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摩托車結構圖
1. 要摩托車車架的高清結構圖,說明車架各個部位的名字哪裡有
2. 有誰能夠專業地告訴我越野摩托車的每一個細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越野摩托車
主要體現「越野」和普通車不一樣的主要的是減震!別的都不是太主要 還有!就是剎車!最好是前碟 鼓剎!碟剎怕沙子 鼓剎怕泥土 這兩種在一起 跑什麼路都不怕了!
然後就是2沖程越野車多!不過現在出的大多都是4沖的!!
還有就是車身較輕!
下面給你一下減震的原理分析!
調整的話,很麻煩,現有摩托車減震器的主體結構採用的是一次性鉚死的解構方式,如發生油封漏油,伸縮桿脫落,運動部件磨損等常見故障一般都不能進行修理,只得更換減震器.因為修理部嫌麻煩。
液壓式後減震器的結構同吸入式泵基本相似,不同之處只是液壓減震器的鋼體上端是封閉的,而閥門上留有小孔。當後輪遇到凸起的路面受到沖擊時,缸筒向上移動,活塞在內缸筒里相對往下移動。此時,活塞閥門被沖開向上,內缸筒腔內活塞下側的油不受任何阻力地流向活塞上側。同時,這一部分油也通過底部閥門上的小孔流入內、外缸筒之間的油腔內。這樣就有效地衰減了凹凸路面對車輛的沖擊負荷。而當車輪越過凸起地面往下落時,缸筒也會跟著往下運動,活塞就會相對於缸筒向上移動。當活塞向上移動時,油沖開底部的閥門流向內缸筒,同時內缸筒活塞上側的油經活塞閥門上的小孔流向下側。此時當油液流過小孔過程中,會受到很大的阻力,這樣就產生了較好的阻尼作用,起到了減震的目的。
你要調整後減震器,得先想辦法把彈簧壓下,用台鉗或用長螺絲分別固定與減震器下孔和彈簧外罩,壓緊彈簧,我做過一個壓彈簧的工具,(我不知道咋畫圖)拆下彈簧。
3. 摩托車發動機結構圖
摩托車發動機結構圖如下:
4. 自己想建一個。越野摩托車場地 求要一張圖紙
土豪我們做朋友吧,沒有十畝地也耍不開啊
5. 摩托車分解示意圖
在下面鏈接中,可以看到一些新大洲本田部分車型的配件目錄,點擊相應車型就可以看到。
http://www.honda-sundiro.com/se/day_maintenance.asp
6. 摩托車的基本構造(詳細的)
摩托車是一種靈便快速的交通工具,也用於軍事和體育競賽。裝有內燃發動機。有兩輪和三輪摩托車。
摩托車由發動機、傳動系統、行走系統、轉向、制動系統和電氣儀表設備五部分組成:
一、發動機
1、摩托車發動機的特點
(1)發動機為二沖程或四沖程汽油機。
(2)採用風冷冷卻,有自然風冷與強制風冷兩種。
(3)發動機的轉速高,一般在5000轉/分以上。
(4)發動機曲軸箱與離合器、變速箱設計一體,結構緊湊。
2、機體
機體由氣缸蓋、氣缸體和曲軸箱三部分組成,缸蓋由鋁合金鑄造有散熱片,新型的四沖程摩托車發動機均採用頂置氣門、鏈條傳動、頂置凸輪軸結構方式。
3、曲柄連桿
摩托車發動機的曲軸採用組合式,由左半曲軸、右半曲軸和曲柄銷壓合而成。左右兩半軸的主軸頸上裝有滾珠軸承,用以將曲軸支承在曲軸箱上。曲軸的兩端分別裝有飛輪、磁電機及離合器主動齒輪。
4、化油器
化油器是摩托車燃料供給系統中的一個重要部件,位於空氣濾清器與發動機進氣口之間。一般摩托車發動機均採用進氣氣流方向為平吸式,節氣閥為柱塞式,浮子室式化油器。化油器結構主要由浮子室和混合室兩大部分組成。
5、潤滑系統
