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運發新能源汽車
Ⅰ 新能源汽車的利與弊
新能源汽車的利與弊
新能源汽車的利與弊,隨著時代的發展,全球為了控制環境污染,大多汽車廠商推出了新能源汽車,但是新能源汽車也有好有壞,下面我就帶大家看看新能源汽車的利與弊。
新能源汽車的利與弊1
新能源汽車的優點有:
1、新能源汽車環保。新能源汽車採用的主要是非燃油動力裝置,不需要燃燒汽油、柴油等,而是採用清潔能源,比如:電力、太陽能、氫氣等。這樣,就減少了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2、省錢。燃油車每公里油費大概0.6-0.8元,但是使用電只需要0.2元。另外,電機結構非常簡單不易壞,不需要頻繁保養。
3、新能源汽車不用限號出行。因為環境污染嚴重,為了減輕環境壓力,很多城市都採用汽車限號的方式,限制私家車的出行。但是,新能源汽車幾乎是零污染、零排放,所以也就不在限號范圍內,更方便出行。
4、效率高。一般新能源汽車採用新技術,新結構,使它的效率更高。
新能源汽車的缺點有:
1、充電難、充電慢。因為現在新能源汽車暫未普及,因此很多城市或地區都缺少供新能源汽車充電的充電樁,所以給汽車充電不太方便。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動力裝置系統並不是很成熟,充電比較慢,一般需要數小時,這就不太方便。
2、續航里程較短。對於採用電力的新能源汽車來說,汽車電池的蓄電量有限,所以汽車持續行駛的里程也會受限,一般不能進行較長距離的行駛。
3、售後服務還不成熟。新能源汽車作為汽車行業的「新星」,各方面都還在摸索、改善中,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售後維修,尚沒有很多熟練的維修人員,不能及時維修,這就給車主帶來很大不便。
4、成本較高。電動車為了能反復充電和續航,必然需要鋰電池這個額外成本。目前動力鋰電池成本大概在2000 元/千瓦時。一輛汽車如果續航500公里需要90度以上的電池。這個成本就是18萬了。即使日後可以大規模減輕成本,能達到鉛酸電池的成本,也需要8萬~9萬。
新能源汽車的利與弊2
新能源汽車的優點一:環保
純電動汽車在運行過程中可以做到零污染,完全不排放污染大氣的有害氣體。即使按所耗電量換算為發電廠的排放,造成的污染也少於傳統汽車,因為發電廠的能量轉換率更高,而且集中排放可以更方便地假裝減排治污設備。
新能源汽車的優點二:省錢
2014年,國家和地方政府給予電動汽車最高11.4萬元的補貼,這一舉措使電池成本居高不下的電動汽車的售價能夠下降到與傳統汽車相當的水平。而在油價高企的今天,電動汽車的運行費用是要遠小於傳統汽車的。
新能源汽車的優點三:噪音小
電動機在運行中的噪音和振動水平都要遠遠小於傳統內燃機。在怠速和低速情況下,電動汽車的舒適性要遠高於傳統汽車,隨著速度的提升,胎噪和風噪成為噪音的主要來源,兩者才回到同一水平上。電動汽車的這一特點對於提升汽車的NVH性能無疑會有很大的幫助。
新能源汽車的優點四:節能
電動汽車的百公里耗電量為15-20kwh,算上發電廠和電動機的損耗之後,百公里的能耗約為7公斤標准煤。傳統汽車按百公里耗油量10L計,能耗約為10公斤標准煤。並且在城市的`擁堵環境里,電動汽車的節能優勢會進一步放大。
新能源汽車的缺點一:充電難
在國內充電設施建設滯後的情況下,充電是電動汽車所面臨的的一大難題。公共場所充電樁的缺乏嚴重影響了電動汽車的出行。
新能源汽車的缺點二:續航里程短
受限於電池的容量,目前大多數的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都在100-200公里。雖然一再有專家說90%的人每日行駛距離不超過50公里,但是中國消費者對續航的要求比美國人更高,因為很少有中國家庭擁有超過1輛汽車,而美國人可以做到一輛純電動汽車通勤,一輛傳統汽車旅行。純電動汽車可以滿足老百姓平時上下班,但是周末外出,節假日出遊的需求,又該如何解決呢?
