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利瑞達汽車配件
A. 安徽省蕪湖市
蕪湖位於安徽東南部,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19度21分、北緯31度20分,全市面積3317平方公里,人口215萬,其中市區人口63萬。蕪湖歷史悠久,春秋時代為吳國的鳩鶿邑,作為縣名始於公元前10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歷史上蕪湖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頗為發達。南唐時即"樓台森列","煙火萬家"。南宋以後,特別是到了元朝,蕪湖已是一個相當繁榮的市鎮,從明代開始,逐漸成為長江下游地區的重要商埠。漿染等手工業已聞名遐邇,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中就有"織造尚淞江(上海),漿染尚蕪湖"之說,形成號稱"蕪湖巨店"的大型漿染工場。近年,蕪湖境內人字洞發現的遠古人類製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種多樣的哺乳動物化石,時間斷代約在距今200萬至250萬年之間,把人類在亞洲活動的歷史上溯了四五十萬年。境內大工山古銅礦遺址是春秋和漢唐時期中國最大的銅生產基地,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76年,中英簽訂的"煙台條約"將蕪湖與浙江的溫州等四個城市辟為通商口岸,這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在給蕪湖民族經濟帶來巨大沖擊並造成畸形發展的同時,也從此打開了蕪湖對外開放的大門。1918年蕪湖海關進出口貨值就達當年全國對外貿易的3.5%,成為長江通商巨埠之一。以蕪湖和上海為起迄點的蕪申運河,更把蕪湖和蘇、錫、寧、杭的經濟、文化緊密地連在一起。蕪湖開放通商口岸後,大批外國洋行、公司進入蕪湖的同時,先進科學技術的傳播,也刺激了蕪湖近代工業的發展。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業在蕪湖建立。1883年蕪湖架設了有線電報線路,為全省第一個使用電報的城市;1897年投產的益新(機磨)米面公司,規模居當時全國同類工廠首位;30年代還曾開通民航,飛上海和武漢兩市。步入20世紀後,蕪湖工商業發展到百餘種,五、六千家,成為安徽現代工業的發祥地,長江流域經濟中心之一。由於位置優越、商業鼎盛,歷史上曾被譽為"皖之中堅"、"長江巨埠"。
蕪湖素有全國"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譽,而米市的啟動點和發祥地是今日的馬塘區。馬塘區因為地處青弋江注入長江的南岸,俗稱河南。沿岸人煙密集,集市貿易相當繁榮,管轄皖南地區的"徽寧池太廣道"也設在這里。1948年蕪湖《江廣米行重建會所紀念碑》:"遜清光緒八年,李文忠公(李鴻章謚號文忠)請准將糧食市場,由鎮江七浩口移到此地。"李鴻章扶植米市是事實,但具體操作者是張樵野(張蔭桓),同治年間他就結識了廣東督糧道李瀚章(鴻章之兄)。光緒八年(1882),李瀚章任湖廣總督,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張蔭桓任蕪湖關道。李瀚章慫恿張蔭桓出面,打著繁榮蕪湖商埠的旗號,向李鴻章獻策,依靠朝廷的力量,令鎮江米市遷至蕪湖。李鴻章主張讓米商自遷才是上策。商量結果,定下具體優惠措施,使米商有利可圖,自會見利爭遷。張蔭桓親自到鎮江,利用同鄉情誼大拉關系,對廣潮米幫許諾:由蕪湖關道發給專營米業執照,在蕪有代辦專利;米糧打包費用由賣方支付;外輪水腳銀不另加價,即由蕪運來至滬仍按照鎮江運滬力資計算。果然引動廣潮米幫紛然至蕪投資開設米號。接踵而來的是寧、煙幫共20多家。四大米幫是支柱,促使"堆則如山,銷則如江"的米市興起。
李鴻章之子李經方立即抓住這大好機遇,在沿河路開設源德裕礱坊;在河南富民橋(今中山橋)建恆豐糧倉,可堆存二、三萬擔租稻。李瀚章之子李仲浩開有鼎玉典當鋪,寶善長錢庄,在上海、漢口、廣州設立分支機構,幾乎包攬了米商借貸、匯兌申票、粵票的業務。李仲浩又是蕪湖招商局總辦。大宗米糧經其輪運出口,而且壟斷了漕運。在八百里皖江地區,尤其是江北一帶,李氏家族擁有數以萬畝計的莊田,租稻轉化為商品糧,水到渠成。總之,米市給李氏家族帶來商機和巨額利潤,也拉動了相關行業的勃興。場面盛大的米市是沿著長河兩岸鋪展開的,城南米市尤其繁榮,縣志雲:"自南關至浮橋皆米行,謂之南市"。從富民橋南口東至蕪關監督署,糧食倉庫林立,還有道台衙庫房,形成一條街,庫子街之名由此而來。 "地址在來遠鋪南街,前至官街,後至陽明書院地。"在江口北岸橫街也有個"米業公所",是以客籍四大米幫為主幹的米商組織。張蔭桓坐鎮河南關道署,採取有效的公關措施,制訂並落實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啟動了蕪湖米市,有益於地方經濟的發展,其功不可沒。
