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房車內飾 » 寶馬房車賽奪冠

寶馬房車賽奪冠

發布時間: 2022-06-06 09:44:21

Ⅰ DTM房車賽的歷屆得獎者

2000
舒尼達 賓士 CLK 路達
奧寶 Astra 盧迪域
賓士 CLK
2001
舒尼達 賓士 CLK 艾辛
賓士 CLK 鄧碧克
賓士 CLK
2002
艾伊路 奧迪 TT 舒尼達
賓士 CLK 艾斯唐
奧迪 TT
2003
舒尼達 賓士 CLK 艾伯斯
賓士 CLK 科士拿
賓士 CLK
2004
艾斯唐 奧迪 A4 柏菲特
賓士 C-Class 艾伯斯
賓士 C-Class
2005
柏菲特 賓士 C-Class 艾斯唐
奧迪 A4 基斯甸臣
奧迪 A4
2006
舒尼達 賓士 C-Class 史賓拿
賓士 C-Class 基斯甸臣
奧迪 A4
2007
艾斯唐 奧迪 A4 史賓拿
賓士 C-Class 湯斯克
奧迪 A4
2008
舒希達 奧迪 A4 迪歷斯達
賓士 C-Class 艾斯唐
奧迪 A4
2009
舒希達 奧迪 A4 柏菲特
賓士 C-Class 迪歷斯達
賓士 C-Class
2010
迪雷斯塔賓士 C-Class
2011
湯姆奇克 奧迪A4
2012
斯潘格勒 寶馬M3
2013
洛肯菲勒 奧迪RS5
2014
魏特曼寶馬M4

Ⅱ 寶馬M5V10總是機油不足,到底需要多少升

取決於你燒機油多厲害。

Ⅲ 介紹世界上著名房車賽的歷史和參賽車型

ETCC 歐洲房車錦標賽

2000年12月8日,國際汽聯賽 車運動委員會在摩納哥宣布任命由KSO組織負責承辦2001年開始的全新FIA ETCC歐洲房車錦標賽,這標志著ETCC重獲新生。第一年的比賽就吸引了包括寶馬、奧迪、阿爾法.羅米歐、本田、日產、歐寶、沃爾沃等眾多車廠共39部賽車前來參加,米其林也成為ETCC唯一輪胎指定贊助商。第一年的比賽分為STC(超級房車組)和SPC(超級量產組)兩個組別進行比賽,到了2002賽季,兩個組別合並為真正意義上的ETCC,並且參照F1比賽改進了規則,如每站成績計前6名,得分一次為10、6、4、3、2、1。這年起,ETCC形成了每年十個分站比賽的慣例,寶馬和阿爾法.羅米歐兩大陣營逐漸脫穎而出,人氣也日漸火爆,當年觀看比賽(包括電視轉播)的人數就突破了3億人次,並且不少車隊車手首次光臨澳門東望洋賽事。

2003賽季,比賽規則被進一步調整,每站成績計前8名,得分為10、8、6、5、4、3、2、1,2002賽季中途引入的前三名負重規則也被繼續使用。這個賽季參賽車輛縮減至22部,以廠商名義參加的也僅有寶馬、阿爾法.羅米歐以及西亞特三家。競爭主要是在寶馬和阿爾法.羅米歐之間展開,年度車手總冠軍被阿爾法車手塔庫尼拿走,寶馬則獲得年度車隊總冠軍。這種情形在2004賽季被繼續延續著,只不過最終的年度車手和車隊總冠軍都被寶馬包攬。為了改變兩大巨頭獨霸賽事的局面,同時也為了能吸引更多的廠商、贊助商和觀眾,國際汽聯決定在2005年將ETCC升級為WTCC國際房車錦標賽,增設歐洲以外的分站賽,並保持規則基本不變。這一改革立竿見影,吸引了通用、福特以及中國的華晨汽車等幾大汽車廠商的參與,比賽的精彩程度和影響力都將大大提升,為房車賽事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這一改革立竿見影,吸引了通用、福特以及中國的華晨汽車等幾大汽車廠商的參與。

WTCC(World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世界房車錦標賽

WTCC(World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即世界房車錦標賽,是FIA國際汽聯於2005年新推出的一項全球性汽車賽事,它的前身即為ETCC(Europe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歐洲房車錦標賽。WTCC將延續ETCC的Super 2000車輛規則,每站比賽分兩回合(每回合8圈)進行,並頒發冠軍車手和冠軍車廠兩個獎項。參賽的車輛為Super 2000級別,必需以量產房車為基礎,發動機排量不能超過2000cc,採用自然吸氣方式,馬力在250hp~270hp之間。目前2005年度WTCC賽程安排暫定為10站比賽,除了延續ETCC原有的歐洲分站以外,增加了中美洲的墨西哥、歐亞交界的土耳其以及亞洲中國的澳門三站比賽,其中,澳門被指定為全年的收官之戰。

Ⅳ 澳大利亞V8超級房車賽的V8簡史

V8國際超級賽車賽產生之前,澳大利亞的汽車運動發展一直踟躇不前。等待巴瑟斯特的冠軍經常只是一片噓聲,觀眾人群停止增長,冠軍車輛也是澳大利亞的有車族買不起的。
澳大利亞汽車運動的標志性人物彼得·布魯克曾經為了尋找最有競爭力的車子,從霍頓換成寶馬,又換成福特;他的對手迪克·詹森駕駛福特·Sierra,馬克·斯凱福駕駛尼桑。但實際上除了一小群狂熱認識,沒有人關心這些。
但是革命開始了,在公眾的強烈需求下,迫使福特在它的法肯系列中引入V8引擎,這刺激澳大利亞的房車形成一系列新的標准。
由於贊助商這一頂級賽車隊伍發展至關重要的途徑的介入,形成新的、吸引觀眾注意力的規則就變得尤為重要。在澳大利亞長大的人不是福特的車迷就是霍頓的車迷。今天,隨著V8賽車不斷成長為和足球一樣吸引國人眼球的比賽 ,V8也深深吸引著青年一代。
在90年代早期,體育市場迅速變化,澳大利亞頂級的賽車種類也有必要鞏固其自身的地位。世界上最好的方程式就是全球A組,加上美國的NASCAR,再加上日本和歐洲2升的規則。
博採眾長之後,澳大利亞的房車發展成為V8國際超級房車賽。按規則只能使用通用(霍頓 Commodore)和福特(法肯)的車輛;這種車尾翼很大,前方裝有分流助動板。
V8賽車是澳大利亞產車輛,裝有強大、高速的澳大利亞產5升6變速引擎。
1997年澳大利亞V8超級房車賽公司(AVESCO)成立並管理V8國際超級房車賽。AVESCO是由旅行集團(TEGA),和體育娛樂有限公司(SEL)組成的合資公司。TEGA提供V8車隊、車輛和車手,SEL負責市場協議。自從TEGA和SEL1997年簽訂了諒解備忘錄,V8國際超級房車就開始在眾多澳大利亞的汽車運動中一枝獨秀,不斷走向頂峰。
2004年有200多萬人次觀看V8國際超級房車賽,比1993年賽車傳奇人物格倫·西頓被授予新時代第一個冠軍時估計的全年的觀眾20萬人的數字大幅提高。
V8國際超級房車賽從擁有9站比賽,在國內緩慢前行、住在帳篷里的比賽,發展成走遍澳大利亞各州和紐西蘭的13站比賽。在2005年,系列賽進入中國,從而進一步拓展V8國際超級房車賽在國際市場的吸引力。
許多車隊現在運輸設備上花費都多於從前,每個舉行賽事的周末,都有將近1500人為V8賽車工作。贊助商也投入大量財力到這種運動中。
由於只有32輛車可以在V8主賽中角逐,為了滿足更多車隊、車手想參與到賽事中來的強烈要求,「V8發展系列賽」應運而生。V8發展系列賽現在接納澳大利亞鍾愛賽車、充滿希望的年輕車手,給他們提供在主賽車隊前展示自己的機會。截至目前,每個「系列賽」冠軍都在主賽中得到了一席之地。
V8因順應時代潮流,而發展十分迅速。V8很簡單,然而技術卻很復雜。一方面由於霍頓和福特的激烈角逐,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澳大利亞體育界超級明星的出現。不久,中國的體育明星也將加入。
在過去40年裡,由19支車隊和32輛賽車參賽的V8國際超級房車賽已經成為澳大利亞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且創造了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車賽傳奇。目前,V8主要著名車隊斯通兄弟車隊、霍頓車隊、福特車隊、塔斯曼車隊等四支車隊。斯通兄弟車隊已成為V8國際超級房車賽中一支不可缺的主力軍團。