四沖程發動機採用飛濺潤滑與壓力滑潤相結合的滑潤方式。二沖程發動機一般多採用在汽油內混入一定比例的QB級汽油機機油的混合潤滑方式。
6、起動
摩托車的起動以腳蹬起動方式為主。腳蹬起動變速桿帶動扇形齒輪、起動棘輪、離合器總成鏈輪、前鏈條、曲軸鏈輪驅動曲軸旋轉,起動發動機。
另一種為一些引進機型所採用的起動蹬桿式起動機構。與前者不同,起動時首先要捏緊離合器手把,使離合器分離,變速桿可放在任何檔次位置,不必一定要放在空檔,起動後松開離合器,加大油門即可起步。
二、傳動系統
1、初級減速
初級減速主要由裝在曲軸端的主動鏈輪(主動齒輪)、套筒滾子鏈條和離合器上的從動鏈輪(從動齒輪)組成,作為一次減速並將發動機動力傳到離合器。
2、離合器
摩托車離合器有以下向種結構型式:
(1)濕式多片摩擦式離合器離合器總成浸在機油中工作,分主動、從動和分離三部分。離合器為常接合型,當緊捏離合器手把通過鋼索使螺套在左罩內轉動,螺套中調節螺釘右移,推動分離推桿和壓蓋,彈簧壓力消失,摩擦征與從動片分離。
(2)自動離心式離合器這種結構根據發動機轉速的高低來自動控制離合器的分離與接合。離合器由主動、從動和分離接合機構組成。主動部分由離合器外罩、止推片、離合器片等組成。從動部分由摩擦片、中心套等組成。
(3)蹄塊式自動離合器的主動部分為由曲軸帶動的固定座,座上有三個蹄塊總成,並用銷軸連接在固定座上,彈簧將蹄塊拉向曲軸中心,當轉速增高時,蹄塊產生的離心力大於彈簧的拉力時,就向外甩開,當離心力大到一定值時就與離合器盤接合,產生摩擦力帶動從動部分轉動,傳遞動力。
3、次級減速及傳動
隨著摩托車機型的不同,有皮帶傳動、鏈傳動和萬向節軸傳動三種傳動方式。
三、行走系統
行走系統的作用是支承全車及裝載的重量,保證操縱的穩定和乘坐的舒適。行走系統主要包括車架、前叉、前減震器、後減震器、車輪等。
(1)車架:
它是整個摩托車的骨架,由鋼管、鋼板焊接而成。它將發動機、變速箱、前叉、後懸掛等互相連接起來並有較高的強度與剛度。
(2)前叉:
前叉是摩托車的導向機構,把車架與前輪有機地連接起來,前叉由前減震器、上下聯板、方向柱等組成。方向柱與下聯板焊接在一起,方向柱套裝在車架的前套管內,為了使方向柱車動靈活,在其上下軸頸部位裝有軸向推力球軸承,通過上下聯板將左右兩個前減震器聯成前叉。
(3)前後減震器:
前減震器用以衰減由於前輪沖擊載荷引起的震動,保持摩托車行駛平穩。
後減震器與車架的後搖臂組成摩托車的後懸掛裝置。後懸掛裝置是車架與後輪之間的彈性連接裝置,承擔摩托車的負載、緩減、吸收因路面不平而傳給後轉的沖擊和震動。
(4)車輪:
摩托車的前輪為導向輪,後輪為驅動輪,均為輻條式車輪。輪轂內裝有制動器,前輪還裝有速度表的蝸輪、蝸桿,後輪裝有驅動機構。
四、轉向及制動系統
(1)轉向:
前輪與車把配合控制著摩托車的行駛方向。車把右端裝有控制化油器節氣閥開度大小的油門把柄和控制前輪制動器的閘把;左端裝有控制離合器的握把和手柄。在車把左右兩端還裝有後視鏡和各種電器開關。
(2)制動:
一般前輪制動由手捏閘把來控制,後輪制動由腳踩制動踏板來完成。鼓式制動器結構與汽車、拖拉機相似,制動蹄塊由鋁合金壓鑄成型,上面粘有摩擦制動片,通過制動臂轉動制動凸輪並推開制動蹄塊起到制動的目的。
五、電器儀表
①摩托車的電器線路與汽車基本相似。電器線路分為電源、點火、照明、儀表及音響幾個部分。電源部分一般均為交流發電機(或由磁電機充電線圈供電)、整流器、蓄電池組成。
②摩托車的點火方式,有蓄電池點火系統、磁電機點火系統和晶體管點火系統三種。在點火系統中又分有觸點電容放電式點火與無觸點電容放電式點火兩類。
