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卡越野 » 越野自行車速度

越野自行車速度

發布時間: 2021-05-14 01:44:00

⑴ 山地車一般能跑多快

在公路上最快時速大概為45km/h,正常行駛速度可達25km/h。

同時山地車一般擁有變速系統,變速系統包括變速變把、前撥、後撥、變速線。

(1)越野自行車速度擴展閱讀

騎車注意事項

1、騎山地車注意事項之出發前檢修自行車

每次外出騎行都要檢修自行車,保持車況完好。具體看剎車、車鈴是否正常靈敏,座椅、車龍頭等是否有松動,鏈條是否正常,以及車胎是否有完後無破損。同時去山地要用山地輪胎(1.75以上),已保證騎行的穩定性。用V剎要注意內胎不要用帶補丁的,以免長時間剎車產生的高溫使內胎漏氣。

2、騎山地車注意事項之備好裝備

出發前備好必需品,比如頭盔、護膝等護具,如果是晚上騎行,還要備好手電筒和車尾燈。此外,盡量不使用不熟悉的自行車,以免騎行時發生意外。

3、騎山地車注意事項之遵守交通規程

騎自行車要在非機動車道上靠右邊行駛,不逆行,不隨意變道。轉彎時不搶行猛拐,要提前減慢速度,看清四周情況,以明確的手勢示意後再轉彎。

經過交叉路口,要減速慢行、注意來往的行人、車輛,不闖紅燈,遇到紅燈要停車等候,待綠燈亮了再繼續前行。騎車時不攀扶機動車輛,不載過重的東西,不騎車帶人。

⑵ 如何看山地自行車是多少時速的

山地車的變速主要是看山地車前後的齒輪片數,或者也可以直接看山地車扶把左右兩個可以撥動的數量。在計算清楚前後齒輪數量後,將2個數字相乘就可以知道是幾速的自行車了。例如:前面為3片齒輪,後面為7片齒輪,那麼就是21速的了。

⑶ 「公路越野自行車」和「高速山地自行車」兩者的區別是什麼

公路越野自行車和高速山地自行車在造型、車輪和車頭等部位以及用途等方面都有著非常大的區別。

⑷ 30速山地自行車最快時速

這個不好說,關鍵還是要看騎車人的水平的。
其實30、27、24的最高速齒比、最低速齒比都是一樣的,只是齒比的密度更大。就和汽車檔位多更省油一樣,自行車增加檔位,可以讓齒比分布更細化,更能適應車手的出力,騎著更舒服,當然也就更省力了。

⑸ 單車最高時速能達到多少

2017年11月26日,40歲的巴西職業自行車選手Evandro Portela在巴西巴拉那州刷新了一個新的世界紀錄,他在平坦的公路上騎出了202km/h的公路自行車世界紀錄。

202km/h並不是自行車在平地達到的極限,迄今為止自行車的最快速度為每小時268.831千米,是荷蘭的弗雷德·羅姆佩爾伯格於1995年10月3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巴納維亞鹽湖創造。

(5)越野自行車速度擴展閱讀

比賽一般選擇在有各種地形變化的賽道或在環行公路上進行。路面可有起伏和斜坡,路面寬度一般不能少於6米。起、終點路面的寬度不得少於8米。終點前至少有不短於500米的直道,終點線後的緩沖段有不短於100米的直道。

賽道上要設置固定的比賽指示標牌:從起點處開始標明0公里,50公里和最後的25,20,10,5,4,3,2公里。在距終點最後1公里處要有明顯的紅色標志。終點處要有「終點」字樣的橫幅。此外,還要標明以下距終點線的距離:500米,300米,200米,150米,100米和50米。