Ⅳ 房車賽-賽事等級怎麼劃分

最富盛名的頂級房車賽———DTM是當今世界最富盛名的頂級房車賽,在房車比賽類型中是屬於最高級別的比賽,至今已有20年的歷史,是代表歐洲最高水準的賽事,每年在歐洲舉辦十場分站比賽,數以十萬計的觀眾在比賽當日到場觀看賽事。賽道旁的觀眾不僅能欣賞高水準、扣人心弦的車賽,目睹一對一激烈競爭和無數令人叫絕的追超表演,同時還可以欣賞一系列娛樂活動,從優美的音樂會到拳擊錦標賽,內容豐富,精彩紛呈。

全球頂尖的房車好手雲集對決———在全球眾多房車賽事中,DTM是雲集了最多頂級職業賽車手的比賽,有前任的一級方程式車手轉到DTM參加比賽,也曾經有DTM車手晉升一級方程式,大名鼎鼎的世界一級方程式冠軍舒馬赫便是由DTM晉升一級方程式的典型例子。

賽事激烈,精彩紛呈———DTM每場賽事都以緊張激烈、扣人心懸而著稱,冠亞季軍之間的差距一般只有百分之幾秒,勝數變幻莫測,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敢輕言奪冠,這也是DTM深受大眾歡迎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於該賽事只在歐洲地區舉辦,所以影響力遠不如F1為代表的3大賽事。另外DTM的主要亮點是對賽車的性能進行的各種形式的改裝。

草創的1984年

說到DTM賽事的歷史,就要把時光調回到1983年。當時由於主流的非露輪式/Non Open Wheel賽事的主流Group C.已經走入昂貴與無趣的死胡同,所以德國的最高賽車協會ONS(地位如同國內的CTMSA)就打算興起一波房車賽的"文藝復興"邉櫻�妒竊詡�Y德國境內主要的賽車重要人士研商之後,決定製定一組叫做量產車賽事/Proction Car Championship的組別,就是後來的Group A.。這個組別最大的特點就是只有一個層級,也就是不論車輛的大或小,都在同一場地內競技,而立足點的公平,就在於劃時代的漸次加重製,也就是說馬力犟大或車身尺碼大的車必須加重,而引擎動力較小的車型則可使用較寬的輪胎等等,用車輛的馬力重量比來決定加重與否,以達到期望中的起點立足平等。而為了避免同一輛車與車手主導整個賽季的賽事,所以每一場的前幾名車手必須在下一場比賽中犟迫加重,如果隨後成績未能繼續保持前三名,將可於次場卸下加重鉛塊,如此一來便大致建立了新一代房車賽的中心精神。

首屆DPM(German Proction Championship)/德國量產房車賽於1984年的3月11號在比利時的Zolder賽車場舉行,受到德國賽車迷瘋狂的支持,自此之後,德國量產房車賽就一步步走向為人熟知的DTM賽事。1984年賽季參賽的車輛有BMW 635 CSi、Rover Vitesse、BMW 323i、Ford Mustang、Alfa Romeo GTV 6、Opel Kadett GTE、Volvo 240 Turbo、及Chevrolet Camaro,一共有7個車廠8種車型,所以不難看出這項賽事的迷人之處。由於這項比賽的草創精神完全將Motorsports擺在第一,所以受到車隊大力支持,也連帶吸引上百萬的德國當地觀眾。風行之勢,甚至也吸引了當時幾個F1車隊到DPM賽事中尋找車手,例如現任的BMW賽車部門總監、前任F1車手的Gerhard Berger就是在參加首屆DPM後,隨即於當年F1賽季中被吸收到ATS車隊,並且於1985年加入Arrows,從此開始不凡的F1車手生涯。在DPM舉辦的第二年起,參加的車廠已經從第一年的7家成長至12家,包括Mitsubishi Starion、Fiat Ritmo TC130、MG Metro Turbo、Nissan Silvia、Ford Sierra XR4Ti等等車,都是在1985年加入DPM,賽事成長幅度之鉅,更證明了車廠賽車部門對於DPM的重視。所以在兩個成功的賽季之後,德國ONS決定在1986年賽季開始前將DPM改名為German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GTTC,隨後德國一般賽車迷都將GTCC稱為Deutsche Tourenwagen Masters/DTM,所以DTM的名字就漸漸地取代GTCC而廣為人知。

DTM主導房車賽事

在1986年正式成為DTM的賽事後,第一家全力投入賽事的車廠為MERCEDES-BENZ,不過卻未能在當年度取得積分上的優勢,反倒是BMW過時的廠車635Csi以顯現出無戰力的狀況下,BMW決定開發全新的E30 M3加入DTM賽事。1986年的DTM雖然不是由M-BENZ或BMW獲得年度冠軍,但是卻有著劃時代的指標意義,因為當時在各種等級賽事中是以Turbo引擎為主導,但是獲得1986年的冠軍Rover Vitesse就是在DTM的嚴謹規定下使得NA引擎與Turbo引擎能夠在場上一同公平競技,這也是日後DTM能夠在短時間內橫掃房車賽事的原因之一,也相對讓比賽的可看性更高。

在1987年DTM賽事之前,BMW已經完成了E30 M3的研發,隨即投入當年的賽事。為了爭取當年的總冠軍,BMW甚至組成了一支全新的BMW Junior Team,在此之前,第一支BMW Junior Team是在1976年時組成,當時由Jochen Neerpasch(BMW Motorsports總監)挑選歐洲3位優秀的年輕車手,分別為M. Winkelhock(Smoking Jo/老煙槍、澳門東望洋常勝軍J. Winkelhock的哥哥,現效力於DTM2000 OPEL車隊)、M. Surer、以及E. Cheever,這3位年輕車手在當時為BMW贏得相當可觀的勝利,而3人也於隨後一同晉升至Formula-One賽事,所以新的BMW Junior Team顯得格外令人注目。新Junior Team的戰鬥力果真不凡,尤其以比利時籍的Eric van de Poele最為出色,同時Eric也是1987年的年度DTM總冠軍車手。不過除此之外,1987年還有幾件值得注意的事,首先就是獲得1986年德國Formula Ford冠軍的女車手-Ellen Lohr的加入,她出色的表現也在隨後被吸收至AMG-Mercedes車隊中效力。第2件事是駕駛Ford Sierra XR4 Ti的Manuel Reuter的出色表現,在1987年的10場DTM賽事中,BMW M3與Ford Sierra XR4 Ti分別得到5場的冠軍,當時M3與Sierra XR4 Ti的馬力分別為300及500匹,引擎設計方式也為自然進氣與渦輪增壓,但是仍然能夠公平的同場競技,證明了DTM對Turbo引擎進氣部份截面積控制理論的成功(Air Restrictor),也是日後各項賽事參考的對象。第3件事就是由AMG與Alpina兩家改裝廠成功的向車廠(M-Benz與BMW)取得技術支援與部份金錢贊助,所以在1987年之後所謂的廠隊就衍生為改各裝廠與車廠之間的組合,比如說AMG與Mercedes-Benz、AC Schnitzer/Alpina/Racing Dynamics與BMW、Irmscher/Steinmetz與Opel、及Wolf與Ford等組合,其餘則為私人車隊形式,如Zakspeed、Ringshausen、Isert等等車隊,AMG與Alpina的這個提議也主導了隨後DTM生態的發展。

BMW、Ford、M-Benz三足鼎立

1988年賽季的冠軍雖然是由老將Klaus Ludwig以Ford Sierra Cosworth獲得,但是對於Mercedes-Benz來說,是個收獲豐盛的一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主力車手Roland Asch的表現,在年度排行上只比冠軍Klaus Ludwig少16分,對一位年輕車手來說得來不易。不過當時的Ford Sierra Cosworth則是在不斷的抗議聲中拿下冠軍,因為500匹的Turbo引擎即使加上的進氣限制器後仍然使300匹左右的190E與M3顯得無力招架,不過Klaus Ludwig還是順利拿下他第1座DTM總冠軍杯。