現代蕪湖大米市場於一九九四年一月十日由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蕪湖大米市場位於蕪湖市九華北路金灣米市大廈內。西鄰蕪湖長江大橋、東鄰蕪湖機場、區內有5000噸糧食專用碼頭,交通便利,佔地2.1公頃,建築面積1.6平方米,年服務成交糧食500萬噸。
蕪湖地處長江下游,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環水繞、襟江帶河的大自然環境,風光宜人,人文景觀,星羅棋布。早在南朝梁,梁元帝(蕭繹)即寫下了《泛蕪湖》詩,歌詠蕪湖山水。唐代詩人李白、溫庭筠、杜牧等,宋代文學家梅堯臣、王安石、沈括等,都有詠蕪湖的傳世之作。宋、元時傳統"蕪湖八景"已經形成。近年,蕪湖人繼往開來,又創建了新"蕪湖十景"。 新世紀初始,蕪湖經濟建設已駛入快車道,諸如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新型建材、電子電器等均呈興旺發達的趨勢。以境內青弋江為界,北片有經濟技術開發區,眾多知名大企業雲集於此。南片有蕪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文教、科技為重點項目建設已全方位推進。在南、北兩大片之間,以鳩茲廣場、中山路步行街為軸心輻射的商業區,店鋪林立,商機無限。蕪湖人的思想觀念與時俱進,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城市,必將在中國的長江之濱閃亮登
B. 宣城市瑞達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怎麼樣
宣城市瑞達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是2009-04-28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安徽省宣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繞城路以北、安慶路以東2幢1室。
宣城市瑞達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41800688119236G,企業法人石利,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宣城市瑞達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金屬件製造、銷售。
通過愛企查查看宣城市瑞達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C. 蕪湖三山區有沒有二手電筒瓶車市場
新眸產業組作品
撰文|志偉
編輯|棲木
在中國隨處可見的,除了手機,還有電瓶車。
我們所熟知的電瓶車,官方的說法是電動兩輪車,包括自行車與摩托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瓶車市場,目前約佔到全球電瓶車份額的90%。自1995年清華大學研發了中國第一台「輕型電動車」起,電瓶車逐漸成為中國十幾億人代步的首要選擇。
在汽車電動化的當下,兩輪車的電動化早已先行一步。從製造結構上來看,相比於燃油汽車,兩輪車電動化的難度低,技術改造升級快,且電動兩輪車的成本優勢與便利性,已被中國市場所證明。
相關報告顯示,2019年及以前全國電瓶車的保有量超過3億輛,中國市場的年產量超過3500萬輛,在兩輪車市場銷售佔比超過50%。同期摩托車、自行車銷量分別約為1000萬輛、1253萬輛。
隨著《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新國標)的實施,中國電瓶車市場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超標」車輛開始進入大范圍的淘汰期,換車需求在新國標的指導下逐步開始,按照各地給出的緩沖時間,到2025年基本上在全國范圍內要淘汰掉「超標車」。也就是說,電瓶車的替換大潮,疊加正常的增量市場,將持續地拉動中國市場對電瓶車的需求。
基於此,本文新眸將從行業角度出發,參照政策的制定與推出、標準的頒發與更新,以及品牌的發展與趨勢,來談談電瓶車行業現狀和未來的市場環境。