⑹ 普通越野車最高時速是多少

因為選用的發動機調教不一樣,越野車偏重於高扭矩(便於越野),好的一般400N·M以上,轎車偏重功率輸出(便於追求速度),一般好點的轎車功率多在150KW以上。
發動機調教是最根本原因,同時還因為越野車的風阻系數大動力損耗大,底盤懸掛高太高速不安全,輪胎較寬動力損耗大,等等原因。
你說賓士,就拿賓士來說吧,賓士C級 280 時尚型(轎車)和賓士GLK 300 4MATIC(越野車)車型,都是裝備的3.0L排量的自然進氣發動機,C級的最高車速標的250,GLK的最高車速標的210,但並不是說GLK就跑不到250,只是廠家的一個批註而已。

⑺ 騎車最高時速目前自行車的最高時速是多少

可以變速的自行車,包括公路車和山地車。
公路車可以上75碼(比賽級別),
山地車可以上50碼。
公路自行車,俗稱「公路車」或「自行車賽車」,是在平滑的公路路面上使用的自行車車種,可用於公路自行車競賽。為了使騎行達到高速,車身重量較輕而風阻較小。
1.輪胎比普通自行車的輪胎窄,並且胎壓可以達到100-200psi(pounds per square inch)以上,所以在行駛過程中的滾動阻力和山地車相比小不少。
2.飛輪與牙盤的齒比(即齒數比值)很大,一般的公路自行車齒比可達到53:11甚至更高。
3. 現在的公路自行車廣泛採用了新型材料,比如鈦合金,碳纖維,高級鋁合金材料等等,所以公路自行車的重量很輕,可以達到5kg以下,但國際自聯規定的參賽車不得低於6.8kg。
4.輪胎普遍採用了很硬的材料,易於運動員發力。這一點和山地車是很不相同的。因為公路自行車都是在路況比較好的公路上面騎行,所以不需要象後者那樣,過於考慮吸收震動的問題。
由於上述的特點,公路自行車的騎行速度要比普通自行車快很多。
騎行知識
公路乘騎時握把的位置最好在90~110度
在公路賽車中空氣的阻力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尤其是速度超過時速40km時,人本身的」馬達;所發生的200-350瓦的能量的一半以上,消耗在對空氣的阻抗。
集體比賽時跑在先頭,或者單獨練習時,最能感覺到傾斜脖子及把頭向下將可大大減少空氣的阻力。等到速度得到進一步提高時,腹部被壓迫感到呼吸變困難,同時腰周圍的筋肉的負擔增加了,此時騎手都會希望降低手把,以便減少空氣阻力的姿勢來奔跑。其姿勢的標准一般為110-120度。
按自已的情況奔跑,或者有氧運動等健康為目的的騎行者,建議採取呼吸舒暢,減輕對腰部的負擔的姿勢,調整托架至當伸直背部和手腕時,肩關節的角度在90-110度的范圍內。
雖然調整了手把,但也可進行上斜坡時的全滿轉距的踩車。想慢慢踩車時推壓托架來支持上半身,輕松地踩車,這種方法在比賽過程中也常被採取。
坐墊高低的調整
坐墊的高度是單車設定中最重要的一環,尤其與膝蓋傷害與踏踩出力息息相關。坐墊太高的話膝蓋容易受傷,而且重心太高也容易產生意外;太低的話腳踏踩不出力量,長期用不正確的姿勢踩踏也會對膝蓋與腿部產生不好的影響。唯有正確的坐墊高度才能真正發揮出應有的踩踏效率、並擁有最正確健康又不傷害身體的踩踏姿勢,而且不但不會蘿卜腿,而且還能修飾腿型。
膝關節是單車運動時使用最頻繁的身體部位,但也是最脆弱、最容易受傷的部位。當人們的腿每踩踏一圈,膝關節就會活動一次,這樣頻繁的動作,如果施力的方法、方向或位置不正確的話,很容易就會讓膝關節受傷、甚至一輩子都不能騎車(很多膝關節的傷害是很難康復回來的),所以一定要小心才行。設定坐墊高度時最忌諱將坐墊拉得太高(路上有很多中學生喜歡耍酷,刻意將坐墊拉得很高很高,假裝自己腳很長的樣子),這樣的坐墊高度在踩踏時會讓膝蓋打直,是很危險的動作!像單車運動這樣需要雙腿頻繁地作踩踏回轉的動作,這時如果還讓膝蓋打直,不僅會讓踩踏有「頓點」發生,影響踩踏的連續性,而且打直時的膝蓋也很傷膝關節及腿部韌帶。雖然拉高坐墊後會有一種將踩踏力量「直直打出」的錯覺,好像要這種姿勢才能踏出去,但其實不然,不管是肌肉還是膝關節都很容易在這時(膝蓋打直)磨損受傷。所以一點要記住!騎車踩踏是切忌不能讓膝蓋打直。