1989年則是相當爭議與車手大搬家的一年,首先是為Ford效力達9年的上屆冠軍Klaus Ludwig跳槽到AMG車隊,同時他也與Sauber車隊達成Group C.的C9/銀箭合約,不過由於Klaus對於Group C.的適應不佳,所以他在1989年的重心仍舊是擺在DTM上。不過Klaus的邭鈦K不好,在89年的一場比賽中,他與Armin Hahue發生嚴重的車禍,Klaus雖然只有幾處瘀青,但是Armin卻斷了一隻腳與手臂,這個事件大大影響了他的表現。反之BMW-Schnitzer車隊的新人Robert Ravaglia則是在動亂中表現出色,更是創下了首次參加DTM就獲得當年總冠軍的唯一例子。Ford Sierra Cosworth則仍舊是爭議不斷,首先是車隊偷偷將進氣限制器由36mm偷挖到40mm,然後又將車重再次減輕100公斤左右,雖然Ford Motorsports以大筆金錢賄賂DTM,而DTM主管也一再為Ford掩護,不過邭狻�嵙�約訓腂MW-Schnitzer還是順利打敗馬力巨獸Ford Sierra Cosworth,獲得1989年的總冠軍。因為1989年的這些風風雨雨,Ford隨即在1990年退出DTM,讓人相當惋惜,不過此時在北美參加Trans Am與IMSA賽事有得的Audi隨即捕上空缺,加入1990 DTM,不過Audi的問題在於DTM首次出現的V8引擎與Quattro/4輪傳動系統。

1990年時BMW M3與Mercedes-Benz 190E都已經演進到Evolution及Evolution 2版本了,即使如此,引擎設計與排氣量也仍舊維持在NA與2.5升這個標准,不過Audi的NA 3.6升V8出力在415匹左右,加上Quattro系統,實在很難與M3與190E進行抬面上的虛擬比較。ITR主席也是AMG的老大Hans Werner Aufrecht曾建議Audi將Quattro改為後輪傳動,但是Audi極力反對,認為這個有違DTM精神,所以1990年Audi V8 Quattro就以1300kg的車重、V8引擎415匹馬力、以及Quattro系統加入DTM戰局。Audi的V8引擎與Quattro果然在RWD的DTM主要潮流中占盡優勢,主力車手Hans Joachim Stuck在年度中與BMW車手Johnny Cecotto拚鬥的相當激烈,但是在最關鍵的一場比賽中,H.J. Stuck大概做夢也沒有想到現今F1的當紅犟人Michael Schumacher竟會是他的貴人。Schumacher當時是剛剛被AMG簽下的年輕車手,沒想到在Audi與BMW的關鍵比賽中,在第一個彎就將BMW的希望Johnny Cecotto給撞了出去,所以Audi首次加入DTM就獲得冠軍,多少有Michael Schumacher的功勞。同年Opel也以大尺碼的Omega取代Kaddet,不過過多的底盤問題使得Omega 3000 24V廠車成為1990年的埝底大王。

經典的1991年1991年的DTM賽季則是所有DTM迷公認最精彩的一年,當時的參賽廠家與車輛數目都是DTM的最高峰,4家車廠-Audi、BMW、M-Benz、Opel與41輛車。在1991年賽季後期,Opel就已經開始研發Class-1規則的Calibra V6賽車,同時也表示如果在1992年DTM不接受Class-1的提案時,就將於1991年賽季結束後停止參加DTM賽事,結果Opel的如意算盤並沒有成真,DTM在1992年仍是採用與91年同樣的賽例,所以Opel就退出的DTM。Audi則延續了1990年的優勢,順利再次衛冕冠軍成功,只是這此的功臣不是Hans Joachim Stuck,而是從AMG轉過來的Frank Biela。Frank Biela以Audi V8引擎與Quattro的絕對優勢擊敗昔日隊友Klaus Ludwig,同時也開始他與Audi的長期合作,Frank Biela還在2000年駕駛Audi R8R獲得Le Mans 24小時耐久賽冠軍。

DTM式微1992年的DTM則是充滿丑聞與失望,首先是兩屆冠軍Audi私自將曲軸的角度由原本的180度更改為90度,如此一來V8引擎將能夠有更高的轉速與更快速的反應,也會製造出獨特的聲響,BMW相當熟悉這一點,所以就在第1站Zolder後,正式向ONS提出抗議,起初ONS解釋為合法,但是在BMW不斷的施壓下,終於將這個曲軸設計判定為違反DTM賽則。Audi在此後隨即淡出DTM賽事,在1992年僅有Frank Biela在Nurburgring贏得一回合賽事而已,所以基本上而言,1992年只剩下Mercedes-Benz與BMW還留在DTM中,而明顯的發展到最後的BMW M3 Evolution 2在實力上已經落後190E 2.5-16 Evolution 2一大截,所以Klaus Ludwig順利的在1992年為AMG-Mercedes拿下第1座DTM總冠軍杯,同時AMG女車手Ellen Lohr也在Hockenheim單站中拿下冠軍,而成為DTM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位女性冠軍車手。由於BMW Motorsports深深了解E30 M3的實力,所以也於1992年底向BMW建議Class-1計畫,可是未能得到母公司支持,所以BMW就在眾人嘆息中於1992年賽季後退出DTM。

Class-1登台

在Opel、Audi、與BMW相繼退出DTM之後,唯一留在DTM的只剩下Mercedes-Benz,原本以為1993年的賽季已經沒搞頭了,就在這個時候Alfa Romeo的出現給了DTM一個延續的機會。1993年也是新的Class-1賽則施行的第一年,原本以為除了Mercedes-Benz之外會冷冷清清,可是由先前因直升機失事意外斷手退出F1的Alessandro Nannini領軍大舉入侵德國,所以1993年的DTM成了名副其實的義大利對決德意志的一年。Alessandro Nannini挾著155 V6的4輪傳動系統給了M-Benz 190 E極大的威脅,AMG可以說是潰不成軍,所以原本還在觀望Class-1規則的AMG現在才開始努力的利用W201的C-Class進行Class-1廠車的開發。就在M-Benz與Alfa Romeo戰得焦頭爛額之際,早在1991年就開始Class-1 Calibra V6計畫的Opel也選擇在1993賽季最後一場Hockenheim重回DTM。93年賽季的DTM順利由Alfa Romeo與Nicola Larini拿下冠軍,Mercedes-Benz軍團則以Roland Asch與Bernd Schneider堅犟的戰力與以Class-1規則修改的190E EVO 2完成了2、3名的成績。就在DTM轉型為Class-1規則時,同時也衍生了馬力小了將近150匹的Class-2賽例來補充其餘部份,所以嚴格說起來,1993年對DTM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轉型期。

1994年的DTM則是如同重新洗牌後一樣,在新的Class-1規則下,有Alfa Romeo、Mercedes-Benz、與Opel一同參賽。由於AMG開發的Class-1 C-class廠車相當優秀,所以明顯的155 V6 Ti已經沒有去年那般壓倒性的優勢。對於這3大廠隊來說,1994年的Class-1似乎是一個充滿契機的一年,但是相對於許多個人車隊而言,Class-1就如同當初DTM草創時期所要脫離的Group C.一樣昂貴,所以1994年對不少個人車隊來說,就是DTM的最後一年,甚至有不少車隊在賽季結束之後,還破產留下一大筆爛帳,例如WS DHL BMW就是最出名的案例。不過更重要的是在1994年賽季結束後,為AMG拿下冠軍的3屆DTM冠軍Klaus Ludwig決定在1995年加入Opel,與Keke Rosberg成為隊友。