01
隨風而起
就全球市場而言,幾乎所有產業在中國的發展,政策指導性的作用都非常大,電瓶車行業尤其如此。
首先,電瓶車「非機動車」的界定,使得電瓶車可以不用駕照,便能騎行。在針對機動車「持證駕駛」的強制要求下,電瓶車「非機動車輛」的優勢,很快就顯現出來。
2004 年通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將電動自行車界定為「非機動車」,並把部分非機動車的上路權下放給了各省級地方政府,隨著法律法規對電瓶車屬性的界定,以及對「上路權」的放開,使各地方在一定的政策指導下,鼓勵發展電瓶車產業。
其次,「禁、限摩令」在全國范圍內的實施,直接促進了電瓶車的發展。
中國的兩輪車出行方式,有著非常明顯的進化特徵,即自行車→摩托車→電動兩輪車,尤其是摩托車的引入,在城鎮化率還比較低的發展時期,迅速成為全國性的出行工具。1994年,中國以522萬輛的成績,成為世界第一大摩托車產銷國,20世紀後期,是摩托車高速發展時期,摩托車的市場滲透率得到了持續提升。
但是,當城鎮化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後,摩托車開始受到交通管理部門的「不待見」。全國各地紛紛出台相關的禁止、限制摩托車進城、上高速等政策。
北京是最先提出「禁摩令」的城市,時間點是1985年。進入到新世紀以後,全國范圍內的主要城市,基本上都出台了針對摩托車的政策,也是這一時期,電瓶車開始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隨著1995年電動自行車在中國開始銷售,這種對摩托車可以「取而代之」的清潔型動力車,開始出現在可執行政策的選擇項以內。從整體銷量來看,在2000年之前,電瓶車的產銷量一直在低位徘徊。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
一、電瓶車市場才剛興起,還處於培育階段。這個階段最典型的市場表現就是低速增長、價格過高,導致市場打開局面較為困難,用戶的接受程度較低;
二、電瓶車是中國首創,產生的背景也比較復雜,而且最先出現是在高校而非企業,也就是說電瓶車可能在研究初期是作為學術項目而非商業項目而出現的,後期的市場化,可能是超過研究本身的設想的。
這也導致了一個問題:沒有成熟的可借鑒方案,這種完全自主研發的項目成果,可能會出現性能較差的情況;
三、電瓶車商用之後,短時間內無法形成產業集群,在產業鏈未形成的初期,規模效應無法獲得實現,導致成本高企,售價也就維持在一定的高位,對於市場的推廣和普及來說,有比較大的壓力;
四、相關政策的缺失,導致參與企業不敢盲目投入,畢竟這是一個之前完全沒有的產業,如果在缺少政策指導下,進而大規模的投資,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風險都會比較大,這個問題幾乎存在於每一個行業內。
言下之意,亟需一個可行的政策來推進產業的發展,除了「非機動車」的界定外,2005年時任科技部長萬鋼對汽車電動化的論述,被認為是推動中國電動車產業發展的標志,他說:「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汽車工業崛起的問題,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發展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
在汽車尚未普及、摩托車發展受到限制的背景下,電瓶車超標車型的實用性,逐漸顯現出來。電瓶車既擁有摩托車速度快、動力強的特點,又屬於非機動車,無駕照要求,在受禁摩令影響的地區,對摩托車逐漸實現了替代,並迅速成為國人出行的中短途(5-15km)的首選工具。
經過前後近10年的培養,最終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集群。2004年,中國電瓶車產能達到600萬輛,以此為標志,中國初步完成了電瓶車產業鏈的搭建,更為重要的是,形成了以江蘇無錫、浙江紹興及天津市為中心的三大電瓶車產業集群。
上下游產業集群的最大優勢,就是成本和效率。
在成本側,規模效應所帶來的成本逐步得到釋放,無論是新品牌還是老廠家,都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電瓶車生產所需要的資源,使得從原材料到產品的生產效率得到提高。兩者相輔相成所達到的效果,是競爭力得到體現。
不過,任何產品的市場化,都需要一定的前置條件,那就是上市的准入標准。在國內市場,在監管方面,其實標准制定一直落後於市場的發展,這一點在電瓶車的發展中,同樣有非常明顯的提現。
02
規范還是限制?