坐墊的前後位置
公路自行車坐墊前後位置的設定其實相當簡單:先在坐墊上坐好,將腳掌放在踏板上正確的位置然後踩個幾下,接著將踏板擺成水平,這是前腳的「膝蓋下點」所垂下的垂直線要剛好通過踏板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踏板軸),這樣就完成了。如果垂線沒有通過踏板的中心位置,就要依次調整坐墊的位置。坐墊位置就太過前面,而圖C4則是太後面,坐墊位置太過前面或後面會影響到腿部的踩踏出力,與膝蓋的磨耗也息息相關,所以不可不小心。
一般車友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將坐墊放在過於後面的位置,這樣做好像能讓車子看起來更俊更酷,踩踏是好像也比較容易有那種扎實的踩踏感,但這樣硬操的結果,長期下來其實對膝蓋時會有所損傷的。
坐墊角度
首先先調整最簡單的坐墊角度。坐墊的角度大致上要保持水平,由於市面上的坐墊的墊面大多是弧面,用目視可能不太准確,所以可以先拿一把長尺放在坐墊上,再用眼睛目測抓水平,這樣就容易多了。
不過坐墊得角度絕不是死板板的。比如說,有些人騎完車後常常會抱怨胯下痛,這或許是坐墊前端的壓力過大所致,這是可以將坐墊的鼻端稍稍向下調整一點,這樣做可以減輕對胯下部位的壓力,特別是在上坡的時候。相反地,有些人不是很長騎上坡,反而喜愛沖下破的樂趣,而沖下坡時因為要控制重心的關系,騎乘者常常會在坐墊與坐墊後方移來移去的,這時最好將坐墊鼻端稍微往上仰個幾度,同時將坐管高度放低,這樣做有助於下坡時身體在坐墊上的靈活度。
MTB,全稱mountain bike,譯名山地車。起源於美國,是美國青年為了尋求刺激, 在摩托車比賽的越野場地上駕駛自行車進行花樣比賽而派生發展起來的車型。 最早騎山地自行車進行越野的,是一位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生斯科特(James Finley Scott),他是第一位將普通自行車改裝成山地車式樣的人。以後越野運動逐漸在歐美流行,並形成賽事。1990年國際自行車聯盟承認這項運動,1991年首次舉行世界盃賽。
山地車賽首次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美國的聖弗朗西斯科市(舊金山)舉行的,直到1996年,它才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在山地賽中,選手們必須具備良好的耐久力、平衡能力和承受能力,才能在崎嶇不平、前途難以預料的賽程中超出對手。
自行車場地賽和公路賽路面平坦,而奧運會的山地車賽(越野賽)卻不同於這兩種比賽,因為奧運會山地車賽採用「扁平」輪胎,空氣動力的考慮成分較少。整個賽程當中,各種沖撞時有發生,因而選手們要有在賽程當中隨時修車的能力。
山地車是專門為越野(丘陵,小徑,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設計的自行車,一九七七年誕生於美國西岸的舊金山。當時,一群熱衷於騎沙灘自行車在山坡上玩樂的年輕人,突發奇想:「要是能騎著自行車從山上飛馳而下,一定非常有趣了。」於是便開始越野自行車的設計製造,正式命名為山地車則是在兩年後的事。從此,「速降競技」作為體育比賽中的一個新項目嶄露頭腳,運動員騎山地車沿規定的下坡線路高速滑降,速度快者為勝,吸引了眾多的愛好者。