ITC時代

實行Class-1規則後的DTM賽事於1995年在FIA的咦饗攏��礁鼡Q名稱為International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ITC,參加的車隊依然是以廠隊形式存在的AMG Mercedes-Benz、Alfa Romeo、與Opel為主,由於參賽的花費與賽車科技、製作成本相當昂貴的情況之下,各車廠參與的意願逐漸降低,因為Motorsports的基礎動機在於實踐車廠科技,但是ITC廠車上的技術在當時已經超越量產車相當多,直逼Formula One賽車的底盤與引擎技術,所以對於車廠的實質回饋並不大,再加上高昂的花費,使得這項房車賽的原意盪然無存,所以在改制為ITC後,只存在了2年,1996年底之後,由DTM衍生的ITC正式結束,而DTM房車賽也從此劃下句點。1995年的冠軍由AMG的Bernd Schnider拿下,1996年則是Manuel Reuter以Opel Calibra V6 4x4拿到最後的冠軍。ITC結束之後,FIA在房車方面的競賽等級有向下發展的趨勢,而等級更高的FIA-GT賽事卻也諷刺的在ITC結束之後產生,整體而言,在FIA-GT與當時的Class-2中間存在著不少的落差。而與Class-1 2.5升的等級前後期誕生的Class-2 2.0升等級隨後也因為相同的原因而從房車主流中敗下陣來,取而代之的是1990年代末期的Super Proction或是N Plus等級房車賽,由於限制相當多,所以相對的在速度上與可看性也不高,當然花費低是其最大優勢,但是對Motorsports長遠來說,始終不是一件樂於見到的事,但是在Super Proction與FIA-GT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所以DTM在此時就有重生的契機。

DTM 2000重回舞台

德國房車大師賽(DTM)在梅賽德斯-賓士的鼎立支持下再獲重生,而在DTM重回賽場的這4年時間里,重返賽道的CLK AMG DTM賽車也隨之創造了另人難以置信的輝煌戰績,其中3次問鼎車手冠軍,更神奇般的4次蟬聯年度車隊冠軍。

重新開始與規劃的DTM賽事稱為DTM 2000,慨略規則是使用自然進氣4.0升的V8引擎,出力限制在450匹左右,統一使用Bosch的ECU,參賽車輛的輪距、軸距、前後懸、車高等等都有嚴格的標准,為的就是求Aero Dynamics上的公平。初期參賽的為Mercedes-Benz CLK及Opel Coupe,Abt車隊則以Audi TT破格加入DTM 2000賽事,所以為2家競爭,1家插花的局勢,2000年度為10個單站、每站兩個Heat的傳統DTM競技方式。DTM 2000在重回賽壇後,相當受到好評,但受限於初期車型過少的原因,未能造成當年的轟動情勢,而年度總冠軍則由AMG車隊轉型的HWA-AMG車隊老將Bernd Schnider拿下。相信對於所有熱愛DTM/德國房車賽的賽車迷來說,一定希望在2001年賽季開始前,能夠有新的車廠與車型加入DTM 2000,目前最有希望的很可能是BMW M3與Volvo Coupe,相信假以時日、等待一切成熟之後,DTM將相當有希望能夠再次成為房車賽的最高學府。

Ⅵ 2019年豪華車市:寶馬在華奪冠,賓士全球衛冕

「2019年,我們攜手經銷商夥伴實現業務的強勁增長,共在中國市場交付723,680輛BMW和MINI汽車,實現13.1%的銷量增幅,成為中國銷量第一的高檔汽車製造商。」

2020年1月10日,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先生興高采烈地公布了這一消息。高樂表示,該成績創下了公司自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的最好銷售記錄。

據了解,為了扳回劣勢,奧迪即將有一系列新的動作。2020年,奧迪將在全球范圍內推出全新的品牌宣傳活動,包括在中國推出全新奧迪品牌形象。在電動出行領域,奧迪即將迎來e-tron車型。到2021年,奧迪將在中國市場推出9款新能源車型,其中一半為純電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澳洲V8房車賽

