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電動汽車特斯拉爆炸視頻
① 林志穎父子車禍細節!近百萬電動車撞毀,燒3個多小時未熄滅,火勢多嚴重
根據林志穎出車禍後目擊者向媒體透露其車禍細節,稱撞車後車上人都還沒拉出來,車頭就開始傳出爆炸聲,火勢也逐漸擴大,好心人趕緊救下兩人,救出來不久,火勢就蔓延到駕駛座了,現場火勢猛烈,特斯拉整個車頭都陷入火海之中。
② 林志穎出車禍事件,讓我們聚焦到特斯拉背後的哪些問題
據台媒報道,7月22日上午10時50分左右,林志穎駕駛兒子從桃園市蘆竹區中正北路前往桃園,途中撞上機車分離島。 車禍後,林志穎頭部受傷,一時間無法說話。 坐在副駕駛座上的兒子臉上有瘀傷。 目前,兩人已被送往林口長庚醫院。
林志穎除了是演員,還是一名奮斗多年的賽車手。 事故讓不少網友驚呼:有賽車手無法控制的車嗎? 特斯拉目前的情況如何?
停產卡脖子,成本上升
翻看特斯拉二季度成績單,乍一看,我們會發現數據並不好——二季度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為23億美元,同比增長97% ,但一季度的數據是33億美元; 第二季度營業收入為 169 億美元,同比增長 41.6%,而第一季度為 188 億美元。
然而,這種下降是一個很好的解釋。 4月,特斯拉上海工廠停工整整19天,產能卡住咳嗽。 但即便如此,23 億美元的凈利潤和 169 億美元的收入分別超過了華爾街普遍預期的 19 億美元和 165 億美元。 強於預期。
銷量方面,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共交付了 25.47 萬輛汽車,同比增長 27%,這要歸功於特斯拉 6 月份創紀錄的月度產量。
由於營收=銷量*價格,41.6%的營業收入增長超過了27%的銷量增長,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推動特斯拉二季度營收增長的因素主要是平均單價(ASP)的提升。
特斯拉增長的基本面
特斯拉正在走向全球,在上海和德國柏林開設新工廠,以更接近其客戶群。 你可能認為這些措施會進一步擴大特斯拉的市場份額。 但數據顯示,從 2020 年到 2021 年,特斯拉的全球市場份額實際上已經從 17% 下降到了 14%。
競爭越來越激烈,特斯拉剩餘的 14% 的市場份額可能會進一步流失。 因為本田、寶馬、福特、通用、現代、捷豹、起亞、馬自達、梅賽德斯、三菱、日產、Stellantis N.V、斯巴魯、豐田、大眾和沃爾沃等汽車製造商都在增加他們的電動汽車陣容,而且有很多 強大而穩固的品牌,並與比亞迪(01211)等電動汽車巨頭合作。 最重要的是,他們製造的電動汽車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更便宜。
全車生態是「完勝」的核心
在中國市場,特斯拉是時候感受到壓力了。
「從整體產業布局來看,國內已經出現了一些造車新勢力,實現了對特斯拉的『趕超』。」 小宇分析了冉財經,「車企的競爭不能只靠銷量和車型,供應鏈和生產生態的布局才是長期競爭力的核心。」
柴代軒還表示,以比亞迪為例,它和特斯拉一樣,向上游擴張,建立了自己的三電研發體系; 同時,也在向下游布局,採用直銷模式繞過傳統經銷商,聚焦核心零部件。 構建一體化供應鏈。
柴代軒進一步指出,目前特斯拉擁有汽車、能源生產和存儲業務。 相比較而言,比亞迪「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新能源領域,比亞迪擁有太陽能、儲能等產業鏈; 在電子領域,比亞迪自主研發的智能汽車系統。
「尤其是在對新能源汽車非常重要的三電場自研方面,比亞迪憑借先發優勢已經超越特斯拉。」
柴代軒表示,比亞迪是深耕電動汽車技術多年的行業資深人士。 在電動汽車「電池」、「電機」、「電控」三大環節,幾乎都實現了自研,動力電池裝機市場份額也持續顯著提升。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電池」、「電機」、「電控」仍然依賴外部采購。