⑻ 自行車平均時速是多少

普通自行車在10—15km/h。
山地自行車在15—30km/h,騎快點能到50km/h。
公路車達到25km/h左右較輕松,公路車也有的能騎到50km/h。

  • 自行車 (腳踏車)

【簡介】

自行車,又稱腳踏車或單車,通常是二輪的小型陸上車輛。人騎上車後,以腳踩踏板為動力,是綠色環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輪,即兩輪車。在中國內地、台灣、新加坡,通常稱其為「自行車」或「腳踏車」;在港澳則通常稱其為「單車」(其實粵語通常都這么稱呼);而在日本稱為「自転(轉)車」。自行車種類很多,有單人自行車,雙人自行車還有多人自行車。

可以作為環保的交通工具用來代步、出行;越來越多的人將自行車作為健身器材用來騎行鍛煉、自行車出遊;自行車本身也是一項體育競技運動,有公路自行車賽、山地自行車賽、場地自行車賽、特技自行車比賽等。

【名字由來】

1866年清朝派出了第一個出洋考察團,其中19歲少年張德彝在游記里使用到「自行車」一詞,於是自行車一詞首次出現,並被一直沿用至今。

【構成】

1、系統結構

自行車的車架、輪胎、腳踏、剎車、鏈條等25個部件中,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其中,車架是自行車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貨物的重量最大。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點,大致可將其分為導向系統、驅動系統、制動系統:

1).導向系統:由車把、前叉、前軸、前輪等部件組成。乘騎者可以通過操縱車把來改變行駛方向並保持車身平衡。

2).驅動(傳動或行走)系統:由腳蹬、中軸、牙盤、曲柄、鏈條、飛輪、後軸、後輪等部件組成。人的腳的蹬力是靠腳蹬通過曲柄,鏈輪、鏈條、飛輪、後軸等部件傳動的,從而使自行車不斷前進。

3).制動系統:它由車閘部件組成、乘騎者可以隨時操縱車閘,使行駛的自行車減速、停駛,確保行車安全。

此外,為了安全和美觀,以及從實用出發,還裝配了車燈,支架,車鈴等部件。

2、組成

1)、車體部分:包括

車架、前叉、車把、鞍座和前叉合件等,是自行車

的主體。傳動部分包括腳蹬、曲柄、鏈輪、鏈條、中軸和飛輪等,由人力踩動腳蹬,通過以上傳動件帶動車輪旋轉,驅車前行。

2)、行動部分:即前後車輪、包括前後軸部件、輻條、輪輞(車圈)、輪胎等。

3)、安全裝置:包括制動器(車閘)、車燈、車鈴、反射裝置等。

根據需要,還可增加一些附件,如支架、衣架、保險叉、擋泥板、氣筒等。另外,裝有變速機構的運動車、競賽車、山地車等還裝有變速控制器和前後撥鏈器等。

4)、手腳雙動力自行車的組成:在傳統自行車的車架上增加了一個合金製成的盒子,盒子內包含著各種傳動零件,通過力的相互作用,從而實現了手腳雙動力,簡單的推拉車把動作,從而實現用車把就能讓車子前進,不僅省力,還能健身。

3、部件

1).車架部件是構成自行車的基本結構體,也是自行車的骨架和主體,其他部件也都是直接或間接安裝在車架上的。

車架部件的結構形式有很多,但總體可以分為兩大類:即男式車架和女式車架。

由於自行車是依靠人體自身的驅動力和騎車技能而行駛的,車架便成為承受自行車在行駛中所產生的沖擊載荷以及能否舒適、安全地運載人體的重要結構體,車架部件製造精度的優劣,將直接影響乘騎的安全、平穩、和輕快。一般輻條是等徑的,為了減輕重力,也有製成兩端大、中間小的變徑輻條,還有為了減少空氣阻力將輻條製成扁流線型。

2).外胎:分軟邊胎和硬邊胎兩種。軟邊胎斷面較寬,能全部裹住內胎,著地面積比較大,能適宜多種道路行駛。硬邊胎自重輕,著地面積小適宜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駛,具有阻力小,行駛輕快等優點。