有啊!福勒現身V8國際超級房車賽 福勒認真聽從講解北京時間7月10日晚(澳大利亞當地時間7月10日),在澳大利亞V8國際超級房車賽第6輪的一場練習賽中,前利物浦球星羅比-福勒坐在斯通兄弟車隊車手阿萊克斯-戴維森的賽車里過了一把賽車癮。在2009年2月4日,福勒加盟了澳超的北昆蘭士暴風隊,合同為期2年。資料來源:http://sports.sina.com.cn/g/p/2009-07-10/20584476015.shtml 澳大利亞V8超級房車賽 V8簡史
V8國際超級房車賽創建於1961年,由兩大知名製造商通用(霍頓)和福特(法肯)組成。曾經跨越澳洲汽車運動一個時代的超級明星彼得·布魯克和迪克·詹森;仍然在賽道上奮戰的克雷格·朗茲和格倫·西頓也是澳洲體育界盛大賽事的精英。沒有其他主流運動如此兩極分化,紅色(通用)和藍色(福特)。這是澳洲體育文化絕無僅有的。
V8國際超級賽車賽產生之前,澳洲的汽車運動發展一直踟躇不前。等待巴瑟斯特的冠軍經常只是一片噓聲,觀眾人群停止增長,冠軍車輛也是澳洲的有車族買不起的。
澳大利亞汽車運動的標志性人物彼得·布魯克曾經為了尋找最有競爭力的車子,從霍頓換成寶馬,又換成福特;他的對手迪克·詹森駕駛福特·Sierra,馬克·斯凱福駕駛尼桑。但實際上除了一小群狂熱認識,沒有人關心這些。
但是革命開始了,在公眾的強烈需求下,迫使福特在它的法肯系列中引入V8引擎,這刺激澳大利亞的房車形成一系列新的標准。
由於贊助商這一頂級賽車隊伍發展至關重要的途徑的介入,形成新的、吸引觀眾注意力的規則就變得尤為重要。在澳洲長大的人不是福特的車迷就是霍頓的車迷。今天,隨著V8賽車不斷成長為和足球一樣吸引國人眼球的比賽 ,V8也深深吸引著青年一代。
在90年代早期,體育市場迅速變化,澳大利亞頂級的賽車種類也有必要鞏固其自身的地位。世界上最好的方程式就是全球A組,加上美國的NASCAR,再加上日本和歐洲2升的規則。
博採眾長之後,澳大利亞的房車發展成為V8國際超級房車賽。按規則只能使用通用(霍頓 Commodore)和福特(法肯)的車輛;這種車尾翼很大,前方裝有分流助動板。
V8賽車是澳洲產車輛,裝有強大、高速的澳洲產5升6變速引擎。
1997年澳大利亞V8超級房車賽公司(AVESCO)成立並管理V8國際超級房車賽。AVESCO是由旅行集團(TEGA),和體育娛樂有限公司(SEL)組成的合資公司。TEGA提供V8車隊、車輛和車手,SEL負責市場協議。自從TEGA和SEL1997年簽訂了諒解備忘錄,V8國際超級房車就開始在眾多澳洲的汽車運動中一枝獨秀,不斷走向頂峰。
2004年有200多萬人次觀看V8國際超級房車賽,比1993年賽車傳奇人物格倫·西頓被授予新時代第一個冠軍時估計的全年的觀眾20萬人的數字大幅提高。
V8國際超級房車賽從擁有9站比賽,在國內緩慢前行、住在帳篷里的比賽,發展成走遍澳洲各州和紐西蘭的13站比賽。在2005年,系列賽進入中國,從而進一步拓展V8國際超級房車賽在國際市場的吸引力。
許多車隊現在運輸設備上花費都多於從前,每個舉行賽事的周末,都有將近1500人為V8賽車工作。贊助商也投入大量財力到這種運動中。
由於只有32輛車可以在V8主賽中角逐,為了滿足更多車隊、車手想參與到賽事中來的強烈要求,「V8發展系列賽」應運而生。V8發展系列賽現在接納澳洲鍾愛賽車、充滿希望的年輕車手,給他們提供在主賽車隊前展示自己的機會。截至目前,每個「系列賽」冠軍都在主賽中得到了一席之地。
V8因順應時代潮流,而發展十分迅速。V8很簡單,然而技術卻很復雜。一方面由於霍頓和福特的激烈角逐,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澳洲體育界超級明星的出現。不久,中國的體育明星也將加入。
成功故事-AVESCO
V8在澳洲的成長是一個難以置信的成功故事。AVESCO(澳大利亞V8超級房車賽公司)是該運動的幕後運作公司,負責在國內外管理、營銷和推廣V8項目。AVESCO建立了強大的財政結構,為V8發展建立了牢固的平台。
AVESCO是由旅行車集團(TEGA),和體育娛樂有限公司(SEL)組成的合資公司。TEGA提供V8車隊、車輛和車手,SEL負責市場協議。自從TEGA和SEL1997年簽訂了諒解備忘錄,V8國際超級房車就開始在眾多澳洲的汽車運動種一枝獨秀,不斷走向頂峰。
TEGA和SEL是在AVESCO旗下形成了綜合的工作關系,為V8車隊、贊助商、觀眾帶來利益。V8國際超級房車賽現在是澳洲主流賽事的代表。今年它首次進入中國,在上海新的賽道舉行一站比賽,這是AVESCO發展的革命性一步。
AVESCO集中精力創造、發展專業的推廣和廣告項目來拓展其車迷基礎。澳洲的電視觀眾、媒體報道、觀眾、贊助商和網站點擊量的猛增都歸功於AVESCO的聲望。
AVESCO每年通過不斷改進的推廣措施和每站比賽的直播,促使收視率持續增長。他們在增加V8的車迷基礎的同時,也注重增強賽車的「社團吸引」和在全球的吸引力。目前,它在澳洲電視觀眾中比F1更受歡迎,同時也在國際領域進行播放。
AVESCO主席,托尼·柯克瑞恩相信管理V8賽事是一項極具挑戰但讓人非常有成就感的體驗。「我非常清楚V8賽車支持者們的熱情和對汽車運動相關事物的興趣,」他說。「AVESCO在該運動的發展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我們明白自己是在履行澳洲公眾的使命。」
安全
賽道安全:在任何情況下,只要有賽車在賽道上,任何與工作無關的人員都不能進入賽道。
車手駕駛時間:在長距離比賽的情況下,每輛賽車最多可以有兩位車手駕駛,一位
車手最多可以駕駛3.5小時。
雨燈:在雨天,每輛賽車必須打開雨燈。如果雨燈有損壞,必須在維修後才能重新參加比賽。
排位
32輛賽車的排位分為兩部分:前50%車手排位和後50%車手排位。前後50%劃分參照車手練習賽的成績。前十位排位:綜合前50%和後50%車手排位成績,排在前十位車手進行前十
名的排位賽,成績將決定第一場正式比賽出發順序。前十名排位賽順序將按倒序進行,從第十名到第一名。車手將先進行一圈暖胎圈,當賽場上出示綠旗時,車手開始做計時圈。車手完成計時圈後,賽場上出示格子旗,車手必須減速,返回維修通道。車手必須駕駛自己的賽車參加排位賽,並使用同一輛賽車參加正式比賽。
維修站通道:在排位賽期間,賽車進入維修站通道後必須停在車壩上,車頭朝前呈45度停放。不可以進入車庫或圍場區域,直到所有賽車排位賽結束並完成賽車檢查工作。
發車
短距離比賽發車:第一次比賽按排位賽成績發車;第二次比賽按第一次比賽成績發車;第三次比賽按第二次比賽成績發車。
長距離比賽發車:根據排位賽的成績發車。
計時
在比賽正式開始後,計時系統自動運行。
重新發車
停止比賽:在賽道被破壞、由於事故造成堵塞和天氣狀況不適合比賽的情況下,賽事總監有權利出示紅旗終止比賽。所有賽車必須馬上降速,並返回車隊維修站等待。
重新發車:在賽道情況或天氣好轉的情況下,賽事總監可以宣布重新發車。發車排位按照比賽停止時的順序。
不能重新發車:在比賽已經完成75%路程的情況下,不能重新發車 。成績按照比賽停止時的成績計算。
安全車
安全車使用:在比賽中發生事故或賽道上有雜物等情況下,賽事總監有權利出動安全車。安全車出動後,帶領所有賽車以低速通過賽道,車頂閃爍黃燈。在接到賽事總監的返回指令後,車頂黃燈熄滅並讓出賽車線路,返回維修站。在安全車返回後,賽道全程綠旗。賽車在通過發車線後,比賽重新開始。
安全車帶領:在安全車帶領賽車的情況下,所行駛的圈數將被計入比賽圈數。所有賽車不
能超車或碰擦。
進站規則
進站:賽車在比賽過程中需要更換輪胎、加油、維修等可以進入維修站。
進站限速:賽車在進入維修站區域後必須把車速降到40公里/小時。
加油:在賽車進站加油時,車隊必須配備2個4.5公斤的乾冰滅火器。
工作人員:只允許有6位工作人員參與賽車的換胎和加油工作。
結束和結果
沖線:第一輛沖過終點線的賽車將成為比賽冠軍。終點線揮動黑白格子旗。
完成比賽:必須以賽車的動力完成比賽,必須完成超過75%的賽程。如果賽車的圈速超過
冠軍賽車圈速的2倍,那成績將視為無效。
宣布比賽結果:在比賽結束後30分鍾內,賽事總監會宣布比賽成績。成績宣布後,將不會做更改。
檢查
檢查站:在比賽結束後,所有賽車都必須進入檢查站接受檢查,包括賽車稱重、各個賽車部件的檢查。賽車進入檢查站後,所有車隊的工作人員都不能進入檢查站,只允許車手和相關賽事組織管理人員進入。賽車進入檢查站必須超過30分鍾,在經過工作人員檢查並發放證明後才能返回車隊車庫。沒有得到證明的賽車,將被取消比賽成績。
1.不能有故意的身體接觸行為,包括對他人的任何性質的攻擊行為除了自我防衛。
2. 被發現攜帶酒精、毒品或影響比賽進行的任何物品,都將被驅逐
出比賽場地。
3. 任何人不能有行賄或受賄行為。
4. 不能有危險、魯莽、粗心的駕駛行為。
5. 比賽中不能有故意頂撞其他賽車的行為。
6. 不能因為個人疏忽或故意行為,造成、導致人員的受傷或財產的損壞。
7. 不能在調查表和聽證會上提供錯誤或有誤導性的證據和信息。
8. 不能以欺騙性、誤導性的口頭或書面形式的信息,欺騙、誤導公眾。
9. 不能誹謗或歧視別人的性別、人種、宗教或性傾向。
10. 每個車手都必須遵守駕駛法規。
11. 每個車手都不能有目的性質地造成、導致他人的受傷或財物的損壞。
12. 每個車手都必須服從賽事總監的安排。
13. 賽車必須停在發車線內,前輪不能壓線,任何賽車都不能有搶跑現象。
14. 每個車手在比賽中都必須遵守、注意旗語。
15. 任何不遵守裁決規則的個人或集體都將受到處罰,最高罰金¥20000,並且最多可以扣除85分的積分。
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凡駕駛機動車輛是要到駕駛員培訓基地接受培訓,獲得一張駕照。V8也需要駕照,這是一張由國際汽聯頒發的駕照。
這張駕照,是根據國家汽車運動機構推薦和所呈報的車手成績以及符合國際汽聯規則所附的各項條件,才能得到V8駕照。通常一位車手要花數年時間從小型賽車、普通賽車逐步晉級到V8。但事實上僅有一小部分車手能獲得這張駕照。
V8賽車是一種大型房車,由澳大利亞製造,5公升右手駕駛、四門、V型8缸引擎。牽引控制是被禁止的,發動機和變速箱是自由選擇的,發動機壓縮比例不能超過10:1,加速旋轉限速7500RPM,6檔變速箱的特定比例1.00:1,最多6點阻力制動片,操舵系統可自由選擇,動力操舵是允許的,4輪操舵是禁止的。賽車的最輕重量為1355公斤,包括車手和服裝重量。比賽中只允許更換一台發動機,如果更換第二台發動機,車手將從發車線後起跑。賽車必須配備前後兩個拖鉤。使用的燃油是殼牌98辛烷高級無鉛汽油,FT3燃油箱必須適用120公升的容
量。
車手座椅:必須符合FIA的標准
安全隔離:車手座椅安裝安全隔離設施。設施必須符合FIA的標准
窗網:賽車必須配備符合FIA標準的窗網,一般都裝在車手一邊。窗網必須覆蓋70%的區域,按鈕要作成易分辨的顏色。窗網至少能夠抵抗50公斤的側面重量。
滅火系統:必須配備符合FIA標准滅火系統。至少有4公升的容量,安置在賽車內的左手邊或者在乘客座椅的下面。
車體:車體和外殼都必須使用統一的設計和製造。賽車的空氣動力輔助設施和外部組成
部分都使用相同的碳纖維結構。允許修飾前後保險杠,側翼等。
車燈:車燈玻璃罩覆蓋透明的膠膜,以防止車燈破裂後遺留在賽道上。賽車頂部的車燈要用頂燈蓋保護,以保證不影響賽車的空氣動力。
賽車輪胎必須使用鄧祿普,必須配備12隻輪胎:4隻濕胎,8隻干胎。
輪胎:最小寬度305mm,最輕重量9公斤。
比賽輪胎分配:
2004年V8國際超級房車賽輪胎分配表
比賽名稱 干胎 濕胎
F1/GP 8隻 8隻
阿德萊德大獎賽 16隻 未定
克里科大獎賽 10隻 10隻
紐西蘭大獎賽 12隻 12隻
神秘谷大獎賽 10隻 10這
巴巴加羅大獎賽 12隻 12隻
昆士蘭大獎賽 10隻 10隻
雲頓大獎賽 10隻 10隻
奧蘭大獎賽 10隻 10隻
桑頓大獎賽 16隻 未定
巴瑟斯特大獎賽 24隻 未定
黃金海岸大獎賽 10隻 10隻
塔斯瑪尼亞大獎賽 12隻 12隻
悉尼大獎賽 12隻 12隻
V8頭盔與服裝
頭盔:所有車手在比賽時都必須佩帶頭盔。
必須是以下三種中的一種:Snell Foundation SA2000
SFI Spec 31.1A,31.2A
BS 6658-85 Type A/FR
車手服裝要求:所有車手在比賽時都必須穿著賽車服、長襯衣、長頭巾、襪子和鞋子。賽車服裝必須符合FIA的標准—FIA1986或FIA8856-2000.
車上標記
車號:所有參加比賽的賽車都必須在乘客座位前面的擋風玻璃上角粘貼車號。
車身圖畫:AVESCO的執行經理將提供車身相關的圖畫。
車手號碼:每輛參加比賽的賽車都必須粘貼車手號碼。每個車手都有自己的號碼。號碼必須是白底黑字。
藍旗:(波浪型揮動)另一輛車正准備超車
(靜止不動)另一輛車在後面緊跟
黑旗鑲有桔色圓盤棋:列出車號,指示車手賽車有問題,可能危及車手或其他賽車,必須進站。
黑旗:列出車號,指示車手停止比賽。
紅旗:結束比賽,車手必須返回維修站。如各個旗點都揮動紅旗,表示關閉賽道。
黃紅條紋旗:在揮旗區域賽道有碎片或油漬。
黃旗:(雙旗波浪型揮動)前方極度危險
(單旗波浪型揮動)前方危險
(單旗靜止不動)注意,前方有危險
黑白三角旗:列出車號,指出車手有違反運動精神的行為。
白旗:前方有慢車。
綠旗:賽道已清。
黑白格子旗:勝利的標志,比賽結束。