在電瓶車從清華大學走出來後的第四年,對電瓶車制定的第一個國家標准才姍姍來遲。
1999年10月1日,GB17761-1999生效,國家對電瓶車有了一個大概的標准。對於一個全新的行業來說,滯後的監管總比沒有監管好。
但是這個標准,以今天的視角來看,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偏差內容:
一、速度方面,最高車速不大於20km/h。這個標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對於電瓶車的便捷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按照常規,正常步行一小時的距離差不多在6km/h,自行車平路狀態正常騎行速度在15km/h,那電瓶車20km/h的限速,基本上就將電瓶車定義為大號的自行車而已,加裝電源動力的意義何在呢?
二、整車重量方面,應不大於40kg。這個標准現在看來,基本上就是把自行車的那套放大來套在電瓶車上,而不參考實際可用性。作為電源的鉛酸電池本身的重量就已經很大了,再加上其他配套的子系統,40kg的整車重量,正常廠家很少能夠滿足。
三、動力方面,電動機額定連續輸出功率不大於240W。這條直接掐斷了電瓶車動力體系,以現在的情況看,240W的輸出功率,一個正常60kg的成年人騎在上面,可能上個小緩坡都吃力。
新眸認為,在當時沒有參考物、市場發展也不規范、缺少主流企業參與的這套標准,缺少真正從實際出發,解決問題、促進行業良性發展的部分指導性原則。在一些特定的參數上,反而對行業發展有一定的限製作用。
最為核心的一點就是:車重及車速上限、電動機功率無法匹配真正的需求,因此,1999版的「舊國標」,從市場實際出發,就沒有落地實施的條件。但是,即便如此,市場並沒有停下來等待新標準的頒布,而是在可能存在監管風險的情況下,蓬勃的發展起來。
2008年,摩托車的銷量達到頂峰的2750萬輛,之後開始了逐步的浮動下滑,隨著「禁摩令」的深入,燃油摩托的需求及市場,逐步從大中城市,向鄉鎮農村轉移,但是仍舊維持一定的高位需求。
但是草莽增長的電瓶車,在2010年銷量首次超過摩托,銷量達到了2960萬輛,而且之後的銷量,基本上都維持在3000萬輛以上。
也就是說,從2004年到2010年,電瓶車的銷量完成了對摩托車的超越,之後又持續了三年的高速增長,這輪增長期代表著電瓶車市場完成了規模增長,逐步走向了穩定期。
從「禁摩令」獲得風口的電瓶車,之後的十年中,在產品的驅動下,整個行業都得到了非常高的增長率。從中可以看到,真正決定行業是否能夠發展、產品是否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主要還是那些亘古不變的原因:
一、技術驅動,從電瓶車行業來看,真正驅動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是電池質量的提升。良好的電池技術,讓電池充放電次數大幅度增加,使用壽命得到延長,電機技術提升後,使得電能轉化效率提升,這使得電瓶車的續航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
續航的提升的直接影響是,電瓶車開始成為短途(5-15km)出行的首要代步工具,成為軌道交通與道路交通的公共出行系統的重要補充,電瓶車真正的從「實用性」方面得到普及。
二、通過這一時期的發展,產業集群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而且區位優勢開始顯現。在已經形成的三大產業集群區域中,開始誕生領導性品牌。
天津、江蘇無錫及浙江紹興為中心的產業圈的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地方性品牌開啟了全國性的擴張,逐步進軍全國市場。
三、「舊國標」雖然在部分參數上對於電瓶車普及起不到多大的限製作用,在「舊國標」中,除了「時速」是強制性標准外,其他的大部分參數標准都是「推薦性」標准,這些推薦性標准,成為各大電瓶車廠商打擦邊球的重要手段,最終,電瓶車市場出現了大量的「超標車」。
據統計,這些超標車的數量,在2019年「新國標」頒發執行前,數量佔比達到70%以上。這些高速、笨重,名為「自行車」實際接近摩托「機動車」屬性的車輛,大規模的在市場上銷售,而且還享受著「非機動車」的交通法規待遇。
這對於大范圍執行「禁摩令」的城市來說,又面臨「准摩托車」的管理難題。
2018年,新國標制定,2019年,開始實施。