新能源汽車的缺點三:充電慢
目前大多數充電樁都是慢充樁,一輛車充滿需要5-8小時。雖然可以利用夜間休息時間充電,但是如果遇到什麼突發情況,純電動汽車的充電慢的缺點就會凸顯無疑。
新能源汽車的缺點四:售後服務有待加強
電動汽車結構雖然簡單,但是由於動力部分和傳統汽車相去甚遠,在維修起來還是會遇到一些麻煩。第一個問題就是維修技師的缺乏,現在絕大部分的技師能夠修傳統汽車,但是缺少電器方面的知識,貿然維修電動汽車不但可能造成車輛的損壞,還有一定的危險性。第二個問題是零部件的稀缺,電動汽車生產量和保有量都少,因此零部件少,價格還高。
Ⅱ 什麼叫做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的優點:
1、節約燃油能源。一般是用天然氣、石油氣、氫氣、電力作為動力。
2、減少廢氣排放,有效的保護環境。電動汽車不產生尾氣,沒有污染。氫能源汽車尾氣是水,對環境沒有污染。因為基本屬於零排放,所以也在限號范圍外。
3、效率高。一般新能源汽車採用新技術,新結構,使它的效率更高,雜訊低。
Ⅲ 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有什麼重大意義
1、交通能源與環境問題是21世紀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對我國尤為嚴峻 目前世界汽車保有量約8億輛,預計到2020年全球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2億輛,主要增量來自發展中國家。國際能源機構(IEA)的統計數據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費在交通領域(其中美國達到67%)。預計到2020年交通用油佔全球石油總消耗的62%以上。美國能源部預測,2020年以後,全球石油需求與常規石油供給之間將出現凈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幾乎相當於2000年世界石油總產量的兩倍。與此同時,交通能源消耗也是造成局部環境污染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為此,全球已達成共識:交通能源轉型勢在必行。近年來,我國汽車業迅猛發展。2005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均超過570萬輛,分別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自主品牌轎車和汽車出口均出現大幅增長。預計2020年前我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國和主要的汽車出口國之一。我國目前的汽車人均保有量還很低,2003年每千人汽車保有量僅為美國的2.5%(19輛),大約相當於美國90年前的水平,是世界上汽車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預計2020年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3~1.5億輛。但是,當我國剛剛到達汽車社會門檻,車用石油消費在石油總消費中的比例(1/3以下)還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時(1/2以上),我們已經感受到了石油供應的日益緊張。同時,車用石油消耗所產生的空氣污染和CO2排放也正在變成愈來愈嚴重的問題,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CO2排放國,由此產生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爭端將會愈演愈烈。這充分表明,我國所面臨的石油安全與交通能源問題將來勢更猛、影響更大、挑戰更加嚴峻。按傳統交通能源動力系統發展下去,不可持續,實現我國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轉型是大勢所趨。2、未來20年是我國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轉型的戰略機遇期歷史上,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變革一直處於技術革命和經濟轉型的核心位置。十九世紀,煤和蒸汽機火車引發了歐洲的工業革命,開創了人類的工業經濟和工業文明;二十世紀,石油和內燃機汽車促成了美國的經濟騰飛,把人類帶入了基於石油的經濟體系與物質繁榮,也帶來了能源環境的巨大挑戰。進入二十一世紀,以替代燃料和混合動力為代表的各種新型汽車能源動力技術迅猛發展,相互競爭,引發了一場新的技術變革,預示著人類將要進入後石油時代過渡期和能源動力技術創新突破的機遇期。這場能源動力系統變革的主要趨勢是汽車能源多元化、汽車動力電氣化和汽車排放潔凈化:基於可再生能源的生物燃料對於各種車輛具有良好的適用性,成為各國共同推廣的新型燃料;混合動力作為新型汽車能源動力技術共性平台,繼承了先進內燃機技術,結合高效潔凈的電力驅動方式,既充分利用現有燃料基礎設施,又能包容各種新型燃料,現已成為新型動力汽車產業化的里程碑;燃料電池作為一種新興能量轉換裝置,盡管目前還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技術障礙,但其作為新一代汽車能源動力系統的遠期解決方案仍然被全球所看好。汽車能源動力技術的變革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混合動力有望在近中期逐步普及;燃料電池汽車的規模商業化大約在2020年以後。面向中長期的汽車技術發展,我國汽車所處的這一技術變革時期為我國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變革提供了歷史機遇。機遇之一:中國的資源和能源狀況適合發展新能源交通動力系統。中國缺油、少氣、多煤,這一結構特點給交通能源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基於各種資源特點的多種替代燃料可以充分發揮我國地域遼闊和資源多樣性的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基於煤炭的燃料工業、基於生物質的農業能源和基於天然氣的各種氣體燃料技術,從而實現交通能源來源的多樣化。