Ⅷ V8國際超級房車賽的發展歷史

2004年共有18個車隊的32位車手參加角逐,2005年發展到20支車隊,比賽一般選擇F1賽道進行場地賽,也適合進行街道賽。比賽用車來自於通用霍頓(Holden)以及福特法肯(Falcon)兩大汽車製造商,2004年V8國際超級房車賽已擁有遍及澳洲各州和紐西蘭的13站比賽,成為與F1、NASCAR,INDY並列的國際4大汽車賽事,在2005年V8賽進入中國,從而進一步拓展V8國際超級房車賽在國際市場的吸引力。
從 1960 年到 1972 年,澳洲房車錦標賽允許各車隊使用汽車廠商的量產車型經過改裝後進行比賽。 1973 年到 1984 年,參賽車基本就是按照國際 C 組賽車的標准進行改裝。 1985 至 1992 年,則採用國際 A 組賽車標准。在這 32 年的時間里,曾奪冠的車型包括福特野馬、福特獵鷹( Falcon )、福特 Sierra RS500 、捷豹 MK11 、雪佛蘭 Camaro 、霍頓 Monaro 350GTS 、霍頓 Torana A9X 、霍頓海軍准將( Commodore )、馬自達 RX7 、寶馬 635Csi 、寶馬 M3 、富豪 240T 和日產 Skyline GT-R 。
這種百家爭鳴的賽車局面並不能滿足澳洲車迷的胃口,因為他們最希望看到的其實是當地兩大汽車巨頭霍頓和福特的相爭,而這兩家廠商在市場上和賽場上的較力已經伴隨著澳洲汽車工業發展史有半個世紀之久,成為澳洲本地最為獨特的社會文化之一。在這種力量的驅使下,澳洲房車錦標賽在 1993 年進化成為澳洲霍頓和福特兩者競爭的最大舞台——所有車隊只允許使用霍頓「海軍准將」( Commodore )和福特「獵鷹」( Falcon )轎車作為參賽原型車。了解澳洲的人都知道,這兩款車是澳洲中級房車市場上數一數二的象徵性品牌,是彼此的代表作,例如霍頓的海軍准將已經連續 8 年成為全澳洲中級房車銷量冠軍。賽事規定賽車採用 5 升 V8 引擎,最高轉速被限制在 7500 轉 / 每分鍾,大部分賽車的最大馬力都達到 620 匹左右,峰值扭矩達到 620Nm 左右, V8 超級房車賽的名字由此而來。賽車的懸掛包括彈簧和避震在內都不作限制,由車隊自行決定。賽會對輪胎和車身的空氣動力部件(例如車身前後裙腳和定風翼)都做了規定,以保證每輛賽車在這方面性能上的接近。
由於V8賽車的時速最高可達300公里,幾乎接近 F1 一級方程式的水平,而且比賽允許合理的碰撞和壓制,比賽場面往往比F1更火爆刺激,極具觀賞性。在 2003 年的達爾文一站中甚至出現了前24輛賽車差距只有1秒,而前18輛車差距只有0.7秒的現象。 新的 V8 超級房車賽一出場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僅僅在澳洲阿德雷德市和首都堪培拉舉行的分站賽就吸引了超過 15 萬觀眾前來觀賞。由 V8 超級房車賽衍生出來的柯尼卡·美能達房車系列賽現在也成為澳洲當地年輕車手和車隊鍛煉的好地方,每年都會有不少車手通過柯尼卡·美能達房車系列賽成功登陸V8超級房車賽。
現已被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FIA)定為國際4大汽車運動賽事之一的V8賽由V8賽事組織AVESCO在澳大利亞和國際兩方面管理和運作,2004年有200多萬人次觀看V8國際超級房車賽,比1993年賽車傳奇人物格倫·西頓被授予新時代第一個冠軍時估計的全年的觀眾20萬人的數字大幅提高。
該賽事一般舉行三天,包括一天的排位賽和兩天的正式賽,兩天正式賽積分最多者為冠軍。比賽一般選擇F1賽道進行場地賽,也適合進行街道賽。賽事其間,主辦方組織豐富多彩的娛樂休閑節目,使賽事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賽車嘉年華。
關鍵詞:澳大利亞板球橄欖球排位賽F1NASCARINDY

Ⅸ 房車賽的比賽和規則還有車子的配置

V8(V8 SuperCar)國際超級房車賽是世界頂級房車大賽,與F1、NASCAR, INDY並稱為國際4大汽車賽事。它創建於1961年,至今已有44年歷史。它是生命力與創造力的展現,是汽車工業文明與汽車時尚文化的結晶。V8賽事經國際汽聯FIA授權批准,由澳大利亞V8賽事組織(AVESCO)在澳大利亞國內和國際兩方面管理和運作,並成功地推動其發展。

V8國際超級房車賽賽事在每年的3月到12月舉行13輪比賽,每個分站賽一般為三天(少數分站也有四天的),包括周五的練習排位賽,周六的前十名爭奪賽、第一場決賽,周日的第二、第三場決賽。兩天的決賽積分多者為冠軍。比賽一般選擇F1賽道進行場地賽,也適合進行街道賽。賽事其間,主辦方組織豐富多彩的娛樂休閑節目,使賽事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賽車嘉年華會。

V8國際超級房車大獎賽的所有賽車來自在二大巨頭汽車製造商:通用霍頓(Holden)以及福特法肯(Falcon),賽車是經過特殊研發和改裝的5升、呈V字型排列的8缸發動機,可爆發出600馬力的賽車,最高時速達到307公里,這就是V8賽車的由來,這種車尾翼很大,前方裝有分流助動板。當19個車隊的32位車手在賽道中激烈角逐時,如同通用和福特這世界兩大製造商的市場競爭在賽場中延續。目前,日本豐田公司的車隊等也在積極洽談加入該項賽事,不久的將來,V8國際超級房車賽上,也將上演三國演義。