在內容上,「新國標」在各方面做了強制性要求,對電瓶車的參數更為優化,使得電瓶車的非機動車屬性從多個緯度得到完善,在安全標准上也全面提升,這些參數從現階段來看,實際上是比較符合行業現有的技術發展特徵的。
除了在參數及電性能、物理性能方面做出強制性要求外,最大的變化是電瓶車將由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轉為CCC認證管理,電動輕便摩托車和電動摩托車需要具備電摩生產資質,從「生產資質」和「產品資質」兩個方面來對電瓶車進行生產銷售管理。
同時,為配合「新國標」的執行,地方政府通過設置過渡期來解決「一刀切」的問題,也給了存量電瓶車——尤其是超過70%的超標車進行更換的時間。
另一方面,頭部車企發起組織協會,對行業廠商進行聯合自律,對擾亂市場、不執行「新國標」的廠商進行限制和市場准入,這些來自政府和行業的行為,無不體現了行業將嚴格執行新國標的決心。
那麼,新國標帶來的紅利,以及對行業的影響如何呢?
03
釋放紅利
任何政策及市場變動,都會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帶來最為切實的影響,對於所有的產業參與方來說,要麼好,要麼壞。「新國標」在地方政府及產業聯盟的執行下,無疑會給整個電瓶車行業帶來非常巨大的影響。
廣義上的電瓶車將得到更為細化的分類,從而使電瓶車在管理上更為准確。從城市管理、公路管理等方面入手,促進行業的規范發展。
分類細化後,具有生產資質和產品資質的頭部企業將會是第一批受益的。本身就已經具有生產資質的情況下,按照3C強制標准申請產品資質,從而進行注冊公告,在產能、技術以及產品規劃方面將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
3C強制認證的加入,使得新車型的認證周期在4-6周左右,而且認證通過後,執行認證的部門以及相關的監督機構,將會對認證進行每年核查。除了認證需對廠家樣品檢測以及工廠實地考察,還會在後續每年至少一次對廠家進行監督檢查,保障出廠車型合規。
這樣導致的一個明顯的結果是,將極大地促進行業格局優化,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將會提升。同時,頭部企業在進行渠道擴張、搶占市場份額的過程中,將會出現在其他行業已經大規模的「價格戰」。
在生產資質及產品資質成為一定門檻後,價格戰將迫使不具備競爭優勢的尾部企業加速退出市場,2019年,擁有生產資質的廠家,只剩下110家。公開報告顯示,預計2021年、2022年具備生產資質的廠家,將進一步萎縮為50家左右。
頭部廠商的進一步集中,規范化、規模化將進一步得到釋放。以手機行業來說,國產手機四大品牌華為、小米、OPPO及vivo的市場佔有率超過80%,如果加上蘋果,前五大手機品牌占據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90%以上的份額,留給其他小廠商的,不到10%。
可以說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代表了行業一定的發展方向,這個高度集中的市場中,沒有任何一傢具有絕對的主導權,此起彼伏的競爭態勢非常明顯。
2016年,電瓶車市場的四家頭部廠商雅迪、愛瑪、台鈴及新日的綜合市場佔有率才28%,到2019年也才45%。即便加上第五的小刀,前五的市場佔有率也不到50%。
在規范化市場下,頭部企業的規模效應將會得到體現,在一定程度上會獲得一定的「成本優勢」。同時隨著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在電瓶車市場的運轉,出清廠商的市場份額將會被頭部企業迅速吃掉,而且會持續的壓縮其他廠商的生存空間,尤其是還沒有完成全國性布局的地方性廠商。
中金公司數據顯示,2018年電瓶車在滲透率已經達到76%,競爭將逐漸從增量市場轉移到存量市場。加上新國標將進一步規范技術要求、消除不合格產品的負面影響,對於「超標」車輛的更換將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出現。按照3億量存量數據來看,超過2億的超標電瓶車將在地方政府、尤其是嚴管的地方政府最後期限內完成更換或者報廢。
從各地已經公布的時間看,過渡期一般在2-3年,部分地區過渡期在4年,甚至5年,因此超標車的集中清退期在2021到2023年。對此,天風證券給出的市場預測為:2020-2024年5年間新國標驅動的電動兩輪車增量為500、1500、2500、3000、2500萬輛,同比增速分別為19%、22%、15%、10%、-7%。