外胎上的花紋是為了增加與地面的摩擦力。山地自行車的外胎寬度特別寬,花紋較深也是適應越野山地用。

3).腳蹬部件:腳蹬部件裝配在中軸部件的左右曲柄上,是一個將平動力轉化為轉動力的裝置,自行車騎行時,腳踏力首先傳遞給腳蹬部件,然後由腳蹬軸轉動曲柄,牙盤,中軸,鏈條飛輪,使後輪轉動,從而使自行車前進。因此腳蹬部件的結構和規格是否合適,將直接影響騎車人的放腳位置是否合適,自行車的驅動能否順利進行。

腳踏:可分為整體式腳踏和組合式腳踏。無論什麼款式的腳踏都必須有腳踏面,必須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可以選用橡膠、塑料或金屬材料製造。腳踏必須轉動靈活。

4).前叉部件:前叉部件在自行車結構中處於前方部位,它的上端與車把部件相連,車架部件與前管配合,下端與前軸部件配合,組成自行車的導向系統。

轉動車把和前叉,可以使前輪改變方向,起到了自行車的導向作用。此外,還可以起到控制自行車行駛的作用。

前叉部件的受力情況屬懸臂梁性質,故前叉部件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等性質。

5).鏈條:鏈條又稱車鏈、滾子鏈,安裝在連輪和飛輪上。其作用是將腳踏力由曲柄、鏈輪傳遞到飛輪和後輪上,帶動自行車前進。

鏈輪:用高強度鋼材製成,保證其達到需要的拉力。

6).飛輪:飛輪以內螺紋旋擰固定在後軸的右端,與鏈輪保持同一平面,並通過鏈條與鏈輪相連接,構成自行車的驅動系統。從結構上可分為單級飛輪和多級飛輪兩大類。

單級飛輪又稱為單鏈輪片飛輪,主要由外套、平擋和芯子、千斤、千斤簧、墊圈、絲擋幾鋼球等零件組成。其單級飛輪工作原理:當向前踏動腳踏時,鏈條帶動飛輪向前轉動,這時飛輪內齒和千斤相含,飛輪的轉動力通過千斤傳到芯子,芯子帶動後軸和後輪轉動,自行車就前進了。

當停止踏動腳踏板時,鏈條和外套都不旋轉,但後輪在慣性作用下仍然帶動芯子和千斤向前轉動,當反向踏動腳踏時,外套反向轉動,會加速千斤的滑動,使「嗒嗒」聲響得更急促。多級飛輪是自行車變速裝置中的一個重要部件。

多級飛輪是在單級飛輪的基礎上,增加幾片飛輪片,與中軸上的鏈輪結合,組成各種不同的傳遞比,從而改變了自行車的速度。

【分類】

1、普通單車

一般指坤車,騎行姿勢為彎腿站立式,優點是舒適度較高,長時間騎行不易疲乏。缺點是彎腿姿勢不易加速,且普通自行車零件多採用非常普通的零件,也難以達到很高的速度。

2、公路單車

用來在平滑公路路面上使用的車種,由於平滑路面阻力較小,公路自行車的設計更大考量高速,往往使用可減低風阻的下彎把手,較窄的高氣壓低阻力外胎,擋位較高,且輪徑比一般的登山越野車都大,由於車架和配件不需像山地車一樣需要加強,所以往往重量較輕,在公路上騎行時效率很高。由於車架無需加強又往往採用簡單高效的菱形設計,公路車是最為優美的自行車。

3、健身單車

健康、時尚、新概念 全新理念設計的健身自行車,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手腳雙動力,時速可達40km/h;做功方式多、健身效果好。騎行本自行車時,手腳可同時對自行車驅動做功,也可單獨用手或腳驅動做功。採用腳拉腳蹬直線式、手拉擺桿擺動式做功方式,既提高了自行車的行駛速度,又鍛煉了腿部肌肉、臂部肌肉。獲得多項國家專利,適應於中老年人作代步健身的交通工具之用,也可適應於年輕人作旅遊娛樂之用。