③摩托車電路中分布著各種顏色的電線,習慣上以紅色電線為電源「+」線,黑色電線為地線「-」線,橙色線為通向點火線圈線,磁電機輸出電流為白色線,蘭色為前大燈線等等,這只是一般習慣用法供參考。
(6)越野摩托車結構圖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所示能駕駛摩托車的駕駛證有D、E、F三類。其中D類能駕駛E、F類;E類能駕駛F類;F只能駕駛F,無其他准駕車型。
1、D駕駛證:
(1)駕照代號為D;
(2)申請年齡為18-60歲;
(3)准駕車型為普通二輪摩托車;
(4)准駕的車型為發動機排量大於50ml或者最大設計車速大於50km/h的三輪摩托車;
(5)准駕的其他車型:E、F;
(6)考試車輛的要求:至少有四個速度擋位的普通正三輪摩托車或者普通側三輪摩托車。
2、E駕駛證:
(1)駕照代號為E;
(2)申請年齡為18-60歲;
(3)准駕車型為普通二輪摩托車;
(4)准駕的車型為發動機排量大於50ml或者最大設計車速大於50km/h的二輪摩托車;
(5)准駕的其他車型為F;
(6)考試車輛的要求為至少有四個速度擋位的普通二輪摩托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摩托車 (交通工具)
7. 摩托車分解圖
下圖是雅馬哈天劍的前減震分解圖,可供參考。
8. 越野摩托車的重要部位那些部件是怎麼用的
摩托車的構造
一、摩托車的分類
對摩托車的分類,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國際標准(ISO3833-1977)按速度和重量將摩托車分為兩類:兩用摩托車和摩托車。我國摩托車的分類方法,大致上有兩種:一種是按排量和最高設計時速,分為輕便摩托車和摩托車。輕便摩托車發動機工作容積不超過50毫升,最高設計時速不大於50公里。摩托車指發動機工作容積大於50毫升,最高設計時速超過50公里的兩輪或三輪摩托車。另一咱是按車輪的數量和位置,分為兩輪車、邊三輪車和正三輪車三類。
一般習慣上多按用途、結構和發動機型式和工作容積來分類。如僅將它作業城市內、短距離的代步工具,則選用時速不超過50公里,結構緊湊小巧的微型摩托車或輕便摩托車。需要經常往返城鄉之間,能二人騎乘,宜選用發動機工作容積125~250毫升的普通摩托車。如行駛的道路條件較差、要求高速行駛或作一般競賽用,則選用越野摩托車。
二、摩托車的基本組成
摩托車由發動機、傳動系統、行走系統、轉向、制動系統和電氣儀表設備五部分組成。摩托車的總體結構及各部件名稱。
發動機實物圖(1張)
(一)發動機
1、摩托車發動機的特點
(1)發動機為二沖程或四沖程汽油機。
(2)採用風冷冷卻,有自然風冷與強制風冷兩種。一般機型採用依靠行駛中空氣吹過氣缸蓋、氣缸套上散熱片帶走熱量的自然風冷冷卻方式。大功率摩托車發動機為了保證車速較低與未起步行駛前發動機的冷卻,採用裝風扇和導風罩、利用強制導入的空氣吹冷散熱片的強制風冷冷卻方式。
(3)發動機的轉速高,一般在5000轉/分以上。升功率(每升發動機排量所發出的有效功率)大,一般在60千瓦/升左右。這說明摩托車發動機的強化程度高,發動機外形尺寸小。
(4)發動機曲軸箱與離合器、變速箱設計一體,結構緊湊。
2、機體