同時,從我國城鄉布局看,城市模式以大城市群為主要特點,汽車燃料基礎設施比較集中,有利於燃料清潔化管理和監督。我國廣大農村,隨地區不同,其一次能源資源特點也不同,這比較適合發展一次能源來源多元化、燃料製取和消費當地化的燃料供應體系。機遇之二:我國具有實現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變革的後發優勢。從我國汽車發展階段看,具有後發優勢。盡管發達國家政府均大力推動各種代用燃料汽車的應用和向氫能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的轉型,但是其傳統汽車產業龐大,石油基礎設施完善,消費習慣難以轉變,實施轉型社會成本高昂,轉型難度很大。而我國汽車工業剛剛發展起來,汽車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車動力系統發展戰略選擇上,有更大的自由度。相對常規汽車而言,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如果政策得當,可以在世界上率先實現轉型。機遇之三:實施汽車動力系統變革,是多年來我國發展清潔汽車和電動汽車成功實踐的戰略總結和發展的必然要求。基於對我國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和實現我國汽車工業跨越發展的戰略考慮,「九五」期間,科技部會同有關部委組織實施了「清潔汽車行動」,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目前,全國已有燃氣汽車22萬輛,加氣站700餘座,年替代石油150萬噸。而且天然氣汽車呈現快速增長勢頭,預計今後幾年將進入大規模推廣應用階段。「十五」期間,科技部組織實施了「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國家投入8.8億元,是最大的科技專項之一。全國200餘家單位、2000多名骨幹科技人員直接參與實施,初步形成了官、產、學、研合作機制。目前,小型純電動車輛已經開始小規模產業化,混合動力汽車已有多個車型通過國家認證成為產品,燃料電池汽車已進入示範考核運行階段。自主開發的燃料電池、動力蓄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系統具備批量化生產能力。這為我國汽車動力轉型戰略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技術、人才和實踐基礎。
Ⅳ (14分)我國「十二五」規劃把發展新能源汽車列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之中。材料
(1)①我國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逐年增加,但新能源汽車在汽車總銷量中所佔比重低。②淅能源汽車銷量有所增加,是因為與傳統汽車相比能耗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小。③在汽車總銷量中所佔比重低是因為在價格、續航里程方面不佔優勢。 (2)國家:通過宏觀調控,為激活新能源汽車的消費需求,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提供財政扶持和信貸優惠。(2分) 企業: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降低成本;加大維修和保養力度,不斷改進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開展國際化經營,培育國際知名品牌。(4分) 個人:進一步轉變消費觀念,倡導求實消費和綠色消費。(2分) Ⅳ 新能源汽車的日常保養有哪些
1、外觀:首先和燃油車一樣,先進行外觀檢查,包括車漆、車燈、雨刷等部件是否有老化、破損現象,功能是否完好。如需清洗車身,可以用軟布浸上溫和的中性洗車劑擦拭,力度應適中,不然容易損壞漆面。 Ⅵ 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有哪些相關政策
2015年新能源汽車國補開始發放 Ⅶ 為什麼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政策紅利是新能源車銷售穩步上揚的關鍵因素。跟2017年國內新能源車月銷量數據,銷量曲線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前後差距明顯,一躍銷量僅2941輛。到中後期增幅變大,尤其最後一個月,銷量較11月直接翻番,狂飆至19.6萬,一個月的銷量占據了整年銷量的35%。 Ⅷ 新能源汽車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新能源汽車種類: 、純電動汽車是一種採用單一蓄電池作為儲能動力源的汽車,它利用蓄電池作為儲能動力源,通過電池向電動機提供電能,驅動電動機運轉,從而推動汽車行駛。 、混合動力汽車是指驅動系統由兩個或多個能同時運轉的單個驅動系聯合組成的車輛,車輛的行駛功率依據實際的車輛行駛狀態由單個驅動系單獨或多個驅動系共同提供。 、其他新能源汽車包括使用超級電容器、飛輪等高效儲能器的汽車。目前在我國,新能源汽車主要是指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常規混合動力汽車被劃分為節能汽車。 (8)潔運發新能源汽車擴展閱讀: 新能源汽車的優點 、採用混合動力後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來確定內燃機的最大功率,發動機相對較小,此時處於油耗低、污染少的最優工況下工作。由於內燃機可持續工作,電池又可以不斷得到充電,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車一樣。 、因為有了電池, 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下坡時的動能。 、在繁華市區,可關停內燃機,由電池單獨驅動,實現「零」排放。 、有了內燃機可以十分方便地解決耗能大的空調、取暖、除霜等純電動汽車遇到的難題。 、可以利用現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資。 Ⅸ 新能源汽車發展