資深汽車分析師林濤也表示,國產車全面「趕超」特斯拉是大概率事件,唯一的問題是時間。
③ 特斯拉監控視頻畫面曝光,據說國內車輛不涉及,你相信嗎
特斯拉監控視頻畫面曝光,通過這個畫面,我們看得出,特斯拉的攝像頭,科技含量非常高,因為它的畫面非常的高清,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車內人員,所有的動作和所有的行為,自然,很多網友對此表示不滿,網友們表示,這樣侵犯了我們個人的隱私權,當然,在這個時候,特斯拉官方也很主動的站出來做出回應,他們表示,這些攝像頭,不會涉及到,大家的個人隱私,他只是用來監測和記錄車輛某些功能的。並且聲稱,在國內車輛並不涉及,因為特斯拉如此回復,個人是非常不相信的,畢竟所有的車輛,我們肉眼都能看到有攝像頭,那哪有說不使用的道理,所以,在購買特斯拉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慎重啊。當然,特斯拉問題,可不僅僅是如此,他還有很多其他問題,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當然,對於這種新型汽車,我們是需要給予他成長的時間和空間,但是,如果他自身不端正態度,並積極改善,那麼自然,我們就需要慎重對待的。
④ 林志穎醒了!特斯拉仍沉默!在這期事故中,特斯拉究竟有沒有問題
林志穎發生重大車禍之後終於醒了,這是很多人都期待的問題。但是特斯拉仍然保持著沉默,在這起事故當中,特斯拉究竟有沒有質量問題還在調查之中。特斯拉這次由於公眾人物賽車手林志穎出現嚴重的車禍,所以也算是攤上了一件大事。眾所周知特斯拉曾經也有很多次剎車不靈的事件,這次肯定會排除技術的問題,畢竟職業賽車手肯定很懂得汽車性能的問題。在出車禍之後,有不少網友都把這件事情給曝光引起大家的熱議。
從林志穎駕駛的過程發現車速也不是特別的快,而且對於賽車手來說,發生嚴重的事故導致臉面骨折,但他的兒子卻是輕傷。在這一起事故中也明顯有很多猜疑,比如說林志穎當時應該是護著自己的兒子。在發生危難之間,他用生命保護了自己的兒子,當得知Kimi沒有生命危險,他才突然昏過去。可見他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父親,作為林志穎的粉絲,很期待他能夠早日康復,也希望他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不老男神。
⑤ 五問充電站起火爆炸:電動汽車自燃誰買單
4月28日凌晨,深圳塘尾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發生一起車輛起火爆炸事件,現場共5輛新能源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所幸無人員傷亡……
5月4日,浙江杭州,一輛新能源車發生自燃,現場濃煙彌漫。消防員將火撲滅後,車被燒得只剩一個空殼……
近期,關於汽車起火的事件頻頻發生,每一則汽車起火事件都令人揪心,尤其是進入消費者沒幾年的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更是備受關注,甚至不少車主開始惶恐自家車輛會不會在哪一天突然發生自燃。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期間,從研發、測試到生產,安全一直各方強調的重中之重,然而新能源汽車的安全事件仍有發生,消費者該如何放下對新能源汽車安全的擔憂?我們以涉及多方的深圳充電站起火這一事件來深入探討。
1.誰最先起火,事故原因是什麼?
5輛車均受損,很大可能是由一輛車先起火,引燃周圍的另外4輛車,受損車輛中包括吉利帝豪EV、北汽新能源EU系列、比亞迪秦EV等,那麼到底是哪一輛車先起火的呢?
