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旅遊又不捨得花錢
A. 一個人捨得帶你去旅遊,但是捨不得給你錢花,這是愛我嗎
如果說一個人捨得帶你出去旅遊,但是捨不得給你錢花,我覺得出去旅遊也是需要花錢的,他只是愛你的方式不一樣罷了,你需要慢慢的接受他成功的婚姻就像是配合默契的雙人舞
當一個人說要養你一輩子,要一輩子對你好的時候,你要明白是自己哪方面讓對方有了這樣的想法,怎樣做可以維持這種狀態,而不是完全等著對方永遠不變。
身邊很多女孩說起嫁人的原因,多半是「他真的對我很好」。毫無疑問,嫁人肯定要嫁對自己好的,但是僅僅因為「對我好」而選擇這個人過餘生,真的會獲得幸福嗎?
「對我好」透露出的訊息
選擇一個對你好的人本無可厚非,讓我們先來捕捉一下只圖「對我好」所透露出來的訊息:
1。證明你不愛他。
親密關系的愛應該是相互流動、彼此滋潤的,而只圖他「對我好」,他是付出的一方,我是索取的一方,關注點還是放在滿足我的需求,而不是滿足彼此的需求。這樣的感情從一開始就是不均衡的,對雙方都是一種隱形的傷害。
2。拱手相讓主動權。
因為缺乏自己與歲月抗爭的勇氣,想一勞永逸地將自己的餘生構築在那個看似對你好的人身上,這無疑讓自己成為親密關系中被動的一方。如果哪一天,他對你不好了,你就什麼都沒有了。
3。忽略了對方的其他基本信息。
「對我好」並不意味著「這個人好」,只圖這些「好」,會忽略對方很多人品、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基本問題,最終進入一段充滿危險的關系。
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因素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這三個因素相互影響,又相互獨立。一段愛情,必須同時滿足這三個因素,才能保持相對穩定。顯然,只圖「對我好」無法做到這一點,它只是個情感的陷阱。
探尋「對你好」的根源
你在享受他「對我好」的時候,是否思考過他為什麼對你好?
心理學家亞瑟·阿倫認為,浪漫之愛不是一種情緒系統,而是使求婚者和所喜歡的戀愛對象建立並維持親密關系的動機系統。曾經有一個案件,令人唏噓。
2006年,李承恩連刺女友14刀,最終致其當場死亡。而在這之前,李視女友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對她百依百順,連飯都不捨得讓她做。相戀4年,女友一直沒有工作,李就養著她。生活雖苦,但兩人共同許下「愛情生死誓言」:忠於愛情,永不變心,如果誰背叛就殺死誰。後來,女友提出分手。李試圖挽回,遭拒絕後下此狠手。
李承恩之前對女友好,是真切的。但對於付出方來說,對你好,未嘗不是一種情感投資。既然是投資,就希望有回報和收益——「因為我對你好,所以你要永遠和我在一起。」
原來,動機和目標導向的行為是浪漫之愛的核心。對你好,是有目的的,有代價的。
現實生活中,李承恩們往往是期待通過「對你好」而「馴服」你,控制你,佔有你。而一旦付出太多,卻沒有回報,他的心理就會失去平衡,做出過激行為。
當一個人說要養你一輩子,要一輩子對你好的時候,你要明白是自己哪方面讓對方有了這樣的想法,怎樣做可以維持這種狀態,而不是完全等著對方永遠不變。
親密關系的本質
社會學家霍曼斯說,任何人際關系,其本質上就是交換關系。親密關系也不例外。這句話聽上去 有點冷酷,但深入思考,現實也的確如此。親密關系中有三個層次的交換。
現實層次的物質交換:比如,那些為了得到金錢、資源、房子而結婚的人。這是赤裸裸的交換,是意識層次的。當這些交換不能滿足你的時候,你就會失望或者自動化疏遠。
心理層次的情感交換:你在情感、心理營養的某個部位缺失了,你需要一個人的補給。
如孤單時,需要被傾聽和理解;無助時,需要被安慰和保護;害怕時,需要被陪伴和連接……當能夠補給的這個人出現的時候,你會自動靠近他。
靈性層次的精神交換:如你跟某人很聊得來,有一致的價值觀,共同的興趣愛好,這種共鳴感,讓你願意靠近他。只有這種人與人之間精神和物質的交換過程,達到互惠平衡時,人際關系才能和諧,而且只有在互惠平衡的條件下,人際關系才能維持。
成功的婚姻就像是配合默契的雙人舞,而不是某一方的獨角戲。他對你好,你也對他好,才是好的愛情。
B. 和男朋友去旅遊他不捨得花錢,該分手嗎
和男朋友旅遊如果他不捨得花錢,證明他心裡其實也沒有那麼愛你。對女朋友如果連錢都不捨得花,那還有什麼值的花的地方?
