屬於高性能傳動系統, 除了配置於一般的越野吉普車外, 常用於一些高性能的轎跑車上。
30.LSD-限滑差速器
LSD-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限滑差速器, LSD為循跡控制的一環可以確保驅動輪的動力輸出, 常用於後輪驅動車的後軸差速器上, 四輪驅動車的中央差速器及後軸差速器上, LSD的目的乃在於改善傳統差速當驅動輪由於驅動力輸出太大或地面太濕滑, 或單輪懸空所造成單邊驅動輪打滑, 而造成另一輪也同時失去驅動力, 至使車輛無法脫困或循跡性不好的現象。 LSD最常用的控制方式是一種叫 VLSD-Viscous LSD 黏性限滑差速器, 其作法通常是在差速器中設有黏性藕合金屬片, 及裝有一種遇熱很容易膨漲且穩定的油類, 當車輛發生驅動輪打滑且左右輪的轉速相差大時, 將使分別連結於左右驅動輪上的金屬片亦產生轉速差, 此金屬片的轉速差將會使油產生高溫膨漲, 如此將會使兩輪的轉速差受到限制, 而將部份原本傳到打滑輪的驅動力轉移到另一輪, 使得原本失去驅動力的輪子重獲動力, 改善行駛的穩定性及越野性能, 此種系統最常用於後輪驅動的高級豪華房車, 以及越野四輪傳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