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岳越野性能視頻
A. 途岳駕駛模式怎樣切換
【太平洋汽車網】途岳駕駛模式選擇在檔把的後方,通過調節旋鈕可以切換駕駛模式。可切換標准、雪地、越野、個性化等模式。可根據根據駕駛需求和路況,可自由切換或設置個性化的駕駛模式。
標准模式:我們日常通行使用最多的就是標准模式,適合絕大多數的路況,兼顧了動力輸出與燃油經濟性。
雪地模式:在路面打滑或者被積雪覆蓋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雪地模式,該模式下提升了直線行駛的牽引力控制系統曲線,當直線行駛的時候能提供更多的牽引力。減低過彎行駛的牽引力控制系統曲線,在過彎的時候提供更多的抓地力。扁平的加速特性曲線,在加速的時候提供更早的升擋點。
越野模式:主要是為了適應遠離鋪裝路面之後的地形。這個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下山時主動駕駛輔助,當下山行駛並且坡度>10%時,保持車輛速度<30km/h。坡起輔助,當上坡時給予坡起輔助最多2秒時間。ABS系統邏輯調整,在松軟公路使用木楔效應。電子差速鎖在低於80km/h狀況下提供更大的鎖止比率;電子穩定控制和牽引力控制系統延遲介入;扁平加速特性曲線;加速時提供更晚的升擋點;在手自一體的狀態下,沒有強制升擋。
個性化模式:則可以按自己的需要更改轉向力度、驅動裝置以及空調等設置,讓車子更貼合自己的習慣。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凌秀芳)
B. 成功接棒老途觀,途岳重現大眾「當年勇」
過去幾年,途觀在國內創造的緊湊級SUV輝煌可以說無車能敵,一度被定義為合資SUV的「神車」。
隨著途觀L晉升中型SUV,上汽大眾用途觀絲綢之路版(其實就是老途觀)先頂著這塊市場,雖說銷量依然不錯,但總歸還是被吐槽產品太老,榨取剩餘價值。好在去年年底,接替老途觀的上汽大眾途岳上市了,也跟上了MQB平台。
看回最近的SUV銷量榜,途岳基本做到月銷1萬有餘的水平,雖然不如當年老途觀那麼神勇,但在如今這個市場下已經相當不錯。事實上,接替老途觀之後,途岳並沒有刻意去拔高自己的定位,反而用1.4T為銷量主力,以更低價格和更高的配置從新占據市場,整體來說,1.4T的途岳還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如果是家用取向的話,更值得考慮。而高配的2.0T動力則更加好玩,但已經接近中性SUV的門檻,不過其實已經脫離了家用范疇,相比起途觀L,途岳2.0T應該定義成更精緻好玩的選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C. 途岳的離地間隙多少
途岳作為一款SUV,其離地間隙設計得相當合理。在空載情況下,途岳的離地間隙為182mm,而到了滿載時,這一數值則降至150mm。這樣的設計,既保證了車輛在城市道路行駛時的穩定性和舒適性,又賦予了它一定的越野能力。
最小離地間隙是衡量汽車通過障礙物或不平地面的能力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離地間隙越大,車輛通過能力越強,但過高的離地間隙會導致車輛重心上升,影響行駛穩定性。反之,離地間隙越小,車輛通過能力越弱,但重心更低,行駛穩定性更好。因此,汽車製造商在設計時需要在通過能力和行駛穩定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途岳的離地間隙設計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在空載時182mm的離地間隙,保證了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的舒適性和穩定性。而在滿載時降至150mm,雖然犧牲了一些通過能力,但仍在可接受范圍內。這樣的設計使得途岳既適合城市行駛,也能應對一些輕度的越野路況。
此外,途岳的離地間隙還與其懸掛系統和底盤結構有關。合理的懸掛系統和底盤結構可以進一步提高車輛的通過能力和行駛穩定性。因此,途岳的離地間隙設計不僅考慮了通過能力,還兼顧了行駛穩定性和操控性。
總的來說,途岳的離地間隙設計得非常合理,既保證了車輛的穩定性和舒適性,又賦予了它一定的越野能力。無論是日常城市駕駛還是偶爾的戶外探險,途岳都能輕松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