隨著世界能源危機和環保問題日益突出,汽車工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國作為石油進口國和第二大石油消費大國,污染嚴重,世行認定的2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有16個在中國。國內汽車產品水平與國外差距很大,平均油耗高出10%-30%,排放約為15-20倍,汽車工業面臨的壓力更大。 Ⅹ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嗎 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於電子或氫燃料,在使用過程中沒有化石燃料的燃燒,不會污染環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以下是新能源汽車未來十大發展趨勢,一起來看看吧! 趨勢預測1:產銷量螺旋上升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全球領先,過去三年連續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第一大國,累計產銷量已超過180萬輛。 其中,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市場佔比為2.7%,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 雖然質疑聲難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車大勢已定,只會繼續向前。從數據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萬輛、2018年80萬輛,而2019年預計達100萬輛以上,2020年規劃為200萬輛。 100萬的產銷量小目標對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著標志性意義,如果實現則代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開始可以支撐起百萬量級的規模。 趨勢預測2: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雲變幻 新能源汽車行業格局正在形成。廣汽、北汽、比亞迪、吉利等傳統車企強勢領跑,同時,以蔚來、威馬、小鵬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更是裹挾資本與技術果斷進入,走著完全不同的路。 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布局 2019年比亞迪新能源車全球覆蓋城市將由200個擴大到400個,主推10萬元以下微型電動車。此外,明年比亞迪將增加3萬個充電配套設施。 北汽新能源發布 「擎天柱計劃」,計劃2019年~2022年,以北京、廈門、廣州等城市輻射展開,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運營平台和梯次儲能運維平台,建成換電站1000座,運營車輛10萬台。 吉利將開發多款電動車型、混動車型和插電式混動車型,2019年計劃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車型。 造車新勢力融資建廠 蔚來汽車融資達到140億元,正籌建上海生產基地。蔚來汽車已聘請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內的八家銀行為其年內赴美上市做准備,據悉此次IPO規模大約在10億至20億美元。工廠方面,目前蔚來汽車已經開始籌建位於上海市嘉定區的生產基地,規劃土地800畝左右。 威馬汽車計劃從2019年起,以每年超過一款新車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場。威馬汽車首批量產車於今年年中上市,新車將搭載網路Apollo系統,定價在20萬元左右,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可達450公里。 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雲變幻,無論是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布局,還是造車新勢力融資建廠,都將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走向新的繁榮。 趨勢預測3:共享汽車前景光明,隱患暗藏 經歷過共享單車的繁榮與寒冬,共享的優勢與隱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時租賃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雖然隨借隨還、自由支配吸引著用戶,但充電樁的數量與共享汽車數量不匹配,以及還車點的缺乏,導致行業運營效率低,共享汽車便利性不足。 即便如此,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團等互聯網巨頭,北汽集團、上汽集團、首汽集團、吉利汽車等傳統汽車生產商依舊紛紛進入新能源共享汽車行業。可以說,依賴資本的獨立運營派和依託整車企業的出行服務探路派是目前兩大主要力量。 隨著共享汽車運營規模的不斷擴張和運營區域的擴大,共享汽車的經營難度和經營壓力不斷增大,行業規范運營有待加強,例如保險的完善,為企業制定個性化方案或強制購買運營級商業保險,只有讓用戶無後顧之憂,未來前景才能長期看好。 趨勢預測4:商用車率先上路 人類運輸有兩種形式:生活流動和商品流動。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商用車有望率先上路。 公交電動化已經進行很多年,新能源客車的有效市場目前已經接近飽和,計程車和物流車作為政府采購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領域,有望迎來新一輪的電動化熱潮。 