C. 好想去旅遊,可是不捨得花錢怎麼辦
想開點 如果你有夢想就去實現 畢竟人生有限
D. 想去旅遊,可我又不捨得花太多錢 ,有哪些目的地可以選擇
2019年旅遊便宜的地方有哪些?當然,旅行要花一定的錢,但如果你不是富人,想去一些更實惠的地方,你可以去很多地方。國內和國外有太多便宜的地方,你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外國可以選擇東南亞,尤其是泰國、越南等等。
在泰國,異國佛教建築和各種島嶼的潛水體驗都是你可以輕松體驗到的。當你踏上這片土地,流動緩慢的湄南河,甜瓜和水果的味道,充滿宗教的歷史和文化。如果您想購物,暹羅廣場是最好的選擇,以優良的工藝和美麗的價格,泰國的價格與我國二線城市的價格相似。從國內的往返機票上,你可以看一看折扣的,幾百元就可以來回飛了。
E. 很多人在家裡捨不得花錢,出門旅遊卻大手大腳,這是為什麼
有的人是因為虛榮心作怪,想著出去旅遊,一定要裝成很有錢的樣子,不能夠被人看不起,所以就算在家裡掙錢很不容易,但是出門旅遊的時候還是會大把花錢,有的人這樣做是因為對於金錢的觀念不同,在他們看來出去旅遊就是要去花錢的,有很多當地的紀念品都是很有紀念價值,很值得購買的,再說一輩子旅遊的次數也不多,所以想著要玩就玩盡興。
但是不管怎麼說,要怎麼花錢都是自己的事情,只要自己花的錢都是自己一分一分掙的,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不論我們選擇怎麼花,最後接受這個結果的人都是我們自己,沒有其他人會為我們承擔,還有就是在旅遊的時候一定要開心,這才是最重要的。
F. 怎樣才能說服一輩子幾乎沒旅過游,又捨不得花錢的父母
沒辦法,我父母也是這樣,不管旅遊花不花錢,哪怕是免費的他們就是不捨得去,老是說窮窮窮。觀念問題,你說不服他們的
G. 和朋友們出去玩不捨得花錢,花了錢了,又覺得不捨得,怎麼解決這種心理問題。
一、經濟條件差造成的被動心理。沒錢,再過多的消費,更沒錢了,怎麼活啊?
二、吝嗇。有錢,但省吃儉用慣了,平時都很節省,對別人怎能不吝嗇?
三、愛佔便宜。無論有錢還是沒錢,就是不喜歡付出,只想著回報,天天尋思天上掉餡餅這樣的美事。人家都是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你不捨得,時間久了,不怕別人嗤笑和鄙視你嗎?
我的建議是:不知道你屬於哪一類。
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最好不要貪玩了,有啥好玩的啊,家庭啥樣不知道嗎?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結果你又貪玩,那就應該學會大度一點,總不能一味的讓別人花錢吧,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想。
H. 每天上班真沒有意思可是想去旅遊又不捨得花錢
人都有個疲憊期的。要學會自我調解。旅遊可以給人帶來很多好處的。
1、旅遊可以緩解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壓力 使精神得到徹底放鬆 旅遊是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情況下進行的 所以可以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徹底的放鬆。
2、旅遊可以開闊眼界 增長見識和見聞 通過旅遊 人們可以親眼觀察到豐富的人文景觀 還可以了解各地的文化風俗 飲食習慣和宗教信仰 通過旅遊可以給人帶來全新的感受。
想去旅遊就去吧,不要捨不得花錢。工作賺錢就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更好的享受生活。
I. 我想去旅遊,可我又不捨得花錢怎麼辦
和爸媽一起去。不捨得花錢那就和爸媽一起去吧,有爸媽在花錢的都是他們,自己不用掏一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