4、場地單車

用於在室內極其平滑的橢圓形賽道上使用的自行車,這種自行車沒有車閘(剎車用的),沒有變速器,且沒有可逆轉的飛輪。

三項賽/計時賽自行車(Triathlon/Time Trial bicycle)在三項賽和計時賽運動中使用的公路自行車,三項賽和計時賽的最大特點就是不允許使用牽引氣流(draft),也就是說選手必須完全通過自己的力量來克服空氣阻力,而不允許騎在其他選手後面,所以三項賽/計時賽自行車在設計時非常注重讓選手保持一個減小空氣阻力的騎行姿勢,同時注意減小自行車自身的空氣阻力。三項賽自行車還讓選手在騎行時使用和跑步時相近的肌肉組,這樣使從騎行到跑步的轉換更容易。

5、山地單車

山地自行車起源於1977年美國舊金山。設計為騎乘於山區的車種,通常具有變速器可變換省力或快速的檔位,有些會在車架安裝避震器,部分的輪胎胎皮是巧克力胎紋以便於在無鋪自行車面的路面騎乘。山地車零件的尺寸一般為英制單位。車圈為24/26/29英寸,輪胎尺寸一般為1.0-2.5英寸。車架尺寸也以英制為單位,例如14"、17"、19"來表示車架尺寸的大小。詳細分為很多類別,我們常見到的一般為xc類。可變速,胎粗抓地力好適合越野,有減震系統減小顛簸。整體強度較大抗沖擊能力強。相比普通自行車強力騎行時更不易損壞。

6、速降單車

速降自行車,也稱落山自行車。英文簡稱DH。是一種極具挑戰性的活動。騎手利用特製的DH自行車在山坡上滑翔,甚至墜山來尋求刺激。活動多在山脊、礦洞、雪地等地帶開展。奧地利人利用DH創造出210.4KM/H的世界紀錄。速降自行車的車架角度與山地自行車有所區別,零件與山地自行車一樣都為英制單位。進行此項活時必須佩戴頭動盔、護甲等裝備。前叉減震的行程比山地自行車及XC自行車要長。輪胎寬度一般超過2英寸。

7、兒童單車

兒童單車又稱兒童自行車、兒童腳踏車,中國大陸、台灣、新加坡,通常稱其為「兒童自行車」或「兒童腳踏車」;在港澳則通常稱其為「兒童單車」。兒童單車是童車之中的一大門類,童車包括兒童單車、兒童推車、嬰兒學步車、兒童三輪車、等幾大大類。

8、旅行單車

由公路自行車發展而來,適合超遠程自給自足的旅行,有較舒適放鬆的車架幾何設計,能夠負重,有很低的最低檔位,使用較寬的車胎,配件選擇方面追求可靠耐用而不太側重減輕重量,往往是用山地車腳踏板。為山地演變而來。絕大部分同山地相同但配置較靈活。例如車把可以換成蝴蝶形狀的可以用很多姿勢來把減小長時間中的疲勞。前叉也可以裝減震或不減震的。車輪可以是700c或者26寸。但剎車一般都為v剎。可以很方便的加裝貨架,瓦蓋,駝包。總之所有的改動都是為了增加耐用性和減小在長途中疲勞感的產生。

9、死飛單車

死飛車起源於場地自行車,飛輪是固定的,向前踩車子向前,向後踩則車子向後,後有一些另類的自行車愛好者利用廢棄的場地車作為工作交通工具,其在城市可以快速穿行,且價格低廉,同時需要一定的騎行技術。這些特點使得它在英美等國家的自行車愛好者中很快流行開來,並成為一種街頭文化。各大自行車品牌也進行跟進,開發及推廣死飛車車種,使之在大眾中普及開來,成為都市最流行的自行車款式。純粹的死飛車需要一定的技術,並有危險性,所以這些廠商開發的產品,是死飛和活飛兩用的,並裝有剎車,以保證安全。