眾所周知,大城市在解決個人的出行交通方面,公認的方式是減少私家車,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同理,最有效的解決貨物的出行,同樣是打造「貨物公交系統」。 解決諸如續航、充電、一次裝載量等固有短板,「貨交」系統完善,物流公司大量自有車輛就不再是必須,貨物們定時定點定路線上車,分站到達,形成一個高效、有序、減少閑置和浪費的城市貨物運力系統,從而形成新一輪新能源熱潮。 趨勢預測5:配套產業逐步完善 兩會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公開指出:「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我們發展的短板」。 雖然新能源汽車產業初具規模,產業鏈條相對完整,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充電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劇,整體建設規模已經嚴重滯後。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各類充電樁達到45萬個,車樁比約為3.8∶1,距國家規劃的1∶1還有很大差距。充電技術是電動車發展的關鍵,未來電動汽車的充電趨勢將是「私人交流充電樁日常慢充」與「公共快充補電」兩種方式相結合。 預計下一步是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無線充電、智能充電、大功率充電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支持加氫站建設運營。 趨勢預測6:與人工智慧結合,向著無人駕駛前進 在《速度與激情8》中被黑客攻擊導致交通癱瘓的場景已經不是科幻。人工智慧+新能源=未來汽車。車聯網+新能源將徹底改變出行方式,一邊吃著火鍋一邊開著車不再遙遠。 為此,業內人士建議,加快研究並出台運營政策,從國家層面為加快自動駕駛汽車產業化奠定法律基礎;加強防範汽車被黑客攻擊、關鍵數據被控制而造成的巨大風險;加快部署自動駕駛車輛運營,推進智能化道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加速改造面向自動駕駛汽車的新型城市交通環境。 可以想像,未來一輛由電力或太陽能或其他清潔燃料為動力,由人工智慧操控的無人駕駛汽車,不僅擁有「朋友」屬性,陪你聊天,感知你的各種情感;還是你的專屬僕人,替你「跑腿」購買咖啡、機場接人。 趨勢預測7:中國特色新能源技術路線 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燃料電池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以及燃氣汽車、醇醚汽車、太陽能汽車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車。 目前,純電動戰略初見成效,但弊端也開始顯現。因此,燃料電池、插電式、增程式作為技術補充方案等在某些應用領域的技術優勢將得到更多的政策關注和支持。 著眼未來,將重點突破動力電池、高比功率高耐久性燃料電池電堆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將成為發電主體能源,充電智能化將引發能源結構的巨大變革。 趨勢預測8:動力電池回收體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存在諸多問題:1.回收利用法律法規尚不完善;2.回收利用體系尚不健全;3.回收技術和工藝水平有待提高;4.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難。 但同時,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加速成形,《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完成,這將對動力蓄電池結構設計、連接方式、工藝技術、集成安裝的標准化做系統梳理和規定,同時強化對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運輸、儲存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進一步落實動力蓄電池編碼制度及可追溯體系。 同時以補貼的方式規范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回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將逐漸規范,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趨勢預測9:低速電動車卷土重來 此前,依靠補貼政策支持,純電動A0、A00級市場攜低價、牌照優勢對低速車市場形成一定的沖擊,收割了一大批低速車用戶,但由於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對續航里程進行強制升級,車輛成本預計大幅提高,部分過於依賴補貼的車型將黯然退出。 與此同時,低速電動車憑借不依賴補貼、暫時還不需上牌的優勢有望卷土重來,在交通管理政策相對寬松的三四線城市迎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期,佔領半壁江山。 低速電動車具備替代同級別燃油車的實力,但缺乏技術標准和規范管理,續航虛標、電池衰減、中小企業產品無售後服務等也是突出問題,雖然占據了三四線城市,但低速電動車若想真正贏得消費群體的認可,有更廣闊的發展,仍需在售後服務加大投入。 趨勢預測10:渠道模式創新 新能源汽車各種銷售推廣模式層出不窮,包括直營、分銷、運營等等,隨著汽車渠道和服務的線上線下融合,以電商為主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成為了新的風口。 但是針對不同用戶群體,渠道模式有所差異。有分析指出,一二線市場的用戶較為集中、普遍有購車用車經驗,採取直營體驗店的模式更被認可;而三四線城市用戶相對分散,且很多首次購車,傳統4S店模式信賴度更高。 此外,有些車輛和充電設施運營商通過向潛在用戶提供用車或充電服務,順便銷售車輛的模式也在探索中,由此形成了整個產業鏈的串聯。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