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革新
『壹』 如何正确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如今,新能源汽车在关键技术上还有待突破,尤其电池的综合技术。有朝一日,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是人推动下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新能源前景很好的。
『贰』 新能源对传统汽车的革新体现技术的什么
最明显的就是:能源从石油变成了电啊,不过现在新能源还不成熟。主要是电池技术,还有电池消耗更换保障问题需要解决!
『叁』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
不久前,汽车评价记者有幸参加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举办的夏季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安全保障与创新引领”,与会专家发表了热情洋溢和颇有建树的演讲。汽车评价会适时做陆续报道,下面是科学技术部副部长阴和俊的讲话摘录。
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载体。
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新能源汽车成为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最佳平台。
以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储能的终端,根据车辆使用情况进行电能反馈,提高电网的稳定性,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有利于实现电动汽车智能电网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
面对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各国市场均应从对能源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培育面向未来的科技竞争优势的高度,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全球范围内,自201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迎来快速发展的步伐,2011年—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增长迅猛,从5万多辆增长到50万辆,总保有量达到130万辆的规模。2016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持续保持快速的增长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技术创新取得显著进步,产业化进程处于引领地位。
在国内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共同的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步,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
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技术取得明显进展,部分产品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内企业、比亚迪、上汽、广汽等纷纷发力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客车电动化主要集中在城市应用领域及公交的电动化,无论是技术发展还是应用规模,均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
关键零部件技术取得较大突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从2007年每公斤90瓦时,提高到接近每公斤140瓦时。三元材料动力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达到每公斤200瓦时,与国际水平基本同步。
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科技部联合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深化充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加强“三纵三横”技术研发的部署,从基础科学问题、共性核心关键、动力系统技术、集成开发与示范四个层次,结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推广应用的实际需求,重点对动力电池与电池的管理系统、电机驱动与电力电池总成、电动汽车智能化、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系统等六个方向进行研发部署,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升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科技带来的新能源汽车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机遇,超前研发下一代技术。
『肆』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基地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是新能源格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政策的支持加大,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将越来越壮大,新能源格局也会越来越大,参与者也将会越来越多。请采纳,谢谢!
『伍』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的发展方向,实质是由于我们的能源结构决定的,目前我们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达到60%以上,不得不居安思危,同时传统汽车三大件:发动机、波箱和底盘技术和专利基本控制在欧美日汽车厂商手中,包括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巨头大多也集中在欧美日企业手中,加上日益严重的环保问题,国家一定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陆』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的背景
从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历程来看,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及市场的可接近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仅与生产要素的禀赋及市场的可接近程度有关,而且与能源等产业发展直接相关。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建立在我国“自主创新”和全球化汽车产业分工基础之上。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经历过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封闭发展时期,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个阶段是以低水平自主开发为主,产品单一,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技术能力都很落后。
第二阶段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在这个阶段,我国花了10多年时间,通过大量引进技术和零部件国产化的办法,实现了轿车的规模化生产,结束了我国不能大量生产轿车、零部件不能国产化的历史;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导向来看,这个阶段是市场换技术时期,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化浪潮中逐渐被纳入到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布局时期。
第三阶段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到现在,这个阶段的显著特点是一方面跨国公司把我国汽车产业纳入到其主导的全球化价值链中,另一方面我国民族汽车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整个汽车产业呈现加速分化和重组,同时能源短缺、市场的急剧转移及汽车产业技术体系快速分化,进一步推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柒』 汽车新能源,以后会是汽车行业的趋势吗
如今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最终将影响我们的生存。为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每年4月22日被定世界地球日,呼吁民众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在众多环境问题中,汽车尾气便是造成这诸多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诱因,而新能源汽车的应运而生,打开了节能环保的新篇章。
在中国,以“雾霾”为首的大气污染是时下的最大关注问题之一。据统计,中国的大气污染,有70%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放,而新能源车利用清洁能源作为动力来源,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也正因如此,新能源车被给予厚望,成为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汽车产业发展新方向。
2017年,财政补贴政策仍然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关注的焦点,整个产业发展对政策仍然有非常强的依赖性。在补贴退坡的大背景下,2017年的补贴政策将会如何调整?
2016年12月30日,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2017年国家补贴政策的关键词是调整完善。在补贴整体退坡20%的同时,提高了推荐车型目录门槛。一是增加整车能耗要求。比如纯电动乘用车按整车整备质量不同,增加相应工况条件下百公里耗电量要求。二是提高整车续驶里程门槛要求。提高纯电动客车、燃料电池汽车续驶里程要求,适时将新能源客车续驶里程测试方法由40km/h等速法调整为工况法;逐步提高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门槛。三是引入动力电池新国标,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充放电性能等指标要求,设置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门槛。提高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要求。四是提高安全要求,对由于产品质量引起安全事故的车型,视事故性质、严重程度等扣减补贴资金、暂停车型或企业补贴资格。五是建立市场抽检机制,强化验车环节管理,对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及产品,及时清理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六是建立《目录》动态管理制度。新能源汽车产品纳入《目录》后销售推广方可申请补贴。一年内仍没有实际销售的车型,取消《目录》资格。七是督促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应用。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作业类专用车除外),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按照车辆获得行驶证年度执行。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提高获取补贴的技术门槛,这表明普惠性的财政补贴宣告结束,企业将不得不告别‘政策’依赖症。”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也在日前的一次会议上表达了对接下来补贴政策调整的期待,希望加紧研究非财政类补贴政策。“补贴过度会产生依赖,退坡过快又有可能导致销量垂直性掉下来的风险。所以,在后补贴时代,需要加紧制定非财政资金类补贴,且这样的政策需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陈清泰表示。
如果说补贴政策最大的关键词是调整,动力电池企业的管理规范以及充电桩配套设施建设政策的关键词则是落地。2016年11月22日工信部发布了《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2017年)》(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要求从此前的2亿瓦时提高到80亿瓦时。“不难推测,进入2017年以后,《征求意见稿》在经过修改后,将变为正式的规范,门槛是否会调整将对整个动力电池产业产生很大影响。”前述专家表示。
在看到充电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后,2016年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和各省市管理部门纷纷出台了进一步推动充电配套设施建设的鼓励政策。可以想见,2017年将是充电配套设施建设大发展的一年。不过,公共充电设施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已经出现,一边是找不到地方充电的用户,另一边是闲置率很高的充电桩,所以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