10、多人單車

又稱為協力車,由兩人以上協同出力,由第一位控制方向。多用於旅遊景點供情侶、家庭、朋友們遊玩使用。

11、折疊單車

是為了便於攜帶與裝進車內而設計的車種,有些地方的鐵路及航空等公共交通工具允許旅客隨身攜帶可折疊收合並裝袋的自行車。

12、小輪車

又稱BMX,分平花,街式,土坡等很多種類每種玩法也不盡相同,另外此圖片不是BMX是一款概念化的 攀爬自行車。

⑼ 一般自行車平時的車速是多少

一般自行車的速度在15公里/小時左右。

腳踏自行車的最高時速為268.831公里,是1995年10月3日由荷蘭的弗雷德·羅姆貝爾博格在美國猶他州的邦納維爾鹽灘所創。這一紀錄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的前導車產生的低壓氣穴。而人的正常代步騎行也就是15KM每小時。

(9)越野自行車速度擴展閱讀:

自行車,又稱腳踏車或單車,通常是二輪的小型陸上車輛。人騎上車後,以腳踩踏板為動力,是綠色環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輪,即兩輪車。

在中國內地、台灣、新加坡,通常稱其為「自行車」或「腳踏車」;在港澳則通常稱其為「單車」(其實粵語通常都這么稱呼);而在日本稱為「自転(轉)車」。自行車種類很多,有單人自行車,雙人自行車還有多人自行車。

可以作為環保的交通工具用來代步、出行;越來越多的人將自行車作為健身器材用來騎行鍛煉、自行車出遊;自行車本身也是一項體育競技運動,有公路自行車賽、山地自行車賽、場地自行車賽、特技自行車比賽等。

自行車是克服心臟功能毛病的最佳工具之一。世界上有半數以上的人是死於心臟病的。騎單車不只能藉腿部的運動壓縮血液流動,以及把血液從血管末梢抽回心臟,事實上卻同時強化了微血管組織,這叫「附帶循環」。強化血管可以使你不受年齡的威脅,青春永駐。

除此之外,習慣性的單車運動,更能逐漸擴大你的心臟。否則血管愈來愈細,心臟愈來愈退化,到了晚年,你就會體驗到它所帶來的煩惱,那時你會發現,自行車運動是多麼的完美。

單車是需要大量氧氣的運動,曾經有個老年人以6天時間,完成了460公里的單車旅行。他說:「老年人一周至少要有3次運動,使心臟強化起來,恢復正常功能。你要使心臟激烈跳動,但不可過久。如此它將能適應緊急狀況,如趕車或抵抗困境。」

單車運動同時也能防止高血壓,有時比葯物更有效。還能防止發胖、血管硬化,並使骨骼強壯。自行車使你不必用葯物來維持健康,而且毫無害處。

自行車是減肥的工具,根據統計,75千克重的人,每小時以9英里半的速度,騎73英里時,可減少半千克體重,但必須每天持之以恆。

單車運動,不只可以減肥,還可以使你的身段更為勻稱迷人。即運動減肥,或邊節食邊運動的人,身材比只靠節食減肥的人來得更好,更迷人。



熱點內容
摩卡色配米色內飾 發布:2025-05-15 10:55:37 瀏覽:460
長城皮卡15年銷量 發布:2025-05-15 10:31:00 瀏覽:915
三一攪拌車c8內飾 發布:2025-05-15 10:24:43 瀏覽:414
車里內飾是木頭 發布:2025-05-15 10:18:48 瀏覽:299
內飾豪華10萬 發布:2025-05-15 10:04:49 瀏覽:788
外地人在北京能買皮卡嗎 發布:2025-05-15 09:59:13 瀏覽:12
車子內飾白色 發布:2025-05-15 09:50:50 瀏覽:55
雙子座適合開什麼豪車 發布:2025-05-15 09:48:43 瀏覽:583
安徽二手豪車 發布:2025-05-15 09:48:37 瀏覽:503
台灣旅遊的最佳季節是幾月份呢 發布:2025-05-15 09:35:51 瀏覽: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