在龐大的需求量面前,出現了與手機市場類似的市場競爭態勢,同樣的增量市場有限、存量市場難以擴張的情況下,不正常的市場環境出現了。手機市場以華為的宕機為主,導致華為留出的市場迅速成為「藍海」。
而「新國標」劃定的「超標」更換,使原本進入絕對存量市場的電瓶車行業,又重新進入到「藍海」。不同於手機市場的「藍海」是非正常被迫退出,電瓶車行業的市場,是政策性指導下的新需求。
加上僅有不到10%市場份額的海外市場,國內電瓶車企業的發展空間,從一定程度來說,簡直是個海量市場。
所以說,在未來電瓶車行業極有可能會出現手機市場類似的格局,頭部企業將會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以手機行業來說,前三的企業應該佔有超過70%的份額,前五則能佔有90%以上,以現階段電瓶車市場前五的份額來說,至少還有30%以上的的增長可能。
那麼,誰能在這一輪紅利中勝出呢?我們拭目以待。
D. 奇瑞汽車的廠址在哪
奇瑞汽車的廠址在安徽省蕪湖市。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汽車生產的國有控股企業,1997年1月8日注冊成立,總部位於安徽省蕪湖市,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是尹同躍。
公司產品覆蓋乘用車、商用車、微型車等領域,奇瑞汽車9年蟬聯中國自主品牌銷量冠軍,成為中國自主品牌中的代表。2016年8月,奇瑞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450位。2019年,奇瑞在一帶一路中國企業100強榜單排名第90位。
(4)蕪湖利瑞達汽車配件擴展閱讀:
奇瑞標志的整體是英文字母CAC是 一種藝術化變形,CAC即英文Chery Automobile Corporation的縮寫,中文意思是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標志中間A為一變體的人字,預示著公司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徽標兩邊的C字向上環繞,如同人的兩個臂膀,象徵著一種團結和力量,環繞成地球型的橢圓狀。
中間的A在橢圓上方的斷開處向上延伸,寓意奇瑞公司發展無窮,潛力無限,追求無限。整個標志又是W和H兩個字母的交叉變形設計,為蕪湖一詞的漢語拼音的聲母,表示公司的生產製造地在蕪湖市蕪湖地方政府想干汽車項目由來已久。
E. 蕪湖中生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是做什麼產品
蕪湖中生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位於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湖北三 環汽車電器有限公司(位於中國車都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國有獨資企業)的全資子公司,蕪湖中生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主要是為奇瑞汽車公司、江淮汽車公司配套,主要研製、生產、銷售「中生」牌汽車喇叭、組合開關、車鎖、車門拉手、電子控制系統等系列產品。公司在十二五規劃期間達成年產值1.5億的目標。
蕪湖中生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有強大的研發團隊為後盾;有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為支撐;有40年國有企業經營體制文化並在不斷創新,是確保員工的切身利益的有利保障機制;我們為員工的成長、職業培訓和職業規劃有一套完善的機制。
地址:蕪湖經濟開發區鳳鳴湖南路17號。
F. 蕪湖是個怎樣的地方
蕪湖位於安徽東部、瀕臨長江,脈連黃山、九華山,素為「皖南的門戶」。全市面積3317平方公里,人口23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80萬人。