根據媒體報道,本次起火事件是由陸地方舟威途Z3車型在充電後自燃引起,所在充電站的充電樁為深圳鴻嘉利,現場兩輛Z35物流車所搭載的電芯其中一輛是來自蘇州宇量的三元鋰電,另一輛電芯來源尚不清楚。
充電樁企業深圳鴻嘉利發布了充電樁後台數據並進行初步判斷,事故原因為白色陸地方舟Z35(車牌號:粵BD0***1,某品牌338.4V 156.8Ah型號電池)純電動車發生自燃引起,並在4月28日當天發布了情況說明,說明中具體介紹了現場情況:
白色陸地方舟Z3(粵BD0***1)車輛於4月27日20點40分進入本充電站,在現場管理人員指揮下停在9號充電樁位充電,後面陸續有4輛小車進入本充電站停在白色陸地方舟Z3(粵BD0***1)旁進行充電。
4月28日凌晨1點26分,白色陸地方舟Z3(粵BD0***1)後台數據顯示充電樁已經完成充電並自動斷電,顯示BMS的SOC滿中止。
(充電樁後台數據)
凌晨1點35分,引擎蓋部位發生冒煙,本站管理員和現場兩位司機迅速使用充電站滅火器滅火,無奈火勢發展迅猛,引發爆炸,引燃附近充電車輛,凌晨1點45分消防車輛抵達現場展開滅火,於凌晨3點左右全面控制住安全隱患問題。事件共造成5輛汽車被燒毀,4台充電樁報廢,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身為電芯廠家的蘇州宇量在第二天也發布了聲明,聲明表示,「經查燒毀的兩輛Z35物流車有一輛裝配我司電池,但另一輛裝配其他廠家電池。消防部門對受損車輛進行拆解後發現,我司電池在嚴重外部火燒的情況下完好無損,沒有發生燃燒,目前火災具體原因還在調查。」
截至發稿時,距離事故發生已經過去了8天,但陸地方舟一直並未作出回應對事件進行說明。為了弄清楚自燃發生的原因,汽車頭條APP撥打陸地方舟電話,接聽客服表示,「該事件屬於質量部門負責,目前的具體處理結果尚不清楚,需要聯系江蘇陸地方舟。」
於是汽車頭條APP電話聯系江蘇陸地方舟,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現在還沒有復工,然後搪塞了幾句就匆匆掛掉了電話。看來,自燃事故發生的原因尚未調查清楚。
2.充電容易導致自燃?
不僅是此次深圳充電站起火事件中的物流車,不少乘用車在充電期間也發生自燃現象,比如在去年某品牌電動車在夜間充電過程中發生起火燃燒,那麼是充電導致車輛自燃的嗎?
在2019年8月,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曾發布過《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報告中顯示,從2019年5月至8月不到4個月的時間里,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共發現79起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
其中,在已經查明起火原因的車輛中,行駛狀態的車輛比例為41%,靜止狀態的車輛比例為40%,充電狀態的車輛比例為19%。由此可見,與行駛狀態、靜止狀態相比,充電狀態並非大頭。
此外,根據從2015年到2019年新能源汽車起火狀態劃分可以看出,行駛中的佔比逐漸減少,充電中的也逐漸降低,停置狀態和原因不明的佔比逐漸增加。從2019年全年數據來看,停置狀態、行駛狀態、充電狀態和起火時狀態不確定的佔比分別是32.81%、29.69%、18.75%和18.75%。因此,根據車輛所屬狀態來判定自燃原因並不可靠,還得看後續調查結果。
3.誰為自燃事件買單?
在此次深圳充電站著火事件中,塘尾充電站亮出了為充電站和充電樁購買的保單,此次充電站和充電樁的損失可以獲得相應賠償。
那麼自燃車輛的車主和其他被引燃車輛的車主能否獲得賠償呢?
翻看以往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發生後的處理情況,有的是車輛廠家主動賠償,有的是保險公司按照車主購買的自燃險進行賠付,也有雙方溝通無果狀告到法院。總之,關於新能源汽車發生自燃事故的賠償判定結果五花八門,相同的是,大多數案例都是參照傳統燃油車的保險情況進行賠付。
一位保險人員表示,新能源汽車的自燃索賠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因為會遇到無法鑒定結果的情況導致舉證困難、責任無法判定。
新能源汽車是新技術的產物,相對於傳統燃油車具有了一些新的風險,例如動力電池系統缺陷、電池材料不過關、電池使用不當等,這也使得新能源汽車保險的事故責任認定變得十分困難。
目前定則的關鍵在於自燃發生的原因,倘若是質量問題又在質保期,那麼基本就確定是廠家的責任;倘若是電路改裝等個人原因,那隻能車主自己承擔了。
(國內某新能源車企保險部人員提供的附加險)
購買自燃險是轉移風險的好方法,自燃險是附加險,但在很多自燃險中新能源汽車中電池、電機和電控引發的自燃並不在自燃險理賠范圍,投保時還需多加咨詢。
其實,業內一直在推動新能源汽車後續的保險服務,但由於新能源汽車的風控難度、出險率、案均賠款都與傳統燃油車有很大差異,還需要時間來研究,因此專門針對新能源汽車的保險遲遲沒有落地,而保險的完善無疑會減輕潛在消費者和車主對新能源汽車的自燃焦慮。
4.如何避免自燃事件的發生?