V8已經吸引世界上眾多房車愛好者的目光,來自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巴西、馬來西亞等各國車手都投入了這項偉大的運動,造就了一批優秀的賽車手。V8國際超級房車賽因其瘋狂、極速,賽事規則獨特等特點,在全世界受到越來越多車迷們的喜愛和關注。據了解,V8的各分站賽以周日比賽計平均觀眾人數為8萬,個別分站賽觀眾人數超過12萬。在2004年的賽季里,世界各地有200多萬人到現場觀看了比賽,並向全世界70個國家的6億家庭進行進行了電視轉播。觀眾們感興趣的除了賽車、車手、精彩豐富的休閑娛樂節目之外,更吸引他們的是賽事本身。下面,簡單介紹一下V8賽事的特點。

1.競爭空前激烈

由於嚴格的改裝規則限制,各個車隊的V8賽車都處在同一個技術水平上,如規則規定賽車必須使用5升V8引擎,後輪驅動車,統一使用鄧祿普輪胎,使車隊的賽車在速度方面不相上下。這時候勝負更多地取決於車手的技術、戰術制定以及團隊的配合。由於賽事規則允許合理的擠擦、頂撞和壓制,賽車經常出現翻車、連續翻滾等驚險的場面,一場比賽下來甚至動用無數次安全車、清掃車和拖車,賽道上熱鬧非凡,賽事充滿刺激。2004年達爾文賽道上出現了火爆的競爭場面,前24輛賽車差距只有1秒,而前18輛車差距只有0.7秒。所以在國外,V8賽車也被稱為「瘋狂賽車」。

2.親切可及的車型

V8超級賽車的外觀特徵與我們平時使用的轎車相同,這是與方程式賽車在外形上的最大的區別,讓車迷感到親切可及。通用的HOLDEN車型和福特的FOLCON車型都是在南半球銷量名列前茅的量產車型。因此,V8賽事是與汽車工業是緊密聯系的一個賽事,與普通的車迷親切溝通的一個賽事。

3.風情萬種的文化

源自澳洲的V8國際房車賽,每年13站賽事可以讓觀眾通過親臨現場或電視屏幕,領略到澳大利亞的海灘、陽光和叢林,紐西蘭的雪山、海港和草原,以及中國上海大都市的動感魅力。並且除了V8正式比賽外,還有多項世界頂級墊賽,和精彩紛呈的表演項目,包括特技車,特技摩托車表演,明星巡遊等活動,V8陽光女孩評比、亮相等活動。在賽場周圍,更有諸多餐飲、娛樂設施,讓孩子們有嘉年華活動可以參與,在南半球人們認為V8是家庭周末聚會的好去處,因此也被人們稱為「人民的賽車」。

作為房車級別中的頂級賽事,每年F1開賽站--澳大利亞墨爾本站都邀請V8超級房車賽作為主要墊賽,以吸引眾多房車愛好者的目光,這已經成為世界賽車界的一個傳統。從2002年起V8邀請印地300(Indy 300)加盟,參與V8國際超級房車賽的黃金海岸賽事,從而受到全世界更為廣泛的關注。

在過去的44年裡,V8超級房車賽已經成為澳大利亞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且創造了很多令人難以忘懷的時刻與傳奇。44年來,V8超級房車賽的每一個賽道均演繹了無數次驚險的撞車、翻滾畫面,但由於V8賽車的安全性能較好,從未出過死亡事故。歷史最悠久的巴瑟斯特1000賽道,也是V8分站賽中最長的、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個賽道,位於澳洲新南威爾士巴瑟斯特市郊區,1938年建成時是作為摩托車賽場使用的,1963年V8房車賽在此開賽一直使用至今。V8的這條賽道其歷史的悠久可與F1英國的銀石賽道相媲美,總能吸引大量的觀眾到場欣賞比賽。在這里,V8最著名車手DICK JONHSON曾經駕駛賽車在賽道上飛馳的時候,被一塊滑落的山石擊中,賽車駛出賽道,連續無數次翻滾,身受重傷,所有的觀眾都驚呼和擔憂DICK的生命安全,但是DICK經過修養之後,仍然勇奪該年度總冠軍。2003年賽季,另一名著名的V8車手GREG MURPHY 在巴瑟斯特1000賽道上創造下了V8房車賽單圈比賽最好的成績,6.213公里僅花了2分06秒,DICK JONHSON和GREG MURPHY的故事為V8的歷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街道賽是又一個讓人驚嘆的場景,如黃金海岸印地300賽道,坐落在澳洲最美麗的旅遊風景區黃金海岸沖浪天堂的北部,比賽期間,世界各地車迷紛紛趕來感受風馳電掣的賽車和碧海藍天相呼應的美景,通過電視轉播,觀眾們看到的是呼嘯而過的賽車、如畫的風景,如潮的觀眾歡呼雀躍,真是美不勝收啊。

V8國際超級房車大獎賽, 2002年進入紐西蘭,2005年走出大洋洲設立中國上海站,計劃2006年進軍中東,現正與中東有關國家商談設立新賽站。2005年的賽事將在澳大利亞舉行11輪,在紐西蘭的普克侯賽道(PUKEHOHE)舉行第二輪比賽,在中國上海國際賽車場(SIC)舉行第五輪比賽。從2005年至2009年,V8將連續5年在上海舉辦,成為自F1之後,又一項長期落戶中國上海的世界頂級汽車賽事。今年6月10日-12日在上海國際賽車場,V8國際超級房車賽將裹著南太平洋的季風,呼嘯而來,因極速而產生的巨大的轟鳴聲將帶給中國的廣大車迷一個全新的感受。讓我們期待V8的英雄們在世界上最先進、最優秀的上海國際賽車場內展開最最激烈的競逐,駕駛著他們的戰車如何超越極限,如何戰勝被車迷們稱為「魔鬼彎」的難度最大的彎道,2004年舒馬赫在穿越此彎道時,賽車滑出賽道,影響了舒馬赫上海站的成績。V8 2004年度總冠軍安布魯斯對上海站充滿了期待,他評價上海國際賽車場是個非常漂亮現代的賽場,賽道比澳大利亞的V8賽道寬,更適合超車,對所有V8車手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賽道,更具挑戰性。

2001年賽季為V8超級房車賽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能與一些大公司進行合作,引進了Pitstop,這在賽車界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隨著Pitstop的引進,V8超級房車賽的前景也更加廣闊了。

----------------------------------------------------

DTM德國房車大師賽
過去DTM(德文Deutsche Tourenwagen Meisterschaft 的縮寫 )一直是全世界最成功、最受歡迎的房車賽事,無論是比賽競爭的激烈程度,或是參賽車輛的性能表現與科技水平,乃至參加比賽的開銷,都稱得上是房車賽的最高境界。在國際賽車分級中 DTM 屬於 Class-I 的比賽,也是全世界唯一的 Class-I 比賽,所允許採用的技術與改裝幅度都是最大的,全盛時期的DTM賽車就被戲稱為『裝上房車外殼的 F-1 』,其實力可見一般;相對於當時英國的 BTCC、日本的 JTCC 及歐洲各國家各有的瑞典 STCC 、義大利 ITCC 房車賽,那都屬於比 DTM 較低一級的 Class-II 的比賽。DTM房車賽的最高境界概說