機體由氣缸蓋、氣缸體和曲軸箱三部分組成,缸蓋由鋁合金鑄造有散熱片,新型的四沖程摩托車發動機均採用頂置氣門、鏈條傳動、頂置凸輪軸結構方式。氣缸體材料以雙金屬(耐磨鑄鐵缸套外澆鑄鋁散熱片)為多,以得到較好的散熱效果。有些摩托車採用耐磨鑄鐵缸體,如長江750型、嘉陵JH70型,在一些小型輕便摩托車,如玉河牌YH50Q型小排量(50立方厘米)發動機採用鋁合金缸體內壁鍍0.15毫米硬鉻層的結構。曲軸箱由鋁合金壓鑄由左右兩箱體組合而成。有些摩托車在散熱征之間加有緩沖塊,以抑制散熱片振動發出的雜訊。
3、曲柄連桿
摩托車發動機的曲軸採用組合式,由左半曲軸、右半曲軸和曲柄銷壓合而成。左右兩半軸的主軸頸上裝有滾珠軸承,用以將曲軸支承在曲軸箱上。曲軸的兩端分別裝有飛輪、磁電機及離合器主動齒輪。連桿為整體式結構,大頭為圓環狀,內裝有滾針軸承與曲柄銷組合成曲柄連桿組。在二沖程發動機中活塞環在安裝時要注意將活塞環的開口處對准活塞環槽里的定位銷,防止活塞環在環槽內轉動,產生漏氣,劃傷缸套上的進、排氣口。
4、化油器
化油器是摩托車燃料供給系統中的一個重要部件,位於空氣濾清器與發動機進氣口之間。一般摩托車發動機均採用進氣氣流方向為平吸式,節氣閥為柱塞式,浮子室式化油器。化油器結構主要由浮子室和混合室兩大部分組成。浮子室位於化油器的下方,有油管經油門開關通油箱,通過浮子上的針閥,保持浮子室內油麵一定的高度,使供油壓力穩定。混合室的作用是將汽油蒸發霧化與空氣混合,使發動機在各種負荷和轉速下能得到所需的混合氣。它由節藝閥、噴油針、噴油管和氣、油道等組成。
通過摩托車油門手柄的轉動帶動油門鋼絲系索操縱節氣閥與噴油針的上下移動,改變進氣喉管截面與供油量,以適應不同轉速、負荷下對混合氣的需要。在化油器的一側裝有怠速調節螺釘用來調整怠速。怠速止擋螺釘用來防止節氣閥轉動和調整節閥的最小開度。節氣閥的上方有回位彈簧,在油門手把不轉動時使節氣閥處於關閉。
在有些二沖程摩托車發動機上,為避免低速時化油器出現反噴現象,在化油器與氣缸體之間裝有控制進氣的單向簧片閥。簧片由薄彈簧鋼片製成,閥座為鋁合金件,上開有進氣口,進氣口平面與簧片接觸部件粘貼有一層油橡膠,以減輕簧片與閥座的撞擊和振動。在吸氣時,曲軸箱內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在壓差的作用下簧片閥打開混合氣進入曲軸箱,當活塞下行,換氣口尚未開啟瞬間,曲軸箱內壓力升高,簧片閥關閉,阻止混合氣倒流,提高了動發動機低速時的動力性和經濟性。
5、潤滑系統
四沖程發動機採用飛濺潤滑與壓力滑潤相結合的滑潤方式。二沖程發動機一般多採用在汽油內混入一定比例的QB級汽油機機油的混合潤滑方式。但這種滑潤方式的混合油不論發動機工況如何,均按已定的比例供給滑潤油,增加了潤滑油的消耗,燃燒不完全,積炭較多,有排氣污染。新一代的二沖程發動機都採用分離滑潤方式,裝置了單獨的滑潤油箱和機油泵。機油泵一般採用往復柱塞式可變供油量油泵,由曲軸齒輪通過蝸輪、蝸桿驅動。供油量通過油門手把、操縱鋼索與化油器節氣閥聯動,使機油供給量隨發動機轉速的變化而改變,高速時供油多,低速時供油少,供油合理,與混合滑潤方式相比可節省較多的機油。機油經高速混合氣吹散成微小的油霧,供給需要滑潤的部位,減少進入燃燒室的機油,混合氣燃燒完全,減少積炭及排氣污染。
9. 摩托車的構造
踏板車傳動箱裡面的構造並不復雜,主要是前面裝在曲軸上的主動盤和腳起動機構(有的車電起動機構也通過這里),裝在後面的皮帶輪和它們之間的傳動皮帶,以後後輪與皮帶輪之間的齒輪箱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