由於汽車結構復雜零配件多,使用周期長,會存在線路老化等潛在引發自燃的因素,因此自燃事件是沒有辦法完全避免的,哪怕至今有上百年歷史的燃油車的自燃事故發生率也高居不下。
據可查的與車輛自燃相關的官方數據顯示,上海消防部門曾表示「2011年共接到900多起汽車燃燒火警,平均每天約3起,其中大部分為自燃。」按照2011年上海民用車輛329量的保有量粗略計算,上海該年汽車自燃事故率超萬分之二。
既然無法避免,那能否進行預警提醒呢?答案是可以的。據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布《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顯示,2019年5月至8月期間,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共發現79起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其中,47輛事故車輛接入國家監管平台,28起事故在發生前10天內國家監管平台已進行預警提醒,預警率達59.57%。
除了預警,提高產品質量從根本上降低自燃事故的發生顯得更為可控。中國科學院院士、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歐陽明高曾指出,當下新能源車企對電池產品的測試驗證還有不足。
歐陽明高進一步解釋,目前很大一部分企業並沒有建立企業內部的電池安全測試標准,甚至沒有電池安全測試能力,再加上部分企業強行使開發周期為24-28個月的動力電池產品追上一年一調整的補貼周期,進而導致電池的研發、測試驗證周期不得不縮短,因此必然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5.車企如何把好安全關?
過去幾年,車企為了使獲得的補貼最大化,過度追求高能量密度、超長續航等,不少企業還將大功率快充作為賣點,殊不知測試工作不充分會導致產品本身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業內關注度最高的新能源車非特斯拉莫屬,一方面是特斯拉官方宣稱的快充速度:V3超充樁最大功率為250kW,充電5分鍾能實現120km的續航里程,另一方面是特斯拉國內外自燃事件的頻發,而快充也是很多媒體猜測其發生自燃的主要原因之一。
國內的新能源車企對安全的追求也越來越高,比如說比亞迪今年發布的刀片電池。與三元鋰電池相比,刀片電池最大的優勢就是安全,甚至比一般磷酸鐵鋰電池的針刺實驗結果還要出色。
比亞迪官方視頻顯示,當進行針刺實驗時,三元鋰電池發生爆炸和劇烈燃燒;普通磷酸鐵鋰塊狀電池產生大量煙霧;而刀片電池不僅無煙、無名火,而且表面升溫幅度小(僅30℃-60℃)。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甚至放話:「搭載刀片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將把』自燃』這個詞,從新能源汽車的字典中徹底抹掉。」而刀片電池的真正實力當真如此,還是也會發生自燃董事長被打臉,還得關注其後續表現。
此外,如今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時間的延長,給了車企更長的緩沖期。同時,補貼新政還強調了「技術指標穩定」,這意味著政策對電動車的要求不再是盲目追求「能量密度」。產品換代周期的放緩,也使得質量更加有保障,自燃事故率也趨於降低。
自燃一定是車企的責任嗎?並不是,車主也有一定的責任,除了盡量避免私自改裝,還應對車輛進行定期保養檢查,並時時保持警惕,以應對突發的自燃事件。
自燃事故的代價有大有小,我們為何不將其盡量降到最低呢?畢竟,只有整個行業自燃事故減少,消費者才能相信新能源汽車是安全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電動汽車爆炸是為什麼,為何電動汽車起火
電動車害怕爆炸,不僅爆炸威力大,更害怕的是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就炸了。這畫面想像就像是打仗的時候,你身上扛著炸葯包,雖然是為我們打戰時用的,但一不小心,"咻"的一下,它也能自己就爆起來。言歸正傳,這電動汽車爆炸到底是為什麼呢?電動汽車在出廠的時候,都是經過加熱、擠壓、針刺、浸水、振動等嚴苛實驗的。但是,經過實際使用中的物理和化學影響,是否還能持續保持安全,它也存在一個不確定性概率,只是概率的高低有所差異罷了。