過去DTM(德文Deutsche Tourenwagen Meisterschaft 的縮寫 )一直是全世界最成功、最受歡迎的房車賽事,無論是比賽競爭的激烈程度,或是參賽車輛的性能表現與科技水平,乃至參加比賽的開銷,都稱得上是房車賽的最高境界。在國際賽車分級中 DTM 屬於 Class-I 的比賽,也是全世界唯一的 Class-I 比賽,所允許採用的技術與改裝幅度都是最大的,全盛時期的DTM賽車就被戲稱為『裝上房車外殼的 F-1 』,其實力可見一般;相對於當時英國的 BTCC、日本的 JTCC 及歐洲各國家各有的瑞典 STCC 、義大利 ITCC 房車賽,那都屬於比 DTM 較低一級的 Class-II 的比賽。
盡管 DTM 這一系列賽事所能凝聚的人氣鼎盛,無奈在參賽花費不斷升高的情況下,還是讓各大車廠玩不下去了,終於在1996 年(當年這一系列賽事已由DTM德國房車賽擴大為ITC國際房車賽)畫上休止符,令全球的房車賽迷感到惋惜不已。
在Mercedes-Benz賽車部門的催生下,DTM 德國房車賽在跨入新世紀的2000年獲得了重生,它雖有著和以前一樣的名稱,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全新內容。主辦單位為了避免新生的DTM步上昔日的夢魘,對於參賽車輛引擎及底盤的發展訂下了明確而嚴格的限制,參賽車都是以量產車為基礎所開發的車型,並禁止各種高科技電子輔助系統的使用,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參賽花費的無限製成長,同時可以有效地縮短各車廠車隊間的實力差距,讓比賽的公平性與競爭性提高,勝利不再會被擁有最多研發費用的車廠所壟斷。
目前共有三款車投入這一最高等級的房車賽事,其中自然少不了繼承Mercedes-Benz "Silver Arrow" 光榮賽車傳統的CLK,另外兩款參賽車型分別是Opel Astra Coupe 和Audi TT。2000 年 Mercedes-Benz 派出 8 部 CLK DTM 參賽,拿下年度車隊與車手的雙料冠軍,當家車手 Bernd Schneider 更是提前封王拿下年度車手冠軍。2001 年 Mercedes-Benz 共有五支車隊10 部 CLK DTM 參賽,再度拿下車隊與車手的雙料冠軍,車手 Bernd Schneide r 順利蟬連年度車手冠軍。
盡管 DTM 這一系列賽事所能凝聚的人氣鼎盛,無奈在參賽花費不斷升高的情況下,還是讓各大車廠玩不下去了,終於在1996 年(當年這一系列賽事已由DTM德國房車賽擴大為ITC國際房車賽)畫上休止符,令全球的房車賽迷感到惋惜不已。
在Mercedes-Benz賽車部門的催生下,DTM 德國房車賽在跨入新世紀的2000年獲得了重生,它雖有著和以前一樣的名稱,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全新內容。主辦單位為了避免新生的DTM步上昔日的夢魘,對於參賽車輛引擎及底盤的發展訂下了明確而嚴格的限制,參賽車都是以量產車為基礎所開發的車型,並禁止各種高科技電子輔助系統的使用,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參賽花費的無限製成長,同時可以有效地縮短各車廠車隊間的實力差距,讓比賽的公平性與競爭性提高,勝利不再會被擁有最多研發費用的車廠所壟斷。
目前共有三款車投入這一最高等級的房車賽事,其中自然少不了繼承Mercedes-Benz "Silver Arrow" 光榮賽車傳統的CLK,另外兩款參賽車型分別是Opel Astra Coupe 和Audi TT。2000 年 Mercedes-Benz 派出 8 部 CLK DTM 參賽,拿下年度車隊與車手的雙料冠軍,當家車手 Bernd Schneider 更是提前封王拿下年度車手冠軍。2001 年 Mercedes-Benz 共有五支車隊10 部 CLK DTM 參賽,再度拿下車隊與車手的雙料冠軍,車手 Bernd Schneide r 順利蟬連年度車手冠軍。

----------------------------------------------------

FIA-GT
FIA-GT的賽事從1997年開始正式開賽,參賽車必須以量產車為基礎製作而成,車重約在1100公斤,最大馬力約在450-600匹,為了增加賽事可看性,而有獲勝車手加重製度。

有別於先前的BPR GT賽事系列,基於降低參賽成本的考量,'99年起FIA-GT賽事取消了GT-1級組的比賽,僅限於符合GT-2規格的賽車參賽,因此先前如McLaren F-1、Porsche 911 GT1、M.Benz CLK GTR、Lotus ELISE GT1等GT1等級的超級跑車被迫離開此一賽事,僅能在利曼24小時及區域性保有GT1級組的GT賽事出賽,FIA-GT也因此遜色不少。

在GT-2組別躍升為FIA-GT的主角後,有能力角逐冠軍的似乎只剩Viper GTS-R及911 GT2,戰況呈現一面倒的情況,在沒有其它廠隊繼續投入的情況下,賽事面臨票房不佳的瓶頸。試想,如果WRC比賽中取消了WRCar組別,只剩下F2組的前驅車會是怎麼樣的情況?!很多精彩熱鬧的賽事都會因為經費的考量而走入歷史。

GT耐久賽的參賽車手中,通常都是比較有經驗而且平均年齡要來得大些,其中更不乏前F-1或其它賽事轉戰的車手還有很多是多金人士自組車隊還親自下場,如Philippe Charriol鍾表的老闆Philippe Charriol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與其它Lamborghini同好共同參與這項比賽

FIA GT 基本規則每場比賽賽程以500公里或3小時為度,比賽采動態起跑,車手必須具有FIA或FIA之ASN所發給的C級以上之賽車執照。參賽車必須以量產車為基礎製作而成,賽車不必加裝觸媒轉換器也不限定噪音。每一部車至少兩名最多三名車手,每位車手最多隻能持續駕駛賽程距離之55%,進pit換手、換胎、加油時只能由兩位技師同時進行。自由練習到測時賽期間內每部車限用4套干胎,雨胎必須有超過25%之面積為排水槽。正式比賽時的輪胎使用數量並無限制,但不可使用輪胎加溫器。每一站取車隊參賽車成績最佳之前兩部累積車隊積分。

每站完賽前五名必須接受加重,第一名加重25 kg、第二名加重20 kg、第三名加重15 kg、第四名加重10 kg、第五名加重5 kg,並以累積100公斤為上限。所加的額外配重在下一次完賽,並且成績在第六名之外方可減重,第七名減重5kg、第八名減重10kg、第九名減重15kg、第十名減重20kg、第十一名及以後減重25kg。每次減重以25公斤為限。

----------------------------------------------------

FIA WTCC:世界房車錦標賽
世界房車錦標賽:
WTCC(World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即世界房車錦標賽,是FIA國際汽聯於2005年新推出的一項全球性汽車賽事,它的前身即為ETCC(Europe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歐洲房車錦標賽。WTCC將延續ETCC的Super 2000車輛規則,每站比賽分兩回合(每回合8圈)進行,並頒發冠軍車手和冠軍車廠兩個獎項。參賽的車輛為Super 2000級別,必需以量產房車為基礎,發動機排量不能超過2000cc,採用自然吸氣方式,馬力在250hp~270hp之間。目前2005年度WTCC賽程安排暫定為10站比賽,除了延續ETCC原有的歐洲分站以外,增加了中美洲的墨西哥、歐亞交界的土耳其以及亞洲中國的澳門三站比賽,其中,澳門被指定為全年的收官之戰。

於2000年12月8日,國際汽聯賽 車運動委員會在摩納哥宣布任命由KSO組織負責承辦2001年開始的全新FIA ETCC歐洲房車錦標賽,這標志著ETCC重獲新生。第一年的比賽就吸引了包括寶馬、奧迪、阿爾法.羅米歐、本田、日產、歐寶、沃爾沃等眾多車廠共39部賽車前來參加,米其林也成為ETCC唯一輪胎指定贊助商。第一年的比賽分為STC(超級房車組)和SPC(超級量產組)兩個組別進行比賽,到了2002賽季,兩個組別合並為真正意義上的ETCC,並且參照F1比賽改進了規則,如每站成績計前6名,得分一次為10、6、4、3、2、1。這年起,ETCC形成了每年十個分站比賽的慣例,寶馬和阿爾法.羅米歐兩大陣營逐漸脫穎而出,人氣也日漸火爆,當年觀看比賽(包括電視轉播)的人數就突破了3億人次,並且不少車隊車手首次光臨澳門東望洋賽事。

熱點內容
車子上的內飾常見按鈕 發布:2025-07-02 04:10:57 瀏覽:610
南京到鹽城救護車價格 發布:2025-07-02 04:06:29 瀏覽:686
帝愛仕車價格表 發布:2025-07-02 03:53:12 瀏覽:592
比亞迪越野s多少錢 發布:2025-07-02 03:16:23 瀏覽:58
捍衛者越野視頻 發布:2025-07-02 03:15:41 瀏覽:887
海口去北京自駕游攻略 發布:2025-07-02 03:07:44 瀏覽:230
三菱越野爆改 發布:2025-07-02 03:05:24 瀏覽:926
路虎攬勝星脈白色內飾怎麼樣 發布:2025-07-02 03:04:48 瀏覽:110
二手20噸貨車價格 發布:2025-07-02 03:04:10 瀏覽:524
進口起亞二手商務車 發布:2025-07-02 02:45:04 瀏覽: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