蕪湖歷史悠久。春秋時代為吳國的鳩鶿邑,作為縣名始於公元前10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境內有240萬年前亞歐人類活動遺址「人字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青銅文化發祥地「大工山古銅冶遺址」、全國重點寺廟「廣濟寺」、中國第一座城隍廟遺址等名勝古跡。現為國家級開放城市、國家對外籍輪開放港口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擁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
蕪湖商業鼎盛,經濟發達。宋代即被譽為「長江巨埠、皖之中堅」,明清又以「市聲如潮、百物翔集」著稱。近代是全國四大米市之首,晚清時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是長江下游地區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
蕪湖交通便捷,是華東水陸交通樞紐。航空運輸、鐵路干線、長江水運、高速公路構成了以蕪湖為樞紐的立體交通網路。蕪湖長江大橋的建成,更提升了蕪湖作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地位。
蕪湖襟江帶河,風光宜人。市區中山路商業步行街環境優美,鳩茲廣場現代時尚,廣濟寺恢弘典雅,赭山翠黛環抱,鏡湖水波粼粼。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江城入畫,美不勝收。
蕪湖旅遊商品品種繁多,獲得國優、部優和省優著名產品及名特產品40多種。其中,蕪湖鐵畫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為「中華一絕」;張恆春國葯店是百年老店,葯品聞名全國和東南亞;「傻子瓜子」,富有濃厚的傳奇色彩;奇瑞轎車,被譽為中國汽車行業的一匹黑馬。
G. 蕪湖為什麼可以成為安徽第二大城市,憑借了什麼
安徽在長江內河時代,是有名的富裕之地。到了海洋外貿時代,由於地理位置不再優越,產業風光不再,與江浙差距一度越拉越大。
近年來,安徽主動融入長三角,其中之一就是發揮第二大城市蕪湖的作用,主動承接長三角產業以及科技成果。蕪湖作為安徽融入長三角的先鋒排頭兵,位置愈加凸顯,關繫到安徽全局的發展。
蕪湖GDP進入全國百強,創新持續力非常優秀蕪湖要做產業科技的銜接點
鐵路方面,隨著杭黃鐵路投入運行,商合杭鐵路、滬蘇湖城際鐵路等啟動建設,拉近的不僅是蕪湖同浙江各地的物理距離,更讓蕪湖融入長三角,更大程度發揮三省的節點作用,讓資源人才等進一步聚集。
市內,蕪湖地鐵1號線和2號線一期在建,預計2020年建成,成為城市新名片。
長三角科技合作上,2018年6月1日,蕪湖與松江,嘉興、杭州、金華、湖州,蘇州,合肥、宣城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發布了《G60科創走廊松江宣言》。目前,浙江大學已經在蕪湖建立起研發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的院士工作站也已經落地。一條科技走廊紐帶將蕪湖與長三角地區緊密連在一起。未來,蕪湖將探索城市群產業分工和科技創新深度合作新路,參與建設G60科創走廊,打造長三角產業鏈創新鏈一體化合作平台。
未來蕪湖什麼樣?蕪湖三步走:到2020年,基本建成產業創新中心,到2025年,建成長三角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到2030年,全面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產業創新中心,成為全國最有創新活力的發展區域之一,在全球具有較高知名度。
H. 到蕪湖市醫療保障局坐32路公交車在哪裡下車
摘要 您好吖,您的問題我已經收到了呢,馬上去為您查詢相關信息,需要一點時間,請稍等哦,謝謝您的理解!☺️☺️
I. 奇瑞汽車公司的子公司有哪些在蕪湖的子公司
太多了核心的有:世特瑞、幼師東陽、埃泰克、博耐爾、艾曼、普泰公司、普威公司、天佑公司、莫森泰克、恆隆公司、通和公司、塔奧公司、羅比公司、中瑞彈簧、長遠物流、恆耀公司、傑峰公司、寰球實業、長鵬公司、富卓公司、飛馳公司、世科嘉、威士科、伯特利、傑諾瑞、華宏汽車電子、瑞昌電氣、瑞科技書、瑞健公司、瑞鵠模具、瑞塞克回收、瑞諾威、奇瑞計程車公司、奇瑞汽車租賃公司、艾科公司、幫的公司、尚唯內飾、上海奇瑞實業、迪睦思公司、裝備公司、金融公司、商用車公司、滾裝碼頭公司