舉個例子,電池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內部的鋰離子有可能會生成一種樹枝狀結晶物質,叫做鋰枝晶,和雪花的樣子差不多。
而且它還會逐漸生長變大,會慢慢刺入電池正負極之間的隔膜。而這個隔膜厚度只有10微米左右,非常非常薄的。
最後這層隔膜可能在車輛靜置停那的時候,因為溫度變化,或者其他的原因,它都破裂掉,就會導致正負極物質直接反應、升溫,最終,這個電池包熱失控爆炸了。
有一說一,上文提到的電動車爆炸都是小概率事件。從大趨勢來說,新能源還是大事,同樣電動汽車也依然值得買。但「爆炸」、「自燃」等風險廠商也理應把這份責任放在心尖上。
威馬汽車因車輛自燃大面積召回事件
⑦ 疑似吉利電動車在杭州起火,前一天力帆剛燒過
▲網傳視頻(圖源網路)
除此之外,5月26日,一輛疑似依維柯電動貨車在深圳福田區皇崗路與蓮科路路口突發起火事故。隨後深圳交警回應稱「導致追的電動貨車著火,駕駛人當場死亡。」
針對接連出現的電動汽車安全事件,國家也採取了強制措施。
5月13日,工信部組織制定並發布三項強制性國家標准:GB18384-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GB30381-2020《電動汽車安全要求》和GB38032-2020《電動客車安全要求》,這也是我國電動汽車領域首批強制性國家標准。
根據三項強制性國家標准,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後,電池系統要能夠在5分鍾內不起火不爆炸,從而為乘員預留安全逃生時間。
在這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的驅動下,多個車企都換用了安全性更高的磷酸鐵鋰電池,根據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顯示,特斯拉Model3、上汽榮威Ei5、寶駿E100、比亞迪秦EV等車型都將會推出磷酸鐵鋰電池版本。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⑧ 林志穎特斯拉車禍,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起火的事故
林志穎特斯拉車禍,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起火的事故?
身為一個80後,小編還很關注林志穎的車禍事件——他所駕駛的車子因為行車中途向右偏移,造成車前撞向馬路邊橋樁,在車內也有兒子Jenson。現階段爺倆均沒有生命威脅,但林志穎受傷的狀況就相對較為嚴重一些,右肩膀等幾處骨裂,面部也因碰撞導致臉骨骨折,額頭部位也會有疤,需要一定的時間修復。
因為碰撞的部位在頭頂部,因此接下來的72鍾頭仍然是關鍵時期。這件事情引燃的不只是一輛特斯拉,也是點燃了大眾對電動汽車的安全性的再一次猜疑,所以我想花一些時間來聊聊這個案例,及其電動汽車的安全系數。
一、林志穎遇到的安全事故
這次事故中,還好有路人幫忙。如果自己在新能源汽車里,忽然碰到起火、且無法打開門的情況下,如何自我保護?新能源汽車起火,是不是代表著車里全部實際操作都是會失效?現階段我國最新的《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中明確規定,當電池產生熱失控之後,電池不可以起火發生爆炸,要空出5min給旅客逃出。
如果在電池單體無效的情況下,系統軟體不發生熱擴散系數,就可巨大減少熱失控後煙塵傷害;房屋建築內,僅僅只是部分發生某些鋰電芯單個熱失控產氣量,就比較容易把排煙系統的范圍控制住。那樣的話,群眾針對下個階段大規模享有新能源汽車就比較有信心,對新能源汽車的安全系數認知能力就更充分,能夠最大限度維護生命安全。
天蠍座圖6.動力鋰電池在密閉空間裡面的熱失控帶來的難題我覺得這個數據還要增加到30分鍾以上,新能源電動車出現這種警報,第一時間必須通告應急消防單位,假如司機能夠實際操作把車停放在應急行車道,隨後打開門讓旅客下了車。一定不要慌張,發生熱失控警報,必須第一時間處理並泊車。
中國技術領先全世界首先在電池熱失控拓展實驗中領悟了許多總結: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除了在撞擊以後容易發生起火以外,引起起火的原因還包括:電池遭受別的危害,例如:長期用後的老化、電池泡水等;此外高溫環境對電池也不夠友善。電動車對比技術發展趨勢得十分成熟的汽油車,確實還有一些能夠改進的地方;這幾年的技術性也確實發展許多。以上就是全部內容了,大家還有什麼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